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是很講究區域風水的,而藥物的品質也可能是影響的因素之一~
📣 本週日是 #世界結核日
來講一下在台灣醫師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的趣事!
我們回覆給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這期刊, 描寫 #某強國 對50歲以上老人使用抗結核菌藥物非常慘烈。我們有醫師回應該期刊主編:#某強國的經驗與我們不符捏,不應該這麼慘,他們是不是有問題?
☑️ 怎麼慘烈法? 先有以下概念
大多抗肺結核常見爆肝的副作用,所以只好類似少量長期的概念在投藥,以達到穩定控制,這不是那麼簡單的事,要就6個月、9個月、18個月,甚至有時倒楣的,吃兩年的都有。所以難免病人沒耐性配合,近年會有團隊企圖吃重點,縮短治療期限,但是往往 #欲速則不達,爆肝了先,而中斷治療,反而不好。
⬇️ 不幸中斷Latent TB infection (LTBI) 治療案例的文章裡,裡面也有台灣的一些資料,分享台灣如何系統性支持感染者完成治療!
https://erj.ersjournals.com/content/53/3/1802396
⬇️ 而被台灣醫師corresponding的某強國文章出處https://erj.ersjournals.com/content/52/6/1801470
☑️ 眉角在哪裡?
其實中國的藥物真的太不純了,中國的學名藥如果做到要一週給2次,一次給一半劑量 (原本是一週一次),#才有辦法吃,難怪老人家無法忍受.
台灣使用學名藥的品質,也還能勉力成功治療潛伏結核感染。
謝謝那些,從2016年起,跟著National TB Program一起用速克服短程結核處方努力治療肺結核接觸者,你們是醫療的良心、公衛的先鋒!祝大家世界結核病日快樂!
此篇感謝 小波媽媽的健康資訊異想世界版主提供,也是上述原作者
#WorldTBDay2019
#ItsTimeToEndTB
#其實台灣做事很認真
#希望走向2035的路上有各位繼續支持
#世衛外交 #世衛無國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