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不勇敢│兒物 X 薰鮭魚採訪手記 週四專欄 ep59
孩子上學後,不僅開始花錢如流水,更是各種瑣細、無盡擔憂的起點。每天晚餐時間跟老公配聯絡簿討論,每週五最期待看到生活相簿更新。
豬寶已經不太會在上學前含淚離情依依,他改用另一種比較文明的方式──灼熱地與我四目交接,無辜地蹩嘴,確定他想我時,他可以打電話來;此時,只要捧著他的小臉說:「會的,媽媽都在,想我就打來!」他就會安心而蹦蹦跳跳地催促我「出門囉~」
很多孩子會遇到的魔王關卡──午睡、飲食──從聯絡簿上都是勾選「食慾佳」、「熟睡」,我想他是沒這方面的困擾。幼兒園宛若有巫術,在家洗殘廢澡、吃殘廢飯的他,在校竟然什麼都會自己來,我服了孩子面對同儕壓力和陌生環境的求生慾。
唯有一點令我們擔心,那就是他的參與度。豬寶是極需觀察周遭環境、獲得安全感的孩子,在他過了自己那關之前,都寧願選擇安靜,如果參與了,往往是半被強迫的後果,多半是哭著完成,對,他還是會完成。
在家一刻都停不下來地說話、發瘋,連續兩週被外師評語:”He is so quiet and calm.”(他好文靜、冷靜。)、”He’s reluctant to join all the activities, but he always does.”(他不情願參與所有團體活動,但他還是都完成了。)有時照片裡一群孩子玩得開心,就只有他坐在角落發呆,事後向老師關切狀況,老師解釋有多次鼓勵他、詢問他,他就只是平靜地說 ”No.”
我在替他取名時,曾期許他能謀定而後動,心能如深淵般包容而不易受他人影響,現在他好像真有那麼點跡象,卻讓我哭笑不得。
每每這種時刻,我就陷入分裂的思考狀態。一半的我覺得這有什麼好擔心的?為什麼總要教導孩子大愛、分享、合群?就是不想分享、想自己玩,很糟糕嗎?當然不是。我自己也不是那麼喜歡團康活動,完全能理解他的不耐與無奈。
心境大概是這樣:並不是討厭活動本身或任何人,甚至也會想參與,只是在不夠熟悉的環境裡,在尚未確保能好好做自己之前,做什麼都彆扭,彈性也很少,反正又不是不能獨處,就放我一個人自由吧!
另一半的我,則開始擔憂讓他那麼小去上學,到底是不是個適當的決定?會不會他其實很委屈、不快樂?也擔心他臉皮如此薄,在團體生活中會不會很辛苦?會不會吃虧?這時候就鄉愿得很,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喜歡、疼愛。
這三週來,我們每天都在訝異他的成長,而我也時常在腦中打架,散步接送他的路上,都在努力找一個思考的平衡點,讓我自己能踏實,也不要影響他上學的心情。
我後來想通了,他就真的是個剛滿兩歲的小小孩,但他也是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有專屬於他的節奏,這都是沒踏入團體生活前很難觀察到的面向;且我相信他的腦袋瓜比我們還活躍、奇幻,能鼓勵的、能讓他安心的都做到了,剩下的就交給他自己主導,我只想要他快樂,那就讓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去試,真真實實地快樂。
我再也不跟他說,要勇敢一點喔!沒有人必須勇敢,更何況是個孩子。「勇敢」是什麼?長什麼樣子?它是個選擇、手段還是人格特質?慢慢來,很多大人都還找不到的答案,你別急。你就做自己吧孩子,想爸爸媽媽時,就打電話來,要回家,也無妨。
撰文、攝影:薰鮭魚
薰鮭魚│ 斜槓到不行的地方媽媽,育有一兒豬寶。正職網路媒體總編輯,兼差各類文字工作,偶爾韓貨連線,夢想開奶茶廳。專業是文字,專長是把小孩養得很大;例如身高PR97的豬寶,和家裡那隻體重上看16公斤的肥貓。生活有時很像鬧劇,可能老公太像諧星,薰鮭魚的採訪手記、豬寶的IG: zubaobaoyuan,歡迎光臨。
幼貓成長體重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9/22 恭喜 吳曉萍和Jo Wfa抽中書。請私訊收件人姓名、地址、手機,由出版社協助寄出。謝謝。
🤤【抽書活動】--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小樹文化
。
推銷員說:「這個最高級,但是你買不起。」
你:「給我包起來!」
很熟悉的對話嗎?
。
在伯恩的理論裡,這是一種心理遊戲。
表面上有一種溝通,但是還有另一層隱藏的溝通。結果你被激了,衝動買了,一時忘了之後的分期付款經濟壓力。
無論是你或推銷員,所有人日常都在進行心理遊戲,有的有意識地,多數人則是無意識的,彷彿有一套寫好的程式或腳本,自動化的交流著。
不用講那麼術語,心理遊戲就是「人際社交」,但僅是其中一部分,其他還有情境、腳本、角色…而伯恩把它們分析出來,套以數學方程式的比喻說明人們是怎麼互動的。
伯恩最廣為人們熟知的自我狀態分為三種:P父母我、C兒童我及A成人我,各有特性,維持個人的健康平衡。參照下列圖片,雙方狀態的溝通分析,會出現好多種交流及不同層級。(但如果數學不會就是不會,會看得霧煞煞)
。
那麼,最原先的信念,人類為什麼要這樣溝通?為什麼不直來直往就好?
本來確實是可以的,在兒童期幾乎都是如此,可是成長中被社會撫育、被文化形塑,這些無形的潛規則讓你後來覺得「直白=沒禮貌」,加上所有人都是這樣做的,習慣傳承下來,你不得不學會了「婉轉溝通」,你若要特立獨行,就會被排斥、說是外星人…
早先兒童期的溝通除了直接,還有更重要的生存目的,人類需要「安撫」--即被另一個人認可;需要「親密」--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若缺乏這些將形同行屍走肉。兒童還可以直接說「我要抱抱」、「我就是要」,但成人後就被限制了,你還是這樣說會被套上不成熟或幼稚的標籤。那成人還是要安撫及親密怎麼辦?心理遊戲於是誕生,一方面消遣無聊(EX:在團體裡講幹話),一方面調情曖昧(EX:我家有貓會後空翻,要來看嗎?),進可攻退可守。大家都在追求安撫與親密,但是都用婉轉的心理遊戲。
。
溝通分析模型:互補溝通(理性的好溝通)、交錯溝通(產生困境)、隱藏溝通(言外之意、暗示)。參看下圖。
「心理遊戲」的定義:一系列朝著明確、可預測結局連續進行的互補式隱藏溝通。表面合理卻藏了內在動機,甚至是有陷阱的溝通步驟。
推銷員說:「這個最高級,但是你買不起。」
若是直接溝通,對方是善意提醒,你會說:「對,你說的沒錯,真可惜!」
但社交上這是隱藏溝通,對方暗示與貶低你窮買不起,而你被激了要證明給他看,結果進了推銷員的陷阱。
心理遊戲是全人類社交生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可參看心理師粉專的問體重遊戲:https://reurl.cc/n5zGke)。書裡第二部分析了36個常見的心理遊戲腳本:生活遊戲、性遊戲、婚姻遊戲、聚會遊戲、諮商室遊戲及暗黑遊戲。在第十一章裡,諮商師、社工與案主也會進行類似的遊戲:「我只是想幫你…」或「我就是不行,做不到…」。大家都無意識地交流,全都陷在遊戲裡,並導向負面結果。
。
其實很多人害怕脫離腳本,因為舊有的、熟悉的(但效果差)他們才放心。伯恩作溝通分析,是要我們準備好,因為解決之道需要主動與創新,有以下三要素:
「覺察」:超越所有類型的行為
「自主性」:不被過去程式影響
「親密」:你能直接往這目標去就不會想心理遊戲有何報酬
。
有興趣者可以參閱連結購買。目前79折316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874
可以進去看更多簡介及目錄
。
♨贈書方式的條件:
1️⃣『為心理師粉專粉絲』。不是的趕快去按讚👍️,這可能要調一下,設定公開,否則我看不到你按讚,抽中了也會喪失資格。
2️⃣『在此篇貼文下方按讚👍 + 轉分享(一定要設公開,看不到分享也失格喔)』
3️⃣#需TAG一位朋友+留言:「人類心理遊戲的特徵並不是虛偽的情感,而是將人的情感規則化(P.44)」
🤤🤤
。
活動日期:110/9/17(五)18:00~9/22(三)12:00截止喔(放連假所以比較長)
9/22(三)中午後公布 2 位幸運粉絲得書一本🙋♀️
⚠️中獎名單於貼文標題上公告
⚠️得獎者請私訊寄送地址,轉出版社為你寄出(限台灣本島)。
幼貓成長體重 在 毛孩市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防疫加碼⚡️】法皇72折起🔥 補糧趁現在!
現買現賺👉🏼 https://l.ppgo.tw/zdyh5
📍泌尿保健/腸胃敏感/皮膚保健
📍幼貓幼犬/高齡貓狗/體重控制
法國皇家通通都有!種類超齊全!
高適口性營養飼料毛爸媽首推👍
//防疫期間X安心保證//
毛孩市集使用機器人倉儲揀貨🤖️
線上開逛免出門最安心😘
#毛孩市集XRoyalCanin
#法國皇家老粉絲補糧最省趁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