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升溫,大家最擔心的除了安全防疫問題外,也擔心經濟或是物資運輸會大受打擊。
這則來自BBC的影片,帶我們到非洲尼日利亞(奈及利亞)看到當地的物物交易市場,也讓我們進一步思考經濟與市場在當代的真正意義。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055978
尼日利亞奈及利亞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東南亞 #印尼 #雅加達 #爪哇 #遷都 🇮🇩
在帕朗卡拉亞,對於將這個慵懶的城市改造成國家的首都,人們的反應並不一致。
一名高中學生向BBC表示:「我希望這個城市能夠發展,教育會變得和雅加達一樣好。但是現在空著的那些地方,還有森林,都將會被利用。帕朗卡拉亞是世界之肺,我擔心我們會失去這個我們現在擁有的森林。」
布羅佐內戈羅表示,這個過程可能會需要10年時間。他在會議後向記者表示,如果其他國家能做到,印度尼西亞也能做到。
「巴西從里約熱內盧搬到了亞馬遜附近的巴西利亞,還有看看悉尼和墨爾本中間建起來的堪培拉;還有哈薩克斯坦也將他們的首都搬到更靠近國土中部的地方,緬甸也遷到內比都,」他說。
遷都的決定,也是發生在總統維多多聲言要令全國經濟發展更加均衡之後。
-
近代的重大國家遷都事例
🇺🇸美國建國後的十多年裏,分別曾將紐約和費城定為臨時首都,而在1790年由總統喬治·華盛頓簽訂的《首都選址法》(Residence Act)通過後,於1800年正式定都華盛頓
🇧🇷巴西在18世紀因為經濟原因而將首都定在里約熱內盧,但由於山谷地勢不利城市擴展以及所處位置容易成為海上攻擊的目標,該國在1961年將首都遷至按計劃建造出來的巴西利亞
🇧🇿1961年一場颶風摧毀了伯利茲(貝里斯)的原首都伯利茲市,之後該國在1970年代將首都遷至內陸城市貝爾莫潘
🇨🇮1983年,科特迪瓦(象牙海岸)將首都從阿比讓遷至時任總統的家鄉阿穆蘇克羅,不過很多政府機構及使領館仍然留在阿比讓
🇳🇬1991年,當時的尼日利亞(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由於人口過密而決定遷至阿布賈
🇰🇿1991年哈薩克斯坦從蘇聯獨立時,首都定在南部的阿拉木圖,不過由於擴張難度大以及存在地震的可能,該國在1997年將首都遷至阿斯塔納
🇩🇪1991年,德國國會投票決定將柏林定位新首都和政府所在地,這是兩德統一的最後一個標誌性舉動,前聯邦德國的首都波恩則變成聯邦城市,仍然是一些聯邦機構的所在地
🇲🇲2005年,緬甸軍政府將首都從仰光遷至內比都,該城市從2002年就開始秘密建造,但遷都原因未有明確解釋
🇨🇳自1980年代起,中國就不時有人提出遷都的想法,近年在媒體討論過的遷都原因多是指向北京的交通和環境污染問題,不過至目前為止未有付諸實施的計劃
尼日利亞奈及利亞 在 A ee m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蘇丹政權用「強暴」威脅女抗議者:(引自自由時報)
「蘇丹獨裁者巴希爾(Omar al-Bashir)上個月被迫下台,取而代之的是由蘇丹軍方掌權,這讓抗議群眾不滿,希望能還政於民。外媒報導,在這一連串的抗爭中,女性示威者是最重要的角色,但她們卻要承受肢體暴力甚至強暴的威脅。
《CNN》報導,在群眾抗爭的過程中,蘇丹政權向官員發布了讓人心寒的訊息,要求『摧毀那些女孩,因為你摧毀女孩,就能摧毀那些男人』,有官員透露,在反政府抗爭中,蘇丹政權系統性地針對女性抗議者,在幾個月前,士兵開始逮捕女性抗爭者,將他們帶到角落拍裸照、施以性暴力。」
女性在大多情況下普遍都是受害者是事實,我一直認為揭露女性受侵害的黑暗面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如此人們才會更正視女性的處境。
但我更希望人們認知到:即便如此,女性並非弱者。即便被打壓,女性仍可以主動爭取與男性相同的權利,譬如蘇丹示威群眾中那佔了70%的女性。
引一篇關於南蘇丹(2011年從蘇丹獨立)戰爭底下的性別差異的文,雖與最近受關注的蘇丹抗議無直接關係但很值得拿來討論,因你會發現無論在何處發生的戰爭與抗爭底下,女性的遭遇往往都是相同的,整理幾個重點:
1. 戰爭苦果的性別差異:
「在戰爭中承受了龐大苦果的女性,卻擠不進坐滿男人的談判桌。
⋯⋯
武裝衝突的負面衝擊,一直有性別差異。
女性比男性更可能在戰爭中經歷強暴、性奴役(sexual slavery)、性販運(sex trafficking)與其他性別暴力。有些時候,性暴力本身就是用來打擊敵人士氣、壯大己方聲勢的戰爭工具。最明顯的例子即是ISIS 屠殺 Yazidi 男性,將婦女和女童當作性奴,作為消滅Yazidi與其他少數民族的策略;而在尼日利亞(奈及利亞)北部,武裝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綁架婦女與女童,強迫她們嫁給博科聖地戰士,一方面用來報復反抗的村落,同時作為招募士兵的手段。
⋯⋯
女性不被認為具有政治意志與能力來解決衝突、締結和平、捍衛權利。」
2. 文章討論到近來白人男性社會所主宰的「全球噤聲令」對世界的影響,如川普上任後立即重啟了一項反墮胎政策來限制女性的身體自主權。它威脅的不只是美國婦女,甚至可能讓一些在貧困或戰亂地區的婦女,以她們的生命健康付出代價。
3. 不過更值得被關注的是,女性即便在惡劣的情況下,仍選擇站出來:
「然而在其他例子中,我們卻看見女性本身實際存在政治能動性,女性公民社會團體(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s)積極參與解決衝突、建立和平的行動。例如,利比里亞(賴比瑞亞)的草根組織 Women in Peacebuilding Network (WIPNET)組織當地婦女進行和平非暴力的抗爭,敦促當時的總統Charles Taylor與反抗軍舉行和平會談,甚至在會談進度凝滯時,率領婦女們擋住會議室的門,要求談判代表們沒有談出結果不能出來。WIPNET的領導人之一Leymah Gbowee,因為帶領當地的女性和平運動、終結第二次利比里亞內戰,得到2011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4. 性別平等與女性培力(women’s empowerment),才是讓南蘇丹(及其他戰亂國)不再哭泣的關鍵:
「Rita Lopidia,南蘇丹婦女組織 Eve Organization for Women’s Development 的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在去年10月聯合國安理會的『女性、和平與安全公開辯論』(open debate on women, peace and security)時說:『不只南蘇丹,從敘利亞、伊拉克、也門(葉門)、馬里(Mali)、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到全球其他受衝突影響的地區,女性的聲音必須被擴大。』
因此,推動女性權益、建立永續和平的實際作法是:提升女性參與和平進程的比例、在和平協議裏加入停止性暴力的條款、強化女性參政權、把性別保障名額納入政治改革進程、加強性╱性別暴力的問責(accountability)機制、打擊有罪不罰(impunity)的情形等。
即使面對戰亂與暴力,女性追求和平及政治參與的決心與行動沒有減少,只是我們有沒有聽見她們的聲音。」
內文引自:
《徐歆惠:在陪南蘇丹哭泣之前,你應該先知道「全球噤聲令」》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70217-opinion-hsuhsinhui-globalgag/
《抗爭中的傷痛 蘇丹政權竟用「強暴」威脅女性抗議者》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2794147
我想說的是,女性或許在大多情況都趨於弱勢,或許在很多情況下無法反抗,那絕對不是女性的錯。更重要的是,除了揭露女性所受到的侵害與壓迫外,我們更要讓人知道:這不代表女性是弱者,女性不是,且女性在抗爭中不該被認作是脅迫男性抗爭者投降的籌碼。因為即便女性沒有當過兵,即便女性沒有陰莖,但女性有充滿生命能量的陰道,遇到問題、需要抗爭的時候,女性絕對會站出來。
-
回到蘇丹的問題上,除了抗爭中的性別不平等,還可以理解一下蘇丹與中國的關係:(引自BBC)
「*政治層面:中國同蘇丹於1959年2月4日建交。中國政府稱,兩國長期友好,蘇丹在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上堅定支持中國。
*經濟層面:從1980年代開始,蘇丹石油、港口、公路橋樑、電力等項目一直有中國公司勞務承包的元素。1990年代中期中蘇開始石油領域的合作,中國在蘇丹礦產、石油等領域加強投資。中方合作者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業務涵蓋石油工業的全部產業鏈。目前中石油在蘇丹共有2個上游投資項目,4個中下游項目。2017年,中蘇雙邊貿易額28億美元,同比上升6.4%。
*一帶一路:2018年9月,巴希爾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曾與習近平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會晤。習近平表示,歡迎蘇丹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願以此為契機,推動雙方能源合作取得新進展。巴希爾則說,蘇丹讚賞並支持"一帶一路"倡議,感謝中國對非洲和平與發展事業的支持。」
如果你反送中、反中國獨裁,那你也該關注獨裁體制下與中國走很近的蘇丹。
內文引自:
《蘇丹政變:鐵腕總統下台軍隊接管的前因後果》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7897452
-
有錯誤歡迎指正也歡迎補充
尼日利亞奈及利亞 在 伴我GO非: 寫在尼日利亞大灣區的故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美#我在尼日利亞的日子#尼日利亞#奈及利亞#譚生譚太#跟🉐️夫人#14072019. ... <看更多>
尼日利亞奈及利亞 在 【奈及利亞人在臺經驗談】 | Nigerians in Taiwan 的推薦與評價
許多外國人來台都會說臺灣是個有人情味的地方,今天就由 奈及利亞 留學生及在臺的 奈及利亞 商人和我們分享他們在臺灣的生活經驗,讓我們一起聽聽看他們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