冇寫新嘢,又Po舊嘢~
————————————
【你的鼻環是如此的難以忘記~】
兩個問題:1.梁朝偉唱歌好唔好聽?2.梁朝偉戴鼻環好唔好睇?
1.瀟瀟灑灑的給我瀟灑的相機——吓?相機?相機點瀟灑法?
2.Oh I’m so sorry,不是「相機」是「上機」。這一句來自梁朝偉名曲《一生一心》。
3.唔知點解地,梁朝偉唱歌總是令我感到怪怪哋。像他第一首名曲《朦朧夜雨裡》,每逢唱Live,硬係覺得他入慢了半拍或四分一拍——總之就慢咗啲啦,但聽得多,又覺得,入慢咗又點啫?好大問題咩?冇計,因為唱的是偉仔。我自細就鍾意偉仔——全因《新紮師兄》的杰仔。我不知怎樣形容當年《新紮師兄》給我的震撼,而我萬料不到,梁朝偉唱歌給我的震撼,竟然是《新紮師兄》的十二萬倍。
4.嗱嗱嗱我唔似其他人咁,覺得梁朝偉唱歌難聽,我只是覺得怪,一種好難形容的怪,一種愈聽下去會慢慢習慣甚至迷上的怪。
5.怎樣才算唱歌好聽?曾幾何時,有人把喉核好似有靈性咁識得郁上郁落,視為唱歌好聽的附帶表象;也有人認為,唱歌稱得上好聽的歌手,就是無論聽錄音帶 / 黑膠 / CD抑或現場,佢把聲都要一樣。以上,一概被統稱為唱功。
6.那麼梁朝偉肯定冇乜唱功。我好似從未見過他唱歌時喉核會生性地郁上郁落。而聽他唱現場,又同錄音室版本唔多同(例如唱《朦朧夜雨裡》硬係好似入慢咗)。
7.離奇是他在上世紀90年代出過多張專輯。不計1993年的粵語精選《難以忘記的你》,同年就先有張國語大碟《一天一點愛戀》(係呀,一個被認為唱廣東歌都唱不好的人竟然挑戰國語歌);跟住,1994年,《重慶森林》上映那一年,直情出夠三隻你歎,《一生一心》、《為情所困》、《日與夜》(《一生一心》是EP)。而自小就鍾意偉仔的我,自然三隻買晒!尤其愛《一生一心》和《為情所困》——歌暫且不說,單是封套已經無可抗拒!《一生一心》上的朝偉大頭,幾執頭髮在有點偏色的情況下,有意無意間垂在他雙眼之間,心心眼!《為情所困》,不玩大頭,玩一格格電影菲林,格內除了他,還有周嘉玲——兩位就像在重演《重慶》中的激情,心心心心眼!我可以好大膽咁講:即使以今時今日目光去看,這兩個封套依然經典,依然贏晒市面上九成廣東專輯封套(嗰九成簡直完全喪失美學觀念的核突嘔心示範)。
8.咁,啲歌呢?Well,歌曲本身,其實都是很典型的中慢板情歌套路,但全仗朝偉的深情和深情及深情,每一首,都被Add了無盡的深情Value,明明再直白再冇嘢的一句歌詞,由他去唱,定必化成情深的一句:《為情所困》的「這一生為情所困 / 只為當初妳的心太真」(你睇,強如朝偉都會為情所困!);《一天一點愛戀》的「一天一點愛戀 / 一夜一點思念 / 給我一句真的誓言 / 讓我可以期待永遠」——把聲已夠深情,睇埋個MV,全程就咁影住朝偉獨坐木凳,Keep住把不羈的髮Fing來Fing去,有時又含吓條頸鏈……最後,望住你,甜笑,完。連性好AV的我也被打動。
9.要唱Live時,朝偉就以一身當年的我難以名狀的時裝風格示人(後來才知道源自Grunge),而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勁的是:他.戴.鼻.環。今天回看,你或者會笑,但在當年,是多麼的出類拔萃驚世駭俗——連四大天王都冇個敢戴。可以說,90年代的朝偉以歌聲和衣著(別忘記他還有著裙!),創造了一個只有他自己才Carry到Handle到的歌手形象。前無古人,也應該後無來者。
10.回到一開頭兩個問題。1.好聽。好聽不基於喉核識唔識郁呢啲門面嘢,而在於看不見的感情,我們是聽人唱歌而不是聽Machine唱歌。2.好睇——肯定比你同我以及大部分男歌手戴得好睇。
(戴鼻環相在留言。)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音樂新鮮人Jeff,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磁性暖嗓創作男聲林鴻宇60分鐘深度專訪完整版連結 ▶︎https://reurl.cc/q1Oq0q ✅歡迎按讚、轉發、訂閱音樂新鮮人頻道,獲得更多音樂資訊! __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各平台,獲...
形容歌聲的詞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形容歌聲的詞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toryteller:【鳥鄉人 Olivier Cong】
2016 年某個柏林的傍晚,某間棟篤笑酒館裡,剛剛有個滑稽的小丑表演引得全場捧腹大笑,在觀眾殘餘的笑聲中,一張年輕的亞洲臉孔拿著結他走上台,人們覺得有點新奇,這個外表木訥、表情冷漠得會令人有厭世錯覺的男孩怎樣看也不像一個笑匠啊,難道他會突然語出驚人?
「有個傻子仰望天空,看到一隻渡鴉在飛翔,他說:『我要像他一樣』...... 他走進仙境裡尋找意義,然而三十年過去了,卻連一聲吶喊也沒有。這一切都值得嗎?這一切都值得嗎?我當天看到的究竟是渡鴉還是一隻黑色的信天翁飛過?」(翻譯自’’Searching for the Raven’’)
是一個靈魂渴望自由而內心飄泊混沌的異鄉人才擁有的歌聲,配以時而激昂的撥弦和時而幽怨的指彈,最後以幾聲虛空得像深山野鳥的口哨作結 ⋯⋯ 這在任何人眼中也不可能是棟篤笑表演,甚至讓某些聽眾感觸流淚,但台上的男孩依舊面不改容,沒有因觀眾欣賞而顯露愉悅,也沒有因陷入情緒中而憂愁,還是一貫的對外界抽離 ── 這,就是 Olivier Cong,江逸天。
〖一個想變成烏鴉的男孩 〗
身為獨立唱作人的Olivier經常會被人問及幾個問題:「為甚麼不唱中文歌?」、「為甚麼不夾 Band?」、「為甚麼不試試 Pop 或者搖滾?」⋯⋯ 人們總是反覆地給意見,說他「應該」有甚麼想法,「應該」嘗試甚麼,他始終保持一臉無所謂沒感覺的樣子,一邊堅持著音樂不需要分種類,也不要有定型和公式,繼續奉行著自我。
他自我得就連問他創作靈感也可以回答「不知道」,完全不像其他歌手創作人般準備了滿滿的感受和經歷分享──就像「這首歌是我失戀的時候寫給自己的」或者是「這首歌是在悼念小時候陪伴我成長的小狗」,他完全不是一個表演者,是一個音樂家,甚或乎是個被音樂耽誤的哲學家。
沒有人可以限制另一個人應該做出甚麼舉動或有怎樣的感受,Olivier 從來不曾想在歌曲裡渲染任何哀傷,也並不在於表達或發洩任何情緒,他寫的歌詞以敘事口吻來內省,像極了一個人閉關在房間裡不見天日地在牆上寫字的結晶品。這樣的 Olivier 很讓人聯想起卡繆《異鄉人》,裡面的主角莫梭即使在母親過世時並不感到特別悲傷,他說:「這世上沒有任何人有權為她哭泣。」同樣地,Olivier 也厭惡他人強加在自己身上的價值觀。
「請別站在我墳前哭泣,請別站在我墳前傷心,我不在那也未曾睡去 ⋯⋯ 當你在早晨靜謐中醒來,我會從沉默的鳥群裡,飛起留下, 一瞬身影。」(《風茫》)
〖在一個景仰蜂鳥的世界〗
世人喜歡把蜂鳥形容為為了突破自我,縱使力量再微弱,也緊握拳頭努力追求夢想的存在,而在這個設定中,Olivier 大概永遠不會成為主流或是大眾推崇的對象,但這也不見得是他想要的, 2018 年才回來香港的他慨嘆做表演藝術不能維持生計,要同時兼顧做監製編曲和作曲,但他卻因此決定停止接工作,要留時間做「自己的事」。
莊子對惠子說:「南方有鳥叫鳳凰,從南往北一路翱翔,遇到梧桐才會歇息,只吃竹子開的花,只喝山泉水。有一天,鳳凰遇到貓頭鷹,貓頭鷹嘴裏銜著腐臭的老鼠,以為鳳凰要爭食,拼命作出威脅的姿態。」你以為我要搶奪你的相位嗎?殊不知它在我眼裏不過一隻死老鼠而已。
〖沒有盡頭、沒有意義地飛翔〗
「我們走進樹林的那一天,沒有地圖,我們在裡面等待著,找尋睿智和真理,我們不都是擁有太多自由而迷路的靈魂嗎?」(翻譯自 “The Day We Walked into the Woods, without a Map”)
移民熱潮出現,Olivier有不少朋友都走了,當中不乏從來未去過外地的人,被問及會不會也想回英國,他表示不會抗拒去英國,但不是「返」英國,可能是半年幾個月的時間。自從讀了爸爸的信,他就開始思考「家鄉」是甚麼,是香港嗎?但是他又長期生活在英國,在歐洲穿梭,染了一身西方人的自我和隨性,那麼擁有一半毛里裘斯華裔血統的他的家鄉就是毛里裘斯了嗎?但就連他爸爸每次回鄉都是只為了探親,而且每次回去又少了一個人 ⋯⋯ 對此,他一如既往得沒有答案。
就像風中的一片葉子 。
Storyteller:Olivier Cong 江逸天 @oliviercong
Illusatrator:Matthew Kam @matthewkam
Text:木由@debutante.sight
#EveryoneisStoryteller #睡前故事 #Storyteller #OlivierCong #oliviercong #MatthewKam #matthewkam #木由 #debutantesight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會員, 接收最新一期 Newsletter :
https://bit.ly/2VembZA
你知道嗎?7月30日是國際友誼日,而 8月1日則是國際 Friend zone 日 ⋯⋯ 原來,Friend zone 這個字來自《F.R.I.E.N.D.S》這套經典電視劇,角色之一 Ross 被友人笑指成為了 Rachel 的 Friend zone 的市長,久而久之,大家便用 Friend zone 來形容一些無法成為戀人的友人關係 ⋯⋯
StoryTeller 新一期 Newsletter 以「朋友」為主題,講述不同與「友誼」有關的故事 ⋯⋯ 內容包括一位資深愛情玩家與炮友的專訪故事;我們亦訪問了本地 Vintage 小店,看看經典電視劇《F.R.I.E.N.D.S》如何影響店主的設計觀,還有新嘗試的故事形式及選書推介。內容非常豐富,已訂閱的讀者敬請留意電郵信箱。錯過了寄送日也不要緊,我們可以為近日訂閱的讀者補寄 Newsletter ,請立即成為我們的會員吧:)
#國際友誼日 #StoryTellerNewsletter #Friendzone #StoryTeller七月電子報 #friends #friendzone
形容歌聲的詞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磁性暖嗓創作男聲林鴻宇60分鐘深度專訪完整版連結
▶︎https://reurl.cc/q1Oq0q
✅歡迎按讚、轉發、訂閱音樂新鮮人頻道,獲得更多音樂資訊!
__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各平台,獲得最新資訊!
https://linktr.ee/fresher_music_officia
累積超過兩年的創作,經歷每個晚安後的醞釀
林鴻宇 個人首張 EP《相愛的這種本能》
2021.07.27 正式數位發行
Ep數位收聽:https://hungyulin.lnk.to/IndulgeInLove
是歌手同時也是詞曲創作人的林鴻宇,對於粉絲來說,YouTube 晚安計劃可能是第一次認識
他的地方。鴻宇以低語式且帶著一點喉音尾勁的溫柔唱腔,娓娓唱出每首歌曲背後的故事,就好像那睡不著的晚上,不管多晚,總有一個會接起你語音來電的人,理解你的經過與寂寞,可能話不多,卻可以在沒有人的深夜,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鴻宇的歌聲就是這樣溫柔的存在。
這次 EP 的四首歌曲,由新銳音樂製作人吳奕宏操刀,以絕佳的夥伴默契,完成了四首獨具風格的歌曲。從鴻宇前期發行的原創單曲《無名》到現在,鴻宇在奕宏哥的形容中,是那「很誠懇,有時有點憨厚,但一唱起歌來,就會變得很細膩」的反差形象,而鴻宇在形容彼此的合作過程,覺得每一次歌曲的誕生都像是魔法,奕宏哥總能把他的 demo,製作出既保有原創色彩,又能凸顯出歌曲不同面向的驚喜之作。
在彼此品味與想像契合的情況下,兩人創作出這張兼容各式風格的 EP 作品,四首歌曲涵蓋
了流行搖滾、吉他抒情、錐心情歌、節奏R&B,展露出鴻宇的多元面向。
—————————
《林鴻宇一小時深度專訪》
🔊08/23(一)18:00 首播
🔸FM88.1 世新電台(線上收聽)
🔸音樂新鮮人YouTube(18點影像同步首播)
🔸Spotify 🔸Apple Podcast(19點上架)
🔸SoundOn聲浪 🔸Google Podcast
🌐各大平台搜尋關鍵字:
音樂新鮮人、林鴻宇、世新電台
follow Hungyu lin
YouTube: https://reurl.cc/Z7x1gQ
Facebook: https://reurl.cc/4xndR
Instagram: https://reurl.cc/Gkxoqd
Mail: hungyulin9@gmail.com
#林鴻宇 #專訪 #電台 #你怎麼來了 #晚安計畫 #音樂新鮮人 #世新電台 #名人
形容歌聲的詞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磁性暖嗓創作男聲林鴻宇60分鐘深度專訪完整版連結
▶︎https://reurl.cc/q1Oq0q
✅歡迎按讚、轉發、訂閱音樂新鮮人頻道,獲得更多音樂資訊!
__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各平台,獲得最新資訊!
https://linktr.ee/fresher_music_officia
累積超過兩年的創作,經歷每個晚安後的醞釀
林鴻宇 個人首張 EP《相愛的這種本能》
2021.07.27 正式數位發行
Ep數位收聽:https://hungyulin.lnk.to/IndulgeInLove
是歌手同時也是詞曲創作人的林鴻宇,對於粉絲來說,YouTube 晚安計劃可能是第一次認識
他的地方。鴻宇以低語式且帶著一點喉音尾勁的溫柔唱腔,娓娓唱出每首歌曲背後的故事,就好像那睡不著的晚上,不管多晚,總有一個會接起你語音來電的人,理解你的經過與寂寞,可能話不多,卻可以在沒有人的深夜,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鴻宇的歌聲就是這樣溫柔的存在。
這次 EP 的四首歌曲,由新銳音樂製作人吳奕宏操刀,以絕佳的夥伴默契,完成了四首獨具風格的歌曲。從鴻宇前期發行的原創單曲《無名》到現在,鴻宇在奕宏哥的形容中,是那「很誠懇,有時有點憨厚,但一唱起歌來,就會變得很細膩」的反差形象,而鴻宇在形容彼此的合作過程,覺得每一次歌曲的誕生都像是魔法,奕宏哥總能把他的 demo,製作出既保有原創色彩,又能凸顯出歌曲不同面向的驚喜之作。
在彼此品味與想像契合的情況下,兩人創作出這張兼容各式風格的 EP 作品,四首歌曲涵蓋
了流行搖滾、吉他抒情、錐心情歌、節奏R&B,展露出鴻宇的多元面向。
—————————
《林鴻宇一小時深度專訪》
🔊08/23(一)18:00 首播
🔸FM88.1 世新電台(線上收聽)
🔸音樂新鮮人YouTube(18點影像同步首播)
🔸Spotify 🔸Apple Podcast(19點上架)
🔸SoundOn聲浪 🔸Google Podcast
🌐各大平台搜尋關鍵字:
音樂新鮮人、林鴻宇、世新電台
follow Hungyu lin
YouTube: https://reurl.cc/Z7x1gQ
Facebook: https://reurl.cc/4xndR
Instagram: https://reurl.cc/Gkxoqd
Mail: hungyulin9@gmail.com
#林鴻宇 #專訪 #電台 #你怎麼來了 #晚安計畫 #音樂新鮮人 #世新電台 #名人
形容歌聲的詞 在 音樂新鮮人Jeff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磁性暖嗓創作男聲
⭐️林鴻宇首張個人EP《相愛的這種本能》
⭐️一小時深度專訪+現場演出
__
📍節目主持人:新鮮DJ Jeff
主持人IG ▶︎https://reurl.cc/7yz1a9
🌐關注音樂新鮮人節目各平台,獲得最新資訊!
https://linktr.ee/fresher_music_official
__
累積超過兩年的創作,經歷每個晚安後的醞釀
林鴻宇 個人首張 EP《相愛的這種本能》
2021.07.27 正式數位發行
Ep數位收聽:https://hungyulin.lnk.to/IndulgeInLove
是歌手同時也是詞曲創作人的林鴻宇,對於粉絲來說,YouTube 晚安計劃可能是第一次認識
他的地方。鴻宇以低語式且帶著一點喉音尾勁的溫柔唱腔,娓娓唱出每首歌曲背後的故事,就好像那睡不著的晚上,不管多晚,總有一個會接起你語音來電的人,理解你的經過與寂寞,可能話不多,卻可以在沒有人的深夜,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鴻宇的歌聲就是這樣溫柔的存在。
這次 EP 的四首歌曲,由新銳音樂製作人吳奕宏操刀,以絕佳的夥伴默契,完成了四首獨具風格的歌曲。從鴻宇前期發行的原創單曲《無名》到現在,鴻宇在奕宏哥的形容中,是那「很誠懇,有時有點憨厚,但一唱起歌來,就會變得很細膩」的反差形象,而鴻宇在形容彼此的合作過程,覺得每一次歌曲的誕生都像是魔法,奕宏哥總能把他的 demo,製作出既保有原創色彩,又能凸顯出歌曲不同面向的驚喜之作。
在彼此品味與想像契合的情況下,兩人創作出這張兼容各式風格的 EP 作品,四首歌曲涵蓋
了流行搖滾、吉他抒情、錐心情歌、節奏R&B,展露出鴻宇的多元面向。
________________
follow Hungyu lin
YouTube: https://reurl.cc/Z7x1gQ
Facebook: https://reurl.cc/4xndR
Instagram: https://reurl.cc/Gkxoqd
Mail: hungyulin9@gmail.com
#林鴻宇 #專訪 #電台 #你怎麼來了 #晚安計畫 #音樂新鮮人 #世新電台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