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最近有關急救的激烈討論,我除了是莫名其妙之外其實也挺高興的。至少現在大家的common ground是「不能見死不救」,所以我是可以期望香港的街頭急救普及率上升了是吧?
老實說,隔口罩吹氣也好,直接嘴對嘴吹氣也好,甚至只搓不吹也好,如果在街上見到有人不省人事,任何方法的急救都總比不救來得好。那些覺得醫學權威是在誇大武漢肺炎威力的信徒,就即管用你的方法去急救病人啊。但就算是武漢肺炎來襲之前,平常人害怕受感染、怕骯髒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指引裡才會出現「隔面罩吹氣」和「只搓不吹」(compression only CPR),目的就是為了增加途人對素未謀面的病人施救的比率。就是這樣簡單,沒有什麼陰謀論之談。而的確是有研究證明推廣compression-only CPR能增加院外心臟停頓病人的獲救和存活率(註一)。同時,研究也發現由未經醫學訓練的路人為心臟停頓的成人施救時,「只搓不吹」反而比傳統「30比2」的心肺復甦法能帶來更好的神經能力復原(註二)。(連吹氣都不是必要了,為什麼還要糾纏為病人戴口罩再吹氣會否減少存活率呢⋯⋯實在是莫名其妙。)
而施救者是否願意直接為病人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是非常實際的衛生考量。我經驗不多,工作幾個月至今只遇過少於十次需要急救的院內心臟停頓情況,但倒也試過在院外遇過一個遇溺需要急救的病人。(詳見:https://www.facebook.com/medstudenthk/photos/a.914081138639398/1750689364978567)當時整個沙灘人很多,但願意落手施救的只有我和另一位男士。而我們兩個都不約而同在要吹氣的時候猶豫半响,最後也真的隔了層絲巾才衝破了心理關口,為滿口酒氣和嘔吐物的遇溺者進行吹氣,直到飛行服務隊到來。回家後我除了刷了好多次牙之外,也不斷在網上搜尋經人工呼吸傳染病毒的案例,所幸相關案例確實甚少。進行人工呼吸後擔心被傳染病毒的心理壓力,我會說比針刺意外後的惶恐還要嚴重得多。
我當時作為非常老土要「立志救人」的醫學生,到實際救人時尚且有這些考慮,相信普羅大眾面對人工呼吸的心理掙扎會更為巨大。那些自命眾人皆醉我讀醒的鍵盤戰士們,我希望你們遇到真的需要救援的病人,可以毫不猶豫的幫助他們,施行急救。就算你們那刻決定違反自己的言論,為病人帶回口罩才吹氣,甚至完全只按壓胸口不吹氣,也不要緊。只要記住,任何的施救都比完全不救來的有用。
註一:JAMA. 2005;293(3):299.
註二: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3:CD010134. Epub 2017 Mar 27.;
Lancet. 2010;376(9752):1552. Epub 2010 Oct 14.
圖片來源:消防處廣告短片
心臟停頓存活率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HKET健康百科】心跳停頓於國際的存活率為 5%,香港只得 2.3%,心臟專科醫生王泰鴻指出,要改善這嚴峻情況,必須從將急救法變得普及開始。
【救人是使命】http://bit.ly/2pkiTUM
立即登記成為新會員,免費獲贈《簡易收息全攻略》http://bit.ly/2mcyqEC
心臟停頓存活率 在 超級奶爸 何基佑 Kay H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用6個小時可以救人一命你願意嗎?」(請轉載)
假如有一天你在街上見到有人因為突然心臟停止而倒下,沒後呼吸,你會有什麼反應?心臟每停止1分鐘,存活的機會就會減少10%。換言之,不到10分鐘這個人就還魂乏術。其實只要心臟停頓幾分鐘已經足以對腦部帶來永久性的影響。這個時候如果有懂得心肺復甦(CPR)和操作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的目擊者可以在救護人員到場前為患者進行急救,這樣不但可以增加他的存活率,更可以減少日後永久性的傷害。
可惜的是絕大部份目擊者都會覺得恐懼,恐懼是因為自己不知道應該做什麼,和怕令到這個心臟停止的人受更大的傷害,對嗎?當一個人呼吸和心跳都停止,已經是差到不能再差的情況,救不了是正常,救得到是bonus,只要有任何人願意嘗試幫助他,都只會令他情況轉好。另一個謬誤就是很多人認為只有肥胖,少運動的人才會突然猝死。事實是即使很瘦,有良好運動習慣,不煙不酒都同樣有機會發生,而且毫無先兆。因為血管的梗塞程度是因人而異,我們可以看起來很健康,但血管卻是淤塞,至於成因仍然不明。
我應香港東北扶輪社的邀請擔任「心肺復蘇法教育計劃開幕禮」大使,希望喚醒大眾學習心肺復甦的重要性。課程在聖約翰救傷會的導師指導下進行,合格者將獲頒贈證書。只需要一個週末的六小時(09:30-16:30)就可以學會心肺復蘇法,和使用AED機,我覺得值得花這個時間。大家幻想一下如果學會了這種急救技巧,其實就是在守護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圈。
歡迎13歲以上人士報名,課程費用全免(原價$300),名額1000個。我會報名上堂,邀請你同我一起參與,為社會出一分力,發揮「超我服務」精神!
聖約翰救傷機構網址:
www.stjohn.org.hk/zh
國際扶輪3450地區網址:
www.rotary3450.org
—————————————
想收到我最新的update,請在本專頁cover photo下方,按『Following』(追蹤中)➔ 『See First』(搶先看)。
Instagram:hokeeyau
#何基佑有感而發 #急救 #香港東北扶輪社 #心肺復甦 #cpr #aed
心臟停頓存活率 在 院外心臟停頓-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現時的醫學研究普遍關注整體的病發和存活率,卻缺少針對40歲或以下的年輕OHCA患者存活率作研究。 為了解香港院外心臟停頓的患病率及存活率,遺傳性心律基金會委託香港理工 ... ... <看更多>
心臟停頓存活率 在 「院外心臟停頓(OHCA)存活率」研究新聞發佈會 的推薦與評價
遺傳性心律基金會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開展了一項研究:香港院外心臟停頓(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存活率,分析由2017至2020年OHCA的數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