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青年「次」客助選團 洪耀福:集結中央、地方優秀的從政者,向全民分享經驗,展現政績
年底九合一選舉將近,民主進步黨籌組中央助選團,與地方共同努力。青年部邀請中央政府次長、地方政府局處長的青壯年世代政務官,打造「青年『次』客助選團」,今(12)日於中央黨部宣布正式啟動。邀請民主進步黨秘書長洪耀福、行政院副發言人丁允恭、行政院農委會副主任委員李退之、桃園市青年事務局長顏蔚慈、雲林縣新聞處處長張凱傑、民主進步黨青年部主任何孟樺,共同「舉劍」宣示為候選人助選,並呼喊「青年『次』客,專業出擊」,展現青年政務官在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專業成績,要為年底選舉共同打拚。
黨秘書長洪耀福表示,首先要感謝許多年輕的伙伴們,不管他們在中央政府或在地方政府,跟著我們一起打拚,因為他們的熱情和理想,創造出很多感人的故事。他相信在中央及地方的執政縣市政府裡面,有非常多年輕幹部,在自己的崗位上,用熱情和理想,創造出各城市不同的風貌,也創造出許多讓人民有感的政績。
洪耀福說明,這次推出「青年次客助選團」,也就是青年政務官助選團,集結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中年輕、優秀的從政者,相信在他們身上,有非常多感人的故事,要跟大家分享。在助選的過程中,希望這些年輕的幹部,能夠把他們對於執政的理想,對於地方政績的夢想,透過這樣的方式,把他們的故事說出來,向全台灣的人民分享,這正是這個助選團,最重要的目的。讓我們年輕的幹部,不管在中央或是地方執政,能把精彩的心得、故事,來跟人民分享。
行政院副發言人丁允恭表示,選舉本來就應該是一個政績的呈現與討論、政策的理性辯論,尤其是政府應該用誠懇、有效的方式來告訴年輕人,這個國家慢慢的有一些什麼樣在根本上、結構上的改變、改革,包括過去一講到台灣青年貧窮問題時,就會提到的22K問題,如今,政府也已經透過基本工資的提升,將樓地板提升到23100元,讓22K的問題在這個國家被消滅。他說,這次出來最重要的是希望能夠陳述這個國家如何像一艘危險海域裡艱苦行駛的船,雖然要考慮海域的危險,不能快速前進,但它仍然不斷在前進。
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表示,執政團隊對農民最關心的就是到底要怎麼樣提高農民在農產品上的直接收入?怎麼樣真正保障農民的福利?怎麼樣讓農村得到完整的發展?在兩年裡面,執政團隊讓農業有很大的改變,包含推行農業保險、讓農地跟農保資格脫鈎、農民職災保險等,而整個執政團隊的精神就是關心該關心的族群、處理最關鍵的問題。此外,他也舉自身到39歲才當選議員,到現在進入執政團隊服務的例子,印證民進黨是一個給年輕人機會的團隊。
桃園青年事務局長顏蔚慈提到,桃園在各項政策也都希望全方面照顧年輕人,鼓勵他們關懷並投入公共事務,從生育津貼、社會住宅到租金補貼等,青年事務局特別在年輕人就業、創業上給予更多支持及協助。她認為台灣社會也該給予年輕人更多發揮空間,改革是困難的,看到許多有志青年投入此次選舉很令人感佩,希望藉由分享她自身的桃園經驗,來感動更多社會大眾。
雲林縣新聞處長張凱傑分享時表示,雲林縣是偏農務的縣市,長期以來所要建立的就是農務制度的健全,鼓勵年輕人返鄉務農,雲林縣政府不論在農業保險的推動上,甚至在農業權益的爭取上,他以農民向中央爭取免收水井規費為例,當地方碰到問題時,中央政府可以聽得到地方的聲音。過去,從來沒有一個縣市向中央反應法條需要修改的時候,政府是用如此誠懇的態度,來到地方去瞭解需求,所以地方農民很清楚看到,在民進黨蔡總統執政後,對照顧地方的誠懇與熱誠。
他也強調,雖然年紀這麼輕,就當上一級主管,可是背負著壓力一定是最沈重的,因為無時無刻都會面對挑戰,但是面對不管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將攜手創造一個大好機會的時候,我們更要挺住,而且要趁這個機會,與中央政府及其他地方單位共同攜手合作,為這個台灣隊好好做努力,發揮青年最大的聲音。
除了行政院副發言人丁允恭、行政院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局長顏蔚慈及雲林縣新聞處處長張凱傑代表與會之外,青年「次」客助選團的成員亦邀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客委會副主委楊長鎮、台中市新聞局局長卓冠廷、彰化縣文化局長周馥儀、屏東農業處處長黃國榮等青壯年世代政務官等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
屏東農業處處長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十四次質詢,質詢都市發展處處長,和市長(1004)
今天本次議會的總諮詢,終結這一個月來,以文化導向的城市設計,如何能讓各局處的公共建設投資,帶動觀光產業,增加就業機會和市府財政收入,達成三贏的境界,質詢都市發展處和嘉義市市長。
首先,我從移民社會的文化角度,介紹宗教文化。
300年前,第一代移民,披荊斬棘,跨過黑水溝,來到嘉義的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有一句台灣諺語:十去, 六死 ,三留,一回頭,成功的比例只有30%。
第一代移民,成功的比例不高,輕車簡從,就只帶著土地公,來到嘉義。所以,1664年成立的東城門的東安宮,並記錄了第一代嘉義移民的歷史。
第二代的泉州移民,帶著保生大帝的信仰,來到嘉義開墾,1701年成立,仁武宮大道公廟,反映了這一段移民的軌跡。
1715年成立的城隍廟,見證了第三代移民,跟著政府官員和家屬,來到台灣的歷史軌跡。
因此,御賜皇帝帽的城隍爺,也宣示了清朝政府合法統治的象徵。
1815年,武當山玄天上帝廟的成立,見證了最後一波,漳州移民在嘉義的文化縮影。
所以,嘉義市有豐富的文化資產,只要有好的停車場,和公共運輸政策,就可以讓全台各地的遊客,在三個小時內,暢遊嘉義市的四大百年古廟,見證台灣300年來,移民社會,特別是最早期的泉州和漳州移民,仍然透過宗教保存完好的文化縮影。
整個台灣西部走廊,只有嘉義縣市和屏東縣,沒有科學園區,雲林縣有96公頃,台南是有1043公頃的科學園區。
工業區,是縣市政府主導,經濟部核准,各種不同類型,內外銷產業兼具的工業生產基地,時間長,要不是碰到這一次的中美貿易大戰,台商回流,可能到今天都會乏人問津,暴露地方政府,有土地開發能力,欠缺招商規劃的短處。
科學園區,是由中央政府科技部主導,全程規劃,從土地徵收、道路開發、污水下水道,到水資源中心(污水處理廠),到國際招商,都是由中央規劃買單,無論在執行效率,和招商能力上,都是地方政府望塵莫及的所在。
對於財政貧乏的嘉義市縣而言,這應該是缺乏科學園區的我們,改變城市發展,彎道超車的最佳選項。
透過新竹市和嘉義市兩個城市發展的比較,可以了解嘉義市,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真正原因。
37年前嘉義市和新竹市的人口概略相同,37年後的今天,嘉義市人口仍然維持26萬左右,但是新竹市已經發展成有45萬人口的現代化城市。
每年人口出生率的比較,嘉義市,從37年前的4722人,下降到1886人,新竹市,雖然也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從6100人,下降到4019人。
嘉義市,因為青年外移,出生人口腰斬,一半以上,直接影響未來15年後,六所國立高中,員額嚴重不足。
嘉義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從37年前11,385人,驟升到39,737人。
雖然,新竹市也受到人口老化的影響,從37年前的13,775人,增加到53,428人,但因為人口增減不同,嘉義市人口老化的比例,已經超過15%,新竹市只佔了11%,這為青年外移和人口老化,互為因果的關係,找到了證據。
另外,從國家稅收作比較,新竹市目前的國稅收入,每年高達1067億元,嘉義市只有31億元,不到新竹市10位數,零頭的一半。
但是,嘉義市,因為有三百年發展的歷史基底,也有許多富超過三代的家族在此。
所以,在國稅的細項比較中,嘉義市可以足堪告慰,可以和新竹市相比,就是證券交易稅,見證了嘉義市百年移民歷史的百年移民財力。
另外,反映在自籌款的比較上,嘉義市自籌款的比例是27%,新竹市自籌款比例52%,幾乎是嘉義的兩倍。
所以,從城市發展比較的角度,可以清楚的知道,嘉義市目前發展的困境,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就是缺乏科學園區。
由於,嘉義市在100年前,日治時代,就是以26萬人口,作為都市計劃的上位概念,37年前我們就已經達到標準,如果沒有中央政策改變,都市計劃變更,將遙遙無期,進無步,退無路。
總之,解鈴仍須繫鈴人,沒有中央政策改變的科學園區投資,造成嘉義市的人口停滯,和都市計劃的法令限制,使得嘉義市政府,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雖然擁有1500公頃農地,卻不能像沒有都市計劃的嘉義縣政府,可以大刀闊斧,自主的變更農業區為工業區,解決老農經濟困境,增加投資,提高就業機會,讓青年返鄉。
爭取牛稠溪科學園區,可以讓青年返鄉,讓人口不再外移,讓三代同堂,成為嘉義人共同的選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UI8VOFW4XU/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AKP6zA_sPy-x14LnY_3ZqNa0dM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