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週日,我們來聊聊「#長笛延伸技巧」Flute Extended Techniques
⏰ 每個禮拜天,晚上9:30,長笛玩家工作室都會發表一篇關於長笛的文章,把我對長笛的知識和熱愛透過文字,傳遞給大家。
▬▬▬▬▬▬▬▬▬▬▬▬▬▬▬▬▬▬
【長笛延伸技巧大全 Flute Extended Techniques】
重點總整理:
❶ 泛音
❷ 微分音
❸ 滑音
❹ 雙音(複音)
❺ 花舌
❻ 哨音
❼ 呼嘯音
❽ 風聲
❾ 擊鍵音(打鍵音)
❿ 止舌音
⓫ 邊吹邊唱
⓬ 色彩顫音
⓭ 循環呼吸
⓮ 口技音
以上長笛延伸技巧簡略版的14個技巧,你有看過幾個名詞?又已經學會了多少延伸技巧呢?
- - - - - - - - - - - - - -
🔎 "由低音的指法來做音色練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率的方法,事實上,它是令嘴唇周圍的「輪匝肌」更為強壯。在法國長笛學派中,「泛音」是個古老的技巧,無疑地,也是「法式」音色由來的主因之一。" by Pierre-Yves Artaud, Harmoniques
🔎 滑音雖然無法像長號那樣輕易的滑動,但通過指法上的設計,我們依然可以創造出一系列有趣的滑音效果。
🔎 「複音」可以創造的聲響效果絕對會是單音的兩倍,有和聲的搭配聲音得質馬上就會獲得量的改變。比如說,在 Ian Clarke 的這首The Great Train Race 當中,就將火車的「哺哺聲」塑造成雙音的模式,是不是很有趣呢?(譜例請參閱文章連結)
🔎 「花舌」應該是到了高中以上就會用到的曲目技巧,有些人天生就具有花舌的基因,類似於語言的天份,如果有學過法文、西班牙文,就很自然的會使用花舌了。也就是說,任何人都可以學會花舌,就像語言一樣,用「聽覺」去模仿,讓「身體」去感受,會比我教你一百種方式來的有效又穩定。
🔎 試著揣摩「風」的感覺,人工樸實穩定的風、自然吹拂的風、颶風、暴風雨的風、陽光燦爛的風…
🔎 掌握了如何游刃有餘的控制「哨音」,對於高音的細膩呈現也會非常有幫助。
🔎 當你遇見「擊鍵音」時,試著用情緒、用生命去詮釋牠那不安逸的內在,傳遞出生命的意義。
🔎 當我發現有些學生居然從來沒有「邊吹邊唱」這樣吹過時,真的是嚇了我一大跳。沒想到小時候的玩樂遊戲變成了一個正式的技巧,讓我不用從頭再學一遍!
🔎 色彩顫音的指法其實有非常多不同的組合,每一個組合的效果都有細微的色彩變化,你也可以自行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 學習「循環呼吸」已經不是有沒有這個必要的問題,而是你做不做得到,有沒有勇氣突破現有的框架,去學習一套精深的呼吸藝術,幫助你的表演藝術層次更深入、更內斂,同時也能更真實的表現自我。
🔎 一次發出兩個以上的聲音,在現代長笛的應用上已經不算陌生,之前的「複音」以及「色彩顫音」就已經大量的使用這個技巧在長笛的演奏上。Beatbox Flute 結合長笛的聲音同時發出旋律與節奏的聲響,是21世紀突破性的現代長笛演奏方式,也有越來越多的老師在音樂院傳授這個技巧,因為學生非常想學啊,教授不練都不行!
- - - - - - - - - - - - - -
以上就是本期【長笛延伸技巧大全】的重點整理。
▬▬▬▬▬▬▬▬▬▬▬▬▬▬▬▬▬▬
資訊量很大,需要吸收再轉化,雖然現在大家喜歡看影片,但我深知文字更是另一層次的力量。我不想只是提供知識,更希望能提供心靈上的幫助和扶持,沒有人需要獨自一人度過所有難關,除了學習長笛、學習音樂,也學習面對人生難題的態度💪。
我常常覺得想說的話說不完,平常上課或交流的時間很有限也只能盡量精簡。
✍️ 我把我的想法寫在文字裡,那是靈魂的深度,是文字的刻度,當然我也計劃把所有的東西都拍成影片,就像我說過的,我希望不只是課程或知識型影片,還是能夠提供心靈補給的影片,透過畫面傳遞更深刻的力量。
▬▬▬▬▬▬▬▬▬▬▬▬▬▬▬▬▬▬
最後別忘了,如果你覺得我的文章對你有所幫助,也請你來我的網站逛一下,看看文章、看看我的推薦清單,看看我的創作作品,有機會 🎼 買一些樂譜、⚙️ 長笛配件、❤️ 請我喝杯咖啡,幫助我持續經營創作,為大家建構更優質的長笛教學網站!
支持長笛玩家繼續創作:點選支持贊助!https://p.ecpay.com.tw/0F1165A
本文連結:
https://myrflute.com/flute-extended-techniques
國外笛友請點擊這裡請我喝杯咖啡:Buy me a coffee!
https://www.buymeacoffee.com/flutegamer
#FluteExtendedTechniques #長笛教學
#長笛玩家工作室 #長笛玩家 #flutegamer #flutetutoria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80的網紅科學X博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厲害的微積分音樂劇 從來沒來到音樂劇居然可以這樣表演 懂微積分的人,保證會完全被打到 強力推薦給任何學過微積分 然後現在又忘光光的人 保證好看! 科學X博士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x9000/ 官網網址:http://doctorx9000.com/...
微分音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千零一字」 (原載於《文訊》400期 )
2019/01.03的晚上九點,參加了鄭淑麗+馬修・富勒(Matthew Fuller)《Sleep 79》 唸書睡宿計畫。活動探討「睡眠」與「文本」的關係。紙本工具書還需要嗎?兩個小時我居然就坐著唸完了(我跟主辦方說對啦我們舞台劇平常有在練是啊是啊對啦對啦習慣被壓迫哈哈哈哈)。隨機翻開、隨意唸出《畫說漢字:1000個漢字的故事》的時候,下意識聽見了李艷秋「每日一字」的梆笛,有時也覺得好像在模仿盛竹如的斷句速度,也想起之前替易鵬先生錄王文興《背海的人》的那段時日.....其實每個形聲會意字都很有意思,只是那本書如同伊索寓言故事後的「正解」般有時令人哭笑不得,整個展場很有意思,我測了腦波發現假笑會被測出來因為無意識狀態突出.....不知道昨天晚上聽完的聽眾是否有回到國小的午睡經驗?過程中我以一種平淡緩慢並刻意拉長1.2倍句組間隔的方式朗讀,為的是想競賽前面的紀錄:催眠到底!工作人員的數據顯示,在半小時內睡眠人數具增,過程中也有鼾聲,結束後,據說大家反應好睡嗯嗯很好睡,不錯不錯我非常有成就感收工!
回家後E給我看他一歲半的姪子的影像,說阿布布最近迷上了巧虎,他顛倒拿著故事書翻呀翻,口中喃喃自語自圓其白日夢,影片最後,以擁抱她母親手掌玩偶(巧虎本尊)作結。E說ㄟ剛剛大家都沒有起床氣嗎?在空總文化實驗室睡到晚上11點,再穿越諾大空地(剛剛被介紹說這一月一日元旦有「娘娘腔操槍典禮儀式」的空地)整回台北車水流燈之中,像極了凌晨三點的光景。鄭淑麗的《Sleep 79》計畫適用的文本並不強調溝通,我先前提出朗讀《人類大歷史》居然還被駁回,說是太有趣了怕聽眾睡不著。但是傳統文本被唸出來之後,縱使放大每個字充滿荒謬,但E也說她相信聽眾聽完兩小時現在一定滿腦子都是一個個國字(然後我們唱起了《忐忑》)。什麼事情被擴張了呢? 重新定義了說故事本身的需求嗎?
「字」和「說故事」,一向是表演練習中非常重要的兩個概念課。每個字到詞到句子的音調變化方式有其規則,面對有距離的觀眾時特別要注重句子尾音要能完整表達、詞組重點要在音量強弱上具體技術表現。從一個字,到兩字一組的詞、到有主詞動詞形容詞到受詞的句子,是一個需要仔細放大斟酌的過程,像是錄音被放慢10倍,《窈窕淑女》Higgins教授的斤斤計較,確實是演員該有的追求。《如夢之夢》一開始的繞場,20多位演員,拆著劇本說明莊如夢的故事
,目標是「要像是一個人說出來的故事」,所以快接還是慢接上一個人的話、而後加快還是加重哪個詞、音調與他相近同一個key之後,轉不轉調?哪一秒暫停一下好?看一下觀眾能否表示心意的連結?有時候潔癖或強迫症犯了,我就飄向某個演員耳邊,倚老賣老反正我是表演老師那樣給筆記說了三分鐘的為什麼「所以第一個字要有爆發力一點」。我多年前一個工作是在錄音室,彷彿國民黨老兵般念著《背海的人》中的“的的的”這類種種自創句,多年後看到「島嶼寫作」裡王老先生的書桌、稿紙、手和筆跡塗抹書寫的畫面,以及「每天大概就寫一行……啦」,更堅信:文本表演,就看字與字之間,我能不能還在中間,找到空間。如果我懂節拍,我就應該知道除了半拍之外,還能做四分之一拍、八分之一拍的變化掌握,如果我知道除了半音之外,無琴格的樂器能做出微分音、滑音、顫音和裝飾音等。只要在表演時,對文本的文字單位,要求以更小的單位洞見該做變化處,也許效果會不錯。安排好了,就像練琴一樣反覆到熟練。
我是這樣子了。我有著比一般人敏感的組織聲音能力,在我看到文本的第一時間內,是可以看到文字結構也能預聽到自己的聲音。但是今晚解放我的,是我們無論多老都會有「聽故事」的需要,聽一個床邊故事的需要,反覆聽一個床邊故事的需要,我們就先再也不談表演吧!不談如何傳遞「動態的內在視像」給觀眾的技術,談談你的身邊有沒有一個人,對你提出著/ 提出過這樣的要求:「給我講個故事好嗎,我想在故事裡睡去」。《Sleep 79》計畫有它的計畫。特地來聽的人也有他的計畫。我卻只知道:睡前閱讀依然會被傳承下去,不管內容是什麼,巧虎故事書倒過來念也是很對的。
微分音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蘇聯作曲家索菲婭·古拜杜麗娜(Sofia Gubaidulina)的雙鋼琴作品「S-H-E-A主題幻想曲」在德國漢堡的易北愛樂廳小廳於正在舉行的國際音樂節上首演,由來自俄國-保加利亞的Schalamov雙鋼琴組合演奏。這一首奇特之處在於其中一架鋼琴的音準必須要調到比另一台低於1/4的微分音。
Sofia Gubaidulina :《Fantasie über das Thema S-H-E-A》gespielt an zwei Steinway D Flügeln
Shalamov Piano Duo
微分音 在 科學X博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厲害的微積分音樂劇
從來沒來到音樂劇居然可以這樣表演
懂微積分的人,保證會完全被打到
強力推薦給任何學過微積分
然後現在又忘光光的人
保證好看!
科學X博士
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ctorx9000/
官網網址:http://doctorx9000.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doctorx9000/
LINE官方帳號:https://line.me/R/ti/p/%40doctorx9000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k5dJEqw5SY/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XaT3LgPpam3E2-W1zPgGv2R-nZA)
微分音 在 福爾摩沙微分音促進會演出片段... | By 李宛儒中東文化藝術團 的推薦與評價
樂團--福爾摩沙 微分音 促進會演出片段... ... <看更多>
微分音 在 中東傳統與現代音樂因為有微分音就需要使用特別的符號來寫譜 ... 的推薦與評價
Bazaar Mideast Jazz, profile picture · Bazaar Mideast Jazz. 中東傳統與現代音樂因為有微分音就需要使用特別的符號來寫譜。每個符號的音高不同。 ... <看更多>
微分音 在 [分享] 來點暈眩!微分音音樂創作者 Sevish - 精華區nmsmusic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好讀版:https://goo.gl/XhTAQ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Zy9GUeMqY
Have a listen!
創作者是英國音樂家Sevish,他的音樂創作中最明顯的特色就是從頭到尾都使用了微分音
律進行調音(Microtonal Tunings),透過合成器調和出大量各式的音色,再配合鼓組作成
的電子音樂。
第一次接觸這類型音樂的人或許會覺得音準一團糟,似乎每個音都不在對的位置上,甚至
有一種聽了會頭暈的感覺。但Sevish算是沒有刻意將創作往太「另類」的方向發展,雖然
聽起來很特別但應該還在很多人都還能接受的範圍內,因為有些微分音音樂真的聽起來是
相當不合諧的!
微分音(Microtone)
微分音音樂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些音程非常巧妙,腦中似乎沒有出現過那種詭異的距離
,「好像就差這麼一點!」、「要近不近要遠不遠」、很像鬧鬼、迷失在太空中的飄浮感
等等。對聽膩了平常的音律系統或對音準有高度敏感的人來說無非是全新的刺激。
目前為止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主流音樂使用的調音系統都是十二音平均律(等律)或純律,彼
此的定義有些微的差距,不過都是以一個八度內被切割成十二個不同的「半音」組成的。
更具體地說,鋼琴上兩個相距最近的琴鍵就是相差半音,也就是音與音之間的最小距離,
所有人都知道的「Do、Re、Mi」都包含在這十二音內。
不過大家都知道音頻是連續的,理論上可以在兩個音頻之間作無限次切割,這就意味著一
個八度內可以產生不只十二個音,要產生幾個音理論上都是可以的。例如在半音中間再一
分為二,音與音之間的距離就縮小成四分之一音(Quarter tone)。
至今只有某些地區的民俗音樂,或者少數的音樂家會使用非十二音的音律系統,這種非使
用十二音音律系統的音樂叫做Xenharmonic music,目前好像還沒有正式的中文名稱。
除了Sevish之外還有其他人的微分音音樂創作,有些我覺得也不錯,只是因為Sevish的作
品剛好很對我的胃口所以剛好想寫他而已,其實現在在網路上已經可以看到很多微分音音
樂相關的作品或教學。
EDO、TET
十二音平均律(等律)是將八度平均切分成十二個等比的音頻,每個音之間的音頻比值是一
樣的,那麼將八度等比切分成X個小單位所產生的音律系統就稱為X-EDO (X-equal
division of the octave)或X-TET (X-tone equal temperament),像以四分之一音為最
小單位的音樂就是24-EDO,Sevish的每一首創作似乎都使用了不同的平均律,如10-EDO、
15-EDO、313-EDO。
創作微分音音樂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製作「正常」的音樂時會使用到的音樂理論,尤其
是和聲學,可能都不太適用了,畢竟這些理論都是建立在十二音的基礎上,那些最常被使
用的和聲進行可能再也無法達到平常的效果。
不知道會不會在未來的哪一天,各式各樣奇怪的音律系統被拿出來大量使用,導致目前的
和聲學理論都將不再堪用,音樂創作者也被迫重新學習新的理論?
最後再來一首我很喜歡的,22平均律,五拍子。
在靠近頭尾的段落,那個一點一點往下漂移的和聲感覺真是太酷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9wINwlgxR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92.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msmusic/M.1524320534.A.B04.html
※ 編輯: kenchyan (123.192.92.86), 04/21/2018 22:22:4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