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轉會昨天正式公布中正紀念堂轉型方案,未來將以「反省威權歷史公園」為主軸,改造園內威權象徵,移除前總統蔣介石銅像,破除園區整體的崇拜軸線,也會將公共空間還給民眾,預計明年將方案細節向社會說明,並提交行政院。
對於促轉會終於踏出這一步,願意處理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議題,我是持正面肯定的。甚至我必須說,現在的步調實在太慢、太沒有效率了。
促轉會在 2018 年 5 月正式成立,根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其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清除威權象徵、重建不義行為遺址。因此,促轉會早在 2018 年 11 月就提出「中正紀念堂轉型 5 原則建議」,但卻遲遲沒有展開實際行動,就這樣又過了快 3 年的時間。
今年討論促轉會延任時,包含 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 和許多專家學者們都喊話,呼籲促轉會別再將中正紀念堂轉型議題丟給文化部,更不應該忽略促轉會的核心任務,甚至淪為資料整理的庶務機關。
轉型正義的腳步,不該再繼續拖延。
事實上,中正紀念堂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威權象徵之一,偌大的園區矗立在北市最精華的地段,長期以來,都是台灣進行轉型正義及都市規劃討論時的核心焦點。
一直以來各界確實也有拆除、重建的建議,但最常見的論述,幾乎都是透過「解放空間轉型」、「保留原建築後重構論述」等作法,進而達到「空間解嚴」的目標。
這樣的做法在全球的轉型正義歷程中非常常見,像是德國將納粹集中營轉變為人權紀念館、智利將過去的刑求場所或秘密監獄轉化為人權教育場址,這些作為,重點是將威權象徵物移除,將空間還給民眾,並且將歷史清楚呈現。
威權遺緒不會因為象徵物移除而消逝,我們也不應該去刻意遺忘那段過往,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重述那個空間的價值和意義,用省思的觀點,重建屬於我們的歷史記憶。
轉型正義不是報復,而是一個國家在經過民主轉型後,對於過去威權體制造成的壓迫,確立責任、服膺正義甚至是走向和解共生的過程。
很可惜的是,威權統治的主事者中國國民黨,在經歷民主轉型之後,仍無意面對過往的錯誤和壓迫,幾位黨主席候選人為了博取選舉版面,紛紛對這件事表達意見,表示「這是因為不敢面對國民黨對中華民國、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貢獻」、「胡搞瞎搞」。
趙少康先生甚至表示,應該改成反共公園,這樣的說法讓我啼笑皆非,回頭看看前幾天國民黨主席選舉辯論會中,甚至還有候選人提出「邀請習近平來台灣」、「兩岸和平統一備忘錄」的訴求,現在的國民黨,還敢說自己傳承蔣中正的反共精神嗎?
朱立倫先生還提到「那要不要拆除手機裡的台積電晶片?要不要拆除中山高速公路?要不要終止中鋼冶煉?要不要拆除桃園國際機場?」讓我更是滿頭問號,提出這種完全混淆概念、顛倒是非的說法之前,建議還是多了解轉型正義的意義,否則難免貽笑大方。
我呼籲,促轉會應該要加速相關方案的具體配套規劃,並且盡快促成公眾討論,讓社會能夠正視過往傷痛、凝聚新的共識,同塑一個共好的台灣社會。
德國轉型正義紀念園區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促轉會法定職掌、四大任務之一:清除威權象徵,進度條跑到哪裡了?」
在10月15日,促轉會針對公共空間威權處置進度說明:「相較於地方政府已處置或同意處置者之比例已達三成,中央機關部分,以國防部、教育部、退輔會三部會之處置進度較為緩慢。」
較為緩慢是多緩慢呢?這些處於公共空間的蔣公銅像等威權文資,國防部共計260件,已處置0件,處置比例0%;教育部共計155件,已處置5件,處置比例3%;退輔會共計66件,已處置1件,處置比例2%。
今天在司法委員會,我提醒促轉會,「清除威權象徵」是促轉會法定職掌、四大任務之一。這樣的進度,到底是在執行上遇到什麼困難,有沒有在做。
台灣每20平方公里就有一個銅像,對照其他國家民主化的過程,像德國柏林圍牆倒塌之後,也都處理了銅像,而國防部退輔會及教育部其實正是兩種最需要處理的單位,一個代表著威權化退出國軍,一個代表著威權遺毒退出校園,還給校園真正自主。
講完銅像,讓我們來看看要紀念到什麼時候的中正紀念堂。
根據上個月文化部的回復:「......考量中正紀念堂轉型為重大社會議題,仍待凝聚共識,本部目前尚未進行《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之調修,......」,也就是,完全沒進度。
從第九屆開始,文化部開過7次的「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會議」,促轉會則開過2次「中正紀念堂轉型工作小組會議」,但文化部在2018年以兩案併陳(一是改為公務機關,另一是改為自由園區)方式簽報行政院,但至今已經第十屆了,蔡英文總統第二任期了,卻都還沒有看到中正紀念堂轉型的具體方案與時程。
「仍待凝聚共識」是要凝聚到什麼時候?轉型正義就是共識,希望不要促轉會明年任期到期,都不能完成,然後不了了之。
好,修法仍待凝聚共識,那促轉會建議的三大修法前過渡措施,請問文化部有在做嗎?
1⃣ 將目前「蔣中正總統文物展視館」陳列室空間撤除或減半,改由主題為反思威權統治、紀念民主運動、推廣人權教育相關常設展取代。
2⃣ 改版現行摺頁,增列有關臺灣當前轉型正義推動進度與方向、威權統治時期之國家暴力與人權侵害史、蔣介石歷史定位等等條目。
3⃣ 尚未確認蔣介石銅像存廢前,應停止三軍儀隊勤務,並暫時關閉銅像大廳大門,打破瞻仰、崇拜之參觀動線。
摺頁通通都沒改,現行銅像大廳大門仍敞開,三軍儀隊仍駐點,且堂史室的門上「中正紀念堂的五大願景」中第一點竟是「建構蔣中正總統學術思想研究重鎮」。
形成促轉會很努力撫慰政治受難者家屬,然後中正紀念堂還在那邊紀念,三軍儀隊勤務仍不停止向蔣中正致敬的荒謬對比。
希望促轉會針對清除威權象徵的進度條動起來,不要明年5月任期到期,還在跑。
*會後,文化部向我們辦公室轉達中正紀念堂管理處處長說明:「中正紀念堂管理處五大願景之一『建構蔣中正總統學術思想研究重鎮』是前兩任處長任内訂定,106年2月現任處長到任後,文化部同時對外宣布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該處已將『建構蔣中正總統學術思想研究重鎮』願景刪除,修正為四大願景。另經清查中正紀念堂公共空間,確有書明『建構蔣中正總統學術思想研究重鎮』漏未汰換之舊資訊,目前已經卸除。」
德國轉型正義紀念園區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柏林圍牆倒塌30週年
#30年後自由並未戰勝專制獨裁
30年前的今天,東德政府宣布「柏林圍牆即刻開放」,剎那間大量民眾湧向東西柏林邊界,柏林圍牆倒塌,也象徵冷戰即將終結。
當時,受到國內人民大規模示威壓力下的東德政府,已經風雨飄搖,11月9日當天,一黨專政的東德「統一社會黨」官員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宣布開放民眾申請往西德旅遊簽證,但回答記者問題何時生效時,他回答「立刻!沒有遲疑!」,本是指立刻開始申請,卻被人民誤以為「立刻可以越過邊境」。
於是東柏林人馬上群聚在柏林圍牆外,檢查哨最終在晚間11點半放棄阻擋人民,歡天喜地的柏林人通過圍牆通時,也爬上柏林圍牆,在上面塗鴉,並開始拆下建材,當成紀念品。
#東德民眾的震撼體驗
當晚穿過柏林圍牆的民眾,包含仍是物理學家的現任總理梅克爾在內,她說: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時應該是晚上10點半或11點吧,或者更晚。」她說,「我自己一個人,但我跟著人群走……突然間我們就到西柏林了。」
梅克爾喝了啤酒,然後在派對結束前返回東德,然而,東德崩解的震撼,讓她告別物理學從政,1990年她成為執政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CDU)」議員,隔年被任命為婦女青年部長,15年後,她成為歐洲第一強國的總理,至今仍然在位。
#圍牆倒塌之後
圍牆倒塌的隔年,兩德統一,但正確的說法是,東德解體直接併入西德(聯邦德國),西德的基本法(憲法)與民主體制,直接適用於東德,並且開始推動「#轉型正義」,包含追究殺害上百位因嘗試想穿越柏林圍牆而喪命民眾的責任,進行了一百多件的「#圍牆射手審判」,其中獲判有罪的大多是共黨高層。
圍牆坍塌後,儘管德國的首都從回柏林,但在主要企業集中於西德,且柏林的特殊補貼與租稅優惠被取消後,柏林陷入10年的經濟衰退,直到21世紀初,在發展創意產業以及中央政府部門陸續進駐後,才急起直追,逐漸恢復原有的魅力與競爭力。
柏林圍牆的殘跡,被賣到世界各地,僅有零星一小段留了下來,部分成為「柏林圍牆紀念園區」的一部分。然而,雖然每年的11月9日,德國都會紀念「和平革命」週年,然後兩德的隔閡與心結仍未完全消除,而世上的獨裁暴政,也不如想像的快速消亡。
#世上仍有害怕圍牆倒塌的政權
在柏林圍牆後倒塌前後一連串的東歐共產國家民主運動,導致了東歐的巨變,以及兩年後蘇聯的解體。在1989年那年,中國也爆發了64天安門事件,至今,中國獨裁政權,仍然害怕著「柏林圍牆倒塌」這樣的事件,他們把蘇聯解體當作是重要教訓,築起了是無形的圍牆,隔閡著中國人民,建立起世界第一大缺乏自由的「國家資本主義」體系。
歷史學家弗格森(Niall Ferguson)指出:30年前的歷史回音如今也在中國出現。 蘇聯當年是先在外圍開始崩解。這就是為什麼中國非常害怕香港、新疆,甚至是鄰國台灣出現的變化。
弗格森在《華盛頓郵報》上表示:柏林圍牆倒塌其實是一連串事件的連鎖反應,整起連鎖反應始於1988年夏天的波蘭,並蔓延到匈牙利,再到萊比錫的示威活動……直到到達柏林。他預言:某些類似的過程最終也會導致中國的網路長城倒塌。
然而,有形的牆容易拆除,而無形的牆困難。翻牆的中國人,覺得牆裡的世界仍然美好,柏林圍牆倒塌後30年,我們的世界正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德國轉型正義紀念園區 在 【民視全球新聞】納粹國安部轉型紀念園區歷史現場教育大眾 的推薦與評價
【民視全球新聞】納粹國安部轉型 紀念園區 歷史現場教育大眾. 1.2K views · 5 years ... 【 轉型正義 】從追究納粹劊子手到會計正義審判讓 德國 從歷史傷口重生? ... <看更多>
德國轉型正義紀念園區 在 【遺忘‧記憶‧重生系列講座】 從「史塔西」到「梅克爾」:德國轉型 ... 的推薦與評價
與林育立老師面對面交流,讓你了解德國轉型正義之路,藉此想想台灣該何去何從。 講師介紹 林育立,自由記者,從1998年開始旅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