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幼兒園密友是奧地利/巴西混血女孩兒,數月前兩人就一直問各自爸媽,何時候能去對方家玩。時間久了,女孩們也看得出來父母都在敷衍,「不然叫她爸媽下課到時候一起把我接走,等我玩完你們再來接我」「我自己去也可以啊,反正我知道回家要搭什麼車、那一站下車」,妳才剛滿六歲啊小姐,怕她哪天離家出走,我先生被逼得交出....我的手機號碼(?)
社交恐懼症患者抱頭問天已晚,寫著我聯絡方式的小紙條已浩浩蕩蕩躺在女兒外套口袋,等著被轉交到對方父母手上。隔天下午接她放學,果然賊兮兮的給我一張紙條,「我好朋友媽媽的電話,快加她,傳訊息跟她說我要去她家玩,或者你也可以問她們什麼時候來我們家玩」憑什麼命令我?
「到底為什麼你們每天在幼稚園玩不夠還要約到家裡?」 👧「感覺就不一樣嘛!」一句話打發媽媽。加了WhatsApp ,自我介紹完兩週沒下文,面對女兒關切欲裝死,好友媽媽來訊「我女兒叫我現在馬上立刻在她眼前跟你們喬見面的時間,不知何時方便?」可惡!還有「我女兒叫我...」這招(捶牆)。擇日不如撞日約隔天,電話掛了看女兒一臉深思(覺得冷),「媽媽妳可以買洋芋片、可頌、草莓、冰淇淋和巧克力蛋糕嗎?然後飲料要蘋果汁❤」妳差不多就好了哦.....
- - - - - - - - - - - -
接兩個女生放學,一路上偷聽她們聊到零用錢。女兒說我把零用錢都存起來買糖果玩具,玩伴說:「我也是我也是,我要買一台電視放我房間」層次不同,女兒語塞😆。
回到家女兒興奮地帶好友參觀房間、吃好料、到社區遊戲場和秘密森林玩,傍晚到附近河道旁的遊戲場爬樹。女兒猴子似的跑來跑去,衝刺一小段之後「哦~我好累哦~」,她朋友見終於可以休息不用跑:「我也超...」累字還沒說出口,女兒只喘一口氣又衝了😂😂😂 整個下午都這樣,獨留好友在風中飄搖滿臉絕望想回家,畢竟理想中的密友家之旅是整個下午吃零食看影片。
- - - - - - - - - - - -
傍晚好友爸爸來接,聊過之後發現對方擅跑山道,曾在不同時間點生活在同一條街上,學生時代曾受教於先生的至友。對彼此家庭很好奇,話題聊不盡,約了擇日暢聊。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
幼兒園 自我介紹 遊戲 在 小魚共游-職能治療師/游泳教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引導怕生的孩子加入團體活動呢】
在孩子願意嘗試進入群體或同儕之前,#不要讓孩子更討厭,就是最重要的技巧!
每個孩子暖身時間不同,常見到因為太急著要求孩子參與,導致孩子因緊張焦慮且無法被理解的挫折,情緒崩潰哭鬧。幾次之後,家長會發現,孩子連門口都還沒到就開始抗拒!
許多家長很用心引導孩子參與,但因為不得其門而入,因此只能利用強迫、威脅、利誘等方式,讓家長和小孩都備感挫折,因此,以下一些大方向,希望能提供給家長們一些不同的想法。
1. 挑選孩子有興趣的課程
若課程本身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不大,要讓孩子加入團體活動則更加困難;例如孩子除了怕生以外,本身就排斥大動作遊戲,若家長選擇大動作的課程,雖然好像一石二鳥可以達到兩個目標,但更有可能兩敗俱傷。#增加課程活動對於孩子的吸引力,是提升孩子參與的好方法。
2. 環境的可預期性
#暖身時間讓孩子先認識環境、#固定的同儕與老師、#事前預告課程內容,#事前討論孩子會緊張的情境,都有可能降低孩子當下的 #焦慮當機,增加大腦有餘力回應或表達的機會。舉例來說,孩子可能在老師問問題時,會一直緊張的盯著老師看,這時就可以在課前和孩子討論,「等下老師會問你需不需要幫你唷! 你需要老師幫忙嗎? 」、「不要老師幫忙啊! 還可以怎麼辦呢?」,類似情境的討論,或許有機會增加孩子參與或表達的意願,但更重要的是藉由事前的情境演練,降低孩子當下的緊張害怕,讓孩子有機會開口說「不要!」(當然希望能說要,但能先回答不要或是 #利用肢體表達等方式,而非緊張到無法回答就是一個大進步)。
3. 拿捏「 #被注意」的程度
為什麼在公園玩可以自在,但相同遊戲帶到教室就不願意玩?
開始願意排隊,但卻不能和大家圍個圈圈說再見?
對於較敏感怕生的孩子來說,#被注意是需要慢慢練習的,漸進式的由少到多,慢慢增加孩子「被注意」的耐受度,才有機會讓孩子學習調節對於社交的壓力。
(1) 初期入團體時,縮短自我介紹類型的活動時間,#避免太高強度的被注意。
(2) 縮短孩子感覺「被等待」的時間,例如常見的是要求孩子打招呼時,會一直注視著孩子、期待孩子趕快開口。當孩子表情顯得過於焦慮時,由家長示範打招呼、說再見等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3)讓玩具不經意的掉落在孩子周圍,而非由老師或同儕給予,較容易讓孩子願意動手嘗試。#孩子願意動手玩玩具是降低緊張與焦慮的好方法!
4. 找到讓孩子有安全感的位置
每個孩子所需要的安全距離不一樣,團體外圍、教室角落、門口、以及最常見的家長的懷抱,都可能是孩子的 #安全堡壘。在安全堡壘內,家長可以感受到孩子表情放鬆、表現較自在、甚至有可能從遠方默默地觀察並跟著做動作。強硬地把孩子從安全堡壘內拉出來,可能只會讓孩子更拼命地往堡壘內鑽。
5. 給予足夠的觀察時間
每個孩子緊張與焦慮的行為表現不同,有時候是摳指甲、搓手、吸咬嘴唇,但有些小孩也可能是更容易崩潰暴躁和易怒,尊重孩子的觀察時間,會發現孩子許多緊張與焦慮的行為明顯下降,更會發現 #隱藏在抗拒與焦慮的行為下是對於課程或同儕的好奇和興趣。
6. 邀請但不強迫要求
在做了以上那麼多準備後,當然還是希望孩子能慢慢地加入活動!不期不待的邀請孩子參與,可避免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失望與壓力。切勿以強迫方式要求孩子一定要參與,畢竟對於怕生的孩子來說,越是被強迫的情境,更是讓孩子備感威脅,也就是 #刺激杏仁核現在威脅來了!進而 #更容易誘發孩子逃跑或戰鬥的反應。
以上小技巧,希望可以增加家長們在上坊間親子課程時,多一些引導孩子的想法;,普遍來說,若適切的引導,約三個月左右可以看到孩子明顯的成長。
關於社交能力的發展,當然,也常被家長問到,不喜歡和同儕一起玩有什麼關係,他自己也玩得很開心啊!但這個問題換個角度思考,可以自己玩得很開心,並不代表和別人玩就不開心!
社交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每個人需求量當然不同,我們所提供的方向 #並不是要改變孩子的社交需求量,而是讓孩子有機會認識自己對於社交的需求,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方法!常常社交退縮但又聰明的孩子, #防禦機轉 就是告訴自己「我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玩得很開心」,這其實已經是孩子遇到無法參與的挫折後所發展出的策略。我們不需要改變孩子對於社交的需求量,但我們需要給予的環境機會是讓孩子不要在長長的人生中就此否定與忽略自己對於社交的需求。 有能力和不同的人建立親近的關係,同時也大大的增加孩子的支持力量,讓孩子在未來進入青少年時期後,除了家庭,還有朋友能陪伴度過生活的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
當然,若以上的技巧還是有點難理解,甚至家長感到挫折無比,或許也可就近尋找附近的醫療資源。臨床上,社交退縮的孩子是最可以在短期內看到進步的族群之一, #藉由不斷不斷的提供孩子正向社交經驗,會發現,孩子並不是只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玩,而只是缺乏參與的技巧。隱藏在退縮、安靜的行為之下,#會發現孩子閃耀著對於同儕的興趣。
最後想要聊聊自己成為阿母的心得!
以前在工作場合看到社交退縮的孩子每跨出一步後就好開心,但成為阿母以後,看到孩子跨出去的那一步則是瞬間紅了眼眶。照片是我們坐了快四個月左右的樓梯間,記得那一天當阿母我都預備要在樓梯口坐下來時(沒錯,這已經是我的SOP,還都請老師配合我們轉方向讓我們在樓梯口也可以看到課程內容),哇貴竟然頭也不回的繼續往教室走,自然而然的脫下鞋子好像沒事一樣的坐在老師前面時,我整個受寵若驚,第一次好像真的來上課,和老師距離好近(原來老師長這樣XD?)! 慢慢的,每次一點點地在團體能參與、願意去排隊拿貼紙、願意收玩具、開始慢慢想要去玩、跟著做動作...每一步好像都沒什麼,但看著哇貴越來越能走入團體時,真的好感動,好似看著自信慢慢的在她身上萌芽成長,讓她能有安全感的去探索有興趣的事情。那種因為投入活動開心的玩,進而帶給她的滿足感,這就是 #自我實現啊!!!! 意即 #孩子因為自己潛在的能力可以展現出來後所帶來的滿足。也是我最希望能給予她成長的環境,#一個充滿自信與快樂且滿足的童年。這種感覺,希望怕生孩子的家長們,也能有機會深深體驗到孩子充滿自信參與和投入活動時的感動。真的不浮誇,孩子每多一點點的嘗試都覺得痛哭流涕啊!.
#幼兒園預備備
#理解後更能接受孩子的各種樣子
#過程磨合好辛苦也好幸福
#大家有看到第二張的哇貴在哪嗎
#我們走了快半年才來到第三張照片
幼兒園 自我介紹 遊戲 在 圈圈媽咪玩人類圖教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人類圖育兒|上學預備備~ 】
為了可能有機會入學做準備,提前半年就開始部署⋯
三不五時就問問⭕️⭕️是否要上學,問到生產者小娃兒的薦骨回應幾乎次次都是「嗯!」超級肯定的✅
#情緒權威的生產者多問幾次保平安❤️
帶著⭕️⭕️去可能入學的學校走一走晃一晃,確認空G的小娃兒喜歡這個環境✅
#G空認證品質有保障
早起✅
這個不用調整,純生產者小娃兒天天都6-7點就睡飽飽起床了🙈
上幼兒園意願✅
透過故事繪本,已經天天都在幻想自己在幼兒園跟其他小朋友、老師玩各種遊戲,期待滿三歲可以去幼兒園😍
練習上廁所✅
天生好手6/2小娃兒早早就自己開始練習不穿尿布、改穿學習褲,想上廁所會很認真的來告訴我,然後坐小馬桶
#不要問我怎麼訓練的我根本沒想到
#2爻天生好手說不用就不用
不用媽咪陪⛔️
這個月開始,請早上的陪玩姐姐帶她去親子館互動,營造一種每天早上去一個地方上課的模式。
我:「我們來假裝親子館是幼稚園,又又姐姐是老師,她等一下會跟你在那邊看看有什麼好玩的東西,我要帶你去幼稚園上學嘍!」
⭕️⭕️:「喔耶!我要去幼稚園了!然後等一下我會跟你開開心心地抱抱、說再見,等我下課的時候,你就會來接我了!」
我:「嗯!沒錯!等你下課的時候,我就會去接你了!」
母女倆笑開懷🥰🥰🥰
⋯
⋯
中午迎接一個開心的小娃兒,開心跟我分享剛剛跟又又姐姐一起做黏土、畫畫❤️
路程中乖乖睡著了😍
#30_41想像力的魔法❤️
#人類圖養大的孩子
#量身打造適合的入學準備😌
#讓小娃兒入學之路不哭不鬧充滿各種期待🥰
#努力許願抽中離家近的好學校🎋🎋🎋
🙋♂️🙋♀️你們家也有準備入學的小娃兒嗎?
🙋♀️🙋♂️你們都怎麼事先準備呢?
-
🟢想聽聽更多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 的分享咩?
4月份的線上分享會熱騰騰來嘍!
每天陪你聊一小時~
全職媽媽也能戴上耳機就能開聊😍
這裡報名 https://forms.gle/9tuSFCR5qCeuvqwZ7
歡迎你跟我們一起來線上聊聊天~
關於孩子,關於你,關於童年,關於人類圖~~
4/12(一)10:00-11:00 我的顯示者小孩
4/13(二)15:30-16:30 我的反映者小孩
4/14(三)10:00-11:00 我的投射者小孩
4/15(四)10:00-11:00 我的生產者小孩
4/16(五)15:30-16:30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新生兒(0-1Y)
4/19(一)10:00-11:00 顯示者小孩也可以清楚告知
4/20(二)15:30-16:30 看見反映者小孩變動中的不變
4/22(四)10:00-11:00 生產者小孩的薦骨怎麼問?
4/23(五)15:30-16:30 投射者小孩該如何邀請?
4/26(一)10:00-11:00 親子情緒如何應對?
4/27(二)15:30-16:30 活力滿滿的是誰?
4/29(四)10:00-11:00 人生角色大不同
4/30(五)15:30-16:30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老嬰(1-3Y)
*本活動採用線上軟體ZOOM,請事先自行下載ZOOM視訊軟體(手機/電腦通用)
*費用:$350.-
*3人成班
-
🟢想知道更多關於我們母女的人類圖親子互動體驗,想找到更適合的親子互動方式
我想邀請你來參加 #人類圖玩親子教養研習所-五月份[類型]專場
*開放三個時段供大家參考(9:30-11:30、14:30-16:30、19:30-21:30)
這裡報名 https://forms.gle/fBC4ukAE1T7WB2yu5
-
🔵想知道更多人類圖專業知識,區分各個知識的差異⋯
我想邀請你參加 #人類圖一階課程 及 #人類圖讀書會
你可以善用網路大神搜尋以上關鍵字,去找適合你的人類圖專業引導師及讀書會帶領人
🔸私心推薦一階引導師 Repeat的人類圖計程車
https://www.facebook.com/PinTiRepeat/
-
🔴想知道自己的人類圖到底有什麼樣的主題,準備好要好好認識自己及理解孩子⋯
我想邀請你預約 #人類圖專業個人解讀
🔸私心當然也推薦自己☺️
(但全職媽咪很忙碌,而且需要花時間很認真做功課,不接急件)
自我介紹在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692100044492395/posts/1235903450112049/
-
☘️取得自己的人類圖可以利用下列網站:
中文繁體 https://humandesignasia.org/
中文簡體 https://humandesign.org.cn/
英文 https://www.jovianarchive.com/Get_Your_Chart
-
🟢人類圖是關於察覺,而非控制。
🟢等待,是主動察覺的過程。
🟢人類圖提供方法,你唯一要做的是不斷的練習,練習在每一個當下做回自己。
By 達門
幼兒園 自我介紹 遊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化解孩子的「對立反抗」介紹
訪問作者: 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甩什麼門啊?」
「那你凶什麼凶!」
最讓家長、老師頭痛又心痛的
教養難題,終於有了解方。
◎親子與師生,從幼兒園、小學、國中到高中,
「對立反抗」的預防、脫困、見招拆招及關係修復。
❙對立反抗孩子心裡,其實是一道又一道傷痕。❙
我們不希望哪些情緒、行為在孩子身上出現,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
我們自己不要出現這些行為和情緒。
‧「我不要回家!我還要玩!」說好的遊戲時間到了,但孩子躺在地上哭鬧,大家對你們指指點點,好丟臉……為什麼孩子老愛這樣耍賴?
‧上課了,老師剛走進教室,那孩子又開始吵。「今天也沒辦法好好上課吧,他是故意的,其他課都沒事……為什麼專找我麻煩?」
‧「你就是愛唱反調!我不信治不了你!」你被激得氣極了,孩子嗆聲,你也直接嗆回去,變成惡性循環……這個關係的「結」,怎麼解?
◎曾幾何時,我們和相愛的孩子之間,只剩互看不順眼?
對立反抗孩子愛生氣、愛挑釁、愛爭辯,好像吃定了大人。最難的是,每個成長階段的「對立反抗」狀況都不同。王意中心理師提供了全面性的方法與指引,幫助頭痛心更痛的大人,與孩子重建關係。
◎對立反抗孩子,大多沒有「病識感」。
「都是誰誰誰的錯,我又沒錯!」我們說一句,孩子頂回十句,簡直是氣死人不償命。對立反抗孩子其實非常敏感,感到被指責時,容易反彈。但只要我們先放下成見,釋放出善意,將有助於減少孩子自我防衛的敵意。
◎調整與變化,是互相的。
對立反抗的化解,是關係的改善。並非只是單向要孩子改變,更不是逼孩子聽話,而是大人和孩子相伴,度過情緒劇變。透過互信互重,讓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進而紓解情緒。帶刺的玫瑰,終會願意與我們親近擁抱。
❙孩子對立反抗,其實多麼渴盼有人去看見,他張牙舞爪背後的脆弱。❙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三百萬!
著作包括《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陪伴孩子的情緒行為障礙》、《不讓你孤單──破解亞斯伯格症孩子的固著性與社交困難》、《戒掉孩子的拖延症》、《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為什麼孩子要說謊?──心理師親授的210個誠實力指南》、《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爸媽忘記教我的事?──愛朋友也愛自己,教孩子受用一生的人際力》、《301個自閉兒教養祕訣》、《301個過動兒教養祕訣》、《不吼不叫,激發孩子內在學習力》、《拆解孩子的青春地雷》、《誰讓孩子變成失控小惡魔?──從情緒管理開始,教出講理好孩子》、《標準答案──臨床心理師的大格局教養》、《孩子不敢說的40個成長困惑》。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幼兒園 自我介紹 遊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從心學教養:兒童發展專家教你這樣做!啟發0~10歲孩子成長x學習x正向情緒指南」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徐瑜亭
內容簡介:
你擔憂孩子表現得不夠好?懷疑自己給的不夠多嗎?
或者,你總是企圖讓失控的教養情境回到「正常」,
是個自責又挫折連連的爸媽?
成為好大人,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孩子0~10歲這段育兒時光,有一連串甜蜜又苦澀的挑戰等著你。
這本書獻給每一位在教養路上努力找方法、自我調適、想更親近孩子的爸媽們!
在親子關係最保鮮、最美好的十年之間,你思考著要走哪一派育兒法?要當虎媽或羊爸?關於孩子成長的睡眠、飲食、情緒、學習與發展……每件事都牽動父母敏感的神經、考驗著耐力和經驗:
.寶寶沒來由一直哭該如何是好?
.孩子五個月大了,還不會翻身,一歲多了還不會走路,是不是發展遲緩?
.如何教孩子好好吃飯、上廁所、乖乖入睡?
.孩子在幼兒園吵鬧、玩食物、欺負同學或被欺負該怎麼辦?
身兼兒童職能治療師及兩個男孩母親的徐瑜亭,十多年前從醫療體系出走,投身幼兒園、小學、安親班、保姆系統進行諮詢,第一線接觸孩子和父母,深深明白教養要從起點開始。
本書結合徐老師在職能治療領域的專業經驗,針對0~10歲孩子的天生氣質、手足相處、情緒處理、學習力、親子遊戲及不同年齡常見的疑難雜症等詳細解說,包含學齡前及學齡期的「養」與「教」所面臨的各種難題,搭配生活實例和具體方法,提供明確的指引,獻給每一位在教養路上努力找方法的爸媽和師長們!
作者簡介:徐瑜亭
「習惜親子教育中心」創辦人,擔任兒童職能治療師十多年,投身幼兒園、小學、安親班、保母系統、家扶中心擔任兒童發展/親職講座講師,也是國小/幼兒園教師在職進修講師、產後護理之家育兒顧問。
徐瑜亭亦參與東森「媽媽好神」、好消息電視「愛+好醫生」等各節目,擔任兒童發展專家,並且也是「媽媽經」、「親子就醬玩」、「Mamibuy」、「Ibaby」等親子網站及《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駐站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