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1. 為什麼我們總嚴以律人,寬以待己?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這樣的現象可以用「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來解釋。 心理學家李.羅斯(Lee Ross)在1977年提出「基本歸因謬誤」的概念,指的是「當一個人表現出 ...
#2. 寬以待人」這句話其實是錯的?心理研究:懂得自我同情的人 ...
自我同情是心理學家Kristin Neff 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你像自己最好的朋友一樣,友善、接納和充滿愛的對待自己。 自我同情不同於自尊,自尊可能會隨著我們的成功或者 ...
#3.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學~(2)
n 羅斯(Ross)在1977年提出基本歸因謬誤,認為一般人在解釋他人行為的時候,傾向採用性格歸因,而忽略情境因素。此外,也有其他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解釋 ...
#4. 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 創作天地 - 香港教育城
所謂「嚴以律己,寛以待人」,就是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對待別人則很寬厚。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支持這個主張呢?為何我們不能寬待自己,嚴格地要求別人呢 ...
#5. 辭典檢視[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ㄎㄨㄢㄧˇ ㄉㄞˋ ㄖㄣˊ
(諺語)以寬容的態度來對待別人,以嚴格的態度來約束自己。如:「主政者必須 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才能服眾。」 ...
#6. 嚴以律己的人有時候更難寬以待人 - 今周刊
一個人之所以無法待人以寬,甚至「嚴以律人」,就是因為過度的自負,認定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而造成這種錯誤的價值觀。 民間諺語,經常把「嚴以律己, ...
#7. 每個人都是不理性的人?淺談常見的歸因謬誤,及其背後的意義
但是,其實我們每個人的思考當中,總是充滿了許多可能的謬誤,事實上, ... 因此,雖然心理學家把這些思考方式稱為是謬誤,我覺得到不必然,因為這些思考方式,其實有 ...
#8. 嫻.傾| 嚴以律人寬以待己<第31篇> - 方格子
是吧?人人都有雙重標準,重點是你拿出什麼樣的態度。 新同事NY,看似一位活潑、陽光的少婦(她有一位四歲的兒子,必須得稱之為"婦"),雖然她的前經歷不錯 ...
#9. w2v_weibo_vocab.txt - 人工智能加速器
还是过两没什么第时哦下太们那地点5 今天4 种可~ // 得次请以更您! 第一还有_ 现在已经再开始分享) 活动一起 喜欢它元这里" 才她几10 这样/ 世界于你们时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