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的「心電圖」功能
15日將在台灣解鎖,4代以後的機型可以使用。
所謂的心電圖功能,其實是為了要找出「心房顫動AFib」這種心律不整的病人。
它現在還不能偵測有立即生命危險的心律,像心室頻脈VT或心室顫動VF,也還無法偵測心肌梗塞的變化。這些重要功能,未來希望有機會出現!如果在偵測到這種危險的心電圖,還能夠自動撥打119,那就更讚了!
那,目前這個找出「心房顫動AFib」有什麼用呢?因為心房顫動的病人,容易發生腦中風,需要使用抗凝血劑預防中風。找出「心房顫動AFib」,是希望能提早治療。
心房顫動,有人是一直持續存在,有人則是偶爾發生—— 稱為「陣發性心房顫動」。其實,稍為留意自己的心跳或脈搏,也很容易可以發現。只是一般人可能不會區分這是不是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的心律,英文的描述叫「irregularly irregular」意即「不規則的不規則」。其相對應的就是「規則的不規則」(像某些房室傳導異常,就會每幾跳就停一跳的)或是偶爾的不規則(像心房或心室的早期收縮) 。
心房顫動的「不規則的不規則」,簡單的說,就是亂得「毫無章法」。
Apple Watch的「心電圖」功能,能夠記錄這樣的心律,讓醫生判讀。但是它不是自動記錄的,必須是佩戴者自己啟動才能記錄。如果佩戴者本身是「持續有心房顫動」,那麼他隨時記錄一段,就有可能「抓到」這個心律。如果佩戴者是「陣發性心房震動」,那他就必須在自己「感覺心跳在亂跳」的時候紀錄,才有可能抓到這個心律。(當然,也會有人記錄了一大堆自己以為異常的,拿去給醫生看,結果都「正常」)
啟動「心電圖」App,然後用手指按住數位表冠,當使用者觸碰數位表冠,才會連通電路,偵測並記錄心律。
所以,不要對這個心電圖App的功能有「過高」的期待,你大概也不會天天用到它。不過,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能夠多發現一個病人,就有機會能提早治療。
一般人會為了偵測這個去買一台嗎?家中老人多的,可以輪流佩戴,偵測到以後,再傳給下一個人。醫療院所、公司行號、里辦公室... 或許可以考慮讓「疑似」的人,借回去記錄一、兩週?
最後,到底什麼是「竇性心律」?它就是「一般人」的「正常」心跳節律啦!
補充:
健檢報告上提到的「竇性心律不整」就是「正常」的意思!因為心律會隨著呼吸忽快忽慢:吸氣的時候會跳得比較快,吐氣的時候跳得比較慢。
圖片來自Apple
心房顫動英文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產品的極致:生活場景的收納
今年對於「場景」這個詞,特別有感。意思就是:這個東西你要怎麼用它才會用的最好,最不浪費。
前腳剛剛看完Facebook上海營銷大會,半夜再來看Apple發表會,對於「場景」這個詞覺得特別激動。
相對於那些做電商的人,把人們的行為一步步演算,並且拆解成各種各樣的數據,用在各種營銷活動上,用以達到促購,導購的目的;但蘋果的邏輯,我會覺得這應該是反過來:他們吸收了許多使用者的體驗之後,把最好的功能發揮到極致,同時運用科技的力量,補強之前無法達到的部分。
這次蘋果產品發表會,你會不停的聽到兩個英文字:一個是「beautiful」(美!),第二個字就是「ever」(史無前例)。老實說,我覺得並不誇張。因為「運算」這件事,已經徹底融入在人們所有的生活場景裡了。
好吧。先講iphone,我想就繼續站在「影視製作端」的一貫立場談論這個產品。最後我想留幾行字談談對於iWatch的感想。
iPhoneX MAX+網紅:傳統影視製作工序的顛覆與破壞
當年我入手第一支iPhone(i4),就始終就抱著「以後拍片應該要換個工具用」的信念,今天還是一樣。網路上早有一堆人教大家如何用iPhone拍影片;同時間,我也深知專業機種有它存在的價值與必要性。但今天發表會上,那張時代雜誌的封面說明了一切:硬體軍火的強大早已經超越了人類操作的極限。像是這次產品發表會上所強調的攝影景深功能「Bokeh」,就是最好的例子。今年的蘋果,賣的都不再是「實體功能」(如光學鏡頭),而是如何用紮紮實實的「運算」來完成這件事。
一直以來,關於「抓住景深」這件事,是新手的曇花一現,是老手的戰力展示。而現在,這些你想得到卻不懂怎麼做到的攝影技巧,靠A12 Bionic 7奈米晶片搭配強大硬體、CPU、GPU、神經網絡引擎(Neural Engine)運算,就可以代勞。但這並不是說藝術創作就從此沒有了價值。重點是:接下來的影視作品,比拚核心完完全全就是創意,而創意就是藝術的價值。
我甚至開始期待,既然現在iPhone大幅改善收音品質,甚至可用立體聲收音,並拍攝4K畫面,若搭配目前如雨後春筍出現的各種延伸影視平台如Facebook Watch,IGTV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其實已經是一條很完整的製作產業鍊。我的猜想是,接下來很快就會有新一群新的內容格式與型態,在接下來的一至兩年內,再度衝擊影視市場。其中出現最快的改變,可能是在「網紅」與「AR特效」身上。
現在市面上早就有各種粉絲數規格的網紅,靠著一支唉鳳就做起業配生意。現在,我可以想見這類「創作者」,又或者是中國市場所稱之為「業餘製作人」,或者要不就稱為「網紅」吧,只要具有基本的攝影觀念與技巧,只要創意夠殺夠新,就可以拍攝各種各樣的內容(包括業配)。但重點是,現在網紅創作、發布,全程在手機端執行,已經是司空見慣。北美市場研究報告也曾指出,影響力行銷(KOL marketing)市場也已經超過10億美元且持續看漲中。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從「全民皆網紅」的角度,想像這樣花錢買這樣一隻唉鳳其實並不為過。1099美元買一支XS Max,貌似價格很貴,而且應該也是iPhone上市以來,第一次挑戰破千元門檻的機種。但若以特殊目的使用而購入,例如拍攝,剪接,製作,若加購一些周邊配件,當然還是比專業器材便宜得多。UGC的品質理論上在這一波得到的硬體支持,應該說是「史無前例」(ever, ever, ever),手機攝影運算功能徹底提升,加上4K素材拍攝大量普及(對,iPhone的拍攝可以是4K),所以容量512G也是必要的。
有趣的是,無論是FB,IG,或是Apple,在過去這一年,基本上已經把「攝影功能」與「AR特效」兩者都綁在一起了。有關的影片也將會更多。
攝影功能大幅提升,除了與影片製作有關,還有另一部分是圖文創作。對應到的市場就是靠IG吃飯的網紅。這會拍起照片來更加省力(只要對自己要什麼照片心有定見就行)。
心臟病與iWatch
最後我想花幾行字寫一下我對iWatch的感想。如果有心臟病例如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或心律不整的患者,或許該考慮買一個來用。它功能多種多樣,但最吸引我注意的是內建的心電圖功能。特別的是,蘋果還特別請了美國重量級的心臟科醫生來講述這個產品,甚至為了獲得專業度,取得了FDA的認證。我會覺得,iWatch的健康功能挺不賴的,其實也可以是銀髮族的必備健康用品。除了心電圖,還包括摔倒求救,這也很符合銀髮族的生活場景。
到了這一點上,蘋果對於使用者行為的研究是認真且徹底。在每一樣細節上,都看見了場景。說到這裡,我突然也想用「ever」這個字,描述我看到的蘋果產品。
心房顫動英文 在 壹週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特約分享】
你知唔知中風嘅英文學名係咩?!又知唔知中風有幾多種?咁你又知唔知心房顫動而引起嘅中風又好唔同?唔使再問啦!不如聽下腦科專家袁醫生用2分鐘講解啦!快啲睇片學嘢!
#中風 #識讀一定讀英文學名 #醫生與您 #心房顫動 #健康一點 #Cerebrovas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