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流文創童書團9/27-10/02/2021(加開歐美&亞洲區)】
👉這裡買>https://p3.groupbuyforms.tw/xgpmp
童書算是我非常願意開的團,能讓小孩多看書很棒,知識很棒,閱讀習慣的養成更是無價!
這團品項超豐富,從六個月到四歲的書都有,有上百本書供挑選~
▍#四大名著翻翻書系列▍
這系列是 #超級磅礡的立體書
用磅礡巨獻來形容它們真的不誇張,超豐富的機關,
看得賊粒邊翻邊說:「Magic!!」
賊粒超愛西遊記,現在孫悟空在他心中也是超級英雄的一種,
他會跑來跑去學孫悟空然後自稱「super monkey」😂
▲書單有:《新傳說十二生肖》、《傳說西遊記》、《歡樂過新年》、《熱鬧端午節》、《團圓中秋節》
表單裡面有書的影片,
可以看一下這些立體書的做工有多精緻,
很多面打開會先有一個大的立體雕刻,角落還有另外的立體小書做更詳細的介紹,
仔細地唸完一本十二生肖和西遊記,要上花半小時~
🎁凡購買︰想看四大名著翻翻書系列 ★ 4本一套,贈送《四大名著好好讀》乙本
▍#STEAM科普立體書▍
▲書單有: 《解剖火山密碼》、《解剖星球密碼》、《動手玩實驗囉!食物變化篇》、《動手玩實驗囉!日常生活篇》、《防疫軍團大作戰》
#連教科學的也全都是立體書!
STEAM科普系列超酷的,我之前以為賊粒常常跟我從地球內核聊到外太空,我聽不懂是因為英文的問題,
結果不是,哈哈哈哈換成中文我還是看不懂,但是我覺得這些生活中的科學知識好有趣喔!
我常常自己唸完自己接著說:「真的假的太酷了吧。」
如果小時候是用這種方式接觸科學該有多好,在那邊背什麼絲負塑負實在太痛苦了。
我覺得讓小孩對科學「有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有概念不只能幫助學習、也容易引起興趣,更不用說科學跟生活息息相關,還能防止詐騙與農場文。
▍#親子共讀情緒品格寓言繪本▍
▲書單有: 教導身體界線的《秘密派對》、教導面對死亡的《小男孩與大猩猩》、教導性別平等的《女生和男生也可以做的事》
、教導環保的《我很好,請再愛我一次》
米米超愛《我很好,請再愛我一次》,故事是一隻牙刷,毛爆開後被丟掉,但它跋山涉水的回到主人身邊,然後被繼續拿來刷鞋、畫畫等。
這本書是孩子們第一次明確的學習到"廢物再利用"的概念,故事中也讓他們知道地球上的垃圾已經非常多,要對東西要珍惜使用。
🎁凡購買︰我很好,請再愛我一次 ,贈送《元泰竹藝社-小元氣竹牙刷》乙支 / 定價 120 元
▍#想問什麼翻翻書▍
▲書單有:關於音樂/關於藝術/關於塑膠/關於長大
這個系列可以增加小孩的常識、且畫風也非常生動,多讀幾次小孩還可以在翻開答案前搶答,有互動又有教育意義。
其他還有 #夜遊系列特輯 、#動動小指上學去套書 、 #寶寶不累來Play 等互動書,
全部都是讀起來趣味性與學習性兼顧的書!
🎁▘▘滿額贈品&好禮多重送 ▘▘
⋄滿 3,990 元 ※ 贈《寶寶不累來Play-動物遊戲狂歡囉!》乙本
⋄凡購買︰我很好,請再愛我一次 ※ 贈送《元泰竹藝社-小元氣竹牙刷》乙支 / 定價 120 元
⋄凡購買︰想看四大名著翻翻書系列 ★ 4本一套 ※ 贈送《四大名著好好讀》乙本
⋄凡購買︰4Y+全方位 STAEM 學習營 ★ 8本一套 ※ 贈送《實驗組》乙組
👉這裡買>https://p3.groupbuyforms.tw/xgpmp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情彷彿是一彎變幻莫測的河流, 時而湍急,時而緩慢; 人可似粼粼波光上的一瓣浮萍,載浮載沉,順逆無定? 此瓣隨波逐流冀望奔湧一抹湛藍浩瀚, 彼瓣遭逢逆流不進則退以致苦困一隅, 好些人因此需等待內心的創傷癒合, 愁緒得以梳理,才能重新出發,尋覓心之所往。 儘管時間是良藥,還需「希望」作為藥引方...
形容學習到很多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 #記者節,齡予也來跟大家分享,會入行當記者甚至走到現在,其實是陰錯陽差。
不能否認我從小在家人面前很愛發表,是個求關注、表演慾很強的小孩(笑),齡爸媽常覺得我很煩,一有學到什麼新招,總是第一時間想要表現給她們看,得到他們的讚賞,非常在意他們的評價與眼光。
偏偏我不像齡姐,很會彈鋼琴,芭蕾舞也學的普普通通,溜冰也勉勉強強,數學科學邏輯爛到爆,倒是小小年紀就很會認字,很喜歡看書,喜歡聽相聲,喜歡聽故事,還能把故事轉述的有模有樣,於是這就成為我博取眼球最好的方式。
每天晚上吃飯時間是我們家規定要交流的交心時刻,我們要報告一天大小事情,我會說好多故事,新學的詞彙、順口溜、名言金句、俗語典故,因為很想要表現,所以我會不停的蒐集素材,小學時很常泡在圖書館,也很自然的因為文藝少女的樣貌被徵選參加語文競賽。
要參加哪個項目呢?因為不喜歡念別人寫的文章所以不是朗讀比賽,因為常被人誇獎不怯場聲音不錯聽所以感覺可以比作文比賽更多一點,但普通的演講比賽又怕預先準備太過斧鑿,練習一百次都沒感覺了,那不如就是臨時抽臨時準備的 #即席演講 吧。
即席演講需要的是持續的充實自己,博而不一定需要精,知道很多通識,什麼都能講上一點,想一想或許當時就在為現在的記者路做預備訓練。
總之,熱愛閱讀的習慣,結合了好勝心,我一路上參加比賽,比啊比的持續訓練自己,比到了國中、高中,拿過市級的不錯成績,也讓多看多聽的好奇心內化成個性。
高中時加入了思辨性的辯論社團,對於每件事學習到了懷疑、提問,跳脫角色作正反方設想。到了大學進入國文學系,雖然沒想過教職為業,但始終熱愛文史哲,對於文學、歷史、哲學都相當有興趣,各種雜書比課本更讓我著迷,看見了世界的可能性,上起選修課比起必修課還要用心。
硬要說的話,一堂選修課"報導文學"是我年輕時最接近記者的緣分,當年我大二還大三,報導文學是以新聞事件延伸,從中加入文學性的筆法、以真實為基礎,也許是訪談可能也可以架構出一個小說、一個虛擬的故事。
我選擇" #野百合學運"那個百花齊放的自由年代,非常有野心的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情,寫出了一場十一萬字的學期作品。
過程是非常土法煉鋼的,完全沒有任何人脈的,用很笨的方法,打企業電話、官方EMAIL,鍥而不捨的連絡上了當年各大學運要角,學生們、教授們,還有PCHOME創辦人詹宏志 李明璁教授 當年等等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難以企及的大人物,盡力還原李登輝前總統與學運世代對話的風起雲湧內幕,那個讓人著迷的年代。
我花了一整個學期,看了數十本文獻,做了好幾場訪問,打了數萬字逐字稿,熬夜了好幾個禮拜,熱血沸騰了許久,第一次自己默默得有股要把事情、真相傳遞的使命感。
但我並沒有因此把記者當作職志,大學的我,接了不少家教,到補習班教大班,還去藝廊策展賣畫,忙著賺錢(現在覺得好可惜應該去多體驗人生多實習),還玩票性質的陪閨蜜去三立排隊歌唱選秀節目,很不幸的,又高又帥像趙又廷聲音渾厚動聽的閨蜜沒有選上,我卻選上了,在演藝圈門前拐了一圈,沒想過要當明星的我,面對大唱片公司的好說歹說,怎樣都不肯簽經濟約,成為演藝圈不紅藝人的可能也隨之破滅~
當時對歐洲文化跟哲學非常有興趣的我,原本打算到歐洲念完語文學校申請念藝術或哲學相關,出發前跟齡爸閒在家看電視時,意外看到國內某電視台跑馬燈跑著:徵選儲備主播,坐在我旁邊的齡爸說了一句:捨不得你出國捏,姐姐已經出國了,如果留在台灣做主播也不錯,不然你去試試看?沒中就算了?
爸爸都開口了,那就為了他試試看,讓他死心吧😂毫無相關科系經驗的我就去徵選了,沒想到慧眼獨具的主管,在數千人的三關徵選當中,竟然讓我過關斬將的選上了⋯但是我沒有在那個電視台,有如直升機的直上主播,因為我早就訂好三個禮拜後去法國考語文證照的行程,沒辦法走完試用期,本以為驚奇之旅就這樣了,沒想到負責帶我的「導師」前輩覺得我太適合做記者了,把我的履歷轉到另一家很缺人也不在意經驗的電視台⋯我一回國就開始上班了⋯
從最基層的記者開始,跑跑跑,可不是專案空降的特殊份子,新聞寫稿基本常識一概不會,每天忙到沒時間吃飯是日常,改稿重新修帶子是初期家常便飯,當然也有想放棄的時候,可是總覺得一股不服輸「真的做不到嗎?」「再試試看吧」「這點困難我應該可以克服吧」⋯這樣的好勝心撐住了我。漸漸花了幾個月抓到訣竅,變成可以使用的跑線記者,再經由台內徵選上鏡,記者兼任主播,最後陸續轉換時段,轉換電視台,再成為現在受到你們肯定的齡予主播。
這個過程說來短短,但至少十年光陰,十年一刻,過程有美麗的風景當然也有崎嶇蹣跚,有人形容就像是走在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透著微光引領你向前,但如果信念不夠強烈,也許就會在路途中從中間的安全門右拐左拐的離開了,但我無比幸運,#有許多貴人幫忙,#無比無比的感恩。
我只想說,在記者節的這一天,我很高興我還在路上奮鬥,我珍惜自己可能帶給社會的影響力,很小心的使用。
最要感謝 #齡粉 觀眾們每天給我實質的鼓勵,打開電視給我 #亮眼收視率 的支持、到我的粉絲團留言支持我,傳給我播報的截圖,真的很感動;也要感謝我的公司三立新聞 :給我舞台讓我表現,有許多像是媽媽、姐妹一樣的長官、前輩、夥伴跟同事,無論如何總給我滿滿信任、包容提點還有無私提攜,讓我可以安心的為了同一個方向而努力,盡全力貢獻所學;最後也要感恩三立伊林專業的梳化團隊們,每天用巧手妝點腐朽為神奇,以朋友的身分溫暖陪伴。
#記者是一個為了他人而付出的職業,我們往往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為了其他人的權利而爭取、而奮戰,常常我們為了別人,會忘記自己,我們的家人也被迫多所犧牲。這是我們為了理想的選擇,你不需要同情理解,但希望你能多點尊重。我們每個人心中有想要守護的理念,也邀請你不要用謾罵訕笑,而是用正面正向的力量,以此自勉:"你必須變成改革的動力,成就你希望看到的世界。"
最後再強調一次 謝謝大家 謝謝你們,
也謝謝沒放棄的自己
#主播 #張齡予 #三立 #三立晚間新聞 #台灣大頭條 #每晚五點四十五開播 #五十四頻道
形容學習到很多 在 Annababy療癒之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所以也請好好照顧自己,
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要去哪找下一個Anna了。”
她是一個很照顧家裡的女兒,卻常常忘了自己,
我提醒她好多次,她卻總是先調整家人。
在一次協助她對爸爸的調整後,她說:
「我想會認識你,也許冥冥之中,
就是有些註定好的某些東西要去完成,
我也很感謝自己,
可以打開心門去接受不一樣的東西進來。
或許你都會想說為什麼我要一直幫他們調整,
自己的事情應該是要自己去做才對,
但是他們對這一塊都是不著邊際的。
而我能夠學習到是很幸運的,
雖然我都還沒有調整我自己,
但是至少我有方法,可以穩定我自己,
我有一些問題的時候還可以跟你請教,
但是他們沒有,如果他們只有我的時候,
但是他們對這些方法又一知半解,
那我除了用簡單的方式讓他們知道,
背後再多做這些,我相信會加速他們轉化。
我希望我們是ㄧ起提升,
因爲是家人,這個緣份得來不易,
因爲下輩子不見得再遇到,
所以我想好好珍惜這輩子。
只是都比較麻煩你,哈。」
我:「我是覺得妳把自己顧好,
可以給他們更好的照顧,
不然妳會一直很消耗。
我懂妳的孝心,還有愛護家人的心,
只是也想提醒妳,要多照顧自己。」
她:「我知道,這是一定的,
這是我還沒有走過去的坎,
我相信會有那個時機點會讓我放下的。
但因為你還在所以我不會很擔心,哈哈哈。
所以也請好好照顧自己,
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要去哪找下一個Anna了。」
我:「哈哈,放心,我過得很好。」
她:「你知道我會這樣講,
真的是因爲好的老師很難找,
我學了那麼多東西,
真的沒有一個老師可以在你有疑問的時候,
使用一種無私的狀態跟你做提醒跟建議。
大部分的老師都會把這種東西告訴你說,
這是你的課題,
然後就是一種反正跟我沒有關係的感覺,
更多給我的感覺都是,在你這沒錢賺了,
就不想浪費時間。
我對人的感覺很敏銳,
所以這是我很難相信人的原因,
會看到真實的那一面。
你沒有銅臭味,
不是爲錢而去做什麼,
我想這也是最後我ㄧ直跟著你的原因。
依心而行,隨遇而安,
別人很難做到的。
雖然說你也會講課題這些話,
但感覺差很多。」
我:「我不是用這個角度在看事情,
我盡可能可以給你們最大幫助的方式,
在協助靈魂的成長,我知道怎麼做,
盡力做,我知道這不只是一輩子的事,
這是好幾輩子的事,不只對你們,
對我也是,妳看懂了,就會很珍惜。
真的很謝謝妳今天跟我分享這些話,
我覺得很感動💖。」
她:「我只有真正感受到,
才有真正的讚嘆,這感覺很難形容。」
祝見此文的大家,
都能有福氣同修。
#Annababy療癒系統
#Annababy諮詢說明:https://goo.gl/6HesZs
#LINE@:http://line.me/ti/p/%40whw5915b
#IG:annababysys
形容學習到很多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情彷彿是一彎變幻莫測的河流,
時而湍急,時而緩慢;
人可似粼粼波光上的一瓣浮萍,載浮載沉,順逆無定?
此瓣隨波逐流冀望奔湧一抹湛藍浩瀚,
彼瓣遭逢逆流不進則退以致苦困一隅,
好些人因此需等待內心的創傷癒合,
愁緒得以梳理,才能重新出發,尋覓心之所往。
儘管時間是良藥,還需「希望」作為藥引方能發揮藥效,
不然時光荏苒白白流逝。
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精神病康復者阿坤坦承曾經患上抑鬱症,坐困愁城的日子難過,多難過,人生卻總要走下去。生命充滿突如其來的邀請,阿坤被問及是否願意轉職至全然陌生的飲食業,經過一番猶豫與掙扎,他毅然踏出「愁城」當上香城茶室的一員「樓面」。想不到,這是其人生轉捩點,頃刻的轉變,便取決於當初有否勇氣昂然踏出的第一步。
穿梭時光隧道
「香城茶室」凝結了90年代的香港光景,懷舊的氛圍糅合藝術的氣息,入內進餐恍如穿梭時光隧道回到昔日;想不到,透過味蕾亦可深深細味歷史情懷,回味屬於香港人共同的集體回憶。世事諸多巧合,無獨有偶,其所在地竟與「歷史」息息相關,茶室恰巧位處尖沙咀『香港歷史博物館』一樓。
別錯過香城茶室門前的一個綠色的復古茶檔,如實地呈現了昔日街頭茶檔的舊貌,橫匾招牌上中間寫着「香城」,左右兩側亮着醒目的紅字「咖啡」、「紅茶」、「冰花」、「燉蛋」,幽幽地散發着沉澱於歷史的美食香氣。茶室以裝潢、家具等重現了昔日香港懷舊冰室及茶居的情境,白格啡線地板、深綠色的窗格子昔日街道的壁畫,還同時用上舊式屏風、黑白電視及留聲機等作裝飾,坐在中式傳統的棕色鏤紋長木椅卡座,抬頭看到懸掛着空蕩蕩的圓雀籠,沒有黃鶯、畫眉在吱吱啾啾詠唱都不愁寂寞,因為這兒彌漫濃濃的人情味,夥計之間猶如「大家庭」一般守望相助,互相理解及包容。
憂心忡忡不願轉變
普遍而言,社會公眾遇到精神病康復者,多退避三舍,主因離不開理解及認知不足,多一番同理心,便可為他們帶來多一點喘息的空間。阿坤不諱言:「其實,我是一名精神病康復者,那時醫生判斷我是抑鬱症,思維上沒有問題,但情緒上會波動,思考變得負面,有時突然會哭,我在家中休養了一年,是否過正常生活?這些因素也會影響病情,出外工作比較有動力。」走出「安全區」來,對於一般人需要勇氣,對於抑鬱症患者更猶如攀登峻嶺,九牛二虎之力才可跨越心理的障礙,阿坤分享:「人生有很多條路,有些人幸運一點,快點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我走的路比較長,方能到達到目標,但我最後也可以得到些甚麼。」
阿坤最初並非出身於飲食行業,而是在工場工作,工作環境有着天壤之別,當時社企鼓勵他嘗試到社企餐廳工作,他千頭萬緒都是憂慮,因此百般不願轉換工作環境,「社企說我做得不錯,不如試試出來社企餐廳工作,鼓勵我出去做。當時我不願意的。」最終,阿坤仍是踏入了「香城茶室」,甫進來就做樓面工作,惟有積極投入餐飲的行業,接受做餐飲的形形色色訓練,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學習。
鬱結如蟒蛇緊纏內心
抑鬱症患者常覺得自己不被理解,感受及想法沒人明瞭,說不出的鬱結如蟒蛇緊纏着內心,莫名的負面情緒四方八面襲來,患者不免感到四面楚歌的無助感。身為「過來人」的阿坤非常明白這些痛苦,他分享:「那時,覺得很多人不理解我,我會覺得十分孤單。我當時的思想確是這樣,覺得他們不明白我。」在茶室工作了四個年頭的阿坤,經歷了數載春去冬來夏末秋至,自然與茶室培養了濃厚的感情,然而這種情感不單單是工作領域的歸屬感,更是觸動心弦的感受,他形容自己猶如與茶室一同成長,「最開心的事情,大家都是康復者,大家亦明白大家,猶如一個大家庭。在這裏工作比在工場工作確是有很大改變,說話多了,自信強了。」
得以發揮所長的工作環境
茶室經理Cindy指出:「香城茶室成立了四年,是一家社企形式的餐廳,智障的同事,殘疾的同事,也有精神病康復者。以我認識的人而言,他們對精神病康復者都較敏感會害怕及避開,然而,茶室是一個理想的工作場所讓他們重拾自信與外界接軌。」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的茶室為殘疾人士提供就業及在職培訓機會,對於他們而言,更是一個理想的平台,既可學習職業技能,亦可多接觸社群與人溝通;對於社會而言,殘疾人士能夠自力更生,減輕了社會的負擔,達成「雙贏」的局面。
茶室用自助購票形式,點餐付費的程序由客人自理,大大減輕員工的工作壓力及「出錯」機會。未曾與殘疾人士共事的Cindy,來到茶室抱持開放態度接受精神病康復者。工作了好些時日,她認為殘疾人士的工作能力如一般人無異,只是比較緩慢,以及需要多加提醒。剛來到這裏的新員工,由淺入深從簡單的工序開始逐步學習,首先學懂如何收拾餐桌及送餐,如何去處理碗碟等。如有機會,便會將其安排於水吧工作,做飲品及三文治等食物,例如港式奶茶、沙嗲牛肉通粉、配奶油脆豬及餐肉蛋。
Cindy對於員工的工作表現讚不絕口,「他們達到某水平能獨立處理食物,製作過程十分認真,做事很有心機,工作表現不錯。工作或生活總有不如意的時候,經常叫他們放開一點,說易行難,不是在旁邊說兩句就解決到,花多點心思及時間,真正去關心。犯錯了,要跟他們解釋不要緊,下次不再犯就好了,多了解他們,最主要是聆聽。」
相處之道以誠相待
除了新手員工從頭學起,Cindy亦要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因為她以前沒有與精神病康復者等殘疾人士相處的經驗,惟有在工作中慢慢摸索與他們共事合作的模式,人與人相處之道終究都是以誠相待,她說:「他們很單純及直接,要求並不多,你只要用心對待他們,關心他們,他們絕對接收得到。」
工作與生活難以分割,透過工作賺取金錢以維持生計,薪金愈高是否與理想工作畫上等號?Cindy現時在茶室的薪金,相比過往的工作為低,她沒有着眼於金錢的多寡來衡量工作的理想程度,她絲毫沒有後悔當初的選擇,更堅決認為是絕對值得。金錢以外還有其他值得珍視的東西,愈重要的東西愈要用心才看得見,Cindy與員工用心相處,發現了總能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一些東西,深切體會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哲理,更懂得放下執着,以另一個視角待人接物,「看見他們在如此逆境下,那麼努力去投入社會,自己也沒有那麼執着,所有事情放開一點,我覺得自己十分幸福。」幸福,從來不在遙遠邊際,而是一直植根於心田深處。
香城茶室
地址:香港九龍尖沙咀漆咸道南100號「香港歷史博物館」1/F
電話:2412 3155
營業時間:星期一至五10am-6pm,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10am-7pm,逢星期二休息
詳情: http://bit.ly/2NEEGPa
採訪:文朗琛
攝影:謝本華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iG3p9uPT4w/hqdefault.jpg)
形容學習到很多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集港故的主角任明敏(Dora)說出了很多「金句」:
「練球是一隊人齊人的事,一個也不能少,每個人除非入醫院,都要來練習。」
「她們可能下不了場,行動上跟不上進度,但精神上都要跟上進度。」
「做人的態度比任何事情更重要,一個冠軍可能是過眼雲煙,但做人態度會跟著她們一生。」
Dora就是協恩中學籃球隊的教練,她形容每次訓練一班十幾歲的隊員們都是「行入嚟,瞓住出去。」協恩中學籃球隊素有學界女籃「神之隊」的美譽,上星期剛奪得Nike學界籃球精英賽的女子組冠軍,連續第六年稱霸學界比賽。
然而所謂的「神」並非渾然天成,而是全賴日常刻苦的訓練。
Dora中學時期在協恩就讀,當時已是校內的運動健將。初中時,她是乒乓球校隊成員,亦有參加田徑隊,但後來發現最愛的是在籃球隊中與師姐們合作帶來的化學作用。從師姐身上,她學習到每次比賽都要全力以赴,以及為母校爭勝的使命感,令她大學畢業後回到母校,希望將這份「協恩精神」傳承給師妹。
今年已是Dora回到協恩執教的第十八年,帶領籃球校隊是她的主要工作之一,她笑言平日九成時間都與籃球隊隊員相處。
訓練過程,Dora極重視籃球隊隊員的紀律性:「佢哋練波時一散,我就要佢哋罰跑;聽我講嘢嘅時候,佢哋一過嚟,我畀3至5個指示佢哋,佢哋一落場就要做齊嗰3至5個,佢哋淨係做一個都要處罰,因為代表佢哋聽指令時冇集中去聽。」
此外,她也著重球員的團隊精神。
球員在上學日的午膳和放學時間,都要訓練球技和體能,星期六也要回校練習,連長期都不例外:「我唔畀佢哋放假,我話『聖誕節唔可以走、新年假唔可以走、復活節假唔可以走』。」在這些假期裡,球員每天需要在校訓練球技和體能最少七小時,晚上則在學校過夜。
而平日訓練中,即使球員受傷,她都要求她們坐在旁邊觀看,了解球隊的狀況:「練波係成team人嘅事,一個都不能少。佢哋可能落唔到場,行動上跟唔上進度,但精神上都要跟上進度。」
但即使贏波,Dora亦都會大鬧球員。好像去年年尾的學界籃球精英賽八強賽事中,「神之隊」在比賽中段險被對手追平,最後仍反敗為勝,卻被Dora責罵太在意個人表現:「每個球員都會好在意自己喺場上打幾分鐘,或者喺場上拎到幾多分數,但對於我嚟講,球隊勝出先至係應該放喺第一位。一隊波總會有人打多啲,有人打少啲。」
除了籃球技術要精,Dora亦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因她深明讀好書是進入社會的入場劵。任教數學科的她,有時會在校逗留到深夜,幫成績較弱的學生補習。她要求學生在學業上要跟打籃球一樣,每次皆有進步:「我成日同佢哋講,讀書要擺第一,籃球擺第二。每個人讀書能力都唔同,有啲人讀成日都未必考到第一名,但進步係重要嘅,要畀老師睇到佢哋想進步嘅心。」
不過,Dora做這一切,最渴望的始終是想讓學生學懂待人處事的態度:「做人嘅態度比任何嘢更加重要,一個冠軍可能係過眼雲煙,但做人態度會跟佢哋一世。」她希望學生在籃球訓練中,培養與人合作和凡事盡力拼搏的精神。
近年學界籃球的競爭愈趨激烈,Dora坦言擔心協恩球隊成績下滑,但她認為這正正能教曉學生重要的人生一課:「我覺得有時球隊需要一啲衝擊,輸咗都係衝擊,令佢哋再進步,學識點樣面對逆境,訓練到佢哋面對困難時要經歷,經歷之後再跨過,會對佢哋人生有好大幫助。」
《港。故》帶大家窺探「神之隊」背後的辛酸,並了解她們這位「愛之深、責之切」的教練。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KON-okRba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