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艾美獎結束後,同時追起了期待多時的 HBO 迷你影集《#婚姻場景》Scenes from a Marriage,這部未播先轟動的作品在拍攝消息傳出時,早已引發熱議,因為此部劇集正是改編自瑞典大師級導演 Ingmar Bergman 1973 年的經典之作,影響 Woody Allen 與 Richard Linklater 等諸多後起之秀。
⠀⠀⠀⠀⠀
《婚姻場景》於 1975 年奪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原始有電視、電影、劇場各種版本,完整的版本可分為六段,將近五小時,2018 年時的柏格曼百年紀念影展公開放映過,較常見的則是 1974 年美國上映相對親民的三小時濃縮版本。金馬當時敘述,一對看似平凡的中產夫妻,從恩愛到衝突、分離又重逢,柴米油鹽的日常成了一張令人窒息的網,一幕幕婚姻場景其實是生命耗磨後的斷垣殘壁,俯拾皆是感情的灰燼與愛情的困獸,犀利的程度,令當時媒體將北歐離婚率上升歸咎於此,另一方面,柏格曼有過五任妻子,本片可說是他最真實內省的懺情書,而柏格曼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就是 2003 年《婚姻場景》的續集《夕陽舞曲》(或譯《薩拉邦德》)。
⠀⠀⠀⠀⠀
「原本只是為電視拍一部優美而生活化的劇集,故事骨幹源自我的真實心情與回憶,這個主題長久以來不斷糾纏著我。」
⠀⠀⠀⠀⠀
柏格曼構思這個劇本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不但源自於他的真實婚姻經驗,也包含自己父母之間暴力相向的童年記憶。然而此部預算幾乎只有過往電影預算三分之一的《婚姻場景》,卻在瑞典當地、歐洲、美國等地引起廣大迴響,影評、觀眾一致盛讚,不但數度改編,也或直接或間接啟發了《愛在午夜希臘時》、《安妮霍爾》、《當愛不見了》、《婚姻故事》等多部佳作。
⠀⠀⠀⠀⠀
而最新的 HBO 迷你影集,由共同打造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集《婚外情事》的 Hagai Levi 負責編導,最初的演員陣容為《海邊的曼徹斯特》Michelle Williams 與一直以來相當欣賞且近期當紅的《沙丘》、《算牌手》Oscar Isaac 出任,而後改為 Jessica Chastain 擔綱女主角,也是多年好友的兩人繼《暴力年代》再度同框。新版《婚姻場景》在本月初的威尼斯影展進行首映,9 月 12 日開始於 HBO 播出,一周一集,共計五集,雖然私心認定柏格曼原版注定難以超越,目前為止仍相當喜愛 2021 年的詮釋,精湛演技撐起戲劇張力,十足展現兩位演員的深邃魅力,且質感極為出色,果然 HBO 始終是品質保證。
⠀⠀⠀⠀⠀
⠀⠀⠀⠀⠀
▍中文預告:https://youtu.be/HZ1vbit1YDg
▍觀賞平臺:https://bit.ly/3zIMntS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一二三渡辺,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マッハマスター専用 1973 Kawasaki Z1A Suzuki CORSE RESIN KATANA GSX1100S 1973 Kawasaki H2A 750SS MACHⅣ 1974 Kawasaki H1E 500SS MACHⅢ 素敵な限定モデル スズキコルサカタナレーシング 世界...
「年記1974」的推薦目錄:
- 關於年記1974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年記1974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年記1974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年記1974 在 一二三渡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年記1974 在 一二三渡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年記1974 在 一二三渡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年記1974 在 [好雷] 女生驚魂記(黑色聖誕節1974 版) -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年記1974 在 報時光UDNtime - 【1974交通號誌】#年記1974 #凌性傑【書摘 ... 的評價
- 關於年記1974 在 Remembering Singapore 【獅城舊事】1974年新加坡諧劇雙寶 ... 的評價
- 關於年記1974 在 文革电影系列【渡江侦察记】 1974年重拍版中国 ... - YouTube 的評價
年記1974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報時光今年與尖端出版合作的作品─「年記」,共16本,自1960年至1975年,以「年記」為名,每一年選出當年的30張照片,邀請當年出生的作家創作。
朋友們持續傳來的閱讀及收藏好評,
為報時光在歷史資料探勘、轉化的路,
添了柴火,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給大家「年記」系列,
由作家吳鈞堯撰寫的推薦。
過去的時光不會再回來,
而創作者的影像和文字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痕跡,
如果你還不大清楚,一起來了解
【2021-03-20/聯合報/D3版/聯副.周末書房】
關於歷史從我說開始
【吳鈞堯】
推薦書:1960-1975《年記》系列(尖端出版)
年記,為年代依序記錄,由報時光與尖端出版聯合企畫,以三十張老照片為引,勾勒舊時代。
「年記」與「年紀」發音同,實則前者大時代、後者小敘事,但沒有「小」的餵養,時代的「大」何處著床?故而出生年為軸,一九六○到一九七五,十六位作家,依照出生年一字排開,浩浩盪盪成為歷史敘事。
要出生在一九六五年的李進文書寫一九六五、要歐銀釧寫她的一九六○、讓馮翊綱記他的一九六四,除非他們帶著前世記憶投胎,否則只能發一聲「甚」,其餘無解。
「年紀」寫「年記」,是一種再認識。著名空間研究學者克瑞斯威爾(Tim Creswell)提到,「當人將意義投注於局部空間,然後以某種方式(命名是一種方式)依附其上,空間就成了地方」,又說,「地方不單只是有待觀察、研究和書寫的事物,地方本身就是我們觀看、研究和書寫方式的一環」。
時空得進入了,才能成為我們的時空,「認名」跟「命名」猶如「年紀」與「年記」。
●
門,在出生年打開,允許我們帶著不同的成長背景與識見,每人派與照片,書寫三十則短文,再從濃縮中找到最緊要的關鍵詞,成為書名。年記系列成為非常「獨斷」的檢索,翻開扉頁,有一段文字精簡自作者的短序,有必要一一條列,因為它們是作者群的有趣註解,巧妙與霸道兼具。
毆銀釧《年記1960:時光的線條》,「依舊1960,香氣迎面」。
王淑芬《年記1961:誰在路上走著》,「人類矛盾與兩難,往往是自找的」。
楊翠《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我與一則史詩級的美麗神話同時誕生」。
陳輝龍《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關於1963年,差不多要到1973年才知道原來如此」。
馮翊綱《年記1964:隨人解讀》,「梨園說書先生,將陽世百態述說」。
李進文《年記1965:捕魚和寫詩之間》,「我出生的那一天,時間最肥」。
嚴忠政《年記1966:交換日常》,「這一年,我們學習見面,練習摩擦」。
張萬康《年記1967:時空咖啡廳》,「我倒著生長,愉快的縮小兼重生」。
顏艾琳《年記1968:走慢的時光》,「據說1968年出生的人,在40歲會遇到改變成人生的重大事件」。
郝譽翔《年記1969:流動的夢境》,「1969,反抗與純真同在,樂觀與放縱並存,我心深嚮往之」。
李鼎《年記1970:原來是今日》,「我在50年之後遇見這30張毫無記憶的照片,好似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所有『理所當然』的刪除」。
洪凌《年記1971:風靡宇宙的復刻版》,「天光破曉,滄青色光暈是萬年後的玄黃洪荒」。
張哲生《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令人回味無窮的國語卡通歌曲在25年後,引領我步上了漫漫的懷舊之路」。
徐國能《年記1973:與童年重逢之地》,「世界暫時失去了顏色和詩,但孕育了未來的無限驚喜」。
凌性傑《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天干地支裡,充滿了時間的暗示」。
李長青《年記1975:與這個世界》,「這是文學與我一種奇妙的緣分」。
●
作家姿態各異,觀點與出手方向,都是他們與世界的接軌。如此「任性」,肇因於歷史的讀與解,本來就沒有統一,甚至標準答案。任性出手,根源於規格的控管,嚴謹更勝防疫。字數最少的顏艾琳、郝譽翔,與最想多說的李鼎,很抱歉,都是七十頁篇幅。後記「這一年有什麼誕生了」,作者比台灣退出聯合國、蔣介石過世、王子麵生產、《八百壯士》首映、台視正式開播更要緊,列在第一順位。嚴謹中自由誕生,看似自在揮灑,對比書名與扉頁文字,實則個性盡現。
我在其中找到為文風格。
王淑芬、歐銀釧、顏艾琳抒情為尚,馮翊綱看圖說故事,不乏寫逸演出,洪凌的出場就預示了科幻風。以圖片勾勒筆意的,還能分出兩種,楊翠、張萬康、凌性傑借圖片說自身成長與感受,屬於主觀派;郝譽翔、張哲生系出同門,但客觀許多。陳輝龍寫就許多隱喻的小故事,李鼎則隱喻少、故事多,有一個大宗是散文詩,如李進文、嚴忠政、李長青、張哲生,張哲生偏白話運用、李長青則有意識地把古今詩人入文,這樣的「混搭」徐國能運用徹底,短文、短詩,連七言絕句都用上了。
凸顯作家個性的時代記錄,沒有總序、代序等「剪綵」儀式,系列訴諸美學要求,「以大面積留白並搭配簡潔的設計感╱內頁採用韓國進口厚磅美術紙╱書衣的設計、圖騰從日常中取材╱以雙色的撞色視覺感,展現時間與空間各自獨立又互相融合的概念」。
同時,為了避免作家「離圖」太遠,讀者難以跟上,書冊末頁條列照片拍攝年代跟史實記錄,閱讀年記時,讀者可以依照作家書寫,也可以前後對照,找到自己與歷史的軌跡。
●
「高二那個夏天,我一口氣讀完四十本金庸小說。沒有按照序號,而是有哪一部就租哪一部。年少讀武俠,我長了另一種滄桑,那是款霸氣,整個江湖都需要我。我到中華商場買了兩把木劍,一長一短,掛在身側,搭上二二一公車,車廂裡的乘客都顫慄,劍是其一、劍眉其二。我很習慣把眉毛皺成『劍眉』,眉心夾緊,尾梢自然跋扈」。
「人人行囊飽滿,商家的貨品越來越少,大肆採購後,回望中華商場,才警覺,張燈結綵似的海報早已消失,斑駁大樓前,人群密密麻麻,像螞蟻,為了過冬而覓食。隔許多年,才知道,從中華商場搬運出的,是每一個人對它的獨有回憶,那一身斑駁、那一臉灰槁,正是青春的側影」。
兩則短記不出自於上述作者手筆,而是閱讀「年記1967」,看到老照片,想起我跟中華商場的逢遇。記述於此,是年記系列透過它的規範與客觀,對我發出呼喚。
出版方把筆交付給十五位作者,讓他們做主,個性化不同的年頭,更有透過他們全境擴散的深意。這幾年《聯合報》分別以時代跟地方,多元思維留住歷史,懷舊之外,還有歷史感的培養,沒有拉滿的弓,就沒有飛揚的箭,無論朝天空向地心、朝悲傷或圖騰,任何一種飛行有目的,也有道長長的氣流。
「敲時間如竹,聽它走遠、聽它回來。來、去,有時依循五線譜,有時候是枝畫筆,以及原來如此」。
我寫它們,在自己年記的扉頁上。
#歐銀釧 #王淑芬 #楊翠 #陳輝龍
#馮翊綱 #李進文 #嚴忠政 #張萬康
#顏艾琳 #郝譽翔 #李鼎 #洪凌
#張哲生 #徐國能 #李長青 #凌性傑
#年記 #報時光UDNtime #尖端出版
年記1974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966年環河南路工具街】#環河南路 #工具街 #年記1966
禾草需要鐮刀與汗
鋸子和地平線
剛好合作讓一天有個了斷
日與夜需要拉鍊
理髮讓我想到氣球、剃刀
嚴謹很好。學著如何出發
最近的天涯拉出一個線頭
為我繡上學號
星星是零件
夏夜適合裝修一些小事
#嚴忠政 │ 摘錄自《年記1966:交換日常》
#環河南路工具街 #報時光UDNtime
圖片日期:1966/9/6
圖說:台北市環河南路堤防邊的工具街街景。
攝影:陳明輝
來源:聯合報
年記1974 在 一二三渡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マッハマスター専用 1973 Kawasaki Z1A Suzuki CORSE RESIN KATANA GSX1100S 1973 Kawasaki H2A 750SS MACHⅣ 1974 Kawasaki H1E 500SS MACHⅢ 素敵な限定モデル スズキコルサカタナレーシング 世界に8台・国内に2台 四気筒カスタム雑誌 カスタムピープルに初めて掲載された三気筒マシーン カワサキマッハ750 東京モーターショー60周年記念パレード参加車両で一番古かったオートバイ
https://youtu.be/-wLIYcxqFXk
この動画は YouTube 動画エディタ(http://www.youtube.com/editor)で作成しました
年記1974 在 一二三渡辺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マッハマスター専用 1973 Kawasaki Z1A Suzuki CORSE RESIN KATANA GSX1100S 1972 Kawasaki H2 750SS MACHⅣ 1974 Kawasaki H1E 500SS MACHⅢ
https://youtu.be/1-pYAkNOHdg
マッハマスター専用 1973 Kawasaki Z1A Suzuki CORSE RESIN KATANA GSX1100S 1973 Kawasaki H2A 750SS MACHⅣ 1974 Kawasaki H1E 500SS MACHⅢ 素敵な限定モデル スズキコルサカタナレーシング 世界に8台・国内に2台 四気筒カスタム雑誌 カスタムピープルに初めて掲載された三気筒マシーン カワサキマッハ750 東京モーターショー60周年記念パレード参加車両で一番古かったオートバイ
https://youtu.be/-wLIYcxqFXk
年記1974 在 一二三渡辺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マッハマスター専用 1973 Kawasaki Z1A Suzuki CORSE RESIN KATANA GSX1100S 1973 Kawasaki H2A 750SS MACHⅣ 1974 Kawasaki H1E 500SS MACHⅢ 素敵な限定モデル スズキコルサカタナレーシング 世界に8台・国内に2台 四気筒カスタム雑誌 カスタムピープルに初めて掲載された三気筒マシーン カワサキマッハ750 東京モーターショー60周年記念パレード参加車両で一番古かったオートバイ
https://youtu.be/-wLIYcxqFXk
この動画は YouTube 動画エディタ(http://www.youtube.com/editor)で作成しました
年記1974 在 報時光UDNtime - 【1974交通號誌】#年記1974 #凌性傑【書摘 ... 的推薦與評價
【1974交通號誌】#年記1974 #凌性傑【書摘透露│年記1974 第14頁圖:交通號誌燈】 「從人力指揮交通到有號誌可供遵循,不知道是多麼漫長的一段歷程。 ... <看更多>
年記1974 在 Remembering Singapore 【獅城舊事】1974年新加坡諧劇雙寶 ... 的推薦與評價
Remembering Singapore 【獅城舊事】 1974 年新加坡諧劇雙寶第一部香港電影《阿牛入城記》片段欣賞. 2K views 11 months ago. ... <看更多>
年記1974 在 [好雷] 女生驚魂記(黑色聖誕節1974 版)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這週上映的《黑色聖誕節》Black Christmas 之 1974 年原版,取材自 1950 年的一場美國大宅保姆被姦殺之凶案、以及 1960s年間基於這則凶案流傳的都市傳說。加拿大編劇 Roy Moore與導演 Bob Clarke 以它們為骨幹佐以一些魁北克地方的殺人案件題材,拍成了這部《女生驚魂記》,有些人稱之為影史上「連續殺人片之祖」,比後來成為經典的《月光光心慌慌》還早了幾年。
看完今年的《黑色聖誕節》再回頭看四十五年前的《女生驚魂記》,覺得既是熟悉又是新鮮,那時代距離我們好像很遙遠又很接近:同樣是大學女生的姐妹會宿舍故事,同樣有兩性衝突尤其是女權伸張,《女》片看起來並沒有比《黑》片古老多少,在《女》片中的這群女生就已經很獨立率性叛逆享樂樣樣來!
而那年頭的男人呢?好像比起今日來說就保守了點、也溫和了點。今年《黑》片有正面對決的兩性戰爭,發生在基進女權與保守派老白男越來越劍拔弩張的年代;當年這《女》片呢,校園與社會中好多好多男人,基本都對這些女主角們禮貌而友善,頂多覺得她們生活很亂不太上軌道而搖搖頭唸個兩句...
至少在《女》片中,那些男性對女性的凝視,不論是出於小看、歧視、保護、還是衛道,基本都距離暴力的紅線很遙遠,絕大多數都彬彬有禮地,女生就算覺得被男生小看了,溫和的打個哈哈換個話題、率性的直接粗話嗆回去,男人舉起雙手回個抱歉的笑臉也就沒事了。只是《女》片這連續殺人劇情中的兇手,隱然是一個對女性自主囂張看不太下去的憤懣化身。此片作為恐怖片的一大魅力,在於這殺人兇手的隱晦描繪:
電影從開鏡起,在全片給了好多以他視角觀看大宅環境的鏡頭、一次次描摹他虎視眈眈看著大學女生們;而他自己永遠不露面只拍出影子、頂多在女受害者臨終前會看到他被特別打光的一隻眼睛;然後他常常歇斯底里胡言亂語砸東西、他也很會打顛三倒四的恐怖電話;他每每講一堆邏輯不清的胡言亂語、透露許多童年創傷與厭女情結但又從來不說破。
最後,在這大宅兇殺的疑雲中,電影一度設計得像是主角身遭許多男人都有嫌疑、甚至最後一陣亂鬥大家還以為其中一位熟人真的就是兇手,只是草草結案人人以為風平浪靜後,只有觀眾知道其實他還與主角共處一室!兇手不是任何有名有姓的社會人,而是這個從天而降的無名氏,彷彿一個惡念化身的幽靈。
此片的「女生」主角,有兩個經典面孔就算今日觀眾也不陌生:女一是柴飛萊蒂版羅密歐與茱麗葉《殉情記》的美若天仙女主角 Olivia Hussey,此片的她已經比《殉》片時再大了六歲,是比過去再落入凡間一點;女二是後來演理查唐納與克里斯多夫李維版《超人》路易絲的加拿大女星 Margot Kidder!
必須承認,過去我看《超人》時一直對這女主角的描繪不是很滿意,覺得她好小女人、好待救公主、連說話與動作都好嬌滴滴、記者專業則總是脫線傻氣、看到超人則總是花痴... 但沒想到,在比《超人》早四年的此片中,這演員中性帥氣無拘無束簡直像是 2010s新女性、她可以大口吐煙隨口粗話拿酒瓶開喝沒在怕、在這間姐妹會大宅中就是女孩們萬眾矚目的王子!
https://farsightedblog.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1226168424_1.jpg
只可惜,女二終究是女二,她的故事一定只能走到半途 XD 這位率性女二 Barb 專門在大宅裡有話直說,其他女生猶豫不決的事她大方插手、其他女生瞻前顧後的事她果斷推動、其他女生有點害羞不太敢參與的男性事務她一馬當先、其他女生面對男生壓抑而支吾時她單刀直入、其他女生擔心害怕的電話騷擾她更是直接拿起話筒嗆回去!
可想而知,她是不停地惹到人的,生活中很多年長與年輕的男性看到她這麼嗆都舉起雙手不敢造次,而電話那頭的神秘客呢?許多保守女生都說「都是 Barb 妳激怒了他」,但仇女者若真要攻擊女性,真需要妳來激怒嗎?或是說仇女者若威脅攻擊叫妳乖一點、妳真的就要委屈自己乖一點嗎?
這些辯論,聽起來好 2010s,真沒想到 1974 的連續殺人片始祖就在談這個。只是它迷人之處在於丟出議題但立場模糊,它不多作辯論就直接給人看後果,那仇女的連環兇殺必不免,反正觀眾也知道殺手是反派、他如此對付不乖的女性是世所不容的。只是比起今年《黑色聖誕節》那正拳直擊立場鮮明的性別戰爭訊息,這部《女生驚魂記》倒沒這麼鐵桿基本教義,反而是帶著距離境看現象、模稜兩可不說破立場,而能以一種較玩世不恭的抽離感去描繪驚天殺人與淒慘死狀。
談到恐怖片,多年下來已經看慣恐怖片的我們,大體上對那些斷肢灑血與 Jump Scare 都膩了,而比較喜歡欣賞精巧的恐懼氣氛之營造、或是以恐怖代言人間惡念的虎視眈眈。以這角度看,這部連續殺人片始祖其實是很內斂優雅的,它常常用兇手視角虎視眈眈跟蹤女生們,兇手自己則一直不露面,偶爾女生落單入了陷阱,知道大事不妙後一個心涼的眼神就結束,縱有尖叫掙扎或見血,也往往都在鏡頭之外盡在不言中。而死狀呢,以全片第一位死者 Clare為代表,她戲份其實很多,但都是擺同一張保鮮膜包覆的死臉 XD 就是海報正中央那張。
這張死臉,以恐怖片來說真是不太嚇人,反而有種戲謔感,全片一次次讓我們看多看久更有種荒謬感 XD 也還真荒謬,這具屍體坐在閣樓的搖椅上、這張死臉就在窗前一直看著窗外、甚至鏡頭屢次讓這張死臉與大宅外面的學生老師民眾警消遠近同框,居然大家都在找失蹤少女、卻沒有一個人把眼光飄過來!甚至直到片尾結案她男友還在那如沒頭蒼蠅慢慢找 XD 突然間,這張臉像是在控訴體制的顢頇、社會的冷漠、乃至人間各種對女性壓抑受害的視而不見:活生生的女人被凍結噤聲了,就直挺挺發生在你們面前還放了這麼久,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看到?
這種帶有抽離感的處理方式,我覺得當代已少見了,這年頭女權往往都是直挺挺來的、都是面對壓迫絕不退讓迂迴的、甚至是面對暴力不惜犧牲性命玉石俱焚的,現在院線上映的社會歷史片《女孩要革命》與連環殺人片《黑色聖誕節》都是一個樣,理直氣壯擁有絕對的正當性,儘管明知激怒的人越來越多卻完全不當一回事。倒是四十五年前的《女生驚魂記》這張臉,像是一具在美術館看到的裝置藝術般,靜靜放在那任人解讀、讓有緣人自行點通,已有概念者自有共鳴、實踐過激者心下一凜、尚無概念者不受冒犯卻同感唏噓,也許反而更有空間讓立場不同者都能退一步思考?
《女生驚魂記》女一 Jess 和女二 Barb 的組合,其實和今年《黑色聖誕節》女一 Riley與女二 Kris 的組合異曲同工:兩位女二都是外表特立獨行的女權份子,對一切性別不公直拳正擊不假辭色,也往往惹禍上身成為被獵殺的對象;兩位女一則外表都是乖乖牌、都有受到男性的性別禁錮。Jess是有個大男人男友、把她搞到懷孕就要她放棄夢想結婚生子當個好媽媽繞著丈夫轉;Riley 則面臨更激烈的性暴力、被惡質男人下藥撿屍性侵了。兩人外表身段雖較軟,但隨著姐妹會女生一個個消失,她們都是最後能夠承擔挑戰逆轉乾坤的真勇者。
《女》片和《黑》片,認真談的都是性別暴力,只是前者在四十五年前那女權還要小心突圍的時代氛圍下,談得較輕盈隱晦,而後者在如今女性伸張毫不退縮的戰鬥年代裡,談得沈重而激烈。但說到底,它們在生活層面上處處提點女性日常處境的壓抑緊張與凝視時,它們在逃殺劇情的戰鬥層面上還是把敵人給抽象化了,並沒有把所有男性一桿打翻為敵人:《黑》片把敵人抽象化為黑魔法、讓歷史幽靈綁架年輕男性令他們失了熱血沒了心;《女》片則把敵人抽象化為一個捉摸不到的影子、讓它代言仇女的極端暴力,讓平日不知不覺輕視女性但沒走上極端的平凡男人警戒在心。
以這個精神來看,我覺得今年《黑色聖誕節》對原作《女生驚魂記》是較忠實地致敬的,尤其在那張無語問天的死臉、以及死臉主人的貓咪這一對小小設計上,看得出來它們儘管一部較溫和一部較激烈,都是認真要以一部連續殺人恐怖片來演繹這人間惡念的。而在不同的時代科技上,那過去的「匿名電話」與當代的「匿名簡訊」之騷擾,前者呈現了電話機海茫茫追查不到的體制笨重、後者呈現了天涯海角無處不在的鬼影幢幢。
只是,《女生驚魂記》這樣輕盈抽離任人領會的連續殺人片,不只是《黑色聖誕節》這種社會議題恐怖片的始祖、也是 2006 年續作《絕命聖誕夜》的始祖,看來同個師門下也可以走出截然不同的道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qLGD7C6VM
接下篇:[負雷]《絕命聖誕夜》Black Christmas (200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2.39.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76650945.A.4D9.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59.62 臺灣), 12/18/2019 15:12:1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