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很多人練琴練到負傷,甚至造成生活困擾,依舊還是想要彈鋼琴呢?
好比在愛情中跌跌撞撞、肝腸寸斷,依舊還是要談戀愛?
最近許多國際學生都是因為彈琴受傷來上課,有些更是長期就醫,或是傷痛已經影響日常生活。
我們可能以為彈琴受傷是正常,就像愛情滋味酸又甜,也可能以為只要 #再更認真練習就會有所突破,可是有時你等待的那個人,從此不再回頭。
「千萬不要練到受傷」這是最強烈的忠告。
一旦受傷,表示運作方式出了問題,你不可能藉由更多練習來挽回;一旦肌肉開始纖維化,上半生為鋼琴所做的努力將付諸流水。
我們可以看到運動選手在競賽中途嚴重受傷,靠著毅力完賽,獲得了掌聲與尊敬,但可能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於是越來越多專家呼籲,沒有必要硬撐,因為一時的掌聲不能喚回健康,而人生的路還很長。
很多人彈琴手痠時會認為,只要更用功就能克服,或是再彈個幾年就能夠熟練,這是有可能的,但效率極低,你可能花費數年才前進一點點,以為鋼琴技巧這麼難,這樣就算有進步了.......
肌肉受傷通常需要休息來恢復,但學鋼琴之人有許多壓力,想要趕快練起來、要應付考試、要準備比賽,音樂會在即等等,這些都無法讓人休息,於是肌肉開始用疼痛來警告我們,但我們仍義無反顧忍痛對抗。甚至,傻呼呼地用受傷來榮耀自己的意志力。
雖然可以就醫,但因操作方式沒有改變,休息一段時間後回來彈,又開始痛。
大家似乎找不到方法,進而默默接受這一切。
其實百年前涅高茲跟後來的霍洛維茲已經找到化解技巧跟放鬆演奏的方法,但應該精髓不再(霍洛維茲則是不傳),否則我們不會把彈琴受傷視為理所當然。
「不要彈到受傷」,請把這句話放心上,確切地說是:#「受傷是沒有必要的」,當大家在第一步就選擇用力時,那麼,放鬆就越來越遠,技巧就越來越難,當你覺得蕭邦練習曲很難時,正提醒你一路上都不曾真正放鬆演奏過。當鋼琴家提到受傷這件事,千萬不要認為鋼琴家都受傷了,我當然也會受傷,每個人有自己的狀況,但前人已完美示範放鬆演奏帶來的效益,你一定可以在蕭邦練習曲跟其他困難樂曲中獲得這個效益。
我們可以帶你走上這條道路並讓你親自証明,但在這之前需要扭轉觀念,不要再認為彈琴受傷是正常。
從這一刻起,讓眼前風景開始轉換,你將重新看見蕭邦練習曲。
Dawson L.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90的網紅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學生彈琴手痠或受傷時,老師都會提醒:「要放鬆」,當學生問「如何放鬆」?「如何在放鬆狀態彈得更快更好?」這幾乎是問倒老師的一道難題。 學生百百種,面對學生各種問題時,你該如何接招?以開放的態度學習,是增進自己教學技巧的不二法門,當我們暫時放下原有的思考模式,接受全新的觀念,收穫最多的永遠是自己。 ...
「彈琴手痠」的推薦目錄:
- 關於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演奏放鬆理論的重擊
「老師都會教放鬆,然而學生卻無法放鬆?放鬆理論完備齊全,但還是彈到手痠受傷?又為何演奏家運動傷害高達七成?」
我們無疑地對放鬆理論打了一記重拳。
一直以來不斷聽聞哪家小朋友彈琴彈到起床就痛、痛到全身僵硬、強忍繼續彈、不斷看醫生...
通常這樣的小朋友一定非常用功!一般小朋友玩耍偷閒耍賴是正常,要練到受傷還真不容易。
用功的小朋友通常對未來有很大的期許,或是極大熱情,半夜只想練琴不想睡覺。
對於小朋友的痠痛我們通常會忽略,一來是小朋友復原能力快;二來是:小朋友的曲目即使難但不會太長,通常只要應付考試或比賽的三分鐘即可,於是只要撐過三分鐘得名次就過關了,繼續練下一首更難的,繼續訓練手臂肌耐力與堅忍意志;第三則是最重要的原因:我們認爲手痠受傷無可避免。
「如果用功是對未來充滿期許。」我們需要好好思考’用功’這件事。許多人開始受傷是從大學音樂會、碩士或博士班開始,因為原本要應付3、5分鐘的曲目突然增加20倍,也就是60分鐘,如果成為演奏家,更是數倍壓力,因此開始有音樂家因傷取消音樂會,或是只要開一次演奏會便傷痕累累,你的努力在此遭受磨難。
最近視訊上課的國外學生,最大宗是因彈琴痠痛受傷問題,他們已嘗試過各種方法都無法改善,求助於這個同時抗疫有成的小島。
疫情也算推波助瀾,以前我們不視訊,是希望來上課的人都能把問題解決,至少,知道問題已經有辦法解決,除非你懶得照步驟練。
另一方面來看,雖然放鬆理論琳琅滿目,能放鬆同時解決困難技巧在這世界上依舊是無解的,甚至跟疫情一樣氾濫,我們只能從復健或心理層面下手,於是我們覺得聯絡歸理論,而彈琴手痠受傷是正常,因為我的同學、我的鄰居、我的老師、我的老師的老老師,甚至是鋼琴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但我相信霍洛維茲、魯賓斯坦、涅高茲、李希特他們不會覺得這是正常,這樣的思維造就了他們,因為一旦手痠,手不容易移動,技巧就會卡住,一連串惡性循環從此開始。這是從小立志登上音樂高峰的你該思考的,甚至當你的手碰到琴鍵時你就該思考這問題。
大家都認為蕭邦練習曲技巧很難,放鬆理論在此隔岸觀火。我不會告訴你蕭邦練習曲有多簡單,但的確不是你想的那麼難,甚至你會感到大夢初醒~(至少以前你認為練不起來,後來發現沒什麼大問題),如果你瞭解放鬆是怎麼一回事。
不是我們打了放鬆理論一記重拳;而是不知凡幾的放鬆理論正一拳打醒昏睡講夢囈的我們。
Dawson L.
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 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aken your inner Piani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推薦十大影片
這是今年推薦的最後一部影片,也是一位業餘愛樂者進步的過程。
一直以來都沒有科學化清晰步驟確切解決鋼琴技巧問題。
我們只能照著技巧書上的說明「練看看」,有些人成功了,但相信有更多人依舊跟技巧處於對抗中。
於是我們認為彈琴手痠、受傷、技巧困難都是正常,事實上不應是如此的,大量實例希望應證「手指建立」的科學化訓練法如何幫助學生克服技巧問題。
#一起經歷大師的放鬆演奏狀態
#一起經歷演奏的轉淚點
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學生彈琴手痠或受傷時,老師都會提醒:「要放鬆」,當學生問「如何放鬆」?「如何在放鬆狀態彈得更快更好?」這幾乎是問倒老師的一道難題。
學生百百種,面對學生各種問題時,你該如何接招?以開放的態度學習,是增進自己教學技巧的不二法門,當我們暫時放下原有的思考模式,接受全新的觀念,收穫最多的永遠是自己。
學習手指建立,雖然是以歸零的心態重新思考手指運作方式,但並不是否定過去所有的基礎。當我們能理性面對手指和技巧的困境,我們才能帶領下一代進入更寬廣的音樂世界。
結束手指建立一階課程後,怡方老師親自感受到建立手指對自己演奏和教學上的幫助,當嚴老師詢問怡方老師是否願意拍攝感想影片時,她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她說「#因為這實在太重要了!」
她在影片中,更示範如何將手指建立的概念運用在教學上,我們來聽聽怡方老師怎麼說!
「影片提醒」:家長或老師看了影片後可能會開始要求學生練長音。⚠️練長音不是將手放在琴鍵上久一點而已,裡面有非常多細節,一個細節不正確,日後放鬆快速演奏就不會成功,很多人慢練效果不彰的原因即在此,歡迎您即刻加入學習行列,搭上首班車。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PLCAJqU_Us/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ka9qex9My3DDT2pS9fizxZHE13w)
彈琴手痠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四位走在教育尖端的老師,率先實踐放鬆演奏,《一階》讓「放鬆」不再只是理論,#成為解決困難技巧的關鍵!這些老師是下一代教育的福音!相信她們能幫助學生跟老師們,遠離彈琴手痠的辛苦。
《二階》找出樂曲與你、與全人類共同的情感,從每個具生命力的音符出發,#將樂曲變成自己的歷練陳述。期待這些老師教育出下一代大師!
動心片段:
片中編輯出版過教材的賴老師,謙虛的說自己不足而學習,這高度令人景仰,是教師的典範,更是學生的榜樣!「稻穗越豐實,頭便垂得越低」「空杯哲學」「學無止境」「謙受益」⋯這是大智者風範!是教育最成功之處!
#一二階是全方位學習課程
#一起加入改變教育的先驅導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DPEoOuFCo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