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我們的寶貝毛小孩
#110年寵物行為講座報名
了解毛小孩的心思,是所有狗爸貓媽最大的夢想,防疫所邀請獸醫師林子軒、林瑋真分別針對貓、狗行為開講。
只有兩個梯次,快向防疫所報名唷!
課程資訊:
第一梯→05/15(六)|13:30-16:30;05/16(日)|8:30-11:30
林子軒獸醫師—貓行為知識與家貓常見行為問題
第二梯→06/05(六)|13:30-16:30;06/06(日)|8:30-11:30
林瑋真獸醫師—犬隻聲響恐懼與攻擊行為介紹
飼養寵物風氣盛行,但依舊有狠心的飼主棄養, #金門動物收容中心 作為浪浪臨時居所,結合動物收容、管理、尊重生命教育的主軸功能,跳脫傳統動物收容所的舊印象。
金門動物收容中心已佈建完成,還獲得108年度優良農建工程獎 #建築類優等獎,整體規劃不僅改善動物防疫,提升動物福利之餘,也多了民眾與動物交流的親善空間,增加為浪浪找新家的機會。
阿牛歡迎飼主們踴躍報名,一起來了解寵物行為;同時也鼓勵想養寵物的鄉親, 來金門動物收容中心,以 #領養代替購買。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
報名專線082-336625#5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街屋視野:看見迪化街的時光軌跡,走進百年建築演進史」介紹 訪問作者:李東明 內容簡介: 走進街屋建築的博物館,解析迪化街的變遷過程, 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一磚一瓦背後的建築故事! 台灣的經濟在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急劇地發展,也大大地改變了各地歷...
建築類優等獎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金門縣動物收容中心 榮獲農委會優良農建工程獎】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自2001年起,將動物福利列為優先策略要項並有動物福利專章,目前國際趨勢已認為, #動物福利水準代表著文明與進步 之評估指標。
為了提升本縣動物收容空間及品質,縣府已陸續完成兩期建築工程,其中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 新建的 #動物收容中心(第二期),參與 #農委會一○八年度優良農建工程獎 選拔,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建築類優等獎。
獲獎理由在於:工程設計及建造跳脫了動物收容為單一功能之思維,將 #動物收容管理 與 #尊重生命教育 為做為主軸功能,也將 #綠美化、#藝術化等導入,並且具有善用收容空間,增加附加價值之多元設計。
新建的收容中心建置了狗狗訓練教室及志工教室各一間,成犬欄60欄、貓舍一間,將可增加收容犬隻120隻,貓隻60隻。 藉由良好的空間及通風設計,讓毛小孩有更好的收容空間,也有利認養者與動物的互動,提高認養意願。
日前鎮浯表揚承辦動物收容中心工程有功人員: #防疫所 #施清文 課長、工務處 浯島工務 #翁明麟 科長 ,感謝他們的用心,讓地區動物收容及農建工程的品質越來越好。
建築類優等獎 在 陳曼麗 Chen Manl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幻1號所」展示館開幕 用電知識玩中學】
今天參加台電在板橋新民多目標大樓舉辦「電幻1號所」綠能展示館開幕活動。現場由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新北市副市長吳明機及策展設計團隊等共同揭幕,宣布「電幻1號所」試營運開跑。
台電新民大樓位於板橋麗寶百貨旁,樓高約85公尺,總樓層21層,包含地上17層、地下4層,曾獲公共工程金質獎建築類優等獎。未來將有台電台北南區營業處超過500位同仁進駐辦公。地下室更別有洞天,B1到B4共4層是新北市電力心臟-「新民配電變電所」,當初即為新板特區用電需求成長,並提供三鐵共構(高鐵、捷運、台鐵)穩定電力而興建,年供電量超過6億度,等同於15萬個家庭用戶一整年的用電量。
台電為呼應新板特區商圈,進一步於大樓1、2樓設立佔地近300坪的「電幻1號所」展示館與民眾互動。
台電特別邀請曾打造台中花博發現館、SONY探夢企業博物館的設計團隊卡爾吉特,並由交大建築研究所教授龔書章擔任總策展人,人稱「台灣設計發展活字典」的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總顧問張光民擔任藝術顧問,還有曾獲坎城影展、金馬與金曲獎等音樂獎項的林強擔任音樂總監,合組超強跨界團隊。
看到林強,增加成熟踏實的創意,更有魅力了。我們都像粉絲般,趕快爭取合照!
電幻1號所,希望用參與式觀展的形式,讓電力變成引起民眾興趣的電幻想像空間。利用活動的情境讓參與者瞭解再生能源及電力調度,並藉由感應式手環,紀錄在活動中產生的電力。我也利用腳踏車儲存部分電力。
台電藉由「電幻1號所」讓民眾認識台電、也更認識變電所,期待未來的二號所的誕生。
建築類優等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街屋視野:看見迪化街的時光軌跡,走進百年建築演進史」介紹
訪問作者:李東明
內容簡介:
走進街屋建築的博物館,解析迪化街的變遷過程,
在這條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一磚一瓦背後的建築故事!
台灣的經濟在一九七〇年代開始急劇地發展,也大大地改變了各地歷史聚落的樣貌,除了迪化街等著名的傳統聚落之外。在迪化街,各類街屋建築群聚一堂,山牆上五花八門的裝飾,貫穿整條街道的亭仔腳,石材裝飾的巴洛克洋館,以及古色古香的閩南房屋,宛如街屋建築的博物館!
而這些迪化街街屋建築是如何形成的?它們有什麼歷史過程?又分布在哪裡?藉由實地調查加以解釋表明,並針對每一種街屋樣式的變遷過程,以及形成的背景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將街屋建築的保存所產生之問題加以探討。
迪化街位在台北市的中心地帶,自清代開港以來,歷經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播遷來台,都是台北、台灣的經濟中心地,可說是台灣建築史的縮影。透過認識迪化街街屋,以全新的視點來看待歷史性的街屋建築,或許能對文化資產的保存再生提供另一種思維。再次走訪這條你熟悉又陌生的街道,看見迪化街一磚一瓦的建築故事!
作者簡介:李東明
學歷: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博士(工學)
日本工業大學建築學專攻碩士(工學)
逢甲大學工學院都市計畫學系畢業
現職: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室內裝修設計技術服務中心主任
中國科技大學文化資產保存中心資深研究員
1971年生於台北市,逢甲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畢業。赴日求學後進入日本工業大學建築研究所,專攻建築史、都市史領域。碩士論文研究街屋建築的亭仔腳,博士論文則專攻街屋建築的空間形式。取得學位返國後,適逢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改訂,進入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先後完成數項有關聚落與街區保存策略與政策之相關研究,也屢獲內政部自行研究優等獎。後至中國科技大學服務迄今,主要研究領域仍為街區保存、文化景觀及空間再利用。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