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的原理
要你反思自己的敘事是否阻礙你前進可能感覺有點奇怪。畢竟要是這麼明顯,難道自己不會發現嗎?那可不一定。敘事是無意中被創造出來的,許多在心理學和個人發展領域深具影響力的思想都已經認識到這種敘事的威力。我們來很快地看一下一些與自述故事相關的重要著作⋯⋯
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y)在全世界被廣泛用來治療焦慮和憂鬱症。本質上,這種談話治療把焦點放在思想、信念與態度如何影響感受和行為。負面思維模式可能從小開始形成。舉例而言,如果你沒有得到父母的關注,長大後遇到不順心的事,可能會自動認為「我就是不夠好」。但人生一定會有失敗的時候,不管是面對客戶、升遷還是案子。
這種敘事讓你感覺糟到不願意再踏出去,未來只想待在自在的環境。認知行為治療強迫你挑戰自我對各種情況的詮釋。基本上,它幫助你改變敘事,聽到不同的故事。在深具真知灼見的《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一書中,作者卡蘿‧德威克(Carol Dweck)提出一套理論,把人分為兩類。第一類擁有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他們認定能力是天生的,無法改變。
這種人可能會說:「我就是對數字不擅長」或「我沒辦法上臺演講」。他們討厭也極力避免失敗。如果不得不從事某個自認為不擅長的活動,就會用這種眼光看待。萬一演講時不小心說了一句支支吾吾的話,就會變成上不了講臺的證據。下一次不再做同樣的事,緊抓著確認偏誤不放。
第二類的人擁有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他們相信任何時刻都可以得到新技能。越挫越勇,把失敗經驗當成寶貴的學習機會;也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一切都有可能。結果是擁有成長心態的人能開放地改變敘事。他們抱持著開放心胸,認為自己可以獲得必要技能,成為明日的領袖、創新者和專家。我們知道任何人只要下定決心都可以得到新技能,因此我們應該提醒自己這一點,試著培養成長心態。
另一個影響深遠的心理學理論是制握信念(locus of control),也就是一個人認為自己可以控制重大人生事件或職涯路徑到什麼程度。一個認為自己可以控制未來發生什麼事的人稱為「內控者」;反之則為「外控者」。對外控者而言,不管發生什麼事都無關個人過失,也不會學到任何教訓。生意失敗歸咎於經濟;流失客戶是因為對方無理;著作被拒絕也不必修改。
相比之下,內控者勇於負責、尋求機會。無論結果好壞,敘事總是「我負責!」內控者不把「命運」當一回事,他們只相信天分和努力,認為「運氣由自己創造」。舉例來說,想像一個人在職涯上遭遇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挫敗,這個人可能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這個人是外控者,那麼他會歸咎一切源自大環境,只是因為經濟萎縮才會丟了飯碗,人才難免也會被波及。然而,如果這個被裁員的人是內控者,那麼他就會把厄運強加到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不幸,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反而對自己的幸福造成危害。
保羅‧多蘭(Paul Dolan)在《敘事改變人生》(Happy Ever After : Escaping the Myth of the Perfect Life)一書中凸顯敘事的力量,並記載我們跟自己說的敘事與暗示,會如何對人生各個面向像是婚姻、快樂和收入造成巨大傷害。他主張我們會沉迷於去做別人期待我們做的事,並內化這些期待,形成一個人生「應該做什麼」的規範。不管適不適合,這些敘事通通被我們內化成為我們的一部分,但儘管我們照單全收也不見得會為自己帶來快樂。
這些心理學架構都強調個人敘事的重要性。你可能在某一方面擁有正面敘事、另一方面卻是負面敘述。「我不值得」的敘事可能讓你陷在一段不健康的感情中動彈不得;「我永遠比不上別人」的敘事可能會讓你寧願不分晝夜狂看《絕命毒師》(Breaking Bad),也不敢嘗試一直想學的以色列格鬥術。
#某些敘事對你有害— #但你通常難以察覺,
#因為它們是你自我描述的一部分。
所幸的是,你隨時都可以改變。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6)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承襲我們昨天直播所說,我相當欣賞金智英不斷尋求個人改變的努力。雖然屢遭挫折,但不放棄嘗試,這不是容易的事。
她身邊的某些家人,以及前職場同事,也不斷給予支持,當然這樣的資源,也不是每個人都有。所以我們選擇跟什麼樣的人相處,或者選擇跟什麼樣的人靠近,對我們的人生影響重大。
辨認出什麼對我們重要,並且找出操之在己的部分,一直是我自我對話的內容。這是一種內控的思維,也能持續帶著我們成長,顯然金智英也掌握了這樣的自我對話方式。
祝願您,當我們把目標看得很難,能記得化整為零,別輕易放棄,有多少力就走多遠的路!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萬的網紅維思維WeisW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相信大家都聽過「焦慮症」吧!也許你所認知的「焦慮症」就是一個人他老是擔心發生各種負面的事情,容易出現害怕緊張的情緒。 對,沒錯的確是這樣!但真正所謂的焦慮症其實包含了不少症狀,也包括了大家熟悉的社交恐懼、強迫症、恐懼症和恐慌症等等。「焦慮症」可以說是所有焦慮疾病的總稱! 社交恐懼:https:/...
強迫思維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常狐疑,究竟是自己錯了?還是世界錯了?是自己病了?還是世界病了?
如果說是這世界錯了,為什麼大家都表現得一切理所當然,沒有什麼好爭論或有意見的?他們總是說:「別想太多啊!不就過日子嗎?」不然就說:「你那麼認真做什麼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有什麼大不了的?」彷彿是在指控你的堅持代表你不夠圓融、不夠體貼。
若你想:「應該是我病了吧?」可你又覺得這世界的荒誕和離譜那麼明顯,生病的,體質不良的,應該是這世界啊!似乎沒有一個人看起來是真正幸福快樂的。
應付這個世界,搞定自己和別人,真的太難了。越是想看清楚這世界的規則,就越難找到萬無一失的規則。越是想讓別人滿意和沒意見,別人的不滿意和意見就越多。每天夜晚躺在床上,覺得自己像支烤架上的玉蜀黍翻來覆去,焦慮難眠。想著昨天、想著明天,都有著難以控制的不安感,好像該努力拚到什麼地位,卻又覺得做不到什麼地位,心中總是不知道自己這個人生究竟在追求什麼。
有好多的不情願,即使有些剎那間的快樂,那些快樂也極度短暫,短到用力回想也好像想不起來。
這就是我們的日常——以一種宿命的方式,在這世上消磨自己。每一天,自己在老去的歷程受各種束縛和壓迫,被迫做些為了生存不得不承受的事,即使這些事情你一點兒都不情願面對和承擔。
你的存在,本來就值得尊敬
難道我們人生一回就是為了在消磨中、疲倦中,不斷地耗損自己?
難道當我們努力趕上世界的節奏時,只能害怕和焦慮自己成為最落後的那一個人?
活在這世界,為了順應這世界的社會制度和各種生存需求,我們成為了一個個泡在恐懼和不安缸裡的人。各種無明的怕,纏繞我們的身心和魂魄,招來各種疾病:焦慮症、強迫症、憂鬱症、癌症、自律神經失調、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失調、荷爾蒙失調、新陳代謝失調……。
如果,你尚且心疼自己,仍願意為自己求生,那麼,為了找回健康,請痛定思痛地調整自己。無論是改變生活態度,還是改變過往的慣性——習慣把委屈和不平往肚裡吞,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習慣漠視自己要自己忍耐,或是習慣強迫自己硬扛硬撐——願這本書都能支持你,讓你擁有內心堅定的力量,讓你安穩及天經地義地對自己說:「愛自己無罪」、「我值得心疼自己」、「照顧好自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
這些對自己存在的信任和尊敬,要來自你對自己的認同與接納,好藉此讓你建立合宜的關係界線及心理界限,才能真正用友善、關懷的方式,好好善待自己。
在《立下界限》書裡,有我長期觀察及探討華人社會大家普遍過得很辛苦及疲憊的現象,以及人我關係界線和心理界限混亂而缺乏建立的情況。
書中「人際關係界線」所使用的「界線」,是指一種範圍和距離,意謂在關係中的兩人或多人之間所需要的個體空間和關係距離,是根據關係遠近親疏和個人狀態來調動的,具彈性伸縮的特性。
另外,「個體或心理界限」所使用的「界限」則是指個體內在的空間,能維護、保障自主權和獨立權的防護線,有底線之意。在這條線以內的地方,是禁止他人介入或干涉的,具有隱私保障的範圍。個體界限或心理界限的存在,保障個人的情緒感受、觀點思維和行動選擇,讓主體能充分知覺,進行自我的決定。
在人生的各種關係中、各種情境中,人際關係界線是建立在維護彼此的意願上,既能彼此尊重,也能創造平等,因為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各自有完整的存在,不是依附著誰,任由人支配和剝奪,也不強行控制著誰,操弄及剝削他人。
但能夠這樣做的前提是,我們必須先確立自己的心理界限,並且好好維護,才能真正做好區辨人我關係之間各自該承擔的責任,不過度地承擔別人,把別人的人生攬在自己身上。否則的話,就會一味迴避自己的生命課題,忽略了自己最應該做到也是真正能做到的,就是要好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活出完整的自我。
我希望能為你帶來一些視角及觀點:從我們如何在人際互動中失守界線談起,覺察人際關係中被破壞及侵犯界限的情況,進而意識讓人我界線失守的關係陷阱,再到修復治療我們的內在,最後,為自己建立真正有力量的個體界限。
希望這一本書在你努力積極地迎向世界時,能夠陪著你找到生命的內在秩序與安穩的主體感,導引你有機會創造你想要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時刻享有歲月靜好中的風平浪靜。
你知道的,在這個越是複雜的世界生存,你越是需要擁有內在清晰的個體界限才好。並且越早學會,越好。
#立下界限_卸除生命中不必要的內疚感,找回平靜,成為溫柔且堅定的自己
https://reurl.cc/NXdL5p
強迫思維治療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父的鹽
.
環南市場爆出累積確診22例,分別於5/25有3人確診,5/31有2人、6/6日1人、6/8日1人、6/10日1人、6/12日1人、6/11日1人、6/12日1人、6/13日3人、6/14日2人、6/18日3人、6/20日2人、6/21日1人.
.
環南市場是萬華的大型市場,或者說,是北台灣最大的家禽零批場,只要是萬華人,沒人不知道這個地方,無論是做生意的還是一般家庭,都來過這裡買菜.
.
令人驚訝的是,當萬華人陷入一片恐慌之際,PTT柯糞的反應是,「累積確診」不對,怎麼可以把5/25日算到今天上,這是在製造恐慌,實在讓人無言.
.
看來,柯糞們是把過往以來至今累計的確診數,全都算在5/25日頭上了.
.
柯文哲曾說過,確診數要看趨勢,5/25日不過3人確診,從6月到現在,累積的21人數字,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直到前天,都還有人確診,pcr是有延遲的,這些數字,都還在通報途中.
.
所以不是什麼「拿過去的數字算在今天的帳上」,而是「今天的數字跟過去一直有關連,不曾停止」,同一個地方,一直不斷出現確診數,就代表那個地方仍然有隱藏的傳播鏈,只是還沒被發現,尚未大爆發而已,神父希望,柯糞不要跟柯文哲一樣,士林長照了48確診3死,他才學到了一課,恩,原來武漢肺炎是有潛伏期的.
.
而別忘了,北市府只有在6月9日、11日、18日三度出動快篩隊到環南市場快篩,共篩780人,有2人確診,但快篩率僅占攤商工作人數2800人的28%.
.
環南市場和北農有密切往來,原本排6梯次篩檢,剩3次,後面梯次的攤商篩不到,自治會長要求全都篩,市政府竟回「要支援打疫苗」.
.
有攤商排了3次隊,才找到自己的名字,市場處的回應是,
.
「快篩不是每個人都有,是攤位抽幾位出來做快篩,沒有你的名字,就自己去外面做快篩.」
.
在萬華環南市場的確診趨勢,就是一直都有人確診,內部有許多隱藏感染源,and,柯文哲所謂以打游擊戰的方式,殲滅感染源,原來就是打到一半,跑掉,然後當作這地方沒事,他已經做完該做的事了,感染源被殲滅了.
.
沒記錯的話,6/19日,柯市府關掉了剝皮寮快篩站,黃珊珊稱「萬華已不算是熱區」、「剝皮寮將設置這段抗疫過程紀錄,讓民眾知道萬華非常努力地在這場戰役中讓疫情降下來,功不可沒!」北市府則說,「在北市不斷努力下,萬華的盛行率已經明顯下降,證明當時的決策相當正確而及時.」柯文哲親赴現場,致贈醫院和醫護感謝狀,然而,後頭斗大的紅布卻相當刺眼,「謝謝柯市長、黃副市長,剝皮寮快篩站功成身退.」不知道是要謝謝醫護,還是謝謝他們自己,彷彿萬華的疫情已經終止,防疫馬到成功,一切歌舞昇平.
.
然而,同一時間,環南市場仍然出現確診,北農的群聚正在發生,然後是士林長照機構,差不多就是烈火正在熊熊燃燒時,一群人卻聚在外頭開營火晚會,他們高聲慶祝,屋內的火災已經平息了.
.
這令人想起中共的防疫模式,疫情蔓延之時,馬照跑,舞照跳,當確診數不斷攀升,卻稱疫情「可防可控」,要人民「相信政府相信黨」,然後開始「武漢加油」,各種「抗疫英雄」出現,最後,直到現在,中國面對各國的質疑,居然大喊「武漢團隊應該得諾貝爾獎」.
.
他們看似在激勵武漢人,同理武漢人,實際上,是在遮掩真相,逃避自己的責任,要武漢的人們擱置懷疑,相信疫情已經結束了,問題已經解決了,不准抱怨,不要有聲音,於是武漢人的痛苦和懷疑,全都隱沒在一群正能量的打氣聲之中.
.
越打,越洩氣,越加油,越鬱悶,當所有人堅信問題已經不再發生,真正受苦的人,卻無法發出聲來.
.
所以神父說,萬華人,不要窮到只剩下打氣加油的聲音,不要冤枉到被各種滿溢的糖蜜,堵塞自己的嘴,那不是歌頌,是毒藥.
.
那不是疫苗,是安慰劑.
.
不要把自己的安危,和政客的利益掛在一起,任由他們代替你說話,任由他們來詮釋你自己,儘管那可能是好聽的,看起來和你站在一起,為你打抱不平,事實上,是為了掩飾自己的錯誤.
.
每一種話語,都有兩種意涵,而那背後,往往都別有深意,說著「功成身退」,其實是「功在他,資源可以撤了」,當剝皮寮撤的當下,前幾天無論在環南,還是北農,篩不到的都會叫你自己去篩,你自己去篩,去哪篩呢?去剝皮寮,然後就關門了,這顯然是第二十二條軍規,全世界沒有快篩站是只做36天就「功德圓滿」,沒有一個確診數破千的區域是36天後「不再是熱區」,沒有病毒還在潛伏的時候,疫情還沒穩定的時候,就說要撤走,因為「附近商家和居民認為生意受影響,連署希望遷走快篩站.」然後市府「從善如流」,這些打蛇隨棍上,就是欺民眾不懂而已.
.
快篩站,就是疫情嚴重之處的眼睛,因為快篩的邏輯,就是在風險處高的地方,才準確,才能避免偽陰偽陽的問題,就算疫情緩和了一些,這個眼睛仍然必須監看著,避免再度爆發,如果為了附近人的生意,觀感,就可以當作撤掉的理由,這就好像生病的人撤掉了自己的眼睛,以為看不到,就沒有事了,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犧牲整個萬華的安全.
.
而有趣的是,剝皮寮將轉型為疫苗注射站,這是令「撤站」難以反駁的,環南市場快篩篩不到,也是因為「要支援打疫苗」,你不但不能反對,還得點頭贊同,因為打疫苗是好事阿,但是快篩還是要做啊,用好事來掩蓋壞事,一向都是柯市府的意圖.
.
後來我才知道,為什麼柯文哲整天嚷嚷著要疫苗了,因為打疫苗這件事,是最沒有成本的防疫方法,什麼都沒做,就喊著「打疫苗」,好像已經做了什麼一樣,不斷的要疫苗、索取疫苗,還可以掩蓋自己製造的問題,就連北農和市場處,別人問他,有做什麼防疫措施?呃,有阿,我有爭取疫苗,出一張嘴就行了.
.
此種賊頭賊腦式的防疫,上行下效,當柯文哲終於說出了新戰術,「北農爆發群聚確診,4000人若要每週快篩可能太慢,因此全部抓去打疫苗」,稱這是「暴力處理」北市爆發士林長照機構群聚,接下來的戰略,就是「將太難處理的就先打疫苗」,把疫苗當成治療劑,這就像內射了以後才開始戴保險套一樣,疫苗產生保護力是在兩周後,就算打了再多人,也沒辦法遏止當下的傳播鏈和已經得病的感染者,當這個戰術動到了遊民身上,遊民也要優先打,就可以知道,這不是在打疫苗,而是在打麻醉劑,柯文哲施打在眾家媒體和市民腦中,產生了「阿北很會做事」的幻覺.
.
打疫苗,是不能阻止當下正在傳播的病毒,只有快篩、疫調、匡列、隔離,才能阻止傳播鏈,在北農事件爆發前幾周,中央曾經要求北市府在北農設置快篩站,柯文哲的理由是「剝皮寮快篩站就在北農旁邊,所以才不設.」他說,自己是醫學專業人士,行不行他很清楚,旁邊就有快篩站,直接帶去剝皮寮做就好,沒有必要口水.
.
這本身就是在吐痰,又是一個瞞天大謊,剝皮寮和北農,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相隔將近3公里,走路要半小時以上,而你自己就說北農的人來自全台各地,請問不設快篩,走路到剝皮寮,是要給鬼篩嗎?關了以後,出事又把剝皮寮團隊調到北農去,這不是在自打臉嗎?有何專業可言?
.
中共模式的防疫,並不適用於台灣.
.
所謂中共模式,第一,就是口號式的防疫,無論是什麼冷區殲滅戰,熱區圍堵戰,同心圓掃描,精準疫調追殺,再給我一個月的時間台北做得到清零,這些都是在務虛,而不是務實,當市場處或北農,都開始柯文哲化了,別人問他做了什麼,他們說,我有畫同心圓阿,這就跟當初美中台三角型差不多,都是在麻痺大眾,我都處理好了,這裡已經安全了.
.
於是放任著疫病不斷蔓延,傷口不停潰爛,問題不停惡化,人們卻當作沒這回事,因為他說,他已經做好了.
.
近來,有一位s小姐接受政論節目的訪談,她說,她媽媽在北農工作,是個派遣工,然後,突然有天,她周遭的正式員工突然都不上班了,她以為是請假,於是她向往常一樣繼續包著蔬果.
.
主持人問s小姐,沒有人告訴她,那些人都已經確診了嗎?s小姐氣憤的說,沒有,都沒有人說,她媽媽就繼續包著蔬菜,直到有天,發燒了,她覺得很不舒服,但是包裝很大量,需要有人做,她休息一天後,又回去工作,後來真的不行了,就躺在家休息,直到她的父親有天跌倒,送到醫院,然後,父親和母親都確診了,包括她的姪女.
.
她越說越氣憤,直到主持人問,她的爸媽現在怎麼樣了,她的聲音才垮了下來,說,爸爸已經過世了,十天後就過世了,然後24小時就火化掉,也見不到最後一面.
.
她的聲音很令人動容,那是從最堅強到最脆弱的那一瞬間,她說,這個病毒是專門欺負老人家的.
.
她的媽媽同事確診,她並沒有被告知,等到染疫後,也沒有人來做疫調,公司也沒有一通電話過來,彷彿她媽媽不存在一樣.
.
更讓人無言以對的是,她媽媽的其他同事打電話過來,說端午節可以過來拿粽子,他們才知道,原來她媽媽確診了.
.
她問公司現在怎麼樣?她的同事回答,沒有什麼事發生,就像以前一樣營運著.
.
就像一個巨大而無視生命的機器一般,當有人捲入齒輪縫中,它看見了,無語,然後繼續轉動,發出嘎茲嘎茲的聲響,彷彿只是捲落了一小片鐵屑一樣,這一個被包裝得好好的芭樂,這一個,被隱藏得很好的,負責供應大台北蔬果的生命線.
.
台北人,這就是真相.
.
同樣的情況,亦發生在台北各處,環南市場有攤商的女兒確診,父母照常去擺攤,市府沒有匡列,沒有篩檢,所幸自治會主動請他篩檢,然後他們自己消毒三天-這跟市場處說的每天都有消毒完全不同.
.
這發生在6月20日的通報,抓接觸者、篩檢、消毒,全都是民眾自己來.
.
士林長照機構,6月8日出現確診者即通報,9日機構自費快篩,篩出一位確診者,衛生局僅在電話一端遙控指示.
.
12日出現第三位,14日發現事態嚴重,開始進駐.
.
荒唐的是,台北市知情後卻不做疫調、隔離、全院快篩,只有要求落實分艙分流、加強清消,事後卻指控機構隱匿,稱該機構並沒有通報、清空住民和清銷.
.
他好像把自己應該做的事,直接轉嫁到對方身上,這令人想到台北市政府之前發新聞稿直接指控萬華基層醫院卸責一樣荒謬,這幾乎成為了他們的sop,惡人先告狀.
.
他們似乎也根本忽略了他們的指令不可行,一個機構根本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獨自處理一個群聚的疫情,他們好像在幻想,「恩,什麼都不做,他們自己就會變好」,他們只要像個客人一樣,在旁邊點餐提出需求就好了,分艙分流,長照機構沒有空間,分人照顧,沒有人手,接觸者需隔離,恩,去哪隔離?這些躺在病床上沒有自理能力的人誰管?這應該是公家機關要介入的事情,卻沒有積極介入處理.
.
長照機構說,
.
「衛生局甚至有要求長者們自己去快篩站,但長者都插管了,根本無法去快篩站,我們已經等了好多天了!」
.
然後所有住民的肺,像花火一樣,被點燃,噴發,喘息,咳嗽.
.
更慘的還在後頭,副市長黃姍姍居然說,「北市衛生局全面接管未耽誤任何時間,全程都有向家屬說明,開說明會,無人有任何不滿.」
.
家屬出面痛斥,黃珊珊說謊,根本沒有說明會,他們很不滿.
.
防疫,不能靠精神勝利法,烙的狠話一次比一次還狠,想的方法如此天馬行空,應該腳踏實地去做的,卻不必去做,柯文哲口中的每一次殲滅、殲滅、再殲滅,由副市長複頌,殲滅不了病毒,卻殲滅不少台北人.
.
防疫,也不是靠自我安慰,我常說,這社會氛圍有點奇怪,不是極度悲觀,就是極度樂觀,極度悲觀以後轉變成極度樂觀,這是不正常的,引用一個瘋子當作是哲學家的話語,絲毫不查的媒體,傳遞自身自私的渴望,前幾天,還看到各大新聞台引用柯文哲的話語,說可以解封了,這是一種依據,市長說他會清零,可以開放電影院和美術館,呃,市長說,台北清零沒問題,麻煩的是同島一命,病毒會從外縣市進來.
.
我說,這媒體再怎麼不正常,或想解封想瘋狂了,或是缺乏編輯台,也不用如此,諸如此類的同心圓(其實是匡列)、冷區殲滅戰(其實是疫調),熱區圍堵戰(其實是篩檢),真的不用如此不學無術,不斷地放送這些柯學名詞來說得煞有介事,愚弄大眾,做為媒體,作為市長,請試著說人話,人民聽得懂的話.
.
第二種中國的防疫模式,就是剝奪你的認知,試圖掩蓋真相,使異議者、吹哨者禁聲.
.
柯文哲說,他對「北農群聚」這個用法有意見,他說,北農是陸陸續續感染的,不是群聚,北農組成不僅是萬華人,還有北北基,外縣市的人,不一定是在北農感染的,不要說北農群聚感染,沒那麼嚴重.
.
當我們不能說,群聚是群聚,取而代之的,就更多群聚,士林長照群聚,北藝工程群聚,環南市場群聚,群聚的概念被脅持了,群聚並不存在,如此一來,就是把群聚當日常,人們習慣各種各式各樣的群聚,就像看到小貓在街頭巷弄裡展開貓的聚會,小鳥聚在一起歌唱,那不是群聚,是美妙的交響樂,是城市的共鳴,關於病毒的和歌.
.
當我們不能說,萬華是破口,很快的,整個台北都成為了破口-很不可思議的,北農、環南市場,都在萬華裡,當市長說著萬華不是破口,副市長要求別人道歉-破口消失了嗎?沒有,一個接著一個冒出來,為何?人們被鼓動否認事實,當作一種同情和維護,事實上,是被蓋布袋,在裡頭被悶殺,你要求他們做一點,恩,基本的事,他卻詫異地回答,我已經幫你制裁了污辱你的人了阿?當人們提出一點質疑和真相,他們說,你在污辱萬華.
.
於是在各種群聚爆發的現在,一隻柯糞在市長臉書留言「謝謝阿北沒有拋棄萬華!」
.
這是比悲傷還悲傷的故事,你的萬華不是你的萬華.
.
當你不能說,「我講一個比較慚愧的,其實全國20幾個縣市民眾,現在是一起陪雙北在坐牢.」這位市長便開始指控,病毒都是外縣市帶進來的,北農的確診者都是在外縣市感染的.
.
於是北農被圍堵起來,變成不能碰觸也不能介入,不能評論也不能被認知,一種難以言喻的地帶,裡面的人惶惶不安,外面的人罵聲連連,但是那個地帶是模糊的,我們不能定義,也不能清楚裡頭發生什麼事情,因為,不嚴重.
.
這不是在圍堵疫情,是在圍堵其他人的嘴.
.
萬華人需要的,不是在安危傾頹之間,強迫你堅強;不是在虛弱的時候,讚嘆你功不可沒;不是在你不安之時,欺騙你一切歲月靜好.
.
萬華人需要的是,不要失去自己的感知,讓自己的危機意識被麻痺,不要讓真實隨著虛偽一同腐蝕掉.
.
用偽善和同情與同仇敵愾,來掩飾一群人的腐敗.
.
在防疫之中,要避免的,是公正世界偏誤.
.
「這個世界對我是公平的,壞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若是別人發生了壞事,一定是他自己做了不好的事」.
.
後段,會造就檢討被害者,前段,「別人的不幸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則會造就一股莫名的自信,越到了危險的地方,越想像自己是安全的,屬於一種「擱置懷疑」.
.
為了成就這種「公平」,開始對每件事展開極度樂觀的想法,於是明明處於險境之中,卻還要完成一種「我執」,做跟平常一樣的事,或者是,去做你平常根本就不會去做的事,讓自己處於風險之中,也正因為完成了這種執念,每一個僥倖的心態,都成為了對自己的公正世界感到祥和的平安符.
.
越危險,越安全.
.
度過每一個危險,讓自己更加危險,更感到安全,這是在測試這個世界,屬於一種極度的自私.
.
我們樂觀的假定,別人總是安全的,他們有能力,可以維護自己的安全,而這份假定,並非出自於同理,而是來至於自私,對方的安全建立在必須使我優先安全的想像上,換句話說,對方是為了我們而存在的,我們主動消除了對方真正的存在.
.
當你看到報紙上的市場爆發了感染,儘管你很常去,我們會在看到當下篤定的說,「不對,我一定是安全的.」因為我去的地方是他邊緣的角落,儘管爆發感染,我去的地方,也一定是幸運的不帶有病毒的角落.
.
或者,我們會簡單的去否定感染,想像那並不是真的感染,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接著,我們會去否定別人去辨識他,當有人指出感染源,我們會抓著對方的手說「不對,那個地方並沒有感染.」
.
這個公正世界觀偏誤,放在個人身上,是可以理解的,放在牽涉他人福祉的公職身上,是不可理解的.
.
所以,士林長照,對方通報了,但我想,「事情一定沒有那麼嚴重」,其實是「它必須不嚴重」,這是為了我自身的幻想,我堅信機構會處理的很好,他們會自己分流,分艙,他們會自己隔離,他們會自己篩檢,他們要自己出錢做pcr,這對應的是一種幻想,「那個地方不會有病毒,不會爆發感染」,當這個幻想破滅後,對方根本沒有能力自己處理好自己,我們就會轉而破口大罵.
.
北農的事件,剛開始確診18名員工,北農說當中有所謂的「人力公司派遣員工」,不能算是台北農產的員工,他的視野,基本上就把某些人排擠出去,沒有真正的蘇格蘭人,萬一他染疫,他就不是蘇格蘭人.
.
這和柯文哲將北農確診者,區分為台北/基隆/新北是一樣的,他說目前為止確診的人台北市占不到一半,新北市、基隆市的一大堆;他說,疫調時他發現跨縣市疫調是一個問題,因為感染者戶籍不在台北.
.
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因為人員感染後來到北農上班,可是其戶籍不在台北,所以在疫調時,他們發現這種跨縣市的疫調,是一個問題.」
.
當他的疫調只侷限在台北,剩下的,就不關他的事,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從頭到尾,都不認為北農有爆發群聚-至於散出去會怎麼樣呢?假定他們都是安全的,他們會自己保護自己,或者不會那麼嚴重,這就是「壞事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採取的抉擇,當其他地方縣市拼命匡列自身和北農蔬果市場相關的對象,他卻當作這些人都不存在一樣,不屬於這裡,明明用常理來看,「擴散全台」這個更大的風險,無視,以至於產生跟正常情況完全不符合的判斷.
.
環南市場也是相同的,只篩檢了3分之一的人,剩下的人呢?他們也是攤商,他們也繼續在市場,然後,仍然不斷持續出現確診,但這不重要了,我假定了「這樣就安全了」,「他們必須是安全的」,於是問題持續到現在.
.
當風險存在一定的範疇,人們會正視他,測量他,並試圖解決,但當風險超過了一定的範疇,人們自然而然產生了防衛機制卻是,恩,那不會發生,我認定他是安全的,我假裝他是不用理會的,因為「去想會變得很麻煩」,「事情會變得很嚴重」,於是,採取的不是面對,而是逃避,不是行動,是停止行動,這是為了「繞過危險趨近於危險」,產生的,不理性的思維.
.
當問題放著,自然會消失,隨著時間過去,就會被遺忘,直到災禍發生,徵兆開始出現,這樣不理性的思維,採取的是否定事實,或者是,責怪所有企圖破壞這個和諧想像的因子.
.
當我指著每個破口,覆蓋以安全,我們下意識地認為,他會自然而然的轉變成安全,但是現實往往並非如此,問題放著不管,只會越來越大而已.
.
這也是為什麼當危機尚未解除,卻想像危機不會發生,一切都很安全,沒有什麼,是比這更危險的一瞬.
.
這是一座認知的棺材,而台北市長將他抬進了台北.
.
神父建議,中央指揮中心,趕緊介入台北,等到棺材板打開,那就來不及了,我說的白話點,請陳時中取代柯文哲指揮台北的防疫工作.
.
我想,這不只是台北人的願望,也是台北衛生局、疾管科,殷切的盼望,每個人心中都有顆大石,儘管不能說,但心理都知道答案是什麼,他們士氣嚴重低落,他們舉步維艱,他們害怕被市長臭罵,恐懼的心已經蒙蔽了他們的雙眼,綁縛了他們的行動,他們僅學著自保,回溯到避罰服從取向的嬰兒,這讓他們不敢也不願去看那些危險的地方.
.
防疫是在和時間作戰,每一分每一秒,病毒都在蠢蠢欲動,稍一不慎,就是歷史的重演.
.
而我們的市長,似乎回到了原點,依舊還在嘗試錯誤中學習.
.
但是,這樣的學習和實驗背後,都是試圖呼吸的生命.
.
請指揮中心介入台北的防疫工作,唯有如此,防疫工作才能重新啟動,萬華,台北,台灣,乃至於台北市長,才能獲得救贖,BROTHER.
.
.
【贊助神父的菸 祈禱曙光乍現】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強迫思維治療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焦慮症」吧!也許你所認知的「焦慮症」就是一個人他老是擔心發生各種負面的事情,容易出現害怕緊張的情緒。
對,沒錯的確是這樣!但真正所謂的焦慮症其實包含了不少症狀,也包括了大家熟悉的社交恐懼、強迫症、恐懼症和恐慌症等等。「焦慮症」可以說是所有焦慮疾病的總稱!
社交恐懼:https://youtu.be/lvXIQvecTxo
強迫症:https://youtu.be/jbQaGCCnbfs
PTSD:https://youtu.be/M4YPwpYlFzs
------------------------
【歡迎加入會員】
https://bit.ly/2CoCFFD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
【目錄】
00:00 介紹
01:06 什麼是焦慮症
02:35 焦慮症的症狀
03:50 焦慮情緒&焦慮症區別
04:27 焦慮症的類型
07:19 統計
07:51 診斷標準
09:02 焦慮症的原因
09:59 焦慮症有的治療嗎
10:36 總結
11:05 精選留言 + 記得分享喔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我的器材推薦】
? 相機 ‣‣ https://amzn.to/3gSKGRv
? 麥克風 ‣‣ https://amzn.to/3j1dOIb
? 手機轉接 ‣‣ https://amzn.to/2W9l0bB
? 三腳架 ‣‣ https://amzn.to/32dYQso
? 背景布 ‣‣ https://amzn.to/2CwzCKW
? 背景架 ‣‣ https://amzn.to/3iVLxTr
? 筆電【現在$300 OFF】 ‣‣ https://amzn.to/2CyxC5e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強迫思維治療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灣第一部用iPhone拍的電影《怪胎》裡面就把男女主角描述成「強迫症」。
說到強迫症,大家是不是聯想到看到擺放不整齊的東西就一定要把它擺放好!
有人一直重複做一件事情就認為他是「強迫症」
如果是這樣理解就太表面了!
事實上,強迫症遠比這些還有更深入!
【目錄】
00:00 介紹
01:05 什麼是強迫症
02:59 真實舉例
05:19 統計
05:48 強迫型人格和強迫症的區別
07:41 診斷標準
10:19 成因&治療
10:47 總結
11:17 精選留言+ 記得分享
------------------------
【歡迎加入會員】
https://bit.ly/2CoCFFD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我的器材推薦】
? 相機 ‣‣ https://amzn.to/3gSKGRv
? 麥克風 ‣‣ https://amzn.to/3j1dOIb
? 手機轉接 ‣‣ https://amzn.to/2W9l0bB
? 三腳架 ‣‣ https://amzn.to/32dYQso
? 背景布 ‣‣ https://amzn.to/2CwzCKW
? 背景架 ‣‣ https://amzn.to/3iVLxTr
? 筆電【現在$300 OFF】 ‣‣ https://amzn.to/2CyxC5e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參考資料】
https://bit.ly/34q7Lbw
https://bit.ly/2FFRFjs
https://msdmnls.co/3hmB2rd
https://bit.ly/2QdFT21
https://bit.ly/3aNKJMF
https://bit.ly/32aPDQ4
https://bit.ly/3l7EbNR
https://bit.ly/3lbasUj
https://holistictreatment.com.hk/強迫症/
https://bit.ly/3hmC3Q3
https://bit.ly/32mFksq
強迫思維治療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人際關係占星學:從星盤看見愛情、性與人際間的契合度」新書介紹
專訪:愛卡
內容簡介:
占星大師阿若優獻給困於「愛的迷惘」中的你,放鬆接受自己和別人原來的樣子,找到和你能量最和諧的那人,此時,你們就是契合的一對。
史蒂芬.阿若優是知名的人本主義現代占星學者,擅長以四元素(風、火、水、 土)所代表的心理動力來解析星盤。
本書獻給大眾,探討星盤中影響人際、情感、性愛議題的上升、月亮、金星與火星。書中詳盡介紹當上升、月亮、金星、火星各自落入風、火、水、 土四元素時,各有哪些核心特質、心理動力,能與哪些元素的行星和諧相處或是衝突不斷。他深入觀察不同性格的人們,充滿寬容的同理心,讓讀者更認識自己和伴侶的情感、性愛模式,也對身邊親友多了一份理解:「原來他/她的內心是這樣的!」
不需要懂宮位、相位、心理學、希臘神話,就能讀得津津有味。執業的占星師,也能從中得到深刻啟發。
阿若優認為,以四元素來描述關係中的能量,驚人地準確。四元素是直觀的,人人可以驗證,且跨越文化差異,沒有性別歧視,簡潔而永恆:
火象星座(牡羊座、獅子座和射手座)表達的是宇宙放射的能量,如火一般的熱情、衝動的能量。火象星座反映著高昂的精神力量、強烈的自信、無窮的力量和率直的誠實,渴望讓生命更有意義、以自己的力量影響外在世界,但也常忽略自己和他人內心的細緻需求。
土象星座(金牛座、處女座和摩羯座)非常依賴感官和實際的事物。他們生來就瞭解現實世界是如何運作的,這種能力令他們富有耐心和自律。土象元素代表著謹慎、深思熟慮、保守,而且值得信賴。知道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對於土象星座來說很重要,他們終其一生追求的就是安全感。
風象星座(雙子座、天秤座和水瓶座)釋放生命能量的方式就像呼吸,超越了物質世界,是概念世界的原型。在風象元素中,宇宙能量通過思維模式表現出來。風象星座的內心需求是將自己從當下的日常生活中抽離出來,以便客觀地、宏觀地透視,並且以理性、超然的方式來處理每一件事。天生擁有與人溝通以及理解他人觀點的能力。
水象星座(巨蟹座、天蠍座和雙魚座)依靠感覺生活,他們能感知到別人常常忽略的細微差別異。水象元素代表深度情緒和感覺的回應,從強迫性狂熱到摧毀一切的恐懼,乃至對世界萬物概括承受的大愛。水象星座天生就能意識到自己靈魂深處的渴望,他們必須保護自己不受外界影響,以確保自己能夠進行深度的反省,獲得內心的平靜和敏銳的察覺力。依賴預感和直覺,深具療癒能量。
怎樣的關係是最好的關係?阿若優特別強調「契合度」:當兩人的能量互相激發、滋養,而非消耗限制時,他們就是契合的最佳伴侶。
阿若優認為,最強烈的能量互動產生於風與火、土與水之間。兩性之間爆炸性的吸引力(通常由金星和火星顯示)未必能給予伴侶長期支持,長期相處需要倚賴月亮的力量。
透過上千份的訪談和問卷結果,阿若優描述擁有各種內在特質、行為舉止的人們,彷彿就像談論你我身邊親朋好友一般生動易懂!
書末附有相位簡介、合盤基本概念、各行星的象徵意義,是初學者的入門最佳工具!
契合度就是,兩個人以雙方都感到舒服的節奏,和諧地攜手走過一生。他們不需要從對方身上尋求所有的滿足,但將共同面對人生。他們會說:「我們只是在相處!」——史蒂芬.阿若優
作者簡介:史蒂芬.阿若優 (Stephen Arroyo)
生於1946年10月6日,美國堪薩斯市,擁有心理學碩士學位,長年於加州從事婚姻及家族諮商,同時在三所大學教授占星學,並發展兩極療法、順勢療法等治療方法。他被占星學界視為人本主義現代占星學的先驅,著作在世界各地都極為暢銷,已經被翻譯成超過二十多國語言。《占星、心理學與四元素:占星諮商的能量途徑》(心靈工坊,2008)和《占星、業力與轉化:從星盤看你今生的成長功課》(心靈工坊,2007)是獲得高度迴響的現代占星著作,而且獲得英國占星協會(British Astrological Association)的占星獎(Astrology Prize)的最高肯定,加拿大占星師同業也跨國向他致上太陽獎(International Sun Award)。此外著有《阿若優的星盤詮釋指南》(木馬文化)、《人際關係占星學:從星盤看見愛情、性與人際間的契合度》(心靈工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