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 -
去年十月,老爸過世了
但其實從四年多前,我們就已經在對彼此道別
小時候家裡經營瓦斯行,老爸從早上八點忙到晚上八點半,平常騎著野狼或是開著小藍貨車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穿著最便宜的綠藍塑膠拖鞋在許多沒電梯的老公寓上上下下。
我則偶爾會搭著他的貨車一起去送瓦斯或是到客戶家安裝熱水器瓦斯爐及燈具,那輛送瓦斯的貨車開了很久所以音響喇叭設備就顯得非常老舊,我們在路途中聽著沙啞的廣播,偶爾放著舞曲大帝國的錄音帶。
在陪伴他工作的過程中,尤其像是安裝燈具或熱水器花費的時間較長,我就得在客戶家的廚房或陽台自得其樂,有時客人也會請我們喝飲料或吃飯,我玩累了就睡在熱水器的紙箱裡,保麗龍當枕頭,蓋上紙箱就能睡很好,老爸安裝完了叫我起床還會發脾氣。
因為這份職業,他其實沒什麼時間能陪伴,所以大部分是用買玩具來填充陪伴我的時間,小時候我真的超級多玩具,基本上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小學之前上下學都是老爸接送,那時候很戀家,我時常很不喜歡去學校,但只要上學前去超商外扭一顆扭蛋,就能在學校玩得很開心,
他有時候會因為工作太忙導致我時常會成為在學校的最後一位學生,然後自己在校園內亂晃,等到他來的時候跟我道歉來晚了但我一樣會很不爽,小學時期真的很任性。
很喜歡那時的夏天,因為放學回家的路上他都會載我去買思樂冰,然後配個大亨堡。
_
國中時期我進入了將近兩年的黑暗期,差不多一年級下學期時出了一場小車禍,輕微擦傷的那種,因為這樣那段時間去保健室休息很容易,時常會去保健室睡覺不想上課,久而久之和同學關係就越來越遠,加上班上有個女惡霸,放學時常去公園喬事跟混堂口那種,因為她的惡言相向,班上同學變得更不會跟與我相處,人在最脆弱的時候,如果環境又剛好遇到一個充滿惡意的人,你真的會被推得很邊緣。
就這樣那段日子裡,上午上課我就在教室或保健室睡覺,完全自我封閉和同學隔開,因為每天來學校時書桌都是移位的,桌上的透明塑膠墊也都在地上充滿鞋印,午餐時間就躲到校門口警衛室旁的倉庫自己吃午餐,那時會請老爸送自己想要吃的午餐,但這要求的背後是想要見到他,然後帶我回家,不過實際就僅此在拿到他送來的午餐,他會問我今天在學校好嗎,我都回答很好,然後到倉庫吃午餐偶爾一邊哭。
後期我的狀況更惡化,完全不想待在教室,保健室如果不願意讓我躲,就會打給家人說我身體不舒服,但久而久之父母都覺得我只是不想去學校,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他們的不解與厭煩,之後就會騙班導說老爸下午會來載我,班導會開張離校單,然後我就會躲在校內的某一間廁所等待放學時間在回家。
那段日子的內心很矛盾,因為在當下的世界裡,沒有人能真正了解我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每一天唯一期待的,就是中午看到老爸在校門口等我。
後來那位女惡霸轉學,我們同時也開始實行分班制,我的狀況才好了許多。
高中後的日子很日常,讀了私立的職校,每天在學校睡覺等放學,交交女朋友,週末假日去餐廳打工,回到家跟家人打個招呼就回房度過,高三那年打工下班時遇到米菇
_
當時白天上課晚上在星巴克打工,某天下班跟同事們在戶外的機車停車場聊天,因為當時是夜間下班潮,停車場很多人,後來聽到背後有一陣騷動,仔細看才注意到有隻跛腳的黑狗,在試圖爬上別人的機車踏墊,看她的行為就很像浪浪,後來一路被趕著趕著,她就跛腳到我們這來,同事們互相詢問誰家可以養狗,最後問到我說:「欸你家不是很多隻貓嗎,不差一隻狗吧?」
當時我們家有63隻貓,在國中時本來只有兩隻;但因為家裡是店面的關係,會放些飼料在門口餵浪貓,養過貓的朋友會知道,貓都會休揪互相傳遞誰家有好料的訊息,久而久之貓就來的越來越多,我們也開始將親人的貓收養進來照顧,結紮後在放上貓咪社團送養,當時還不知道這件事就是所謂的''中途之家'',存粹只是家人都喜歡貓然後照顧他們。
回到停車場,當下我超級尷尬,因為這件事不是我一人能決定,但內心的自己也不捨這隻狗勾,所以我先在停車場等待到最後,等到人全都散去了,確定沒有人帶她走,才做下一步的決定,最後的確沒有人帶她,我趴在機車上半思考半發呆,還是撥了電話回家,電話是老爸接的,我跟他簡單說了情況,他說他要跟老媽討論一下,五分鐘後電話回撥
老爸說著:「把她帶回來吧」
這是我們一家跟米菇的初識
——————————————————————
後來的日子,高職畢業大學唸了夜校,白天上班晚上去學校,一整天幾乎都在外面,回家就是休息,一開始對米菇也是偶爾才帶出去散步,老爸有時會遛她或是放她在我們家門外自由行動,她大多都會在對面機車行鬼混,因為機車行老闆會餵她吃東西,然後看到我放學或下班就會奔過來找我,我也漸漸習慣每天晚上帶她出門散步,讓她跟公園的其他狗勾社交玩耍。
大學讀到二年級上學期就決定休學,因為不想背負學貸加上學校太廢,那段時間家裡變動也很大,父母的關係不穩,後來決定簽字離婚,我也支持他們那麼做,對彼此都好,休學後沒多久,決定提前入伍,反正遲早要還。
我的兵役扣掉學校軍訓大概剩11個月,那時自願加入傘兵單位,扣掉三個月在屏東的傘訓,以及後來單位任務的分發,待了高雄、嘉義、谷關,到快退伍的三個月才回到桃園,當兵期間一個月或幾個星期才回桃園,米菇那時請老媽照顧,但因為她沒有力氣去遛她,所以我不在的日子她只能在我房間度過,還好當時的房間有陽台,可以看看風景。
只是每一次我回家就得整理一次房間,年輕的狗精力非常旺盛,他們需要活動,如果無法好好活動,就是啃咬東西來抒發壓力,那時我不懂,只覺得放假回來就想好好休息,她為什麼要鬧事,所以對她充滿了責備。
責備完打掃好後,在騎著機車帶她出去玩,那時週末回家大部分的活動就是這樣,整整兩天都會帶她出門,然後回營後在想著放假要帶她去哪。
當兵期間同袍都會問彼此退伍後要做什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跟想法,但我就比較奇怪,從頭到尾的答案都是:環島
在過去曾經環過兩次島,第一次騎機車出發最後坐救護車回來,因為在山上騎到睡著自摔。
第二次跟兩天朋友走路搭便車,但好的旅伴比好的伴侶還難找,我們走不到一半就各自散了,接著我也收到提早入伍的兵單。
想完成環島的目標,加上每次回家看到米菇都只在小小的房間度過,我萌生了帶她ㄧ起出發的念頭,讓她和我一起看看這塊土地的每一個地方。
_
退伍後工作了半年多,本來是想存錢但結果還是沒存到,做了安裝洗衣機冰箱的工作以及到花蓮還沒營業的民宿養馬,養馬的經歷也算我和米菇相依為命的開始,當時我們是從中壢一路搭便車到花蓮的,算是一個正式環島前的小練習。
_
開始旅行的第三個月,我們那時在台中,老爸第一次來看我們,當時我們睡在朋友家客廳的雙人沙發上,沙發上面還有一些被朋友家狗啃爆的痕跡,老爸看了我們休息的環境第一句話就說:「你要不要先回家休息一下?」
我當下是直接拒絕
_
米菇因為腫瘤手術我們又在台中待了好一段時間等傷口復原,那時因為報告書說是惡性腫瘤且只剩兩年可活,我也決然的將旅行時間拉到沒有期限,不再回到桃園過著重複沒意義等待死亡的日子。
台中之後老爸也有來花蓮找過我們,那時是他來找我們出的最後一趟遠門,接著他就在一個冬天感冒,後來嚴重到住院昏迷,有救回來但從此之後身體就漸漸每況愈下,很感恩在他身邊的阿姨一路來對他的細心照顧,所以這一路來我的確也不太需要勞心這件事,加上老爸也不打算將這個責任加諸到我身上,這三年多來我和米菇在北部的時間比較長,有空就會去桃園看看他,大部分就是問候彼此的情況,以及他的身體已經不太行,如果掛掉就辦最簡單的然後燒燒掉就好。
他在我學生時期就提過以後的後事辦最簡單的就好,不要浪費錢用那些東西,都只是做給活人看的。
前年他本來要換心臟,結果等到的那天被通知得了骨癌,所以無法更換,他那段時間抑鬱了好一陣子,但過幾個月後就坦然接受了,跟他見面聊天也感覺的出他在等日子,進了幾次加護病房,一次要求我簽放棄急救,他不想插管。
進入化療階段時,只有在剛做完化療那天身心靈很脆弱,但後幾天說話的精神就會變得比較好,打電話回去聽起來也都不錯,去年中秋節我臨時決定回阿公家看老人家,剛好遇到老爸也在那吃飯,殊不知那就是我們的最後一面。
他在十月過世,當時我本來在高雄,正要回恆春去考自由潛水的證照。
收到消息後當天下午搭高鐵趕回桃園,老爸已經在冰庫裡,當下的心情很平靜,覺得終於到了這一天,只是提前的有點快,因為本來化療過程都算有控制住,他那天是吃完早餐睡回籠覺在睡後近一小時喘不過氣,心臟衰竭停止在阿姨懷裡去世的。
喪禮主要是阿姨及阿公在處理,我負責人到場即可,過程之後再分享,當天從桃園騎車回台北,在路途中大哭了一場。
_
人的一生的確不知道在何時會結束,或許你見到的人下一刻就消失在這世上,也或許你們就是最後一面。
我很感謝家人讓我從小就能自己決定很多事,當我提出選擇及安排時,他們都說你自己決定好就好。
以及感謝當時老爸的那一句:「把她帶回來吧」
從遇見米菇的那一刻起,我的人生的確變得很不一樣。
寫完上面那一段,我居然開始淚流不止,或許同時是在處理跟老爸別離的情緒。
我感恩這一切,感恩家人讓我決定自己的一生,感恩在這路途中所相遇的每一個人。
因為你們而造就了今天的我
感恩米菇引領我與你們相遇
本來想在父親節寫篇簡單的紀念文,結果就變得落落長,謝謝你們讀完這些文字。
也祝福大家父親節快樂。
-
照片是之前老爸還健康時載我們去宜蘭搭便車時拍的。
#父親節
#別離
#跟著有其甜 🐾
#米菇 🍄
#FollowThroughTheForce
#Migu
年夜飯練習與思考答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Keep Reading! Let’s讀it.】─#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我媽是老師,從小爲了讓我這個勁量小孩養成閱讀的習慣,便不時訂定閱讀計畫,只要完成便能換取一些小獎勵。這樣的習慣養成也影響了我在許多思考上的解放與刺激,一直到現在翻到有趣的書仍嗑得不亦樂乎,舒緩疲勞要熱敷,大力啃大力嗑,甚至索性不管紙張材質、油墨成份就是直接吃。
很高興這次受文化部邀約,為大家推薦一些我近期閱讀的書單(菜單)。
1. 《北野武:超思考》(時報出版)
有看過北野武的電影或文章的朋友,一定對他無厘頭思維不感意外,甚至可以說這種另類邏輯是帶有侵略性的,且絕對不符普遍社會觀感,你一定會認爲他怎麼能如此胡說八道。
這本書是以他長久觀察的日本社會現象,累積出一套自有獨特的見解,並時不時以嘲諷的口吻與不合時宜的「真心話」試圖敲醒每個盲目思考的現代人。
你可以認爲這就是一個瘋狂老伯的自娛自囈且過度辛辣,但對我來說北野武端的這碗,就像過夜的冷雞湯, 初嚐說不上溫暖,但仍算營養,吧?
-
2. 《日蝕之後:曹錦輝的真實告白》(堡壘文化)
我熱衷於各種人物傳記,尤其越受爭議的我越感好奇。整個台灣棒球界有如佛地魔般,連名字都不太能提的這號人物,暫且不論他如何「佛化」或爭議與否,我永遠記得小時候跟老爸守在電視機前,看曹錦輝在大聯盟初登板的畫面。請眾多熱愛棒球喜愛棒球到吃不下飯的朋友先別急著吐槽,像這樣甚至是一位幾乎不被原諒的人,有誰願意來聽他說點什麼?在我看來他所經歷的這一切,一個被判「死刑」的球員,放棄了棒球開了餐廳,並且重新自我訓練,最後能再度重返棒球最高殿堂,能有這般經歷,看來也再無來者了。
我對於他一路走來的好奇,遠大於對他的人格批判,你可以不接受這個人,但不可否認他的經驗絕對有能被分享的價值,是警惕也罷,我看到更多的是勇氣以及他的信仰。
本書並不著重於他的「洗白」,對當年的事件也僅點到爲止,較多的是自我訓練及心理調適的方法,並把國外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大家。
不管怎麼說,你可以不與魔鬼爲伍,但你也該聽聽去過地獄的人所看過的風景。
-
3. 《創作者的日常生活》(聯經出版)
身爲一名創作者,我常常在思考生於這個時代的自己,到底能帶給這個世界怎麼樣的體驗?或者我的作品之於他人能留下什麼意義?我一直以來都抱持「作者已死理論」,作品在完成之後,跟「黃宣」這個人並無太大關係,作品本身的生命與意義在於每位接收者的解讀,這是他們的旅程,我只能提供一個粗淺的視角,藉由聽感的傳遞,讓聽者決定這場旅程的終點,或許也沒有終點,這不是我能掌控的,但創作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何而做?痛苦的根源到底是為了播種還是自我實現?對我來說也許永遠都沒有答案。
基於這個理由,我更好奇其他的創作者,關於他們的旅程是什麼?他們的日常會是什麼樣的光景?從貝多芬、托爾斯泰到費里尼、畢卡索、村上春樹⋯藉由一窺古今知名偉大的創作者們的生活日常,也許能更接近真實的創作本相,如果你也是創作工作者,非常建議你翻翻本書,十分有趣!
-
4. 《遊戲化實戰全書》(商業周刊)
這本是我一個好友近期送我的一本書,甚至可以說是以一種信仰狂熱的程度,以一種傳教的姿態推薦我看的,不管怎樣我想當今還有朋友送書,應該也算老派的浪漫。
「遊戲化」本身的意義在於利用建立遊戲的機制與思維,解決各種問題,而作者所提出的「八角框架」所能應用的層面相當廣,若能妥善運用這樣的經驗法則,也許在不同領域上的思考都能有所突破。
作者提出許多獨到觀點也都頗有意思,例如透過「黑帽與白帽理論」洞悉內在核心動力,並轉換成期望行動,透過適當的獎勵機制,讓你正在面對的挑戰更加有樂趣,便能有效提升生產力。
但作者也強調本書所提供的方法並不是唯一真理,每個人面對世界的角度也不同,他只是分享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反覆翻閱至今我也未能靈活運用本書所提供的方法,也還在練習不同程度的思考模式。
這杯水你可以選擇不喝,但試試無妨。
-
5. 《鉛筆屑》(水芙蓉出版社)
來自季薇先生的鉛筆屑,共有上下卷,記得是在花蓮的二手書店購入。(咦?不對,此書應是友人購入,我太愛了並跟他借了下卷至今仍未歸還,藉此與他道歉,侵佔了一段時間。不良行為,切勿仿效。)
本書初版於民國六十四年,初嚐文字便飄起濃厚的年代感,但不至於產生距離,甚至現在讀起還十分可愛。此書不僅收錄了季薇先生的散文創作,並分享了諸多寫作的經驗與方法,並舉出實例與讀者探討文字書寫的意義。
乍閱後便愛不釋手,我喜歡季薇先生清新樸實的文字風格,他的散文主題也十分貼近真實生活的各種觀點延伸,感覺就像一個親近的好友跟你分享他所遇到的事,讀感毫無負擔且心情愉悅。
如果以北野武來類比,季薇先生就是天平的另一個極端,很適合睡前來一帖或午後小品,大人小孩皆宜。
你知道那種巷口古早味紅豆冰的味道嗎?這本書就是那麼古錐可口。
☜♣☞‧☜♣☞‧☜♣☞‧☜♣☞‧☜♣☞‧☜♣☞‧☜♣☞‧
同時,文化部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的精神,推出「走讀臺灣」系列活動,串聯文本與臺灣在地連結,使民眾可以在城市、鄉野、山林以及海岸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歡迎大家來一起走入文本,讀出台灣。
在此我也點名好友 9m88 分享他的書單,種下閱讀的種子。
#閱讀的種子
#走讀台灣
#KeepReading
#Lets讀it
#疫起待在家
#一起來讀書
年夜飯練習與思考答案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高中生讀「ICU重症醫療現場」的幾篇心得,心裡在想,到底這本書的讀者年齡層可以下到幾歲呢?今天有了一個新答案:12歲!
=====
陳醫師您好:這學期我嘗試帶一位國小六年級的小朋友拜讀您的「ICU重症醫療現場」,她是平時就有在練習寫作的學生,因此想讓她閱讀此書,也讓她試著寫閱讀心得,跟您分享她的想法。
重症醫師的心裡話(古坑國小六年級李珮安)
你知道嗎?重症醫療現場,醫師無法選擇病人,因此我們就應該和醫療團隊站在同一陣線,讓辛苦的他們得到最基本的「尊重」。
當你覺得「醫生有什麼了不起的?」、「看病還要看醫生心情?」,那你該想想,若是影響醫生情緒,豈不是在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嘛!我們應該要想的是如何配合醫生的指示,讓兩方能達到共同的目標,醫生的力量才能發揮到極致。身邊的親友盡力的照顧病人,最怕的就是天邊孝子。什麼是天邊孝子呢?就是因太久沒有關心、照顧病人而產生愧疚感的親人,只能靠提供一些物資和責怪陪伴病人的家屬來減輕內疚感,而此時醫療團隊就要幫助他們,用對雙方最有利的方式來減輕孝子們的愧疚感,讓他們從「天邊到身邊,動口到動手」。
然而這些辛苦的醫療人員,廢寢忘食的照護病人,最需要的就是「體諒」了。很多人以為護理師們很輕鬆,上班還可以喝「珍奶」,但大家看不到的真相是……他們根本沒時間吃飯,只能靠珍珠,來讓淺意識覺得:「我在吃東西……我在吃東西……」,讓最愛喝珍奶的我,突然感受到珍奶存在的重要性,但卻有人說珍奶放在桌上有礙觀瞻,實際上忙碌的護理師一次只能喝個兩口,還要他們放抽屜裡?珍奶是過勞的代表物,如果他們能在休息時間出去吃飯,就不需要這麼辛苦的進食了。
當病人在重症病房裡,家屬的心就一直懸掛著,難免會想要祈求神明保佑或嘗試民俗療法,通常醫院不是很支持這些偏方,迫不得已的家屬只能偷偷的把符水倒在水壺裡給病人飲用或是把法師喬裝成家屬等等……這時醫療團隊卻願意讓他們一起與神明並肩作戰,醫師們的諒解讓雙方更相信彼此,才能讓治療得到最好的效果,若醫師願意「與神同行」,那麼兩方的爭吵就會更少,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才能讓彼此更堅信對方。
近年的「新冠肺炎」讓大家意識到醫療人員的用心,他們願意為了我們收起歸心似箭的心情,在醫院不辭辛勞的照護,他們抵抗著病毒,守衛我們的健康,日夜不休的第一線人員,我要向你們致上最高敬意,謝謝你們守護著我們。其實醫療團隊平時就在身邊幫助我們,在這種非常時期,他們永遠是堅強的後盾。少一點指責,多一點感謝,這就是醫療團隊別無所求的「尊重」。
我覺得陳志金醫師非常貼心,他願意為了病人,不計一切,就是要讓他安全的回家;他願意為了病人的願望,竭盡所能,讓病人們信任他;他願意等待,讓家屬的心情得以好轉且能有冷靜思考的能力;他願意為了在床邊照顧病人的家屬,選擇跟天邊孝子溝通;他願意讓器官捐贈的病人,帶著3D列印的器官離世,讓家屬能夠寬心。這些都是他熱愛自己職業、重視醫療的表現,他的精神是所有人值得學習的榜樣,他讓我知道了對於離開的親人,只需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他也讓我知道了原來聲音也是可以捐贈的,可以靠一個字、一個字的拼湊,讓植物人(編註:是漸凍人)能夠表達想法。我認為他的宣導讓醫護人員的做法得以認同,讓身為大眾的我們得知不為人知的醫療困境。醫療團隊一直保護著我們的健康,我們也應對他們致上最高的敬意跟謝意。
=====
真的太感動了!感謝李同學和我們分享她的閱讀心得。我特別送她一本我的簽名書加書籤,以資鼓勵。
有沒有人想要挑戰比12歲還低的?聽說有一位四年級生有在看,很期待看到他的閱讀心得^_^
你會和你的孩子一起看阿金的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