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中國大陸2008年春運大風雪造成交通中斷 廣州車站外擠滿80萬無法回家的農民工 這是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令人感動與悲傷的畫面 歷經十年的經濟轉型 摩托車大隊載著家人及家電返鄉的景象已不易看到 許多工廠搬離沿海城市 大量農民工的景象也不復見 十年春運的改變也看見中國大陸的進步】
車站廣播,旅客們請注意,快1245次列車已經到達本站,請您由第6候車室,剪票進站,進站以後在第4站台乘車。
2018年的春運在2月1號拉開帷幕。
「很高興,想回家去望孫子嘛,」旅客李昌銀。
首趟從杭州開出的春運列車,18節車廂載滿了歸心似箭的農民工。
「你這樣子你怎麼睡呢,我這樣就沒法睡了,我就看手機了,睏了嘛就稍微趴一下,」旅客吳先生。
每逢過年,一張小小的車票,承載著遊子和農民工們對家的渴望,從徹夜排隊,到動動手指。
「在網上買的,可以買到(車票),而且現在還可以選座,挺方便的,是我兒子在網上買的,回家嘛,挺高興的,」返鄉民眾。
大陸的公路,鐵路,空中運輸,從2月1號到3月12日,將有近30億人次展開地表最大遷徙,從交通部門到地方政府無不提高戒備,尤其今年開年以來,大陸多地都遭遇了冰凍極寒天氣,這不由得讓人們想那一年的噩夢。
「受這場大雪的影響,周邊地區的高速公路被關閉,地上已經結了8公分厚的冰,達到了100毫米,說實話身為一個湖南人,我從來沒有看過湖南是這樣的景象,我們遭遇的是從1954年開始最大的一次冰凍,」記者。
「50年不遇的暴風雪在2008年春節前,襲捲了大陸14省,吹倒了南方電網的輸電塔,南北交通兩大動脈之一京廣鐵路一度中斷,春運移動人口最多的廣州車站,幾乎成了返鄉民工的煉獄,」新聞片段。
「在聽到有車可以坐的時候,大批的遊客就拚命的逃命般的,往這個路口一直衝,為了舒緩廣州車站周邊滯留的旅客,現場維持秩序的解放軍,定時會開放一個路口,讓民眾進到車站來搭車,」中天記者沈正彥。
「記者現在的位置是在廣州火車站前面,現在時間大概在7點40分左右,經過一天一夜的疏導各位可以看到,廣州火車站前現在已經聚集了大概三萬人左右,準備要回家,在車站前面已經不是人山人海可以形容,連大陸公安都看到傻眼,拿起相機就頻拍照,而在廣場前的旅客各個帶著疲倦,因為搶到這麼一個搭車的位子,可是一天一夜不睡覺給拚出來的,」中天記者沈正彥。
「我們是昨天晚上9點鐘從東莞過來,在那邊站的,站到今天早上過來的,都沒有睡覺喔,對啊,都沒有(睡),」返鄉民眾。
「同樣是2008年,大陸南北交通另一條大動脈,京珠高速,也因為雨雪不停,路面結冰 ,變成了一座超級停車場,車陣在湖南形成了一個死結,最高峰時總共有11500輛車,3萬5千人,同時受困這條路上,城裡的月光把夢照亮,請溫暖他心房,看透了人間聚散,能不能多點快樂片段,」新聞片段。
暴雪阻斷回鄉路,著實把所有人都嚇壞了,然而就在那場動盪之後,大陸連年來的春運都平穩有序進行,這樣的轉變源自於"速度"。
「可以說吧,在這個中國鐵路的建設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2008年時任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
2008年,第一條由中國自主建設的高鐵,京津城際鐵路趕在奧運開幕前的8月1號,正式通車,這條高鐵的出現,讓北京天津邁入半小時生活圈,也諭示著中國從此邁入高鐵時代,儘管當時坐在胡錦濤身邊的,兩位推動高鐵的鐵道部高官,張曙光和劉志軍皆因涉貪淪為階下囚,但四縱四橫的路網規劃並未因此止步,截至2016年,中國高鐵里程已達2萬2千公里,開進28個省,運送旅客約15億人次,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中國人都坐過一次多的高鐵,高鐵也改變了春運。
「這是高鐵開通前的廣州火車站,作為外來務工人員集中地,上世紀90年代以來,廣州站每到春運,就成了旅客回家過年必經的一站,旅客往往提前幾天幾夜來排隊買票,進站上車,更是一場硬仗,」新聞片段。
「他們那時候坐車,我們都開玩笑,幫幫忙,要你在後面推他一把,踹他一腳,他才能上到車,就很用力把他推了,他還謝謝你,但是現在就不同了,」原廣州火車站新聞發言人鄒維珍。
「去年(2014年)底貴廣,南廣高鐵開通運營,高鐵成為旅客春運出行的首選,大部分的旅客從老廣州站轉到了廣州南站,使得廣州南站的單日客流量達到16.5萬人次,創出歷年春運的新高,而老廣州站的客流量卻在這個春運創下了新低,」新聞片段。
一張世界最大的高鐵網,改變了中國人的出行節奏與春運表情。
「隨著這幾年春運的變化,每年增開列車的數量,動車組列車,高鐵列車,越來越多,普速列車相對在減少,」中鐵北京局集團客運處新聞發言人朱殿萍。
跟著高鐵速度起飛的,還有中國的創新製造能力,2008年,全球遭遇金融海嘯,中國每年以兩位數成長的GDP神話,也在該年嘎然而止,只剩9%,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提出四兆擴大內需的救市計畫,穩住了國內的經濟,2012年中共十八大,習近平正式接班,在這5年內,去產能調結構穩增長,中國經濟邁入新常態,但他同時提出中國製造2025年的強國戰略。
「培育和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必將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
「中國人今天的生活已經越來越有科技含量,2016年中國移動支付金額,超過208萬億(兆)元,世界第一,交易成本下降,激活市場,全球近四成的網上零售交易都發生在中國,外國人來中國最想帶什麼特產回家,共享單車,移動支付,網購,紛紛進入了他們的清單,衣食住行,娛樂休閒 ,科技支撐下的中國,買,買,買,正惠及全球,」<輝煌中國>片段。
這五年(2012-2017) 科技創新,正在讓百姓生活更為便捷,讓企業發展更具活力,讓國家實力更加強大。
科技創新的因子幾乎已經內化為百姓生活的一部分,相關部門都能利用大數據甚至是城市大腦,將錯縱複雜的返鄉交通理順。
「今年廣州火車站在各個進站口增加了,76台這樣的人臉識別閘機,旅客只要憑身分證和火車票,就可以刷臉進站,操作規範(標準)的話,只要兩到三秒就可以順利通過,」廣州台記者甘錦文。
「把二維碼朝上,對一下臉,好快的,」旅客。
「那麼春運這麼多年以來,旅客已經從原來的能夠回家就好,逐漸轉變為更加關注旅程的質量,北京西站今年為了滿足乘客的需求,增加了工作人員以及志願者的數量,並且將自助設備的終端數量增加到了134台,如果您是乘坐地鐵來到北京西站的話,您出了地鐵口,就能看到很多這樣的,自助終端設備,方便您取票進站乘車,那麼如果您進站後,站到我現在這個位子,您還能看到很多在我身邊這樣的導航問路機,是今年新設立的,在這個機器上面您可以看到,您所乘坐的車次,以及它現在的出發時刻,候車室,剪票口,以及像現在的狀態等等的信息,並且點進去之後,還可以實現一個導航的功能,」央視記者。
從漫漫長途,到說走就走,從通宵安檢,到掃碼刷臉,每一個變化的細節,都訴說著中國這10年的發展進步,而隨著中國提出八縱八橫的路網建設規劃,下一個世代也將擁抱,屬於他們的新春運記憶。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