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夯的話題【月薪3萬跟月薪25萬的差異】
以我現在的經歷過程來分享這個,我覺得還蠻適合的!
(當然我除了以我的立場來說,還有看過其他超過25萬以上的人的生活,來分享這件事情)
.
高職學校:同得家商【資料處理科】
四技學校:南榮技術學院【管理與資訊系】也就是工業工程與管理的後續
(學校已經好像停招了)
----------
依我的學歷來說,在工廠工作,有個3萬多,其實就不錯了,因為我在念書期間什麼證照都沒考,所以這怨不得別人!
(這裡說明不是一定要念高學歷,才會有好出路,但是許多企業是這樣看的,所以這邊我無法多說什麼)
.
我做過科技廠在大雅,是友達的子公司,大夜班,晚上6點開始加班到10點休息,晚上10點半繼續正式上班到早上8點休息,我的職位是領班,但是我領OP的薪水,早上因為NG,所有領班都要被經理叫去開會兩個小時(不得加班),也就是正式下班時間是早上10點!
(當時月加班破百小時,一個月領3萬初)都時我抱持著去學東西的心態進去,但後來因為不會做人,得罪太多人,我在裡面很難生存下去,所以我決定離開!
.
因為我本身的科系就是走工廠的,所以那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但是當我進去時候,又發現這個真的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一直不斷的在應徵教練!(因為教練是我夢寐以求的工作,當時候只覺得能健身、又能賺錢,這不是很棒嗎!)
.
而當然我也非常好運的,在應徵三年後,終於應徵上健身教練的工作了!(但前幾個月試用期,幾乎都在領底薪,也因為這樣差點失去教練的工作,因為業績不到公司要的標準,那時候覺得壓力很大,每天都被主管問業績,又沒辦法成交、又感覺沒有什麼資源,幾乎每天都與去留在交戰)
.
而當我試用期過後,開始比較與裡面的資深教練有交流,他們也透露他們的薪水,有4萬、5萬、6萬甚至到8萬!(我心理想,哇靠!健身教練能賺這麼多啊)
當中裡面有教練發現我的眼神不對,就告訴我,Cheng,你是不是覺得可以賺很多錢,我告訴你喔,要賺那麼多,要賣很多課,上很多課,你才能拿到,不是輕輕鬆鬆的,依你現在有個3萬就算不錯了,你不要想太多!(而我心理在想,也是,依我現在的專業能力來說,還不是有很多人想跟我上課,而且也還沒得到主管的認可,資源是不會第一時間給我的)
.
為了拿到更多的薪水,我開始努力!
★別人下班是休息,我下班開始把今天學到的,複習一次!
★別人上班在上課,我上班開始不斷的去跟課,記得他們上課怎麼解除會員的問題!
★別人在上班空檔休息,我在現場服務會員,累積更多觀察與判斷,還有談話的技巧及經驗!
★別人在休假期間,我來幫忙代課,並且留下來運動,在現場做開發!
.
我!絕對不是公司裡面最認真的那一位,但我知道我能力不夠,所以我必須要比他們花更多的時間,甚至滿腦子思考,如何超越他們!
(我除了想證明給他們看,我不是一個沒用的人,更加的想讓我的家人知道,你們的兒子可以為自已的未來打拼,甚至打破許多人的框架,覺得我的人生就差不多3萬的工作而已)
.
接著一個月一個月的過了,我的能力開始提昇,而我的收入也確實有提昇,但換來犧牲是
★我的生活時間更少了
★我的訓練時間變少了
★我感覺到身體更累了
★我幾乎沒什麼休假了
★我跟朋友的聚會少了
.
(會不會覺得有了收入,就沒有生活品質,多少吧,但是我開始去思考?什麼是生活品質?)
當然這個無法去用個人的觀感去說明,許多人談到錢多就沒有生活品質,就像是台積電的工程師一樣,爆肝!
那至少他爆肝,還有這樣的收入,像我想要去台積電爆肝都沒資格,因為我的學歷根本就不會錄取!
而有些人爆肝也領不到這樣的收入!
.
他們也不是單純為了自已而已
★難道家庭組成,不用高花費嗎?
★有家庭的人都想有自已的房,你知道嗎?
★都不用存錢,留給原生家庭,自已過的好就好嗎?
★你能確保物價不會再上漲,然後薪水一直往上嗎?
.
人生有時候不是為了自已過的好,就算了,而要考量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存在!(如果做人可以如此瀟灑,誰不想呢?但是大部份的人是有感情的,是會為了別人著想的)
收入與生活品質,本來就很難魚水兼得,我相信有這樣的人,但絕對不是我,也絕對不是大多數!
.
此時我開始轉念:
★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可以累的
★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累的有價值的
就因為我想要,所以我開始努力,努力後慢慢看到道路,看到道路後繼續努力,才能變的更不一樣!
-----
接著我在WG離開之後,我到了健工,當然那時候已經有累積到一定的實力了,加上健工的薪資制度不錯,所以我進去沒多久,我就月領10幾萬!
而相對付出的代價是:
★私人生活時間更好
★更少時間自主訓練
★幾乎每天都沒休假
★排課時間衝突要協調
★會員在休息時間排課
★每天都有要追的業績
.
時間少了,但進修還是要有,因為想要做的更好,必須更加的思考,自已哪裡不足,加上有了在前一家的經驗,我立志要爬上去當主管!
.
很多人說,你們站在那邊說說話,一個月就有這樣的薪水,不公平!
我就會問他:
★你知道要說什麼嗎?
(每個人的個性、工作,都不同,要怎麼說、說什麼,他們才想聽,才想做)
★你知道怎麼說才能連貫嗎?
(每一個訓練計劃排程,都要連接起來,而不是帶這個、帶那個,都不知道自已在做什麼)
★你知道會員沒進步的言語承受壓力嗎?
(因為會員沒進步,而一直產生的負面情緒,你要怎麼幫他處理,並且重新建立信心,及檢討自已安排的課表是否適合他?)
★你知道當課很多又要安排業績,要思考時間怎麼安排嗎?
(課要顧、業績也要顧、會員的感受也要顧,什麼都要顧,就是顧不到自已的感受了)
.
當時候我同時在準備幾件事情(一年裡面)
★想做年度業績跟課程執行冠軍(最終第3名)
★想要在每個月拿下月冠軍榮耀(最終拿5座)
★想要晉升主管要學習如何管理
★當時候在準備與太太終身大事
★那時候太太想趕快有愛的結晶
.
而升上主管後,你以為整天吃飽沒事幹嗎?當時候我接廠館的教練部最高管理職!
★太太身體要顧(現在不是一人是家庭的出現責任不同)
★個人業績要做(自已業績太差會被說這樣怎麼當主管)
★個人執行要做(自已上課太少團隊執行也會無法到%)
★個人訓練要顧(當上主管更多人會檢視你的身材狀況)
★團隊業績要顧(不是只有自已做好團隊越來越多新血)
★團隊氛圍要顧(人一旦多就會有誰好誰不好因而不合)
★團隊身材要顧(教練團隊的整體形象及會員指指點點)
★團隊專業要顧(不是只有業績跟身材,會員問題要會)
★團隊問題要解(大大小小包含跟會員的溝通排課、行政、情緒、包含上級主管交待,這些都要編列)
★職位想要突破(當職位想要突破時候,不能只有舊有思維,要想辦法開創新的局面,改革且動盪)
.
每當要訓練時候,就有人來找你問問題!
每當休假的時候,就有人傳訊息問問題!
每天上課的時候,就有人會出現新問題!
每月到月底時候,就有人又開始不想做!
當有教練離開時,資源分配又會有聲音!
當新進教練進來,又要想著育人及留人!
.
當時候我一樣月領10幾萬,每天就是一直不斷的在處理問題,還要去思考如何更前進,有什麼不同的做法能讓團隊不一樣!
★總績效
★總執行
★團隊編員
★團隊向心
★團隊形象
公司高層都不斷的在檢視你的進度!
很多人說,我不想這麼累!
當然實際面我會問:『你是不想這麼累,還是沒能力這麼累?你要說清楚,因為你連基本的問題都一直丟給主管,那你的能力上來真的有辦法處理嗎?』
(我知道這邊很嗆,但我還是要老實說,不想 跟 沒能力 是兩回事)
★★★★【這裡是從3萬到10-15萬之間的壓力及犧牲】★★★★
----------
★★★★【接下來是到25萬之間的付出】★★★★
當然在大型健身房往上爬的夢碎了之後,我開始大膽的去思考,我要自立門戶這件事情!
而起初當然都是認為自已在大型的業績幾乎沒有差過,出去外面應該可以一帆風順吧!(但事與願違,遇到很多問題)
★資源少,曝光度低!
★教練收入少,留人問題!
★被問會不會倒,運動人數少!
每天煩惱資源從哪來?因為畢竟以前一路做都不是去外面開發,所以我這方面的能力也不強!
.
當初一開始差點連店都開不成,開成了也面臨了一堆新的問題,睡覺想到錢,起床也想到錢,因為除了房租、水電、保險、保全、獎金要發,自已的薪水拿了又出去了!
這樣日復一日,不知道命運到底會變好,還是會倒,我只能靠著跟自已對話,每天一定會更好的!
而或許上天聽到我的聲音了,慢慢的讓我們開始有成長,越來越多消費者相信我們(我很感謝),而我也更積極努力的拜拜,祈求神明讓我們成長!
.
但也因為這樣,為了讓公司成長:
★2018年,我只有整整11天因為事情沒進健身房(幾乎每天都進去)因為這樣沒辦法陪家人!
★我除了要自已教課,還要教教練,還要創造文章,去思考不同的方法,產出更多的可能性!
★開始成長時候,我要找教練,並且重新培訓,而這是花費非常多時間的一環!
★收集問題,並且想出什麼樣更好的方案來處理,而當沒辦法處理的就只是一直被說話!
★下班時間不是真正的下班,而是準備明天如何開始!
.
從開店前面一年,完全沒拿薪水,到開始成長的這段過程,我所承受的壓力,不能告訴我的教練,讓我老婆、家人一直擔心,越是這樣,我給自已的壓力就越大!
老是睡不著翻到3、4點,直到很累才睡著,或者才願意睡!
(這些都是別人看不到的)
而有些人只在乎,我在上班時候有空閒時間放鬆打遊戲,說我過的很爽!
★我寫一篇文章要花多少時間,甚至要怎麼寫!(他們想過嗎?)
★我教育訓練用什麼樣的態度及如何去帶教練!(他們看過嗎?)
★我對於專業不斷的在思考如何結合提昇效益!(他們看到嗎?)
★當別人覺得你越穩的時候就是越危險的時候!(有預先準備嗎?)
.
對,如今天我已經不用再教課了,但我真正輕鬆過嗎?
很多人說,當主管的、當老闆的出一張嘴!
你有寫過企劃嗎?
事先要準備多少思考?
投入多少回收多少?
執行過程有什麼問題?
誰要修正執行的問題?
結果產出不如預期誰要檢討、修正及承擔風險?
.
說的好像出一張嘴很輕鬆?
出狀況時候第一時間的情緒壓力,及緊急處理方案,做好最壞打算,這些都不用思考嗎?
(如果你認為真的那麼簡單,你也能夠隨便就出去開店,愛怎麼用就怎麼用,愛怎麼管理就怎麼管理,用你覺得你當初思考的方式去管理,不是嗎?)
-----
我自已本身經歷過3萬到25萬,而當你做的越大時候,承受的壓力也相對的要越多,系統也要更順,並且不斷的保持初衷,一直更新你覺得想的到的事情!
做生意沒有穩定的一天,當穩定時候就是最大的危機,因為世界運行的方式,不斷的在更新,穩定只會使自已一直停留在原地,所以我不知道什麼叫穩定!
借用〝x-revolution fitness 極進化“的名言〝不進化,就淘汰“,社會現實的程度比我們想像的更恐怖!
以上,本篇文章非筆戰,而是分享我的親身經歷,讓大家略懂這之間,不是只有差在薪水數字,而許多你必須要犧牲!
(當然在這條道路上,我還差的遠,我也還再努力)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謝謝!
「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Cheng 奎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薪水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薪水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出路Ptt. 【工业工程管理薪资待遇 的評價
- 關於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中央工管碩畢-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問卦] 工業工程是不是滿屌的科系? - PTT評價 的評價
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示威半年後:經濟困局與可能出路 - 山海
香港社會動蕩已持續半年,大部分衝突發生在周末,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成了警察和黑衣人的戰場,時常充斥著燃燒彈和催淚煙。
原本人頭攢動的尖沙咀海港城,少了操著普通話在奢侈品店門口排隊的遊客。奢侈品銷售連續三個月降幅超四成。
上水和沙田的藥妝店內,少了拖著購物車的水貨客。接待的中國內地旅行團從日均300個降到最低一天14個。全港零售業也在「黃金十月」直跌24%。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一些香港居民而言,一夜之間,原本狹窄的人行道有了騰挪的空間,自己絶不會光顧的水貨店關門歇業,擠在居民區成排的旅遊大巴忽然消失,蕭條之下的「難得清靜」,不失為一件好事。
但對於旺角女人街的攤主來說,日子不好過,租約早已簽,租金還要交,收入突然腰斬。當蕭條持續半年還不見好轉,脆弱的小商販不得不停止營業,另尋活路。
在官方的語境中,社會動蕩和貿易戰使香港內外交困,一場「經濟颱風」直撲香港,破壞力更甚於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稱「沙士」)。
香港經濟跌落谷底?
「直觀上看經濟形勢確實很嚴峻。」香港中文大學房地產及金融助理教授胡榮表示,主要原因是連續半年的局勢不穩,這給旅遊業帶來持續負面影響。
旅遊業相關產業,如酒店、零售業受挫最嚴重。據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粗略估算,在第三季經濟2.9%的負增長中,超過2個百分點的跌幅是源於零售、餐飲及酒店等行業受到直接而嚴重的衝擊。
遊客的多少、店鋪的興衰,可立即被居民和媒體感知,這些產業又吸納大量就業,因此零售業兩位數的萎縮,不免讓人有經濟驟然遇冷之感。
那麼當前的「冷」真的冷過「非典」時期的香港嗎?
如果僅看就業,現在香港的經濟要好得多,在示威爆發後,失業率僅微升0.3個百分點至3.1%。而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後,二三季的失業率都達到8.6%,比此前一年平均上浮一個百分點左右。
但不代表現在的日子更好過,更宏觀數字反映的畫面要暗淡得多。今年第三季度香港GDP下跌2.9%,而在非典最嚴重的2003年二季度GDP僅下跌0.5%;當年香港零售業連續數月跌幅一成多,目前跌幅則在兩成左右。
雖然香港經濟萎縮,但整體而言,離「谷底」還早得很。受重創的旅遊業,其實只佔香港GDP的4.7%。
原因是佔比最大的貿易和金融受影響有限。貿易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但跌幅還維持在個位數;金融領域甚至還迎來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募資額史上第三,使香港今年的IPO總額有機會登頂全球第一。
未及「谷底」,但長遠來看,隱憂已現。
非典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是短暫的,當年最難過的二季度過去後,三四季度迎來4%和5%的反彈,使全年增幅達到3.3%,甚至比疫情之前的2002年還要高。
與此相比,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則顯得更長期。
「香港在多個方面都面臨困難。」安德思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分析認為,在外部,中國經濟放緩、貿易戰等會拖累香港,但是暫時的;在內部,香港與中國內地緊張的政治關係和社會情緒,引發社會動蕩,使很多外國公司不願投資香港業務或設立子公司,如果這些投資流向其他地方,金融領域的高質量工作會流失,香港將變得無關緊要。後者才是對香港繁榮真正的威脅。
「香港需要記住,金融行業的流動性很高,如果動蕩變得過於極端,或者中國介入的方式過於激進,新加坡會仍然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不祥的苗頭似乎已經出現。高盛一份報告稱,在六月到八月間,已有大約40億港幣存款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反映商界信心的採購經理指數(PMI)也從七月的43.8,進一步降到40.8,該指數低於50即代表衰退。
經濟下滑折射結構困境
香港經濟無論是狂飆之時,還是沒落之際,總會被拿來與新加坡比較。
兩個經濟體相似點很多——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亞洲頂尖大學、擁有亞洲最大的法律服務體系,以及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
但兩者的不同點更明顯——香港服務業佔比逼近99%,幾乎沒有工業;新加坡GDP中則有26%左右的工業,佔比仍相當可觀。
新加坡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電子製造、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等高端製造業。這些產業往往能創造出大量的工程師、管理職位,在就業市場屬於優質職位。
相比之下,香港佔比18.9%的金融行業,僅創造6.8%的職位,專業服務領域創造14%的就業崗位。而2003年後香港失業率高居8%,其後中國內地開放「自由行」,旅遊業迅速膨脹,創造出大量新增就業,但它們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低端職位。對於香港年輕人而言,畢業後擺在面前的選擇大多是這些低端職位。香港工作月收入中位數在1.7萬港元左右,新加坡為2.5萬港元,差距近50%。
香港在發展製造業上並不是沒有機會。上世紀後半葉,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輕工業,比如首富李嘉誠靠製造塑料花起家。工業產值一度佔據香港GDP的近三成。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中國改革開放正處於快車道上。「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胡榮表示。
但香港並未立刻放棄製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產業升級。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矽港」計劃,但彼時香港輿論質疑實為」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目前已發展成擁有七個工廠,市值500億港幣的晶圓生產商。
胡榮認為,對於香港而言,錯失這個項目是一次很大的失誤,這些高端製造業原本可以為香港科技背景的高學歷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
錯失工業升級的香港,在港府「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指導下,盡量不干預經濟。新增利潤溢出到地產行業,地價不斷高企,發展工業的成本變得更加高不可及。
這種經濟模式下,香港年輕人面臨低端工作和高樓價的雙重擠壓。2017年香港年輕人(18至29歲)中貧困人口達到12.2萬,貧困率為12.4%。而高房價、高物價和助學貸款成為年輕人三個最繁重的負擔,不高的薪水很快被消耗殆盡,由此進入「窮忙」的惡性循環。
香港經濟的未來
新加坡的高端製造業香港沒有,香港的金融行業又可能被替代,香港的經濟前景在哪裏?
持續半年的示威活動,繼續激化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負面情緒和政治矛盾,使香港經濟的前景更加堪憂。
如何轉型的問題,香港早就有所考慮。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的重創後,香港政府也曾思考產業單一化的弊病。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計劃,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醫療、環保、檢測認證,以及創新科技。但這六項產業發展並不順利,十年過去,它們在GDP中佔比依然處在個位數。
香港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蔡洪濱則撰文指出,香港支柱的金融服務和貿易物流在數字革命的去中介化下,難以為繼,而在科技創新方面數據、市場和人才方面香港都沒有優勢,因此,香港未來應轉型發展以醫療、教育、文創為主的高端服務業。而要釋放這些產業的供給能力,導入國際需求,需要政府大力進行制度創新。
胡榮也認為,香港在服務行業對比其他城市非常有優勢,這些優勢自然也可以推廣到教育和醫療產業,發揮這些產業優勢,再加上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力市場,如果實現轉型,香港的經濟困局將會慢慢紓解。
原文:BBC中文網
#社會 #經濟 #政治 #民生 #商業
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示威半年後:經濟困局與可能出路 - 山海
香港社會動蕩已持續半年,大部分衝突發生在周末,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頭,成了警察和黑衣人的戰場,時常充斥著燃燒彈和催淚煙。
原本人頭攢動的尖沙咀海港城,少了操著普通話在奢侈品店門口排隊的遊客。奢侈品銷售連續三個月降幅超四成。
上水和沙田的藥妝店內,少了拖著購物車的水貨客。接待的中國內地旅行團從日均300個降到最低一天14個。全港零售業也在「黃金十月」直跌24%。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於一些香港居民而言,一夜之間,原本狹窄的人行道有了騰挪的空間,自己絶不會光顧的水貨店關門歇業,擠在居民區成排的旅遊大巴忽然消失,蕭條之下的「難得清靜」,不失為一件好事。
但對於旺角女人街的攤主來說,日子不好過,租約早已簽,租金還要交,收入突然腰斬。當蕭條持續半年還不見好轉,脆弱的小商販不得不停止營業,另尋活路。
在官方的語境中,社會動蕩和貿易戰使香港內外交困,一場「經濟颱風」直撲香港,破壞力更甚於2003年的「非典」疫情(香港稱「沙士」)。
香港經濟跌落谷底?
「直觀上看經濟形勢確實很嚴峻。」香港中文大學房地產及金融助理教授胡榮表示,主要原因是連續半年的局勢不穩,這給旅遊業帶來持續負面影響。
旅遊業相關產業,如酒店、零售業受挫最嚴重。據香港財政司長陳茂波粗略估算,在第三季經濟2.9%的負增長中,超過2個百分點的跌幅是源於零售、餐飲及酒店等行業受到直接而嚴重的衝擊。
遊客的多少、店鋪的興衰,可立即被居民和媒體感知,這些產業又吸納大量就業,因此零售業兩位數的萎縮,不免讓人有經濟驟然遇冷之感。
那麼當前的「冷」真的冷過「非典」時期的香港嗎?
如果僅看就業,現在香港的經濟要好得多,在示威爆發後,失業率僅微升0.3個百分點至3.1%。而2003年「非典」疫情爆發後,二三季的失業率都達到8.6%,比此前一年平均上浮一個百分點左右。
但不代表現在的日子更好過,更宏觀數字反映的畫面要暗淡得多。今年第三季度香港GDP下跌2.9%,而在非典最嚴重的2003年二季度GDP僅下跌0.5%;當年香港零售業連續數月跌幅一成多,目前跌幅則在兩成左右。
雖然香港經濟萎縮,但整體而言,離「谷底」還早得很。受重創的旅遊業,其實只佔香港GDP的4.7%。
原因是佔比最大的貿易和金融受影響有限。貿易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但跌幅還維持在個位數;金融領域甚至還迎來阿里巴巴在港上市,募資額史上第三,使香港今年的IPO總額有機會登頂全球第一。
未及「谷底」,但長遠來看,隱憂已現。
非典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是短暫的,當年最難過的二季度過去後,三四季度迎來4%和5%的反彈,使全年增幅達到3.3%,甚至比疫情之前的2002年還要高。
與此相比,當前香港經濟面臨的困境則顯得更長期。
「香港在多個方面都面臨困難。」安德思資產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陸修泉(Brock Silvers)分析認為,在外部,中國經濟放緩、貿易戰等會拖累香港,但是暫時的;在內部,香港與中國內地緊張的政治關係和社會情緒,引發社會動蕩,使很多外國公司不願投資香港業務或設立子公司,如果這些投資流向其他地方,金融領域的高質量工作會流失,香港將變得無關緊要。後者才是對香港繁榮真正的威脅。
「香港需要記住,金融行業的流動性很高,如果動蕩變得過於極端,或者中國介入的方式過於激進,新加坡會仍然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不祥的苗頭似乎已經出現。高盛一份報告稱,在六月到八月間,已有大約40億港幣存款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反映商界信心的採購經理指數(PMI)也從七月的43.8,進一步降到40.8,該指數低於50即代表衰退。
經濟下滑折射結構困境
香港經濟無論是狂飆之時,還是沒落之際,總會被拿來與新加坡比較。
兩個經濟體相似點很多——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亞洲頂尖大學、擁有亞洲最大的法律服務體系,以及重要的國際貿易港口。
但兩者的不同點更明顯——香港服務業佔比逼近99%,幾乎沒有工業;新加坡GDP中則有26%左右的工業,佔比仍相當可觀。
新加坡的工業主要集中在電子製造、生物醫藥、石油化工等高端製造業。這些產業往往能創造出大量的工程師、管理職位,在就業市場屬於優質職位。
相比之下,香港佔比18.9%的金融行業,僅創造6.8%的職位,專業服務領域創造14%的就業崗位。而2003年後香港失業率高居8%,其後中國內地開放「自由行」,旅遊業迅速膨脹,創造出大量新增就業,但它們大多集中在零售、酒店、餐飲等行業的低端職位。對於香港年輕人而言,畢業後擺在面前的選擇大多是這些低端職位。香港工作月收入中位數在1.7萬港元左右,新加坡為2.5萬港元,差距近50%。
香港在發展製造業上並不是沒有機會。上世紀後半葉,香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於輕工業,比如首富李嘉誠靠製造塑料花起家。工業產值一度佔據香港GDP的近三成。
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後,中國改革開放正處於快車道上。「資本開始自然選擇,香港輕工業逐漸北移到營商成本更低的珠三角區域。」胡榮表示。
但香港並未立刻放棄製造業,而是試圖對其進行產業升級。1999年,從台積電離職的張汝京和漢鼎亞太風投徐大麟希望在香港推行「矽港」計劃,但彼時香港輿論質疑實為」炒地皮「,港府最終沒有撥地。與此同時,上海以近乎免地租和五年免稅的優惠措施,吸引這一計劃落地,建立「中芯國際」。目前已發展成擁有七個工廠,市值500億港幣的晶圓生產商。
胡榮認為,對於香港而言,錯失這個項目是一次很大的失誤,這些高端製造業原本可以為香港科技背景的高學歷學生提供大量優質的工作崗位。
錯失工業升級的香港,在港府「新自由主義經濟」的指導下,盡量不干預經濟。新增利潤溢出到地產行業,地價不斷高企,發展工業的成本變得更加高不可及。
這種經濟模式下,香港年輕人面臨低端工作和高樓價的雙重擠壓。2017年香港年輕人(18至29歲)中貧困人口達到12.2萬,貧困率為12.4%。而高房價、高物價和助學貸款成為年輕人三個最繁重的負擔,不高的薪水很快被消耗殆盡,由此進入「窮忙」的惡性循環。
香港經濟的未來
新加坡的高端製造業香港沒有,香港的金融行業又可能被替代,香港的經濟前景在哪裏?
持續半年的示威活動,繼續激化香港與中國內地之間的負面情緒和政治矛盾,使香港經濟的前景更加堪憂。
如何轉型的問題,香港早就有所考慮。在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的重創後,香港政府也曾思考產業單一化的弊病。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計劃,包括文化及創意、教育、醫療、環保、檢測認證,以及創新科技。但這六項產業發展並不順利,十年過去,它們在GDP中佔比依然處在個位數。
香港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蔡洪濱則撰文指出,香港支柱的金融服務和貿易物流在數字革命的去中介化下,難以為繼,而在科技創新方面數據、市場和人才方面香港都沒有優勢,因此,香港未來應轉型發展以醫療、教育、文創為主的高端服務業。而要釋放這些產業的供給能力,導入國際需求,需要政府大力進行制度創新。
胡榮也認為,香港在服務行業對比其他城市非常有優勢,這些優勢自然也可以推廣到教育和醫療產業,發揮這些產業優勢,再加上緊鄰粵港澳大灣區的潛力市場,如果實現轉型,香港的經濟困局將會慢慢紓解。
原文:BBC中文網
#社會 #經濟 #政治 #民生 #商業
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薪水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工業工程 與管理系薪水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出路,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排名,工業工程與管理系ptt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 <看更多>
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出路Ptt. 【工业工程管理薪资待遇 的推薦與評價
工業工程 與管理系出路Ptt. 【工业工程管理薪资待遇_工业工程管理工资多少】-猎聘 ·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出路Ptt. 入行年薪百萬起跳!AI"獨立成系"文組也搶修. ... <看更多>
工業工程管理出路薪水 在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薪水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工業工程 與管理系薪水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出路,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排名,工業工程與管理系ptt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