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影青春!
正興聞4「戰鬥吧!青春小組」
1/30(六)正式上市
「正興幫吸收校園學子,街頭教育超展開!」
我們開始思考傳承的事
怎麼讓街區價值永續滾動
慢慢引入學生們
反正做街刊本來就是像在做校刊的精神
熱血熱情無邊無際
後來把對味的南臺科大資傳系學生們
組成「正興幫-青春小組」
一點一點的加入街區事務
更以見學的方式
執行本刊的部分排版設計工作
甚至成為封面
展現青春的戰鬥姿態
也藉此讓我們這些
街頭打拼的店頭老闆們
反思一下
有了教育傳承的任務
我們該如何給予
或說
如何與下一代一起對抗歪斜世道
什麼是正道
什麼是價值
什麼是生活
在這個有點糟糕的世界
我們一起來探究
戰鬥吧!青春小組
刊物資訊/
尺寸:A5
頁數:32P
紙質:120P道林紙/環保油墨
本刊新嘗試
1.引入學生一起做事,把傻事做好做滿
2.頁數縮減,不想一昧追高讓消費者期待
3.提前出刊,大家竟然仍能邊玩邊完成
4.修改刊物logo,書法加廢紙箱更適合我們
5.維持既有通路,不再拓展,剛剛好就好
6.印刷量降低,是不落入追量迷思的舒服數量
7.為了照片的完整呈現,封面改成橫式的
通路/(北至南)
【基隆】
松元魚板屋-風格衣旅
【宜蘭】
旅人書店
小間書菜
【台北】
溫事
註書店
品墨良行
【新北】
小小書房
【平鎮】
晴耕雨讀小書院
【竹東】
瓦當人文書屋
【台中】
實心裡生活什物店
默契咖啡
【嘉義】
筷趣大飯店
【高雄】
叁捌旅居
火腿看書
IN Our Time
【花蓮】
O'rip生活旅人
阿之寶瘋茶館
花蓮日日
【台東】
晃晃二手書店
【台南】
無印良品書店
益生堂凡吉力
維美雪乳冰
一緒二
【正興街】
拾參
正興西屹小賣所
下町洋房
Fire手創鞄革工藝
正興樂器
正興咖啡館
未艾咖啡
IORI
小滿食堂
豐發黑輪
My Way
泰成水果店
彩虹來了
(年節將至,宅配塞車,台南之外通路若有延遲,還請擔待)
(正興聞是正興街上店家及好友們共同編輯製作的刊物,內容全是街區三兩事物,販售所得扣除印刷及通路成本,全數投入街區基金,是正興街實現獨立自主的方法之一)
#正興幫
平鎮印刷店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閱讀的島:環島書展+巡迴講座】
為了扭轉台灣圖書經銷體系的結構失衡,讓獨立書店都可以取得想要陳售的書籍、可以將好書推薦給每處在地的讀者,台灣七十二家獨立書店與閱讀空間聯合組成了「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
這一年的年度活動「閱讀的島:環島書展+巡迴講座」(https://goo.gl/xZWC7T ),友善書業希望透過產業上下游的協作、作家或出版人的策展、書店中的交流互動,讓在主流暢銷法則下被沖遠的好書重回架上,以環島接力的議題講座深化討論,讓閱讀扎根。
《報導者》顧問黃哲斌受邀擔任第三季的主題策展人,因此很高興能與粉絲們分享這有意義的活動。
--------------------------------------------------------------------------------
★策展主題
衝浪,在數位媒體的潮尖:我們這時代的新聞與網路
★策展人
黃哲斌(《報導者》顧問 )
★策展說明
1974年,溫頓.瑟夫與鮑勃.肯恩定義了網路傳輸協議TCP/IP;1990年,提姆.柏納斯.李寫出第一個WWW網頁,他們當下或許沒料到,人類的溝通模式、上百萬人的產業生計,即將被徹底顛覆,從此無法回頭。
在他們之前,「網路」是一種軍事設施或學術實驗;在他們之後,「網路」是一個劃分時代的紀年方式,就像「石器時代」一樣,網路將「數位移民」與「數位原住民」劃分為二。
如今,我們都身陷其間,網路永難回歸地,改變了我們傳送口信、聆聽音樂、戀愛、吵架、查閱資料、維繫友情、採購、銷售、聚眾滋事、推翻政權的方式,也永恆扭轉了印刷、郵務、攝影、唱片、電影等老派產業的營生模式。
喔,對了,還有新聞這一行。
在網路普及之前,媒體產業粗分為「紙本媒體」與「電子媒體」,前者以報紙與雜誌為大哥,後者以廣播與電視為龍骨。然而,當網路封包的主要幹道,從書房中電話撥接的數據機,不斷進化為寬頻光纖、蜂巢網絡、無線Wi-Fi、藍芽,如今,看不見的電波在我們周圍密織成網,撒佈一道又一道的資訊任意門,新聞媒體也被迫轉化,或者死亡。
以台灣經驗為例,1988年,解除報禁,1993年,開放廣播電台與有線電視,新聞媒體一度有如繁花盛放。兩千三百萬人口,除了四家無線台的新聞時段,台灣的五百萬有線電視收視戶,遙控器上有七家全時新聞頻道隨時任選,還不包括公共電視、專業財經台,以及大愛新聞等宗教性電視台。
超量供給的電視新聞,像是過度通膨的資訊產品,投入爭逐有限的廣告市場,使得多數媒體都處於飢餓邊緣。以報紙廣告量為例,1990年,全台灣報紙仍有300億台幣的廣告營收,2001年剩下206億,這兩年不到九十億,蒸發超過三分之二。另一方面,擁擠的頻道追逐過少的眼球,有線新聞台的收視率,幾乎都在小數點以下競爭,加上頗受質疑的收視率調查機制、迷信收視數字與每千人成本的廣告主,共同打造「只為收視率活一天」的電視新聞生態。
當網路大浪來襲,年輕讀者快速逃離,然後是壯年讀者、中年讀者,民生報與大成報熄燈,三家晚報只剩一家,「時報集團」率先不支易主,售予在中國經商致富的旺旺集團蔡家。三年前,台灣「壹傳媒」傳出將以175億元由五大財團「團購」,旺旺蔡家赫然是其一,且出資最多,此事驚動台灣社會,掀起一波「反媒體壟斷」運動。在主管機關NCC阻擋下,交易破局,黎智英將壹電視賣給他人,仍保有旗下報紙與雜誌。
這就是台灣傳媒的當代處境,扭曲的競爭生態,失衡的供需關係,緩慢痛苦的數位轉型,管理失當的肥大組織,共同造就一個悲劇性的產業文化。從業者缺乏健康的流動管道,被迫在掙扎懷疑中度日;由於退出門檻過高,不甘認賠的老闆撐著不走,拼命刪減採訪預算,千方百計擠榨營收,不惜犧牲記者權益與新聞品質,廣受詬病的「即時新聞」熱潮即是如此產物。
監視器與YouTube儼然是電視新聞的主要消息來源,新聞網站一篇又一篇抄著名人臉書及其他媒體的新聞。然後是臉書小編,架構這時代的獨特媒體現象。網路帶來痛楚與裂變,也帶來希望與許諾,兩者一樣公平,一樣未知。
在此一「水泥未乾」的媒體時代,讓我們一起閱讀媒體,也閱讀網路。
★推薦書目21本
報紙消失中:變異中的新聞業──
《給年輕記者的信》,塞繆爾.弗里德曼(五南)
《記者囧很大》,林靜梅(廣場出版)
《介入的旁觀者》,阿潑(麥田)
《黑夜中尋找星星》,何榮幸、台大新聞研究所(時報出版)
《新聞的騷動》,艾倫.狄波頓(先覺)
《草根媒體》,Dan Gillmor(歐萊禮)
《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尼克.比爾頓(行人)
《別對我撒謊》,約翰.皮爾格(商周出版)
《街頭守門人》,新聞e論壇(衛城出版)
《大媒體的金權遊戲》,朗諾.貝提格、琴.琳.霍爾(漫遊者文化)
《新聞業的危機與重建》,羅世宏、胡元輝編(允晨文化)
那些網路教我們的事:通往未來的科技許諾──
《誰控制了總開關?》,吳修銘(行人)
《聰明網路使用手冊》,霍華德.瑞格德(行人)
《鄉民都來了》,克雷.薛基(貓頭鷹)
《下班時間扭轉未來》,克雷.薛基(行人)
《政府正在監控你:史諾登揭密》,格倫.格林華德(時報出版)
《科技想要什麼》,凱文.凱利(貓頭鷹)
《搜尋引擎沒告訴你的事》,伊萊.帕理澤(左岸文化)
《網路讓我們變笨?》,尼可拉斯.卡爾(貓頭鷹)
《全民書寫運動》,約翰.哈特利(漫遊者文化)
《TOO BIG TO KNOW》,大衛.溫柏格(貓頭鷹)
★參展書店
台東.晃晃書店、旗山.小露吃双淇淋、新營.曬書店×新營市民學堂、溪州.成功旅社農用書店、花壇.有此藝說、台中.新手書店、新竹.水木書苑、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中和.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淡水.有河book、台北.註書店、宜蘭.松園小屋。
★巡迴講座
台中.新手書店
10/28(三) 19:30-21:30
新媒體動力源哪裡來
主講:鄭國威(《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新營.曬書店×新營市民學堂
11/07(六) 14:30-16:30
臉書如何改變了我們的手機螢幕:數位時代的十個關鍵字
主講:黃哲斌(媒體觀察者)
旗山.小露吃双淇淋
11/14(六) 14:00-16:00
走一條不同的路──我們的新聞小革命
主講:何榮幸(《報導者》共同創辦人)
平鎮.晴耕雨讀小書院
11/14(六) 19:00-21:00
關於數位的變化,還有時代的故事
主講:盧諭緯(《數位時代》編輯總監)
中和.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
12/12(六) 14:30-16:30
我們這時代的新聞與網路
主講:陳順孝(輔大新聞系副教授)
台東.晃晃書店
12/22(二) 19:30-21:30
新媒體與新聞的情仇
主講:張約翰(世新大學博士候選人)
宜蘭.松園小屋
12/26(六) 14:00-16:00
記者的真相肉搏戰
主講:林靜梅(公共電視記者)
★「閱讀的島」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FribookerFair
#報導者 閱讀的島
平鎮印刷店 在 Fun假趣旅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家有草地陽光的生活風格書店
新書 二手書 明信片 Zine 咖啡
關於晴耕雨讀小書院
這是一家以飲食、生活、藝文、旅行、設計、自然、農業、心靈、手作、文學類的二手書、新書、明信片及獨立刊物為主的生活風格書店。
書院主人嚮往三國時代諸葛亮躬耕南陽,晴天外出耕作農事,雨天留在家中勤讀詩書的生活理念,在台中從事企劃工作10年後,對於都市忙碌的生活節奏感到迷惘,於是回到龍潭夫家附近找了一個有草地有院子的房子、仔細挑選每一本書籍、認真尋找台灣各地具有特色的獨立刊物及明信片、四處撿拾舊木DIY做書架桌子、種植具有療癒作用的多肉植物、美麗的花草及盆栽種菜,一點一滴的打造夢想中的書店,期盼能透過書店這個載體,讓人們瞭解,生活不是只有一種方式,而選擇權就在自己手上。
選書的原則
飲食、生活、藝文、旅行、設計、自然、農業、心靈、手作、文學類,上述的書籍類別都離不開「生活」,現代人工作太過忙碌,人們與大自然距離太遠,有太多人每天穿著名牌卻吃著微波食物,外表看似光鮮亮麗內心卻疲憊不堪,每天忙著處理過多的工作卻不敢面對內心的無力傍偟。
我們希望從「生活」出發,希望人們從閱讀「飲食」書籍,重新看待好好吃飯是善待自己的第一步; 從閱讀「心靈」類書籍,勇於面對自己做自己; 從閱讀「旅行」書籍,瞭解旅行可以是一趟療癒自我、認識土地文化的儀式而非只有吃喝玩樂; 從閱讀「農業」類書籍,瞭解吃下這碗飯、這盤菜之前農夫是如何用心耕作; 從閱讀「手作」類書籍,開始學習動手編織、做木工、刻橡皮章、種花種菜而非只是掏出錢包買大量生廠的現成產品。
二手書、新書,我們都有,大約各半。
新知新觀念新趨勢,新書絕對少不了。二手書環保又有獨特味道,價格親民也容易下手,很多舊書又絕版非常難找,這也是我們賣二手書的原因。
除了書以外,還有?
紙製品,包含明信片、獨立刊物(Zine)、獨立出版品、筆記本等。
我們偏愛有獨特手感設計的明信片,手繪的、線條溫暖的、生活的、美好的明信片,透過一張薄薄的紙,提供另一種美好生活的想像。
我們對獨立刊物Zine也很有興趣,設計者從企劃編輯、採訪撰稿、設計繪圖、排版印刷樣樣不假他人之手,我們敬佩獨立刊物的發行者,他們僅管沒有連鎖書店的強力宣傳通路,但其刊物的內容深度與製作用心,仍"Zine"人愛不釋手。
對了,我們也有咖啡跟茶,搭配一本好書,剛剛好。
地置及營業時間
地址:桃園縣平鎮市福龍路一段560巷12號。(近龍潭,距國道三號龍潭交流道及66快速道路下僅約10分鐘,靠近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平鎮校旁) (台鈴機車對面)
營業時間:星期三~五 10:30 - 19:30、星期六~日及國定假日 10:00 - 20:30
周一、二公休喔。 (因為還有1個剛滿1歲的小孩,希望能多多陪陪小孩,所以休2天)
電話:03-4506377
非營業時間聯繫:請打手機0919-032972
開幕時間:102年8月14日。
其他
1.明信片、獨立刊物及手工商品,歡迎寄賣。
二手書籍收購,提供店內收購及到府收書的服務。
聯絡電話:0919-032972 洪小姐
如果沒接到電話,可能是因為在顧小孩,請你再多撥幾次喔,謝啦。
2.好心人、親朋好友捐書寄書的郵寄地址請寄:325桃園縣龍潭鄉福龍路二段169巷181弄30衖90號 洪小姐收
註:本書店已通過102年文化部文化創意產業創業圓夢計畫,感謝文化部之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