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聊天 No.2 –[孩子] (洋蔥文,不喜勿入)
要用文字來描寫[孩子]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並不容易,但我願意嘗試看看。為甚麼要用老派的民謠旋律來寫一首叫 [孩子] 的歌?
其實這首歌就是在說﹕田士廣這傻子覺得自己的某個前世是一個帶著三味線四處漂泊的日本浪人,但一出生我那寶貝的三味線 不.見.了?!(廢話)為此我非常、非常的不爽……THE END。
好啦,我試試看嘛(打自己的手),我個人相信每個孩子都是過去某個大人未完成的夢想,而回憶就像一張已經泛黃的照片卻無比鮮豔,一切擁有的開始也正在逝去,花的綻放與凋零,如此透明又如此明顯,像帶著前世的我們繼續未完成的夢想,沒有人記得故事的開始又在冥冥中延續著它的運行,所以對偷走一切的時間發出靈魂最深處的吶喊……(怎麼都沒有了?怎麼都沒有了?怎麼都不一樣了?)
可是在不斷變化的一切當中也總是存在著那不會改變的、令人動容的美好光芒,而一切開始的原因,或許都是源自那看不見的愛吧?
[愛上你的晚上 眼裡泛著光] 畫面要回到七歲的小阿廣,有一天晚上偶然的在電視上觀賞到一部日本紀錄片,主題是一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日本小孩,但這孩子和自己不一樣,他一出生就注定了一輩子都將和病魔抗爭,而且眼睛終究無法看見,所以這位沒有常人空間概念的孩子常常會忽然的睡著,他母親因為愛他所以非常嚴格的訓練他,使得他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等等,影片紀錄著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非常的揪心),最讓小阿廣震撼的畫面是他當時坐在鋼琴前面唱起了一首他最愛的冲繩民謠 —花(はな),當這位看不見的孩子唱起歌時,他的歌聲是那麼的純淨、那麼的有生命力、帶著滿滿的愛與勇氣,到了現在我依然記得非常清楚,那個深深觸動自己、烙印在靈魂的畫面和歌聲……,只能用眼淚來回應這位孩子帶給我的感動(當時我這小孩天真的想法大概是: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撐不下去了,我才不管那些大人怎麼想,我願意帶著你給我的感動好好的活下去,用我的一生代替你去完成你未完成的夢想)
而我就在心裡帶著這份小小的火苗慢慢長大了,懷著對生命的不解和探索,經歷了親人、身旁非常要好的朋友過世等等,成長的期間:有時候忘記了初衷、有時候覺得自己變了,有時候生自己的氣、有時候又對自己的清醒發脾氣,有時候又對這盲人般的世界感到憤怒,然後在這段成長期間帶給我非常多感動的,除了夥伴們,還有很多偉大的人,像:Michael Jackson、John Lenon、尾崎豐、Hide等等…,這首歌還有部分是在向前輩們致謝,但最後讓我覺得可以完成這首歌的卻是去年復興航空失事的發生,當時有幾個粉絲和我分享他們的難過,他們的朋友就在那台飛機上,而我即使多心疼他們,覺得自己可以給予他們的安慰真的很少,但我們這些留下來的人又能拿那些離開的傢伙們怎麼辦呢?事實上他們的離開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愛與勇氣不是嗎?那樣的話他們就未曾離開了不是嗎?不斷告訴自己,就是因為他們的愛,我們終究會成為更堅強、更有勇氣去包容生命的笨蛋呀。
在製作這首歌的期間,我們試了好多種撥鉉的樂器(斑鳩琴、月琴、雪茄琴等等),甚至為了想要有一個日本浪人坐在月光下彈著悲傷古謠的效果,還想過要用三味線,但因為真的無法再擠出時間給三味線樂手來錄音(我們都以不影響[新社員]的工作為前提在製作這張EP),就用回比較“甜”的古典吉他來做主軸,使得這首歌控訴和頹廢感少了很多,其實我在很原創時期對編曲的設想非常的“炸裂”,(我要狠狠的控訴[時間]和逝去所留下來的殘酷和不公平) 但在創作過程中才慢慢發現﹕在不知不覺中,原來的那些憤怒都已經變成某種溫柔與慈悲了,就像蔣韜的木吉他solo,取而代之的卻是對生命中逝去的那些回憶帶來更多的包容、感謝和愛。(By the way 如果有live 我可能還是會想來好好炸裂一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