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十月初參加為期八天的「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的小成果,我將 2014 年開始拍攝至今的植物照片,按照古往今來人類對植物與生活風格的想像,編輯成一本假的植物圖鑑。
_____________
《Garden of Eden》(書名暫定)
這是一本非典型的植物圖鑑,聚焦隨歐洲殖民歷史而流離四處的熱帶植物。西歐人對於樂園的想像早從西元前的巴比倫空中花園開始,卻直到十六世紀發現「新世界」的奇珍異卉時終於獲得實踐的機會。於是探險家與自然學者紛至沓來將原生於熱帶的植物帶回歐洲,或豢養在溫室中,或分析繪製圖鑑,嘗試用控制與分類來制定高於自然的秩序。而後在十七世紀熱帶植栽成為有錢人的炫富寶物,也是十九世紀世界博覽會中風情萬種的裝飾物。如今尋常花市裡,以及宣揚生活風格的雜誌內頁中,熱帶植栽的身影總是無所不在。
我從2014年開始拍攝與植物園相關的影像,主題與形式一路演變,但始終與植物相關,2018年拍的異色熱帶植栽的系列,是這本書的主軸,影像以黑夜為背景襯托前方顏色鮮豔的植栽,試圖創造出與古典植物圖鑑以及生活雜誌的視覺風格形成對比的影像。五年之間在世界各地拍攝的植物影像,量多且雜,乍看迥然相異,卻在這次工作坊透過歷史敘事梳理脈絡,順利雜揉為一本,再以植物圖鑒的方式包裝,嘗試翻轉裝飾植栽看似中性的身份。
_____________
雖然在英國展覽過部分作品,也寫過幾千字的作品論述,但五年來拍攝的照片多達幾千張,我始終苦於無法以適當的敘事邏輯梳理成完整的展覽/書籍。直到這次密集訓練的工作坊,在高壓高效的工作狀況下,每天跟一群創作者不斷被老師檢閱、質疑、砍掉重練,終於順利產出一本目前看起來還滿喜歡的樣書。雖然要查閱、補拍的照片還很多,但凝滯多時的創作終於又有了方向!非常感謝 VOP 與 C-Lab 的團隊舉辦,以及Reminders Photography Stronghold 的老師 Yumi Goto。
https://www.instagram.com/p/B4I7uzxnhcz/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的推薦目錄:
- 關於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V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V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VOP - #後藤由美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開始報名啦!! 的評價
- 關於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VOP - #後藤由美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開始報名啦!! 由 ... 的評價
- 關於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裝幀工作坊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INTEREST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 關於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裝幀工作坊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PINTEREST和台灣e院 ... 的評價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VOP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我們剛結束的「#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創作者們在八天的時間中製作的樣書作品,現在正在IG擇錄介紹,文字由創作者撰寫 :
黃亦晨,《最後身影》(暫定)
「最後身影」聚焦在發生於台灣的情殺案件,由翻拍的監視影像、被破壞過的婦幼安全警示場所影像、案發地點及情殺案的相關新聞檔案照等構成。此作品欲彰顯的不僅是性別中的暴力及不對等的權力,也試圖捕捉在性與暴力背後的女性處境,及在生存狀態中所需要面對的死亡陰影。
監視影像中為過去十年發生於台灣情殺案件中女被害者的「最後身影」,錄影監視系統的設置,本應用來維護社會安全和預防犯罪,卻也記錄了死亡發生前的經過。藉由翻拍監視影像,本作品欲探討社會運作結構及媒體敘事框架之中,觀者對於暴力及悲劇的理解和想像。
在作品的另一部分,我拍攝了對集體女性而言,人身安全具有威脅性的場所;接著將曾真實發生的情殺案犯罪方式,如:刀割、槍擊、扼殺等,施加至這些影像上。在黑暗中實際操作不同暴行至尚未顯影的底片上,而後經由藥水沖洗使潛隱的暴力及創傷現形。
無人的泳池、地下道、一座停車場、被迫失去生命的女人,這是由現實的暴力和消逝的生命交織而成的、被視而不見的,關於女人的痛史。
_____________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是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主辦的「歷史後像」系列工作坊之五,由後藤由美主持。
關於工作坊 | www.vopmagazine.com/workshop/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www.vopmagazine.com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VO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第一天,由 #後藤由美 和 #藤井良雄 主持,將馬拉松從早到晚進行到下周三!💪💪💪
---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www.vopmagazine.com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IztIgIsveQ/hqdefault.jpg)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VOP - #後藤由美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開始報名啦!! 由 ... 的推薦與評價
此工作坊嘗試培養並激盪影像創作者進行圖片編輯與裝幀設計的觀念及實作能力,重視運用攝影與紙本書的複合表現敘事。本工作坊將透過為期八天密集的實作課程,為影像敘事方法 ... ... <看更多>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在 VOP - #後藤由美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開始報名啦!! 的推薦與評價
後藤由美 ⦿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開始報名啦!! ✨ 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共同 主辦的「歷史後像:攝影史敘事工作坊」,是一系列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