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組織的前30%關鍵人才】
從小就喜歡深思的杜書伍,腦子裡無時無刻不在轉動思考,成為企業家之後,這更成為他帶領團隊向前走的管理方式。「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杜書伍說。爲此,2000年之後,他乾脆當起「老師」,每天早上八點到九點召集幹部「上課」。隨著聯強國際規模不斷擴張,杜書伍再進一步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讓全體員工都能了解他的思維。
大老闆為文創作,想必離不開嚴肅與教條的成分吧?一點也不。這系列後來以「聯強EMBA」為名,隨電子報發送的短文,因為談的是工作中人人會碰到的課題,角度深入淺出,以小窺大,不僅內部幹部受用,連收到的外界客戶、經銷商、合作夥伴都深覺有收穫,無形中爲杜書伍養出一批忠實閱讀的「粉絲」。
大方分享自己的心得,杜書伍笑著說,希望透過文字帶來影響,說不定就此改變某個人的職涯,或讓某家企業從此降低基層運作的成本。「公開這些是帶點理想性,」他說。
問:你對自己的職涯一直都有清楚的想法,是不是少年養成的過程帶給你一些影響?
答:我覺得有兩個因素,第一,是種穩定的力量。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教我要踏實,假如沒有這個,人就會浮躁,風一吹就會搖來搖去。第二,我成長的年代,是台灣非常期望走向富裕的年代,對自己有希望成功的強烈企圖心。有了這種企圖心,就會去動腦,想要突破。但有了先前穩定的力量搭配,我不會躁進,或一看到旁邊的機會,就方向搖擺。
問:父母親怎麼教育你這種態度?有特別的方式嗎?
答:這些認知有的是來自父母正面的言教,但也有來自負面的;好的可以學,壞的記取教訓。像我母親是正面教材,我父親的中年危機,則算是負面教材,他本來教書教得很好,收入也很高,但後來他想當校長,就從教育界退休,參加別人的辦學,最後卻沒有成功。這件事對我的影響是,當我要做重大決定時,我會很審慎,會陷入長考。多思考,就會把範疇拉大,把考慮的時間拉長。長考也是另一種穩定的力量。
問:你的職涯中,哪些是你需要長考的時刻?
答:我出來工作大概快四年時,有人用雙倍的薪水來挖角。我那時候負責英特爾的微處理器的推廣,他做電子打卡鐘,當時我的薪水兩萬出頭一點,他用五萬挖我,那時候,這筆錢很大很大。因為他的產品要外銷,他還對我說:「我就給你五十萬,你跟我去國外跑。」我想,天底下從來不會有好康的事掉下來,這個人出手這麼大氣,代表他的行事作風不踏實。這筆錢我能拿六個月還是一年?所以最後我就沒有去。
另外一次,是我大四時在補校教高三數學,服完兵役回來後,校長又來找我,要我晚上再去兼課。我約略算一下,去教書至少一個月有四千五,當時我的薪水差不多是七千塊,等於是兼一份差,薪水增加六成,但我還是拒絕了。因為老師領的是鐘點費,薪水雖然不錯,但增幅有限,又不是我的主業。相反的,我專注投入公司的工作,薪水可能會成長很快,所以我拒絕了,決定專注做我的本業。
問:很多人面對機會難以拒絕的理由,是認為它稍縱即逝,你不擔心這一點?
答:沒有實力,機會都不是你的。機會其實隨時都有。我用公車來譬喻,儘早讓自己站上公車站牌,機會來你就上得去。但有時候你站在那裡,機會還沒來,你也要耐心等。
我在學校時就經常思考自己的未來,我知道我學的是Computer Science(微電子),但我希望未來走管理職、業務職,所以大學時代除了本科之外,我還去修了很多管理課程,為未來作準備。
進入職場後,第一個職務是擔任研發工程師,原本我為自己設定花兩年時間熟練技術實務,之後再轉調業務,但我做了九個月,就被公司要求轉調業務,因為覺得我在技術的磨鍊還不夠,所以當時陷入另一個長考。不過,一方面是配合公司需要,另方面,我想到只要肯花時間,做業務時還是可兼顧研究產品、累積技術含量,這樣不也更會賣。所以我轉換職務時,白天跑業務,晚上K書作研發,兩個兼具。這段過程也讓我思考,怎樣讓兩件衝突的事情協調,能夠一魚雙吃。
問:像個人生活,娛樂這些面向,都不在你的考量內?
答:(笑)我出社會前面十年,只看過一、兩部電影。
問:你從什麼階段開始真正讓自己從「部屬」的思維,提升到「管理者」的思維?
答:在學校時,我就常思考自己的未來出路,因為不是狹隘地讀書,想的時間也比較長遠,所以習慣以比較高的高度看事情。從學校建立這樣的習慣後,這一輩子,我都是拉高高度來看事情。第二,我念了管理,自然而然就有管理的背景,讓我後來在做主管的過程中很自然,沒有任何門檻。
問:在管理端經常要面對人的問題,你都沒有摸索或挫折的過程?
答:(大笑)多了。以我的職涯來說,可以分成幾個階段。我一九七六年出來工作,第一階段大概到一九八五年。這個階段都在打基礎摸索。這九年時間,我cover的範疇很多,這段時間的挫折就很多。
打個比方,我認為任何事都應該節儉。我剛開始做sales,感覺常常跑呀跑,沒有結果,卻要花錢,所以我出去都坐公車,管理下屬也是這樣。但另外有個部門出去就直接招計程車,於是部門間,大家就會比較。我就對部屬說,我們今天這樣節省,紅利會比較好。結果呢?並沒有比較好。最後我拿我自己的紅利出來分給大家,結果他們都不收,而且認為我這個主管有guts(膽識)。在這樣的要求下,第二年,我們的紅利的確就比較好。
問:你碰過最大的難題是什麼?
答:最大的挫折就是部屬被挖角。投注心力去帶他們,後來他要離職。或是覺得某位女性同仁很不錯,她卻說:「抱歉,我要回家生小孩。」爲了這個,我還寫了好幾篇文章,談雙薪家庭的重要,甚至上媒體談怎樣料理家事,教太太給先生一律穿白襯衫、買同樣顏色的襪子,垃圾桶一次套好幾個塑膠袋,更換的時候才方便.......減輕女性同仁的負擔。我甚至還教她們如何準備四菜一湯。
問:說到有員工想回家帶小孩,你一路走來,都被強烈的危機意識跟企圖心引導,你認為現代人對工作仍然需要這樣嗎?
答:關鍵在經濟基礎。這次金融危機就回過頭來告訴大家:未來環境的變化是你沒辦法控制的。你有把握目前的經濟條件一生無虞嗎?每個人對經濟安全的定義不一樣,但長遠來看,門檻還是蠻高的。就像誰會想到現在存款利息幾乎等於零?
問:經過金融海嘯,職場發生很大的變動,也顛覆很多人對生涯的想像。你體會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答:回過頭去看,我很高興我很多想法是對的,這些現象,終究證明我的價值是對的。
我本來就看金融業是「虛業」,不是「實業」,過度擴張的結果,本來就應該泡沫化。再看很多垮掉的百年老店,很多都是老大不堪,沒有危機意識,長時間下來像是國營事業,怎麼經得起環境變化?
雖然很多人失業,但我認為好的人從來沒失業過。景氣好,人員通常會寬編,企業只淘汰績效最差的3%,但景氣不好時,企業淘汰10%,這才是真正人力精實的編制。所以如果你在這最後的10%中,平常沒事,但是就像人家說:「退潮時,才知道誰沒穿褲子」,碰到考驗,誰沒穿褲子就看得到了。
組織中,70%都是基層員工,30%屬於幹部級;真正屬於中級主管以上,比例可能只有3%。經濟不景氣時企業砍最多的,是基層員工跟不好的幹部;所以你希望自己永遠都很安全的話,就要努力擠進組織的前30%。大家必須有危機意識,也要與對現實有正確的了解,讓自己進入真正安全的範圍;否則在不安全的範圍中,當然會被砍。
不過,整體來看這個世界還是人才不夠的,而且好的人才的價值比過去還要高;如果你是人才,不僅絕對不會失業,還到處搶著要。
問:專業工作者或經理人可以從金融海嘯中學到什麼?
答:要學到未來變化是很大的,絕對不能認為它不變或變化很小。另外,經濟安全與危機意識是必備的。經濟安全還包括能力安全,要讓自己一直跑在前面,不要落在後面。
很多人聽不進去,因為他們根深柢固認為工作是痛苦的,休閒是快樂的。我認為這是絕大的錯誤。你鑽進工作中,那種知識的滿足跟喜悅,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才是真正的快樂。玩就快樂嗎?不見得喔。玩是你要付錢給人家,工作是人家付錢給你,你又很快樂,而且獲得愈多,表現愈好,給我的錢愈多,何樂而不為?
問:你不斷強調思考的重要,你思考時,有特殊的程序嗎?
答:我無時無地不在思考,腦筋不動就渾身不對勁。因為思考是不分場所的,我連走路也在想事情。假如想出東西,那就很高興了。年輕時,我對我的主管,或公司做法,有時不是很認同。但是我心裡會想:「我只有兩年工作經驗,人家是我的三倍,其中必有道理。」我就照做,有時候會問,有時候就持續當作一個議題,隨時找答案,很可能五年以後才找到答案。養成習慣後,現在留在我腦中還有很多懸案(笑)。
我認為領導就是要觀念領導,所以我自己體悟到什麼,我就講給部屬聽。2000年以後,因為幹部太多,我開始正式上課,再把上課內容寫成文章。一個人要觀念正確,才能有效率的工作。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企業出狀況,倒是解答我很多懸案。
問:爲什麼?
答:我相信,全世界的事物都是成常態分配,大部份是落在中間,特別好或特別不好的相對少。常態分配跟我們講的中庸之道是契合的。站在穩健的角度,我們只要落在中間就好,不需要在兩邊,因為很outstanding的這邊,畢竟是例外,有時候甚至得靠運氣,所以不要去想這個。就經營企業來講,盡力做就對了,不一定非要第一。為了做第一去冒險,可能會變成第十。我只要持續努力,可以從第三變第二,從第二變第一,不是很穩嗎?想去樹梢摘最漂亮的果子,可能會跌倒,這也是我講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問:不管是穩定或穩健,能不能爲它下個定義?
答:你踏的每一步,把握度都很高。它的風險是你輕易可以承擔的。比方說,我有七成把握,三成會失敗,而且失敗以後不傷筋骨,這樣可以做。
有些事情是你有九成把握,但那10%一旦發生,你承擔不起,這樣不能做。反過來說,這件事情九成會失敗,但承擔得起,就可以做。過去媒體說我很開創、敢突破,表面上看起來我很冒險犯難,其實每一步我都知道企業能不能承擔得起,而且是輕易承擔,不會傷到筋骨。
問:當讀者要吸取你的觀念時,你會建議他們怎麼使用?
答:關於管理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教科書,非常理論,都是專有名詞;第二類是管理大師寫的書,很多例子都是國外或大公司的例子,對本地的讀者有距離感;我寫的聯強EMBA文章算第三類,題目都很小,就在每個人的周遭,很貼近職場。所以在自己的工作環境中,它是最接近、最能轉化使用的。這是我當初題目愈寫愈小,愈來愈貼近員工的原因,其實是每個人工作中都會碰到的經驗,只是過去發生時,自己不見得感覺到。因此,要努力思考在工作經驗中相對應的場景,然後去模擬使用看看。那你就會真正把觀念跟實務連結在一起。一方面,這會使你對觀念理解更深入,二方面,它會融入你的腦海,達到內化。這樣,你以後隨手就能應用這些觀念,幫助自己職涯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關鍵。(本文收錄於《打造將才基因》,作者:《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
#連結閱讀
1. 斜槓人生,好嗎?
http://bit.ly/3mZU0Wk
2. 杜書伍:有三大能力才是人才
https://bit.ly/3zDWeSC
3. 杜書伍:你懂得「想」,就成功一半!
https://bit.ly/3CZLOyy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20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3,3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大象體操Elephant Gym,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樣的2020年,我們寫了一首這樣的歌——〈敬啟者 Dear Humans〉。 給所有活著、並期待或害怕末日來臨的人們。人們鑄下大錯、人們後悔、人們領悟、人們乞求著被世界原諒。但何不從現在開始?好好愛著那些該愛的,好好珍惜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每一方土地。 這封信,給末日來臨時逃離地球的人類們。我...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郭莉芳 X 理財講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大象體操Elephant Gy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器材旅人毛巾 Mouch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閒聊] 工程師可以做一輩子嗎? -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科技業工程師到底能做到幾歲?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轉職工程師課程建議(第4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討論] 那些四五十幾歲的工程師都去哪了?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討論] 台G設備助理工程師可以做到養老嗎? powermystery PTT ...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不換跑道,這份工作還能做多久?】... - PJ 法創辦人彭建文 ...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討論] 大家會一輩子都作工程師嗎? | Tech_Job 看板 - My PTT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回顧成為前端工程師的這五年: 淺談選擇前端的理由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好想進聯發科?工程師真心話曝「真實內幕」【CNEWS】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Re: [請益] 請問工程師幾歲是死線?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討論] 工程師這份工作是不是真的做不久? - Tech_Job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請益] 園區工程師過45歲以上大部分都轉職嗎?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討論] 品保工程師哪一種薪資最高? - Tech_Job - PTT生活政治 ... 的評價
- 關於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Re: [新聞] 捨年薪百萬科技業1年半公職三榜全上 - PTT推薦 的評價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職場心態,轉職進退要想三分】
你問我:「即將滿四十歲的自己,適合轉職嗎?」
我說:「進退想三分,剩下就靠運氣跟努力。」
讀者A表示今年38歲,過去在科技業打滾多年,最近突然有個機會可以讓他在外商就職,讓他非常心動。只不過這並不是正職,而是人力派遣的工作,對方公司也提到轉升正職的條件是必須兼具硬體設備的技術,同時薪水也會比原本的還多出20%。他很擔心倘若兩年後自己無法轉升正職,會不會又更難找工作,到底該怎麼選擇?
我說:「心態很重要。」的確年過四十,轉職的條件就比三十歲嚴苛許多,畢竟大半公司人力資源看到「年紀四十」大半就是直接忽略,不過技術職又跟一般公司不太相同,倘若你的技術仍是市面上搶手貨,不管幾歲,都沒有找不到工作的擔憂,只怕你「不想做」而已。
為何轉職心態很重要?主要取決「接受」跟「面對」。
「轉職」可以視為人生賭博,首先必須檢視自身籌碼。
第一,你的工作技能含金量,
第二,生活條件是否能支撐後果,
第三、職場你所追求的是穩定還是人生成就。
讀者A說,我想自己回科技業應該是簡單的事,只是不想過那種生活。
我告訴讀者A,我也不想回資訊業,但明白回原職場工作應該不難。畢竟這行業非常缺的抗壓能力強的專案經理,能做超過十年的專案,絕對都是有兩把刷子,能想像打開履歷之後,電話就應該響起叫我去面試。只是這樣的生活,是我要的嗎?
我在三十多歲時,走到了職場分岔點。我告訴自己「即使網路資訊跑得很快,但未來二十年要做的事情大概都差不多。」
客戶提需求、開會、企劃、開會、上課、開會、測試、上線、修改、再修改、開會、改版、繼續開會、打掉重來,重新企劃、開會、繼續再來一次。
物價過去十年飛快漲幅,但薪水,大概就是這樣。客戶不願意提高售價,工程師又找不到,A案子一直掉,B案子接不到,C案子又要一直改,D案子又換窗口,F案子說要延期,辦公桌上電話又響起,但絕對沒有好事。而我的薪水大概就在那裏,即使有獎金,也是杯水車薪,即使加薪,就也在那個區間不會再有火花跟激情。
三十二歲打工度假回來,在職場滾盪三年,大概認清了自己的現實面,也找到自己嚮往的未來面,倘若一直糾結在原地,與其說是安穩,不如說是浪費時間,因為錢也沒賺到,日子不上不下,卡住的人生只會讓我越來越痛苦。
裸職之後,我半年沒有任何收入,三年浮浮沉沉,幾乎到了有演講就接,有稿子就寫,有打工就去做的地步。旁人看我可憐,捨棄穩定的行業,過著有一搭沒一搭的生活。我卻一點都不覺得,能把自個人生過的瀟灑自在,好比李白。
人,都要清楚自己的現實面在哪。我,沒有家累,沒有負債,沒有非做不可的工作。我,有理想,有抱負,有想征服世界的美夢。我,會畫圖,會寫字,會演講,也會接業配文。我,能賺一分錢,過一分生活。這就是我的現實。
人,可以把自己心態活成三十,也可以活成七老八十。
職場,卻不能把一輩子都過得穩,因為人心是會浮動的。
✈ 紐西蘭 尼爾森湖
-
生活中,選擇留下合適舒服的人 (你需要的一本書
博客來:https://reurl.cc/4yEqzV
誠品:https://reurl.cc/qm79mN
金石堂:https://reurl.cc/mq8Wn9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郭莉芳 X 理財講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一篇文我個人覺得很棒,
但我想,按讚數不會太多。
因為多數人習慣了"溫水煮青蛙"式的職場模式,
更沒有"改變",挑戰"換職場跑道"的勇氣。
大概從35歲起,
我就常常是職場上的張老師角色,
夥伴、同事或同儕會想找我聊聊,
我向來很鼓勵他們挑戰、改變,
但大概有70%的人聊過之後,
就沒有然後了,繼續在原來的位置上待著。
我覺得,也沒問題,
因為生活就是自己所做的選擇堆疊而來的結果,
如果能接受現狀,知足感謝,也是很棒,
與其羨慕別人的人生,
還不如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接受現況、沒有抱怨,也是很好的囉。
不過,40歲的焦慮,的確會讓人茫然,
這個年紀,是家庭經濟負擔最大的時候、最不敢異動的時候,
往往,再怎麼掙扎,幾經思量,
多數人會選擇維持原狀,然後一下子就發現50歲近在眼前、60歲更是在不遠處.....
我身邊的確蠻多這樣活生生的例子~~
不過,或許因為疫情,大家不得不改變的這個時候,
就是最好的改變時機喔~~~
#彭建文觀點
幫這篇文章嗨賴一下重點~~
1.一份工作,能不能做一輩子,這攸關個人職涯規劃: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你想過怎樣的生活?你有打算繼續學習嗎?
2.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提出3個建議:練習心念切換、破除路徑依賴、小規模的創造。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大象體操Elephant Gym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樣的2020年,我們寫了一首這樣的歌——〈敬啟者 Dear Humans〉。
給所有活著、並期待或害怕末日來臨的人們。人們鑄下大錯、人們後悔、人們領悟、人們乞求著被世界原諒。但何不從現在開始?好好愛著那些該愛的,好好珍惜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每一方土地。
這封信,給末日來臨時逃離地球的人類們。我們是當初曾與你們相伴,卻被獨自留下的寵物,是狗、是貓、是烏龜、是一株盆栽。
這次,請換你們聽聽我們說。
In a time like 2020, this is the song we wrote —— “Dear Humans”.
To all the living humans who expect or are afraid of the coming of apocalypse: People made big mistakes. People regretted making them. People admitted the wrongs. Now, people are begging to be forgiven by the world. But why not start making amends right away? Love those who deserve to be loved. Cherish every form of life and every inch of land.
This letter is written to the humans who left the Earth when the apocalypse came. We are the pets that accompanied you in the past, but then you left us here alone. We are dogs, cats, turtles and potted plants.
And now, please listen to what we have to say.
——————
2020 大象體操跨界計劃|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王嘉明作品《物種大樂團》】
▶︎時間:2020.10.23-10.25
▶︎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National Theater
▶︎購票:https://bit.ly/2YPsC4j
——————
〈敬啟者 Dear Humans〉
放棄了的 進化了的
The abandoned, the evolved
你是不是仍然相信著當時的選擇
Do you still believe in the choice you made?
後來的 大象早就 學會遺忘
Before long elephants learned to forget
流浪的 北極熊也 在天上飛翔
Nomadic polar bears now soar in the sky
突然 一艘船 從天而降
A vessel dropped from the clouds all at once
狼狽的 沈重步伐
Plodding, trudging
你是否 就是早已離開的人啊
Are you the one who’s already left?
宇宙中 完美的家 你說那是無聊的謊
“The ideal home in the universe” You call this a tedious lie
眼前的 這片海洋 卻恢復原來的模樣
The ocean before our eyes has renewed, revived
為什麼 人類 渴望遠方
Why do humans thirst for the distance
卻 無法守護 腳下土壤
But fail to protect the soil under their stride?
你問我 該怎麼做 才能被原諒
You asked me what to do
To receive forgiveness
曾相信的 曾心愛的
Once believed, once beloved
現在的我仍然相信著當時的選擇
I still believe in the choice I made
我從來 沒有離開也不想要遺忘
I never left, I don’t forget
一輩子 都在這裡等待 著你回來
Waiting for your return with all my life
好想 告訴你 不用害怕
To tell you that don’t be afraid
放下所有的 後悔悲傷
Lay down all the regrets and sorrow
只要你 願意擁抱我們曾受過的傷
As long as you embrace our woes
偶然的 巧合 已開始流轉
Circumstantial, Coincidental, Circulation
那 隨機的 安排也不斷在變換
Random orders, tireless changes
淘汰的 願望 又回來了嗎
Is the eliminated hope rekindled?
曾 緊緊擁抱的 和深深愛過的
Once caressed, once cherished
未來的 還在 遙遠的未來
The future is still in the far-fetched future
而 過去的已經消失在過去了
Yet the past has vanished in the past
——————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製作 Producer:大象體操 Elephant Gym
作詞 Lyrics:張凱婷 KT Chang、張凱翔 Tell Chang
作曲 Composer:張凱婷 KT Chang
編曲 Arrangement:大象體操 Elephant Gym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張凱翔 Tell Chang
鍵盤 Keyboard:張凱翔 Tell Chang
電貝斯 Electric Bass:張凱婷 KT Chang
鼓 Drums:涂嘉欽 Chia-Chin Tu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陳瑩哲 Ying-Che Chen @小白馬音樂工作室 White Pony Music Studio
混音工程師 Mixing Engineer : 邱建鈞 J-Jyun Ciou @玩痛音樂工作室 Playtone Studio
母帶後期處理工程師 Mastering Engineer : 陳陸泰 A-Tai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 原艾母帶工程錄音室 Mugwort Mastering
——————
【MV製作 Music Video Production】
監製 Executive Producer:伊晉褕 Eric Yi
導演 Director:許睿庭 RAY
攝影師 Director of Photography:萬又銘 ONE
攝影助理 Camera Assistants:張岳群 Henry Chang
燈光師 Gaffer:萬又銘 ONE
燈光助理 Best Boys:曾鈺展 Yu Zhan Cent、楊鈺銘 Yu Ming Yang、陳宇颿 Yu Fan Chen
美術指導 Production Designer:潘幸均 PAN
小精靈 Elf:馮會元 Hui Yuan Feng
演員 Cast:艾迪 Addy、吳為 Wei Wu、Ray Han、蹦蹦 Bong Bong
後期製作 Post production:萬事屋影像制作 Onezpro Studio
剪接 Editor:朱威 Wei Chu
調光 Color Grading:周采葳 Cai Wei Zhou
合成 FX Artist:江偉 Will Chiang
器材協力 Equipment Support:乒乓影像器材 Ping Pong Film Studio、仙人掌影業器材 Cactus Studio
歌詞翻譯 Lyrics Translation:覃天愛 Tien-Ai Chi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眉角映像 MEGA Pictures、TheBayStudio、嚴敏 Mia Min Ye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9yFIVCwKdg/hqdefault.jpg)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器材旅人毛巾 Mouch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這是一年前在紐西蘭旅遊Vlog 影片,現在才剪輯到第四天,想不到吧!我們做了一件極度中二的事,在紐西蘭騎馬的時候 Cosplay 調查兵團!
👉艾琳的影片:和我一起逛超市!自己買食材回去煮,一餐多少錢?艾琳紐西蘭旅遊vlog#2:https://youtu.be/379ZN28NDa4
紐西蘭真的是一輩子一定要去過一次的國家,超適合旅遊的!我和艾琳玩到都沒認真拍影片哈哈哈!因為疫情不能出國,就看影片止止癢吧,等疫情結束後記得安排一趟紐西蘭旅程!
#紐西蘭旅遊 #紐西蘭
👉器材旅人毛巾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ouchingBlog/
👉毛巾 Instagram:mouching1123 (https://www.instagram.com/mouching1123/)
👉合作邀約、有話想跟毛巾說:vincent10185@gmail.com
👉毛巾的熱門影片
我的婚紗在韓國拍!:https://youtu.be/T43PSm9x92w
悲劇的成田機場逃亡記:https://youtu.be/3OtoWvHDA9U
------------------------------------------------------------------------------------------------
👉毛巾的結婚準備系列
工程師怎麼挑西裝?:https://youtu.be/7v1UxiV247c
韓國剪頭髮會變成歐巴?:https://youtu.be/yOXahX5_hFs
工程師求婚記!:https://youtu.be/H4H_dUFJpRs
👉毛巾的各種旅拍影片
[日本] 天氣之子聖地巡禮!:https://youtu.be/u2JlXEYxHT4
[紐西蘭] 紐西蘭最好吃的漢堡?:https://youtu.be/HQ8xhswpkiM
[馬來西亞] 吉隆坡深度Vlog!:https://youtu.be/B_LWWCqJZHE
[沙巴] 兩分鐘看完沙巴五天行程!:https://youtu.be/S9R9nyWoKOE
[韓國] 樂天超市首爾站店:https://youtu.be/A1qH3l6Egco
👉毛巾的器材Review影片
Gopro Hero 8 全4K拍攝實測!:https://youtu.be/cAEVY72dUvM
Sony RX100M7適合Youtuber新手嗎?:https://youtu.be/F0DQcji7NZw
最潮的耳罩式藍牙耳機?Skullcandy Crusher開箱!:https://youtu.be/H0WbL-IIzQ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fr7OI7ANxU/hqdefault.jpg)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BBC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片名叫做《BBC跟拍49年:窮人跟富人的人生七年》。
這部片的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的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
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有點難過的事實喔,那就是「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這部片子150分鐘,基本上證明了這個觀點,那就是「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然而,是因為這些窮人不夠努力嗎?是他們沒有機會?還是他們的基因不夠好?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最近我讀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叫「胡偉良」先生他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喔,在這邊特別要跟你做分享。
其實在這些窮人的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拚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
歸根結底喔,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以至於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跟判斷。
這裡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跟你做解析~第一個層面就是:「關於人生路徑的規畫」。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非常讓人難過、但卻又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在7歲的時候,當富人的家長,已經告訴這些孩子要常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這一類的專業財經期刊了!
這讓他們開始對於社會的財富的運行,還有其中的規律,有了一個重要的啟蒙。
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的中學,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一切是這麼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反觀那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時候的他們,基本上都還為自己很基本的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這時候的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這樣的想法跟意識。
在這些孩子56歲的時候,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了私立學校,可能是讀牛津、劍橋;接著成為律師、教授,自然的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
然而這些底層社會的孩子呢?他們後來很不意外的,也都做著很普通的服務性的工作,像是修理工啊、保安這一類的。
並且他們也常常陷入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這些問題的影響。甚至於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的生存處境真的是很令人憂慮的。
然而,這些情況也不乏「寒門出貴子」這些故事,這些寒門的子弟,之所以能夠翻轉他們的命運;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願意主動的去規劃人生,盡力跳脱原本的圈子,有意識的去跟那些更加優秀的人交往、並且學習。
其實啊,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這些能夠超越階級的人,他們首先對於「成功」都有所渴望,在確定目標的前提底下,去制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規劃。
他們對於財富的積累、創造被動收入、和有效的自我管理,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把抓住。即使沒有辦法一次翻身,他們也會積極的去創造,跟等待更好的機會。
能夠主動規劃自己人生的窮人,他們只是現在沒有錢,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窮下去啊!
可是缺乏規劃、沒有目標意識的這些窮人,即使一個機會掉在他眼前,他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自然日後留下來的,就只有憤恨跟嘆息而已。
而第二個層面我們來看,就是「關於身體和欲望的規畫」。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其實還是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有時候是更加的重要。
這些不該做的事情,有好多是你以為喔,只會出現在戲劇裡面,但是卻很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上啊!
說到底,很多年輕人都是抵抗不住欲望的誘惑,然後又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後可能染上了像是愛滋啊!
或者是毒癮;或者是陷入了比如說賭博的心態、一心想就只想要賺快錢,於是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很容易看出差異的,就是關於「健康」跟「身體」的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藉著運動,去控制自己的體重、控制自己的飲食?
還記得嚴凱泰曾經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夠控制什麼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精英階層「Andrew」跟「Jone」。他們在56歲的時候,還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體態。
屬於中產階級的公務員「Peter他們夫婦」,他們的身材也是相對比較好的。然而,在那些底層的那些個案,他和他們的妻子,就顯得肥胖、臃腫。
然而他們有好幾個在年輕的時候,都是非常帥氣、非常英俊的啊!
其實呢,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只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管理。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毅力,也會更能夠自律跟自強。
從年輕開始,就一定要好好的規劃自己的健康,和管理自己的欲望。「規劃健康」是為了讓你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跟享受生活的條件,讓你能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
而「管理欲望」是為了讓你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做那些毀掉了你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而第三個層面,叫做「刻意的學習跟練習」。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遇上什麼就學什麼,並沒有系統性與重點的規劃。
你可能聽過葛拉威爾,曾經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這裡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
如果每天八個小時,一個禮拜五天,大概你要花五年的時間。
可是問題來了?資歷超過五年,甚至於十年的工程師到處都是啊!然而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還是祖克柏呢?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多數人的學習,都沒有真正的聚焦,更缺乏了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處境,進而進入深入思考的一個理解。
而「刻意練習」就是在做足功課的前提底下,通過實踐不斷的去強化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又能夠不間斷的接收他人的回饋,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計畫。
而更具體來說,你可以用「改善率」這個概念出發。過去啊!你可能很習慣去想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而「改善率」的概念,就是要你聚焦在你到底改正了多少錯誤?你彌補了多少短處跟缺失?根據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評估你學了多少新東西。
億萬富翁馬克.安德森,曾經在談到祖克柏的時候,他就說道:「如果你有機會跟祖克柏這樣子偉大的CEO相處,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啊!」
「他們對本行業,或者是其他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瞭解,這些都是透過刻意的學習、焦點式的訓練才能夠得到的。」
你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的思維,這樣子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有重點的瞭解相應的知識;而非自我安慰式的,停留在「有學習的感覺」裡。
而第四個層面呢,「對於家庭的規畫」。
其實除了身體以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
有人說過喔:「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0個人;甚至於30到60人這個數字,都是很正常的;而親人就是其中最親密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個叫「Sue」他的女孩,她離婚之後自己帶著孩子獨自的生活,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後來再婚的夫妻生活是很和諧的,事業跟生活也都有了起色。
而另外一個女孩,是嫁了兩次、又離了兩次,生下的幾個孩子,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大學;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就算了,還遭遇了一系列感情上的打擊,到後來只能靠救濟金過她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女性,男人找到一個好老婆之後,對人生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
一段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使是你遇到了下一段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去處理上一段婚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婚姻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呢,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經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考量,什麼是對你最好的;而什麼是對你另外一半最好的?
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溝通的能力,避免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或者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卻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胡偉良先生在經過以上的解析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有些人生規畫還是愈早做愈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跟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去追趕,跟彌補的餘地了!」
他說的其實沒有錯,然而我想要延伸去做一些補充,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結論,有一點停在「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裡,好像當自己發現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這個時代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資訊落差幾乎已經消失」了,只要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學習的資源跟機會。
雖然要改變思維的慣性是很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慣性,是結合了你的先天性格啊、家庭環境啊、重大事件啊、主觀詮釋啊、社會文化啊…這些的總和,形成一個堅實的系統,幾乎會不存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短期特效藥。
但是呢,在學習資源很容易取得的前提底下,「時間」的累積效應,就很容易放大,就像是「滴水穿石」這個道理一樣。
過去的人們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水」,也就是沒有學習資源的世界裡,但你並沒有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我多年以來,也是用這樣的思維跟這樣的實踐,從2005年的「有聲書評」,一直到2016年的「一天聽一點」。
在堅持分享的背後,其實是持續的學習跟自我修煉,這樣子讓我看見了超越原生環境的風景跟世界。
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也被稱作一聲「老師」,我提供了很多朋友翻轉命運的學習機會,無論是從人際到溝通、從時間管理到人生規劃;透過實體的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的形式,讓我見證到很多朋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一回頭啊,我發現這些朋友的改變,卻引發了我自己更深刻的學習和前進。到頭來喔真正被改變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這裡,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我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接收我所製作的內容,我都想要跟你說一聲「謝謝」~因為,是你圓滿了我的生命。
最後呢,「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跳脫宿命的安排,那麼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學習,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你不是生來是什麼就得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就創造出了什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關於我們的原生的環境、關於我們的天賦、關於階級翻轉的部分。
我想你一定很關心,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渴望,如同我說的,其實現代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沒有資訊落差的時代。
只要你有心學習,到處都有資源;當然也包含「啟點線上學苑」為你推出的【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不只是會讓你打破一些面對生涯、面對生命的迷思,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給你具體的作法。
翻轉命運,從學習開始!歡迎你的加入。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0_5K07b5Mc/hqdefault.jpg)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科技業工程師到底能做到幾歲?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很多人說科技業35歲就算老人,也有些人常說科技業有中年失業危機,但有些人不這麼認為,說年紀大更有經驗,科技業真的會資遣年紀比較大的人嗎(40-50 ... ... <看更多>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轉職工程師課程建議(第4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leonhsu1 wrote: 40歲了,還沒升管理職⋯工程師這份工作,能做一輩子嗎? 看狀況跟就業市場供需 2018年7月我當時公司 ... ... <看更多>
工程師 能做 一輩子 嗎 在 [閒聊] 工程師可以做一輩子嗎? - 看板Women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男同事當研究助理12年了
未婚
他一直嫌棄工程師這個職業
他說工程師只是用時間換金錢
做不到10年身體就壞光光
沒辦法當作一輩子的工作
而且那產業主管不多
一年又有台大清大交大成大 台科大北科大優秀的年輕人畢業等著競爭
新人的薪水還比老人便宜學的又是最新的資訊
他說工程師普遍都中年失業沒有就身體壞光光
當研究助理比較穩定
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像他說的那樣大概80%的工作都會中年失業,他以研究助理為傲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31.46.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66394106.A.425.html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