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並不是那麼可怕(上)◎副院長╱陳志宏
巴拿巴是我最喜歡的聖經人物中數一數二的,我常向上帝禱告,有朝一日也能成為現代的巴拿巴。但是,一個人的優點也往往是他的缺點,因為同一個特質往好的方面看是優點,往壞的方面看是缺點。
擁有像巴拿巴的特質可能有的潛在缺點是:可能對人不敢有高標準的要求,因為太體恤別人的軟弱;他所領導的團體也許有可能紀律鬆弛,因為要容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標準。甚至當團體中出現一些害群之馬,他卻有可能遲遲不採取任何管教他們的行動,因為要忍耐、寬容他們,導致大多數循規蹈矩的人要一起忍受痛苦,最壞的就是出現劣幣逐良幣的現象。
寬容、任由兒女、學生、屬下自由發展,不會嚴格要求、責備的師長或上司,雖然是讓我們感到相處最舒服的權柄,但是當我們有一天離開他們,要獨自去應付複雜、有壓力的環境,我們草莓族的個性就會顯明出來,可能受到委屈就會崩潰,一點抗壓性都沒有。相反地,在嚴格的父母、老師或上司的看管下,也許會令我們坐立難安,但在往後回顧時,我們通常會感謝這些人的堅持,因為他們促使我們善用潛力,這是我們也需要像保羅這種類型的貴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面對世局動盪變化,世俗價值觀的各種挑戰,神學思想不是學術殿堂的專利,更要與社會文化產生各種對話。華神與基督教論壇報合作開闢系列專欄—「從神學進入社會」,邀請華神老師群一起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看見。
#華神專欄 #從神學進入社會 #陳志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
循規蹈矩的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後該如何活下去?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寫下了這本書。說不定,連思考都無用的時候,只能用身體去感受。」——白石一文
曾造成相當話題度的電影《火口的二人》的原著小說日前上市了,我與作家高翊峰分享了我們眼中的小說與電影,其中有哪些不同的況味。
電影版將男主角賢治描寫為一個都市遊蕩者,其實是這十年來我們常在日本影視裡看到的被消費社會拋棄的一個晃遊者。(如電影《影裡》、《你的鳥兒會唱歌》等)
在電影裡我們一開始不知道賢治為什麼是現在的樣子,直到他接到父親的電話,好像才開啟內心已關閉了的某些機能,這個男人不只是社會方面的失能,身體上也很久沒有感覺了。電影以這樣的方式展開。
同時這部電影很強調「那時候」。為什麼七年多不見的兩個人,還可以繼續地做愛,甚至藉此來回到「那時候」。
電影中無止盡的夏天也蠻殘酷的。其實現在的中年人就是無止盡的夏天跟九局下半。讀者有中年人的話,可能會理解我在講什麼。我們並不是可以被視為完全長大的一群,在社會定義裡我們沒有辦法成為別人眼中很健全的中年人。
而小說中的賢治人生的前半生更為立體。他是非常循規蹈矩的人,像翊峰講的:被社會化地非常穩定,他的人生進度就像買保單一樣,循規蹈矩地去做該做的事、又娶了客戶的獨生女……。賢治這個人設很像是社會學家講的:過份推崇秩序的人其實很希望能重新建設,但對人性基本上是失望的。
這也是看完電影後,再看原著小說更能感到有滋有味。因為賢志在小說中年紀更接近中年,他經歷了經濟泡沫與311地震。讓原本名校出身,以為都演算好的人生出現了荒原般的不可預期,小說除是官能小說,也是這幾十年來日本的縮影….
如果對
#日本中年世代
#官能小說
#日本多重災難的近代
感到有興趣,可以看一下我們這一次關於《火口的二人》的對談文章
循規蹈矩的人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對談回顧ㅣ原來,我的人生是可以走岔路的啊
——馬欣 ╳ 高翊峰對談《火口的二人》小說與電影
【兩位在小說或電影裡最喜歡的段落是什麼?】
#馬欣:賢治(男主角)是非常循規蹈矩的人,像翊峰講的:被社會化地非常穩定,功能健全,他的人生進度就像 #買保單 一樣,循規蹈矩地去做該做的事、也有能力完成非常亮眼的成績,又娶了客戶的獨生女……。賢治這個人設很像是社會學家講的:#過份推崇秩序的人其實很希望能重新建設,對人類基本上是失望的。
我覺得他碰到直子(女主角)跟理香,都是有一種「我的人生原來可以走岔路啊」的心情,而不只是一直理所當然地買著保單。白石一文不忘加上外遇這一筆,讓我非常驚豔。
還有一筆是賢治讓我覺得很真實:他一時衝動,用他僅存的、沒有變成火山灰的一點點星星之火,忠於自己地講了一句:「#我不想活了。」那讓我有點觸動。
當然我不可能真的愛賢治。(笑)
以社會實驗來看的確很悲哀,一路平順、優秀、符合社會期望的人,活到三十幾歲,才發現自己有著跟賢治一樣的破痕,幾乎無法修補,也無法說他「哪裡做錯」。我發現這樣的人其實不少。把人生照著使用說明書那樣每個步驟都做對了,卻沒有踏實感。我想要問翊峰老師,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可能在三十歲之後,恍然一覺?
#高翊峰:我好像就是其中一個。(眾人笑)
馬欣:哪是!
➤➤ 到 𝘽𝙄𝙊𝙎 𝙢𝙤𝙣𝙩𝙝𝙡𝙮 閱讀更多:
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10848?fbclid=IwAR3WqZD1h9ipOvm5hD8zYt6Nf2uOgUS9BudcHWa7tq0X7opc_oLHJPqf_sI
-
#公告【7.23(五)《火口的二人》線上活動贈獎】
恭喜獲得DVD的幸運讀者:Rong Chang、王健宇 🎉
感謝 采昌影音館 提供(更多精彩電影請見留言處)
循規蹈矩的人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尼爾和金妮這對夫妻陷入了緊張關係,尼爾將太太獨自留在車上;
而金妮突然有了尿意,躲進玉米田小解,回來後遇到一位小鮮肉瑞克。瑞克開始與金妮攀談。
這對初次邂逅的男女,討論了一件奇怪的事:
「是嗎?」他說:「我也不戴錶。我從沒見過也不戴錶的人。」
她說:「對,從來不戴。」
「我也是。從來就不戴。我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想戴。就像,我好像本來就知道時間。差個一兩分鐘上下。頂多五分鐘。有時餐館顧客問我,你知道幾點嗎,我就告訴他們。他們根本沒注意到我沒戴錶。廚房有鐘,我一有空就去查看。從沒一次我得進去跟他們更正的。」
「我也曾經能那樣,偶爾。」金妮說:「我猜若從不戴錶,你會發展出一種感覺來。」
「是啊,真的會。」
「那你說現在幾點了?」
他們討論手錶?當然不是。他們在討論時間?討論現在幾點?可能也不是。
他們真正在討論的,絕非時間本身,而是一種「特異功能」:對自然韻律的感知。
他們這種人自有其「體內時計」,這種器械不是規範日常作息的鐘錶,而是向自然敞開、向人的本性敞開。
伊格言說,他們「心跳同於自然」。
於是當金妮的丈夫把她留在車內,獨自到屋內作客(他們正在屋內算命),
他不會知道屋外也正發生一場命定的,未曾預料的意外──金妮和瑞克的邂逅。
對,尼爾當然不會知道,因為尼爾並不是這種「心跳同於自然」的人。
然後在屋外,瑞克將金妮帶上車,開車前往他自己的秘密私房景點,一座橫跨於沼澤上的浮橋: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沒有了帽子。她下車小便時沒戴,還有她和瑞克講話時也沒戴。麥特講笑話時,她坐在車裡頭靠椅背眼睛閉上也沒戴。她一定把帽子掉在玉米田裡,而慌張中就把它留在那裡了。
伊格言分析,被丟失的帽子顯然隱喻著金妮過去那循規蹈矩的人生、正常無比的文明生活──但這隱喻的威力或許還不如在它之前段那關乎水流與星群的描述。
暗夜中,黑暗正被更巨大的黑暗吞噬,而浮橋邊,沼澤水面恍若靜止,但不盡然。
當你凝視著水面上的星星,那星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波動中移動或隱沒,而後復現──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如此形容:
這是一段奇異的述寫。如同海面上漂流的瓶中信,這鏡頭顯然極其安靜,但其內容物又如此「有戲」,如此喧嘩,充滿張力。那「不知是否是同一顆星星」的想法(一段小小的哲思,一段微縮的辯證)投射出某種虛幻感,而「水面搖盪中的星群」之實景,同樣予人虛幻之感。那不是星星本身,那只是星光稍縱即逝的倒影;那不僅僅是虛幻,那是雙重的虛幻。幻視之中,一切實存之物皆彷彿蜃影。讀者與小說主角老婦金妮在此結伴步上了浮橋,意外的旅途;而正是這神秘時刻的初現預示了下一個神秘時刻:一個吻。夜裡浮橋上,男孩與老婦的深情一吻......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循規蹈矩的人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見到曳嘅學生,好似見到自己以前嘅影子。」曾是邊緣少年,但獲選今年「十大傑出青年」的王家俊(王Sir)這樣說。
現年30歲的王Sir初中時無心向學,與家人關係亦差,不上學、不回家,唯一的嗜好就是打籃球,於是終日在籃球場流連,又認識一班黑社會背景的朋友。朋友「吹雞」,他更去義不容辭去「幫拖」。有次警察來抓人,他跑得快才僥倖逃脫。
直至中四,王Sir被老師選入籃球校隊,由於每天都要接受訓練,他無暇再到街場打球,於是漸漸遠離了一班壞朋友。
然而,一直未積極向學的他,會考只考得10分,預科轉到一間伊斯蘭教背景的中學就讀,眼看是窮途,卻成人生的轉捩點。在那裡,他發覺老師不只關心他的成績,更關心他的精神健康和家庭情況,啟發他思考自己的將來,並立志成為老師照耀他人。
後來,他努力進修,考入浸會大學生體育及康樂管理學士課程。一次偶然機會,看到學校舉辦的義工服務團,自言一向市儈的他被「七日,二千元」的低廉團費吸引,到了柬埔寨的孤兒院服務。與當地兒童建立的感情啟發了他:「原來付出真心,會發覺大家嘅關係好好、距離好近」,並奠定了他後來回到母校教育少數族裔學生的決心。
畢業後他如願成為老師,現已在母校任教了六年,希望透過籃球、足球等訓練,讓學生明白規矩的重要性,不求將來有很大的成就,但至少也可以做個循規蹈矩的人。
《港。故》帶大家去看看王Sir怎樣從「邊青」蛻變成作育英才的「傑青」教師。
-------------
《港。故》:東網電視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循規蹈矩的人 在 天道講座佛規諭錄04 循規蹈矩悟見講(聖訓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人死後會往何處去?(Where Do We Go When We Die?) (Chinese - Traditional). World Video Bible School (WVBS)•726K views. ... <看更多>
循規蹈矩的人 在 我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對我而...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當你在沒有事先打招呼的狀況下,跨過一個中間人,聯繫了更上一級的關係人,信任的鍊條會失序,只要不舒服的小火苗被點燃,後座力絕對足以燎原。 你會在這樣的狀況下去怪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