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文】人類精神發展的心理模型
。
一、人類精神發展模型:兩類心理工具
1.兩大心理工具:認知與情緒
(1)認知工具:
理性--邏輯、推理
物理學概念--量數、清楚定義、因果關係
尋求問題解決,實務取向。
(2)情緒工具:
感性--譬喻、價值
化學概念--質地變化、公式非絕對、臨機應變
主要是關係維繫、連結彼此,讓自己活在世上不孤單
#兩系統互相交織與互為影響
。
2.兩系統的學習路徑
(1)認知的學習路徑是:閱讀、理解、實作,行為模仿。是客觀可見的。
(2)情緒的學習路徑是:先有感受、體驗,然後進行辨識與命名,並從中得知自己要什麼。是主觀抽象的。
3.舉例來說:某人被老闆罵事情做不好
被罵會有情緒,屬感性;事情做不好是認知,屬理性。
被罵之後需尋求安撫,因為情緒會先保護個人,讓自己有所抒發、不再害怕,或因委屈、冤望產生怒氣反擊。情緒平穩後才能繼續做事,比較少直接跳「那就把事情做好就好」,直接跳的狀態多數是「壓抑了情緒」,偶而可以,常態就不行。情緒被壓抑並不會消失,而是儲存在體內,身體以不舒服、莫名症狀或無感無意義作為表徵,當人的內在失衡又不理會,累積多了就會生病。
。
。
二、兩大心理工具的功能L人際互動
除了生存之外,心理工具最重要的功能是「人際互動」。
1.對外部而言:
身處群體,要有與他人相處的社會共識,「知道怎麼做」才是適當,才能「你好我也好」。不懂共識的舉例,例如說「崩潰」的形容用語,語言定義是「生活、心靈的癱瘓」,但口語化、生活化的用意只是「我受不了了」,使用意義視情境而有所不同,誤判就會產生誤會。實務上,人需要心理工具介入收集情境背景、對方心意及自己想法才能判斷出最佳策略(要老實好、客套好,還是說謊好…都是選項)。
2.對個人內在而言:
主觀情緒是形成喜好、價值觀最重要的事,例如「喜歡喝那一種品牌」就跟情緒有關。而理性是客觀的,只能觀察各品牌咖啡成分做比較,不是感受,無法決定。
「我想要什麼」是情緒系統主導,有情緒才是人類生活,否則就像機器人,選擇正確但無趣。情緒有決定權,理性是輔助與執行。
。
三、「適應」與「想要什麼」
在常態分布裡,「正常」指的是大多數人座落的範圍,而「異常」則是範圍外(規格外)的樣子。人類發展模型只是假說,要判斷一個人是否過的好,主要是看「適應與否」,而非正常或異常。如果生活可以過,並沒有一定要怎樣才行。適應後,一個人會產生「固定的生活習慣」及「固定的心靈迴路」。
固定的習慣是個人多次演化而來的最佳策略,要再次調整通常要有足夠的理由,所以「想要什麼」很重要,是「改變的動機」,才會願意從已經習慣的舒適圈做調整。
心理諮商則是在此前提下,談「你想要什麼?從目標回看,調整某些會阻礙的習慣,而好的習慣繼續保留。」
。
四、探討過去的資料是為什麼?
怎麼描述「情緒經驗」代表了你的思路習慣;「情緒經驗」的內容代表了你情緒的價值觀。
過去若有創傷,情緒反應與思路習慣就沒有被處理和調整,處在固執的自我保護下,但也導致錯誤的生活連結、極端想法,如「要與伴侶相愛一輩子是不可能的」,因為無法感情,便只剩走上孤單一輩子的選擇。
但這其實不是自由的選擇,這僅表示心理工具尚未完全發揮,「關係經營」需要情感的「相信」及「互饋」,也需要理性的「持續經營」,妥善使用交織兩者,就能達到想要的目標。
心理表徵舉例 在 施振榮 Stan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施振榮力挺市場趨勢顧問公司 挖掘樂齡商機
2019-10-02 19:43經濟日報 記者謝艾莉/台北報導
今年甫成立的奧沃市場趨勢顧問,這個由幾位女孩們組成的研究團隊,面對研究世界中的各式命題,不只關注人的消費片段,更關心整體生活樣貌,全面梳理消費者生活脈絡,探索表面問題背後的深層需求。
奧沃市場趨勢顧問共同創辦人林宛瑩在執行由智榮基金會推動的「樂樂活大家講——全台長者生活需求大調查」研究中跑遍全台與外島,與團隊調查全台灣樂齡者近7萬筆大數據生活需求的市場調查報告「樂樂活大家講—未來長者生活需求大調查」,此原始資料已向全民公開,讓大家更注意到樂齡者的市場商機。
值得注意的是,林宛瑩為台大人類學系與社工系畢業,另一個共同創辦人黃祈璿則為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企管系,政大國貿所畢業,均相當熱愛人與人的對話與過程。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表示,2012年智榮基金會成立龍吟華人市場研發論壇中心(簡稱龍吟研論),近期共同支持龍吟研論成員成立「奧沃市場趨勢顧問公司」,帶著既有的研究能量,提供商業落地的需求應用研究與顧問服務。
從偵測趨勢到促進企業與消費者協同創新、企業納入需求洞察改變管理與決策流程,都需要更彈性的專業團隊,進一步提供完整的商業策略建議。因此施振榮、葉紫華執行長、別蓮蒂特聘教授與李竺姮副執行長,共同支持龍吟研論成員成立「奧沃市場趨勢顧問公司」,帶著既有的研究能量,提供商業落地的需求應用研究與顧問服務。
林宛瑩表示,做為一個曾受過人類學與社工訓練的學生,很幸運地在學生時期就有機會接觸到田野工作與社會科學研究。近兩年陸續有和大學生們聊聊研究經驗的機會,可以感受到從未接觸過質化研究的同學,初見相關知識的迷茫和困惑。
這些課堂的學生通常面對眼前期末報告或競賽提案的任務,要找到一個有興趣的議題,在議題之下聚焦釐清欲解決的問題,發想對中問題的解決提案,議題的設定多半與「人」高度相關,第一步碰到的挑戰便是「我該怎麼了解我的使用者、消費者一點?」
林宛瑩說,其實研究沒有那麼遙不可及,帶著觀察意識走進場域開始與人互動,就可以收集意想不到的訊息,跳脫自己內心的千百種猜測與假想。以下將以長輩的飲食需求研究為例,感受一下我們與研究的距離只差一點推進思考的好奇心。
高齡議題的相關討論或創新競賽,一直是這幾年的大熱門,長輩生活需求何其多,除了找自己有興趣的議題之外,也可以藉助二手資料來訂定命題。2017年智榮基金會推動的「樂樂活大家講——全台長者生活需求大調查」研究中,從將近3萬2千筆50歲以上填答者的有效問卷中,我們看見十大生活需求裡「吃得營養健康」為第二大的未來生活需求。
林宛瑩表示,但長者飲食情境複雜多元,需要進一步思考聚焦方向。簡單舉例:要關注的是在家吃或外食、日常三餐或是非日常大餐,想解的是一人吃的麻煩還是聚餐時的不便、關於飲食的議題要進一步探索的是方便吃、吃營養還是多變化。不同情境元素的搭配,都會影響下一步探究的重點。
她進一步表示,行為表徵是強而有力的證據,觀察現象僅是聚焦問題的第一步,對於現象產生的緣由形成假設再往下探問,才能更接近問題的全貌。
例如2017年在基隆暖暖過港社區進行長者需求討論工作坊,再次聊到與飲食相關的話題。一開始大家仍在營養攝取、健康飲食上熱烈討論,說到老了越吃越少、不愛在外面吃的時候,長輩們也很贊同,這樣的狀況用高齡者的生理狀況和健康顧慮想來十分合理。但就在往下多為一句「為什麼」的時候,有長輩幽幽的說出「唉,假牙啦!」
林宛瑩表示,一問之下小組內的6個長輩中只有一人沒戴假牙,而裝假牙初期的不適應感影響了長輩的食慾,而且之後為了維持假牙的狀態,除了不吃太硬的食物,通常吃完東西就要清潔避免細菌滋生。清洗的麻煩可以想見,但繼續探問除了麻煩外還有什麼困擾時,他們便說出要在公共廁所拔下假牙清洗真是「有點不好意思啊!」
林宛瑩說,可以發現食慾變差是容易觀察的行為表徵,但是在行為底下可能有多種我們未曾設想過的原因和需要,尤其是各種的心理門檻更是難以覺察,加上研究對象與自己的生命經驗迥異,也難以一在時間想像到可能的擔憂。所以作為一個有意識的研究者,在過程中透過層層推論思考往下發問,或許可以找到意想不到的發現。
「請記得,過程中若多發現了些什麼、多了什麼新想法,都是你自己因著對人事物的好奇與逐步思考推進找到的。」這是最近最常和同學們分享的課堂前提。林宛瑩強調,在研究世界裡、在各式命題之前,讓我們永保初心、永遠好奇。
奧沃市場趨勢顧問服務的客戶包含宏碁、鈊象電子、桂冠、華歌爾等,目標以研究搭建企業與消費者間的溝通橋樑,從消費者的根本需求開展市場機會新局面。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081946?utm_source=Facebook_PicSee
心理表徵舉例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粉專首文:塔羅心理學緒論試譯】
用這篇翻譯文章來開始這個粉絲專頁的經營
今天花了四個小時來翻譯了Robert Wang塔羅心理學的緒論
關係子句的翻譯真的讓我頭昏轉向
但這篇文章真的寫得很不錯,
當時學榮格就是想要找個理論的根源來加深術數的內涵,
也能夠搭起心理學、諮商和術數之間的橋樑,
這個書的走向感覺是個很好的示範。
榮格(1875-1961)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也曾是佛洛伊德的同事,他是心理分析的先驅者,是位創新的思想家,他首先觀察到世界上的宗教、神話和他病人的夢之間有共通性,帶來了對人類處境的獨特觀點。榮格的書難讀,但是他的基本結論是容易闡明的。
1.他強調心理生活的實體性,也是這一點將他與實徵導向的學院派心理學主流區隔開來。
2.他主張所有人類的意識是相連通的,每個人的意識都像個小池塘,涓滴流入了共有的"集體潛意識"之海。
3.第三個關鍵原則牽涉到集體潛意識的內容,也就是榮格所稱的原型(archtypes),這些是文化的印記,由人類在貫穿歷史中思想所建立起來的意象與概念。舉例來說,幾世紀以來有個十分普面的概念如"母親",這是一個跨文化的概念,可在神話、童話還有世上的宗教看到,像大母神(Great Mother)或是地母(Earth Mother)等,以無以計數的形態呈現,這些共通的母親可以是關愛的照料的,也可能是像蛇髮美杜莎,是個一眼殺人的巫妖。跟隨著榮格對原型與塔羅的相關的建議,這78張榮格塔羅牌畫作被創造來當作原型意象。透過塔羅牌我們可以進入個人潛意識非理性的素材當中,然後再躍入集體潛意識的界域,理論上集體潛意識決定了我們的意識行為。
4.所有事物都奠基在"兩極對立(opposite)"、"陽與陰"的基礎之上,在塔羅當中,魔術師是完整的本我(Self),是男女共有的潛能所在,除了愚者之外的其他所有牌,展現了其他的面向,就像兩個從原始水晶裂出的個別面體(facet),女性以小姐、母親、祖母、蕩婦這些面向呈現,男性被看作小男孩、父親、祖父。
當我們對特定的塔羅牌冥想,我們就是在處理我們自身的特定面向,透過女皇牌我們首先在處理我們的母親,然後是我們生命中的純粹母親面相,皇帝牌帶我們去思索我們的父親,然後是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父親。終極的目標是再整合我們自身的對立兩極,回歸為愚者的質樸靈性狀態。
塔羅牌被拿來個人使用,也能用在專業心理治療師和病患之間。
此外榮格塔羅可提供做為早期診斷工具替代方案,像是羅夏克墨漬測驗,它既豐富又多元,因為當前普及的診斷性投射測驗診斷效度依賴心理治療師的詮釋能力更勝於工具本身。
有些人會不認同,而且因為我們這個科學的時代,以及對塔羅牌這神祕學的負向社會觀感,會看輕塔羅圖案可能有嚴肅的臨床與自我分析價值,不過應該要認知到,一直到上個世紀,當心理學的語彙第一次在發展時,大量的人類情緒、概念、意識狀態甚至人際關係,都是透過行星、動物、交叉、圓環、四角形等圖像形式來表徵。大量的神祕學都是我們祖先在嘗試描述意識的複雜性,這樣的描述總不變的會與宗教的發展有關。
當然,榮格取向塔羅沒有企圖去培養任何神話、神祕學或宗教體系上的信念,要有效的使用這些牌不需要去擁護任何概念的方案(program of ideas),甚至也不用擁護榮格取向對於集體潛意識原型的核心假設,關鍵的方法是非常務實的,只需要有意願擱置自己的懷疑,然後從他們的使用結果當中得到自己的結論。
那些分析傾向的人,還有那些對塔羅提供對於原型互動一個精細與精準地描繪勝過其他眾人相信的象徵體系的人,將會被獎勵 應用塔羅模式在神話學、以及格林兄弟在十九世紀中收集的童話上。
邪惡的女巫可以被認為是塔羅牌月亮所顯現的破壞面向,智慧的老人、如教師般的祖父可以被視為塔羅牌隱者的靈性面向,英俊的王子、經驗漸長的兒子可以被稱作塔羅中的魔術師或愛人牌。
在童話當中這些角色的重現還有他們相似互動的內涵,都與塔羅牌一致,能推導出必然的結論,也就是塔羅牌和童話指涉的都是存在於集體潛意識中原型的相同運作,這層可在塔羅中發現的人格以及流傳民間的傳奇人物關係,在榮格塔羅的三部曲之二,榮格取向塔羅和他的原型意象有更多的細節。
在更實務的觀點上,對著這有著不同男女面向的22張塔羅冥想,帶來對人類處境的客觀概覽,宮廷牌代表了人格的類型,人格的行為與活動則顯示在小阿卡納當中,榮格稱之為轉化的原型,代表了潛勢、實際處境和事件,結合宮廷牌和小牌,促進了對我們主觀處理不同人與生活經驗的方式的了解,本我的角度也被每張塔羅牌為基礎的曼陀羅所表徵,曼陀羅是一個神祕圓環,在東方被用來幫助深思,他是與每張卡牌相連原型的能量,一種更圖像的表達方式。
心理表徵舉例 在 心智表徵- 刻意練習》|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還認為自己學習能力低落、技能不如別人、成就低人一等嗎?其實不用這麼妄自菲薄你只不過還沒有掌握每個人都有的天賦「大腦和身體的可塑性與適應力」 ... ... <看更多>
心理表徵舉例 在 字音及字義訊息所對應的內在心智符號分别為字形表徵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 學月份精選小知識 月主題:語言 文主題:語言的表徵 【語言的表徵】 文:Shklyarov 圖:Shklyarov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