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愛國民主」和趙少康「喊一聲兄弟」 同邏輯下場】
國民黨的新總統候選人趙少康近日拋出他的兩岸政策,「喊一聲兄弟、保百歲平安」。人人都想保百歲平安,分歧只是「喊一聲兄弟」的內容。拈親認故當然是務實,希望達致中國不主動攻打台灣,因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這種站穩民族立場、換取空間時間求自身發展、繁榮一天是一天的邏輯,在香港就實行了二三十年,是上一代從政者的根本大法。上世紀出身的香港從政者認為,香港無險可守,落入中國統治已成定局,必須站穩「認中」的立場再去爭取民主,主動撤清任何支持獨立和自決嫌疑更是必須。1993 年,當時劉慧卿到台灣參加某研討會,只是提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人民決定」,就被中方強烈批評,連民主派的同事也率先割席,表示不支持台獨。
到了主權回歸之後的一代長大了,開始強烈本土化,他們強烈反對擾亂生活和經濟的中國旅客,也建立起分開香港事務和中國事務 (例如六四) 的自我意識。民主派也跟這些新力量勢成水火,巨大分歧到了反送中才因要應付敵人而暫時擱置。不過直至 2019 為止,香港政治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盡力守護一國兩制,追取「民主自由」,聞「獨」字色變,因為這會惹怒中國,超過紅線,更加爭取不到香港想要的東西。
如果國新路線的理想狀態是某種類似「一國兩邦」的狀態,即認同一個祖宗,但希望保留到台灣的某種主權,這其實就跟香港 (2019 年前) 的主流政治思想非常像,即追求一國兩制。碰巧中方在早前也談過,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香港政壇長期以來跟台灣互動時,不免習慣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台灣人經過幾重播譯之後,好像會得出香港民主人士跟自己也差不多屬性的看法,但其實香港政治思想市場裡,只有台灣藍營的對照物,而沒有綠營的對照物。長期以來,香港人主流政治爭取路線,都是「愛國民主運動」,他們在乎六四,年年紀念,也是「支援愛國民主運動」。
在 2014 年中國終於揭穿,雙普選 (特首和立法會) 不會是香港人心目中的真正普選,而是必須先由中方篩選,就觸發了持續幾十天的佔領運動,後來在整一代人的民主期待幻滅、承諾不獲兌現之後,年輕人和政治素人就開始另覓他途,對中國不再溫情等待,新仇舊恨開始浮上水面。民主運動的前輩要不震驚,不解民間思想突然變得如此武裝,要不就苦口婆心勸說,香港太小,還是要希望中國自己改變,香港民主才有根本出路。雖然港台兩地具體條件和歷史脈絡不同,但強行比較,即可得出香港政治界因為政治現實,從來也是非常「藍營」。
消滅港人最後「潔淨愛國」空間
不過自認愛國是否就能夠獲得自主權?認中是否就能獲得空間?最近也得出了歷史的解題。立了國安法之後,最近中方就繼續修改香港選舉體制,強調「愛國者治港」,「非愛國者」要在政治上出局,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區議員,都要宣誓效忠香港特區和中國,如果官方認為他們並不愛國,就是違誓,會交給法庭審判,議席即時被停止;查實之後,不只會喪失議席,更可能觸犯刑事罪行。
在 2019 年地方選舉大勝的非建制派區議員,現在人人都在考慮去留問題。
其中有高官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領導者、推行者,一國兩制是中國授權而成,你不可能說自己支持一國兩制,卻反對國家,反對共產黨。於是便引起了自然追問,「愛國不愛黨」多年來都是香港人自認為安全的、務實的政治路線。現在恐怕是等於把話說明,消滅香港人最後的「潔淨愛國」空間。你不愛黨,你就不愛國了。
香港人多數是不愛黨的,但他們認為自己愛著唐詩宋詞、人民土地的文化中國、理念中國,也是愛國,只是愛國的方式和中國人略有不同。中老年人爭論著「愛國」定義不由中共壟斷,他們也有自己的愛國定義。這沒問題,但最終的政治現實是,中國希望香港人在政治和權力都認同中國,而不只是文化和象徵意義上效忠。
鄧小平年代,北京當局的愛國者定義很鬆,表示不會要求香港人愛黨,只是愛國愛港就可以,左派右派中間派,支持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甚至封建奴隸主義,也被接納為愛國者。當初他們是否說真的,也不必考據,總之愛國者的定義,是隨著形勢發展而改變。對左派而言,歷史是辯證的,政策也是因時制宜的。因此同一種言行,在 80、90 年代可以被視為愛國者,如今卻是出局者。隨著統一進程由淺入深,各種定義也會隨時修正和變化。台灣自然有人認為,認了九二共識,中共就不會繼續軍事威脅;認了做兄弟做宗主,就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王國。
這其實是一種封建社會和前現代的視野。好像南越國與初期的西漢政權,也有過「一國兩制」,南越向西漢稱臣,但後來大有為的漢武帝將之攻滅了,收入國家直接管治。東邊的高麗半島、西南面的雲貴一帶,甚至在緬甸附近的果敢人,都曾獲中國政權「冊封」,但因為中國的經濟和文化虹吸力太強,這些國家或遲或早都因內亂而被乘機接管,或者滲透到某個程度就一夕變天,總之中國文明的發展,說穿了就是一個逐漸的「化封建為郡縣」的過程,今日的禮待是辯證色彩的,而條約本身也是辯證色彩的。今日香港政壇的老一輩,仍然懷念鄧小平時代中國政府對香港 (和他們 ) 尊重禮待,他們不一定有誇大歷史,然而中國的統治方式甚至領土意識都是充滿辯證意味的,定不變之法,卻是為了變法而鋪墊;立約是為反約製造實力。一切都如此正、反、合地發展下去。
「不愛國」的行為清單會慢慢增加
喊兄弟保多久平安,依照具體形勢而定,不是合約範圍的定數。今天的方案是台灣甚至連軍隊都可以保留,選舉會照常進行,各項既有權利不變,只要不搞台獨就是愛國。然而一旦冊立關係定下來,就會慢慢要求削除愛國定義的差異,「不愛國」的行為清單會慢慢增加。
這並非你信不信國際政治承諾的問題,而是中國文明的行為傳統十分深遠,並不是誰人當家作主甚至民主化可以改變。首先謀求封建,結冊立關係,之後啟動郡縣化的長期過渡階段。由於台灣搞本土路線已經很久,所以北京對台的愛國定義就下降為「喊兄弟」,「喊兄弟」已等於極為親善了。相反喊兄弟的溢價在香港一文不值,但在台灣卻是水漲船高。價差純粹只因為台灣還未完全被掌握。
香港的愛國民主,跟台灣的喊兄弟保和平,其實也是一樣的邏輯,碰上一樣的中國,多數會有相似結果。「喊兄弟」在短期內是會得到空間和好處,但這空間是用來給削除的。就好像中國內部流傳的一個黑色笑話,中國人肯定是有言論自由的,但你一生就只有一次使用機會。
愛國和台獨議題用來調戲北京是有效的,因為那會產生不同的政治溢價,好像炒股票,這一點藍綠陣營都會玩,但這跟台灣有沒有和平沒有關係。文明衝突現場就好像地震帶,地震不受人事和政治影響,近乎歷史宿命,人就只有及早預備地震抗災工具和物資,因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國對親疏遠近者,只有同化之先後,而沒有本質區別,十分「公平」。德性 (身份認同、愛國大義) 有溢價,但地震卻超然於人文之上。求神問卜避禍,「忠信甲胄,禮義幹櫓」,都不如發展實力。現代人懂得未雨綢繆,就減少了跳求雨舞、給河伯娶妻的尷尬。把事情簡化為自己沒有認祖歸宗而遭天譴,是否太自我中心,也太不懂中國文明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習近平主持文藝座談會,叫齊所有出名的文藝人士,然後發表談話。嚴格來講,黨的第一把手主持文藝座談會並發表講話,這是歷史上的第二次。對文藝作出原則性指示。他講一句等於一萬句,全國所有人都要照他的方針進行。但中間又夾雜了半次,遲點才告訴大家那半次是甚麼。 上一次,我已經讀到熟。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
「忠信市場歷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忠信市場歷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忠信市場歷史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忠信市場歷史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忠信市場歷史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忠信市場歷史 在 SITE ×台中忠信市場∥ 市場的歷史始於民國五十七年度過了七 ... 的評價
- 關於忠信市場歷史 在 忠信市場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忠信市場歷史 在 忠信市場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忠信市場歷史 在 阿吉騎單車- 萬和宮|林金生香|文昌公廟|豐樂雕塑公園 的評價
忠信市場歷史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愛國民主」和趙少康「喊一聲兄弟」 同邏輯下場】
國民黨的新總統候選人趙少康近日拋出他的兩岸政策,「喊一聲兄弟、保百歲平安」。人人都想保百歲平安,分歧只是「喊一聲兄弟」的內容。拈親認故當然是務實,希望達致中國不主動攻打台灣,因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這種站穩民族立場、換取空間時間求自身發展、繁榮一天是一天的邏輯,在香港就實行了二三十年,是上一代從政者的根本大法。上世紀出身的香港從政者認為,香港無險可守,落入中國統治已成定局,必須站穩「認中」的立場再去爭取民主,主動撤清任何支持獨立和自決嫌疑更是必須。1993 年,當時劉慧卿到台灣參加某研討會,只是提出「台灣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人民決定」,就被中方強烈批評,連民主派的同事也率先割席,表示不支持台獨。
到了主權回歸之後的一代長大了,開始強烈本土化,他們強烈反對擾亂生活和經濟的中國旅客,也建立起分開香港事務和中國事務 (例如六四) 的自我意識。民主派也跟這些新力量勢成水火,巨大分歧到了反送中才因要應付敵人而暫時擱置。不過直至 2019 為止,香港政治的主流思想,仍然是盡力守護一國兩制,追取「民主自由」,聞「獨」字色變,因為這會惹怒中國,超過紅線,更加爭取不到香港想要的東西。
如果國新路線的理想狀態是某種類似「一國兩邦」的狀態,即認同一個祖宗,但希望保留到台灣的某種主權,這其實就跟香港 (2019 年前) 的主流政治思想非常像,即追求一國兩制。碰巧中方在早前也談過,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香港政壇長期以來跟台灣互動時,不免習慣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台灣人經過幾重播譯之後,好像會得出香港民主人士跟自己也差不多屬性的看法,但其實香港政治思想市場裡,只有台灣藍營的對照物,而沒有綠營的對照物。長期以來,香港人主流政治爭取路線,都是「愛國民主運動」,他們在乎六四,年年紀念,也是「支援愛國民主運動」。
在 2014 年中國終於揭穿,雙普選 (特首和立法會) 不會是香港人心目中的真正普選,而是必須先由中方篩選,就觸發了持續幾十天的佔領運動,後來在整一代人的民主期待幻滅、承諾不獲兌現之後,年輕人和政治素人就開始另覓他途,對中國不再溫情等待,新仇舊恨開始浮上水面。民主運動的前輩要不震驚,不解民間思想突然變得如此武裝,要不就苦口婆心勸說,香港太小,還是要希望中國自己改變,香港民主才有根本出路。雖然港台兩地具體條件和歷史脈絡不同,但強行比較,即可得出香港政治界因為政治現實,從來也是非常「藍營」。
消滅港人最後「潔淨愛國」空間
不過自認愛國是否就能夠獲得自主權?認中是否就能獲得空間?最近也得出了歷史的解題。立了國安法之後,最近中方就繼續修改香港選舉體制,強調「愛國者治港」,「非愛國者」要在政治上出局,上至政府高官,下至區議員,都要宣誓效忠香港特區和中國,如果官方認為他們並不愛國,就是違誓,會交給法庭審判,議席即時被停止;查實之後,不只會喪失議席,更可能觸犯刑事罪行。
在 2019 年地方選舉大勝的非建制派區議員,現在人人都在考慮去留問題。
其中有高官說,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領導者、推行者,一國兩制是中國授權而成,你不可能說自己支持一國兩制,卻反對國家,反對共產黨。於是便引起了自然追問,「愛國不愛黨」多年來都是香港人自認為安全的、務實的政治路線。現在恐怕是等於把話說明,消滅香港人最後的「潔淨愛國」空間。你不愛黨,你就不愛國了。
香港人多數是不愛黨的,但他們認為自己愛著唐詩宋詞、人民土地的文化中國、理念中國,也是愛國,只是愛國的方式和中國人略有不同。中老年人爭論著「愛國」定義不由中共壟斷,他們也有自己的愛國定義。這沒問題,但最終的政治現實是,中國希望香港人在政治和權力都認同中國,而不只是文化和象徵意義上效忠。
鄧小平年代,北京當局的愛國者定義很鬆,表示不會要求香港人愛黨,只是愛國愛港就可以,左派右派中間派,支持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甚至封建奴隸主義,也被接納為愛國者。當初他們是否說真的,也不必考據,總之愛國者的定義,是隨著形勢發展而改變。對左派而言,歷史是辯證的,政策也是因時制宜的。因此同一種言行,在 80、90 年代可以被視為愛國者,如今卻是出局者。隨著統一進程由淺入深,各種定義也會隨時修正和變化。台灣自然有人認為,認了九二共識,中共就不會繼續軍事威脅;認了做兄弟做宗主,就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王國。
這其實是一種封建社會和前現代的視野。好像南越國與初期的西漢政權,也有過「一國兩制」,南越向西漢稱臣,但後來大有為的漢武帝將之攻滅了,收入國家直接管治。東邊的高麗半島、西南面的雲貴一帶,甚至在緬甸附近的果敢人,都曾獲中國政權「冊封」,但因為中國的經濟和文化虹吸力太強,這些國家或遲或早都因內亂而被乘機接管,或者滲透到某個程度就一夕變天,總之中國文明的發展,說穿了就是一個逐漸的「化封建為郡縣」的過程,今日的禮待是辯證色彩的,而條約本身也是辯證色彩的。今日香港政壇的老一輩,仍然懷念鄧小平時代中國政府對香港 (和他們 ) 尊重禮待,他們不一定有誇大歷史,然而中國的統治方式甚至領土意識都是充滿辯證意味的,定不變之法,卻是為了變法而鋪墊;立約是為反約製造實力。一切都如此正、反、合地發展下去。
「不愛國」的行為清單會慢慢增加
喊兄弟保多久平安,依照具體形勢而定,不是合約範圍的定數。今天的方案是台灣甚至連軍隊都可以保留,選舉會照常進行,各項既有權利不變,只要不搞台獨就是愛國。然而一旦冊立關係定下來,就會慢慢要求削除愛國定義的差異,「不愛國」的行為清單會慢慢增加。
這並非你信不信國際政治承諾的問題,而是中國文明的行為傳統十分深遠,並不是誰人當家作主甚至民主化可以改變。首先謀求封建,結冊立關係,之後啟動郡縣化的長期過渡階段。由於台灣搞本土路線已經很久,所以北京對台的愛國定義就下降為「喊兄弟」,「喊兄弟」已等於極為親善了。相反喊兄弟的溢價在香港一文不值,但在台灣卻是水漲船高。價差純粹只因為台灣還未完全被掌握。
香港的愛國民主,跟台灣的喊兄弟保和平,其實也是一樣的邏輯,碰上一樣的中國,多數會有相似結果。「喊兄弟」在短期內是會得到空間和好處,但這空間是用來給削除的。就好像中國內部流傳的一個黑色笑話,中國人肯定是有言論自由的,但你一生就只有一次使用機會。
愛國和台獨議題用來調戲北京是有效的,因為那會產生不同的政治溢價,好像炒股票,這一點藍綠陣營都會玩,但這跟台灣有沒有和平沒有關係。文明衝突現場就好像地震帶,地震不受人事和政治影響,近乎歷史宿命,人就只有及早預備地震抗災工具和物資,因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國對親疏遠近者,只有同化之先後,而沒有本質區別,十分「公平」。德性 (身份認同、愛國大義) 有溢價,但地震卻超然於人文之上。求神問卜避禍,「忠信甲胄,禮義幹櫓」,都不如發展實力。現代人懂得未雨綢繆,就減少了跳求雨舞、給河伯娶妻的尷尬。把事情簡化為自己沒有認祖歸宗而遭天譴,是否太自我中心,也太不懂中國文明呢?
忠信市場歷史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劉邦十年做清官
歷史春秋網
作者:程步
秦國人的到來,不僅消除了魏國人亡國滅種的恐懼,還給魏國帶來了一陣清風,一股正氣。秦國的兵民樸實憨厚(其百姓朴)。下級官吏謙恭節儉,辦事認真,公平執法,不徇私情(其百吏肅然,莫不恭儉、敦敬、忠信而不楛)。將軍高官生活簡單樸實,出家門入公門處理政務勤勉高效。出公門入家門閉門謝客,少有私下宴請娛樂,拉幫結派。皆公正廉潔(觀其士大夫,出於其門,入於公門;出於公門,歸於其家,無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黨,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故而秦國人行政廉潔高效,秦國人治理下的衙門、市場、社會、百業,都依法辦事,各司其職,各盡所能,形如沒有管理者卻能自行自為自治。社會安定,百業興旺(其朝閒,聽決百事不留,恬然如無治者,古之朝也。故曰:佚而治,約而詳,不煩而功,治之至也,秦類之矣)。
秦國人的到來,更給魏國帶來了制度的變革,並使百姓從制度變革中獲益,劉邦就是其中的一個。
戰國時期百姓都是子承父業(農之子恆為農),除此之外別無出路。國家的政權把持在貴族手裡,下層的官吏也都是貴族的門客捨人擔任,貧民百姓進階無門。秦國不同,自商鞅變法廢分封立郡縣之後,上自丞相,下至小吏,不論貴賤,唯才是舉。比如秦國的丞相,數出名來的秦穆公的百里奚,秦孝公的商鞅,秦惠王的張儀、樂池,秦武王的甘茂,秦昭王的薛文、樓緩、範雎、蔡澤,秦莊王的呂不韋,秦始皇的隗林、王綰、李斯,都不是嬴氏王族。下級官吏則是通過公開考試,擇優錄取。秦國的這套做法,給劉邦這樣的下層百姓開闢了就業晉陞的機會。劉邦少兒時期讀書認字派上了用場,當時讀書認字的人不多,故而劉邦一試通過,一腳就當上了沛縣泗水亭的亭長,相當於今天的派出所所長(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
有句話叫環境造就人。秦國人帶來的清風正氣,激發出劉邦本性裡的正能量。原本效法偶像魏無忌「飲醇酒,多近婦女」遊手好閒在混在看的劉邦,一變欲要做清官、能吏、好丈夫。
說劉邦欲做清官有證據。劉邦身為派出所長,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指手畫腳,支使下屬零時工跑腿辦案,自己如過去般吃喝玩樂淫女人,事辦成了案子告破了,再去出頭露面匯報成績,邀功領賞。劉邦是身先士卒,不遠百里。楚地酷熱,下鄉辦案烈日難當,有個草帽可以遮陽。找個地面上轄區內擺攤的要一頂,沒人會駁亭長的面子。伸手就拿,定也沒人敢跟亭長較真。你要不給,治你個偷稅漏稅,說你有盜竊嫌疑關你三天,耽誤的買賣不抵一頂草帽?誰都算得明白這筆賬。劉邦沒這麼做,而是自己動手用竹皮編竹帽(高祖為亭長,乃以竹皮為冠)。一次去八十里以外的薛邑辦案,路途遙遠要走兩天,他便編了一頂戴上。自此以後經常戴著,直到當了皇帝還時常以此遮陽,故而被人稱為劉氏冠(令求盜之薛,治之,時時冠之。及貴常冠,所謂「劉氏冠」乃是也)。
不僅如此,劉邦還是個能吏和好丈夫。可就是這樣一個清官、能吏、好丈夫,卻突然落草造反了,就因為跑了幾個民工?不對。詭異嗎?太詭異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劉邦
忠信市場歷史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習近平主持文藝座談會,叫齊所有出名的文藝人士,然後發表談話。嚴格來講,黨的第一把手主持文藝座談會並發表講話,這是歷史上的第二次。對文藝作出原則性指示。他講一句等於一萬句,全國所有人都要照他的方針進行。但中間又夾雜了半次,遲點才告訴大家那半次是甚麼。
上一次,我已經讀到熟。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講話,基本上最重要的是,你們不能講那些為文藝而文藝,或者資產階級的溫情人性。每逢寫任何東西,都要問三個問題。第一,是為誰而寫?第二,是寫給誰看的?第三,寫出來的效果是怎樣。一個真正的文藝工作者是應該站穩他的立場,他的作品是要為工農階級而寫,而不是知識份子消閒用的。寫作就是要給工農階級,寫出來不能夠扮高深,是要給工農和無產階級看的。然後寫完要問自己,這本作品是對革命有利還是無利。寫出革命的壞事,那是對革命沒有利,如果寫國民政府的好事也是對革命無利,所以這是不能寫的。
這叫做站穩階級立場,叫做文藝戰線,在戰場上要打贏人,就要做這些。坦白講,一要考慮這東西的,寫出來的已不是文藝作品,而是宣傳單張。這是第一個大災難,延安文藝講話籠罩了中國幾十年。
第二,那半次是甚麼,是江青同志主持解放軍文藝工作會議。江青同志的談話是怎樣呢?江青同志的談話是雖然我們國家己經解放了廿多年。但是在文藝戲曲中還未解放,還是用舊那套。戲中還是帝皇將相、才子佳人,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東西,這是不行。革命時代讓無產階級翻身,就要有無產階級的文藝作品,這些封建思想統治的文藝階層是要被打倒。於是搞出文化大革命,那時候不可以做戲,只可以做樣板戲。樣皮戲做了十年。
現在我們偉大的習大大又主持文藝講話。他話基本上,現在作品太低俗。我為我的老友王晶擔心,因為他交過作品上去審批,結果回來也不能剪,因為審批只寫了意識低俗。意識低俗,那麼還能剪嗎?都不知可以怎麼剪。第二,習大大講不要做市場的奴隸。不做市場奴隸,部戲不賣座,沒有人看。那從事者何以為生。那返回以前的年代,國家出糧給他們寫作,但寫出來的東西是沒有人看的。還有要對之前從事文藝工作的人或者有貢戲的人加以致敬。那不是又要拍回魯迅那些矛盾那些東西出來。那些左聯作家作品是否又要拿出來再拍過。祥林嫂、阿Q正傳那些拍來拍去。然後他講了兩個網絡小說作家出來講,一個叫做周小平、一個叫花千芳。一個中學畢業,一個初中畢業,曾經辦過色情機構被捕,二人因此而紅了。
大家寫作要有多些正能量。甚麼叫做正能量。即是一定要愛國,為國家生產,為公共貢獻。向雷鋒同志學習。如果這些東西能夠鼓吹到,便不會搞到今時今日這樣。
這完全是倒退,這樣令整個文藝電視電影界,一窩蜂不敢再做這些東西。因為他一句頂一萬句,講了還可以再做﹐是搞作對。之後大家拍來拍去都是西遊記、大鬧天宮。再拍三大解放戰役,拍完都沒有人看的。再拍建黨、建國偉業,偉大的毛主席,毛主席在延安,鄧小平在深圳,習大大在福建。去年又拍了一次雷鋒,全國沒得上映,在南京上映,十多間戲院上映,但票房是零。因為沒有人喜歡看雷鋒。別人不覺得雷鋒可以看。那時候五十年代,幫人執屎、扶大媽過馬路等,竟然都可以有人在旁邊幫他拍照。那真的是神奇的事,要知道菲林、相機都是很昂貴的東西。全部都是後來做假的。現在大家想回大陸搞任何文藝都可以死了心。未來會是一片寒冬。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CVv7fbry1Q/hqdefault.jpg)
忠信市場歷史 在 阿吉騎單車- 萬和宮|林金生香|文昌公廟|豐樂雕塑公園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宮文昌公廟豐樂雕塑公園美術園道和 忠信市場 最後再回到南屯站南屯以前稱為”犁 ... 百年 歷史 的打鐵店如今已傳承到第三代老街上還有糙米麩店150年 歷史 的. ... <看更多>
忠信市場歷史 在 SITE ×台中忠信市場∥ 市場的歷史始於民國五十七年度過了七 ... 的推薦與評價
小店與藝術工作者開始進駐 四十多年 歷史 的 忠信市場 開始有了新的樣子 忠信市場 就像是小型片場 內部的走道原本是市場販賣的空間 走道上方是建築與生活連接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