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係覺得佢講得好好!
宜家醫院都重係好似澳牛咁
雖然伙記態度未必係最好,
但野食係好食既🤟🏻
你俾d 海外既人免考試免實習咁黎
就者係將澳牛伙記變哂譚仔呀姐
唔係話譚仔呀姐就一定唔好🙈🙈
但你叫平時可以傾下計既譚仔呀姐而且要隨時隨地不停趕客走,重要用光速落單
譚仔呀姐做唔慣都係走🤦🏻♀️🤦🏻♀️
就算真係請左外地醫生
咁姑娘呢?supporting staff 呢?床呢?空間呢?
你係澳牛放十個譚仔呀姐就會清到條龍咩?
會請夠人架喇!
咁請咩人先,點樣為之夠先?
你請多十個譚仔呀姐
起碼要30個人跟住
重要係識得幫手睇呀姐有無做錯野
新仔又夠經驗去睇?(我無歧視新人架!我都有新過。。好難捱架!)
十個茶壺得2個蓋要人地沖100杯水
你加茶壺無用架喎
我無咁叻識俾咩suggestion
但第一件事
請唔好再好似擠牙膏咁擠醫療開支
但好似開水喉咁俾大白象
因為一切係由錢起
澳牛開唔到分店,又請唔到人!😖😖
哂氣
呢期都仲係見好多關於醫委會啊, 咩方案啊, 既報導
其實心入面真係諗
喂啊, 做咩要係咁搞我地啫!!!!!!!
(希望呢句都係其他同行既心聲)
(明明呢行就唔係淨係得醫生! 我有時真係對其他colleagues/allied health/姑娘覺得唔好意思, 明明就一齊捱緊)
你可能會話喂莫非你唔想香港D人有更好既medical care, D人睇醫生唔駛咁慘, 唔通你淨係諗住保護主義blablabla…
得啦, 唔駛諗住用一句看似道德既野就諗住可以矇混過關
三點, 第一不實際性, 第二係咁樣做解決唔到問題, 第三係會令問題嚴重化
- 不實際性
要一個外地醫科畢業既人黎香港醫院解決而家水深火熱既狀態究竟有幾不切實際, 唉, 我諗同蔡一智出黎認左佢一樣
首先係動機, 點解連本土D人流失率都咁嚴重既情況下一個外地畢業既人會想黎受苦
兩個可能性, 佢無諗住黎受苦, 或者佢響個邊撈唔掂
咁大佬啊, 而家就係想請人黎陪我地受苦啊嘛, 佢唔諗住黎受苦請黎有咩用啊
佢響個邊撈唔掂呢個我就唔講
跟著見愈黎愈多人/一d黨派話免實習免考試降低門檻提高吸引力
喂真係好Q燥, 而家賣藝啊? 做旅遊啊? 提高吸引力!? 降低自己既底線同專業性黎吸引人!? 醫生尚保存住既尊嚴就係基於咁多年既苦讀, 過左咁多既試, 仲要過埋痛苦既實習期, 先打做到個金身; 你而家話要考簡單D甚至有人話免試, 仲免埋個實習, 咁對本地醫生公平咩? 唔考過你又知佢地水平去到邊啊? 你又知唔知佢地響外地實習有無響香港地獄醫院既經歷啊? 就我所知各地實習既practice可以有好大分別; 有D地方可以輕鬆到好似個病房clerk咁, 有D地方houseman都可以開肚 (I do mean it); 要統一化最簡單就係響香港做返一年先啦~ 做intern都嫌辛苦仲點期望你幫手做前線醫生捱苦啊
其實對班外地醫生都好唔公平, 比人知佢地原來同本地薑有呢方面既差別, 咁人地覺得佢地既專業性會唔會有少少分別呢? 可能其實佢地滿腔熱誠諗住黎幫手捱苦嫁嘛, 就係想靠呢D香港入門試, 香港既實習表現黎話比人聽自己係掂既, 黎話比人聽自己係有專業性有尊嚴既, 黎啦你請我啦
咁你話而家呢班咁有心既人如何自處呢?
好啦梆得個幾年, 之後見公院辛苦, 你估之後點呢? 你公院係咪人工好D, 係咪無咁辛苦? 唔係, 連自己友都走啦
咁解唔解決到問題? 不切實際
Oh by the way
其實世界各地就算收外地醫生, 都要pass相關語文試
例如去英國要考ielts 7.5以上; 去韓國考韓文; 去日本考日文
廣東話黎講, according to Wiki, list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tests
- Certificate in Chinese Language, HKU
- Diploma programme in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 CUHK
不過我就覺得不如脆脆地考返個DSE中文睇下魯迅先啦
- 解決唔到問題
醫療制度可以有好多問題, 但唔係每樣都岩香港, 例如你唔會話香港要封紅包先可以醫病, 唔會話你個醫保唔夠錢包你斬腸開肚, 唔會話你最近間醫院響20公里外, 呢D就係例子點解外國既一套唔可以照搬落香港, 因為面對既問題可以完全唔同
香港最指標性既問題包括 1) 病房爆到訓廁所 2) 睇門診等兩年 3) 醫患關係既問題
其實講咁多咩放寬考試, 放寬實習, 簡單黎講咪即係輸入外勞
我地先唔好講咁樣既做法係咪妥當既做法,又當你不擇手段, 理得你質素點, 但係係咪真係解決到問題先
我想問香港如果聽日起多一倍專科醫生, 究竟病人係咪從此唔駛訓走廊?
呢個係一個簡單既茶記問題, 一間澳洲牛奶公司, 無論佢請多十個爆粗樓面, 條人龍都會響度, 因為鋪位唔夠大, 硬件唔夠多, 炒蛋整唔切, 除左樓面, 仲要請多D廚, 多D洗碗, 多D收銀, 所以請多D人最多係令到做既人輕鬆左, 唔會改變病人慘況; 無床既仍然係無床, 無得做手術既仍然係無手術室做
唯一可以解決呢個問題就係買埋隔離間文苑同麥文記 (呢個需要時間), 再請多D唔同既人手 (其他人手既問題因為傳媒make唔到noise所以唔講sosad), 同埋了解同控制人員留失既問題
(As a medical example, 就好似有條友trauma call係咁流血, 你唔止血, 淨係識去比血, 仲要淨比packed cell, 無上platelet FFP, 咁死緊啦)
門診等兩年呢樣同上面病房既例子一樣, 無硬件配合都係廢; 等兩年先有得睇既病究竟要多幾多人手先可以變成等年半呢? 而一個可以等兩年先睇既頸痛佢會唔會由兩年變等年半而開心左? 班醫生以為多左人手無咁辛苦但其實又係中晒伏, 多一個醫生立即按而家有既配額分多D比你, 而無人會研究究竟而家呢個配額份量合唔合理, 於是衝症仍然係要衝症, 睇5分鐘出返去有可能變成睇6分鐘, 有咩意思?
另外門診除左用黎睇新症, 亦要睇舊症, 人手多左, 病人會expect自己密D覆診; “喂又話多左人返工既? 點解我個膝頭退化都仲要隔兩年睇一次嫁” 好多情況穩定既病, 係需要更高層制訂一個統一而實際既guideline去跟住複診甚至discharge (不再覆診), 令前線容易解釋比病人聽, 亦到令呢D病唔會有D地方半年睇一次, 有D地方兩年睇一次, 更重要係令醫生夠膽響呢個醫患不互信既情況下出症, 如果唔係病人數量只會不斷增加
簡單黎講, 如果澳牛班伙記唔係咁落力趕你走, 你估而家條龍排到邊? 你可以話而家醫院唔係做餐廳喎, 但係不得不面對現實既係醫院同澳牛一樣, 資源係局限既, 分別係伙記可以小你, 你可以小醫生; 一出一入就係咁簡單, 若果無辦法安心令出症速度同入症相若, 條龍就會愈排愈長, 呢個係簡單既計算而已
呢D都唔係請多一倍專科醫生可以解決既事, 上述既例子不過是冰山一角,班友只不過係嘗試用請外勞呢個焦點拎走你既目光, 而唔去解決內部既問題, 而其實咁做都係合乎人性, 因為前者事實上比後者還要簡單好多
另外而家醫患關係已經咁差, 你諗下下次入到診症室個醫生淨係識英文, 識少少中文, 你用粗口小佢佢問你係咩意思, 又或者你以為自己識普通話, 佢同你講北京話, 咁你點? 咁你同佢醫患關係會好左定差左
要記住, 要解決澳牛入面既人流問題, 除左各方面既資源要配合, 你請個半島既waiter係幫唔到佢地, 因為第一佢唔夠快/效率, 第二佢唔係睇慣佐敦油尖旺, 佢唔爆粗, 本土文化同市民都會降低佢工作表現; 咁樣請個唔適合既人, 不如留返D錢出多D糧比其他人對士氣仲有用
- 問題嚴重化
將而家佢地嘗試用既性感標準套落本地醫生身上
真係鄧D本地黎緊既畢業生唔抵, 又唔見有人話香港醫學院D試咁難, 不如降低難度啦, 做houseman咁辛苦, 不如做半年算啦
真係鄧我地D前線MO唔抵, 又唔見佢話要增加下響公院做同train 專科既吸引力, 不如做少D時間啦, 不如加人工啦, 不如只要響香港醫院做MO就可以考個簡單D試啦
喂你知唔知你個頭同D外人講話降低門檻, 呢頭本地D專科專業試嚴到passing rate得兩三成人pass咋, 真係好心D人話我地對外人行保護主義既睇吓啦
真係鄧D中層specialist唔抵, 無啦啦多左一班明知好大機會唔會同你捱苦又或者幾年後會走既人同你一齊做野; 你留公院既又多左D無響香港捱過既人同你爭promotion, 你出私家又多左班人同你爭食
咁你係佢地你會點, 梗係趁佢地未出去之前走先啦, 快佢地一步搶餅啊嘛
咁你係本地中學生見行頭難左, 你會點, 仲做唔做
咁你係醫學生, 咁你係前線醫生, 你會點, 你士氣會點
我地考D試難到咁, 隔離個個話佢上年返黎, 個試都ok啊~ 又唔駛做intern咁~
出面醫學美容話你出黎啦又唔駛考專科試又唔駛oncall又人工高
咁你仲train唔train
我把聲咁細, make唔到d咩noise, 傳媒仍然係會係咁講輸入外地醫生有人話要降準有人話要保護啊, 政府繼續要應付佢地既壓力, 醫委會繼續比人內外夾攻
而其實根本個大標題已經錯重點, 只不過唔同界別既人都不約而同想就呢個話題繼續發揮, 於是無論醫委會結果係點, 一年之後真正問題仍然無被解決(甚至無人提起過), 病人繼續訓走廊, 唯一係想留響度做既人會愈黎愈少
就係咁
廣明苑wiki 在 T.s.d鐵四帝文化藝術創意團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恭喜~鐵四帝~團員:佳倫老師
在高雄左營萬年季奮戰的成果拿到冠軍啦!
這次小編覺得太開心了!因為佳倫成功的利用舞蹈創意作品的方式呈現台灣經典廟會文化!真是太有創意了!
真的!隨著時光的流逝!真的不能忘記台灣文化呀!
在這小編和鐵四帝也恭喜~萌世代兒童舞蹈學院~勇奪冠軍唷!
接下來就看看佳倫老師的心得內容和影片吧!
(這群~最大才到國中生最小是國小生~的小朋友!能把這隻創意舞蹈作品詮釋得淋漓盡致~真的是不簡單啊!)
-------------------------------------------------------------------------
高雄左營萬年季 台客舞比賽 萌世代兒童舞蹈學苑(冠軍)
主題:經典廟會
內容:
隨著時光的流逝已經越來越多人漸漸忘了台灣經典廟會的所有特色文化!藉由這次的比賽利用舞蹈創意的方式呈現了~台灣廟會的特色~雖然沒有辦法完完整整把所有東西擺放在作品裡!但...也運用了許多重要的文化特色加以演出!
廟會特色一(抬神轎)
神轎,顧名思義為神明乘座用的轎,
常為神明遶境或會香等必備的器具,
並依其轎的造型和使用的性質,即神格之位階,
大致分為:文轎、武轎、輦轎、四輪、手轎等數類.....
(詳細內容請看台神轎歷史連結)
http://blog.xuite.net/…/231173962-%E3%80%8E%E5%AE%97%E6%95%…
廟會特色二(八家將)
八家將流傳在台灣民間大約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了,在西港鄉瓦厝內的八家將是正傳的,只在刈香活動時有出陣,其餘的時間是不出陣的,所以要看到他們的表演的話,只有在刈香活動時才看得到的。八家將的基本成員有甘、柳、謝(七爺)、范(八爺)四將軍和春、夏、秋、冬(楊、何、孫、方)四季神及三位部下,分別是文判官『文星』(陳叉爺)、武判官『武星』(劉叉爺)、挑刑具的使役(刑具爺).....
(詳細內容請看八家將歷史連結)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hope204/p4-3.htm
廟會特色三(電子花車)
台灣的電子花車是當地一種特殊文化,這項文化相傳是從泉廈所引進台灣的「藝閣」(傳統花車)所演變而來。發展至今,原本以人力扛抬遊街以表演各種南管樂曲的藝閣,慢慢轉變成用牛車、木輪車承載,現代更使用電動車以至於大貨車作為電子花車承載,其上表演舞台的裝飾也越來越花俏,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聲光特效乃至於油壓式開展舞台也應運而生......
(詳細內容請看台灣電子花車歷史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E9%9B%BB%E5%AD%90%E8%8A%B1%E8%B…
廟會特色四(舞獅)
舞獅起源眾說紛紜。
神話傳說是以前山中出現獅子,吃掉村莊內的村民,後來村民學會武功,格斃獅子,村民模仿獅子的形態而成為舞獅;亦有神話版本說是如來佛把獅子引走,因此南獅中常有「大頭佛」引領獅子。亦有傳說有村民以紙紥獅子及鑼鼓驅走怪獸,演化成為舞獅....
(詳細內容請看舞獅歷史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8%9E%E7%8D%85
廟會特色五(眾神降臨)
以舞獅.舞龍.陣頭股.可愛的媽祖.三太子.作為最後的收尾!
也利用背景呈現的方式!把台灣廟宇文化特色展現在表演中!
門神.廟宇...都是一大特色!
~當然還有許多文化內容沒有加進去囉~
(詳細內容請看台灣廟會歷史連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B%9F%E6%9C%83
-----------------------------------------------------------------
以下是我這次編排的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也呼籲大家也呼籲大家不要隨著時光的流逝!
而忘記了許多台灣經典的文化!也別讓傳統文化走入歷史!
感謝製作單位的用心!藉由萬年季的活動的方式!讓更多人持續推廣以及維持台灣文化發展!
(外帶一提!小朋友能跳成這樣真的不容易!哇哈哈哈哈!神強)
https://m.youtube.com/watch?v=S7Ofvyv6T58
廣明苑wiki 在 CUP 媒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Feature
委屈求全的小確幸(文:俊廷)
在這個甚麼問題也可以 Google、Wiki 去找答案,甚至放上網尋找 Facebook 大神幫忙的年頭,坊間仍充斥著那些「一分鐘學會 XX」、「XX 的一百種方法」等書籍,你不禁驚訝市場對這些「天書」的需求究竟有多大。無從追溯,上一個熱潮是風水、財技、辦公室政治學……只知道,現在大家一同鍛煉的,叫「收納術」。
書展中人們大包細包掃走的書籍是甚麼,我沒有去細問,閒逛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收納術」之盛行。名字改得對,就是成功的一半,恍如失傳忍術,或是變出空間的魔法,這個叫出來響亮的名字的確讓人們多了點遐想。空間,沒有可能憑空製造多一點出來,這是物理法則的限制。收納術,老實一點說,就是放整齊一點,善用家居空間之流。買一本有關收納術的書,是為幻想裡秘密的後花園找來了第一塊拼圖。
追逐一份感覺沒有不好,有幻想、有目標從來不是壞事,只是當把這些家居整理秘技之卷一一帶回家的同時。你還未去翻閱這本書,電視新聞卻說著中細價樓造價破頂、「港人港地」的項目位於深水埗的三房單位也能叫價逾千萬元直逼豪宅。以及連當初定價以便宜作招徠的大澳天利苑居屋單位,也爆出管理費原來高達二千元有多。你不禁倒抽一口涼氣,要問是幻想和現實太有距離,還是真正的距離是存在於你和這世界。
而然,這城市的人對置業階梯的迷思並不是一朝一夕,「買磚頭」保值的想法根深柢固。甚至已在居住與投資的天秤上,更傾向把房屋當成實現經濟利益的手段。而如果說殖民地時期,港英施政出發點是在這裡獲得最多的經濟利益,而不是為這裡的人謀福祉。那回歸以後,若你覺得特區政府會有所改變,當看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等長遠土地發展方向時。我相信你也需要有一點點覺醒,知道香港只是換了實現經濟利益的服務對象罷了。這政府的政策,很多時也不是以這裡的人為根本的。
無疑正是一點點的被逼迫,在僅有的生存空間繼續不斷地擠走的同時,以此背景去看「收納術」,其實這是很為香港人而設的。在那個擁有大窗台而顯得有點小的房間,我們能夠思考出把睡床騎上窗台而釋放更多空間,並因此而沾沾自喜,正當這些小確幸充滿生活之際,又有多少個古洞北、粉嶺北等香港的後花園已從我們手中失去。正如開首為說,空間不會因「收納術」而憑空被創造,但世間卻有很多有關政治的、有關語言的「偽術」會讓我們連一席之地,甚至是立足的地方也失去。或許,這早已不是執好自己屋企,做好自己就可以捱得過的年頭了。
「居家收納超强大全 1000+」
由屋企入門口開始,「重新教育」你,鞋櫃內的鞋應如何放,一直講到廚房、廁所、書房、小孩房,將你家中有的,或無的地方,每一件物件如何規劃、如何放置等都巨細無遺一一為你梳理出一套法則。這城市的人,輕則在整理家居,重則國家大事,也都在迷戀世上會存在—套「快、靚、正」的法則、秘技、捷徑。難道大家沒有聽過,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
「解決居家的 100 個煩惱」
家居問題又何止一百個,買一本有關收納的工具書,又設計、規劃開始,所改變的,或許更會是生活的習慣。要作出改變,是要付出。只是這城市的人,也沒有對付出有太多覺悟。也許,連看一本書的時間和心理也欠奉。有問題,找答案,知道答案,完。
「房超小宅格局完全破解 100 例」
談論規劃空間,還要有平面圖配以註解,以研究和說明「收納術」來說其仔細程度是大師級的。不要看這二百多頁的書中,要教曉我們的,雖然不是拯救地球,或讓世界和平的方法。而然,專業就在專心做一件事之中,面對一百個在侷限中創造出自己天地的方法,我開始存疑,我是否應該把這書看待成一本教導人們逆境求存的手冊。
「不委屈的小家收納術」
「大房子 ≠ 美好」,我沒有反對;「寬廣的空間 ≠ 豐富的生活」,我也認同,就如書中所說,我理解小房子也有優點,絕沒有隨便否定收納術的價值。但就如,不知為何這些書籍,也有意無意提及「不委屈」這一詞,我更確信當中那份小確幸的糖衣,其實有安撫和排解的作用。
(全文刊於 CUP Magazine 151 期八月號專題「睇書自贖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