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詢影片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030263542/videos/5948295608514722/
5月19日市政總質詢:黃婉如議員
桃園市長鄭文燦今(19)日率市府團隊至桃園市議會第2屆第5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列席備詢就
1. 祥鷺埤塘至夜鷺埤塘聯絡步道進度
2. 新美國社區道路改善
3. 疫情升溫的防疫措施
4. 社區篩檢站規劃、疫情期間心理諮 詢管道
5. 員警疫苗施打率低
6. 停課後的線上教學配套措施
7. 防疫照顧假補貼方案
8. 電子煙防治議題
9. 防疫政策決策速度
10. 桃捷公司營運虧損
11. 中路重劃區交通改善及電纜地下化
12. 抗旱對策
13. 虎頭山創新園區廠商管理等
質詢事項詳細說明。
--------------------------------------------
1. 針對桃園區祥鷺埤塘至夜鷺埤塘聯絡步道的規劃和執行進度:
--------------------------------------------
祥鷺及夜鷺埤塘公園使用率高,道路系統若能連結,將展現更高效益,因此工務局正在評估連結方案,盡量以使用公用地、不破壞環湖步道等原則規劃,並連結周邊社區和主幹道。
第一階段優先使用工程費,推動兩埤塘連結工程,並且公用土地設計中;第二階段的周圍計畫道路則需要土地徵收,將會請工務局積極推動。
--------------------------------------------
2. 新美國社區周圍住戶近千戶,卻只有國強二街通往中華北街一條聯外道路,加上中華北街未劃設紅線,道路停放車輛多,若發生緊急事件,恐影響救援,建議打通國強二街道路。
--------------------------------------------
鄭市長表示:
市府依公共安全及交通安全優先原則,進行中華北街劃設紅線的評估作業,並請市府工務局研擬打通國強二街道路可行性,提供市民更好的用路條件。
--------------------------------------------
3. 桃園疫情發展,詢問市府防疫警戒是否有提升至第三級的可能性。
--------------------------------------------
鄭市長表示:
桃園目前以「準三級」防疫因應,除室內5人、戶外10人規定外,防疫政策幾乎比照第三級規定,並呼籲市民減少外出、聚餐、活動及跨縣市交流。桃園近期每日都有新增確診個案,市府防疫等級提升,會嚴格執行三級防疫政策。
--------------------------------------------
4. 詢問社區篩檢站設置進度,並關心桃園醫療量能是否足夠因應未來疫情需要。
--------------------------------------------
鄭市長表示:
雙北桃園互動密切,近期確診個案多有雙北旅遊史,除目前全市11家醫院設置篩檢站外,市府也規劃增設30個社區篩檢站,將優先設置3個,預計明(20)日可完成啟用。每座篩檢站每日約可篩檢200至300名,在此呼籲市民朋友若有篩檢需求,請事先撥打1922由專人專線評斷,並由市府統一安排,避免造成現場排隊混亂。
此外,因為雙北確診案數破千,桃園醫院採取分類分流原則,支援收治雙北確診病患。今(19)日下午市府將召開「桃園市急救責任醫院區域聯防討論會議」,協調桃園醫療量能及聯防支援方案,將建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輕症患者送往加強版的檢疫中心照顧,保留醫療能量。
另就部分市民因疫情爆發,造成心理恐慌,婉如詢問市府相關的心理諮詢管道。 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針對疫情升溫,市民朋友如有恐慌或不安情緒情形時,
歡迎撥打衛生局安心減壓專線
(03)3340935分機3069及衛生福利部24小時安心專線1925(依舊愛我)進行線上諮詢。
--------------------------------------------
5. 第一線執勤員警的安全,詢問員警施打疫苗情況,也建議透過行政獎勵鼓勵員警施打意願,並加強各分局防疫整備工作。
--------------------------------------------
鄭市長表示:
所有防疫同仁都要鼓勵,針對議員提及的警消同仁,第一階段開放公費疫苗施打時,便公開鼓勵施打,會持續鼓勵同仁踴躍施打疫苗,提升自我防護力。
警察局長陳國進說明:
全市警察同仁約5,030人,目前已有185人接種疫苗、86人預約中,5%施打率高於全國平均值,會持續宣導鼓勵同仁接種疫苗。
消防局長謝呂泉補充表示:
目前消防局約有51人接種疫苗,施打率約21%。
--------------------------------------------
6. 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今日起至5月28日停止到校上課,高中以下改線上教學,詢問學生設備借用及教師到校進行線上教學的相關規定。
--------------------------------------------
教育局長林明裕表示:
桃園備有約1萬7,400部載具可供有需要的學生借用,目前約有8,000名學生家裡無載具。有關網路部分,今日申請即可今日開通,市府將同時補助經濟弱勢學生電信業者提供之停課不停學優惠方案,讓學生可安心線上學習。
另外,中央規定教師線上教學以到校實施為原則,以確保線上教學能順利執行,但若家中有12歲幼兒需照顧、懷孕、居住雙北三級警戒地區以及家中有居隔、居檢家人或本身為自主健康管理者等4項例外,則可居家授課。若有其他特殊情況,研擬請各學校從寬認定處理。
--------------------------------------------
7. 員工請防疫照顧假是否有相關補助,建議市府編列防疫照顧假經費,照顧更多勞工。
--------------------------------------------
鄭市長表示:
防疫照顧假涉及全國性議題,將向中央勞動部反映部分補貼的可行性,建立全國一致性的政策。
勞動局長吳宏國說明:
防疫照顧假非事假、病假、休假,而是因應防疫需求,不可歸責於雇主的假別,因此現行規定員工請防疫照顧假,雇主可不提供當日工資。
--------------------------------------------
8. 北北桃是共同生活圈,新北市三讀通過「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管理自治條例」,全面禁止製造、輸入、販賣、展示、廣告、促銷或贊助電子煙及加熱式菸具,詢問「桃園市電子煙危害防制自治條例」僅針對未滿18歲的規定,是否太寬鬆而有修正必要。
--------------------------------------------
鄭市長表示:
「桃園市電子煙危害防制自治條例」相關規定,只要沒有許可證即代表不可進行製造、販賣、流通等行為,若其他縣市有更嚴格規定,桃園可進行評估適當採納。
--------------------------------------------
9. 詢問桃園娃娃機店是否跟進暫停營業時,局處單位回應緩慢,考量疫情發展快速,未來如有相關防疫建議,可否直接電話向市長建議,以求更快速的回應處理。
--------------------------------------------
鄭市長表示:
市府宣布21行業別停止營業規定,其中是否包含自動選物機,市府經發局和警察局充分討論後,考量自動選物機恐有群聚風險,且無法落實實名制,因此決定全市1,068家娃娃機店納入停業規範,桃園是第一個做成決策,其他各縣市也陸續跟進。
--------------------------------------------
10. 桃捷公司營運虧損問題。
--------------------------------------------
桃捷公司總經理蒲鶴章表示:
今(110)年3月至今,桃捷公司約虧損2億元;針對營運前虧損補貼費用,桃捷公司也積極行文向交通部爭取。
--------------------------------------------
11. 中路重劃區為20年前規劃的社區,存在交通動線不良等道路問題,詢問中平交流道設置進度以及電線地下化可行性。
--------------------------------------------
鄭市長表示:
他上任之初,曾提國際路增設交流道計畫,目前因應中路車站設置配合建置國際路交流道的規劃已定案,將配合都市計畫取得土地,請都發局和交通局以專案積極推動,中路車站附近整體開發區增設交流道計畫,盡早改善八德、大湳地區交通。
此外,桃園區已增設國道一號中正北路盧興南路交流道,暫名為桃園交流道,預計今(110)年完工,可望紓解南崁地區約三分之一車流。另外,為改善中路重劃區電纜問題,將請工務局養工處轄下的道管中心統合交通局、警察局等單位,專案協調中路重劃區地下化可行性。
--------------------------------------------
12. 石門水庫水位持續下降,詢問市府抗旱對策。
--------------------------------------------
鄭市長表示:
市府進行調度、備援、節水三大抗旱原則,但石門水庫未有明顯水量入庫,市府規劃節水率自5%、7%提高至20%。經濟部每2周召開的「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工作會報,將依各縣市降雨及婉如水源調度情形調整水情燈號,預估桃園即將進入橙燈水情,目前有待中央宣布。此外,翡翠水庫水源相對充足,大湳水廠從板新水廠調度水源每日約22萬噸,將協調台水公司和水利署,希望能提高調度率。
13. 虎頭山創新園區進駐廠商疑似是大陸公司,並在台募才,詢問市府管理措施。
--------------------------------------------
經發局長郭裕信表示:
針對此議題,將進行瞭解。
「康是美載具歸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黃婉如愛您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情報] 康是美支援OP 會員載具存發票- 看板einvoice 的評價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康是美Cosmed - 1/26起,來康是美門市消費 OPEN... 的評價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康是美openpoint發票-在PTT/Mobile01上智慧型手機整理開箱 ... 的評價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康是美openpoint發票-在PTT/Mobile01上智慧型手機整理開箱 ... 的評價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情報] 康是美支援OP 會員載具存發票- 看板einvoic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公告] 電子證明聯消費點及可歸戶載具 的評價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問寶雅、屈臣氏、康是美載具歸戶- 女孩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請益] 為什麼載具存電子發票不能退貨- einvoice PTT職涯區 的評價
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李忠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享520疫情後,臺灣未來四年經濟看法
第一個兩岸貿易是一種“虛假貿易”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比例佔25%左右,對香港的貿易比例在12%左右,加起來約37%。
但是這個貿易大部分是臺灣的虛假出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據國際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去分析,大部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實際上是臺灣本土零組件廠商對中國大陸臺資代工廠商的出口。
所以這次貿易衝突,打出了一個謊言,這個謊言就是臺灣對陸港出口比例很高,臺灣經濟嚴重依賴中國經濟。現在你們也看到,中國經濟增長日益困難,臺灣並不受任何影響,我很早就提過,臺灣這種貿易形態非常特別,臺灣不做品牌,專注代工的模式也需要得到正名,我想這是第二點。四五年前,我就抨擊仍有相當一部分產業人士堅信所謂利潤在品牌端,而代工處於產業利潤最低端所以必須拋棄掉的奇怪論斷。
如果我們迴歸市場機制去看問題,那麼很容易理解所謂的價格是受到市場供需影響,而市場的供需歸根結底來說,就是看技術門檻被誰掌控。80年代之前,電子和半導體產業是品牌製造不分家,並無所謂代工廠和品牌廠的細分。因此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是絕對的高技術門檻產業,技術緊緊掌握在少數品牌廠商手中,由於是自有產能,因此每家品牌製造的產品都“獨一無二”,因此造就了品牌的神話。
但2000年以來,隨着臺系ODM代工的興起和開源式操作系統的興起,歐美廠商奉行“品牌至上”,走上輕資產品牌化道路,放棄了自主製造能力轉而專攻市場營銷和品牌,在新興品牌站穩市場前確實風光一時。但新興品牌也藉着ODM廠商崛起和操作系統開源拉低產品設計製造門檻的東風,得以快速山寨製造出同質化的產品,並憑藉低價競爭策略,硬是將產業的利潤率由高階水準拉到中低階水準,憑藉中國低廉的人力和研發成本搞得歐美品牌虧損連連。
歐美品牌自我拋棄最具技術門檻的製造業務短視的委外代工,不再具備獨有的硬件技術而專攻品牌,無論是研發、創新與創意甚至品牌溢價統統在ODM廠商代工高度同質化下被迅速抹平,歐美品牌除封閉的iOS生態系統獨此一家別無競爭對手的Apple外無一例外被中國品牌一一上演滅門慘案。這就是所謂的“品牌至上”的偏見帶給歐美電子品牌的結局。
臺系供應鏈專注代工,開創了ODM代工模式和晶圓專工兩大商業模式創新,也開創了臺灣電子產業三十年的榮景。因爲代工實際上就是B2B模式,臺灣供應鏈事實上是全世界品牌的夥伴,是真正在做全世界的生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ODM廠商越來越少,能夠撼動產業的僅剩下臺系大廠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外加美系偉創力。而臺系廠商壟斷全球電子代工75%的份額,形成了事實上的產業壟斷。
而當前的品牌廠卻是遍地開花,當百事可樂、康師傅、甚至前英語補習教師、相聲演員都來自辦品牌賣手機的年代裏,可以想象品牌端的門檻已經降到了何種程度。在這樣的品牌大亂戰局面下,也不難理解爲何專注品牌的SONY、LG、聯想的日子都很艱難,即使貴爲全球智慧機一哥的Samsung,如果我們剝離半導體業務單看行動通訊業務,根據市場研究公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Samsung已經有多個季度在智慧手機業務領域掙扎在虧損的邊緣。
我是要講一下,雖然文章頭頭是道,不過,你知道代工廠裡面幾乎都是外勞天下,臺灣代工幾乎都是用低薪,低價的產品來搶佔代工市場——回應網友的問題。
低階代工業事實上都已經遷離臺灣,大部分在中國和東南亞,這部分是用外國的勞工、外國的資源和環境、水電來賺錢匯回臺灣(也就是歐美下單—臺灣接單—中國製造的三角貿易模式),說得直白一點,富士康在中國剝削勞工以後把盈餘匯回臺灣發股息紅利,就是臺灣白得的錢。
另外臺灣每年對中國貿易順差高達七八百億美元,大多是代工廠與臺灣母公司貿易創造的,從側面也能反映出代工業對於臺灣總體國際貿易收支平衡的關鍵作用。
最後,代工廠的遷徙與佈局關乎整個供應鏈的聯動與羣聚,譬如廣達把高階伺服器代工線搬回臺灣,就帶動上游數十家供應商從中國撤到臺灣,帶動的整體經濟效益不能直接以個別企業的角度思考。最後,以臺灣傳統電子代工大廠鴻海爲例,其年淨利潤約43-48億美元,甚至遠超過南韓的現代汽車集團。而臺系代工廠雖然以低毛利率被詬病,但若以每股收益率或淨資產收益率(ROE)來衡量,事實上南韓的現代汽車集團比富士康也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而有些臺灣代工品牌也是必須用美國德國的機械才能生產出臺灣品牌,我沒有看過臺灣交給國外的終端產品是用臺灣製的機械生產出來的,也就是說,初生產的毛胚和粗加工是臺灣工具機沒錯,但是要交給國外的時候卻是用外國機械研磨出來的,外國品牌的產品幾乎也是用他們國家的機械作為終端處理——
第一,臺灣的機械設備屬於全球一流水準,以五軸中高階工具機來說,臺灣出口值高居全球前五,至於臺灣亞太菁英制造的X=30m超大型航太五軸加工龍門,則是美國波音公司製造大型客機、戰機機體承重結構的核心製程設備,並不能以某一設備的產地來判斷臺灣的製造業與機械工業水準,難道美國從臺灣買軍用芯片,大型航太工具機是美國沒能力的體現?
第二,臺灣的製造業一向在國際上競爭力非常強悍,除半導體外,高階精密機械更是如此。臺灣在70-80年代的高階工具機性能就已經達到美國當地中流廠商水準,但售價僅是1/2左右,如此高性價比讓臺灣工具機迅速打垮美國機床業,迫使美國政府在1986年出臺《自我限制協議》(VRA),重點打擊臺灣和日本機床對美出口,又在到期後單獨對臺灣產製高階機床追加2年進口限制,方纔保住了美國本土機牀業的一口氣。
美國目前本土一些較大型機床企業事實上也都賣身退出競爭,譬如MAG北美公司、SMS公司等都已經是臺資控股了。
第三,全球化的今天,不應該太過於拘泥於設備產製於何處,正如榮總、長庚、臺大的醫療水準高,難道醫師還要會做核磁共振儀才算高明麼?同樣的手術刀,爲什麼有的醫師可以做開顱手術,心臟置換手術,爲什麼有的醫師只能做普通手術?設備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才和運用先進設備的技術能力,這也是爲什麼中國大力扶植的中芯國際趕不上臺積電步伐的原因之一。
臺廠與南韓Samsung都有着通吃產業鏈的規劃,不同的卻是臺廠甘願隱身幕後,專注技術和服務,做默默數鈔票的無名英雄,因此,臺廠與全部的品牌廠都是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鴻海可以在大客戶諾基亞轟然倒下的時候依然穩定成長,因爲臺廠的商業模式事實上跳出了單一品牌興衰週期律,而與產業的全部品牌共生共榮,因此也就能隨產業發展穩健成長。
南韓的Samsung既是代工業者又是品牌業者,與衆多品牌廠商本質上是一種零和博弈的生死關係,雖然目前風光無限,但終究還是未能跳出品牌的興衰律。
臺系廠商的競爭策略,正是巧實力的體現,不比氣盛而比氣長,藉助客戶夥伴關係實現研發、製造、人才、資本的根留臺灣的同時行銷全球,以少量的投資帶動數十倍上百倍的現金流,以小博大獲得可觀的收益。由於避開品牌,規避了某些市場的政治風險,得以無視政治關係冷熱變化穩定透過各大品牌將臺灣製造銷往各地。這種務實低調的商業模式,穩紮穩打的踏實策略確實值得產業界更加認真看待臺系產業鏈的未來潛力。
這個是我幾年前寫過的,呼籲業界重視高技術代工鏈的價值。現在也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點就是臺灣未來的經濟還是很樂觀的,五大因素撐着,一個是臺積電,幾乎是一己之力把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鏈都磁吸到臺灣來,你看看谷歌,微軟,美光,亞馬遜,思科,高通,ARM,ASML,Imec,蘋果,應用材料,康寧等等。
全部都羣聚到臺灣,要跟臺灣的半導體技術做整合,從研發端深度對接臺灣的產學研界,全球高科技龍頭齊聚一堂,這般榮景除了硅谷,其他國家可以說是千年未有。
第二個因素就是美國嘛,美國現在的政策太明顯了,發函給500大企業要他們加強跟臺灣連接,再到最近組建“人才循環大聯盟”,再到制裁中國,那不是逼供應鏈搬家是什麼?低階的成衣代工可以去越南,但是面板呢?半導體呢?主板呢?伺服器呢?遷廠的話不到臺灣到哪裏?
你看看這次歡迎臺商投資方案,招募來的臺商,超過5000億都是因爲美國的關稅給逼回臺灣的嘛,美國這個大趨勢不變,對抗在加強,美國的態度越強硬,臺商就越得回家保命,這個趨勢能撐起臺灣未來5-10年的長期經濟表現。
第三個因素就是內需能撐得住,無論是前瞻,5+2,還是國防自主,綠能計劃,這哪個都是數千億的大項目,而且都有國產化的要求,像是國防這部分,過去臺灣是買飛機,KMT不還是想買意大利的M346嗎?買了那就是花錢養活意大利的航太工人,甚至維修都要人家授權。現在臺灣自己做T-5高教機,超過55%的採購金額留在臺灣,維修保養100%在臺灣做,拿錢養活自己的航太工人,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把原本的外購變內需,這種也是非常大的利多因素。
第四個就是從政策層面看,臺灣正在加速放寬各項法規,逐步鬆綁不合時宜的舊制度,以打造亞太地區最佳的投資及創新環境。無論是多元上市,還是金融沙盒,或者說是全球首個無人載具條例,亞洲第一輛獲得牌照的無人車等等,臺灣現在對於創新的友善度,事實上已經遠遠超過深圳,上海,首爾和東京,這對於搶佔下一波科技爆發帶來的商機是非常有利。
第五個就是整個臺灣的經濟體質很優秀,持有的海外淨資產高達1.2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外匯儲備也是全球前五,人均持有專利量,人均出口量在亞洲名列前三,人均淨金融資產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整個銀行體系很少有呆賬壞賬,主權信用評級也很優秀,展望都是穩健向好
鄭凱夫
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享臺灣未來兩三年經濟看法這邊我講五點吧。
第一個兩岸貿易是一種“虛假貿易”臺灣對大陸的貿易比例佔25%左右,對香港的貿易比例在12%左右,加起來約37%。
但是這個貿易大部分是臺灣的虛假出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依據國際貿易的主體——跨國公司去分析,大部分臺灣對大陸的出口,實際上是臺灣本土零組件廠商對中國大陸臺資代工廠商的出口。
所以這次貿易衝突,打出了一個謊言,這個謊言就是臺灣對陸港出口比例很高,臺灣經濟嚴重依賴中國經濟。現在你們也看到,中國經濟增長日益困難,臺灣並不受任何影響,我很早就提過,臺灣這種貿易形態非常特別,臺灣不做品牌,專注代工的模式也需要得到正名,我想這是第二點。四五年前,我就抨擊仍有相當一部分產業人士堅信所謂利潤在品牌端,而代工處於產業利潤最低端所以必須拋棄掉的奇怪論斷。
如果我們迴歸市場機制去看問題,那麼很容易理解所謂的價格是受到市場供需影響,而市場的供需歸根結底來說,就是看技術門檻被誰掌控。80年代之前,電子和半導體產業是品牌製造不分家,並無所謂代工廠和品牌廠的細分。因此電子產業和半導體產業是絕對的高技術門檻產業,技術緊緊掌握在少數品牌廠商手中,由於是自有產能,因此每家品牌製造的產品都“獨一無二”,因此造就了品牌的神話。
但2000年以來,隨着臺系ODM代工的興起和開源式操作系統的興起,歐美廠商奉行“品牌至上”,走上輕資產品牌化道路,放棄了自主製造能力轉而專攻市場營銷和品牌,在新興品牌站穩市場前確實風光一時。但新興品牌也藉着ODM廠商崛起和操作系統開源拉低產品設計製造門檻的東風,得以快速山寨製造出同質化的產品,並憑藉低價競爭策略,硬是將產業的利潤率由高階水準拉到中低階水準,憑藉中國低廉的人力和研發成本搞得歐美品牌虧損連連。
歐美品牌自我拋棄最具技術門檻的製造業務短視的委外代工,不再具備獨有的硬件技術而專攻品牌,無論是研發、創新與創意甚至品牌溢價統統在ODM廠商代工高度同質化下被迅速抹平,歐美品牌除封閉的iOS生態系統獨此一家別無競爭對手的Apple外無一例外被中國品牌一一上演滅門慘案。這就是所謂的“品牌至上”的偏見帶給歐美電子品牌的結局。
臺系供應鏈專注代工,開創了ODM代工模式和晶圓專工兩大商業模式創新,也開創了臺灣電子產業三十年的榮景。因爲代工實際上就是B2B模式,臺灣供應鏈事實上是全世界品牌的夥伴,是真正在做全世界的生意。經過數十年的發展,ODM廠商越來越少,能夠撼動產業的僅剩下臺系大廠鴻海、和碩、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外加美系偉創力。而臺系廠商壟斷全球電子代工75%的份額,形成了事實上的產業壟斷。
而當前的品牌廠卻是遍地開花,當百事可樂、康師傅、甚至前英語補習教師、相聲演員都來自辦品牌賣手機的年代裏,可以想象品牌端的門檻已經降到了何種程度。在這樣的品牌大亂戰局面下,也不難理解爲何專注品牌的SONY、LG、聯想的日子都很艱難,即使貴爲全球智慧機一哥的Samsung,如果我們剝離半導體業務單看行動通訊業務,根據市場研究公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Samsung已經有多個季度在智慧手機業務領域掙扎在虧損的邊緣。
臺廠與南韓Samsung都有着通吃產業鏈的規劃,不同的卻是臺廠甘願隱身幕後,專注技術和服務,做默默數鈔票的無名英雄,因此,臺廠與全部的品牌廠都是互惠互利的夥伴關係。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麼鴻海可以在大客戶諾基亞轟然倒下的時候依然穩定成長,因爲臺廠的商業模式事實上跳出了單一品牌興衰週期律,而與產業的全部品牌共生共榮,因此也就能隨產業發展穩健成長。
南韓的Samsung既是代工業者又是品牌業者,與衆多品牌廠商本質上是一種零和博弈的生死關係,雖然目前風光無限,但終究還是未能跳出品牌的興衰律。
臺系廠商的競爭策略,正是巧實力的體現,不比氣盛而比氣長,藉助客戶夥伴關係實現研發、製造、人才、資本的根留臺灣的同時行銷全球,以少量的投資帶動數十倍上百倍的現金流,以小博大獲得可觀的收益。由於避開品牌,規避了某些市場的政治風險,得以無視政治關係冷熱變化穩定透過各大品牌將臺灣製造銷往各地。這種務實低調的商業模式,穩紮穩打的踏實策略確實值得產業界更加認真看待臺系產業鏈的未來潛力。
這個是我幾年前寫過的,呼籲業界重視高技術代工鏈的價值。現在也被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第三點就是臺灣未來的經濟還是很樂觀的,五大因素撐着,一個是臺積電,幾乎是一己之力把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鏈都磁吸到臺灣來,你看看谷歌,微軟,美光,亞馬遜,思科,高通,ARM,ASML,Imec,蘋果,應用材料,康寧等等。
全部都羣聚到臺灣,要跟臺灣的半導體技術做整合,從研發端深度對接臺灣的產學研界,全球高科技龍頭齊聚一堂,這般榮景除了硅谷,其他國家可以說是千年未有。
第二個因素就是美國嘛,美國現在的政策太明顯了,發函給500大企業要他們加強跟臺灣連接,再到最近組建“人才循環大聯盟”,再到制裁中國,那不是逼供應鏈搬家是什麼?低階的成衣代工可以去越南,但是面板呢?半導體呢?主板呢?伺服器呢?遷廠的話不到臺灣到哪裏?
你看看這次歡迎臺商投資方案,招募來的臺商,超過5000億都是因爲美國的關稅給逼回臺灣的嘛,美國這個大趨勢不變,對抗在加強,美國的態度越強硬,臺商就越得回家保命,這個趨勢能撐起臺灣未來5-10年的長期經濟表現。
第三個因素就是內需能撐得住,無論是前瞻,5+2,還是國防自主,綠能計劃,這哪個都是數千億的大項目,而且都有國產化的要求,像是國防這部分,過去臺灣是買飛機,KMT不還是想買意大利的M346嗎?買了那就是花錢養活意大利的航太工人,甚至維修都要人家授權。現在臺灣自己做T-5高教機,超過55%的採購金額留在臺灣,維修保養100%在臺灣做,拿錢養活自己的航太工人,培養自己的工程師,把原本的外購變內需,這種也是非常大的利多因素。
第四個就是從政策層面看,臺灣正在加速放寬各項法規,逐步鬆綁不合時宜的舊制度,以打造亞太地區最佳的投資及創新環境。無論是多元上市,還是金融沙盒,或者說是全球首個無人載具條例,亞洲第一輛獲得牌照的無人車等等,臺灣現在對於創新的友善度,事實上已經遠遠超過深圳,上海,首爾和東京,這對於搶佔下一波科技爆發帶來的商機是非常有利。
第五個就是整個臺灣的經濟體質很優秀,持有的海外淨資產高達1.2萬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三,外匯儲備也是全球前五,人均持有專利量,人均出口量在亞洲名列前三,人均淨金融資產高居亞洲第二,僅次於日本。整個銀行體系很少有呆賬壞賬,主權信用評級也很優秀,展望都是穩健向好。
2019.11.7 鄭凱夫 #翻版必究 可以分享不可做為營利之用
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康是美Cosmed - 1/26起,來康是美門市消費 OPEN... 的推薦與評價
1/26起,來康是美門市消費 OPEN POINT會員報電話號碼、刷會員條碼、使用OP錢包、icash Pay 發票將「預設」存入OP 會員載具除了自動對獎、簡訊/推播 ... ... <看更多>
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康是美openpoint發票-在PTT/Mobile01上智慧型手機整理開箱 ... 的推薦與評價
登入電腦版康是美官方網購eShop. 進入會員專區,下向滑點選常見問題與說明中的常見問題,按下會員載具歸戶。 step1.jpg. 第二步. 進入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平台. ... <看更多>
康是美載具歸戶 在 [情報] 康是美支援OP 會員載具存發票- 看板einvoice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去康是美買 OK 繃, 然後用街口結帳
用康是美會員集點 (康是美會員之前已認證為 OPENPOINT 會員)
再來就直接秀街口支付碼掃街口的機器
(當然康是美不支援街口自動帶入手機條碼載具, 因為沒有和收銀機連動
康是美收街口是採用街口的機器來收款)
然後就聽到店員問說發票是否要列印 (還是存? 忘了)
但我突然想起我忘了刷手機條碼載具, 詢問店員後
店員說他們也可以將發票存在 OP 會員載具中, 就順便存進 OP 會員載具
但店員操作太快不小心把發票印出來 XD
然後就幫我重開立一張發票並存進 OP 會員載具中了
載具交易明細
發文的時候正好 LINE 推播也通知這筆交易發票進來了
發票確定在 OP 會員載具中了
不過以後應該可以直接刷 OP 會員條碼吧?
這樣我就不用開康是美的 app 再秀會員條碼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6.5.11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invoice/M.1611930474.A.ABA.html
7-11 的 OPENPOINT 會員載具下
康是美的會員條碼無法歸戶, 但要在康是美 app 內做完 OPENPOINT 會員認證後
這樣除了可以累積 OP 點數以外, 也能將發票存在 OP 會員載具
所以要在康是美會員內做完 OPENPOINT 認證會員, 這樣兩邊才能連結
但我在想如果在康是美直接刷 OPENPOINT 會員條碼, 不知道能不能同時帶出康是美會員
就不用再開康是美 app 秀會員條碼了
※ 編輯: Sheng98 (218.166.5.115 臺灣), 01/30/2021 23:32: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