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小學堂】工業的靜電危害與防範措施
每當到了寒冷乾燥的冬季,一旦穿脫毛衣、或是毛衣和頭髮產生摩擦時,很容易會聽到微弱的劈劈啪啪聲,感覺就像觸電⚡,這就是我們常説的「#靜電」。
而化工廠中常見的合成材料,如聚丙烯、尼龍塑料等也都會促進靜電產生,在運作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靜電有可能在運作化學物質的過程中,點燃易燃性蒸氣、液體或固體,包括管道、導管間的運輸、流動,都有可能因為相互摩擦、靜電感應而產生放電,今天我們就要來告訴大家,有哪些方式可以減少靜電的發生:
1⃣處理易燃性物質的人員配戴防靜電腕帶,或在防靜電地板上作業。
2⃣處理易燃性物質的設備接地並以導線搭接。
3⃣避免易燃性液體自由落入容器(如頂部加料)。
4⃣設備系統中部件採用導電性材料(如金屬),也須確保接地電纜與夾具接觸良好。
5⃣檢查運輸易燃性物質或粉塵的管道系統,確保所有部分都有接地或搭接。
工業局關心您🧡
尼龍管工廠 在 米台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幾個星期,我有上蝦皮看一下現在台灣很多新開”古著店” 研究目前台灣在賣的”古著”。 那些真的是古著還是垃圾? 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關於古著的101,這篇會分成幾個單元。小弟可能有落掉一些細節,也歡迎大家補充。
我想大家最想知道的其一是如何分辨年份。 人類的歷史那麼長, 不管你是喜愛美系古著, 或者歷史更長遠的歐系古著,大家可以先研究一下。但是要注意,自己所在的國家是否能輕易的入手? 小弟現在人在加州,所以只鑽研美系古著;歐系古著在美國算是舶來品,價格和入手度會比美系的更難入手,所以小弟也只懂美系古著。 很多人說時裝的根本,就是古著演化的, 那是真的。 襯衫依然是襯衫、 褲子、洋裝… 過了幾百年服飾本身的結構依然沒有改變, 改變的只是衣料、設計和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美國1776年從英國獨立後過了244年, 1900年前的女人大部分仍穿著維多利亞風格的洋裝,男人還是紳裝。 所以如果是美系古著目前我們只要專注在1920-1990這段時間。 1920前為一戰,1940前後為二戰;戰爭期間物資匱乏,通常做出來的衣服都是粗用,金屬都拿來生產武器;衣服上面有用到金屬的通常也是簡化版的(例如Levis的鈕扣改成現在大家知道的甜甜圈金屬扣)。
美國在1960年代,平均每人一年消費25件衣服,大約年所得的10% (換成今天幣值大約美金$4000),那時候大部分的衣服都是美國製。 而到了2015年,大家平均大約一年只需花費$1800美金在著裝上, 一年所得的3.5%,但是平均一年可以買45件衣服。 平均下來, 大家可以多買20件衣服。 因為衣服產業外移,美國家庭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件衣服;然而,剩下多少衣服還是美國製?
2%
2003年Gap在全球有1200間工廠在生產Gap服飾,1993
年開始美國對於進口的服飾幾乎沒有任何限制,也沒有特別的關稅,美國漸漸的流失服飾廠。
我希望藉由這系列與大家分享一下挑選古著的重點, 和與大家交流一下, 會分成幾篇介紹, 希望能幫助大家當作協助工具。
古著如何分辨年份?
一件衣服拿在手上,第一件需要做的是看標。 (沒有標的我們晚點討論)
a) 有洗標的-- 上面有教你怎麼洗衣服、可不可以乾洗、洗衣機要用低溫…有這類提醒的洗標,衣服都是1971年後生產的。美國12月9日1971年開始硬性規定所有的衣服都必須有洗標。
b) 大約知道一下衣服外遷生產的歷史:例如1970年代開始,有很多玩具和衣服在香港生產(香港的標有個有趣的事實,大家可以觀察一下,有一些1997年前的香港標會在上面寫”Made in British Colony of Hong Kong/英屬殖民地香港製”, 現在沒有了),1980左右則是台灣成衣最賺錢的時候,中國則是1990尾至2000年之後。 2000年後也可見到許多中南美 (薩爾瓦多、墨西哥、瓜地馬拉…)印尼、菲律賓、巴基斯坦…
c) 標籤的材質--1950年美國開始生產人造纖維,到了1960-70年代,人們發現人造纖維的特性雖然不需要熨燙,、快乾的特性,但是普通美國老百姓非常討厭人造纖維, 因為當然還是純棉的好穿。 到了1980年美國人造纖維協會邀請了一些有名的設計師例如Calvin Klein, Perry Ellis, Oscar de la Renta一同設計了全人造纖維的服飾,人們開始發現人造纖維用於運動服飾特別適合。 到了1995年全球共使用了1700萬公噸的人造纖維,到了2005年-- 全球共用了4000萬公噸。 雖然1953年美國就開始使用人造纖維(Polyester), 但到了1970年才開始廣泛使用。 尼龍標籤普遍到了1968-70年才開始使用;所以換句話說:70年早期都是棉製標籤。 而且a) 所講到的-- 沒有洗標。
d) 半碼衣服: 通常有半碼的,例如女裝的9 ½ -- 半碼是1940發明出來的給比較矮小的女性,到了1970年就停止了, 所以如果有半碼的, 大家可以推定是1940-1970之間。
e) 有RN 號碼的, RN號碼在1959年之前開始使用,從00101到04086。 1959年後則用RN號碼大於>13670。 (我個人是認為RN號碼有六碼的是80後的, 5碼則是70前)
f) 有寫”Lot”-- 例如 “Lot Size 7”, 則是1979年之前的。 Lot是用來幫助工廠做品管,這是哪一批貨從哪個廠出來的。 1979年之後比較少見因為很多美國品牌都開始轉到國外生產。
g) 戰爭前印刷方式比較單一, 到了1950後美國百花齊放, 各種瘋狂的印花, 大膽的設計, 讓許多人只收集1950年代的產品. 1950年代有些古著是在墨西哥生產的, 因為那時候墨西哥風很流行, 女孩子們很流行Circle Skirt, 大部分都是在墨西哥手繪, 或者手繡.
h) ILGWU(美國婦女服裝工會) 以及Union Tag(工會)-- 通常是1920-1980在美國生產衣服的工人們都有參加工會,他們受到工會的保護。所以可以推定在1980之前。
小弟會將古著辨別的方法簡單的介紹,希望大家能盡快上手,愛上古著文化快樂。 好啦看到這裡你們可以利用以上小知識去蝦皮辨別看一下那些充滿危險和問號的”古著”。
也希望大家幫忙補充,或者有問題可以發問, 這邊有很多前輩可以解惑!
祝各位尋寶順利 !
小弟的IG : @vineandcrane 歡迎各位來看一下小弟收藏.
尼龍管工廠 在 芯睿帶路!親子出遊就醬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北雨天好去處】台博館鐵道部園區🚂百年古蹟裡搭小火車、莒光車廂偽出遊、動態火車模型燈光秀
家裡也有小小火車迷嗎🤩那一定要去7月新開幕的『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看看,這裡不但有好多可愛的火車模型,讓火車迷們大飽眼福~👀
還有超好玩的『室內兒童遊戲空間』,很適合最近這種陰晴不定的天氣出遊的雨天景點哦
#鐵道部園區
台博館鐵道部園區位在『臺北北門站2號出口』處,從捷運站走到正門售票口大約3分鐘的路程,途中便可看到臺北市著名的觀光景點『承恩門』
曾為『日本時代鐵道部』、『戰後台鐵總局的本部的『鐵道部園區』,也是長達70年的『台灣鐵路營運總部』。此處於2007年被列為「國定古蹟」,經過16年的修復重建,終於在今年7/7才正式對外開放參觀囉🥳
芯睿媽咪幫大家整理鐵道部園區『必看必玩的3大特色展區』~保證讓鐵道迷大飽眼福、網美拍到手軟、小朋友玩到不想回家🤪
#超擬真莒光號車廂
靠近入口處有一間小房間,走進去是一截莒光號車廂。特別的是它真的「超級擬真」,除了真的擺放列車上的座椅,房間地板會有搭火車時的「晃動感」,就連「窗外的景象」都像火車快速行使過的畫面。走進房間,芯芯睿睿真的以為他們再搭火車,還問我們要去哪裡🤣
#臺北車站動態模型展演
來鐵道部園區參觀,一定要到2樓的展間觀賞『動態模型展演』!這裡用模型還原了「1970-1980年代」臺北車站周邊街景,彷彿啟動了時光機回到過去
每天都有固定的時間會有不同車種、路線的動態火車模型展演哦(現場有時刻表可查詢)
這次我們看的是14:45「臺北車站」觀光號、通勤客車、載貨用火車的動態模型展!超可愛的小火車在街道上緩慢移動、進站、駛離,燈光隨著「白天」到「黑夜」呈現不同的街道景色,車廂裡還有乘客~做得非常精緻,相當值得一看喔😍
#蒸汽夢工廠兒童遊戲的天堂
蒸汽夢工廠是專為兒童打造的遊戲展區,分為「大火車」&「小火車」兩個展區
『大火車』展區裡是一台大型蒸汽火車,小朋友在這裡可以藉由「補充炭火」的LED互動小遊戲,了解蒸汽火車的原理!
『小火車』展區,應該是鐵道部園區最熱門的兒童遊戲區,因現場有人數控管,若想進去玩需要先在門口領取『入場證』才能進場玩哦!
在這裡,小朋友可以搭乘『電動小火車』、拼『火車軌道積木』、也可以用『平板畫小火車』並投放到大螢幕上
💁🏻♀️參觀心得分享
👉🏻台博館鐵道部園區整體規劃真的很不錯,主題性很強,逛起來一點也不無聊,是十分寓教於樂的展覽空間👍👍👍
👉🏻在古蹟裡漫步逛起來很舒服😌每個復古場景、迴廊、建築外觀、甚至庭院,都是「網美等級」,非常好拍!
👉🏻建議一進場就先直奔『蒸汽夢工廠』領取入場證、再到2樓查看『動態模型』的表演時刻表,才不會錯過最精彩好玩的部分哦
👉🏻鐵道部雖然坐擁超優地理位置和交通優勢,但『坐捷運』去是最佳選擇哦!因為附近鮮有停車位,就連機車停車格都很少
📍臺北北門|國立台灣博物館-鐵道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開放時間:09:30-17:00(週一休館)
▸票價資訊:全票是100元/半票50元(6歲以下免費參觀)
▸四館聯票:全票130元/半票65元
▸交通方式:捷運北門站2號出口,步行約3分鐘
#寶貝出遊好物推薦
大家有發現芯芯睿睿出門都會背著自己的小包包嗎?每次都被路人稱讚超可愛😍😍😍
其實,芯睿的包包裡面沒放什麼東西,頂多就是尿布、口罩、餐具,以及隨身的一些小玩具
而之所以會讓芯睿背背包是因為,我會在背包上掛一個『防走失吊牌』!以防芯睿一不小心走丟時,路人或警察可以藉由吊牌上的資訊聯繫上爸爸媽媽(大家可以學起來😊)
為了讓芯睿養成背包包出門的習慣,兩個寶貝都是剛學會走路就背著 #英國HUGGER 的 #防走失背包 出去玩
👉🏻HUGGER的防走失背包非常『輕』!背在身上幾乎感覺不到它的存在~所以芯睿出去玩經常都是「自己全程」背著包包。加上胸前有一個『扣環』,不但可以減輕背在身上的負擔,也不容易被寶寶脫掉搞丟背包
👉🏻再來是HUGGER內外都是『防潑水』的高密度尼龍布材質。就算水壺在包包裡打翻,背包也不會整個濕透滲出來;雨天時外層就算被雨淋濕,裡面的物品也完全不受影響!
👉🏻另外,HUGGER 在『肩帶』的地方特意選用『透氣網布』材質,就算炎熱的夏天,也很少因為感到悶熱背不住包包
👉🏻最重要的是!HUGGER 的背包都非常『耐用』又『耐髒』~芯芯現在使用的防走失背包,是睿睿小時後背的~到現在背包依然完好無損,幾乎像新的一樣!所以當睿睿長大要換大一點的包包時,我完全不考慮其他品牌~
👧🏻👦🏻芯睿同款背包
▸團購時間:8/10-8/18
▸出貨資訊:付款後2個工作天內寄出(不含週末假日)
▸廠商客服請找👉🏻 微笑親子生活 - Wesmile威斯邁
#臺北景點 #臺北親子景點 #雨天親子景點 #室內親子景點 #國立臺灣博物館 #鐵道部 #臺北火車站 #北門站 #北門景點 #幼童背包 #戶外用品 #小童包 #幼兒園背包 #幼兒園用品 #外出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