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谷底不會很久!145國證實,幸福感有U形曲線,48歲跌谷底,然後越來越快樂】
「中年危機」的概念,是在上個世紀中葉由佛洛伊德的追隨者、心理分析學派所提出,當時的研究特別熱衷人生「分階段」的概念,同時也對應了許多中年人對人生感到懷疑的確切感受。
但是,以經濟學的觀點來研究幸福感的來源,被稱為「幸福學大師」的經濟學教授布蘭弗洛在累積145國的研究後發現:照著年齡一字排開,對幸福的評估,很明顯就是 #U型曲線:幸福感在過了20歲之後,都會緩步下滑,直到這個年紀後,幸福感會反轉上升...⬇️⬇️⬇️
#中場幸福學
🚴♂ 更多理想的大人生活提案,都在:https://bwnet_tw.pse.is/T96J5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墨小鯊 LAZY SHAR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理鯊來了?|Brian Cha啲廣告好煩?為何我們會討厭別人?或許我們只是在討厭自己的陰暗面...?|墨小鯊 LAZY SHARK #投射心理 #心理學小知識 #佛洛伊德 這次來分享一下討厭的心理 為什麼我們討厭一個人? 一個廣告? 這是我很喜歡的經典心理學派 Psychoanalysis 佛...
「心理分析學派」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心理分析學派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分析學派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分析學派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分析學派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分析學派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心理分析學派 在 心理分析學派、心理分析測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分析學派 在 心理分析學派、心理分析測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心理分析學派 在 心理學基礎:精神分析學派 - YouTube 的評價
心理分析學派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當一個人展現脆弱,而另外一人並不的時候,羞恥就有極大的成長空間,也會使案主可能卡在童年的情緒重現中,也就是展現脆弱的孩子被看似毫不脆弱的父母一再地拒絕。
對於自我表達能力被照顧者重挫的那些倖存者,很多時間都必須花在自我聚焦的言語探索,而且把它做為主要的項目,否則,未成型的健康自我就沒有空間可以成長,並脫離找碴鬼,案主的健康自我感會繼續受困於過大的超我的霸權。
取自《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直播談陪伴我們的疼痛,我很建議可以跟心痛一起來思考。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59909315400073/
「建立關係的四個關鍵特性……是同理心、真誠地展現脆弱、對話性,以及合作的關係修復。」
今天的摘文,來到建立關係的第三個關鍵特性:對話性!
摘文裡面的用語,對於一般大眾來說,似乎過於生澀。我用我自己的語言,簡單重新詮釋一遍,除了幫助理解,也促進日常生活的應用。
讓我們稍稍回到建立關係的前兩個關鍵:同理心、真誠地展現脆弱。
我們透過一來一往的對話,要能展現同理,以及願意適時表達我們的脆弱。我們對對方的理解,要願意在整理之後,對對方表達,並且進行確認。這確認的動作,有助於從「我」,進入到「我們」的狀態。
也就是,透過對話,能形成對關係與彼此的共識,而非自說自話。光是這一點,很多關係就難以突破,因為很多關係只停在少量的理解,大部分是自說自話。
然後,我們願意跟對方同在,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試圖要對方負責。到底是誰要負責,我們不去追究,我們先在彼此理解的層次工作。
這很難,大部分人表達自己內在的脆弱或失落,就是要對方負責,要對方改變。對方還沒完全理解,就先感受到壓力,這會妨礙後續關係的建立。
然後,關係如果要親密,要在某些時候,回到平等尊重的態度裡經營。當雙方都願意傾聽,也能用表達參與關係,並且尊重彼此。那麼,連同剛剛提到的同理、真誠加在一起進行,通常關係就有一定的親密,這對話的連結就能深刻。
很可惜,我沒時間好好整理,我再寫下去,整篇文章就太長了,我就先停在這裡了。我最後給一個小小的結論:一個童年受創的人,要在健康的關係中療傷,而我們要提供的就是健康的關係!
祝願您,能跟自己順暢的對話,再跟他人有深刻的連結!
************************************
對話性
【文/ 彼得‧沃克】
對話性是兩個對話中的人能夠流暢地在說(一種健康的自戀)和聽(一種健康的關係依賴)之間切換。這種互惠的互動,可避免任一人陷入極端的關係建立,像是失能的自戀或關係依賴。
對話性使談話的兩個人充滿精神,其關係連結和竊取能量的獨白大不相同。後者,是自戀狂病態地剝削關係依賴者的傾聽防衛。
很多人十分認同我的觀察,因為聽自戀狂自言自語的感覺,就像是在榨乾他們的能量。
我對這種動態的覺察變得很好,以至於在新的社交情境中,如果突然感覺很累,通常會注意自己是否正在和一位自戀狂說話?以及在一個真正互惠的交流中,我和談話對象的精力高昂會有多麼不同。另外,我懷疑是否鏡像神經元與此有關。
在心理治療中,對話性發展自團隊合作的取向——一種關於案主的議題與困擾的相互腦力激盪。這種取向有助於完全探索矛盾心理、衝突和其他的人生難題。
當治療師用「隨案主要不要接受都可以」的態度提供回饋時,即能提升對話性,而對話性也暗示著「相互尊重」。對話性和傳統心理分析學派療法的「中性節制的白屏幕」有明顯的對比,後者太常重演案主童年的言語忽略與情緒忽略。
我相信,節制通常會誘發案主遺棄感的情緒重現,然後使他們躲避到「安全的」膚淺揭露,越來越不說什麼,或過早地逃離治療。
***
滿足健康自戀的需求
說到這裡,在療程的早期,大量的對話性通常是不妥的。當案主的正常自戀需求從未被滿足,且仍在發展停滯的時候,尤其是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案主需要被大量地傾聽,他們需要透過自然的自我表達,去發現自己的感覺、需求、喜好和觀點的本質。
對於自我表達能力被照顧者重挫的那些倖存者,很多時間都必須花在自我聚焦的言語探索,而且把它做為主要的項目,否則,未成型的健康自我就沒有空間可以成長,並脫離找碴鬼,案主的健康自我感會繼續受困於過大的超我的霸權。
然而,這並不表示治療師退至極端的傾聽位置,就對案主有益。在第一次的會談時,聽到治療師說些真實或「私人」的話,對於大部分的案主都有好處,可以幫助他們克服可能引起羞恥的「被看(案主)/ 隱形(治療師)」的關係動態。
當一個人展現脆弱,而另外一人並不的時候,羞恥就有極大的成長空間,也會使案主可能卡在童年的情緒重現中,也就是展現脆弱的孩子被看似毫不脆弱的父母一再地拒絕。
於是我的許多同業認為,團體治療是療癒羞恥特別強而有力方式,因為團體治療會創造出不只一人冒險展現脆弱的環境,因而修正了那種不平衡。
在這方面,大約十五年前,有一個針對加州心理治療師的有趣大型調查,這個調查是關於這些心理治療師的喜好。調查結果,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治療師都強調,自己不想要白屏幕的治療師,而比較想要偶爾提供意見和忠告的治療師。
二十五年來,我固定會在第一次會談時詢問案主:「根據你以往接受心理治療的經驗,你希望我們的合作中有些什麼、不要什麼?」案主們常常和該調查的心理治療師有相似的回應。
第二個我常得到的回應是,「我不想要全都是他在講話的治療師。」有不少人這麼說:「我完全插不上話!」我多希望我們的資格考試,能找出那些考到執照後,把已經是關係依賴的案主變成自己的應聲蟲的自戀狂,並取消他們的資格。這是白屏幕治療師的另一種黑暗的相反極端。
***
心理教育做為對話性的一部分
我的經驗告訴我,童年創傷倖存者案主,通常能從CPTSD 的心理教育中受惠。當案主了解CPTSD 療癒過程的全貌,他們會更有動力參與療癒的自我幫助,也會增加他們全面的希望感和對療癒過程的投入。我有時候會想,越來越受歡迎的教練服務,是否是對於各種傳統治療性忽略的反彈?
最糟糕的一種治療性忽略,是治療師沒有注意或挑戰到案主沒完沒了、自我仇恨的抨擊。我相信,這就像是默默地認同,而且串通共謀了案主的內在找碴鬼。
也許治療的保留和節制,來自於西方家庭常見的缺席父親症候群;也許傳統的心理治療,過度強調傾聽和無條件的愛的母育原則,而忽略了鼓勵和指導的父育原則。後者是教練服務的強項。
當然,過度的教練就和過度的傾聽一樣會有反效果和失衡狀況,它會干擾案主自我探索和自我發掘的過程。最糟的情況是,它會引誘治療師進入自戀性的陷阱,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自說自話。
教練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做為治療的必要工具,就像養育一個均衡的小孩需要完整的父育和母育。因此,要滿足被剝奪依附的案主的發展停滯,便需要治療中的父育和母育原則。
老練的治療師會同樣重視父育和母育兩個原則,並且根據案主當下的發展需求,直覺地在兩者間切換。有時候,我們會以心理教育、療癒性的自我揭露,以及主動的正向注意提供指導,而大多數時候,我們接受性地滋養案主,在進步中能自然的自我表達和言語宣洩。
再說一次,我相信傾聽在早期的療程及之後的許多療癒階段,通常是必須且主要的做法。我估計我所做的治療,大約有百分之九十的時間,都是在傾聽。
最後,我常注意到,療程的最後階段特色,通常是對話性的增加——一種說與聽的更平衡流動。這種談話的互惠,是健康親密感的關鍵特色。還有,成功的療程會使案主將平等互惠方面的進步,帶到療程外的世界,使他們建立起更健康的關係。
***
對話性和4F
由於後來的關係中童年遺棄和強迫性重複,很多4F類型想被聽見「想得要死」。然而,不同的4F類型在療程中的對話需求其實是非常不同的。
討好(關係依賴)類型,藉由成為父母的應聲蟲或父母的靠山,來度過童年,他們可能會用自己的傾聽防衛,去鼓勵治療師說更多。藉由引誘防衛機制,他們甚至可能使粗心的治療師進入自戀性的獨白。
僵(解離)類型,早早就學會在沉默中尋求安全感。他們常會需要大量的鼓勵,去發掘並談論自己的內在經驗。心理教育能幫助他們了解,家庭從未滋養他們自我表達的健康自戀型需求。
還有,僵類型在努力學習談自己的過程中,很容易迷失在膚淺且幾乎無關的自由聯想中。這當然需要被歡迎一段時間,但遲早必須幫助他們看到自己的逃離幻想,或沒完沒了地談夢,主要是他們解離防衛的產物。
僵類型需要學到,缺乏情緒連結的說話是童年的舊習,發展來讓他們在未解決的情緒痛苦上保持愉快。因此,必須反覆引導他們接觸自己的感受,這樣他們才能學會表達自己最重要的困擾。
戰(自戀)類型,進入治療時常常習慣被關注、崇拜,通常會用說話來防衛逃避真正的親密感。對於這類人,心理治療有可能呈現反效果,因為數月或數年在會談中不被打斷的獨白,會加重他們的應有特權感。提供持續不打斷的傾聽,治療師會強化他們用過度控制談話而破壞親密感的防衛機制。遲早我們必須把自己插入這段關係中,去幫助他們學習傾聽。
如果治療師自己是討好型,可能會躲在傾聽和引誘的防衛機制下,來避免這個可怕的工作,這工作就是自己漸漸滲入這段關係,以及把關係推向對話性。然而,如果我們不把案主推向互動,案主就不會復原。
逃(類強迫症)類型,有時候會表現得比其他類型更具對話性。然而,就像僵類型,逃類型可能執著於「安全」的抽象困擾,卻與自己更深的議題無關。於是治療師需要帶領他們進入更深、且有情緒基礎的困擾,以幫助他們學習有助於親密感的對話性。否則,逃類型人可能會一直卡在對表象煩惱的執著堅持和掙扎中,而這些表象煩惱只不過是壓抑痛苦的左腦解離罷了。
要注意的一個重點是,4F類型全都會使用左腦解離或右腦解離,來逃避童年所失的感覺或哀悼,但隨著對話性的建立,我們可以引導揭開未曾哀悼的傷痛,並且在言語上和情緒上宣洩。
.
以上文字取自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分析學派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心理鯊來了?|Brian Cha啲廣告好煩?為何我們會討厭別人?或許我們只是在討厭自己的陰暗面...?|墨小鯊 LAZY SHARK #投射心理 #心理學小知識 #佛洛伊德
這次來分享一下討厭的心理
為什麼我們討厭一個人? 一個廣告?
這是我很喜歡的經典心理學派
Psychoanalysis 佛洛伊德
很多時我們用不同的心理防禦機制
Self-Defense Mechanism
來逃避自身的過去, 陰影, 負能量等等...
雖然潛意識這回事 既看不到又摸不著
科學又暫時無法證實真有這個東西存在
但我相信人類的心理, 思考模式,
大腦仍有很多未被發掘的地方
你相信潛意識存在嗎?
By the way, 我認同不喜歡看的可以不要看的
唔鍾意又要睇真係諗唔明 (笑
兩樣野, 一係努力skip廣告或者
付費 YouTube 的無廣告計劃吧 XD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過三爆四|一對一線上輔導】
▸ https://forms.gle/zDQSMhvMPgoUPFen9
【預約免費理財需要分析|投資理財交流群組】
▸ https://forms.gle/LhnSAYi6j8pmg4wVA
=== 本集傳送門 ===
// ღ // ღ // ღ //
==== 更多墨小鯊 LAZY SHARK ===
大學鯊系列
▸ https://reurl.cc/9XAeQx
副學鯊系列
▸ https://reurl.cc/OqaZeg
心理鯊系列
▸ https://reurl.cc/VXZAqb
電影鯊系列
▸ https://reurl.cc/8nAEOd
日常鯊系列
▸ https://reurl.cc/v1bY41
// ღ // ღ // ღ //
=== 金主歡迎 ===
▸ https://streamlabs.com/tsukishima_hitomi
▸ https://payme.hsbc/mozishark
// ღ // ღ // ღ //
=== 社交平台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moziii_5/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ozishark
// ღ // ღ // ღ //
=== 本集內容 ===
#BrianCha #車志健 #討厭別人
#陰暗面 #潛意識 #精神分析學
#投射心理 #projection #freud
#selfdefensemechanism
#人形頹廢鯊魚 #墨小鯊
#gpa爆4 #心理學 #社科
#哲學 #文學院 #社會學
#bytheway #唔鍾意咪quit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心理分析學派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新冠肺炎 #槍砲病菌與鋼鐵
─────
你知道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蓋運河嗎?難道他不知道修建大運河可能勞民傷財,民怨四起,導致帝國毀滅嗎?
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隋煬帝之所以決定修建運河,其實根本是不得已的。
因為先前南北朝時期,連年征戰,為了一統天下,軍隊規模已過度膨脹。
而此刻天下太平,不再需要那麼多軍隊了;
留著他們,軍餉將拖垮國家財政;但要是讓他們全都解甲歸田,則等同於製造大量失業人口,導致社會問題。
束手無策之餘,只好開個運河工程讓大家來做了。
沒錯,這是一種解釋──而且是一種經濟學上的解釋。
修建運河,其實正是隋煬帝為解決民生問題,不得不採取的「擴大內需」措施。
我們暫且不去論斷此種說法的對錯──無論如何,用這種角度來理解歷史,是不是也給我們打開了不同的視野呢?
而類似瘟疫流行這種大規模影響國計民生的重大事件,事實上也特別適合讓我們拉遠距離,從更大的巨觀尺度上來理解它。
這正是一種「大歷史」的概念。
讓我們先從這種概念的科幻版本開始吧──首先,伊格言提到,瘟疫時期,我們應當讀讀科幻大師以撒‧艾西莫夫(Isaac Asimov)的《基地》系列作。
這位俄裔美籍科幻大師出生於1920年,是美國科幻的代表人物之一。
看看他本人,是不是長得很像電影裡那種瘋狂科學家的樣子呢?
在他的經典小說《基地》三部曲中,艾西莫夫設想了一門全新學科: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像。「心理史學」是什麼?
那是一種用以**測度群體眾人之心理傾向與集體選擇**的統計學──它假設,如若群體人口夠多,則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什麼意思?這乍聽之下匪夷所思,然而不難理解──
舉例,你無法預測伊格言今天晚餐會吃什麼,因為單一個人的選擇變數太大,無從評估。
然而,如果要預測整座港島今日晚間約有多少比例人口以撈麵為晚餐主食,則相對容易得多,誤差也小得多。
以此類推,當群體數量夠大,當數據蒐集夠多,我們將可預測集體的心理傾向;而當此類計算愈趨精密,則終有一日,我們將可預測未來。
聽來是否似曾相識呢?
對的,於《基地》系列成書之一九五〇年代,我們叫它「心理史學」,psychohistory;而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我們叫它──**大數據**。
伊格言提醒我們,對,這不就是大數據的概念嗎?
在數十年前,人類蒐集資料的能力有限,所以也不容易蒐集到堪用的、數量如此龐大的數據。
而現在,這已經一點也不奇怪了──記得武漢封城初期,網路上相傳來自支付寶後台的那張「逃離武漢落點圖」嗎?
那張圖,和後來中國各地肺炎的感染數據,是否可能直接相關呢?
所以,理論上,在當初,我們是否能從那張圖相當程度地「預測」或「演算」出後來中國各地的病例數字呢?
對,瘟疫聽來科幻,一種全新的、無解藥的傳染病聽來科幻,
但我們終將承認,我們竟是如此真實地生存於科幻之中──那不正是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一記警鐘、一紙訓誡書嗎?
所以,讓我們也來讀讀賈德‧戴蒙的經典名作《槍砲、病菌與鋼鐵》吧......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心理分析學派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父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而且根深蒂固的。
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處事方式、價值觀、心態,還有愛人跟被愛的能力,都會深深的打著原生家庭的烙印。
小時候呢,我們就像一台照相機,把我們接觸到大人們的各種資訊拍攝下來;等到長大之後呢,我們又像是一台錄放影機,在一定的外界刺激的前提底下,又會把那些我們錄下來,這些大人的表現給放映出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就是原生家庭給一個人的影響,那麼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呢?
「原生家庭」喔,指的是每個人出生、成長的家庭環境,一般呢,是由我們的父母親、兄弟姐妹組成的。通常呢我們的父母親,對每個人的影響是最大、也最長久,
有很多心理學的理論像精神分析啊、心理動力啊;甚至於,最近幾年很流行的阿德勒學派。
都已經證明我們早期的生活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於一個人的特質跟習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甚至於會決定這一個人一生的幸福。
在我的實務工作裡喔,我常常會聽到學生跟我說,小時候呢,一想到錢或者是一碰觸到跟錢有關係的事情,在印象中都離不開爭吵。
父母親的吵鬧聲,永遠離不開「錢」的這個核心。錢喔,永遠不夠用!
他們的父母親,幾乎都是那些不懂得怎麼樣賺錢,只知道怎麼樣拼命省錢的人;只要錢進了口袋就不願意拿出來。
到後來呢,就算生活條件變好,這個習慣一樣沒有變,對於錢是很沒有安全感的。所有存錢的目的都是為了不可預期的意外。
像是突然失業啊、突然生病啊,而不是把錢當成是一個資源,用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去實踐自己的計劃、去投資自己的未來,讓自己能夠更有價值。
也因為他們心裡的出發點關於「存錢」,都是為了要應付那些不可預期的風險;所以呢,他們的主觀情緒都一直活在恐懼裡面,不管有沒有錢都是害怕的。
這樣的狀況,也影響了我的學生跟錢的關係。通常呢,要不就是太過謹小慎微;再不然就是把錢棄之如敝屣,沒有辦法用很理智客觀的角度,去看待錢對於一個人的意義,去做出相對合理的分配跟決策。
所以那些窮過的人哦,大多都很在意手裡面的錢,心中喔一直保持著一種無邊無際的憂患意識,永遠沒有停止的一天。
在這種環境底下長大的人,對於物質跟愛,都是充滿著匱乏感。他們一生喔,都在拼命的追求錢,一直想要擺脫貧困帶來的自卑。
但是如果他沒有先深刻的搞懂,自己跟錢的關係,重新培養富有的體質;到最終喔,錢不管他有沒有,不管他是得到還是失去,他都不會快樂,也沒有辦法得到平靜。
然而今天談到「原生家庭」,我們在原生家庭裡都曾經是個孩子,不管你的原生家庭是富有的還是貧窮的,我們來思考一下喔,那些貧窮的孩子,跟富有的孩子,他們的差別真的只是錢而已嗎?
其實喔,物質上面的貧富差距,在現在的時代裡,已經不太能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因為呢,我們現在處在的時代,已經幾乎不太可能餓死了!
但是呢,那些富有的人,他們用金錢和權利能夠換得的資源,這才是富人跟窮人在原生家庭裡,為他們的孩子所塑造出最不可避免的差距。
其實啊,比具體的貧窮更可怕的是,在我們的原生家庭裡,所帶來的「窮人思維」。
窮人思維喔,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呢,投資理財的意識並不強,更多的時候,是想辦法用錢來解決當下的生活問題。
像是下個月的房租啊、學費啊,要付油錢啊、交通費啊;以至於喔,他們沒有辦法去規劃自己一兩年之後的事情。
他們對於長期的自我投資也沒有興趣,他們太習慣去看待當下的收益跟損失;以至於在他們的心中,對於「長期」的概念是模糊的。
所以呢,這裡所說的投資,並不是把錢拿去買股票啊,或者是去賭一把啊;這裡的投資,是我們努力的去滿足現實的需求之後,願意額外的存錢。
而把這些錢花在自我的教育、自我的學習、投資自己,讓自己有更多賺錢的機會,或者是有更多的具體價值。
所以呢,窮人思維的狀態,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他們很習慣有多少就花多少。這樣子會讓他們一直處在那種剛剛好,甚至於是沒有錢的邊緣。
這也是今年的諾貝爾獎經濟學的兩位得主,他們所提出的「貧窮的本質」。
貧窮的本質,最關鍵的不是窮人他們懶惰、不努力,而是他們努力的方向,常常是讓他們越來越窮的主要原因。
聽到這裡啊,如果你要翻轉貧窮,或者是去除自己心中的窮人思維;你需要的不只是學會投資理財的工具跟技巧,更重要的是從思維的根本去改變,看見自己的原生家庭,對於自己有什麼影響?
在我們近期推出的【理財心裡學】這門課當中,嘉玲老師呢,就會結合他多年的諮商工作經驗,還有他從大學以來培養的財務基礎,來幫助你看清原生家庭給自己的影響。
進而重新設定自己的內在信念、內在語言,讓你有意識的,去割捨掉那些會讓你在感受上匱乏的金錢觀。
也就是讓你割捨掉「窮人的思維」,從你的心去培養「富人的體質」,做好變有錢的準備!
透過這一門課的學習跟實踐,我相信錢這件事情,會成為你重要的基礎跟靠山,而不再會是你的負擔。
然而無論你會不會參與這門課,我都希望你在自己的生命裡找一個機會,好好的看待原生家庭,帶給你的影響。
我們每個人活到現在都有自己的源頭,其實你只有真正的看懂自己的源頭;你才會知道自己在哪裡,並且往哪裡去,才會是你想要的,而且有意義的!
人生啊,不是在忍受就是在享受。希望透過我們跟你的分享、透過學習,你可以享受自己的人生。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所提到的【理財心裡學】的課程,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你的加入。
更期待知道你在這一門課的學習跟成長,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裡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心理分析學派 在 心理分析學派、心理分析測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心理分析學派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luway123也提到中華電信徵資料庫數據管理分析師(年薪80萬~100萬/3Y) 【學歷】 國內外大學以上(資訊、機電、電機、 ... ... <看更多>
心理分析學派 在 心理學基礎:精神分析學派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除了會拍BLOG之外,頻道主要是以哲學、 心理 學、性別議題、社會議題、人生價值觀、港台比較、 ... 凱特Lin # 心理 學#精神 分析學派 #精神 分析 #基礎 心理 學#. ... <看更多>
心理分析學派 在 心理分析學派、心理分析測驗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心理分析學派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luway123也提到中華電信徵資料庫數據管理分析師(年薪80萬~100萬/3Y) 【學歷】 國內外大學以上(資訊、機電、電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