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新景點『蘭陽原創館』是首座以『原民文化』為主的生活美學空間
地點就在宜蘭市公所後方,這裡原是宜蘭縣政府舊員工宿舍,民國105年公告為歷史建築,透過現代工法重新修復,園區變得好美,泰雅族占卜鳥、部落圖騰牆、動物木雕、迷幻森林與水鹿彩繪牆,公園對面的小廣場有可愛的幾米人偶,園區不大但隨處都好拍,晚上點燈氣氛更棒!
『蘭陽原創館』由9棟歷史建物所組成,靠近市公所有『遊客服務中心』、『原創光廊』文化策展、『傳承工坊』不定期舉辦講座、手作DIY體驗、『兩間選品店』來自簍卡原民品牌服飾及原民手作坊的手工藝品,也有今年原力蘭陽創業競賽入選作品,靠近停車場有四間原住民複合式餐飲店。
『1919原燒料理』主打柴燒煙燻燒烤,採用原木煙燻低溫慢烤10小時以上,肉質軟嫩,搭配手作的脆皮黑麥漢堡,『勇士堡』有3oz的手撕煙燻牛或豬,『狩獵堡』是5oz雙層煙燻肉排及手撕肉,『帶骨豬肋排』搭配獨家秘製濃郁的BBQ風味醬,柴燒香氣十足,無需沾醬就非常好吃,整支拿起來啃好過癮。
『PAFANA巴法娜』小米甜點冰,用色彩繽紛的阿美族蹦蹦球裝飾,還有一間派對房,當周壽星提前預約,會有阿美族慶生歌曲及生日小驚喜,『彩虹派對冰』是以彩虹傳說為靈感,新鮮水果丁搭配手工冰淇淋及優格,『飛魚黑米生吐司』主要食材『柴燻飛魚鬆醬』,飛魚用九芎木柴燻三天三夜後,一根根挑刺取肉,加上獨家調味炒製而成,味道獨特又美味,黑米生吐司Q彈好吃。
『尤莉工坊』以老師的太魯閣族名Yuri為工坊名,老師從事現代手織工藝推廣,結合泰雅族的傳統編織圖騰,為台灣首位准予教導授課並經營SAORI手織服飾展售。店內有茶席體驗、編織體驗、胸花DIY,另有販售馬告、刺蔥茶點,肚子餓可以體驗敲打竹筒飯,『馬告鹹豬肉香蕉飯』香蕉葉的香氣都融入到米飯裡。
『Sinramat醒來吧工作室』Sinramat為緬懷祖先之意,傳承奶奶手織的精神,提供籐編、羊角勾織、手工織帶機等纖維編織教學,消費即可體驗穿泰雅族服飾拍照。並結合部落美食『糰原飯丸』,用宜蘭的小米做甜點,『小米甜甜圈』口感QQ的、『小米吉拿棒』比較酥脆有嚼勁。添加小米及紅糯米的飯丸,拌入微辣的XO醬干貝、鹹豬肉(喜烙),份量十足的飯丸好吃。
『蘭陽原創館』有好吃的原民創意料理、好逛的工藝文創商品、好玩的DIY課程,不定期舉辦小市集、主題活動、音樂會,並鏈結原鄉部落旅遊、農產、美食、文創等產業,快來園區體驗吧!
#原創光廊、傳承工坊、選物店、尤莉工坊、PAFANA巴法娜的派對房禁止寵物
#照片有178張,要點開相簿才能看到完整的
店名:蘭陽原創館
公休: 每周二公休(除夕、特殊活動另行公告),中秋節正常開放,9/22休館
電話:03-9360098
營業時間:
📍遊客服務中心:10:00~18:00
📍選品店、傳承工坊:11:00~18:00 (周五/六至19:00)
📍複合式餐廳:11:00~19:00 (周五/六,各店家彈性至21:00)
📍原創市集:即日起至10/17,每周六、日14:00~19:00
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二段430巷1號(阮義忠台灣故事館旁邊)
附近景點:阮義忠台灣故事館、宜蘭人故事館、宜蘭熊讚親子館、中山公園、幾米公園
停車場:中山公園周邊有停車格、大象溜滑梯對面有收費停車場(和睦路)
大眾運輸:葛瑪蘭客運791(有停宜蘭火車站、宜蘭轉運站)、772,國光客運795,宜蘭市公所站下車步行5分鐘可到達
備註:服務中心有飲水機,餐廳有賣素食餐點,有無障礙坡道、無障礙廁所、親子廁所、尿布台
官網:https://www.yilanstyle.com.tw/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yilanstyle
(2021/09拍攝)
同時也有5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的網紅林郁晉,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
「幻之光拍攝地點」的推薦目錄:
幻之光拍攝地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進場前先了解故事背景
先要了解《Dune》是一部n部曲作品,作為系列作的第一部,起初少不了交代背景,雖算不上複雜,但因為包括地方名、家族名與人名,如果你是完全沒有看過原著小說,應該就如我一樣,大約十五分鐘才分清各班人馬,建議先打個底再進場應該入局更快。
・阿特雷斯家族(House Atreides): 主角Paul所屬的家族,聯合國中的兩大勢力之一,在軍力擁有龐大的實力,對地方管治手法溫和,深得民心,卻被帝國(暫不會在Part 1出現,應該像是最後boss的存在)視為眼中釘。
・哈根尼家(House Harkonnen):亦稱光頭幫,因為整個種族都是光頭的(謎),生性好勇鬥狠,主張以武管治手法,盡力榨取阿拉吉斯(Arrakis)的香料。
・阿拉吉斯(Arrakis):Dune故事主要發生地點,整個被沙漠覆蓋的星球。長年天氣酷熱兼有沙塵暴等惡劣天侯外,底下還存有名為沙胡魯(Shai-Hulud)的巨型沙蟲,不過因為此地沙中藏著香料(melange),擁有神奇功能,讓阿拉吉斯成為不同勢力的必爭之地。
・貝尼哲斯姐妹會(Bene Gesserit):Paul母親Lady Jessica所屬的組織,可以透過一種聲音去操縱別人,雖在Part 1中沒表露太多,但姐妹會絕對是暗中操控著世界的走向,而Lady Jessica亦因誕下男孩(Paul)惹來姐妹會的不滿。
2.史詩式的電影體驗
由導演Denis Villeneuve親執導《Dune》,前作有《Blade Runer》、《Arrival》可鑑,他極擅長打造長鏡頭、遠鏡的浩瀚感,配上《Dune》大量的朦朧沙景、銀河星際畫面,絕對是未進場就信心滿滿。加上電影找來Christopher Nolan長年搭擋的配樂師Hans Zimmer,在幾幕中一加上配樂,甚至被畫面更加出眾,增加了整個場景的史詩感與磅礡的氣勢。而《Dune》運用IMAX格式拍攝,加上電影裡大量的全景鏡頭,進戲院配上IMAX一同服用絕對更佳。
3.外界稱《Dune》雷聲大雨點小?
未上映前《Dune》已被套上不少標籤,未來科幻版的《The Lord of the Rings》、《Game of Thrones》,下一部的《Star War》等等……全都稱贊著《Dune》的史詩感,但漸漸又因為呼聲過高,觀眾進場前有著極高的期望值,然後開始作出對比。無可否認的是,《Dune》在處理前段的人物關係略為混亂,但作為一部n部曲作品,而且創造一個完全新的世界觀,在種種因素下處理手法上尚算合理。後段則被投訴未有大高潮位,反觀Denis Villeneuve舊有的作品,不論是《Blade Runer》,還是《Arrival》也好,都是偏用氛圍說故事,本來他就不是一個做商業大片的導演,而他的成名一直都那種獨有的藝術觸覺。雷聲響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雨點的大小,就因應你如何感受這部電影。
p.s 連作為一個男觀眾都覺得Timothée俊俏到有點過分
陳銳
幻之光拍攝地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非常喜歡第一張照片,拍攝地點在澎湖菜園,菜園是地名,種的不是青菜,而是牡蠣,澎湖遍地開滿天人菊,天人菊是縣花,所以澎湖生產的生蠔就命名為菊蠔。
若非親眼所見,很難想像牡犡生長在仙境中,採訪當天,日正當中,海水清澈見底,牡蠣一串串沉降水中,我幾乎被菊蠔所魅惑了,覺得自己也變成水中的美人魚。
第三張照片是澎湖花枝,一支釣漁民騎著野狼125,把剛剛釣上岸還在蠕動的花枝,送到花枝丸姊姊的手上,那時我正大嚼剛炸好的花枝丸。
活花枝的顏色會改變,我伸手觸摸,本來是銀光色澤很快變成灰黑,我盯著花枝覺得非常眼熟,這種眼熟不是在菜市場,而是在電影裡,是許多科幻片中外星怪物的原型,不止是觸腳,還有花紋,但我相信你沒機會看到摸過。
第五張照片是旺興漁業老闆李旺本人,這是他工作的模樣,每天在店裡等待一百多位一支釣魚民陸續交貨,再分類,裝箱,鋪冰,打包,趕飛機,在疫情還沒降臨前,一日兩次把澎湖尚青的現流海鮮,第一時間送進全台米其林等餐廳中。
這次則趕在中秋節前,為超級美食家團團饌的朋友集貨100箱 #中秋烤肉必備澎湖五寶,其中的菊蠔來自菜園,花枝丸的花枝是百分之百澎湖捕獲,魚粿是澎湖人的甜不辣,當然還有人人都愛的大尾小卷一日乾與冰卷,希望中秋團圓烤肉大家吃得開心。
想吃想買,限時團購,請先加入私密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22354091565249/
幻之光拍攝地點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幻之光拍攝地點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臺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
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並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著前方不遠處,無數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人們 Peo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我在你左右
透過男性劃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呈現,刻劃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透過猩猩作為都市正常運作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都市興起後的治理實踐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人-人 One-One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塵埃落定時
作品呈現出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存在?又或只是內在狂亂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1.2.3魚你躲好了沒?
魚缸中的觀賞魚好似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自身主體性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孤獨感。
黃淑蓮|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產生的矛盾中內在衝突不斷,將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入。該如何明確自身定位及調整最佳姿態,讓「我是誰」成為最終的提問。
陳嘉壬|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幻之光拍攝地點 在 認真的阿芬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New 寶可夢隨樂拍》隱藏⭐四星「瑪納霏&哲爾尼亞斯」!
傳說寶可夢&幻之寶可夢「拍攝地點&隱藏動作觸發」!
►【寶可夢隨樂拍📷】播放清單: https://finntv.pse.is/PokemonSnap
► 👩🏻🚀 訂閱 Finn TV 頻道👨🏻🚀 :https://finntv.pse.is/SubscribeLink
我們正在遊玩《New 寶可夢隨樂拍》!
很開心你加入我們的冒險旅程!
與你同行,碰到什麼挑戰也都不會害怕!
► 加入【尊爵會員🌟】:https://finntv.pse.is/joinourcommunity
► 加入我們的 DC 群👾:https://discord.gg/adeJpjKGjB
► 來我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s://finntv.pse.is/FinntvFB
► 贊助❤️我們:http://user29027.psee.io/DonateFinnTV
► Bilibili频道📺:http://user29027.psee.io/FinnTvBilibili
► 工商合作盡請來信📧:finntv6236@gmail.com
*BGM by Ikson, Nicolai Heidlas Music, KODOMOi, Couple N
https://soundcloud.com/ikson
https://soundcloud.com/nicolai-heidlas
https://soundcloud.com/kodomoimusic
https://soundcloud.com/couple-n-music
*If any material in this video causes copyright issue, please contact me. (finntv6236@gmail.com)
I will delete it immediately.
#New寶可夢隨樂拍 #寶可夢隨樂拍 #基拉祈
幻之光拍攝地點 在 蘇西的劇場電影人生- Maboroshi no hikari《幻之光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幻之光》的口白並不少,雖然是慢電影,但卻不會讓人感到無聊單調。... ... 這裡沒有近景的臉部拍攝,完全靠演員的聲音演技。女主角哭著終於對現任丈夫說出自己 ... ... <看更多>
幻之光拍攝地點 在 [好雷] 幻之光-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去參加清大夜貓子電影院的放映活動,
最新一期的主題是“日常景框:是枝裕和影展”,
關於是枝裕和,我所知不多,
之所以會注意到這位導演,
是從去年《小偷家族》的宣傳開始,
在此之前只看過《海街日記》,
今年三月則在公視看過《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而這幾部都跟家庭生活有關,
其中對於人性的光明面與黑暗面,
有著相當平實的描述,
甚至有時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
留下的韻味卻令人再三回味。
以下有劇情雷,未觀影者慎入!
開始觀賞這部《幻之光》後,不確定是不是巧合,
感覺導演特別喜歡將“死亡”作為劇情的重要轉折,
在《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中以“死亡”收束劇情,
而在《幻之光》跟《海街日記》中,
“死亡”則發生在劇情的起點,由此開展敘事。
故事以主角由美子的夢境開場,
年幼的由美子無法阻止執意要回故鄉的祖母,
祖母從此下落不明,
而這件事直到結婚生子後,仍不時徘徊其夢中;
而後丈夫驟然離世,除了失去摯愛的傷痛,
不明的死亡動機,使主角更加難以平復。
然而生活還是得過下去,在親友的幫助下,
由美子努力撫養才三個月大的獨生子,
數年後帶著他從大阪改嫁到能登半島上的小漁村,
展開新的家庭生活。
漁村的生活看似平靜美滿,
然而過去的疑問始終盤桓在由美子的心中。
影片結束的當下,
我有一種很虛無的感覺,
不是說電影劇情薄弱所造成的空虛,
而是心裡有些什麼東西沒被填滿的感受,
後來發現這部電影改編自宮本輝的同名小說,
久遠前也曾拜讀過這位作者寫的《避暑地的貓》,
現在回想起來,與當初看完小說的心情有點類似。
電影裡中、長鏡頭跟固定鏡位用得相當多,
各個角色彷彿過客一般,穿梭其中,
不禁令人想起侯孝賢導演的拍攝風格,
查閱資料後發現應該有受到侯孝賢導演的影響沒錯;
然而不同之處在於,
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比較側重在時代背景跟人的關係,
而是枝裕和導演則是著重角色當下的情緒。
比如說,
當主角決定要改嫁,
獨坐房中翻閱相簿、回憶過去,
抬起頭的瞬間,我看了他的堅強;
又有一場小孩四處溜達遊玩的戲碼,
一個長鏡頭中,兩個身影沿著水邊奔跑,
當下也讓我感覺到小孩子無憂無慮的心情,
也是整場電影中少數情緒較為高昂的橋段。
另外,在鏡頭焦點上,
大多聚焦於背景,而不是角色本身,
不知是技術限制或導演刻意為之,
我個人傾向是後者,畢竟這是1995年的電影,
比這久之前的電影,也沒有這個問題。
這種做法讓人看不清演員的表情,
卻能專注在當下光影、聲音和情緒的表現上,
但老實說看得有點累,
而且直到片尾字幕我才發現主角是由江角真紀子飾演(默)。
整部戲中,
我特別喜歡主角回到大阪參加弟弟的婚禮的橋段,
主角抽空回到過去生活的地方,
很多場景用上與電影前半段相同的鏡頭角度,
給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慨;
雖然沒有對白,
卻讓我明確的感受到主角始終放不下的心結。
親友的死亡,固然令人哀傷,
但若能知道原因,比如說:疾病、意外…等,
多少令生者有釋懷的可能;
然而動機不明的死亡,
在生者的心上挖下一個洞:
「為什麼他要選擇去死?」,
死者當然無法回答,
這個洞也就無法填補,
一直留在那,直到哪天不小心又踩到那個洞。
電影最後有一場沒有對白的葬禮,
接著是主角在海邊哭著,
向丈夫說出內心深藏已久的疑問,
是整部戲的高潮,也再次呼應故事的起點,
而丈夫也給了一個不算答案的答案。
說來無情,但有些事物的發生,
也許本來就沒有原因,或者是無法被他人所理解,
就如同電影中提到,看到海面上的波光粼粼,
感受到大海的呼喚,便決定要出海。
這部電影讓我想到存在主義
〈對存在主義只有粗淺的認識,如解讀有誤,請原諒〉,
人是追尋意義的生物,但有些事物就是存在,
我們也無法用理性解釋,
這也是我看完電影後思考許久的疑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4.166.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58256055.A.659.html
人臉比較清楚的幾幕,
我是覺得眼熟,但就認不出來 Orz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