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二):費里尼重新「發現」龐克教母〉
.
在《鬼迷茱麗葉 Juliet of the Spirits》(1965)之中,深怕丈夫外遇的茱麗葉塔在友人引薦之下與高深莫測的靈媒皮姬瑪相見。無論是現在抑或當時,影迷多半不知飾演皮姬瑪的娃雷斯卡. 基爾特(Valeska Gert)為何許人物。事實上,此人來頭可不小。有學者認為,她是龐克文化的奠基者。
.
娃雷斯卡. 基爾特出身於德國柏林的猶太家庭,九歲就開始學習舞蹈,但她自小就表現出對規範的厭惡,並未打算遵循傳統的舞蹈系統。在一戰期間,她加入了柏林的舞團,創作「革命諷刺舞蹈」。 基爾特試圖將自己對達達主義與表現主義的理解融入舞蹈之中,特立獨行的她,很快在德國藝術圈成名。
.
在二〇年代初期,基爾特在柏林劇院演出了她此生也最具挑釁意味的行為藝術作品《暫停 Pause》。她在過程中全然靜默,站在台上一動也不動,以此映射出現代社會紊亂的生活步伐。同一時期,她還曾經因為跳了一支「性高潮舞」而惹得觀眾報警。在一百年前,她就在台上表演手淫、交媾與性高潮。其帶有怪誕、嘲諷與種種激進態度的舞蹈演出,使她廣受矚目。不過沒有人知道怎麼定義她。
.
據說基爾特曾親自向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討教,何謂「史詩劇場」(Epic theatre)時,布萊希特對她說:「正是妳現在在做的事。」基爾特堪稱是第一個為德國現代舞輸入革命性美學意義的舞者,將藝術形式推向社會批判的領域。她尤其喜歡扮演社會邊緣人,諸如妓女、皮條客等角色。
.
二〇年代中後期,她開始轉而出演電影為主,曾與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同台演出。但隨著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 基爾特於德國再也無容身之處,納粹批評她是「不自然、不愛國、不具德國性」,宣傳部長戈培爾(Joseph Goebbels)直指她「墮落」。
.
1938年,基爾特以難民的身分移居美國,她原有機會以演員身分在好萊塢立足,只是當她成為名導劉別謙(Ernst Lubitsch)的座上賓時,卻很不客氣地批評他的演員「活像明信片裡的人,一點也不像真人」。想當然耳,她失去了機會。後來她開始擔任餐廳雜工,偶爾也兼任裸體模特兒。雖然一度曾經在紐約試圖重起爐灶,卻也因為其舞蹈作品對猶太文化的諷刺性,而遭到其他德國移民排擠,而美國人更是完全不了解她的前衛作品。
.
1941年,她在紐約開設了集結文人雅士的「乞丐酒吧」,傑克遜.波拉克(Jackson Pollock)和田納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還曾經當過她的員工。戰後,基爾特重回歐洲,在柏林開設了一間舞廳。但已經幾乎沒有人記得她年少時在舞台上的榮光。直到六〇年代中期,遠在義大利的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重新「發現」了她。
.
年過七旬的娃雷斯卡. 基爾特因為這部《鬼迷茱麗葉》而重回公眾視野。她受邀登上當時德國最流行的脫口秀,其古怪的妝容與幽默感讓她成為媒體寵兒。法斯賓達(Rainer Werner Fassbinder)隨即邀請她出演電視劇集《八小時不是一日1+2 Eight Hours Don't Make a Day》(1972),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還為他拍攝了一部傳記紀錄片。
.
娃雷斯卡. 基爾特的龐克式形象(當時該概念尚未具體成形)隨著電視的播送對當時的年輕人深具影響力,後世許多龐克歌手都將之視為榜樣。甚至當她在1978年過世時,有不少年輕龐克都寫信向她致意。雖然很難說沒有基爾特的存在就不會有龐克運動的興起,但至少許多信仰龐克的年輕人都在她身上看到了「龐克的原型」────其帶有著粗獷、怪誕的活力,挑戰社會體制的精神,以及充滿戰鬥力的生活觀。
.
娃雷斯卡. 基爾特的知名度在2010年起隨著有關她的主題藝術展問世,而再次獲得探討。即便就現在的眼光來看,她的演出依然難以明確定義。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沒有費里尼的慧眼邀約,基爾特很可能從此被埋沒於歷史洪流之中。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tW612rn-U
娃雷斯卡. 基爾特的演出片段
.
.
延伸閱讀: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一):費里尼寫給庫柏力克的一則電報〉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596827237086670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三):費里尼與米老鼠)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32848743484519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四):1954年威尼斯影展的一場傳奇互毆,費里尼與維斯康提的十年冤仇)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37980079638052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五):費里尼與安東尼奧尼與大麻)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40439472725446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六):費里尼到底拿了幾座奧斯卡獎?)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56947251074668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七):費里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64392776996782
〈2020金馬經典影展:費里尼100系列小典故(八):《生活的甜蜜》裡的「海怪」影射的是惡名昭彰的義大利疑案?)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2672611029508290
.
.
(圖為娃雷斯卡. 基爾特。)
#費里尼100 #費里尼 #金馬經典影展 #ValeskaGert
德國表現主義對 好萊塢 的影響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想,我從小對於狗的喜愛,有部分原因是來自於《龍龍與忠狗》這部卡通。
日本卡通《龍龍與忠狗》原名「フランダースの犬」(法蘭德斯之犬),於1975年1月5日至12月28日在日本富士電視台首播,共52集(每集25分鐘),是一部少見以悲劇收場的卡通影片。台灣的華視(中華電視台)於1980年12月10日至1981年2月19日首播中文配音版本,並在1984年9月8日至1985年9月14日重播。
《龍龍與忠狗》改編自英國小說家韋達(Ouida)在1872年所發表的小說《A Dog of Flanders》(法蘭德斯之犬),而這部小說正是她最廣為人知的作品。韋達是一位熱情直率、才華洋溢的女作家,1839年1月1日生於英國,1908年1月25日因肺炎病逝於義大利。韋達是筆名,她的本名為瑪麗‧露薏絲‧狄拉洛美(Marie Louise de la Ramée),筆名 Ouida 正是從本名中的 Louise de la 各擷取部分字母組合而成。她一生中撰寫了超過四十部小說,雖然靠寫作賺了不少錢,但她並不善於理財,導致走到生命的終點時,已是一貧如洗。
《龍龍與忠狗》的時空背景設定在1870年的比利時安特衛普市法蘭德斯區,靠著運送桶裝牛奶維生的龍龍與爺爺兩人相依為命,某日在街上救了一隻受到壞心主人虐待而全身傷痕累累的狗,將之取名為阿忠,收養於身邊。阿忠為了報恩,也努力地幫助爺孫二人拉著送牛奶的車子,隨之日夜奔波。
阿忠的前主人得知龍龍收養阿忠的消息,便前往敲詐,要龍龍給付替阿忠贖身的錢,否則就要將阿忠抓回去繼續虐待。爺爺為了籌足能夠買下阿忠的錢,拚命地加倍工作,結果身體不堪負荷而病倒,只得臥病在床。幸好有阿忠的幫忙,龍龍仍能將每日運送牛奶的工作給順利完成。
龍龍十分喜歡畫畫,也畫得很好。龍龍常到教堂裡去祈禱爺爺能早日康復,也希望自己可以看一眼教堂裡收藏的名畫家魯賓斯的作品,但是因為他沒錢捐獻給教會,因此並不被允許觀賞那些畫作。
龍龍與小蓮是好朋友,小蓮十分欣賞龍龍的個性與才華。某天,龍龍在草地上為小蓮畫像,碰巧被小蓮的父親羅傑斯先生看見了,羅傑斯先生十分排斥家境窮困的龍龍,便馬上將小蓮帶走並禁止龍龍與小蓮往後再見面。
自從臥病在床後,爺爺的健康每下愈況,為了替爺爺治病,家中積蓄已全部花光;因此,龍龍決定參加鎮上舉辦的「紀念魯賓斯小畫家」繪畫比賽。「阿忠,如果我能得到第一名,那麼爺爺的藥和你的食物就有著落了!」龍龍打定主意後,便利用送完牛奶的空檔時間來畫圖,以能趕上交件的時限。
終於,寒冬降臨大地,而龍龍要參賽的畫作「爺爺與阿忠」也已經完成。為了在交件之前與小蓮分享自己的作品,龍龍與小蓮偷偷約在小蓮家的風車裡見面,但仍被家僕看見了。
當天晚上,小蓮家的風車因為家僕忘了在齒輪上加油,運轉不順導致過熱起火,結果整座風車被火燒成了灰燼。為了逃避責任,家僕跟羅傑斯先生告密,指稱看見龍龍鬼鬼祟祟進出風車,並將起火一事嫁禍給龍龍,於是羅傑斯先生一口咬定龍龍是挾怨報復,故意放火燒掉了風車,並要求鎮民們不要再雇用龍龍來運送牛奶。
由於鎮上大多數的人都是為羅傑斯先生工作,所以對於這個蠻橫無理的要求也不敢不從。結果,龍龍因此失去了所有的工作,家計頓時陷入了一籌莫展的困境之中。
到了平安夜,大家都在準備過節的大餐與耶誕禮物,但是可憐的龍龍與阿忠卻連果腹的食物都沒有。終於,爺爺因為病重不治,永遠離開了龍龍。龍龍與阿忠強忍著悲傷,合力將爺爺埋葬之後,因為付不起房租,被房東趕出了居住的地方。外面的風雪非常的大,許久沒有進食的龍龍與阿忠只能互相扶持,疲倦地走在白茫茫的森林裡。
在風雪之中,阿忠遍尋不到主人,因為體力不支,只得就近跑到教堂裡避風雪,卻意外發現臥倒在教堂地板上的龍龍。陷入半昏迷狀態的龍龍看見了阿忠,十分高興地摸著阿忠的頭。此時,阿忠似乎知道主人在想什麼,牠用盡了最後一絲力量,將蓋著魯賓斯名畫的布幔給拉開了。
從窗口投射進來的月光,正好照在魯賓斯的名畫「卸下聖體(Descent from the Cross)」上面,終於看見了夢寐以求的魯賓斯畫作,龍龍不禁睜大了眼睛,一邊流下喜悅的淚水,一邊盡情地欣賞著。
翌日清晨,前往教堂禱告的人發現了龍龍與阿忠,只見龍龍緊緊地抱著阿忠,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們永遠地睡著了,不會再醒來。離開人世的龍龍與阿忠跟隨著天使們一齊往天上飛去,他們不會再受飢餓之苦、不會再感到寒冷,而龍龍的爺爺與父母,正在天國的那一端等著他們一家團聚呢!
為了寫這篇介紹,我特地將《龍龍與忠狗》又看了一次,當故事進行到結尾時,我的眼淚竟不聽使喚地流了下來……
《動畫製作團隊簡介》
製作人:中島順三
1938年生於東京。以日本卡通「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製作人的身份出道,數年來製作過無數的電視卡通作品。中島同時也是平成九年「A Dog of Flanders」(龍龍與忠狗),以及平成十一年「Marco」(萬里尋母)兩劇在劇場公開演出時的製作人。
導演:黑田昌郎
1936年生於東京。於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院法文系畢業之後,進入東映動畫公司就職。1962年參與電影「Sindobato」的共同演出,1965年以「Gariba的宇宙旅行」作為出道作品,並參與製作同公司的許多作品。之後黑田轉換跑道進入日本卡通影片領域,1992年起擔任日本「Computer Asu」製作本部部長,從事 CG 以及數位製作等開發和研究的工作。目前則是以自由人的身份從事 CG 的卡通製作人,也在專門學校當講師以提攜後進。黑田在「世界名作劇場」系列的作品有「不可思議之島 FURONE」、「彼得潘的冒險」,以及在1997年親手策畫「龍龍與忠狗劇場版」的演出。
美術監督:伊藤主計
1935年生於神奈川縣。1958年從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之後,進入東映動畫就職。曾參與「少年人猿飛佐助」、「阿拉神燈的冒險」等卡通的背景美術製作,之後轉換跑道投身於電視動畫製作。伊藤以美術監督的身份從事「海王子」的製作,另外亦參與虫製片「W3」的美術製作。之後,伊藤製作了同社劇場用的卡通「絕代佳人」,以及擔任自製卡通「展覽會之畫」的美術設定,而後又以自由人的身份執導「加油871!MARINNKIIDO」及擔任「海底少年MARIN」的美術製作。在「世界名作劇場」系列裡面的作品有「TRAP家物語」、「無家可歸的小孩」…等七部作品,亦於1997年擔任劇場公開演出的「龍龍與忠狗 劇場版」的美術設定。
製作團隊完整名單
腳本:中西隆三 / 加瀬高之 / 伊東恒久 / 雪室俊一 / 佐藤道雄 / 安藤豊弘 / 高山由紀子 / 松島 昭 / 吉田義昭
音樂:渡辺岳夫
場面設定:坂井俊一
角色設計:森 康二
分鏡繪製:奥田誠治 / 富野喜幸 / 黒田昌郎 / 山崎修二 / 斧谷 稔
作画監督:岡田敏靖 / 羽根章悦
美術監督:伊藤主計
攝影監督:黒木敬七
錄音監督:佐藤敏夫 / 浦上靖夫
製作人:中島順三 / 松土隆二
導演:黒田昌郎
《角色簡介》
龍龍
十歲,從小失去雙親,和爺爺兩人相依為命;平日和爺爺以送牛奶維生,是一位心地善良、聰明伶俐的好孩子。畫畫是龍龍最大的興趣與專長,他希望將來能夠成為像魯賓斯一樣偉大的畫家。為了賺錢給爺爺治病,報名參加了「紀念魯賓斯小畫家」繪畫比賽,但卻因評審不公而無緣得獎。
阿忠
在被龍龍飼養之前,是五金行老闆的狗。五金行的老闆對牠很殘忍,不但長期叫牠從事不堪負荷的沉重工作,還不時對牠施以酷刑。後來牠不堪折磨而病重,結果被壞心主人遺棄,幸好得到龍龍和爺爺適時伸出援手才存活下來。自從來到龍龍家之後,牠和龍龍之間產生了一種兄弟之情,相互扶持地過著貧窮卻幸福的日子。
故事中的阿忠是法蘭德斯畜牧犬(Bouvier Des Flandres),雖然外表粗獷,但性情溫和,能與人類和平相處,故除了用來畜牧外,也很適合訓練為伴侶犬。其忠誠度十分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曾擔任傳訊及尋找傷兵的工作。
小蓮
大富翁羅傑斯先生的獨身女,活潑、可愛又善良,是龍龍的好朋友。她的父親因為看不起貧窮的龍龍,而禁止她與龍龍做朋友;但她十分喜歡龍龍正直高尚的人格,也很欣賞龍龍繪畫的才華,因此她不理會父親的反對,仍偷偷和龍龍交往。
爺爺
獨力扶養失去雙親的孫子龍龍,最大的心願是希望龍龍可以得到幸福。雖然非常地貧窮,但卻是個誠實正直的好人。為了成全龍龍的善良之心,他拼命地工作湊錢,只為了從五金行老闆的手中將阿忠買下來,但也因此使得年邁衰弱的身體雪上加霜而遽然病逝。
羅傑斯先生
小蓮的父親。他家有風車,是鎮上最有錢的大富翁。他無法忍受自己的寶貝女兒小蓮和窮小子龍龍來往。因為誤以為龍龍放火燒風車,而要求鎮民們不要再跟龍龍的爺爺訂購牛奶,害得龍龍與爺爺的生活陷入困境。
葉麗娜
小蓮的母親,也就是羅傑斯夫人。她把龍龍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地關心與疼愛。
尼奧和波波
尼奧和波波是兄弟,尼奧是哥哥,波波是弟弟。他們兄弟倆都是龍龍的好朋友。有一次波波不小心摔進溪裡,龍龍奮不顧身將他救起,所以波波對龍龍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感謝和敬意。
《好萊塢版的佛蘭德斯靈犬》
1999年,好萊塢再度將「A Dog of Flanders」搬上大銀幕(1914年、1935年、1960年好萊塢都曾推出過改編自「A Dog of Flanders」小說的同名電影),這部電影由比利時與美國合資拍攝,由凱文布羅迪(Kevin Brodie,老演員Steve Brodie與Lois Andrews之子)擔任該片的編劇與導演,並分別由傑西詹姆斯(Jesse James,曾演出電影「蝴蝶效應 The Butterfly Effect」演出13歲的湯米一角)與傑洛米詹姆斯基斯納(Jeremy James Kissner,曾演出電影「人工智慧 A.I.」的小配角)飾演主角龍龍的幼童與少年時期。不過這部電影並沒有在台灣的戲院上映。
這部電影在劇情架構及整體風格上,都做了新的嘗試。片中那隻全身長毛的可愛靈犬,時時伴隨在小主人的左右,其模樣非常討喜;而小男孩立志習畫的奮鬥過程,對於青少年相當具有啟發性,主角之間對白也十分發人深省。此片著眼於人性的深度探討,藉由幾個孩子成長的心路歷程,見證了生命的酸甜苦辣,全片知性與感性並重,挺適合閤家觀賞的。
《認識龍龍最欣賞的畫家~魯賓斯》
藝術史眾多的畫家中,魯賓斯應該算是最幸運的一位,他不但擁有過人的才華與天份,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圓滑的交際手腕和隨和近人的個性,使得他結交許多貴族名士,享盡世間美好的一切。
魯賓斯的全名為彼得‧保羅‧魯賓斯(Peter Paul Rubens),是著名的法蘭德斯派畫家。魯賓斯於1577年6月28日生於德國的錫根,於1640年5月30日卒於比利時的安特衛普。魯賓斯早年在一位伯爵夫人家裏作侍童,精通德文、拉丁文、荷蘭文等語言;之後跟從幾位畫家學畫,1598年成為畫師,擅長繪製宗教、神話、歷史、風俗、肖像以及風景畫。
1600年,魯賓斯來到義大利的威尼斯,他以極虔誠的態度研究學習提香的色彩藝術和丁托列多具有生動韻律的構圖及明暗法。後來,他相繼訪問羅馬、佛羅倫斯和熱那亞等地,精心研究臨摹古代藝術精品和文藝復興盛期大師們的畫跡。同時,卡拉瓦喬的現實主義繪畫中強而有力的藝術效果亦吸引了他,而最令他感興趣的是正在興起的義大利巴洛克藝術。
在義大利期間,魯賓斯受到曼圖亞大公的禮遇而成為奧奇契的宮廷畫家,還曾以外交使節身分出訪西班牙,獲得研究馬德里宮廷藏畫的機會;在這期間的作品,包括《賴爾馬公爵騎馬像》、《聖海倫娜》、《豎起十字架》、《基督戴荊冠》…等,其畫風受到文藝復興藝術的影響,表現出威尼斯畫派的特點。
1608年,魯賓斯的母親去世,他只好放棄在羅馬所建立的藝術事業,而趕回家處理喪事,在這段期間,他看見家鄉日漸繁華的景象,又加上與當地學者的女兒結婚,於是決定留下,並成為宮廷的畫師。他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話為題材的油畫,例如《復活》、《愛的樂園》、《搶劫留基伯的女兒》、《末日審判》…等,筆法灑脫自如,整體感強,表明其藝術創作已進入鼎盛階段。
這個時期的魯賓斯深受米開蘭基羅的影響,著重於人類強烈情感表達,他將文藝復興藝術的高超技巧,以及人文主義思想和法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洋溢地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明顯的獨特風格,成為巴洛克藝術的代表人物。
1630~1640年,魯賓斯已進入老年,因罹患風濕病而使得手指變成畸形,但仍堅持作畫。這期間他創作了一批出色的風景畫和人物肖像,用色及用筆更加奔放自如,雖然畫作的大部分要由助手和學生來協助完成,但從他親手繪製的那些油畫草圖,仍可看出他的繪畫技巧到了後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魯賓斯的繪畫對法蘭德斯以及整個西方繪畫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17世紀後期,巴黎的法國皇家藝術學院就出現了一批「魯賓斯主義者」。18到19世紀,法國畫家瓦托、德拉克洛瓦、雷諾亞以及英國畫家雷諾茲、康斯特布林…等人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魯賓斯的影響。
《龍龍與忠狗》
曲:黃瑩 詞:陳麒文
有一個堅強好兒童 他的名字叫龍龍
有一條聰明的小狗 牠的名字叫阿忠
龍龍和阿忠 做一對好朋友
龍龍疼愛阿忠 阿忠信任龍龍
為了追求理想 同心協力向前衝
立定決心 有始有終
最後一定會成功
德國表現主義對 好萊塢 的影響 在 茲茲堡小日子 Windy in Würzbur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as kalte Herz🖤最冷血也最暖心的德文魔幻寫實電影🇩🇪「心之物語」
✨文末抽德國電影「心之物語💕」電影票✨ 已截止謝謝大家~
說到德國童話家🇩🇪,只認識格林兄弟就太可惜了,最近看了一部即將上映(9/29上映)的德國電影Das kalte Herz「心之物語💕」,改編自德國十九世紀童話家威廉豪夫Wilhelm Hauff的作品,彗星☄一般的威廉豪夫,享年僅二十四歲,不過留下了很精采的著作,其三部童話集和多部中長篇小說,廣受大眾歡迎,他的童話題材多來自民間傳說和經典著作,受浪漫主義的影響,其作品充滿了奇幻色彩,也融入自身經驗,添加寫實和諷刺的寓意,不是那種單純寫給孩子的童話故事,威廉豪夫童話適合所有人閱讀,用童話的角度觀察社會,精彩的程度不輸格林童話(台灣市面上他的著作不多,不過網路上可搜尋到他部分簡體字中譯著作,真的很好看😉)。
「心之物語」,講述的是木炭工彼得🔨,愛上一位富家女👸,為了贏得富與名利,讓這段戀情走下去,彼得拿自己的心跟惡魔😈交換,這段故事背景在德國黑森林🌲,德國許多傳說的發源地,說真的,我有幾次在德國尋找城堡的路上,跑進森林裡迷路,高聳的冷杉、樹叢後的小溪,置身在這樣童話般的場景,讓人覺得會遇到小精靈👼也不奇怪,「心之物語」改編了黑森林民間傳說,用童話的人物形象訴說一個寫實故事,善良的Glasmännlein玻璃人小精靈👼,總是能實現星期天出生者的願望,使人幸福😊,森林的另一頭住著Holländer-Michel荷蘭人米歇爾,亦能幫助人大富大貴,前提是,要拿你跳動的心來交換。與原著略有不同的是,玻璃人在原文中是可愛的,戴著小尖頂帽,身穿短上衣、燈籠褲和紅色長筒襪,荷蘭人米歇爾則是寬肩巨人,這些特點電影沒有表現出來,讓人覺得有點可惜。(順便推薦豪夫的另一部童話,大鼻子小英雄Der Zwerg Nase,亦曾翻拍成動畫電影。)
🇩🇪德文小教室:Sonntagskind星期天出生的孩子,Sonntag星期天,Kind小孩,Sonntagskind意為幸運之人🍀,因為星期天適合舉辦慶典活動,在這天出生會讓人覺得特別幸運🍀
Das kalte Herz直譯為冷酷之心🖤,電影譯為「心之物語」,雖有點不及意,物語二字卻給人更多童話的想像,這部電影與好萊塢商業娛樂片不同,看完絕對不會哈哈大笑或感到放鬆,「心之物語」是大人系童話藝術電影,像一本牛皮包裝的泛黃老故事書📕,幽幽地慢慢地說一個不太討喜卻頗富教育意義的老故事(男主角真的是讓人從頭吐槽到尾😅……),然而,我們也可以從冷色調的電影中,感受原作者炙熱的心,他的故事不僅是對社會的批判,更多是對期望世界更好的熱情💕
電影🎥,也是學習語言很好的媒介,尤其這部電影步調較慢,用字也精簡,可以學到很多德文單字,在台灣上映的德文電影不太多(真的很可惜,改天來寫一些德文電影的推薦😉),若大家對豪夫童話或學德文有些興趣, 原創娛樂提供 茲茲堡小日子 Windy in Würzburg粉絲十張電影票,想要電影票可以發摟以下步驟,參加抽獎。
(本次活動僅為推廣德國文化,非商業合作,僅提供電影票抽獎,感謝原創娛樂的邀稿。)
✨抽獎方式✨
1. 按茲茲堡小日子及這篇貼文讚👍
2. 留言跟我說你想要電影票,或推薦看過的德文電影🇩🇪
我將在9/25抽出十位幸運粉絲,贈送「心之物語」電影票喔😀
#茲茲堡小日子windyinwürzburg #茲茲堡小日子德文小教室 #手繪 #德國留學 #歐洲 #德國 #交換學生 #德文 #德文電影 #德國電影 #德語 #DaskalteHerz #心之物語
德文小教室同場加映
德式口頭禪🇩🇪https://goo.gl/CacYMY
蘋果先生🍎、橘子小姐🍑https://goo.gl/3JBSJv
賣萌德文👶https://goo.gl/YhXIPm
旅遊德文✈https://goo.gl/sTMy9t
德文檢定Goethe-Zertifikat B2、C1✍應考及準備心得🇩🇪https://goo.gl/R3s5Ct
那些拼湊起來很有趣的德文字🤣https://goo.gl/o5VLAr
[這是一個中文和德文的貼圖]line貼圖販售中
👉https://line.me/S/sticker/1416551
一起學德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