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賴清德副總統親臨鳳山與各界好友見面,台灣最近遭遇到多的挑戰,肺炎疫情、美豬進口、三接建設等許多關係到台灣未來的關鍵議題,賴副總統親自花了近1小時,仔細地闡述每一件議題實際狀況與執政黨的政策初衷,期盼讓國人能更釐清真相,也能給予政府更多支持!
➡台灣的疫情控制在全球保持 #前段班,但近日諾富特飯店事件,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
➡美豬開放進口, #強化台美雙方貿易關係,深化雙方盟友意識,然而同意開放並非立刻進口,至今美豬(含萊劑)進口量仍為0, #保證絕不影響台灣豬業
➡在保護環境與經濟民生用電上,民進黨政府積極考量雙贏方式,在環保與環保間做出選擇,#避開大潭潮間帶,同時兼顧能源永續,#在不影響海洋生態與藻礁環境前提下,再離岸455公尺,總計外推1.2公里,對沿岸環境更小,更展現政府跟環團溝通的誠意,也受到許多團體的支持與肯定,確保台灣未來用電無虞!
智傑再次懇請國人同胞、咱最敬愛的鳳山市民好友,繼續跟政府守護台灣、讓台灣更加壯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1月一個陽光普照的早上,雖不像盛夏般炎熱,但陽光直射下,還是會汗流浹背。兩個身影就蹲在一片草地中辛勤的收割野草,普通人或許會以為他們是園丁,但其實他們是分文不收的牛義工,在為巡查大嶼南的牛群作準備。 「有嘢食放喺度,佢哋(牛隻)就會『企定定』畀我哋記錄同埋檢查。」帶着義工工作的何來解釋說。何來是...
市民環保意識與環保政策的關係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燕巢】閔琳成功爭取「毛小孩樹灑葬區」
🦮🐕🦺🐈⬛🐕🐩 🐱🐶🐰🐹🐈🦮🐕🦺🐈⬛🐕🐩
〔狗奴日記〕2020.12.16
🐶毛毛我好想妳噢。
妳帶給我的最後一個禮物,就是讓我思考到犬貓長照、毛小孩身後事的處理和需求———如何以動物福利的角度和照顧失去陪伴動物的人類情感及需求,來提升這座城市的公共服務和對生命的體會與教育。
兩年前妳過世之後,我萌發了幫高雄爭取「全國第一座寵物專屬紀念園區」(環保葬)的構想;鑽研政策、努力去做,希望能獻給高雄這座城市的毛小孩和毛小孩的家人。
歷經兩年多的不懈努力,我協助市府動保處、殯葬處協調排除困難,經費不足請託立委幫忙爭取農委會經費、召開公聽會研討⋯⋯這些實實在在、清清楚楚的政績爭取過程,竟看到有議員說這又是他爭取的了?呃,當時他都還沒當上議員耶!傻眼!而他的家人從政者也未曾提出、未曾關心過這個議題。而我兩年多來的爭取和努力的過程當中,也未見其有任何協助出過什麼力;這樣也可以公然說謊、說是他爭取?這厚顏無恥的程度,實在令人髮指。
地方公共議題任何民眾任何民代要來共同關心當然可以,也是件好事;但有「抄襲剽竊山寨慣性」、老是「直接收割」他人或立委長期努力和政績、「偷吃步撿現成」說是自己努力⋯⋯這真的無法苟同,真的不行。太爛了。超LOW。希望市民鄉親的眼睛是雪亮的。
今天白天去視察園區,我給民政局和殯葬處不少建議。
總之,快完工了。
————————————————————————
#高閔琳成功爭取寵物環保葬區 #即將完工
本月16日,市議員高閔琳與民政局長閻青智、殯葬處同仁一同前往燕巢深水視察即將完工的「寵物樹灑環保葬園區」;高閔琳養了19年的愛犬毛毛兩年前過世,她將失去毛小孩的悲痛轉為持續關注動保議題的動力,並為高雄和毛小孩爭取設置全國第一座公立合法的寵物專屬環保葬園區。
#動物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兩年前在照顧19歲高齡老犬「毛毛」時,高閔琳意識到「犬貓長照」議題。而在愛犬毛毛過世後,進而深入了解動物火化及寵物殯葬政策,發覺中央及地方法制面之不足,以及寵物殯葬業及飼主、政府和業者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高閔琳是第一位提出並積極爭取促成高雄全國第一座「寵物樹灑葬園區」,也是第一位要求市府制定《高雄市寵物殯葬業自治條例》的議員;高閔琳透過召開「毛小孩的善終」、「流浪動物管理」兩大公聽會)與多位議員和各方代表一同商討動物保護及動物福利議題。
#市府經費不足?
#請託邱志偉立委爭取中央經費
閔琳積極協調市府農業局動保處與殯葬處,於燕巢區深水段11-68地號之軍人公墓範圍內之殯葬用地,規劃設置面積2490平方公尺「動物樹灑葬區」;讓寵物生命結束後,可以綠色環保方式埋葬,寵物也能因此能有個安息處所,供主人懷念,告慰其不捨的追思。
當時由於農委會已補助50萬元先期規劃費,於市府規劃完畢後仍需810萬元的工程經費。由於市府經費不足,高閔琳特別請託邱志偉立委再向農委會積極爭取648萬元的經費補助。而後,閔琳持續追蹤進度、協助排除困難,這個具有3500個穴位的「寵物樹灑葬園區」也開始動工;目前園區已接近完工,預計明年1月正式啟用。
本月16日,高閔琳與民政局、殯葬處視察該園區,指出寵物樹灑環保葬園區,環境優美,在設計上更保留了動物鋼雕、蘊含許多小巧思,感覺就像是來到一座清幽的小公園。
#建議設置入口意象地點及增設座椅
高閔琳也當場向殯葬處提出具體建議,包括:園區入口意象設置地點、調整園區座椅數量及擺設位置;美化園區蓄水池圍籬、邀請藝術家彩繪動物主題為園區增添活潑氣息;跳脫較為方正呆版的排列方式,而以或大或小的圓圈或圖案來排列花朵、打造花圃等。
大學主修生命科學、愛動物成痴的高閔琳認為,現代人與寵物之間不再只是為了防盜、狩獵等主從關係;寵物被視為人們的心靈寄託以及生活伴侶,甚至許多飼主樂於自稱為毛小孩的「奴才」。隨著社會型態的變遷,動物權與動物福利日益受到重視,當毛小孩毛家人走完一生,也需要有個合適且合法的安息處所,讓這市民朋友得以追懷。
#全國第一座公立合法寵物專屬紀念園區
高閔琳說,這座高雄市立寵物樹灑環保葬紀念園區的設立,不僅率全國之先,融合生命教育、環保葬環保教育的進步觀念;未來她還會繼續督促陳其邁 Chen Chi-Mai市長和市府團隊推動更全面的動物保護和動物福利政策,讓高雄成為全台「動物友善城市」的最佳典範!
————————————————————————
🐶🐱《高閔琳爭取寵物樹灑紀念園區歷程》🐱🐶
🔺2018.04.02 內政部門質詢(https://reurl.cc/Xkz0p0)
🔺2019.04.03 岡山/寵物樹灑葬區協調(https://reurl.cc/m9gm7l)
🔺2019.04.05【高雄】慎終追遠:全國第一座寵物樹灑葬區(https://v.gd/514Pzv)
🔺2019.04.24 農林部門質詢(https://reurl.cc/av3WA3)
🔺2019.06.13 「守護市民安全、落實動物保護」公聽會(https://v.gd/H8lezF)
🔺2019.10.14 農林部門質詢(https://reurl.cc/bRvOo3)
🔺2019.11.26 商討寵物殯葬商業登記問題
🔺2019.11.27 「給毛小孩的善終」公聽會(https://v.gd/26PkgE)
🔺2020.06.15 民政部門質詢(https://reurl.cc/KjGaLy)
🔺2020.10.06 市政報告質詢(https://reurl.cc/j5AnVm)
🔺2020.11.03 民政部門質詢(https://reurl.cc/4mx0lv)
🔺2020.12.16 【燕巢】視察寵物樹灑園區
市民環保意識與環保政策的關係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是的,就是在講你們,台民黨
「只會批評,卻拿不出解方」
然後打著清廉、白色又或是創新語言,吸引對政治存有不切實際想法的人
打開雙手並說著「你們看,他們把社會搞的這麼亂,相信我,我能做的更好」「怎麼做??相信我,交給我就對了」
然後轉頭看看台北市政,幾乎都在施政滿意度的末段班
漂亮口號也都被自己說,那只是選舉語言,可以丟掉了
接著再看看立法院,對議事規則不了解,常常出包被笑,再指責藍綠一樣爛,試圖掩飾身為立院第三大黨團,卻連立委自身能使用的武器都拿不出來⋯
當台民黨你們在指責執政黨的時候,你們是否有自覺
「你們其實也是個執政黨,是個台灣首都—台北市執政黨」
你們對台北市民所有施政、對財團的態度,等於就是個縮影,不是嗎??
更別說在立院的五人眾表現了⋯⋯不要說連時力都比你們好,國民黨的表現都比你們強⋯⋯
我記得以前高中三民主義課的時候,有那麼一個橋段是,孫中山批評馬克思主義者是「#社會的病理學家」而不是「社會的生理學家」。用白話講,就是這種人,批評既有的問題很在行,但是拿不出什麼具體的解決方案。
姑且不論孫中山的《建國方略》日後成效如何,他對馬克思主義者的批評是很到位的。而觀察這次高雄市長補選,我更是對孫中山的這句話心有戚戚焉。是的,民眾黨,我就是在講你。
民眾黨不愛做功課,又喜歡出一張嘴批評,這早就已經不是新聞了。原本期望吳益政代表民眾黨參選,能夠多多少少改變民眾黨的壞習慣;但是現在看起來,更像是吳益政被民眾黨給帶壞了。
稍早民眾黨又是一輪猛攻高雄經濟與低薪問題。其實這不難理解,就是想要複製兩年前韓國瑜「#高雄又老又窮」的文宣模式,只是韓國瑜的選舉語言比較直白鄙俗,而民眾黨用「#高雄幣」、「#陽光經濟」等口號,把它包裝得比較華麗而已。但是本質都是一樣的:丟出一個問題,但是根本拿不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光是抱怨高雄低薪、產業停滯,這只能算是看到了「症狀」但是沒有找出「病源」。高雄的病源,其實跟世界上很多鏽帶城市都很類似,都是在冷戰結束、中國改革開放後,原先的製造業被中國無限量地磁吸過去,而原來對高等教育、知識產業、基礎建設的投資又不足。
國際局勢吹大逆風,來自國家的投資又不足,這就是高雄長期的病源。
🔹 民眾黨與吳益政產業政策的三大矛盾點
🤡 第一個矛盾點,是對國際戰略的拖沓含糊。
世界局勢,在短短一兩年間,已經從過去「中國錢淹腳目」逆轉為「逃離中國」。台灣.高雄作為亞洲地緣政治的前線與製造業重鎮,敝粉專不只一次提過「台灣興則高雄興,高雄衰則台灣衰」的概念。執政黨與陳其邁的定位擺得很清楚:台灣與高雄,必須順時勢而行,也就是「台商回流」、「外商引資」與「發展戰略產業」,而且要用最有效率、最便民利商的方式去做。因為國際局勢的契機稍縱即逝,不「緊緊緊」,機會一過滿天金條欲煞無半條。
而民眾黨與吳益政的矛盾就浮現了:因為柯文哲、蔡壁如、吳益政的意識型態親中,變成他們在判斷國際局勢的時候,不願意正面面對「中國正在與世界脫鉤」的這個事實。這種拖拖拉拉不選邊站的態度,會讓產業上的判斷失準。例如說,當心裡存著一種「中國或成最後贏家」的想法,首先產值上兆的台商回流和國防產業,就不敢放手去做。你看吳益政的文案始終不敢提,就反映了民眾黨心態上的矛盾。
🤡 第二個矛盾點,是對資源分配的進退失據。
高雄的公共投資長期不足,這是事實。執政黨是非常願意投資高雄的,光是2017至今,前瞻預算花在高雄身上的,超過兩千億;還不包括大林蒲遷村等即將上路的計劃。科學園區的建設,與國防產業的發展,也優先落腳高雄。但別忘了,政黨輪替到現在也就四年,2018選舉那時候才兩年;就算有再多的資源分配到高雄,也不夠時間讓它發酵出成果來。
而民眾黨所能做的論述,只剩下抱怨而已。一個「還我八百億補助款」的圖文貼出來,民眾反應非常冷淡。為什麼?因為大家都知道,八百億是國民黨的問題,現在民眾黨拿它來打民進黨,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更何況,執政黨才是真正願意放資源給高雄。吳益政說要中央還八百億、要修財劃法。問題是,他第一個該問的,就是拿錢拿最多的柯文哲答不答應?這正是民眾黨所謂「台北經驗、高雄實現」的根本矛盾。
台北市享有與人口不成比例的豐厚財源,重大建設又已經在前任做了八九成,才有那個餘裕到處去嗆別人說「我們台北都在還錢,陳菊負債三千億」。吳益政一方面說中央政府欠高雄太多,卻又不敢正面挑戰「剝削台灣、獨厚台北」的所謂柯文哲的「台北經驗」。吳益政本人難道不會有點支離滅裂嗎?
🤡 第三個矛盾點,是對產業結構的認識不清。
最近逛地方論壇,我發現很多支持民眾黨的小朋友,他們的論述都是同一套:要解決高雄的低薪問題,就是要把那些薪資不高的產業統統趕出去、騰籠換鳥一批「高價值」的產業進來,這樣高雄的低薪問題就解決了。我在不只一個地方看到這種論調在洗版,用字遣辭都雷同,恐怕是在柯粉同溫層裡面轉傳的模板吧?
看到這種論點我真是哭笑不得。產業是座金字塔,基底有多大,金字塔才能蓋得多高。高端的消費、服務、文化,都是建築在製造業的大量就業人口之上;高端的科學、研發、學術,也是以製造業賺進來的錢來餵養的。「高值產業」與「低薪產業」,並不是像這些小朋友想像的,是一種互斥的關係,而更多是因果關係。
當然並不是把「二仁溪燒廢電纜」這種不合時宜的高污染產業找回來。但是,高雄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產業根基外流到中國,現在要先把這些根基找回來、篩選出比較有發展潛力的部份,有針對性地輔導投資,就好像定點施肥一樣,讓製造業的「根」長出高端消費與研發的「果」。
這也就是陳其邁所謂「築巢引鳳」的概念,先有巢,然後才有鳳。而這也再一次暴露了柯文哲所謂「台北經驗」不適用於高雄的問題:台北的繁榮,其實是靠著剝削其它縣市的經濟成果來的,所以才能跳過製造業。高雄沒有這種剝削的條件,沒有了根,就什麼都長不出來了。
🔹 做事的務實主義者,與嘴砲的完美主義者
不可否認的,民眾黨的文宣,對於很多小朋友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它勾劃出很多「完美」的想像:又要高薪高值、又要乾淨環保、又要公平正義、又要高瞻遠矚、又要省錢省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每個人都會想要樣樣兼顧樣樣好,我也不例外。問題是,出了社會,有點歷練以後,才知道完美的解決方案根本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成功的例子,是「先求有再求好」,先搞出一個八十分的解決方案,再動態改進,往一百分的境界逐漸靠近。
只有一個道理是真的:平常就要花時間去做功課,做好功課就下決策,決定好就去想辦法,辦法想到一個程度覺得還可以就加緊去做,做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就調整。從防疫過程中跨部會的執行力來看,陳其邁的實績足以證明他是個優秀的務實主義者。
而柯文哲能拿得出什麼實績呢?民眾黨的「台北經驗、高雄實現」,說到底,也不過就是看似完美、實則矛盾的紙上談兵而已。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市民環保意識與環保政策的關係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1月一個陽光普照的早上,雖不像盛夏般炎熱,但陽光直射下,還是會汗流浹背。兩個身影就蹲在一片草地中辛勤的收割野草,普通人或許會以為他們是園丁,但其實他們是分文不收的牛義工,在為巡查大嶼南的牛群作準備。
「有嘢食放喺度,佢哋(牛隻)就會『企定定』畀我哋記錄同埋檢查。」帶着義工工作的何來解釋說。何來是大嶼山愛護水牛協會超過10年主席,她不只愛水牛,也愛黃牛,也不只關注大嶼山的牛隻,香港其他地方的也會照料,就如缺糧得可憐的塔門牛,協會也會安排義工帶草前往餵食,而較幸運的大嶼山牛,由於糧草尚算可自給自足,放草也只是為了檢查。
何來不諱言指工作最辛苦是割草和搬草,但由於希望牛隻可食回是本地的原生植物,「要保留佢哋自然嘅本性,改變咗佢哋嘅習性就唔係保育」,所以辛苦也要堅持做,然而現時大嶼南牛隻的棲息地愈來愈少,協會也要講買牧草混合使用,「天冷無鮮草就靠呢啲,起碼佢哋有back up(補給),所以熱天都要少量保持繼續有,唔好天冷無嗰陣時唔識吃。」
糧草收集得擠滿一輛七人車,何來與義工就駕車前往牛隻的棲息地。來到有牛隻出沒的地方,何來就會使出好的本領,疾聲高呼,稍候片刻,牛群就會現身,「我去到就叫,佢哋就認得我」,何來笑着說,也指自己我與牛群的關係較似朋友,見到朋友也份外高興,「最enjoy(享受)係去到牛棲息地,牛仍然好開心,同埋見到環境係因為佢哋存在而好靚。」
何來叫朋友出來也不只是見牠們一面,指做巡查要記錄到牛隻的健康狀況,若能力許可,能幫忙的就盡量幫。何來會趁牛隻進食時拍下牠們,以了解不同族群的生活情況,見到受傷的會替牠曬藥粉,有需要的會尋求獸醫協助,「有啲牛嘅角係亂生嘅,係會生到插自己個頭,呢啲牛就要通知獸醫幫佢鋸,所以唔檢查係唔得。」
在人類生活不斷擴張下,牛的棲息地愈來愈少,巡查當中也見到不少牛隻在馬路邊行走,更有些在鑽放在垃圾站邊的垃圾袋,然而置於垃圾站的大型有蓋的垃圾桶是空的,何來批評那些胡亂丟垃圾的人,「佢哋(牛隻)搵唔夠嘢食就會鑽嗰啲垃圾袋,所以令啲牛很容易吃到垃圾。」
「牛畀咗我一個好好嘅教學,令我用牛嘅眼去睇呢個世界時,就會睇到環境同人之間嘅關係係決裂到點。」她指在鄉郊生活,牛就是我們每日見到、必須要跟牠共存的一個物種,認為人類「享受」大自然、習慣被服侍的觀念是錯的,
「去到鄉郊就係去到物種屋企,我哋去到人哋屋企,就要尊重人哋居住嘅地方。」
何來呼籲市民不要觸摸及餵牛隻,所有垃圾要帶離郊區,不要用郊區的垃圾桶,避免牛隻翻垃圾吃。她同意市民近年的環保意識愈來愈高,「睇到人嘅改變,以前我去到邊都被人用粗口問候,而家好多人都會話支持我做嘅嘢,呢個改變令我覺得欣慰」,然而負責決定政策的政府依然未變。
她指牛不是有吃的就安全,「政府將動物當環境問題管理,唔當佢哋係生命,或者係環境保育議題。」牠舉例指水牛是「濕地天使」,因為牠可締造漂亮的沼澤環境,而沼澤有很多微生物、小蟲繁殖,從而令雀鳥可以覓食,是保育上很重要的東西,但仍不斷有很多圍欄、堆填或是違法的商業行為一直在侵蝕牛的棲息地,「呢個係規劃同地政嘅範疇。」
何來認為要保護牛物種,政府要有新的主導方法去保護牠們在大自然的存活的可持續性,「我最大嘅心願係牛物種會成為香港正式保護環境政策嘅開始,呢個政策可以令香港人同香港將來可以有牛物種嘅永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