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土種什麼菜,身體的微環境影響你會不會助長癌細胞!
活性氧在腫瘤微環境中的狠角色!
氧氣是大部分生物體(包含人類)存活、維持生命的重要元素。我們呼吸就是為了吸取氧氣,使體內能進行各種化學反應,代謝轉化產生能量,給予我們生命力。然而,生物體在代謝過程中,也同時因氧化反應伴隨產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活性氧是自由基(free radical)的一種,是一種伴隨代謝產生的化學不穩定物質。
在正常狀態下,適當的活性氧可以參與細胞內調控生長發育、代謝、擔任免疫細胞消滅微生物的有力武器等生理功能;然而,過量的活性氧卻會對細胞的DNA、蛋白質、脂質等造成損傷,觸發細胞內的氧化壓力,引起突變,造成癌症或慢性病,甚至老化,可謂萬病之源。
已知,細胞內八到九成的活性氧來自粒線體(mitochondria)內膜上的電子傳遞鍊,而粒線體是細胞內的能量發電廠,提供細胞生存所需要的能量ATP。於是,如何平衡與調節細胞內粒線體功能與活性氧的濃度,以維持正常生理恆定性,則是維繫人體健康與壽命的重要一環。
由上述得知,粒線體的功能與活性氧濃度的調節密不可分。國衛院癌研所李岳倫博士研究團隊研究粒線體內的一個多功能的伴護蛋白(chaperone)—Lon,探討粒線體Lon如何透過調控活性氧濃度,影響腫瘤微環境內各類細胞的互動,以及抑制免疫系統的機制。
由於現今癌症研究趨勢已經不再局限於癌細胞,而是以癌細胞出發,放眼整個腫瘤微環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當腫瘤微環境不利於免疫細胞發揮功能時,癌細胞就會演化出逃避免疫細胞監控的反應,這也是腫瘤生成與轉移的關鍵原因。在腫瘤微環境中,由於代謝快速、缺氧,癌細胞中活性氧的濃度也較一般正常細胞為高,需要一些適應對策,也常處於一個慢性發炎的狀態。那麼,粒線體Lon是如何透過調控活性氧濃度以抑制免疫反應?最終導致癌症發展與轉移惡化?
研究團隊發現,腫瘤細胞內的粒線體Lon透過伴護蛋白的功能,可以控制活性氧的濃度。伴護蛋白的功能是幫助其他蛋白質組裝、運送、正確摺疊,以及穩定結構與功能。當伴護蛋白功能失調時,粒線體的功能也就會失去平衡狀態,讓細胞內的活性氧濃度持續增加與失衡,使癌症轉移惡化,其影響三面向為:
造成持續慢性發炎:在癌細胞內,Lon可以與粒線體內的酵素PYCR1(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 1)結合,控制活性氧的濃度。當Lon誘導的活性氧濃度增加,會刺激並啟動發炎反應訊息傳導路徑:p38-NF-κB,接著分泌出更多的發炎因子,造成持續慢性發炎而刺激癌細胞轉移能力。
促使血管內皮細胞增生:開啟的發炎反應讓許多的發炎相關因子分泌到整個腫瘤微環境中,包含了:介白素IL-1β、IL-4、IL-6、IL-13、轉化生長因子(TGF-β)以及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而IL-6、TGF-β 與VEGF,可以促使周圍血管內皮細胞增生、移動,形成新生血管。
抑制免疫細胞、影響免疫系統:發炎因子介白素IL-4、IL-13和TGF-β 可以誘導免疫巨噬細胞從M1型轉變成抑制免疫反應的M2型,幫助癌細胞的發展。M2型巨噬細胞中的Lon表現量也同時上升,使巨噬細胞因此分泌更多的發炎激素到整個腫瘤微環境中,促使更多的血管生成以及巨噬細胞的改變,並持續產生活性氧,形成一個慢性發炎的惡性循環狀態。最後,整個腫瘤微環境處於免疫抑制的狀態,最終導致癌細胞持續發展。
因此,固然過量的活性氧會對細胞造成損傷,然而,持續略高的活性氧卻也是造成慢性發炎的元兇,讓整個腫瘤微環境處於免疫抑制的狀態,導致癌症發展、轉移惡化!活性氧濃度的過猶不及都會造成細胞的失調或傷害,如何將活性氧調控在一個平衡、陰陽調和的境界,營造一個抑制癌細胞發展的微環境,才是未來癌症免疫治療的關鍵!
參考資料:
《國衛院電子報》第840期 研究發展
「活性氧調控」為抗癌關鍵 使用抗氧化劑要小心!《聯合報》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561/4567058
wikipedia
撰文者/郭政良、李岳倫 |文字編輯/劉盈秀
資料、圖片來源/郭政良、李岳倫 |圖片後製/劉盈秀
原始文章連結:https://tinyurl.com/ya3smtoc
巨噬細胞m1 m2 在 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免疫相關的營養素:維生素A篇]
🥕維生素A在免疫上所扮演的角色(Ref 1):
1.皮膚是人體抵抗病原體的第一道防線,
而維生素A是上皮及黏膜組織形成時不可或缺的營養素。
2.維生素A會影響先天性免疫中的細胞分化、成熟以及免疫功能
(1) 巨噬細胞包括以下兩大類:
會分泌促發炎細胞激素的M1巨噬細胞;
會表現抗發炎因子的M2巨噬細胞。
維生素A會誘發單核細胞分化成為巨噬細胞,
同時抑制巨噬細胞分泌發炎因子,
進而促進骨隨中的M1巨噬細胞轉化成為M2巨噬細胞。
(2) 會促進嗜中性白血球的分化,
也會促進嗜中性白血球殺死腫瘤細胞的能力。
(3) 在自然殺手T細胞早期分化階段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4) 會促進樹突狀細胞前驅物的分化。此外全反式視網醇可以促進腸道樹突狀細胞的抗發炎表現型特徵。
3.維生素A對T細胞的影響
(1) 會誘導T細胞遷移
(2) 是調節性T細胞的控制因子之一,並可以維持其穩定
(3) 可能會促進持續的免疫反應
4.維生素A對B細胞的影響
(1) 會調節免疫球蛋白的生成
(2) 會調節B細胞的活性
🥕食物們的維生素A含量(Ref 2):
以下列出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
(標示為每100公克食物維生素A的含量)
1. 雞肝:40145 ug RE
2. 鵝肝:13801 ug RE
3. 豬肝:3661 ug RE
4. 胡蘿蔔:2072 ug RE
5. 香菜:1209 ug RE
6. 小番茄:1163 ug RE
7. 紅莧菜:1105 ug RE
8. 紅肉甘藷:1049 ug RE
9. 紅鳳菜:1013 ug RE
10. 菠菜葉:763 ug RE
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維生素,
所以若是蔬菜類,加油烹調過後會讓吸收率上升。
有研究發現,
生胡蘿蔔的維生素A吸收率只有11%,
但用油炒過之後吸收率上升至75%!(Ref 3)
🥕每天需要攝取多少維生素A才足夠?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Ref 4):
成年男性:每天 600 ug RE(2000 IU)
成年女性:每天 500 ug RE(1677 IU)
💖祝福大家都能有良好的免疫力喔!
參考資料:
1.Huang, Z., Liu, Y., Qi, G., Brand, D., & Zheng, S. G. (2018). Role of Vitamin A in the Immune System.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7(9), 258. https://doi.org/10.3390/jcm7090258
2. 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8年版
3. Ghavami, A., Coward, W., & Bluck, L. (2012). The effect of food preparation on the bioavailability of carotenoids from carrots using intrinsic labelling.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07(9), 1350-1366. doi:10.1017/S000711451100451X
4.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七版
#營養麵包 #與免疫有關的營養素 #維生素A #歡迎分享
巨噬細胞m1 m2 在 2. 巨噬細胞、M1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巨噬細胞 、 M1 、 M2 及DcR3 (DcR3 promotes 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toward M2 phenotype). 1.2K views 5 years ago. ... <看更多>
巨噬細胞m1 m2 在 李岳倫癌症/科學素養研究室- 巨噬細胞之免疫治療系列之二 的推薦與評價
巨噬細胞 大致分為兩型, M1 及M2。 M1 巨噬細胞主要與啟動發炎、吞噬、攻擊相關;M2 巨噬細胞則參與了抑制免疫、纖維化、組織修復。巨噬細胞會轉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