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啊搖,搖晃vuvu的大灶──
pinuljacengan
驅車行穿熱鬧的客家聚落內埔鄉,繼續往山的方向前進,不一會兒,我們隨即進入泰武鄉,沐浴在層疊綠意裡的我們,眼底與耳畔都逐漸安靜了下來。今天要拜訪的是masisi(馬仕部落)裡的vuvu—Selep (林桂花),她將為我們製作pinuljacengan──「搖搖飯」,讓我們一齊探究排灣族傳統料理pinuljacengan的奧秘。
.
彼時,Selep的家族從舊馬仕部落遷徙來到現在的masisi,文化的延綿常會借助某些具象的物件或行為來闡述與表達,不因遷徙而中斷。例如部落中四處可見帶有象徵意涵的雕刻圖紋裝飾,除了常見的百步蛇,我們發現頭目腳下還踩了一尾鰻魚,這是據說從前在masisi附近的溪流裡,有許多深潭暗藏著鱸鰻,族人設法捕捉、食用,進而成了代代相傳的飲食文化。對族人來說,群山和溪流就是供給大家食糧之處,依循這樣的脈絡,搖搖飯普遍以雜糧、野菜為主進行製作。
.
許多原住民族的飲食文化中皆有搖搖飯,這並非排灣獨有,只是名稱各異,細節也略有不同。排灣族語稱之為pinuljacengan,唸法上會拆分成三個音節,pinu-ljaceng-an;pinu為動作,有「加入、添入」之意,ljaceng則泛指蔬菜,在小米粥內添入各色季節性蔬菜基本上就是搖搖飯的核心架構,或許用「小米野菜粥」來稱呼pinuljacengan更容易讓外人理解這道料理的內容為何。
.
然而,當我們和Selep vuvu提到「搖搖飯」三個字時,她竟面露疑惑,原來這是她初次聽到這個後輩新創出的詞彙,「山地飯」的別名她倒是聽過,為何會強調「搖」這個動作,將是我們接下來想了解的重點。
「大鍋,熱灶,大拌匙(civan)」
Selep vuvu已經煮了一輩子的pinuljacengan,這道料理總會在家人團聚時特別出現。在masisi,搖搖飯裡頭的澱粉通常使用vaqu(小米) 為主,輔以曬乾處理的vasa(山芋頭)和vurati/vurasi(地瓜),完全不加白米。
.
小米用的是原鄉栽種的糯小米,對比我們一般在北方麵食館或早點店吃到拿來煮粥的小米,米粒體積相對較小且黏性更高;芋頭先烤再曬,目的是要確保芋肉裡的水分被徹底帶走,大概需要花費一到二天時間,芋頭乾和地瓜乾磨粉後加入飯裡,堆疊的香氣讓小米粥簡樸卻帶有深度。
.
傳統上pinuljacengan會在親友團聚時共同享用,因此通常會使用大鍋攪煮,先熬粥,再放菜。熬粥的高湯和水比例各半,使用豬大骨熬製高湯,早年大多使用自家獵捕的山豬。高湯備好、小米入鍋後,先大火、後小火,大灶柴燒出的滋味最美,前提是備用的薪柴要確定乾透,過程中以木柴移進移出的距離來調整火力。
.
烹調的工具是一支長型有不規則曲線的木桿,尾端呈現扁平狀方便在插入鍋內攪拌時能有較大的面積去推動食材,vuvu說,他們用族語稱此木桿為civan,civan多為自家削製,因此成品百家百樣,沒有固定規格,用的順手最重要。
.
Selep vuvu熟稔地拿著civan大範圍攪動,看她手勁柔和,帶著從容,顯然面對食材轉化過程可能出現的狀況都已瞭然於心。烹調過程中,必須憑藉手感經驗和眼力判斷小米糊化的程度,當米心開始熟化,手勁即開始加快加大。中後段的重點是要讓熱力穿透食材,整鍋會從水狀逐漸變得「黏黏的」。
.
實際到現場看,方能理解vuvu為何不解搖搖飯這個詞,因為「搖」是通過外部視角所形塑出的觀點,人要搖動大鍋很難,實際上只有小鍋可能藉由手勢在鍋內的快速搖攪製造出類似漩渦的視覺。「搖」比較像是料理人在烹煮過程身體自然產生的律動,會牽動全身肌肉,沒有固定方向,講究個人化的福至心靈,因此初學者也存在著搖失敗、鍋底燒焦的可能性。
「搖啊搖,搖林,搖山,搖島」
粥好了,後續加進的蔬菜,取自山野,順應季節,在masisi,samaq(山萵苣)、sameci(龍葵)、tjanaq(刺蔥)等野菜經常被應用,有時也會加進djulis(紅藜)。Selep vuvu家後方是整片她的開心農場,和山相連,全靠她自己一手整頓,除了野菜,四季源源不絕供應的菜園,自種的山藥、地瓜葉、龍鬚菜等也都可能出現在她的pinuljacengan中。
.
vuvu說如果再加進puk(樹豆),那粥的口感就會再乾、再紮實一點。另外也分享烹調時的小訣竅──當菜葉丟進粥裡時,手搖的力道要節制,若過猛,菜葉在釋放出鮮味與小米交融前便可能已支離破碎。看著菜園中的作物四季輪流陪伴著Selep vuvu,或許可以說最後搖進我們嘴裡的,都是她滿滿的愛吶!
.
pinuljacengan入口時清淡,僅仰賴食材的原始本味支撐,因此會拿一些口味較重的小菜來點綴搭配,早期多搭配鹽漬生薑,或撈取溪魚與薑一同炒製,芋頭莖炒豬肉也是很好的配菜,部落智慧就是老天給你甚麼就想辦法變出甚麼,Ljavuras(林國豪)說,現在則大多搭配豆腐乳和放黑豆豉的辣椒小魚乾。
.
吃pinuljacengan時強調共享,年輕人拿小湯匙從鍋子的外緣開始吃,只吃自己眼前的部分,內鍋要留給長輩,也要留一份給來不及參與的親友,必須觀察旁人速度不可只顧自己吃,過程充滿了「儀式感」,但那不是流於形式、刻意為之的浮誇,透過分享pinuljacengan,彼此之間敬老護幼、情感緊密相連,為族人家人留下永不斷根的一份惦念。
.
吃著這鍋搖搖飯,我腦海裡還浮現出村上春樹作品《海邊的卡夫卡》裡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不無聊的東西人們馬上就會膩,不會膩的東西大體上是無聊的東西。」當我們長期習慣了外食帶來的五感刺激,對食物審美逐漸疲勞,搖搖飯或許就是那個「無聊的東西」,無聊到暗示你反璞才會歸真,飯裡匯聚的全是長久以來山與人真實共存出的智慧,透過舌頭,接引到我們的心底。
_____
▪本文收錄於屏東 #泰武鄉刊 vol.7 夏季號「食在泰武」 專欄,並同步刊登於 微笑台灣319鄉+ 「島嶼晃遊者」 專欄。
▪採訪、文字:郭銘哲 / 攝影:邱家驊
_____
發行機關:屏東縣泰武鄉公所
企劃製作 : 繫。本屋
主 編:彭巧如
採訪編輯:徐孝晴、余庭
特約採訪:古佳峻、郭銘哲、楊甯凱 (下港女子)
攝影:邱家驊、林科呈(眼福映像工作室)
封面創作:蔡昀珊(畸零地工作室)
設計製作 : 3&4 Design Studio
插畫:Chayi
製版印刷:鉅晟廣告印刷社
.
#全台索取紙本刊物地點查詢 👉
https://reurl.cc/52gq47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的網紅陳儀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農阿先(楊振鑫),承襲父親拓墾的山地,秉持著自己友善耕作的理念復育這塊土地,為了讓貢寮重現生機,熱心奔波於貢寮地區的荒廢農田中,積極與老農協調不施用農藥、化學肥料、除草劑的友善管理,並在農業局輔導協助下,修復田埂及引水,讓水梯田逐漸復耕,生產無毒的稻米,每年的產品往往供不應求,也讓社區重現新的生機...
山藥地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居家久坐,如何幫助新陳代謝
[留言處有活動,千萬別錯過!!!]
https://dr-grandma.com/n7grt
最近大家待室內的時間拉長、可能也經常叫外食、外送🍟
而且很多朋友會追劇、打遊戲🎮或工作到很晚💻,作息不正常😵
根據🇬🇧英國封城期間的調查:
居家期的久坐比率提高了⬆73%、吃零食比率也增加⬆56%
這些飲食及行為變化都會大大的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
#經常影響水分新陳代謝的原因有哪些? 💦
🚨久站或久坐: 長時間固定姿勢,水分容易因為地心引力而留在下半身
🚨愛沾醬料吃: 豆瓣醬、蒜蓉醬、烤肉醬等,醬料類含鈉量都比較高
🚨吃泡麵零食: 泡麵、洋芋片這些加工食品,都是隱性含鈉量高的食物
🚨吃加工肉品: 肉乾、培根、火腿、香腸、熱狗、魚/肉鬆,也好多鈉!
🚨作息不正常: 作息不正常,會讓代謝混亂,更容易影響水分新陳代謝
#如何幫助調整新陳代謝,維持平衡呢? 💦
飲食中第一件事就是要避開那些 #鈉含量高的食物!
再來是多吃一些 #鉀含量豐富的食物 調節生理機能,幫助代謝
🥗蔬菜類: 像菇類、紅莧菜、地瓜葉、蕹菜、山芹菜、青江菜
🍠全穀類: 山藥、地瓜、芋頭、蕎麥、#紅豆、綠豆、#薏仁
🍌水果類: 香蕉、番茄、火龍果、奇異果、木瓜
另外,也可以在偶爾吃重口味食物時,來點輔助品!💦
阿嬤的配方 腿部保養專家 #漫步輕飲
黑糖紅豆風味,有幫助調節生理機能的優質成分
💖濃縮赤小豆:高效添加200 mg,調整功能比紅豆更強,高於市售12.5倍!。
💖紅葡萄葉粹取:德國百年藥廠製程萃取,經歐美實驗證明能幫助新陳代謝。
💖玉米鬚:調節生理機能,提升新陳代謝,幫助調整體質。
💖孕婦所需營養素:葉酸、鐵、鈣、B1、B2、B6、B12等,幫助孕媽咪維持健康。
😋飲用方式:早晚飯後各一包。
也可冰在冰箱,變冷飲;或隔水加熱飲用。亦可加在茶類、蜂蜜水等一同飲用。
⚠但需要注意!! 不建議加在豆漿、牛奶等蛋白質飲品中喔!
因為是即飲包裝非常方便,可隨身攜帶或是放辦公室
成分天然都有經過SGS國家認證不含西藥、無副作用,連孕媽咪都能安心食用🤰
在平時的身體保養方面 還可以搭配 #樹液足貼 雙管齊下!
🎉已經熱銷超過200萬片 是MIT第一品牌
最近有【環保盒裝新上市】以全新技術,突破台灣潮濕環境,
將包材減量到最少,環保愛地球🌏,經濟又實惠。
樹液足貼取自孟宗竹樹液,搭配草本配方研製成粉末,可幫助:
✔減輕負擔 ✔加強新陳代謝 ✔提高睡眠質量
成分都是天然草本添加、不含香精與化學合成物,
睡覺前貼上,睡眠同時攜出水氣,
早上只要用清水沖洗就可以!不易殘膠好清理!🙌
想要促進水分新陳代謝,不妨從飲食,或是輔助品來調整看看!
https://dr-grandma.com/n7grt
#阿嬤的配方 #腿部保養專家 #漫步輕飲 #保養 #保養品 #美顏 #女性保養 #代謝促進
山藥地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不囤積大挑戰 / #居家飲食對策💪 💪 💪
疫情期間不少人在家遠端工作,生活中的運動量大減
靠它提升代謝力 👉 https://dr-calorie.tw/r031C
聽到好多人跟我說「感覺代謝明顯下降!該怎麼辦!」
「之前通勤最少走5000步,現在一天連200步不到....」
關於代謝力就從建立基礎觀念開始~從「吃」做起😋
#從根源掌握3個好習慣 縱使在家也能輕鬆提升代謝
1. #放慢進食速度
吃飯是件舒壓享受的事🥢花時間和食物相處、感受美味
研究發現將吃飯時間拉長至20分鐘,放慢並控制速度!
讓身體有時間告訴你『你。已。飽。』能避免過量攝取
2. #吃對東西不過度節食
居家是採取「減醣」飲食好時機,但不是完全不吃澱粉
而是吃對食物,用南瓜、山藥、地瓜🍠取代精緻澱粉
也不限制自己什麼東西不准吃!記得份量減少就好~
過度節食容易造成副作用或失控,反而吃進更多熱量!
3. #選擇機能保健食品
這一年多來都有跟大家分享的 #美体專科
別小看它!小小一顆富含高價值的專利黃金成份🧡
有日本國寶級食材 #納豆酵素 跟 #專利玄米 加強代謝
依照功效搭配不同的有效劑量 精準打造【3階段吃法】
🎯 打卡錠EX+:劑量最強,針對重度堆積 #順暢排空
🎯 打卡錠EX:中等劑量,可以消退水氣 #促進代謝
🎯 打卡錠Light:最輕劑量,控管攝取 #增強飽足感
不妨就趁著這段期間,好好享受居家時光🏡
同步調整飲食習慣跟生活作息、在家也要多運動!排除囤積、加強代謝力!
懂吃才是關鍵 👉 https://dr-calorie.tw/r031C
-
更多營養知識點它點它
https://chahow.com
跟我ig跟我生活
www.instagram.com/chapaper
#打卡錠 #卡路里控管專家
#居家代謝力 #飲食對策
山藥地瓜 在 陳儀君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小農阿先(楊振鑫),承襲父親拓墾的山地,秉持著自己友善耕作的理念復育這塊土地,為了讓貢寮重現生機,熱心奔波於貢寮地區的荒廢農田中,積極與老農協調不施用農藥、化學肥料、除草劑的友善管理,並在農業局輔導協助下,修復田埂及引水,讓水梯田逐漸復耕,生產無毒的稻米,每年的產品往往供不應求,也讓社區重現新的生機。阿先小農田所栽種的稻米、山藥、地瓜、玉米等農作物都堅持有機農作,讓有機農業結合生態保育的觀念在新北市生根發芽。

山藥地瓜 在 Ytower Cooking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材料:山藥5公分、地瓜1/2顆、蘋果1/2顆、溫水120㏄
作法:
1.山藥去皮切丁,地瓜洗淨蒸熟後切丁。
2.蘋果洗淨帶皮切細丁。
3.將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中。
4.再用慢速3分鐘打至材料細碎成汁即可。
5.依據個人口感決定是否添加蜂蜜。
山藥,又名長薯、條薯,俗名淮山。主要食用地下塊莖部分。
英文名稱: Common Yam,Chinese Y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