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天才,是任何國家都期望的人物,⋯⋯
本篇報導內容很長,但值得一看.
~~~*****~~~
比爾蓋茨公開批評~川普。
「你不信任任何中國人,不信任華為、不信任中國科學家、
不信任中國程序員等技術人員。那麼世界上,就沒有其他科學家能值得你信任!」
比爾蓋茨為何這麼說?因為有個神秘的中國大伽,疫情期突然返回其祖國效力了!
這個中國人的履歷,
可以用「王者」來形容,他是美國所有巨頭公司裡,職位最高的中國人!也是矽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
一個攪動世界20年的風雲人物,竟在危險的疫情期毅然返國!
他,就是 *沈向洋*。
1966年出生的沈向洋,太聰明也太「逆天」了,人生扶搖直上:
12歲,別人才讀初中,他已經初中畢業;接著初中只讀了兩年,不滿14歲,就考進南京大學,
20歲左右,就獲得了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
之後,沈向洋考入美國最頂尖的計算機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沈向洋選擇人工智能作為未來事業發展方向,
別看今天人工智能,
在全球都很吃香,可在30多年前,這一領域根本乏人問津,因那實在太冷僻也太遙遠了。和誰聊一下「人工智能」,一定會被當作「瘋子」看待。
但是沈向洋卻認定了這個全世界最前衛的研究,因在科研人的眼裡,30年後的未來,實已近在眼前。
1994年,當他公佈,
第一個人工智能三維全真模型時,全世界幾乎還沒有人,在這一個領域進行類似的工作;
在他寫的論文裡面,有世界上最早由照片轉換成虛擬現實的研究,他設計的「四分樹樣條數函數法」,則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參數估計算法。
在那個中國留美博士,還不受重視的年代,沈向洋直接被蘋果公司、微軟公司發聘書爭搶。他最後選擇了微軟,這個全球最知名的美國巨頭。優秀如他,即便是在高手如雲的美巨頭企業里,仍舊能「玩轉江湖」!
沈向洋一出手,
就開發出微軟的北美第二大搜索引擎:
必應(Bing);
還有情感機器人,
微軟人工智能:小冰.
而那些年,中國因高科技的落後,遭受到國外的企視,尤其像微軟這樣的巨頭企業,高管陣營裡,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容身之地。
但是沈向洋,打破了國外對中國的偏見!
2004年,
沈向洋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那時他只有38歲,卻達到別人50歲才能走到的高度!
2006年,
他成為世界最大的頂尖學會:
IEEE會士(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2007年,
沈向洋人生最高光的時刻,微軟給了他最高級別待遇:
全球資深副總裁!
在美巨頭企業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副總裁職位必須是美國國籍,可沈向洋20多年供職微軟,從始至終都保持中國籍,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副總裁職位,他都沒有要加入美國籍,而美國方面為了留住他,做了很大的讓步!
從此,沈向洋成為美國所有巨頭公司裡,
職位最高的中國人!
也是矽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
在國際巨頭屈指可數的華人高管之中,他是微軟的王牌,也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攪動世界人工智能風雲20年!
也許有人會問,
百度總裁陸奇博士當年回國時,不是說也代表人工智能最高水平嗎?
不錯,陸奇確實是一位傳奇人物,但陸奇當年能進入微軟,實是得益於師兄沈向洋的推薦!
在國外看來,美國科技圈及人工智能領域,沈向洋才是首席科學家,甚至高出陸博士半個身位。
麻省理工學院這樣評價:
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 。
微軟研究院創始人里克·雷斯評價:
沈向洋讓微軟亞洲研究院,發展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
歐美給了他最高級別的待遇: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
他獲得全美亞裔年度傑出工程師大獎;
2014年,
微軟公司年度技術領袖獎......
對全世界來說,
沈向洋
就是中國在IT界(人工智能),幾乎能碾壓所有人的「神」,他站在那裡!
履歷輝煌的華人之光,但因他的低調,除了人工智能界視他為「男神」,
而在普通人看來,他是神秘而不為人知的。
他一舉激起千層浪。
微軟突然宣佈,
沈向洋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裁職位,
2020年2月回國。
什麼樣的個人原因?微軟沒有多說,
有相關人士分析,
是因半年來美國對華為不擇手段的打壓,激起了沈向洋的愛國義憤。
畢竟他心裡一直有中國。
早在1998年他在微軟剛立足,看到國內人工智能的落後,就馬上跑回北京,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更名微軟亞洲研究院,並擔任計算組主任。
這個研究院的創立,對中國而言意義十分重大,它是人工智能的一座里程碑,堪稱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
十多年來,沈向洋不斷將微軟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市場。
2004年,
在他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後,更將這所研究院,辦成了中國科技界人才鼎沸的搖籃,一共走出了7000多名院友,
堪稱撐起中國人工智能的半壁江山:
其中200多位院友,
在世界各地頂尖高校執教;35位院友,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
美國計算機協會,或美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
超過15位院友在500強企業,和中國互聯網企業巨頭:如阿里、百度、小米擔任總裁,現在阿里巴巴的大佬王堅、小米創始人林斌等,就都在裡面學習工作過。
這所研究院,
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譽為,
世界最火計算機實驗室。
有人問,沈向洋的貢獻有多大?
業內權威的說法是:
他帶動了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域。
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風雲大佬」,
去年決定要辭職回國了。
微軟中國做了一件從沒幹過的事,發佈一封感謝信,
將沈向洋稱為「微軟的中國先生,
中國的微軟大使」,
還說「廿三歲月,赤子之心!
縱有萬千語,難訴離別情!」
都離職了,還這樣不捨,
微軟從來沒有對一個中國人這樣重視!
媒體打的標題是:
沈向洋離職,美科技巨頭再無華人高管。
美國多次輓留,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沈向洋都走到人工智能的巔峰了,
美國也給了最好的待遇,他還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再多的錢,買不來沈向洋的心。
2020年2月,是他計劃回國的日子,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他阻隔國門外。
一些幸災樂禍的人又跳出來:
「中國經濟因疫情受到打擊,沈向洋肯定不會回去了,疫情那麼嚴重他敢回嗎?經濟那麼低迷他能回嗎?」
確實,
當時疫情席捲中國,是最嚴峻的時刻,
很多海外人才都在觀望,
有哪個科學家,敢冒險呢?
而兩個月來,
沒有任何關於沈向洋的消息,就連很多國人都開始覺得,沈向洋不會回來了,明明那麼好的待遇,為啥回來?現在又是疫情的阻隔,憑啥回來?
可是,當3月5日沈向洋受聘清華時,
眾人皆驚!
他已經離職了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2月份國內疫情還正在嚴重的時候,
他已經冒著風險決定效力祖國了!
說到,他就要做到!
3月5日清華公佈:
沈向洋
成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
今天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官網上,已經能查到沈向洋的博士生招生計劃,他要為祖國培養新的AI人才。
在得知沈向洋歸國後,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急得公開指責川普:
「如果你不能信任華為,
以及中國科學家和開發者,世界上將沒有你想要的人才,你一定會後悔讓這些中國科學家離開!」
在微軟,他的身份有兩個:
一個是全球副總裁,
一個是首席科學家。
在世界,他的身份有兩個:
一個是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一個是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但最終他的身份只有一個,
那就是:中國人。
在疫情最艱難的時刻,沈向洋選擇了歸國,且回國後提出:
量子計算將是下一個十年的技術趨勢。
他還說了人工智能,
在這次抗疫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發展人工智能是真正造福人類的,尤其最近的疫情,讓人工智能真正有機會應用到很多方面。
一方面,人工智能加速,推進預防診斷治療。
另一方面,通過AI數據分析,可以從全球衛生健康、流行病學方面,確定疫情傳播的特徵、變化、趨勢,利用遠程協作,讓全球各地的醫生,能一起看到怎麼去應對風險。」
(全文結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柴鼠兄弟 ZRBro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又到了畢業求職的季節~👩🎓 找工作對社會新鮮人可以說是進入社會的第一道考驗🤓 但為什麼有些人的求職之路總是可以無往不利,有些人卻是一路坎坷😩。有獵頭專家面談幾千個人看過幾萬封履歷之後,歸納出高手的秘訣其實就是…「換位思考」 書 名: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 作 者: 林沂萱 出版社:遠流 ...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職涯成長駭客-Cryst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閒聊] 在履歷表上的興趣欄會寫看動漫玩遊戲嗎? - 看板C_Chat 的評價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洪雪珍- 【中年求職不易,不是年紀問題,而是履歷問題】... 的評價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從履歷到面試求職高手默默在用的秘訣(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 的評價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軟工][討論] 這種side project可以放到履歷上嗎? | PTT鄉民日記 的評價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請益第一份工作該做業務還是行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閒聊] 剛剛那個蓋台 - PTT評價 的評價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桃園是一個很年輕的城市,我們希望打造更多平台跟舞台,給年輕人機會!年輕人可以打破框架,有很多的創意發想,要讓他們試試看!」桃園市長鄭文燦說。
為了幫助桃園的Z世代年輕人,在詭譎的2020年找到出路與競爭力,「2020桃園新世代青年城市論壇」於12月19、20日,在桃園和逸飯店、市府廣場、青年局和向陽公園4大主場盛大舉辦,共串連1300位學生、60所學校、43位講師、52組演出、132家合作展覽廠商,共8800人次參與活動!
「這個城市論壇,包括一支麥克風,我自己認為,它其實就是『民間版的青年事務局』,唯一的不同是,你們更有熱情、更活潑!」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長顏蔚慈大力肯定。
#全球趨勢:面對後疫情時代的挑戰與機會
「你的未來要被槓還是要斜槓?」台灣經濟研究所智庫康廷嶽分享,面對科技應用的加速發展,最關鍵的是,不斷學習新東西,並培養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桃園可以跟全世界交朋友!」商周集團總經理朱紀中說,疫情加速人類生活的改變,以教育學習來說,在家透過網路自學,「一切學習的主權回到自己的身上,每個人的學習變成對自己負責。」
「你們(Z世代)就是特斯拉!」將來銀行總經理劉奕成肯定地說,他反而常常反思:「我們50歲的人應該思考如何調整自己,來跟上未來的世代。」
#新創藝:如何打造下一個「周杰倫」品牌
在這個人手一機、隨時可能快速被看見的時代,雖然看似人人都可能爆紅,但同時,當創作者越來越多,觀眾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人人都有機會,但活下去的門檻越來越高。」台灣達人秀創辦人黃冠融(King哥)說。
那年輕人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熱情與獨特性?
INCEPTION啟藝執行長梁浩軒和新星演員程予希都不約而同提到,各個階段的學習,會成為「進擊」下階段的能力。他們鼓勵年輕人,不斷探索自己要什麼,因為這件事無法一次到位,但當你開始做,就會知道哪些是自己喜歡、適合自己的。「趁年輕,勇敢去闖、去試你有熱情的事!」
#新媒體:社群就是年輕人的原子彈!
SmartM創辦人許景泰告訴年輕人,掌握「個人品牌、連結、善用科技」三大重點,人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高手!
媒體專欄作家李建勳分享,運用新媒體與世界連結,當你跟每個人串聯在一起的時候,影響力就大過資金!他也提醒,媒體不斷推陳出新,不變的是「故事力」,抓住故事的溫度,就有機會影響世界。
TVBS新媒體事業部副總監陳威全鼓勵在場年輕人,找到自己的IP位置(I:我,Passion:熱情),從一件事情開始,跟人產生連結,再透過社群媒體的擴散力量,經營自我品牌。
#新科技:無可取代的是我們的創造力!
「我們如何善用科技?大家不要在安全的假象裡,浪費這個環境。」銓安智慧科技共同創辦人蕭志平分享,因著疫情,世全界都造成極大的改變,例如在家工作、遠距教學、數位支付,甚至機器人送貨等,積極運用新科技解決問題,他提醒台灣年輕人更要把握機會,「個人、家庭和全球都在你們手上,不要覺得不可能!」
臺灣矽谷創業家協會理事長趙式隆分享,人工智慧就是透過反覆的學習大數據來解決問題。 面對新科技的領域,人腦的智慧是極為寶貴且無可取代的,同時要對新科技領域保持高度好奇心,勇於學習!
讓狂人飛創辦人洪璿岳分享,自己經營一個知識公開的平台,透過AI 智慧做到履歷優化。作為一位創業家,他說最有趣的事一直解決問題,並且每一個創新的觀點是不會被AI取代的。「創造力就是顛覆規則,不斷創造想像空間!」
#新創業:創業家精神=有想法+採取行動
「用明天的方法,解決昨天的問題!」iDrip 創辦人葉建漢說,這是他第五次創業,創業題目是世界冠軍的咖啡機,是一台智能手沖咖啡機,可以沖出每個人的味道。他說,創業家精神就是「有想法」加上「採取行動」。
「我想做一個網紅咖啡大叔。」券券文化傳媒負責人陳顥仁說。非常愛喝咖啡的他,光是全家咖啡寄杯,就高達700杯,他就想,這麼好用的功能,能不能幫助其他咖啡廳整合?從自身的需要,進到社會使命,開始他的咖啡大叔之旅。
補教老師出身、36歲跨入創業的教育新創連續創業家陶倢說,他看見學生在考試前總有許多問題,他嘗試用各種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創業的點子想法,來自於環境。」現在的世代需要「造局者」,面對問題時能看出別人沒看到的機會。
#新教育:不要為了做而做,要為了學而做!
「專業=方向 x 累積」啟夢創辦人許匡毅分享,他鼓勵在坐的學生,把握時間探索自己,改變看待未來的方式。
技職3.0創辦人黃偉翔過去是獨立記者,曾經去阿布達比採訪技職國際賽事,發現自己是唯一的台灣記者,他開始想,這麼重要的消息,怎麼讓大家知道呢?於是開始募資計畫,把好的故事說出來,讓大家知道,並繼續「把技職活化,永續經營」。
「人生不只斜槓,更要雜學!」雜學校創辦人蘇仰志曾6次創業失敗,但這些看似失敗的案例,對他來說都是「對浩瀚海洋的渴望」。他也分享,Z世代是更適合投入「教育創新」的世代,「我們的時代『指數型』在變化,你們一定要站出來,做更多的創新,造福更多的年輕人!」
#提案:年輕人有話要說
聽完六場精彩專題,各隊也從「五新」領域,針對所關注的校園或教育議題提出倡議,每組都有各自亮點,但更大的意義是,學習開始專注到周遭需要,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
#超狂結業式:周天成X資深媒體人X莫宰羊為你加油
「我覺得你們這兩天可以來這邊,一定有很多收穫,真的,因爲我也是,我開始進步,也是從我開始犧牲假日開始。」世界排名第二的羽球國手周天成鼓勵年輕人找到自己的價值,這份價值不是金錢,而是對社會的正向影響力,「祝福每個人都有很好的智慧、很好的影響力,發光吧各位,加油!」
資深媒體人徐嶔煌也以自己超斜槓的經歷來鼓勵學員,台灣是很給年輕人機會的,「而且現在年輕人的機會比我們當時更多,你可以在這裡,讓自己有勇氣跨出去!」
最後的壓軸,是今年入圍金曲最佳新人的莫宰羊:「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就對了!把你的興趣變成專長,它就會慢慢變成你的工作。希望大家都在自己人生找到方向!」
兩天的論壇精彩萬分地結束,但對每位學員來說,接下來是更多認識自己,開始做夢和圓夢的開始!
記者/林胤斈、林雨潔、俞品慈
攝影/婁華君、廖宇桐、趙信恆、李兆民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職涯成長駭客-Cryst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轉職思考法】
-四步驟成為能夠隨時換工作的自由人
#100天主題式閱讀分享
#高效工作類
024/100
唯有「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能獲得自由
當初拿起這本書時,就是被這句話吸引住,當時的我正在猶豫要不要轉職。
我猶豫什麼呢?
「我繼續待下去會更好嗎?」
「我走了還能找到工作嗎?」
「有人願意用我嗎?」
現在回頭看我真的都是多慮了,但猶豫轉職的那些無助,
也印證了書上的那句:「隨時能換工作的人才是自由。」
▌認知誤區:想轉職需要的不是更多資訊,而是「思考法」
一般人要轉職時,直覺上總認為需要大量的資訊、知識來支持轉職活動能夠順利,但其實多不如少,少不如巧,沒有抉擇的判斷標準,過多的資訊都只是雜訊。
書中提到,多數人會對轉職感到害怕,因為那是多數人第一次遇到「關於人生的第一次抉擇」,以前選擇要去哪一間大學,是選大家覺得好的大學;第一份工作,是大家覺得好的公司,而這樣的選擇,作者認為不是抉擇。
真正的抉擇,必須伴隨某種程度的犧牲,也許是立刻面對沒有收入的害怕、也許是家人朋友的不諒解、也許是一段三餐不繼的日子....等。
▌什麼時候要開啟轉職四步驟?
在工作壽命到盡頭前,你得進入下一個成長市場,什麼意思?
記得之前跟過某任老闆,他有做職涯諮詢服務,來找他諮詢的大多是中年轉職者,乍看之下工作經歷都還算不錯,但到了中年卻卡在不上不下的狀況,原因是所在公司面臨轉型或者敗落,而諮詢者一直在這產業之外,也沒有持續進修...
一直到了不得不離開的時候,才思考下一步,嗯,真的很尷尬。
而這轉職四步驟分別是哪四個步驟,又該如何執行呢?
1⃣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
2⃣評估目前工作的產業壽命
3⃣在優勢消失前,轉職到有成長空間的市場
4⃣從有成長性市場中,挑出最佳公司
▌好好生活,才能抓住下一波成長趨勢
詳細怎麼做的步驟,書中寫得很詳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書。而我想分享的是,不管有沒有轉職的計畫,都應該定期評估自己的市場價值,最簡單的方法是定期更新履歷,看看市場上的職缺,自己的價值是否上漲?
而評估自己目前的工作壽命,就得更認真投入工作囉!
什麼意思?
很多人對於工作都只是虛應故事,老闆交代什麼就做什麼,像機器人一樣上班下班而已,沒有對手中的任務多做一層思考,對於產業趨勢也沒有隨時跟隨....
因此想要好好評估並抓住趨勢,要更認真生活,我們的生活裡有不同的產業構成,認真當個消費者投入生活,體驗生活,能夠了解有成長性的市場在哪裡的!不管最後是想投入哪個產業,或者成為自由工作者,好好生活,讓自己有更多的餘裕做更深地的洞察,才能抓住下一波的趨勢。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又到了畢業求職的季節~👩🎓
找工作對社會新鮮人可以說是進入社會的第一道考驗🤓
但為什麼有些人的求職之路總是可以無往不利,有些人卻是一路坎坷😩。有獵頭專家面談幾千個人看過幾萬封履歷之後,歸納出高手的秘訣其實就是…「換位思考」
書 名: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
作 者: 林沂萱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8/02/24
►Google數位火星計劃👽
https://get.google.com.tw/landing/ignite/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s://ppt.cc/fUrThx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130090309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421309132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面試被記住的關鍵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X7OHPou2nE/hqdefault.jpg)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洪雪珍- 【中年求職不易,不是年紀問題,而是履歷問題】... 的推薦與評價
... 履歷,幾乎是石沈大海,很少有回應,應該是企業看履歷的設定值是訂在40歲以下,直接濾掉,連看都沒看,所以履歷寫得再好都不會被看見。這是令人幾近絕望的事……履歷連看都 ... ... <看更多>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從履歷到面試求職高手默默在用的秘訣(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從履歷到面試求職高手默默在用的秘訣(但願你因工作而閃亮) | 夯翻鼠看書20. 27K views · 5 years ago ...more ... ... <看更多>
履歷其實都是機器人在看 在 [閒聊] 在履歷表上的興趣欄會寫看動漫玩遊戲嗎? -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