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行事的『知本光電案』》
~高金素梅2021.09.10營建署初審會
大地的用途,老天爺早就安排了!
「璨樹颱風」來襲,行進路線跟五年前的「尼伯特颱風」ㄧ度幾乎一樣,箭頭直奔台東海岸線的知本溪出海口。五年前的「尼伯特颱風」重創台東,ㄧ年後,台東縣政府竟然無視知本溪出海口是傳統風口的地點,強行發包為「知本光電案用地」。
長久以來,知本溪出海口ㄧ直是調節大地的濕地,這ㄧ大片土地的用途,老天爺早就安排好了,現在,台東縣政府竟然要逆天行事。今天,主管的營建署要審查台東縣政府送件的「土地變更案」,如果,傳統濕地可以變更為光電用地,那營建署就是放棄專業、逆天行事。
以下是我在營建署審查會的兩項意見:
壹、
2016年7月,尼伯特颱風過境台東,氣象局測得最大風速每秒71.3公尺,帶給台東巨大災害。
一年後的2017年8月,縣政府「知本光電專區可行性評估」期末報告完成,建議工程結構強度不低於每秒風速56.1公尺的抗風級數設計。
2018年12月,縣政府完成「知本光電案」招標,營運計畫書裡採用耐風設計每秒風速61.2公尺。
縣政府團隊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最大風速每秒71.3公尺的尼伯特才橫掃台東,縣政府竟然為「知本光電案」訂出每秒風速才61.2公尺的耐風設計。也就是說,如果「知本光電案」建場了,如果再來一個尼伯特等級的颱風,百萬片光電板將在台東市區漫天飛舞,人民的生命財產將受到空前的浩劫。
光電場除了無法抵抗颱風,20年後除役的廢棄光電板更是無法回收處理。不只是台灣,先進如美國、日本的光電場,同樣無法抵抗颱風、回收有毒廢棄光電板。
今天以前的20年,有62個颱風侵襲台灣,其中有42個颱風路徑經過台東;科學的統計也可預測未來20年,平均每年會有2.1次颱風經過台東。縣府打算將「知本光電案」設置在颱風風力最強的知本溪出海口,這是無知?還是漠視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知本溪出海口這片200多公頃的土地,我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友善農耕、生態循環、文化傳承、美麗世界。
貮、
如果再來一個「尼伯特颱風」……
如果「知本光電案」建廠了……
四年多前的尼伯特颱風在台東太麻里登陸,風速17級,卡大地布部落附近的知本溪出海口,風速16級。當時在部落,樓頂加蓋的鐵皮屋與不銹鋼水塔全部被颱風摧毀、飛走,樹木連根拔起、電線桿折斷、貨櫃屋被吹到公路上……。
2016年尼伯特颱風侵襲台灣的時候,16級風力的地方就在台東知本溪的出海口,這個地方就是「知本光電廠」的預定地,當時,風力才12級的彰化沿海太陽能光電場就被颱風摧毀了一大片。如果知本這塊光電預定地如各級政府所願,種下了幾百萬片太陽能板的話,它們經得起天災的考驗嗎?
台東每隔幾年就會有一個正面侵襲的颱風,大家可以回顧尼伯特颱風,想像一下16、17級的風力,連根拔起的百萬片光電板漫天飛舞,擊向農地、擊向民宅、擊向任何地方。天災加人禍,誰負責?
營建署場地現勘時,廠商承諾提高抗風係數。但是,有誰可以告訴我,地面型鋼構的光電板可以抵抗16、17級風?
每年都會有颱風,每幾年就會有正面侵襲台東的颱風,這是可預知的風險。在可預知的風險情況下如果還核准通過「知本光電案」,那出了事就是天災人禍。內政部營建署對「知本光電案預定地」要有嚴謹的風險評估機制。
請訂閱
《高金素梅 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com/user/abohom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9.10.3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 (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
廢 鐵 招標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太魯閣事故第一份調查報告出爐:大貨車事前已故障、49死中30人是站位、台鐵招標與細部設計均未設置防護措施】
發生在今年4月2日的408次太魯閣號撞擊工程車,造成49死、213傷的重大事故,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簡稱運安會)今天公布第一批「事實資料報告(https://bit.ly/3kktmsb)」的調查結果,並全文上網公布。但運安會仍會持續進一步進行科學模擬測試等調查和研究。
當天事故發生時間為9時28分,但運安會調查發現,翻落邊坡的工程車竟然在8時以前就因電瓶沒電無法自主發動,必須仰賴其他車輛接電發動;49死中,經過逐一比對,總計有30人是站票;檢視台鐵標案與細部設計均未設置防護措施,預計明年4月公布最終調查報告與改善建議。
■事發前1個半小時即發現大貨車電瓶沒電,清明連假也未依規定停工
運安會鐵道專業小組召集委員李綱指出,工地主任李義祥在事故當天8時以前,準備開大貨車載廢輪胎前往工地時,大貨車就因為電瓶沒電無法發動,由機電廠商協助接電才發動,並告知電瓶狀況不佳,進入工地後,進行「輪胎緩衝層工程」,根據監視錄影器與行車記錄器等資料確認是在9時11分完成工作,當時408次太魯閣號即將進入南澳路段。
當大貨車準備行駛於施工便道彎角時,突然熄火,但因為電瓶狀況不佳無法自主發動,開來一台怪手試圖要將大貨車拉近一點,並靠著怪手電發,經過兩次拉動仍無法將大貨車脫困,吊帶脫離時貨車就因此滑落邊坡直接掉在軌道上,此時距離事發9時28分僅剩1分鐘,司機員煞車已經來不及,以時速123公里的時速撞上。
根據運安會的調查,當天是清明連假,台鐵以「行車電報」通知所有工地在連假期間全面停工,聯合大地也以LINE工作群組通知負責工程的東新營造,可是運安會發現,除了李義祥與移工兩人之外,竟然還發現有4名綁鋼筋工人正在西正線的明隧道內進行工程,顯示根本沒有遵照電報停工。
■49死中有30人是站票,運安會將會透過碰撞模擬研究相關性
這次事故共造成49人死亡、213人受傷,運安會逐一比對每一個乘客搭乘的位置,甚至逐一清查所有行李來確認所在車廂,李綱表示,扣除兩位殉職的司機員以外,47名乘客死者中,座票僅有13人,其餘30人都是站票,並集中在第8至第5節之間。
根據運安會公布的資料,愈接近撞擊點的第8節車廂死傷最慘重,第7與第6節車廂間的潰縮區(車廂與車廂之間的空間)內就有8人死亡,第8至第5節車廂的死傷人數就佔了全部的82.1%。
運安會主委楊宏智表示,目前還不能輕易論斷站票是否是造成嚴重死傷的主因,但接下來的分析過程將會透過模擬,不同的車速條件下的碰撞,對於站票的影響狀況,並會再提出具體的改善建議。
李綱表示,高速運行的列車與區間車車速不同,各種廠牌的車輛都會進行速度模擬,並以歐盟的標準來檢視日本製造的車輛對於「潰縮區」的設計,結果與調查結果一併在明年4月公布。
■工地邊坡安全防護,台鐵與設計廠商都未明訂與設置
由於這次事故主因是大貨車翻落軌道,遭到高速行駛的太魯閣號撞擊,工地的邊坡防護成了這次運安會調查的重點,根據事實資料報告,台鐵局在招標須知中並未說明邊坡防護,也未在開工前告知廠商危害風險。
至於負責設計與監造的聯合大地,細部設計圖與預算書設計與審查,都沒有針對施工便道說明設置邊坡防護措施。負責施工的東新營造則是未施作瀝青混凝土、工程車違規停於便道斜坡。
運安會也發現,在施工期間未設置安全防護措施與管制措施,施工期間已經有混凝土預拌車打滑兩次的紀錄,但檢視台鐵工務處、勞工安全衛生室、交通部與台鐵工程施工品質督導小組等,都沒有針對相關設施設置有缺失紀錄。
■台鐵回應:尊重運安會調查
針對運安會的事實資料報告,台鐵局表示,尊重運安會的調查,已經針對204件臨軌工程標案全面停工,檢視安全性,並由工程會、職安署及鐵道局確認相關施工安全管制到位,完成查核改善後始能復工,後續將持續落實各項工程管理措施。
台鐵局表示,5月7日已頒布「臨軌工程施工安全管制規定」,由台鐵局雇用保全人員及門禁設施,嚴禁不符合規定人員及機具進入工地。全面盤點鐵公路鄰近可能有車輛等異物入侵之處所,優先設置永久性之阻隔設施或採類似高鐵天然災害告警系統(DWS),預定 10 月提出改善計畫爭取預算辦理。
(文/嚴文廷;攝影/楊子磊、余志偉、陳曉威;圖片來源/運安會提供)
#延伸閱讀
【後續調查|台鐵工地與安全管理長期鬆散,太魯閣號事故只是冰山一角】https://bit.ly/2XELzsE
【台鐵近60年最嚴重意外:太魯閣號事故49死】https://bit.ly/3moJAD7
#台鐵 #太魯閣 #運安會 #工安 #報導者
廢 鐵 招標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運安會今天上午公布了太魯閣事故的事實資料報告,從兩百多頁的報告看來,#徒具形式的工地安全管理及監理 與 #完全廢弛的工地安全控管,讓人膽戰心驚。
從發包單位臺鐵到監造、施工單位,太多便宜行事,太多虛應故事。儘管分析與調查報告尚未出爐,現階段揭露的事實,已經讓人怵目驚心。
以下是事實資料報告的部分摘要:
⛔徒具形式的工地安全管理及監理:
臺鐵局:開工前未告知廠商危害風險
聯合大地(設計、監造):施工便道未設置防護設施
東新營造(施工):未施作瀝青混凝土鋪面、工程車輛違規停於便道斜坡
➡施工便道為臺鐵局既存之道路
◼ 工程前,施工便道未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及管制措施
◼ 工程期間:#混凝土預拌車2次打滑/設置警示旗
⛔相關設施設置有無缺失紀錄?
➡從2019年開工至發生事故,所有的查核與督導,皆「無相關設施設置缺失之紀錄」,然而,查核人員曾對加裝護欄做出提醒。
◼勞安室查核人員:施工便道轉彎處加裝護欄
◼東新營造安衛人員:至少要放鈕澤西護欄
➡然而,面對查核人員的提醒
◼臺鐵及聯合大地:#未回應
◼東新營造:#未編列預算
⛔完全廢弛的工地安全控管
➡門禁及時間管制:
◼東新營造施工計畫、聯合大地監造計畫 #無門禁管制方式
◼臺鐵稽核_門禁管制紀錄、#未落實工區進出管理
➡施工人員訓練及現場管制:
◼東新營造任用非法移工_無安衛/勤前訓練
◼事故現場綁鋼筋作業人員均無工作證
➡現場施工申請及通報:
◼臺鐵未規範施工廠商每日進場前通報
◼東新營造於事故當日逕自進入工區作業
➡重型機具管制
◼東新營造工地主任及移工皆無挖掘機證照
◼臺鐵稽核發現廠商曾使用挖掘機從事吊掛作業
➡圍籬或現場防護設施
◼臺鐵招標須知/聯合大地設計圖及預算書 #無施工便道防護設施
➡緊急通報處置
◼東新營造有借用臺鐵行調無線電
◼#現場未明列臺鐵鄰近車站及綜合調度所24小時緊急電話
廢 鐵 招標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0.3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 (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首先,感謝民政處劉處長,在一天之內,派員會勘解決了永和街四戶門牌,民國57年,因信義路廢除,中山路拓寬,實際臨中山路路邊住戶,用門牌改編的方式,正名為為中山路門牌的服務案件,解決了50年名實不符的狀態 。
第二,感謝主計處提供充分的數據,特別是民國71年,1982年,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之後,37年來,老年人口、出生人口、公司營業登記、市政府自籌款,和中央補助款對照的數據,讓我能在質詢的過程,分析論述,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缺乏科學園區的城市發展困境 ,才是造成今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
第三,請智科處除了繼續推動舉辦電競比賽,建立電競產業外,比照嘉義老醫館QR Code數位地圖成功的案例,和周邊的大學一起合作,建立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文化路、民族路、垂楊路、仁愛路等重要商圈道路,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這對未來我在都市計劃專案小組,針對嘉義市道路招牌管理之條例條文修正目標,讓嘉義市透過數位AR科技,建立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取代突出和雜亂的傳統招牌,還給市民乾淨整齊的天際線,讓嘉義成為進步國家,觀光城市的象徵。
第四, 交通處,在318項總服案件數中,有113項居首。與百姓的生活最息息相關。
舉觸及率超過5000,民眾特別有感,前六名服務案件分析。
第一名,是嘉義市28所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臨時停車改善計劃 。
第二名,是大同國小附近公有空地,成功變更停車場用途,並完成招標,改建成停車場,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第三名,是中正路地下停車場,平面車道銜接上坡坡道,平滑處理工程,避免造成行車輛底盤撞擊,提供行車安全,減少市民財損。
第四名,是中庄里停車需求嚴重不足,除了在窄小巷弄,畫設禁止臨時停車的紅線之外,未來完成鐵路高架化後,多出來原軌道空間,有必要考慮作為道路規劃,和同時滿足停車空間的需求。
第五名,是信義路銜接博愛路路口,利用交通槽化島分流設計 ,在斜角過大,開口過大的十字路,造成機車逆向竄流。
第六名,是改善世賢路和博愛路雙車道路口,因為博愛路慢車道單側為地下道,無出口。
所以,調整交通號誌基座,由原來慢車道轉角,向前平移到快車道轉角,讓原來的慢車道,成為無交通號誌路口 ,改善交通,也避免無辜民眾,慢車道右轉受罰。
從數據分析做對的事,民眾最有感,希望交通處繼續朝這個這些方向努力,提供市民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
最後,建議交通處,從文化導向,包裝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依序滿足市民觀光、上學,和生活需求。
以規劃中車站到檜意生活村之間,shuttle bus公共運輸系統為例,車廂設計,就可以用台灣特有種,嘉義原生種的諸羅樹蛙,作為物種與文化故事的標記或吉祥物,用彩繪包裝低底盤電動公車。
從發現樹蛙的棲息地的北香湖開始,到埤仔頭和杉仔池,訴說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湖泊,見證了檜木產業在嘉義的歷史風華,從文化導向,整合各部門的公共計畫,建立有嘉義文化特色的觀光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fen0lofWAc/hqdefault.jpg)
廢 鐵 招標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二次質詢
民政處智慧科技處主計處交通處(977)
為了服務不同語言習慣的市民朋友需求,星期一、三、五國語質詢,星期二、四台語質詢。
首先,感謝民政處劉處長,在一天之內,派員會勘解決了永和街四戶門牌,民國57年,因信義路廢除,中山路拓寬,實際臨中山路路邊住戶,用門牌改編的方式,正名為為中山路門牌的服務案件,解決了50年名實不符的狀態。
第二,感謝主計處提供充分的數據,特別是民國71年,1982年,嘉義市和新竹市,同步升格為省轄市之後,37年來,老年人口、出生人口、公司營業登記、市政府自籌款,和中央補助款對照的數據,讓我能在質詢的過程,分析論述,嘉義沒有產業,沒有就業,缺乏科學園區的城市發展困境,才是造成今天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的主因。
第三,請智科處除了繼續推動舉辦電競比賽,建立電競產業外,比照嘉義老醫館QR Code數位地圖成功的案例,和周邊的大學一起合作,建立中山路大通、中正路二通、文化路、民族路、垂楊路、仁愛路等重要商圈道路,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這對未來我在都市計劃專案小組,針對嘉義市道路招牌管理之條例條文修正目標,讓嘉義市透過數位AR科技,建立數位文化電子商業地圖,取代突出和雜亂的傳統招牌,還給市民乾淨整齊的天際線,讓嘉義成為進步國家,觀光城市的象徵。
第四,交通處,在318項總服案件數中,有113項居首。與百姓的生活最息息相關。
舉觸及率超過5000,民眾特別有感,前六名服務案件分析。
第一名,是嘉義市28所國中小學校,周邊道路交通臨時停車改善計劃。
第二名,是大同國小附近公有空地,成功變更停車場用途,並完成招標,改建成停車場,滿足市民停車需求。
第三名,是中正路地下停車場,平面車道銜接上坡坡道,平滑處理工程,避免造成行車輛底盤撞擊,提供行車安全,減少市民財損。
第四名,是中庄里停車需求嚴重不足,除了在窄小巷弄,畫設禁止臨時停車的紅線之外,未來完成鐵路高架化後,多出來原軌道空間,有必要考慮作為道路規劃,和同時滿足停車空間的需求。
第五名,是信義路銜接博愛路路口,利用交通槽化島分流設計,在斜角過大,開口過大的十字路,造成機車逆向竄流。
第六名,是改善世賢路和博愛路雙車道路口,因為博愛路慢車道單側為地下道,無出口。
所以,調整交通號誌基座,由原來慢車道轉角,向前平移到快車道轉角,讓原來的慢車道,成為無交通號誌路口,改善交通,也避免無辜民眾,慢車道右轉受罰。
從數據分析做對的事,民眾最有感,希望交通處繼續朝這個這些方向努力,提供市民更高品質的公共服務。
最後,建議交通處,從文化導向,包裝公共交通運輸系統,依序滿足市民觀光、上學,和生活需求。
以規劃中車站到檜意生活村之間,shuttle bus公共運輸系統為例,車廂設計,就可以用台灣特有種,嘉義原生種的諸羅樹蛙,作為物種與文化故事的標記或吉祥物,用彩繪包裝低底盤電動公車。
從發現樹蛙的棲息地的北香湖開始,到埤仔頭和杉仔池,訴說這些大大小小的水池湖泊,見證了檜木產業在嘉義的歷史風華,從文化導向,整合各部門的公共計畫,建立有嘉義文化特色的觀光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es-XtL5968/hqdefault.jpg)
廢 鐵 招標 在 鄭文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鄭文燦表示,在他當行政院發言人時,對當時的行政蘇貞昌院長說,一定要有機場捷運,才能讓台北及桃園的交通更加的便捷,也因為鄭文燦的建議及蘇院長的果斷,現在機場捷運就快要完工了。未來他會支持鐵路地下化,讓內壢商圈更完整,讓老街溪成為綠帶。在吳志揚任,桃園的汙水下水道興建工程緩慢,汙水處理廠招標問題連連。鄭文燦承諾,未來將在一年內,讓中壢汙水處理處重新招標,讓中壢工業區多元使用,成為下一個內湖的科學園區,興建中壢科博館,加強中壢的教育資源。
鄭文燦痛批,過去航空城招商完全沒有進度,土地徵收上弊案連連,留下的只有土地價格飛漲,炒地皮的問題。未來他要讓航空城土地徵收更加透明化,更符合公平正義。
鄭文燦說,當年考上台大電機系時,參加學生運動,在台灣的民主運動上不缺席,後來沒有選擇當科技新貴,反而轉到社會系,為了廢除萬年國會,走上街頭。當上議員後,更為華隆工廠的工人爭取權益。
鄭文燦表示,好政府應該不是要讓財團更有錢,而是要幫助人民走出困難,政府不應和財團勾結,所以主張桃園的生育津貼,一胎3萬元,每個月三千元的育兒津貼,為的是要照顧每個孩子,減輕父母的重擔。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uIvAddNFCk/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yBy_P0Nc2rQRP1-Yb0-2URuGs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