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版,給比較習慣閱讀的人】
哈囉我是阿滴,大家從標題應該就知道我今天想分享什麼了。我在猜會蠻多人有點驚訝,覺得阿滴怎麼會有憂鬱症?事業看起來蠻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而且還有妹妹,有什麼好憂鬱的~不過如果比較有follow我的人應該會發現我在去年大概年底有消失了一陣子,阿滴日常停更,阿滴英文影片就是勉強一兩週更新一次,那段期間是我最嚴重的時候。
事實上,我從去年在紐時刊登廣告那一波忙完之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 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不過當時的我沒有太警覺說自己是不是生病了,因為YouTuber的職業一直以來就是蠻高壓的,我就想說繼續撐著繼續工作應該自然就會好了。
但是後續的幾個月又綜合的承受了接二連三龐大的壓力,我撐到大概9月這一切的壓力就在某次爆發了。那是一場在台南的演講,我在台上發現我喘不過氣,幾乎無法思考,也提不起精神把準備好的內容講出來,只能草草的結束趕回台北休息。那天晚上我對自己的處境陷入了很大的恐慌跟絕望,在床上發抖哭泣,我才發現我真的不太對勁了。
我是在9月底第一次去看身心科,醫生一開始診斷我為焦慮症並開藥,但一週後我的症狀越來越嚴重,後續回診時醫生開了抗憂鬱的藥給我。當時候的我很急著想要趕快好起來,所以我也在醫生的建議下同步去別的診所進行心理諮商。還在朋友的介紹下嘗試rTMS治療,用磁力儀器去刺激被憂鬱症影響的腦部,反正現代醫學有的療法我幾乎都試過了。
那段日子真的很黑暗,我現在回想起來會用「行屍走肉」來形容。每一天都極度悲傷壓抑,陷入毀滅性思考的迴圈,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後悔以前的各種決定、覺得未來一點希望都沒有,想到腦子都發燙發麻也不能控制,恐慌到全身會不自主地發抖。喪失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躺著休息也不行、嘗試工作也不行,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
快轉到現在,將近一年後,大家應該看得出來我已經好很多很多了,甚至可以做影片跟大家分享這一段旅程。想做這支影片的原因主要是覺得,我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可能可以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人們,同時也想要推廣心理健康的重視,讓更多人能夠意識到這個疾病的可能。
✰✰✰不過我要先聲明,我不是心理醫師也不是諮商師。我分享的全部都是我主觀的經驗,並不能夠代表所有病患。憂鬱症是很複雜的疾病,希望大家把這支影片當作參考就好,有需要的話還是要以專業醫生的意見為主✰✰✰
首先我們來講針對憂鬱症,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1. 憂鬱跟憂鬱症並不一樣
憂鬱只是情緒,憂鬱症則是一個大腦神經物質失調的疾病。每個人都會有難過的情緒,但是憂鬱跟憂鬱症不一樣,舉個例子,如果身邊的親人過世了,感到憂鬱是很正常的,當我們學會了在沒有那個人的世界繼續生活下去時,這樣的悲痛就會消失。但是憂鬱症是因為自我厭惡產生的悲痛,覺得糟糕的是自己,所以似乎沒有終點。憂鬱症引發的悲傷情緒是遠比一般水平強烈的,通常有幾個明確的指標,包含:心情超過兩週的持續悲傷、對原本有興趣的事物失去興趣、對自我的無價值感與罪惡感、以及反覆地想到死亡或有自殺意念。
2. 憂鬱症病患並不是抗壓性差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這個敘述不完全正確。雖然這樣講有點自誇但是我不覺得我是一個抗壓性差的人,我過去很勇於承擔責任跟壓力跟輿論,但是太過追求完美的個性讓這些壓力不斷累積,到最後才爆掉了。所以很多憂鬱症的人在患病前其實都是承擔了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創傷或是壓力,才會得到這個病。在得病之後自我厭惡的壓力就已經爆表了,就像是一個充滿氣的氣球,所以再多任何一點點壓力就會爆掉。
3. 憂鬱症病患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
在憂鬱症發時,我會無法自拔地陷入負面的反芻(rumination)思考,有點像是一般人的悲觀乘上好幾倍然後反覆的反覆的不斷往下繞圈圈。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會看起來很黑暗、沒希望,滿腦子充滿了荒謬的劇本:我會失去工作、付不出員工的薪水、朋友們都會離開我甚至會家破人亡等等。這種思考無法控制,也很難停止,真的不是想開一點就可以解決的事。同一個想法會卡在腦子裡面很久,會需要一些藥物輔助跟親友或專業諮商師大量的溝通跟排解。
4. 憂鬱症會讓患者變遲鈍
以前我一直都以為憂鬱症只是會影響心情,但是得到憂鬱症才發現它會直接影響你思考的速度還有記憶力。我嚴重時讀書讀到第二行就會忘記第一行在講什麼了。在錄影時就算有逐字稿,直接照稿一個字一個字讀也會做不太到。這件事真的造成我很大的恐慌,因為嚴重喪失工作能力,自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擊,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會慢慢失智。但是這個並不是不可逆的,憂鬱症好轉後,我已經恢復大部分的思考速度跟記憶力。
5. 憂鬱症是有機會改善的
這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網路上跟憂鬱症相關的文章有很多,但不一定全部都是正確的。我記得我在初期有看到一些說法是憂鬱症是終生不會好的疾病,讓我打擊非常大,陷入絕望跟無助甚至是自暴自棄。但是,憂鬱症其實是有機會治療的,也可以大幅度改善症狀,擁有這個信念對於康復的幫助非常大,對於自己的信念會很有幫助。
所以,接下來我想來分享一下我自己覺得對我的恢復有幫助的事情:
1. 相信醫生說的話,按時吃藥
我一開始其實不是一個很聽話的病患,醫生開的藥或是講的話我都不是那麼信任,也會自己去Google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資訊,覺得自己應該要用網路上面說的方式解決憂鬱症。但是在換了好幾個診所跟醫生後我發現相信醫生專業的判斷才是最重要的。需要吃藥的時候就吃藥,需要換藥的時候就換藥,一直懷疑藥物或是療程是不是最正確的會延誤一些治療時間,也會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2. 改變對自己說話的方式
憂鬱症患者的想法會不斷的攻擊自己,自尊心自信心自我價值感都會相當低落。不過這樣對自己說話的方式也不是一時半刻養成的,而是在得病前就已經形成的習慣。雖然病發時很難控制自己的想法,還是要想辦法改變這個對自己說話的方式。我從書上看到的一個我覺得很有效的方法是在早上剛醒意識還有點模糊的時候,趁機對自己說或者是想很多正面的鼓勵的言語,像是「我愛自己」、「你是很棒的人」等等。大腦在這時候會比較能接受這些想法,慢慢養成習慣。我是在實施這個作法一週後就有感自己早上起床沒有這麼痛苦,一整天的想法也比較能夠放過自己。
3. 活在當下,不想過去跟未來
在發病的時候,我發現我會不斷的悔恨過去跟懼怕未來,沒有辦法好好的be present。所以後來我在狀況糟糕時,會把自己的眼光限制在僅限於今天,盡量不去想過去跟未來的事,只要把今天過好就好了。靜坐冥想跟瑜伽也對於把我拉回當下很有幫助,我還會把每一天做了什麼事跟相對應的心情透過app記錄下來,讓我可以看到自己有哪一些trigger跟情緒的波動以及進步的幅度。
4. 有耐心,給予時間
我一直以來都是急性子,什麼事都想要用最有效率的方法完成。但是憂鬱症真的要慢慢恢復,就連憂鬱症的藥都是要服藥的大約一個月後才能感受到藥效。所以要有耐心,按照時間走必要的療程。尤其是在康復的路上不要急躁,帶著會慢慢好起來的希望,給自己的身體跟大腦時間恢復神經物質的平衡,找回自己的健康。
5. 找到生活中新的目標與成就感
最後,當你慢慢好起來,找回了一些動力跟精力後,我覺得就可以開始找尋生活中新的目標跟成就感了。我自己過去把大部分的成就感都架構在自己的工作上,但YouTuber的工作表現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無法完全掌握的,所以這樣的成就感相當不穩定。我後來經過諮商師的建議找到了幾個其他比較穩定的成就感來源,像是煮飯、健身,讓自己可以在這些事物上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也找到自我價值感,這對憂鬱症的恢復很有幫助。
雖然現在講的輕鬆,但在過去這幾個月我真的是在憂鬱症當中苦苦掙扎了很久,也經歷了很多很多事。今天的篇幅有限,先分享到這邊,希望這些資訊對大家有些幫助。
我知道今天做了這支影片可能會被媒體報導,被貼上標籤,或是有網友會說一些很難聽的話。不過我想要最後分享一個在那段期間發生的一件事。有一天我實在是好痛苦,哭問我爸說,我到底為什麼要承受這樣的辛苦,生來已經有異位性皮膚炎這個不能治好的疾病了,現在不只皮膚連腦子都病了。我爸回我說,他一直覺得我是活神農,因為有這些經歷,以後好起來才能夠幫助更多人。我當下只是覺得...
...幹你會不會安慰人!!!我都很痛苦了你還在跟我說要我去幫助其他人?
但是現在決定跟大家分享,是因為我爸說得對:如果因為我的這段經歷可以幫助有相同狀況的人好過一些、有希望一些,這一件事本身會賦予我的痛苦一些正面的意義。
最後,在這段時間我看了無數篇相關文章跟書籍,我會把我覺得對我幫助最大的內容放在影片的更多資訊欄。希望在憂鬱症掙扎的你可以從當中找到一些方向跟力量,學習與憂鬱症共存的方式。
》書籍推薦
脫憂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6841
憂鬱症自救手冊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8801
禮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109
為自己活一次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223
》相關文章
小鬱亂入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depressytrouble/
憂鬱症真的可以好嗎 https://bit.ly/2VwHmX2
自我價值是什麼 https://bit.ly/3hCN7v3
憂鬱患者生活方針 https://bit.ly/2VA3tfn
放下找回當下 https://bit.ly/3r0r44t
如何原諒自己 https://bit.ly/3yKMB3z
低潮時的決策 https://bit.ly/2TXDtKi
》其他資源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http://www.depression.org.tw/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依舊愛我)
生命線專線 1995 (要救救我)
張老師生命專線 1980(依舊幫你)
YouTube影片版本:https://youtu.be/vJanWrA_ZQM
志祺在這段期間幫助了我很多,他也做了一支影片:https://youtu.be/s2bMQRsnk_I
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英文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3/7
* 【緬甸示威少女安琪兒 中彈身亡前留言死後捐器官】緬甸一名19歲少女週三參加反軍方政變示威時,不幸頭部中彈身亡,成為連日流血衝突中的犧牲者之一。她早知自己可能有去無回,事前就在面簿留下血型等個人醫療信息,並表明要在死後把器官捐出。
這個勇敢又善良的女孩叫瑪良烏(Ma Kyal Sin),英文名為安琪兒(Angel,意為天使),網民紛紛在社交媒體留言哀悼「天使」之死。她遇難時身穿寫有「一切都會好起來(Everything will be OK)」字樣的T恤,這句話也成了激勵緬甸人繼續為未來抗爭的標語。
* 【緬軍繼續用催淚彈和眩暈手榴彈驅散示威者】緬甸反軍方示威繼續遭到強力鎮壓。安全部隊昨天(3月6日)再次發射催淚彈和眩暈手榴彈,驅散仰光的示威活動。昨天早前,聯合國秘書長緬甸問題特使呼籲聯合國安理會採取行動對付射殺示威者的緬甸軍方。
* 【世貿組織下周開會商討 全球約百國支持豁免疫苗專利】全球至今已有約100個國家支持豁免疫苗研發專利。世界貿易組織將於下周開會,討論南非和印度提出的暫時放棄冠病藥物和疫苗知識產權的提案,但歐美等國都表示反對。
世貿組織成員國對於是否應豁免疫苗專利限制出現意見分歧,中低收入國家普遍表示支持,例如肯尼亞、莫桑比克、伊斯瓦蒂尼和巴基斯坦在去年底已表達這一立場,富裕國家則持反對立場。
世貿組織下周開會商討 全球約百國支持豁免疫苗專利 https://www.zaobao.com/znews/international/story20210307-112931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與逝者「通話」】日本岩手縣一座俯視太平洋的小山上,有個白色的玻璃鑲板電話亭,亭內有一個黑色旋轉式電話。原來,這個電話亭是當地一名居民2010年失去親人後在自家山頂花園建造的,通過在亭內「呼叫」逝去的親人,來撫慰受創傷的心靈。
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東北大地震後,這個「風之電話亭」開始向公眾開放,讓民眾得以用同樣的方式,哀悼自己逝去的親人。在三一一大地震10週年之際,前來拜訪的民眾漸漸多了起來,大家都希望能在這裡與逝去的親人「親密對話」。(圖3)
* 【新加坡公共領域醫護專業人員將加薪】新加坡超過5萬6300名公共醫療領域的護士、藥劑師以及行政與輔助人員,從今年7月起將獲得介於3%至14%的加薪。新加坡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寶琨昨天在國會說:「醫護人員是我們醫療體系的命脈,他們的工作對於保護社會的健康至關重要。我們必須維持醫護人員薪金在整體市場上的競爭力,以繼續吸引和留住優秀的人才。」
* 在中美兩國政府圍繞冠病溯源調查問題的緊張關係日益加劇,以及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體呼籲展開新調查的情況下,世界衛生組織(WHO)冠病溯源調查小組計劃取消發佈關於其近期對中國考察情況的臨時報告。
WHO武漢任務小組取消發佈冠病溯源調查臨時報告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39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上將說,他對中國大陸可能在未來六年達到軍事優勢、強迫改變地區現狀感到「非常擔憂」。他認為這種現狀的改變將是永久性的,美國應該鼓勵台灣在自我防衛能力上做更多投資,美國政府持續對台軍售也是「至關重要」的。
美印太司令:擔憂未來六年中國強迫改變地區現狀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42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和第一夫人弗洛雷斯星期六(3月6日)接種了第一劑俄羅斯冠病疫苗「衛星五號」(Sputnik V),馬杜羅表示感覺「很好」,還開玩笑說自己應該會說俄語了。
接種俄羅斯疫苗 委內瑞拉總統開玩笑:應該會說俄語了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307-112942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最近一系列的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達到有史以來最負面水平,越來越多的人支持拜登政府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以影響中國政府的行為。
民調:美國人對中國的負面看法加劇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41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面對中國芯片(半導體及晶片)技術「卡脖子」問題,中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研究員周玉梅認為,中國需要加大加快投入力度,跟時間賽跑。她強調,中國芯片技術跟世界先進技術相比仍有差距。
面對芯片「卡脖子」 政協委員:中國要跟時間賽跑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414?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中國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苗圩指出,在全球製造業四級梯隊格局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實現製造強國目標至少還需30年。
工信部原部長:中國成為製造強國至少還需30年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307-112940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國會參議院星期六(3月6日)午間投票通過1.9兆元(美元,約2.55萬億新元)的經濟救助計劃。該計劃將交回眾議院重新審議投票。
美國參議院通過1.9兆美元經濟救助計劃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307-112938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英文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verythingWillBeOK 🇲🇲
「死去的年輕靈魂,在不同城市燃燒...」緬甸自2月1日發生政變以來,在3月3日爆發民眾和軍方衝突的最高點,一天之內至少38位示威者死亡,數百人身受重傷或被軍方逮捕,被聯合國形容為「最血腥的一天」。而死亡的38名示威者當中,不少是年輕人,甚至是不滿15歲的兒童。圖中左下方身穿黑衣的女子,是19歲華裔的示威者Ma Kyal Sin(華文名:鄧家希,英文名:Angel),其生前走上街頭抗爭——堅定不移的眼神與姿態——照片被拍下廣泛流傳,也因為她的死亡,引發全國憤怒。政變發生至今,已有至少50幾人死亡,當中不乏是在1997年至2012年間出生的Z世代,這一場以他們為主導的抗爭,又如何一步步影響著他們?
.
「我是A型血,若我不幸死亡,請把我的器官捐獻出去。」這是鄧家希死前在臉書上的最後一篇貼文,表示若自己發生不幸,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因此得到幫助。也因此,鄧家希死亡的消息傳出後,該篇貼文一天之內湧入無數網友留言,紀念這一位勇敢無懼的年輕人。
.
身為家中獨女,鄧家希的命名意為家中的希望,精通舞蹈的她,同時也是曼德勒(Mandalay)的跆拳道冠軍。鄧家希的父親是一名理髮師,因父親因為知道自己無法阻止女兒上街,所以早前就在鄧家希的手上綁上一條紅線象徵平安,希望女兒可以從每一場示威活動中安全歸來。自政變發生,和許多年輕人一樣,鄧家希頻頻走上街頭抗議,手上不時揮舞著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的旗幟。結果不幸地,就在3月3日鄧家希在曼德勒上街抗議時,頭部中彈身亡,當時她身上正穿著「Everything will be OK」(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黑色上衣。
.
據一名當時也在抗爭現場的23歲示威者Myat Thu形容,鄧家希是一名勇敢的少女,「當警察開槍時,她對我大喊:坐下!快坐下!子彈會打到你的!」。他說看見鄧家希當時用腳踢開水管,好讓示威者清洗被催淚彈辣得睜不開的眼睛,她還抓起催淚彈往警察扔去,時時刻刻保護者身邊的示威者。同時,就在軍方大開殺戒之前,鄧家希還在人群中朝軍方大喊「我們不會逃跑的!」
.
Myat Thu回憶,警察之後開始射擊催淚彈,接著便是一發又一發的子彈,直到人群漸漸散開。不久之後,Myat Thu便收到一名女性示威者死亡的消息。Myat Thu一開始還不知道這便是鄧家希,直到他在臉書上看見鄧家希躺在另外一名受害者旁邊。
.
鄧家希的死不是個案。一名19歲的少女Mya Thwet Thwet Khine在2月初於首都奈比多示威,她當時為躲避水砲車不幸中彈身亡,成為政變後第一位死亡的示威者。
.
政變以來,Z世代已成為這一場抗爭運動的核心。《德國之聲》報導,緬甸的Z世代範圍之廣涵蓋各行各業,上街的年輕人包括醫生、護士、藝術家、LGBTQ社運人士、學生等等,而這一些凝聚起來的力量讓軍事獨裁變得不再容易。Z世代雖然沒有經歷過1988年8月8日(俗稱8888運動)的民主抗爭運動,不過他們經歷過緬甸逐漸轉型的過程——被軟禁的翁山蘇姬於2010年被釋放、2011年緬甸文人政府開始當政、2020年成為緬甸首投族——因此,軍政府的控制對他們已完全不再適用。
.
鄧家希在去年的11月8日——緬甸議會選舉當天——在臉書上傳了親吻自己紫色手指的照片(當地會將食指染成紫色以示完成投票),高興宣告自己已經投完票了。「這是我第一次投票!我已經盡了我對國家的職責!」鄧家希當時寫道。
.
儘管這一些Z世代不一定清楚他們想要的、想像中的「緬甸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們一定會嚴厲拒絕軍事獨裁。而回顧這兩年於亞洲各地爆發的社會運動,包括香港、泰國、印尼、印度等,各地的Z世代互相聲援,且彼此之前的串聯與連接是流動且有強烈共感的。例如,緬甸的三指抗爭手勢就和泰國的一樣,而香港的民主派人士除了會比出「五一手勢」之外,同時也會比出三指聲援緬甸。
.
「這是我參加示威的第一天!」鄧家希的死最終促使18歲的San Yay Aye決定上街。她向《華盛頓郵報》表示,儘管母親試圖阻止自己,不過她堅定地告訴母親:「當其他人為緬甸而死之時,我不能只呆坐在家裡了!」
.
3月3日的血腥鎮壓是這場抗爭運動的另一轉捩點,包括接下來是否會引起更多憤怒的示威者上街,尤其在一位警察身亡後,軍方表示接下來將對「暴動的示威者」採取行動,這是否意味著軍方將採取更激烈的鎮壓手段?而這場政變要多久之後才可以落幕,又會以什麼方式落幕?
.
鄧家希的死引起緬甸民眾震怒。民眾在今天(3月4日)出席鄧家希的葬禮,緬甸的各主要城市如仰光和曼德勒也醞釀了更大的示威潮,示威者和軍方持續對峙——示威者利用磚塊設置路障,而海軍更一併加入軍方行列,加強部署。接下來幾日,或許雙方衝突將會持續再升級。
.
Photo Credit:路透社
.
#緬甸 #緬甸政變 #翁山蘇姬 #whatishappeninginmyanmar #myanmarprotests #militarycoup #kyalsin #angelkyalsin #mandalay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