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號作品《受害者情結》搶先讀
#特徵其一:情感匱乏
受害者情結的個體,共同的現象,就是有一無底的情感黑洞,來自情感的極度匱乏。那處情感黑洞,總是釋放著:「我要」、「給我」及「我需要」。
宮崎駿所創作的動畫「神隱少女」裡,有個無臉男,沒有表情,沒有實體,以幽靈的虛無感存在,就非常符合受害者情結者這種「自我感」薄弱,內在卻彷彿有永遠匱乏不足無底洞的漂浮生物。
這種好似沒有實體,也沒有自己根處和自給自足養分的生命,是曾受背叛和遺棄的創傷遭遇糾結而成,因愛及修復缺乏所形成的巨大空洞,所衍生而出的「我要」、「給我」⋯
若是沒有辦法正視自己,並且鍛鍊自己滿足及滋養自己的能力,那麼,不僅會被自己的空虛及情感匱乏吞噬,還會以空虛寂寞的呼求聲,獲取他人的關注,吸取他人的能量,來以為自己沒有那麼弱小及空洞,還是有人關愛,還有有人要。就像是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總是覺得不夠不夠⋯我好餓好餓⋯
受害者情結的個體,都有早年生活被剝奪關愛及需求滿足的經驗,也許是想要的幸福童年遭破壞,或是渴望的親情受剝奪,甚至是身體安置的安全空間、衣物、慾望…等等,都遭受毫不留情的剝奪或拒絕給予。
這種長期的匱乏、不足、沒有的感覺,讓受害者情結的人內心有強大的不安全感,很怕「沒有」或「失去」情景的觸發,焦慮不安的情緒會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即使他們的言行舉止總帶給別人不舒服的攻擊、索討及尖銳打擊,他們還是會求著要回到關係裡,或是暫時以討好者姿態求饒,告訴對方自己行為會改變,或者自己在情感上不會那麼依賴。然而,這種承諾沒有時效性,可以下一分鐘,或隔一天就再來崩潰性的情感索討,及致命性的人身攻擊。
而短暫的示好,反而是累積和證實自己確實被剝奪、被欺壓:「這些別人唾手可得的幸福,我卻要用乞討、索求,才能得到,果然這世上沒有真心疼愛我的人,我確實是一個注定被背叛和遺棄的受害者。」當示好與忍耐,終於換得別人的關注後,那份委屈與屈辱,逼使自己要對方加倍奉還,自己也要更加小心翼翼「看管」好心裡那份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絕對不能輕信別人對自己的好,那一切都隨時可能是一份更狠毒的背叛和欺騙。
情感匱乏的人,無法收下他人真心的關懷,也拒絕接受這世界上會有人愛他,因為任何相信都可能讓自己有被耍的感覺。他害怕當自己有一刻相信了,下一刻得到的就是背叛和拒絕,這實在是他們心中覺得太可怕的事!
所以,這是個矛盾的循環:越是空虛和匱乏的內心,本應需要接受由外而來的關懷和溫暖,卻往往更加的拒絕及排斥被關愛及支持的感受。
凱傑在童年時,父母失和,在幼稚及不負責任的作用下,父母兩人都放棄了照顧凱傑,導致凱傑必須由爺爺奶奶接手撫養,在他有記憶以來,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他們偶爾會出現,但出現的時間大概用分鐘數就可以了,像是看一眼表示自己有盡到身為父母的責任,人就閃了。
凱傑忘了自己幾歲開始,就一直覺得好孤單、好寂寞,不過他知道自己喜歡有朋友,常常會希望不論到哪裡都有很多朋友,也喜歡被朋友簇擁關注的感覺。但是,凱傑內心深處卻有一塊任何光亮都照射不到的陰暗,朋友們如何也無法想像,看似廣交樂觀又好相處的凱傑,最恐懼甚至到厭惡的,就是朋友真心關懷的溫暖。那些溫度像是會灼傷他,他無法靠近、無法承接、甚至無法承認。他要的感情,深淺、遠近是由自己控制的,大家只能和表象上的他相處。他喜歡和大家,嘻嘻鬧鬧、愉悅地、歡快地,卻探不到他內心深處幽暗之地的相處方式。
雖然,曾經有那麼一兩位朋友對凱傑說過:「我們認識也算久了,但我始終覺得你好神秘喔!」或是「我覺得我們之間有跨越不過的距離耶!」只有那真正與凱傑進入親密關係的人,才會稍微觸碰到凱傑內心的幽暗。他曾經對某任交往不久的女孩說:「你終究會離開我的」。
而每當那些在親密關係中的對象,想要關心或是對凱傑表示溫暖的支持,都會換來凱傑的不悅和懷疑。有一回,凱傑臨時要加班,那時的女友特別帶杯咖啡到凱傑公司給他,想要在附近的咖啡店等他家加班完,一起聚聚聊聊再返家,但凱傑的反應卻是對著女友說:「你是不是專門來確定我真的加班,好去跟別人約會?」
那時的女友聽到凱傑的回應,覺得很詫異,連生氣都忘了,只覺得凱傑的反應怎麼會是這樣呢?和一般人反應那麼不同,一般人應該會是感動和覺得甜蜜才對啊!
又有一次,因為知道凱傑說過喜歡某一款的手錶,恰巧凱傑生日將近,凱傑女友特意買了那款手錶做為生日禮物,想讓凱傑驚喜一番。沒想到受到驚嚇的反而是自己,因為當凱傑看到女友拿出那款手錶當禮物時,凱傑居然勃然大怒地說:「是哪個男人陪你去買錶的?你居然偷偷背著我和男人去逛街,還買了戰利品要向我炫耀!」
女友越是和凱傑相處,越是搞不懂他的情緒和那些無常的喜怒反應。有時明明凱傑曾經說過自己喜歡的餐廳菜色,特地陪著凱傑去吃,或是買來給凱傑吃,那份美食都會突然變得像是有毒似的,讓凱傑斷然拒絕品嚐,甚至板起臉孔,足足生上半天的悶氣。
但若女友真的挫敗了,想分手了或拉出和凱傑的距離,不再那麼熱情及回應凱傑,凱傑就會感到十分不安及被自己內心的匱乏凍傷似的,亟需女友的回應和安撫,並遲遲不願分手。
所以,凱傑的任何一段親密關係,都有這樣的混亂和情感糾葛現象。直到最終,情感關係都在戲劇性的兩敗俱傷下,不得不劃下休止符。
這就是由嚴重情感匱乏所衍生出的懷疑及不信任,情感匱乏者認定在這世界上的溫暖和愛護都是「假的」,畢竟他們從未體驗過。同時,也是一種絕對不能接受的偏執,因為他們認為一旦輕易接受了,就有可能遭遇到擁有後的失去,更嚴重者,甚至認為他人的溫暖和關愛都是有企圖的,其背後的目的都是為了傷害他。因此,他們要自己堅定認為溫暖和關係根本不可能存在於這世界上。
受害者情結個體最害怕的正是無法再躲在習慣的匱乏中自憐,倘若接受了他人的關懷、溫暖,自己就此成為接收者、擁有者、幸福者,那既定的受害認知及信念,豈不是應該要被調整及改變,那不就代表過往自己認定的悲劇角色都是不對的?!
他們不喜歡挫折及認錯的感覺,因此絕不能為自己認定的事情認錯。
何況,那種陌生的溫暖溫度,和長久以來習慣匱乏的冰冷感相比,陌生的溫度充滿了危險,是一種未知,也是一種無法控制感。還是算了吧!他們寧可認定只有不幸和邪惡,才是這世界的真實,而自己還是那一個因為剝奪或被拒絕的可憐匱乏者。
情感匱乏者,內心都有一個含冤含怨的幽魂,就像無臉男一樣的飢餓和空虛,沒有自己的臉,也沒有實實在在的實體存在,只有那像從黑洞傳出來的無盡回音:「可憐可憐我吧!我好餓好餓啊!」當然,不是真的生理飢餓,而是對愛、對情感的飢餓感與匱乏感,讓他始終拘禁自己在黑暗的內心地獄中掙扎。
如果,你也是一名情感匱乏者,不要放棄超度你內心那含冤哀戚的情感重創受害者幽靈吧!唯你真實的接收得到愛及情感撫慰,真的與愛連結,而不再與自憐結盟,那空洞才不會像無底絕境一樣,始終留不住身為人都需要的溫暖和愛。
*註:本文故事為編寫,不指向任何一位特定人士
#超度內心深處的受害者孤兒
#解開內心纏繞不休的受害者情結
———————————————————
#6/22 預購開跑🏃 #6/29 全面上市🎉
博客來|https://bit.ly/3dlFN1u
金石堂|https://bit.ly/3efc8YN
誠 品|https://bit.ly/2V0qMeS
讀 冊|https://bit.ly/2NanvFB
三 民|https://bit.ly/3egHA9g
博客來(電子書)|https://bit.ly/37LMoB8
————————————————————
幽靈的禮物電子書 在 蔡東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兩年前,梁文道寫香港書展。
文末提及一節收音機裡的詩話,那畫面,美不勝收。
我們的書展,需要詩意。
《我們的香港書展》—梁文道
關於書展,我還有何可說?每年這麼寫一篇,已經快要變成一種儀式了。我不想再批評甚麼(那天晚上,主辦者就勸我別再老罵他們了),甚至連「 o靚模」也不想談。我想說些別的,例如書展裏的香港。不是藉著書展去數落香港的社會風氣;不,不是那種最簡易的文化評論。而是真正在書展裏尋找香港的書寫,香港的出版,那一切美好而動人的存在。
這並不容易,因為香港作者通常都不會是香港書展的主角。或許是因為亞洲很大,香港很小,小到出不了幾個夠得上標準的「名家」。於是包括也斯和蔡炎培在內的一群香港作家就都被分配到比較小的房間去了,並且很急忙地在開展前一兩星期才收到要辦講座的通知。請不要誤會,我不抱怨;相反地,我看到了許多人的努力。人手不夠沒辦法。不要挑剔那些展覽的設計不精彩,畢竟人家還做了一個香港作家展。也不要挑剔劉以鬯先生得的為甚麼會是「年度作者獎」(雖然叫做『年度作者』有點怪,但我們都明白這其實是對一個人一輩子的肯定),畢竟他們開始頒獎給本地作家了。
我懂他們的心思,他們一定以為本地作家的舞台三百六十五天不打烊,這時候應該讓本地讀者接觸一些外地來的陌生名字。不能說它不對,只不過大家還是低估了書展九十萬人流的意義。這九十萬人裏頭有多少是平時也會光顧書店的讀者?又有多少人平時也會去聽聽雨希與葉輝說話?對於這些通常給隔在房間裏的作者來說,香港書展無疑是他們看見讀者的最大窗口。
再說一遍,大家都已經很用心很努力了,真的。而且我這句話絕對不是諷刺。無論如何,鬧哄哄的書展也實在不是一個讓人靜心聽講甚至靜心找書的地方。所以除了日漸稀少的外國參展商,我每年只想看看幾家香港出版社是否依然健在。比如「次文化堂」,還是彭志銘在哪裏吆喝,看起來他一年比一年瘦,可眼神還是如此凶悍,一見面就照例開罵,罵官僚的沒有文化,罵商家的修養太差。聽說前兩天他還罵走了一個作者,那人不顧大庭廣眾地責問老彭為甚麼不給他出書,而老彭則一句頂回去,叫他出電子書以免浪費地球資源。見他生猛如昔,我由衷歡喜。
然後是三聯與牛津,可別以為這些大出版商容易,如此堅持絕對不是開玩笑的。前者雖然掛上「三聯」的招牌,但對香港文化始終不離不棄;如果沒有它,很難想像今日本土漫畫創作的小陽春。至於牛津,那天又見到每年一會的卡爾了,他清楚我的習慣,絕口不提贈書。說真的,我感激這許許多多有意思有理想香港的出版人,是他們讓我有書可讀。每次買到他們的出品,我都覺得慚愧,這麼多作家、編輯和一切有關人等花了不可計量的心血,我居然只用這一點錢就捧回家去?這條算式我用了好幾年都算不通。
說到感恩,我走在洶湧的人潮之中,便想起了已故的羅志華。曾經他推著車從莊士敦道穿越鬧市,把一箱箱書搬進會展中心。還有馬國明,他用拉的,將店裏的英文學術書籍拉到展場,也不知道有誰要看。一個星期的場租相當於一個月的店租,這同樣是算不通的算式。於是他們也就不再出現了。還有「進一步」,老早就明白自己的遊戲和這裏的棋局是兩回事,明智地拒絕再玩。我想起他們,這些書展裏缺席的老幽靈;謝謝你們為我們做過的一切。
幸好還有「Kubrick」。我常常把他們的出品當作禮物,同樣的書多買幾本,出外的時候拿去送人。人家看不懂字裏行間的香港色彩不要緊,甚至看不懂中文都無所謂,重要的是讓他們曉得香港也有品相如此精良的書籍。憑裝幀決斷一本書的良惡固為智者所不取;然而,書的品相卻的確能夠說明一家出版社對書的看法。唯有認真對待書的人,才會計較它長得像不像是一本書。
最後,我終於找到了「文化工房」,據說它就在展廳角落的「失散者會合處」對面。果然,向著那個告示牌走就對了。它幾乎是袁兆昌的一人出版社,自不能期待會有大堆頭的展品。不過,你瞧瞧這復刻的香港文學史經典,梁秉均的《雷聲與蟬鳴》;再看看那六本新出的詩集。詩集呀,靜靜停在巨大廳堂的這一角,迷路的遊客可曾料想得到會合自己的竟是詩人嗎?袁兆昌告訴我,關夢南前兩天就是在這二米見方的小空格裏發佈新書。關先生從不背對人群,他反而拿起了小小的揚聲器,面向外頭川流不息的路過人群誦起了自己的詩。效果如何?讓我告訴你吧,十年前,整整十年之前,我和邵國華替新城電台做「駐書展節目主持人」,在會場內的攤位裏即時廣播。那一年袁兆昌中五畢業,出了第一本詩集。我們請他過來,誇他青年才俊,還叫他現場朗誦一首讓聽眾見識見識時下年輕人的本事。坦白說,這事原來帶著一點玩笑的味道,可是場外的同事後來跟我說效果很好。「好得意」、「好舒服」,他們說。
且想像那是何等光景。有史以來,新城財經台第一回在中午一點播放一位詩人的朗誦。就在的士乘客抱怨冷氣開得不夠冷,司機咒罵前頭那人不懂開車的時候;就在股評家總結過上午大市走勢,而記者正要報道剛剛發生的一宗珠寶行劫案的當兒;一個十來歲的少年讀詩了。一開始每個人都有點搞不清狀況,說不定還想調整天線看看是不是接收出了問題。沒有任何背景音樂,也沒有任何預兆,一把乾澀的聲音就此浮出,掠過了眼前嘈吵的群眾,掠過了城市正午的半空。或許聽不清每一個字,但是每個人都能逐漸發現,這是一首詩。那麼地不合時宜,那麼地逆反於周遭環境,卻使得大家不得不沉靜下來,傾聽。那天他們說,當一切回復正常,有些人都還一時回不過神,打電話給下一個節目的主持人問剛才到底是怎麼回事。
圖:香港貿發局
幽靈的禮物電子書 在 【林穎睡睡唸EP05】經典好書系列-華爾街幽靈的禮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個月每周五大盤分析㊙️市場最夯「股票日誌空白表格」 ㊙️可重複觀看60天㊙️課後Line群2個月㊙️附贈彩色 電子 檔講義✓授課老師: 朱家泓、林穎雙 ... ... <看更多>
幽靈的禮物電子書 在 #華爾街幽靈的禮物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華爾街幽靈的禮物》電子書首發上市 ✨. 【新譯典藏版】. ◇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金融交易心靈導師,唯一財富告白 … See more.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