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方祖涵
職棒熱潮退卻後的省思
中華職棒成立卅一年,最受矚目開季應該就是今年了。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幾乎所有職業賽事都因此暫停,台灣竟然能夠在四月初率先全球讓職棒開打,不僅展現自身防疫成果,更帶給所有運動迷一線曙光。
雖然中華職棒剛復賽時無法讓球迷進場,球賽轉播仍然滿足了不少球迷的渴望。除了台灣觀眾能在電視與網路上看球以外,今年亦由「ELEVEN SPORTS」率先開始於推特進行海外直播服務,並立即獲得熱烈迴響,甚至出現單場超過百萬人次點閱的驚人數字。
台灣職棒在國外有如此令人欣喜成績,當然要歸功他們是第一個恢復比賽的職業聯盟,加上幾位能說善道的本土英文球評,適時將球賽與球員特色介紹給全世界。從機器人球迷到滿天飛全壘打,全球運動媒體四月中旬幾乎都在討論中華職棒。政府積極順勢向海外宣傳,像蔡英文總統推特帳號轉貼球迷寫的英文觀戰守則、駐外使館在社群媒體預告賽事轉播,甚至連地方政府都挪出預算填補體育頻道財務缺口,在短短幾天以內,中華職棒獲得前所未有的矚目,似乎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動能。
只是,好光景不到兩三周就過去了。
韓國職棒在五月初開打,原本就有不少海外球迷的他們幾乎搶走所有風采。從推特粉絲人數來看,原本在四月暴增,五月初每天仍有數百名新增粉絲的ELEVEN SPORTS從五月中出現逆成長,蔡英文總統親自推薦的英文粉絲頁亦在同時間出現轉折;相反地,專門介紹韓國職棒的MyKBO卻持續上揚。從韓職開打以後,中職球賽英文轉播收看人數大不如前,幾個推特職棒粉專像是「投手忍者」等,現在幾乎都只專注於韓國職棒。
熱潮迅速退卻的原因很多,中職依舊僅有四支球隊,對戰新鮮度不足是長久問題,而且聯盟先前並沒有國際化準備,聯盟英文官網像是迷宮,球賽水準與細膩度、數據蒐集、球場設施等軟硬體目前都跟美日韓職棒有段距離,當下又沒有像韓國職棒球員花式甩棒等量的話題性,這些都是吸引力快速消失的原因。
此外,從粉絲人數開始下滑時間點跟中職用球再度被發現彈力超強相符來看,這個人為疏失顯然造成不小影響。中職剛開打時有不少推特用戶關注桃猿強打朱育賢頻頻出現全壘打,後來發現原來球特別會飛,難免會覺得不是滋味。
事實上,許多國外球迷關注中職是因為那是少數可以下注的運動賭盤(美國數州合法賭盤將中職做為投注標的,填補沒有其他比賽的空缺),而彈力球事件正是博弈公司跟賭客都不喜歡的額外變數。
現今中華職棒仍僅是給台灣球迷欣賞的職業運動,當然不需強求取悅海外觀眾,能在短時間扮演國家宣傳角色已經很值得欣慰。然而,在短暫幾周光環消退後,已經卅一歲的中職,究竟能夠留下多少經驗與教訓呢?(作者為運動文學作家)
「彈力位能英文」的推薦目錄:
- 關於彈力位能英文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彈力位能英文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彈力位能英文 在 Re: [請益] 國三理化功與能- 精華區CS_TEACHER 的評價
- 關於彈力位能英文 在 彈力位能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彈力位能英文 在 彈力位能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評價
- 關於彈力位能英文 在 國中理化彈力位能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彈力位能英文 在 辣媽英文天后林俐Carol - 成功高中畢業學長游舜凱 - Facebook 的評價
彈力位能英文 在 運動營養師 楊承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文!
Dr Stuart McGill學界理論與Chris Duffin業界實務聊聊神經驅動、暖身、與活動度。透過對話使得業界的實戰經驗提升了學界理論的效度。 透過軟體與硬體的角度來探討最大肌力(健力)。
由軟體的角度來說,創造力量的能力源自於腦裡的一個思緒,稱作記憶印跡(engram)。 我們能直覺的走跑就是來自於這記憶印跡,這像是預先錄製好的錄影帶,大多儲存在脊髓,一些儲存在大腦皮質。 力量上我們要的是輸出理想濃度的神經驅動(neural drive),由源頭,透過如高速公路般的神經連結抵達肌肉來締造濃度最強的收縮。
影響神經驅動濃度的因素包含: 技術、心神的力量(strength of mind)、和情緒狀態。 想要搞砸神經驅動就笑一個,嘻嘻哈哈的是無法建構出高濃度的神經驅動。 要極度專注,還要有一點生氣,培養一點殺氣,如英文裡說的 game face。
由硬體的角度來說, 我們在教育身體如何能乘載更濃的神經驅動。 重點不是舉大重量,而是透過繃緊身體的各個部位來訓練神經驅動,像是臥推常用的一些提示技巧如把槓捏爆、折斷、拔長等等都是要建立更濃的神經驅動。 訓練是在練習如何微調這些軟體和硬體的系統,如何捨棄神經溢流(neuronal overflow),如何駕馭這神經驅動到所需的部位。
暖身分成三個部分
1. 從力學角度是尋找身體排列減少應力源(stress riser)。觀察訓練前身體在用甚麼姿勢做甚麼事情,若站立很久了,膝和髖都會有微型凹痕,這就是應力源,由微觀角度來看若直接壓大重量就增加了受傷的潛在風險。
2. 生理上,調整內分泌來達到足夠的殺氣(game face)才能建立如上所說的神經驅動濃度。 血壓也預備,優化到理想的數值。
3. 神經預備(neural priming),讓選手做好隨時可炸裂的準備。 如俄式作法,上場前極度貼近運動員的臉大叫一下(6:16),用震驚讓大腦預備好再上場。教練需脫離好好先生模式,幫選手建立殺氣,幫他把內心深處的野獸本能釋放出來,才能提升神經衝動濃度。
有關活動度。
選手像是一座微調過的彈力機器,能戰略性的儲存及恢復彈性位能。 Dr.Stu認為伸展的功能就是微調彈簧的手段,如賽車的懸掛彈簧要視不同的賽道做微調一樣,調得太鬆就出現能源散溢,調得太緊就造成某個結構損壞。 所以伸展要達到的活動度要視動作需求,微調勁度(stiffness,也可稱作緊繃度或剛性) 和彈性來取得最適當的彈性位能。
常見的暖身錯誤就是過度伸展、過度放鬆、滾筒滾個40分鐘只會鬆到想睡。伸展會降低神經受器的敏感度,而我們應該要刺激受器使其興奮。在頂尖的層級,不當伸展只會搞砸運動表現。
健力選手永遠都不該伸展到超過三項所需的活動度範圍。 蹲到最底端時我們希望剛好在彈性的極限, 要讓肌肉力量能結合彈性反衝(elastic recoil)來製造力量,才不會彈性反衝不夠用肌肉來補,這也是健力連身衣的功能,用人工勁度限制活動度來增加勁度。
跑步也是一樣的概念。 不要讓活動度拉超過跑姿所需的範圍。 馬拉松選手會說 "甚麼?? 賽前不能拉小腿??!!" 對啊,你把彈簧都拉鬆了,賽事的前段難怪比較慢,暖身時先增加勁度,跑步時就可以用較少的肌肉力量、跑的更有經濟性、跑的更遠。
不過,不是要反對活動度喔! 活動度越大就越需要更多的勁度來支撐,只是在暖身時並非處理活動度的好時機。
文譯 Terren Lai
#McGillMethod
彈力位能英文 在 彈力位能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彈力位能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彈力位能、彈力英文、彈力定義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彈力位能英文 在 彈力位能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輕鬆健身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彈力位能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彈力位能、彈力英文、彈力定義有關運動與健身文章或書籍,歡迎來輕鬆健身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彈力位能英文 在 Re: [請益] 國三理化功與能- 精華區CS_TEACHER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bzcdg (林老師卡好)》之銘言:
: 想請問一下版上的理化老師們
: 小弟我學藝不精
: 最近在介紹功與能時
: 學到 W=F*S
: Ek=1/2*m*V平方
: Ek的英文全文是 Kinetics Energy 動能(原文書+字典查的)
: Ep = mgh = U
: Ep的英文全文是 Potential Energy 位能
: 其中的 U
: 到底是啥意思?
: 是英文的縮寫嗎?
: 學生突然問到
: 我才赫然發現我竟然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慚愧
: 雖然說這和理化沒有直接性的關聯
: 但其實我自己也想知道
: 麻煩版上的大大們幫我這個小菜鳥一點小忙吧!
: 多謝!
印象中和LF大大學到的是一樣的
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
對一個系統內能的改變
內能改變 = 對系統作功(W) + 熱量改變(Q)
功的改變 = 動能(KE) + (PE)位能 (請注意 實際上物理對於位能是寫成 PE)
熱量的改變(Q) = T(凱氏溫度) * dS(火商) = m(質量) * s(比熱) dT(凱氏溫度改變)
P Q R(好像喜歡用在半徑) S T 都被用了
所以內能改變在當時計算上就用 U
所以 U 和 PE 定義其實是不一樣的的
但是在一個密閉系統內的氣體
能量改變(內能改變) = 動能改變(溫度) + 位能改變(分子距離)
當溫度不改變時 能量改變(內能改變) = 位能改變(分子距離) [dU = dPE]
反正就錯用到現在 大家就接受 位能用 U 表示
但是清楚的物理課本 位能會寫 PE
這是我記得有聽過的解釋
由於能量這個學問主要是由熱發展最快
所以我也記得 U 的用法早於 PE 的出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80.51
※ 編輯: YuChHa 來自: 118.168.80.51 (11/01 03:05)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