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斯巴達的狗狗公主——史上首位在奧運「摘金*」的女性 】 和這紀錄現代人無法效法的各種理由 #本日冷知識1577 #文長注意
本則冷知識兼祝賀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無懸念破紀錄兼摘金,把奧運變成單機遊戲啦。
撒花 。:.゚ヽ(*´∀`)ノ゚.:。 撒花
2021 東京奧運有個重點數字——百分之 49——是史上最高的女性運動員參與比率。
回首 1896 年,在顧拜旦男爵(Pierre de Frédy, Baron de Coubertin, 1863-1937)的多年鼓吹之後,第一屆的現代奧運在雅典舉辦。時代風氣使然,當時女性運動員是徹底(被)缺席的。顧拜旦心目中的奧運會,是純粹由男子業餘運動員進行的友好競賽。猶如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事也是謝絕女子參加的。
古代奧運更是嚴禁已婚婦人在場觀戰,理由倒不難懂:希臘男子在田徑賽事中一貫是正面全裸的。奇怪的是未婚女子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不僅可以旁觀男子賽事,甚至可能會在天后希拉(Hera)的慶典上,或與奧運會同步舉辦未婚女子版的運動競賽,可惜這類賽事(Heraean games)的具體記述甚少。
以上是想強調「古代奧林匹克」和「女性」這兩個詞有多互斥。順帶一提,古代奧運勝利不摘金,畢竟頒發金、銀、銅牌是現代發明,古代是頒發橄欖枝的桂冠,所以標題我加了引號。
但是酷妮絲卡公主(Cyniska of Sparta, 442-?)就是一位超犯規的存在,她是連續兩屆古代奧林匹克奧運會:396 年與 392 年的大贏家。
關於本文中提到古希臘的年代,都遵從偷懶原則,省略了「西元前」或 BC 字樣,各位請自己在腦中加負號。關於公主芳名,雖然拉丁拼法很引誘人念成賽妮絲卡,但考慮希臘文是拼成 Κυνίσκα,其中 υ (upsilon) 古音發 /u/,所以,酷妮絲卡。名字涵義是小狗狗♀源自希臘語 κύων 狗。又想到 cynic→犬儒也是同個字根。於是標題「狗狗公主」。
現代人無法效法酷妮絲卡的第一個理由是,她取勝的項目已經不存在了:飆四匹馬拉的雙輪戰車(chariot)賽。就是所謂的少女與戰車......其實不是,因為 396 年時她已 46 歲了。而且其實酷妮絲卡雖然未婚,卻仍是不能親自上場競技的,即使是公主也無法無視習俗。所以她鑽了一個漏洞。但並不是女扮男裝(酷拉皮卡也不是)。公主的奧運夢是這樣圓夢的:她出錢養馬、親自訓練馬匹,奧運時聘個男人上場駕駛但仍是以她的名義競賽。換句話說,古代奧運的馬術常常是騎手獲勝,但金主獲得榮耀。畢竟馬就像古代的超跑,超貴,貴到平民根本養不起,騎師騎雇主的馬就是常態了。 #我是今夜最稀有的品種
作家色諾芬(Xenophon of Athens, c. 430-354)更不客氣評論道,大多奧運競技如田徑靠的是男兒傑出的勇氣♂和技藝 → 多半是戰爭技能的衍伸,例如有一項是著全副重裝步兵的裝甲,約六公斤重在 1 stade ≒ 180 公尺的跑道上往返跑一趟,稱為 hoplitodromos (hoplite 重裝步兵, dromo 跑)。離題講一下,大型運動會場叫 stadium 就是因為古希臘田徑場通常寬 1 stade 左右,此一希臘古長度單位是跑道通常的長度。
色諾芬狂酸說,反觀和馬相關的競賽靠的根本是「恁爸有錢」。畢竟要入手優異的名馬、飼養、日復一日訓練都需一擲千金。超譯成現代術語就類似說,以大量投資墊高競爭者的入場門檻,就是用錢 KO 對手這樣。
又双離個題,在酷妮絲卡初次奪冠後過了十屆,356 年的奧運會上,馬其頓的菲利浦二世的馬贏了某馬術項目。傳說同一天適逢亞歷山大出生,被當成大吉之兆——幸好亞歷山大沒有因此被命名為 Hippodromniki 之類的,hippodrome 跑馬,nike 勝利。想他姐姐出生那天菲利浦國王恰在 Thessaly 打了勝仗,大喜之下就命名女兒 Thessaloniki 了 (也是現代希臘第二大城)。
扯太遠啦,浪子回頭。斯巴達的酷妮絲卡公主的功績,現代人無法效法也大概無須吹捧的第二個理由在於她的身分:她的父親 Archidamus 二世是斯巴達國王(雙王之一),她的哥哥也繼任父親,是為斯巴達國王 Agesilaus 二世。斯巴達的「雙王」理解成是戰時的兩名最高軍事領袖,且是斯巴達最顯赫家系才能擔任的。
時間軸大概是這樣:狗狗公主出生在伯羅奔尼薩戰爭(431-404)前不久,她的名字是紀念斯巴達國王的祖父的小名,而她的父王帶領斯巴達軍三次大肆攻擊了雅典,在公主獲得桂冠殊榮時,斯巴達已在這場古希臘的世界大戰中獲勝(而雅典幾乎全毀),那時她的王兄已繼位,為斯巴達的希臘霸主(hegemon)時期。她便繼承了過世父王的馬匹,且在王兄的大力資助下參賽。
酷妮絲卡能躋身古代奧運勝者之林的最後一個重要理由,就是斯巴達那古代罕見的奇葩社會型態。在斯巴達女性擁有很大的自主權,甚至自己名下擁有財產。斯巴達女人受到的教育程度也高,理由後述。最後不愧是斯巴達,戰死了無數男人,繼承了遺產的斯巴達的寡婦以富裕聞名。
話說日後,哲學家亞里斯多德(384-322)將會見證斯巴達從希臘的霸主衰退成一地方勢力,讓出其霸主地位給馬其頓。亞里斯多德評論說,斯巴達的衰退起因是它「淪為女性治國的地方」。只不過亞里斯多德有個特色:他說過的每句話幾乎都錯了——還真不容易——我們切莫聽他。例如他也曾斬釘截鐵說女人的牙齒比男人少 XD。
但亞氏這番攻擊也在在反映了斯巴達女子掌握權力之大、獨立性之高,在整個希臘世界都是異類存在,果然就被針對了。其他古希臘城邦中,婦女權利依附於男性家主,女性的預設角色是承擔家務與雜役,只比奴隸高一層級而已。不擁有私有財產,養馬什麼的更不用說了。
為何有這麼大差異?其實,斯巴達的社會有一項至高原則......你以為是「尚武」對吧?但其實有個法則比尚武更優先,那就是「徹底貫徹優生學」——生產出繁多又強壯的下一代是國民義務,這樣即使斯巴達在征戰中折損男丁,都能很快就生回來,生生不息繁榮昌盛才好當霸主。
出於這種優生考量,斯巴達人相信體質強健的女子對於生育壯丁也同等重要,於是產生了格言:「生男當然最好,但即使生女也要把她教養的和她的兄弟一樣強」。這樣到底算不算一種性別分工下的權力平均咧?也因此,斯巴達女性接受的教育包括了健體強身的各種運動、音樂舞蹈甚至騎乘,都由年長的女性教授,只差沒有軍事訓練而已(卡珊德拉表示)。斯巴達很可能有女子運動會,甚至可能讓年輕的男女在賽事上裸裎相見相互競技。又順帶一提,英語的健身房/體育館 gymnasium 這個字就來自希臘語的裸體 γυμνός (gumnos),不過奇怪的,德語 gymnasium 的意思是大學預科學校......不細說了XD
再加上,其實斯巴達男人在 30 歲之前是不能和妻子同居的,斯巴達男人從相當於我們小學的年紀就被要求集體生活,集體受軍事訓練,和同儕與師長養成親密♂無間的信任關係,如果早早成家生子,要總不在家的男人張羅家務事和養育後代......就無法,於是斯巴達女性需當家,並掙得了高度自主權。與之相對,理想的斯巴達女性美德完全在於能否養育出勇士。斯巴達的悍母民風在歷史的一頁展現了。希臘化時代的名將,國王皮洛士(Pyrrhus of Epirus, 306-272)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年揮軍試圖硬吃斯巴達,當兩軍在城下對峙,斯巴達女性一擁而出,連夜在兩軍之間挖了一條戰壕,還叫士兵男孩們今晚多休息,儲備體力以待拂曉決戰,多威猛的斯巴達媽媽。
最後來說壓軸的限制級內容,斯巴達社會型態的根本由來——其強悍勇武與其說是出於抵禦外敵,更是無時無刻不在防範身邊眾多的奴隸:黑勞士(Helots)的反叛。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曾估計,每 1 個斯巴達公民或許對應到 7 個黑勞士奴隸,這種懸殊比例,表示斯巴達人隨時都要有以一砍十的自信。
斯巴達人始終使用一種非人的恐怖,在統御/蹂躪著這大量的他們眼中的人形牲畜,詳情不可描述。因此斯巴達人的男女分工才會如前述,貫徹優生考量,資源全用產兵,技能全點武力,斯巴達女人並不需紡織下田飼養,生產勞作由奴隸做,女人唯需要生養教育出男子,男子唯需要高效率的殺人。知道這些背景,再看《300 壯士》你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感受。
好了好了,太嚴肅了,換個話題。話說贏了古希臘奧林匹克的人「只會得到橄欖枝桂冠和榮譽」而沒有物質上的餽贈,究竟合不合實情呢?
顧拜旦男爵認為古希臘人純屬為榮譽、為愛而投入奧林匹克競賽,只是個一廂情願的曲解罷了。參與多半還是冀望拿些好處的,不管爭名還是牟利。較世俗的城邦常配發年金或給予冠軍終生免稅的待遇,換取一個光榮的代言權,把英雄寫進城邦的神話裡。有點像補習班拿高分榜首同學當招生號召,就會給一點意思意思的獎金那樣。也有有野心之士利用奧運的光環(或是說橄欖環)作為進入政界的入口。想,你都變成世界級名人了,以知名度做槓桿試著在世上做出些改變應該算是人之常情。
另一種政治操作就高調了:冠軍會被當成半神,即古希臘的英雄崇拜(hero cult)。斯巴達的酷妮絲卡,我們的狗狗公主就獲得這種待遇,即使在她過世後多年,在斯巴達對她的崇拜仍不停歇,激勵了更多斯巴達女子投入奧運。畢竟在希臘人心目中傑出的人 = 英雄 = 有神性。出了英雄的家系更是世世代代講話卡大聲。酷妮絲卡的王兄會大力支持她追求奧運夢,大概有著這種算盤,即使他們家世早就夠顯赫了,但能利用的政治資本就要利用......
行文至此,我的腦忽然嘖了一聲,說:「喂,科宅,奧運比賽大家開心就好。不需要追究這麼多喔」。好的大家,那我們下次再見,祝各位觀賽武運昌隆!
_
插圖:歐蘿拉·栖夜·莉絲·凱明公主。和本文關係是沒有。
參考資料:wikipedia - Cynisca ; wikipedia - Women in ancient Sparta。現代奧運的男女運動員人數比 Number of athletes at the Summer Olympics by gender 1896-2016
Published by Aaron O'Neill, Jul 15, 2020。
希臘化時代 哲學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章改編轉載:煉金術與塔羅之旅】
這個粉專的核心是用來記錄我的個人學思歷程
也就是探討如何以榮格心理學為基底整合術數
初期只有設定在塔羅與星座
粉專成立不到一年,我目前也還在發展背後的論述,
我唸到一篇談論煉金術塔羅的文章,內容豐富但也有點厚重,
煉金術的歷程為榮格心理學個體化歷程的隱喻,
所以無疑地,這篇文章會是這個整合工作的重要參考資料。
因為文章很長,所以我做了一些編排,原文網址附於文末
-----------------------
【摘要】
西方神祕學思想傳統當中,
許多思想皆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凡人超凡入聖的過程
當這些思想化約在象徵當中而成為塔羅牌
仍然保有這個歷程的的軌跡
最著名的是愚人之旅的故事
提煉哲人石的煉金過程在榮格心理學當中象徵著個體化的發展
這種歷程、旅程、發展、個人超越轉化的同質性
使得塔羅牌能作為一種「原型呈現的意象」,
而描繪出這個超越轉化的「原型」
目錄
【塔羅牌簡史】
【塔羅牌的愚人之旅】
【西方神祕主義中的其他旅程】
【煉金術歷史】
【提煉哲人石的煉金術】
【煉金術塔羅何以可能】
【煉金術塔羅的內涵】
【塔羅牌簡史】
什麼是塔羅牌?若用一句話概括,
塔羅牌就是以紙牌為載體、
用文藝復興時期的圖像與符號這種藝術語言
來表達西方的神秘學和哲學。
塔羅牌起源於文藝復興時期15世紀的義大利,
文藝復興時期是一段思想、文化、哲學及宗教氛圍相當活躍的時期,
塔羅牌所包含的西方神秘主義傳統中,
其哲學根源來源於新柏拉圖派哲學,
宗教根源則在於諾斯替及一些神秘主義教派。
這些西方神秘主義傳統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埃及以及中東地區,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歐洲人對於神秘主義符號與象徵十分感興趣,
這門藝術專注於以符號和圖像取代文字,
並將其作為知識與智慧的一種表達方式。
這些西方神秘學的思想在文藝復興時期得到融匯,
最後被注入塔羅牌的圖意與符號。
使塔羅牌中的圖像和符號則融合了
赫耳墨斯學派、基督神學、卡巴拉、占星、煉金術、靈數等思想。
【塔羅牌的愚人之旅】
美國人艾登.格雷(Eden Gray)在他1970年的塔羅著作
《A Complete Guide to the Tarot》裏面,
首次提出了“愚人之旅”這一名詞,一直被我們用到今天。
就塔羅大牌的內涵寓意而言,
愚人和21張大牌表達了人類精神和靈性發展的一系列過程,
其以愚人為角色,1-21張大牌則作為愚人旅程中的各個“站點”,
先後遭遇大牌中的各個課題,直到最終到達最後一張牌——世界,
也就是神秘主義觀念中受到淨化之後的靈魂,
此時,這一旅程的主體——愚人則達到了最高的精神境界。
所以,愚人之旅就是通往永恆不朽與啟迪之路的靈魂之旅:
【西方神祕主義中的其他旅程】
在西方神秘主義的歷史上,
像此類表達靈魂由低到高的提升過程是非常常見的,
其本質就是神秘主義式的提升之路,
與這種神秘主義靈性之旅有關的如:
柏拉圖的《理想國》、荷馬的《奧德賽》、維吉爾的《埃涅伊德》、
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所敍述的阿裏達奧斯之旅,
第一位新柏拉圖主義者普羅提諾
則將這種旅稱為“個體靈魂返回太一的旅程”
(太一為新柏拉圖主義中的靈魂三大本體之一,萬物之本源、超越一切的存在)。
在塔羅牌誕生的那段時期,即文藝復興時期,
這種神秘主義式的旅程也被當時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們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如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的《勝利》(I Trionfi)。
20世紀神話家約瑟夫.坎貝爾(Joseph Campbell)
將這種原型式的旅程命名為“英雄之旅”;
而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則將這一個靈性之旅視為一個人的個體化過程。
偉特塔羅的設計者亞瑟.愛德華.偉特將塔羅大牌的過程視為“靈魂的發展”;
【煉金術歷史】
普通人可能會誤解煉金術只是們致富技術,
只是將金屬中煉出黃金或將廉價的金屬變成高價的黃金,
有點像化學,專注于物質的合成、分解等化學變化。
在煉金術的埃及起源初期,
煉金術的確只是埃及藝術家和寶石匠的一門工藝,
最早和煉金術有關的手稿
《萊頓-斯德哥爾摩紙卷》(Leyden-Stockholm Papyruses),
其實就是一篇單純的冶金類論述文,
更沒提到半點哲人之石或稱魔法石的探求。
到了西元3世紀左右,亞歷山大的希臘化時代開始,
希臘的哲學文化與埃及的宗教魔法取得融合,
埃及魔法在新柏拉圖主義和諾斯替主義的強烈影響下,
三者的緊密結合與神秘主義離不開關係,
也就使得煉金術從單純的冶金學轉變成了一種冥想系統和神秘主義系統,
一些煉金術文字的作者也對煉金術的目予以了重釋,
他們認為:“煉金術可以將煉金者提升到一種更高的理解形式,
使煉金者得到靈魂的提升與轉化”。
煉金術的首要目的則成為了“轉化和演變”。
轉化是指一種發展和轉變,屬於精神層面上的,讓自己轉化成為開悟者。
【提煉哲人石的煉金術】
煉金術塔羅的的煉金術是12世紀以後的歐洲煉金術。
在13世紀到14世紀這段時期,
煉金術被完全溶入了當時西方神秘主義的哲學中。
歐洲的煉金術士將煉金術的技藝起源歸於他們思想中
神秘主義始祖赫耳墨斯(Hermes Trismegistus)。
煉金術的過程也被稱為
“Magnum Opus”和“Great Work”(巨作、偉大工作)。
這門偉大工作致力於探尋所有物質中所蘊含的一種隱晦、轉化的本質。
這一本質由許多稱謂,比如:
世界靈魂(Anima Mundi)、
第五元素、(Quinta Essentia)、
或哲人之石/魔法石(Philosopher’s Stone)。
因此,哲人之石的煉造成為了煉金術士重要目標和偉大工作,
煉金術的過程,就是哲人之石的創造過程,
這顆魔法石,據傳可以治癒百病、延年益壽、點石成金、
同時最重要的則是可以使一名普通人轉化為賢者。
所以,煉金術就是通過煉成“哲人之石”
使煉金者的內心與靈魂得到的一種神秘主義式的轉化與提升。
【煉金術塔羅何以可能】
我們在開頭就說了,
塔羅牌是以紙牌為載體、
用文藝復興時期的圖像與符號這種藝術語言
來表達西方的神秘學和哲學。
大家應該知道,從塔羅牌出世至今的500年歷史裏,
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塔羅牌,而現今所存在的絕大多數塔羅牌,
都是以愚人之旅為一個大框架,
以特定的哲學思想、神秘學學科、神話元素為主題,
從而創造出一副又一副的塔羅牌。
能夠這麼做的原因,就是因為愚人之旅這種神秘主義之旅的原型,
可以充當一種原型式框架與範本,可以作為一個“骨架”,
當把裏面的“填充物”換成其他主題的時候,
塔羅牌表達的就將是其他主題下的愚人之旅。
那麼煉金術其實也是一樣,文藝復興時期針對煉金術的文字與概念,
產生了許多藝術圖像,這些圖像向人們訴說著煉金術的神秘學寓意。
而且由於煉金術與塔羅牌同屬於西方各類神秘主義哲學融匯合並後的產物,
所以當一些煉金術的過程與塔羅之旅的過程相一致時,
塔羅牌當中的一些細節符號就可以被煉金術中表達相同意義的符號替換,
這樣就使得原本的塔羅愚人之旅變成了塔羅煉金術之旅。
【煉金術塔羅的內涵】
煉金術塔羅,就是塔羅之旅與煉金術過程的融合,
同時採用了煉金術符號替換了傳統塔羅牌圖中的各種細節符號。
在煉金術塔羅牌中,每一張牌描繪的是煉金術過程中的
各個步驟、各種煉金物質或各種煉金材質。
愚人牌代表的是煉金術士本身,這點兩者具有驚人的一致性,
因為愚人本身游離于21張大牌之外,為貫穿整個大牌故事的角色,
而煉金術士亦不屬於煉金術工作過程的任何一步,
而是煉金術過程中的一名角色。
那麼在煉金術塔羅牌裏,煉金術過程與塔羅大牌的過程結合在一起,
就是愚人代表的煉金術士,
從煉金所需的物質——第一原質(Materia Prima)開始,
直至最終哲人之石(Philosopher’s Stone)的煉成,
這裏第一原質所對應的塔羅牌自然就是魔術師,
而哲人石就是象徵世界靈魂(Anima Mindi)和神性意識的世界牌。
在詳細講解每一張牌前,為了讓大家有個概況性的瞭解,
塔羅愛好者 亮 特地將煉金術塔羅牌中,
涉及煉金術過程與塔羅大牌的對應提煉了出來,總結如附表:
備註:
煉金術塔羅為羅伯特.普雷斯所創
相關介紹請參考:https://goo.gl/UXTGxh
改編之原文網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44f9480100s9pt.html
亮's 塔罗时空:http://blog.sina.com.cn/jeaora
參考書目:
Tarot Symbolism Robert O'Neill
The Alchemical Tarot by Robert M Place
The Symbolism of Alchemy by Robert M Place and Leisa ReFalo
The Western Esoteric Traditions by Nicholas Goodrick-Clarke
The Golden Thread by Joscelyn God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