橘子也需要柏油和駁崁——
縣市要合併嗎?城鄉平衡才是重點!
在竹北東區鋪一條路,可能動輒十萬人次在走;我們新埔,像內立有一條路,進去只有六戶人家,可是卻有二十幾甲的橘子園。一甲用20,000斤算,一個人一年吃5斤橘子,二十幾甲就是給十萬人吃的。
橘子沒有選票,不會上網爆料、搞連署公投、拉白布條或寫縣長信箱;可是,政府施政不能只顧「聽得到的聲音」。
一般人覺得,民主就是政治人物要注重選票;那麼,政府有限的預算裡,要花多少錢在都市裡蓋公園、花多少錢在鄉下做駁崁?哪個選票比較多?(以面積幾乎相同的竹北和峨眉來比,人口是35:1,開出來的票是26:1)。
如果政府一直把錢花在人口多的地方,就會吸引更多人住進去;而政府在鄉下少花錢(甚至連在無自來水地區都不擴大補助),也會把更多人推出去、離鄉離農。政府很難阻止人口往都市集中,但如果不是減緩而是加劇這個趨勢,鄉下學校就越來越空,而都市就會學校擠爆、馬路擠爆、停車場擠爆,連供水供電都很吃緊——然後用更大的聲音要求政府把錢花在都市。
輿論和「網路聲量」也是。在震耳欲聾的「趕快給我蓋新學校」、「我住學校旁邊卻不能就近入學」等抱怨中,你有沒有聽過「我這邊三十年沒鋪過柏油了」、「我家現在抽不到地下水了」?
這個問題,沒有縣市合併就已經存在,我們要趕快改善。
如果沒改善,則縣市合併會讓這個情況減緩,還是更糟?
現在的新竹縣,竹北人口已佔35%;若縣市合併,竹市東區加上竹北就已經42%。六都,特別是縣市合併的中市、南市、高市,情況如何?先檢討一下,再來談竹竹要不要併吧。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0的網紅吳旭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竹縣因為人口紅利帶動經濟成長,但所面對的就學問題也相當嚴峻,前幾年因為學校不足、學區畫分的問題,導致很多爭議,楊縣長跟教育處楊處長也費了很多功夫來處理,包含新建學校、學區劃分、總量管制辦法調整...等等,截至今年,看起來問題有在解決當中。如果明年新學校順利蓋起來,相關的問題應該可以有所解決。 但...
就近入學 在 陳偉杰 Chen Wei-chie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淡水區淡海國小終於要復工囉🎉
因應淡海新市鎮人口逐年增加,淡海國小新建工程,先前因相關爭議停工無法順利進行😔
經偉杰多次質詢,要求市府儘速解決爭議,在市府調解委員調解下🤝,終於露出曙光,將於110年10月正式復工囉!👷♂⚒
未來淡海國小將於112年、113年分階段完工,以紓解淡海新市鎮周邊家長就學需求,還納入公托、幼兒園等多元服務建設,讓更多淡水鄉親能受惠更多👶🧓👩🦳👨👩👧👦,大家一起期待新學校的完工吧!
------
偉杰關心淡海國小興建進度看這邊👀
2018.10.29
競選議員時,提出淡海國小興建願景
https://reurl.cc/gWppNQ
2018.12.21
上任倒數四天,討論新市鎮人口倍增教育問題。
https://reurl.cc/VEQlA6
2019.08.12
討論:照顧學童就近入學!淡海國小將增加班級數!
https://reurl.cc/0jlRAk
2020.11.13
淡海國小立體示意圖
https://reurl.cc/9rLajX
2021.04.28
質詢:淡海國小籌建延宕!延一年能完成?
https://reurl.cc/AkLYQp
2021.08.10
教育局回覆解決方案
https://reurl.cc/52G4nR
#淡海國小 #復工 #就近就學
#新北市議員陳偉杰 #淡水魚丸
#淡水_八里_三芝_石門
#Your_Life_Is_My_Life
就近入學 在 蔡惠婷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談縣市合併之前,我們應先思考的未竟之業…
這一週最熱門的討論,不外乎是 #新竹縣市合併 的議題了。身為一個每天得趕在光復路塞車潮中接送孩子回家的忙碌媽媽議員,只能在繁多的工作行程、陳情處理、育兒、家庭等各種身分忙碌輪輾的夾縫間,努力地思考這問題。
新竹縣的竹北,其實也是我熟悉的生活圈,婆家在竹北,曾在竹北住過幾年,每天橫跨頭前溪的漫漫通勤生活我也經歷過;之前因為特色公園運動,也參與過新竹縣府前的抗議聲援以及公園研討會。我知道,很多竹市媽媽跟竹北媽媽所在意的議題與煩惱,都有著高度的重疊性。
但,身為一個從2006年就從台南來到新竹教書的北漂青年,來到新竹定居也15年了,我也想從我深愛的故鄉─台南的合併經驗來探討起。
台南市在2010年縣市合併升格後至今已經是第十一個年頭了,每一次回台南時間雖不長,卻都一步步感受到台南合併後的變化,年輕人最有感的議題,應該是開價讓人咋舌、越來越居高不下的房價。
從小在台南市東區出生長大的我,看著鄰近的永康、仁德、新市,房地產每年飆漲,但台南邊陲的幾個區,城鄉間的差距並沒有因為合併而縮小;以至於到現在最為人詬病的改變就是 #區域差距更加擴大,像是曾文溪以北的溪北區域,在資源分配不均下,加速沒落,年輕人全都移往市區發展。
在中央社的報導《縣市改制10年/都會化勢不可擋 台南城鄉差距擴大隱然成形》中可以看到:「台南升格直轄市10年來,人口總數僅成長2000多人,府城舊市區卻多了7000多人,原台南縣少了5000多人,5個衛星行政區卻大幅增長4萬6000多人,被視為溪北重鎮的新營區、鹽水區及柳營區,人口則逐步消減,這個現象說明了邁向都會化的府城,不可避免地吸引更多人口集中。」
而台南市合併升格後,對我而言最大的改變是 #公共運輸系統,整併了舊市區與台南縣各鄉鎮的路線,以六種顏色串連6條幹線公車路線及74條支線公車路線,加上市區公車,至今有122條路線。🚌
反觀新竹,在合併前我想提問幾個新竹市民跟我最關心的議題,希望市長能先好好正視:
1️⃣ 合併後 #能做到縣市交通整合嗎?
長期以來,新竹市的大眾運輸業者一直在苦撐,也無法更進一步去拓展、增加路線,這也造成了各種交通亂象。每天接送小孩上下學、到園區上下班總是塞到懷疑人生。
其實,林智堅市長任內,早在104 年召開的「大新竹跨域合作平台」會議,就聚焦解決竹北往來新竹市區與科學園區的交通需求;108年林智堅市長和楊文科縣長更開啟「大新竹共好會談」,跨區域的交通整合是大家最為關心的,竹市府也提出竹市市區公車延伸竹北、園區巡迴巴士納入市區巴士的計畫,並成立大新竹公共運輸專案小組。如今,第二任任期正邁向最後一年的倒數了,但許多交通改善計畫,像是行經園區和竹北的輕軌先導公車等等,卻尚未實現。合併是否能有效整合縣市交通,這是為政者都需要苦民所苦去深思的。
2️⃣ 合併後 #學區亂象能得到解決嗎?
新竹縣竹北市與新竹市東區都有著相似的問題,因著科學園區人口大量移入的關係,在教育上伴隨而來的是學校不夠讀,也更難以就近入學的窘境。面臨著學校總量管制的壓力,新生入學排序上還比到月份的現象,造成許多家長的就學焦慮。許多家庭因為孩子念不到離家最近的學校,只能跨區接送,上下學的路線錯縱交織著,讓原本就緊繃的交通,更雪上加霜。
隔壁新竹縣新增五所學校、快速完工落成的新建校舍工程、重新規畫調整中的學區,對比著新竹市光埔二期的文中用地(保留給未來蓋學校的地)在2014被變更為住宅用地的唏噓。(當時理由是光武/新科國中容量已足夠未來發展所需)看著關埔區越蓋越多的高樓,人口快速成長,學校名額有限難以承載,以至於就學人口不得不外溢到更遠區域,我也多次質詢建議學區應該重新調整,且應朝「教育均質化」的方向邁進。
若要談合併,這些複雜難解的學區問題,也將是許多家長關注的重要課題。
3️⃣ 合併後 #公共托育能否實質增加?
大家都知道「公共托育」是我非常關心的議題之一,也曾多次在議會裡提及。
新竹市媽媽圈有個神祕的都市傳說,就是只要一出現兩條線,就要趕快去預約月子中心、托嬰中心,甚至是幼兒園。新竹市雖然有著高出生率,目前卻只有一區一公托的規劃,真的是僧多粥少;在推動公托的過程中,也常常面臨找不到地的困境。
看著北區、香山區的公托都已經開始招生收托,出生率最高的東區,公托卻還沒完工啟用,希望能努力加快腳步。新竹市公有土地有限,合併後如何整合縣市資源,創造更多公共托育空間,提升托育的安全與品質,讓家長能夠更無後顧之憂地放心工作、安居樂業,也會是很多人關注的議題。
當首長們開始高談擘畫未來的縣市合併,小老百姓卻還是每天在現實生活中努力fighting!對於這些市民們在意的交通、教育與公托等各種議題,林市長責無旁貸、無可迴避。
在談縣市合併之前,也應好好檢視這些未竟之業。
-------
關於新竹縣市合併👉新竹市時力伙伴的觀點:
🚩立法委員‧邱顯智:https://reurl.cc/0xod69
🚩北區‧林彥甫:https://reurl.cc/NZjlRe
🚩香山區‧廖子齊:https://reurl.cc/pxdvZx
#歡迎來分享交流你對於新竹縣市合併的想法
#住新竹的台南人歡迎來相認👋
#這張照片是我接小孩放學後親拍的
#前面那個回頭的小女孩是我女兒的好朋友😆
#在車陣中與其懷疑人生不如思考大新竹未來🤔
就近入學 在 吳旭智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竹縣因為人口紅利帶動經濟成長,但所面對的就學問題也相當嚴峻,前幾年因為學校不足、學區畫分的問題,導致很多爭議,楊縣長跟教育處楊處長也費了很多功夫來處理,包含新建學校、學區劃分、總量管制辦法調整...等等,截至今年,看起來問題有在解決當中。如果明年新學校順利蓋起來,相關的問題應該可以有所解決。
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在於,新竹縣國小生、國中生那麼多,而且那麼優秀,不管在體育、科技、音樂、學業,各方面,成績都是全國名列前茅,那麼,國中畢業之後,他們到了哪邊去?
這凸顯了一個問題,我們縣內的高中容量是否足夠。以我們從教育部統計處所取得的資料,新竹縣可以容納的高中生人數與總人口的比例,新竹縣是2.14%,23個縣市當中排名第17;
如果以高中生跟國中生人數之落差,新竹縣高中生比國中生少了4915人,排名全國倒數第二(只贏過新北)也就是說,將近5000個孩子在新竹縣念完國中之後,必須要到其他縣市念高中;
如果這個數字除以各縣市的國中生人口比例,就代表各縣市國中生入學在地高中職的比例,新竹縣則是-28.69%,全國排名最後,也就是說,100個新竹縣的國中生,將近30位無法就讀縣內高中。
當然,有人會覺得不應以單一縣市來看,應該以區域來看,這是沒有錯的,就如同台北、新北、嘉義縣、嘉義市、還有新竹縣跟新竹市,都是一樣的情況。
但是,更進一步來看,台北新北的國高中生人數相當,嘉義縣市的國高中生人數也相當,但新竹縣、市的國高中生人數相較,高中生還少了兩千人,如果更進一步加上苗栗,以竹竹苗的人數來看,一樣高中生還是少了1800人左右。
所以旭智質詢縣府,有關高中,縣府的規劃策略是什麼?
訴求重點包含:
一、台大附中目前進度如何?台科大附中有沒有可能?
楊縣長選前提到的台大附中,看來機會不大,還有台科大附中或者台科大附屬高工,看起來校方的意願不高!
二、六家高中徵地擴校,進度如何?研議六家高中設置特色班,朝實驗高中規劃!
再來,六家高中,即將徵地、擴校,是否這部分可以請縣府集中力量,來讓擴校?更進一步,如果可以改制為實驗高中,是否有機會成為我們新竹縣的特色。
三、爭取依人口密度調整鄰近高中之班級人數
另外,竹竹苗是一起聯招,但新竹縣新竹市沒有少子化的問題,所以齊頭式減班的情況下,竹中竹女前幾年逐年每班減少人數,去年旭智透過立委辦公室反映,終於沒有再減人數,但如果以就近入學的角度來看,更應該依照人口密度來調整人數。這部分旭智也透過立委辦公室來詢問國教署,國教署回應調整人數是可以由各校提出的,我建議縣府應該跟高中來談,爭取鄰近高中有更多名額的可能性。
四、規劃運動縣內三級銜接,優秀選手留在在地高中
我們高中不足,也衍生了一些問題,例如像我們的足球,在國中、國小表現很好,但很可惜的就是國中畢業後,真正優秀的選手,就到外縣市去了,但如果我們的高中有足夠的能量,可以讓我們優秀的高中生留在縣內,相信也是學生家長樂見的。旭智也希望縣府能規畫運動縣內三級銜接,讓優秀選手留在在地高中。
🌐相關新聞:
✅《自由時報》竹縣國、高中容量落差近5000人 吳旭智議員憂心優秀學子外流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526984
✅《北視影音新聞》優秀學子外流 吳旭智促擴校、特色班
https://reurl.cc/7ygr0b
✅《聯合報》竹縣學子到外地讀高中比例高 議員盼增加在地就讀誘因
https://reurl.cc/YW2WKn
✅《中時》望能就近入學 台大、台科大皆表明在竹縣無法設高中職
https://reurl.cc/1gdgNV
✅《民眾日報》民代關切國中生流落外縣市就學 楊文科:六家高中將設雙語班 | 奇摩新聞
https://reurl.cc/L08b0e
✅《縣府新聞》新竹縣優秀國中畢業生流浪外地讀高中比例高 吳旭智議員提三建議因應
https://reurl.cc/XedeK7
就近入學 在 陳偉杰•淡水魚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市政總質詢(一)🗣
要求【高溫彈性課程】爭取【雙語實驗國中】
這次市政總質詢,偉杰向 #侯友宜市長 提出兩個重要的教育政策建議:
第一☝️近年來氣候異常,新北市已連續多日出現36度以上高溫,學生在室外上課非常容易中暑!雖然馬上要放暑假,但偉杰提醒侯市長應該超前部署,授權各校可因應高溫彈性調整課程,避免熱傷害!
第二✌️淡水區目前有14所國小,加上新設的淡海國小,每年收近1500位小一新生,不過市立國中僅有3所,供不應求!偉杰爭取在淡海新市鎮評估設置 雙語實驗國中,照顧在地學子就近入學!
#新北市議員陳偉杰
#新北市長侯友宜
#市政總質詢
#高溫彈性調整課程
#雙語實驗國中
就近入學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公視新聞網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新聞實驗室 (http://newslab.pts.org.tw)
就近入學 在 少年千里尋親|因Facebook尋回20多年父子情順利美國升學 的推薦與評價
記得有一次,代表官方的講者這樣答:「香港的小學間間都一樣的,所有官津的教師課程、校舍全都符合標準,所以適宜就近入學,不宜搬來搬去! ... <看更多>
就近入學 在 就近入學-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explore #就近入學at Facebook. ... 員林高中校長游源忠表示,感謝家長與孩子三年前選擇就近入學就讀社區型的員林高中,三年的努力終將展現出個人的最佳表現。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