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6萬的網紅JJ Lin林俊傑,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JJ 林俊傑 第14張專輯《倖存者 • 如你》雙EP 雙維度 EP 創造全新音樂視角 數位收聽|https://jjlin.lnk.to/JJDrifterLikeYouDoYC 實體購買|https://jjlin.lnk.to/JJXIVFA 林俊傑 x 賴雅妍 x 修杰楷 張榮吉 執導...
忠言逆耳同義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今天為你解讀的書叫《貨幣野史》。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的主題,我會說是「找回丟失的貨幣常識」。
什麼是貨幣常識呢?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貨幣是一種特殊商品,它是在經濟發展中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交換媒介。比如說,在原始社會里,有人種田,有人打獵,有人採摘,他們一開始是直接交換彼此的產品,但很麻煩,於是慢慢約定,用某種貴金屬作為交換的中介,形成了貨幣。這就是一般經濟學告訴我們的常識。
但這本書告訴你,這個常識是錯的。書中說到,按人類學家的考察,歷史上不存在物物交換的經濟,更不用說由物物交換演變來的貨幣;相反,有很多證據表明,貨幣最初的形態是關於欠債的記錄,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比如,五千多年前蘇美爾人的債務記錄,近代英國使用的木條借據,太平洋的雅浦島上使用的石頭貨幣,乃至今天銀行系統中流動的電子數據,都能證明貨幣是一種信用債務記錄,而不是我們常說的交易媒介。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信用和債務是同一件事的兩個方面,債務表示負擔,信用強調償還,它們都代表欠債,因此在很多時候可以互換,比如信用卡就是債務卡,信用記錄就是債務記錄,信用擴張就是債務擴張,等等。
那麼關於貨幣是信用的觀點是怎麼弄丟的呢?作者指出,在17世紀的英國,發生過一場關於貨幣鑄造的大辯論,當時德高望重的思想家洛克認為,貨幣作為商業活動的工具,價值要固定,標準要統一,他不認可貨幣是信用,而相信貨幣是金銀,這種觀點贏得了辯論,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把它寫在經濟學的奠基之作《國富論》中,一直流傳到今天,成為經濟學的常識,也成為經濟學的一個失誤。
這本書的作者菲利克斯•馬汀,有經濟學、古典學以及國際關係等多個學位,所以這本書不像一般經濟學著作那麼嚴肅,而是很有戲劇性。比如上面提到的貨幣常識的丟失,書中稱之為「謀殺案」,不過作者認為,洛克否定正確的貨幣常識是無心之舉,所以將它定性為「意外死亡」,充滿了故事色彩。這本書的英文標題叫「Money:The Unauthorised Biography」,被翻譯為「貨幣野史」,充分反映了這一點。
按這本書的觀點,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重大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這有什麼用呢?用一位讀者的話說,魚恐怕永遠也不能操縱水的流向,但它明白了自己曾經逆流而動的徒勞,才會去嘗試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東西,讓事情變得更好。這就是認知的價值。
接下來,我就分三個部分為你解讀這本書:第一,為什麼說貨幣的本質是債務記錄,而不是交易媒介;第二,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第一部分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貨幣的本質是什麼?說起這個問題,很多人憑借在書本上學過的知識,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在原始經濟中,貨幣是不存在的,只有物物交換,效率很低。因為你必須找到一個交換對象,他有你想要的東西,你有他想要的東西,兩方面湊齊才行。這個困難讓人們產生了對交易媒介的需要,比如貝殼、金銀、銅錢等等,你可以賣出商品賺取它,又可以用它來購買一切物品,並且可以囤積起來,作為今後的財富。這就是貨幣的由來。它的本質是交易媒介。
這套理論流傳廣泛、深入人心,因為它符合我們的邏輯想象,並有權威認證。早在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就提出這種觀點,17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洛克也堅持這種觀點,最重要的是亞當·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經濟學奠基之作《國富論》中發展了這套理論,被後來的經濟學著作沿用,成了經濟學的標準常識。
當然,它有時也會受到懷疑,比如經濟史上有個著名的「拿石頭當錢」的案例,就對這種常識構成了挑戰。案例說的是在太平洋西部,接近菲律賓的地方有一個島叫雅浦島,當地人過著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島上只有三種產品——魚、椰子和海參,沒有農作物,幾乎沒有藝術品和手工製品,很少跟外界貿易,可以說是現代人眼中的原始社會。
按理說,這種地方最可能看到物物交換的景象,但恰恰相反,雅浦島有一套高度發達、與眾不同的貨幣,學術上叫「費幣」(中文是浪費的費)。這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1英尺到12英尺不等,中間有一個洞,可以插進木棒進行運輸。一開始人們認為,當地人選擇這種貨幣形式是為了防盜,因為它不易攜帶,就不會成為偷盜的目標。
但後來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在雅浦島上,交易計算的是彼此的債務,用債務抵消,餘額在以後的交易中再結算。即便到最後結算的時候,如果需要轉移的費幣太大,不容易搬動,它還是會留在原處。這個案例引起了人類學家和經濟學家的注意,它不僅對貨幣起源的常見理論提出了挑戰,還引發了貨幣到底是什麼的懷疑。
一般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充當中介起到方便交易作用的特殊商品。但雅浦島的費幣並非如此,通常這些石頭比交易的物品更難移動,在大多數交易中根本沒有被交換過,因此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商品交換媒介,更像是一種信用記錄和債務清算手段。
那麼,雅浦島的狀況是不是特例呢?隨著更多的研究和證據出現,人們發現它不是特例,而是普遍現象。
比如,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中東兩河流域,就有了記錄債務的貨幣技術。考古發現當時的帳簿上有一種叫謝克爾的記賬單位,它記錄了商品、勞動和法律懲罰等各種事物的價格,比如每個月的勞動價值是1個謝克爾,租一輛牛車每天要支付1/3謝克爾,扇別人的耳光要罰款10個謝克爾,等等。這種經濟既不是物物交換,也不靠鑄幣支持,而是靠虛擬的債務和收入記賬系統來運作。這時候貨幣充當的是計量單位和債務記錄,而不是一種商品。
又比如在公元12世紀,英國出現了用木條作憑證的支付系統,人們在木條上鑿出凹口,以記錄貨幣單位的數量,將它一分為二,債權人和債務人各拿一根。債權人那一根可以作為支付憑證流通,當有人把代表債權的木條拿到債務人跟前要求償付時,兩根木條上的切口必須匹配。這種獨特的支付系統,在英國持續了幾百年之久。
今天的銀行體系,更能體現貨幣是信用和債務的特點。這一點我在《現代貨幣理論》這本書的解讀中談過,這裡就不展開說,只做簡單的概括,那就是:銀行通過批准對企業或個人的貸款,能夠憑空創造出新的貨幣,這些貨幣的本質,就是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債務)記錄。
總之,這本書通過引用一系列證據和研究,否定了傳統經濟學提出的,貨幣是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商品的觀點,比如美國學者喬治·道爾頓認為,如果將「以物易物」定義為沒有貨幣的市場交換,那麼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是重要或主流的交易模式;劍橋大學的一位人類學家更是直截了當的說:「從來就沒有關於以物易物經濟的直接記錄,更不要說從這種體系中誕生貨幣了。」
那麼貨幣是什麼呢?這本書認為,貨幣是由債務記錄和清算系統構成的社會技術,它的核心是信用。傳統經濟學認為,有形的貨幣才是錢,信用和債務是以此為基礎衍生的虛擬現象;而這本書認為,信用和債務才是貨幣的本質,硬幣、鈔票、存款等等這些具體的貨幣,只是表徵,是用來跟蹤記錄經濟中債權債務關係的工具;打個比方,認為貨幣產生信用,就像說太陽圍著地球轉,那是錯誤的直覺,而認為信用產生貨幣,就像認為地球圍著太陽轉,這才是貨幣的常識和真相。
第二部分
那麼,這種常識和真相是如何被經濟學遺忘的呢?這要從一場辯論說起。因為17世紀的英國,出現了貨幣短缺,因此要重鑄貨幣,人們對此產生了分歧。
當時的英國,主要流通的是銀幣,它在使用中會磨損,還有人把邊角銼下來,鑄成新的硬幣牟利,這些殘缺的硬幣重量或成色不足,卻以法定面值在流通,於是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就是說,當人們發現成色不同的硬幣都以相同的面值流通,就會把沒有毀損的貨幣貯藏起來,只用那些不合格的劣幣進行交易,這樣就把良幣從市場中排擠出去。
結果就是,在17世紀60至90年代,硬幣磨損、偷銼剪切的現象在英國愈演愈烈,劣幣充斥於市場。到了1695年,大多數流通硬幣所包含的銀的成分,只有出廠時的一半左右,相同材質的銀塊的價格,比鑄成硬幣要高出近25%。另外由於當時的金、銀兌價不合理,英國的銀幣外流,導致貨幣短缺,嚴重影響了英國的商貿秩序和經濟發展。
於是,英國政府和議會開始醖釀重鑄貨幣,但對於如何重鑄,爭議很大,其中有兩位重要人物,一位是財政大臣威廉·朗茲,另一位是當時著名的哲學家約翰·洛克,提出了針鋒相對的意見。
財政大臣朗茲建議,把所有銀幣的面值都提高25%,新幣和舊幣同時流通。舊的劣質硬幣雖然重量和成色不足,但可以按面值流通,而新鑄成的優質貨幣,要麼將法定面值提高25%,要麼將實際含量降低20%。總之就是提高銀幣的法定面值,降低鑄幣的金屬含量,這樣可以讓人們願意把白銀送到鑄幣廠被收購,同時那些被私藏的優質銀幣也會重新進入流通,使銀幣短缺的狀況得到改善。
但另一方面,當時著名的思想家洛克反對朗茲的意見。他認為白銀才是真正的價值來源,才能充當法定貨幣,貨幣必須保持固有的含銀量,才能維護貨幣的信譽,因此他反對降低鑄幣的含銀量。他主張按原來的重量和成色標準重鑄新幣,取代殘損的舊幣,而在新幣取代舊幣的過程中,由政府承擔損失。
他們的意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貨幣觀。洛克認為貨幣是一種商品,貨幣的價值是由充當貨幣材料的金屬含量所決定的,因此不能隨意變動標準,這叫金屬主義;而朗茲認為貨幣的金屬含量不重要,重要的是貨幣標識,因為貨幣只是國家規定的計量符號,這個標準是可以變動的,這叫名目主義。換句話說,洛克認為錢是金銀,信用只是硬幣的延展;而朗茲認為錢就是信用,硬幣只是信用的物理表徵。這就是商品本位和信用本位的區別。
最後,這場辯論的結果是洛克的主張獲得了政府認可。1696年1月,英國議會下令,從當年6月起殘缺的硬幣不能再用。在此之前,它們可以用來繳納稅款或購買政府債券,仍然按法定面值計算,從7月起,就只能按貨幣中真實的含銀量以市場價回收。這樣,缺損的貨幣被收集起來,加上政府投入的白銀,按照標準的重量重鑄貨幣,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年。
按照作者的觀點,朗茲的建議是正確的,而洛克的主張把事情弄糟了,但是沒辦法,他們的權威和影響力相差太遠。洛克不僅被後世認為是啓蒙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被稱為「自由主義之父」,並且在當時也被看作英國議會制度的首席理論家,是名副其實的意見領袖。他不僅決定了英國鑄幣大討論的政策結果,也對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接下來誕生的古典經濟學理論中,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開始,洛克的貨幣觀就佔據了主導,按原書的話說,「在斯密和他的古典經濟學追隨者的作品中,出沒著一個幽靈:這就是約翰·洛克以及他那套貨幣自然主義。古典經濟學家對洛克的忠誠不可動搖:貨幣就應該是黃金或白銀。」正像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說到:「和其他商品比起來,金屬損耗較少,沒有任何東西比它們更抗侵蝕。此外,金屬還可以按任意數量分割成小塊……正是這種特性,讓金屬變成了最適合商貿和流通的工具。」
不僅如此,洛克對價值的認識,也就是「價值是物品的自然屬性」的觀點,對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影響深遠,它極大地簡化了理解經濟的任務。因為如果把價值看作天然的東西,那麼經濟學分析根本不用關心貨幣。貨幣只不過是為瞭解決交易不便的媒介,人們想要的不是它,而是可以用貨幣買到的商品。這樣一來,經濟學的分析最好是從忘掉貨幣開始,而去關注生產、分配、消費等「真實」的經濟問題,就像另一位經濟學家穆勒總結的那樣,「簡而言之,從本質上說,在社會經濟範疇中,不可能有比貨幣更不重要的東西了。」
就這樣,經濟學從創立開始,就把貨幣打入了冷宮,因為主流經濟學家認為,貨幣只是商品交換的媒介,不對經濟產生實質影響,這種觀點一直流傳到今天。而在《貨幣野史》這本書看來,這恰恰是貨幣常識的死亡和丟失,是經濟學的一個失誤。我們要把丟失的貨幣常識找回來,才能更好地理解經濟現象,解決經濟問題。
第三部分
那麼,運用新的貨幣常識,可以分析哪些現象、解決什麼問題呢?按照這本書的觀點,要想正確認識金融危機,保持社會穩定,就需要運用新的貨幣常識。
就拿過去幾十年來說,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地層出不窮,從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到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再到2002年阿根廷主權債務危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這種動蕩並不是偶然出現,而是反復發生的。這種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貨幣本身就有不穩定的特質,因為它總是傾向於產生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當債務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金融危機。
比如,在經濟景氣時,資產價格會上漲,導致投機增多,很多人將資產抵押成貸款,進一步買入資產,造成資產價格不斷上漲。而大量投機產生的債務,會讓投資者資金緊張,也就是收入不夠支付利息。當債權人開始要求償還時,負債累累的投資者必須賣掉資產來維持現金流,而這時候,已經沒有交易對手可以支付如此高昂的資產價格,因此出現拋售,導致資產價格跳水以及流動性緊張,最終造成金融危機。
更麻煩的是,金融危機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為它會帶來收入下降和失業。2008年之後發生的「佔領華爾街」還算是溫和的,往前追溯問題更嚴重,比如2002年阿根廷債務違約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社會騷亂和政局動蕩。1990年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導致房價、股價的大幅下跌,企業大面積破產,造成日本經濟「失去的二十年」。
對此,作者的建議是什麼呢,他在書中說到:
「許多國家目前的金融不平等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或者說它們的債務太多了。而且我也認為,目前嘗試逐漸減輕這些巨額債務的策略……在政治上是不可行的,在經濟上也不令人滿意。而如果參考梭倫書中的建議,我們就能提前處理這個問題,或者通過設計幾年的高通脹,或者通過直接重組債務的方式。」
你看,這裡提到了梭倫的建議,也就是梭倫的改革。公元前594年,梭倫被選為雅典的執政官,展開了一系列被後世稱為「甩包袱」的社會改革,其中首要的一條是取消債務。而所謂通過高通脹或重組債務來處理問題,就是作者認為,為了減少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的隱患,需要通過技術手段來減輕社會負債群體的負擔,甚至是大規模地赦免債務。
這種建議是異想天開嗎?不是,它有一定的歷史依據和現實基礎。
書中說到,古代中東地區就有這樣的傳統,在整個社會不能支撐債務負擔的時候,國王會宣佈,所有債務一筆勾銷。《聖經》中也有類似記載,在宗教歷史上,每四十九年的最後一個贖罪日結束後,叫「禧年」,這一年每個奴隸都可以重獲自由,每一塊土地都可以物歸原主,每一筆債務可以一筆勾銷,每個人都有機會重新開始。
正是按這個思路,1997年有人發起了「禧年債務運動」,要求取消貧困國家的債務,特別是那些發生飢荒、戰爭和瘟疫的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無力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陷入了依賴債務的惡性循環,唯一的辦法是減免或者完全取消債務。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事,在市場經濟中,遵守契約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還主張赦免債務呢?
這就要回到對貨幣的認識上來。傳統貨幣觀點認為,經濟價值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事實,貨幣的職責就是衡量它,但不能影響它。貨幣本位是政治公平的支點,就像物理天平的支點一樣,它必須固定在一個位置,才能保證測量準確。因此,遵守債務契約和尊重貨幣本位是一件順應規律、理所當然的事,不能違背它。
但是這本書認為,沒必要把經濟價值看作天然的事實,而應該看作是為了實現公正繁榮的社會而發明的概念。貨幣政策的終極目標不是貨幣穩定,而是實現一個公正繁榮的社會,既然如此,債務重組或通貨膨脹導致的違約或偏離貨幣本位,只要有利於社會穩定,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在《羊群的共識》這本書中有一個案例,似乎印證了作者的觀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冰島整個國家陷入了困境,因為之前他們大量擴張信貸,欠下了巨額債務,危機爆發後冰島三家最大的銀行破產,三十萬冰島人背負了上千億美元的外債,加上資本市場的虧損,平均每個人背負了上百萬美元的債務。於是,冰島政府決定重啓經濟,將危機時期產生的居民負債一筆勾銷,用三大銀行的稅款來補,受到舉國上下的熱烈支持。
結語
說到這兒,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就快介紹完了,我幫你回顧一下它要回答的幾個重要問題。
首先是貨幣的本質是什麼?傳統經濟學認為,貨幣是由物物交換演變出來的,充當交易媒介的特殊商品。這也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常識,因為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級別的經濟學教科書,都是這麼說的。但是這本書告訴我們,這個常識是錯的。因為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察,沒有發現大規模的物物交換的堅實證據,反而有大量的歷史研究表明,貨幣最初是以債務記錄的方式誕生的,它的核心是信用。它不是一種物品,而是一項技術。現代銀行通過借貸創造貨幣的機制,更是清晰無誤地展示了這一點。
其次是貨幣的這種常識,是怎麼在經濟學中被遺忘和顛倒的?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歷史的偶然造成了這個結果,因為17世紀著名的哲學家洛克,在一場重要的貨幣辯論中贏得勝利,並影響了後來的經濟學家。作者認為經濟學把貨幣看作交易媒介,把經濟看作是去掉貨幣之後的物物交換,進而認為貨幣在經濟中無關緊要,對我們看待經濟問題產生了極大的誤導。 只有把貨幣看作信用或債務,才能明白它對促進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對造成經濟波動影響巨大,這才是貼近現實的觀點。
第三,關於貨幣是欠債的觀點,如何幫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作者在書中談到了金融危機,他認為貨幣總是傾向於積累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是金融危機反復出現的根本原因,而要維護社會穩定,我們只能採用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比如赦免窮人的債務,這在西方有歷史和宗教的傳統,卻對「欠債還錢」的中國古訓構成了挑戰。
不過我認為,讀完了這本書,如果理解了貨幣是債務、同時也是信用的觀點,會對中國的另一句古訓「人無信不立」有更深的感悟。
過去我們通常認為,「人無信不立」是一種道德要求,跟人的物質利益沒有太大關係。而當我們知道貨幣就是信用之後,「講信用」似乎多了一層理由。它不僅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並且會在某個時候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這就是講信用的巨大價值。」
忠言逆耳同義 在 張恩嬅 Kati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張恩嬅 #真實劇場 #好朋友的定義
在你的面前,說了一些忠言逆耳的話😞
但在你背後,卻打從心底認同你的人🥰
你身邊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快標註他!
忠言逆耳同義 在 JJ Lin林俊傑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JJ 林俊傑 第14張專輯《倖存者 • 如你》雙EP
雙維度 EP 創造全新音樂視角
數位收聽|https://jjlin.lnk.to/JJDrifterLikeYouDoYC
實體購買|https://jjlin.lnk.to/JJXIVFA
林俊傑 x 賴雅妍 x 修杰楷
張榮吉 執導x 余靜萍 掌鏡
高規格團隊打造 城市中最暖的視覺感官
城市中承載著多少偉大的夢想、渺小的希望
世界上又有多少角落的失望、低頭的沮喪
倖存於世界、倖存於社會
但,是否倖存於自己的內心所愛?
人來人往忙碌的現代世界,“冷漠“成為了生活進步的產物,JJ跳脫以往掏空內心的訴說方式,套入每個人的故事去唱「你我他的故事」。同為如此忙碌的現代人,長遠的夢想、或眼前的目標,就像傳輸帶一般被推著走的生活,努力追求似乎是唯一的解答,試圖拋出“快樂的定義是什麼?“,希望在每個可能重整的狀態中,能夠啟發不斷重新定義人生跟社會。
JJ 以口述的語氣,就像是一個低語的自我訴說者,化為每一位低頭專注自己世界的過客,知名作詞人小寒,用堅毅且剛硬的語句映出每個人為了過想過的生活,就像是一場戰爭,但字裡行間透露著內心深處的脆弱與無力,每一個肯定句,都在為自己的生命打氣,而最終在曲末扣回生命主體“愛”,將歌曲的溫度在經歷曲勢的猛烈炙燒後,停留在一個剛好適合取暖的溫度。
MV由 張榮吉執導、余靜萍掌鏡,兩人對畫面的默契以及對故事的詮釋,故事看似不相干的兩個時空,但藉由男主角對生命的熱情與對環境的傾力,讓兩個時空串起了密不可分的關係,而JJ依然以客串的姿態出現在自己的MV裡面,並接續著【交換餘生】的概念,扮演著兩個時空的連接點。
#JJ林俊傑倖存者
#JJ林俊傑倖存者如你
#JJDrifter
#JJDrifterLikeYouDo
#JJXIV #JJDoubleEP
_
倖存者 詞:小寒 曲:林俊傑
冷掉的飯盒 台詞對半摺
渴 這時候算什麼
而 心涼如薄荷 脆弱如蛋殼
則 消失在這一刻
背著夢的倖存者 經過現實的拉扯
可 贏得了拔河 理念還剩幾毫克
背負傷的倖存者 爭奪著有限名額
可 留下的有幾個
有苦澀 忐忑 坎坷
等著有了起色
我要傷悄悄地癒合 命運別招惹
曾想出爾 反爾 奈何
我宣言還言猶在耳
得對自己比別人對我嚴格
有苦澀 忐忑 坎坷
忍著有了起色
我是否賺取了資格 可以來到這
生還不為巧合 或聞名遐邇
只是為了得到愛的人 認可
背著夢的倖存者 經歷生活的牽扯
可 持續的拔河 眼神可還會灼熱
背負傷的倖存者 代價是感情全額
可 我如何做取捨 嗚
夢的光澤在溫和應和
是燈蛾總認得月兒
人生來就會漂流向 發著光的誘餌
雖然偶爾 我偶爾 想為何
但諾言還言猶在耳
想要閃爍就對自己更嚴格
夢的光澤在溫和地應和
燈蛾不由得分隔
我是否已賺取了資格 可以站在這
生還不為巧合 或能聞名遐邇
只是為了得到愛的人 認可
真的
_
創意概念Creative Concept|林俊傑 JJ Lin
導演Director|張榮吉 Agi Chang
監製Executive Producer|陳寶旭 Rachel Chen
攝影指導Director of Photography|余靜萍 Jin Pin Yu
美術指導Art Director|王誌成 Zhi Cheng Wang
編劇Scriptwriter|李念修 Nien Hsiu Lee
演出Cast
阿立|賴雅妍 Megan Lai
阿山|修杰楷 Kai Siou
阿傑|林俊傑 JJ Lin
阿山妻子|林映唯 Patricia Lin
阿立女兒|顏語瑢
阿山兒子|史家熙
諮詢者|王國豐、李智智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JFJ Productions Corp. Ltd.
詞Lyrics|小寒
曲Composer|林俊傑 JJ LIN
製作人Producer|林俊傑 JJ LIN
配唱製作Vocal Production|馬毓芬
製作協力Production Assistance|黃冠龍 ALEX.D / 周信廷 SHiN CHOU /蔡沛蓁
編曲&鍵盤Music Arrangement & Keyboards|吳慶隆
弦樂編寫Strings Arrangement|吳慶隆
第一小提琴First Violin|张浩 / 庞阔 / 张琴 / 杨爽 / 高言 / 张晗
第二小提琴Second Violin|简培 / 侯宇红 / 崔晓蕾 / 梁怡 / 高一帆
中提琴Viola|李季泽 / 何辉 / 毕芳 / 方振华
大提琴Cello|张平 / 郎莹 / 王瑶
吉他Guitar|黃冠龍 ALEX.D
低音吉他Bass Guitar|甯子達 Michael Ning
鼓Drums|Brendan Buckley
和聲編寫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馬毓芬 / 林俊傑 JJ LIN
和聲Background Vocals|林俊傑 JJ LIN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s|JFJ SANCTUARY (Taipei) / East West Studios & Reflector Music Studio (Los Angeles) / 九紫天成录音棚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s|周信廷 SHiN CHOU / Wil Anspach /Brendan Buckley /黃冠龍 ALEX.D /李昕达
弦樂錄音助理Assistant Strings Recording Engineer|胡静成
混音室Mixing Studio|mixHaus Studios (Los Angeles)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Richard Furch
混音助理Assistant Mixing Engineer|Domenic Tenaglia
音樂錄影帶製作Music Video Production|逆光電影公司 Touch of Light Films Ltd.
製片Production Manager|童思玫 Gypsy Tung
副導演Assistant Director|許瀞文 Carina Hsu
導演助理|游舜雯 Shun Wen Yu
執行製片Line Producer|張瀠之 Amo Chang
製片組Production team|林奕亨 Yi Hen Lin、李沛恩Ann Lee、蔡惠貞Tricia Tsai、周盈秀Ying Show Chou
製片組支援Production team|林善霓Shan Ni Lin、曹新佑 Xin You Cao
選角指導Casting director|陳加倚 Lico Chen
選角助理Casting assistant|徐敏 Min Hsu
跟焦師Focus Puller|白杰立 Jie Li Bai
攝影助理Camera PA|林子傑Zi Jie Lin、游皇修Huang Xiu You、呂紹鵬Shao Peng Lu
燈光師Gaffer|林宏洋 Hong Yang Lin
燈光助理Best Boy|莊策堯 Ce Yao Zhuang、陳譯閎Yi Hong Chen、陳癸皇Gui Huang Chen
燈光車司機Best Boy Electrician|楊竣閎Jun Hong Yang、竺士鈞Shi Jun Zhu
電工Electrician|郭弘楨Hong Zhen Guo
美術執行Set Decorator|盧宜吟Yi Yin Lu
美術助理Art PA|王苡禎Yi Zhen Wang
美術協力Art Department|陳茂榮 Mao Rong Chen
美術場務Art Department|呂彥霆Yan Ting Lu、李佳杰Jia Jie Li
場務Key grip|林瑋鈞Wei Jun Lin、任奕嘉Yi Jia Ren
Jimmy Jib|張益誠Yi Cheng Zhang 呂偉銘 Wei MIing Lu 吳東陽 Dong Yang Wu
造型指導Costume Designer|張佩蓁 Joyce Chang
林俊傑造型Stylist for JJ Lin|韓忠偉 Justin Han
林俊傑造型助理Styling Assistant for JJ Lin|俞舒泰 Tiger Yu
造型助理Wardrobe|陶永翔
林俊傑化妝Makeup Artist for JJ Lin|高秀雯 Jasmine Kao @prettycool_makeup
林俊傑髮型Hair Stylist for JJ Lin|胡智豪 Peter Wu @peter_wu_coloriste_
賴雅妍髮型Megan Lai Hairstylist for Megan Lai|絲絲(UNDER hair)
化妝髮型Makeup Artist|簡偉文Wei Wen Chien、林熙筠 Dora Lin、黃凱榆 Kai Yu Huang 、黃玟瑜 Wen Yu Huang (美少女工作室)
劇照師Stills Photographer|李欣哲 Hsin Che Lee
花絮側拍師Behind The Scenes|張育銘 Erick Chang(影像)、林承樺 Lin Cheng Hua(平面)
九巴車隊Transportation|陳建生大車隊 詹曜營Yao Ying Zhan、林孟廷Mmen Ting Lin、張裕芬Yu Fen Zhang、洪國勝Guo Sheng Hong、張明雄Ming Xiong Zhang、洪文忠Wen Zhong Hong、賴俊良Jun Liang Lai、徐松治Song Zhi Xu
攝影器材Lighting Equipment|宏達數位影業
燈光器材Camera Equipment |利達數位影音
空拍師Drone pilot|張皓然 Hao Ran Zhang、葉凭鑫 Ping Xin Ye
空拍助理Drone technician|劉懿葶 Yi Ting Liu
剪接Editor|張榮華(右邊一點後期影像工作室)
特效設計VFX Artist|吳冠緯 Wei Wu、郭乙禎(右邊一點後期影像工作室)
調光Colorist|詹謹嘉 Ben Chan(繼續映畫)
聲音剪輯Sound Mixer|高偉晏 RT Kao
後期製片Post Producer|游舜雯 Shun Wen Yu
製作協力Production Support |JFJ PRODUCTIONS Corp. Ltd.
藝人經紀Artiste Management|徐佩雲 Yvonne See
執行經紀Artiste Management Executive|韋佩佩 Wee Peipei、孫凡崴 Gaspard Sun、李文元 Yuan Lee、陳明君 Kirsten Chen
藝人助理Artiste Assistant|彭靖深 JS Pang
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游巧媃 CJ Yu、張皓婷 Carol Chang
Special Thanks 特別感謝
精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桃園市政府海岸管理工程處、桃園市政府農業局林務科、桃園市產業園區聯合服務中心、桃園市政府、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文化基金會、桃園協助影視拍攝與發展中心、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東眼山農場、嘉義縣政府新聞行銷處、汐止遠雄廣場管理中心、新北市 嘉寶里 、林口 北天嘉天宮、TSGS、蒸汽雨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KKwyLdhwbU/hqdefault.jpg)
忠言逆耳同義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忠言不逆耳 #忠言要near
🔥即日起每周一至五,【王炳忠 忠言】在王炳忠臉書粉專及YouTube頻道每日上線,敬請鎖定!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王炳忠wbz
♦♦♦
今天中午上Yahoo!奇摩新聞 「鄉民大會」直播,基進黨立委參選人陳柏惟一度情緒失控,對我怒吼,後已對我道歉,製作單位也驚訝他如此激動,倒是主持人郭子乾說得對:「炳忠他以前也被別人大聲,都不會在意,他很穩。」
我接受了陳柏惟的道歉,但無法接受他所謂統派沒有在台灣發表言論的權利!我接受他道歉,因為我感覺他像是真心信仰台獨的理念,有別於投機政客,所以他會急於要表達主張,這種性格有點像2014年剛剛開始頻上政論節目的我。我也公開說了,有人質疑他在大陸做電影製片多年「拿紅錢」,但在大陸有收入不等於就是「紅錢」,我不喜歡別人這樣貼我標籤,#所以我同樣標準反對他被貼標籤。
然而他說統派沒有權利在台灣發聲,這點我堅決反對,並且要嚴厲譴責到底!你們號稱民主自由,到目前為止中華民國仍是一中憲法,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台獨」才是要毀憲叛國。當年大家妥協,修改「刑法一百條」,明訂只有以強暴、脅迫顛覆「國憲」才有刑責,如只是主張就屬言論自由,宣揚「台獨」的自由被保障。如今你們變本加厲,顛倒黑白,自己宣傳顛覆「國憲」沒事,#反而不准統派依據憲法主張和平統一,#這叫哪門子民主自由?還好意思批評國民黨戒嚴、吹噓什麼「轉型正義」?
台灣虛耗二十多年,民進黨、國民黨都用「維持現狀」混日子,把台灣前途的責任推給人民,但人民當然要先知道政治人物的主張,才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台灣社會集體理盲濫情,拒絕一切關於統一的討論,甚至還要立法箝制與大陸政治談判的倡議,#那大家真準備好和大陸全面對抗了嗎?
#沒有和平統一的聲音,#就不是民主自由的台灣。新黨主張和平統一,我們也負責任地提出我們認為理想的台灣方案。支持台獨的人士如果有自信,沒有理由逃避統派的挑戰,更不應該「懼怕」統派的存在。請獨派人士也負責任地提出「台獨方案」,將台獨的時機、條件、成本、代價都告訴台灣人民,才能脫離只是喊獨喊爽的迷幻藥,回歸理性務實的討論!
(今天節目長約30分鐘,後半部分探討香港「反送中」已變成「送中」,和平示威變暴力癱瘓,「要求北京遵守一國兩制」變成外國勢力和港獨!台灣此刻更要謹慎勿介入,當運動已搞到不知如何收場,只能不斷致力「癱瘓香港秩序」,既害死香港,更拖累台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QvW9F_s46Q/hqdefault.jpg)
忠言逆耳同義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忠言不逆耳 #忠言要near #新黨 #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即日起每周一至五,【王炳忠 忠言】在王炳忠臉書粉專及YouTube頻道每日上線,敬請鎖定!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王炳忠wbz
♦♦♦
新黨頂著兩面不是人的壓力,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因為喊獨自爽不會解決問題,獨品興奮劑反而會害了自己。新黨主動提我們主張,大陸內部也一堆不同意見,何來與「匪」唱和或為「匪」宣傳?都什麼年代還匪來匪去?既然滿口貫徹轉型正義,綠色恐怖可以休矣!
陸委會稱逾越言論自由範疇,請問憑哪條法律?要說「叛國」沒有言論自由,憲法本來就是兩岸一國,現狀就是一國兩制,我們主張以和談結束政治對立,不然難道要戰爭?真正主張叛國的言論,是剛剛成立的一邊一國黨,還有以建立台灣共和國為目標(見台獨黨綱)的民主進步黨,請把這些都先抓起來!
美國華裔學者楊力宇今傳過世,當年就是他與鄧小平見面時,鄧小平首次提出用一國兩制解決兩岸對立,包括「國旗、國號都可以談」。鄧小平開宗明義說兩岸談判不是中央對地方,是國共兩黨平等會談,後來國民黨不再是當然執政黨,兩岸又實現國台辦對陸委會模式,包括2015年馬英九和習近平兩岸領導人會談(當時馬英九已非國民黨主席,就是以領導人身分與習近平平起平坐)。
2000年的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都說,基於文化和經濟的接近性,台灣逃不掉與大陸建立共存共榮的政治體系,「未來的一個中國」就是台灣唯一選項,時間就在五到十年內形成。結果現在已是2019年,十九年都過去了,是台灣自己蹉跎最好的時機,甚至如今還由蔡英文挑起與大陸的全面對抗,武統聲浪愈來愈高。
中國國民黨反對一國兩制,難道認為兩岸不是一國?還是接受與大陸一制?把爭取和大陸「一中同表」都打成洪水猛獸,那是仍停留在兩岸永遠各表各的,最後大陸力量大就自然壟斷「一中」話語權,國民黨也不吭聲?是中國國民黨已認為自己不是中國,還是中國國民黨認同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有志氣的台灣人,應該有入主中原的雄心壯志,爭取繼承祖先留給所有中國人的錦繡山河,共享中華民族發展復興的機遇。台灣人就是中國人,毫不矛盾,造謠說是王炳忠要台灣人滾出去的,自由與Nownews都已更正,請勿再傳假新聞!
感謝大陸同胞寄來正宗涪陵榨菜,已收到兩大箱 ,下集分享品嘗心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nafMjFcXF0/hqdefault.jpg)
忠言逆耳同義 在 社員Grace Tseng發表於爆廢公社這外套……太不尊重人了 的推薦與評價
「肥厚」「肥」、「厚」 同義複詞... 1 thn Lapor ... 忠言逆耳. 1 thn Lapor. 黃玉娟, profile picture. 黃玉娟. 好惡劣. 1 thn Lapor. Lu Ch Yu,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忠言逆耳同義 在 閱讀文章- 精華區Chine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和藹可親】he ai ke qin
指一個人的修養很好﹐態度溫和﹐容易接近
[同義成語]平易近人、和顏悅色。
[反義成語]氣勢洶洶、冷若冰霜、橫眉怒目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九回﹕“原來這唐六軒唐觀察為人極其和藹可親﹐見了人總是笑嘻嘻的。”
【唉聲嘆氣】ai sheng tan qi
因傷感鬱悶或悲痛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同義成語]長吁短嘆、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反義成語]喜眉笑眼、喜笑顏開、喜氣洋洋
[出處]明‧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終日價沒心沒想﹐哀聲嘆氣。”
【按兵不動】an bing bu dong
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同義成語]以逸待勞、裹足不前
[反義成語]雷厲風行、聞風而動
[出處]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趙簡子按兵而不動。”
【黯然失色】an ran shi se
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遠遠不如。
[同義成語]相形見絀、大相徑庭
[反義成語]光彩奪目、不相上下
[出處]南朝‧樑‧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例子]秦牧《藝海拾貝‧〈最後的晚餐〉》﹕“所有同類題材的繪畫和它比較起來﹐都~。”
【慷慨激昂】kang kai ji ang
形容精神振奮﹐情緒激昂﹐充滿正氣。
[同義成語]熱血沸騰、意氣風發
[反義成語]委靡不振、無精打采
[出處]唐‧柳宗元《柳先生集‧卷三十六‧上權
輿補闕溫卷決進退啟》﹕“今將慷慨激昂﹐奮攘布衣﹐縱談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門。”
[例子]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篇》﹕“在東京聚首時﹐一談到國事上來﹐總要談得~﹐而且有點口角流沫。”
【飛揚跋扈】fei yang ba hu
原指意態狂豪﹐不愛約束。現多形容驕橫放肆﹐目中無人。
[同義成語]盛氣凌人
[反義成語]平易近人
[出處]《北史‧齊高祖紀》﹕“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飛揚跋扈志。”
[例子]唐‧杜甫《贈李白》詩﹕“痛飲狂歌空度日﹐~為誰雄﹖”
【縱橫捭闔】zong heng bai he
縱橫﹕合縱與連橫﹔捭﹕開﹔闔﹕合。指在政治或外交上運用手段進行分化或拉攏。
[同義成語]兵不厭詐、遠交近攻
[出處]宋‧李文叔《書戰國策後》﹕“戰國策所載﹐大抵皆縱橫捭闔譎誑相輕傾奪之說也。”
[例子]蔡東藩、許□父《民國通俗演義》第135回﹕“政客錯實力以自雄﹐軍人假名流以為重﹐~﹐各戴一尊。”
【略見一斑】lue jian yi ban
比喻從看到的一部分可以推知全體。
[同義成語]管中窺豹
[反義成語]一覽無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八回﹕“諸如此類﹐雖未得其皮毛﹐也就~了。”
【有口皆碑】you kou jie bei
碑﹕記功的石頭﹔皆﹕都是。比喻人人普遍稱
讚。
[同義成語]口碑載道
[反義成語]怨聲載道、民怨沸騰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寶峰文禪師法嗣‧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並行不悖】bing xing bu bei
同時進行﹐不相沖突。
[同義成語]雙管齊下、並駕齊驅
[反義成語]勢不兩立、自相矛盾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中庸》﹕“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
[例子]發展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這是~。
【白璧微瑕】bai bi wei xia
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點﹐美中不足。
[同義成語]美中不足、瑕不掩瑜
[反義成語]完美無缺、白璧無瑕
[出處]南朝‧樑‧蕭統《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閒情》一賦。”
[例子]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然而這小毛病隻是~而已
【篳路藍縷】bi lu lan lu
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出處]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例子]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孫公既開其先﹔發揚光大﹐我公宜善其後。”
【剛愎自用】gang bi zi yong
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英語解釋]harden the neck
[同義成語]我行我素
[反義成語]虛懷若谷、從善如流
[出處]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剛愎不仁﹐未肯用命。”《尚書‧仲虺之誥》﹕“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例子]茅盾《子夜》十﹕“他想起李玉亭所說蓀甫的~來了。他決定了主意不跟著蓀甫跑了。”
【鞭長莫及】bian chang mo ji
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同義成語]愛莫能助、力不從心
[反義成語]不在話下、綽綽有余
[出處]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除掉腹地裡幾省外國人~﹐其余的雖然沒有擺在面子上瓜分﹐暗地裡都各有了主子了。”
【明辨是非】ming bian shi fei
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
[反義成語]是非莫辨
[出處]《禮記‧中庸》﹕“慎思之﹐羶萲楚慼歎孕S□﹗?
[例子]他是一個~的人
【按部就班】an bu jiu ban
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同義成語]循序漸進、墨守成規
[反義成語]勇往直前、聞風而動
[出處]晉‧陸機《文賦》﹕“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例子]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四回﹕“隻好是~慢慢敘下去﹐自然有個歸結。”
【別出心裁】bie chu xin cai
另有一種構思或設計。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同義成語]別開生面、標新立異、獨出心裁
[反義成語]千篇一律、鸚鵡學舌、如法炮制
[出處]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心裁﹐不依舊樣﹐或特標於目外﹐或疊采於回中。”
[例子]魯迅《墳‧我之節烈觀》﹕“隻好~﹐鼓吹女人自殺。”
【層出不窮】ceng chu bu qiong
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
[同義成語]層見疊出、屢見不鮮
[反義成語]寥寥無幾、寥若晨星
[出處]《唐書‧藝文志》﹕“歷代盛衰﹐文章與時高下﹔然其變能百出﹐不可窮極﹐何其興衰。”
[例子]聞一多《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愛國精神之表現於中外文學裡已經是~的﹐數不勝數了。”
【為虎作倀】wei hu zuo chang
倀﹕被老虎咬死的人變成鬼﹐又去引誘別人讓老虎來吃。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同義成語]為虎添翼、助紂為虐
[反義成語]為民除害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逸文》卷四﹕“凡死於虎﹐溺於水之鬼號為倀﹐須得一人代之。”
[例子]你這樣幫他無異於~
【得不償失】de bu chang shi
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
[英語解釋]give a lark to catch a kite
[同義成語]因小失大、貪小失大
[反義成語]乞漿得酒、利市之倍
[出處]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例子]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饒鴻生在精養軒雖化了幾十塊冤枉錢﹐在後樂園倒明白了一樁古典﹐不能說~了。”
【瞠目結舌】cheng mu jie she
瞪著眼睛說不出話來。形容窘困或驚呆的樣子。
[同義成語]張目結舌、張口結舌
[反義成語]應對如流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因耳語其故﹐公子大駭﹐入艙隱叩細君﹐細君結舌瞠目。”
[例子]鄒韜奮《經歷》﹕“他問每個同學的時候﹐別的同學也不得不傾耳靜聽﹐注意前後情節的線索﹐否則突然問到﹐便不免~﹐不知所答。”
【縱橫馳騁】zong heng chi cheng
馳騁﹕縱馬奔馳。不受阻擋地往來奔馳。形容英勇戰鬥﹐所向無敵
[同義成語]南征北戰、天馬行空
[出處]宋‧謝堯仁《張於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諸詩人﹐雕肝琢肺﹐求工於一言一字間﹐在於人力固可以無恨﹐而概之前數公縱橫馳騁之才﹐則又有間矣。”
【相形見絀】xiang xing jian chu
形﹕比較﹔絀﹕不足。和同類的事物相比較﹐顯出不足。
[英語解釋]pale before (beside/by the side of)
[同義成語]相形失色、黯然失色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見婁樸﹐同窗共硯﹐今日相形見絀。難說心中不鼓動麼﹖”
【川流不息】chuan liu bu xi
形容行人、車馬等象水流一樣連續不斷。
[同義成語]絡繹不絕、接踵而至
[反義成語]水泄不通
[出處]南朝‧樑‧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例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七回﹕“兩個丫頭﹐~的在家前屋後的走﹐叫的太太一片聲響。”
【窮奢極侈】qiong she ji chi
極端奢侈﹐盡量享受。形容揮霍浪費﹐荒淫腐化。
[同義成語]荒淫無度、驕奢淫逸、荒淫無恥
[反義成語]艱苦樸素 、克勤克儉、節衣縮食
[出處]《後漢書‧陸康傳》﹕“末世衰主﹐窮奢極侈﹐造作無端。”
[例子]宋‧王讜《唐語林‧言語》﹕“郭尚父立勛業﹐出入將相﹐~。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ju gong jin cui﹐si er hou yi
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鬥終身。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例子]明‧歸有光《封中憲大夫興化府周公行狀》﹕“況若臣病即死﹐則鞠躬盡瘁﹐臣之分願已畢。”
【措手不及】cuo shou bu ji
來不及動手應付。指事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
[同義成語]猝不及防、驚慌失措、手足無措
[反義成語]措置裕如、從容不迫、鎮定自若
[出處]元‧無名氏《千裡獨行》楔子﹕“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
[例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被雲長手起一刀﹐刺於馬下。”
【披星戴月】pi xing dai yue
身披星星﹐頭戴月亮。形容連夜奔波或早出晚歸﹐十分辛苦。
[同義成語]早出晚歸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一折﹕“這大的孩兒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經過二十多天~的風塵奔波﹐到襄陽後一定要休息幾天。”
【虎視眈眈】hu shi dan dan
象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
[同義成語]兇相畢露
[出處]《周易‧頤》﹕“虎視耽耽﹐其欲逐逐。”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回﹕“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姐姐兩個﹐他們尚~﹐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
【赴湯蹈火】fu tang dao huo
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艱險﹐奮勇向前。
[同義成語]出生入死
[反義成語]貪生怕死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晁錯傳》﹕“故能使其眾﹐蒙矢石﹐赴湯火。”晉‧稽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湯蹈火。”
[例子]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有三個人﹐義膽包身﹐武藝出眾﹐敢~﹐同死同生。”
【中流砥柱】zhong liu di zhu
就象屹立在黃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樣。比喻堅強獨立的人能在動盪艱難的環境中起支柱作用。
[同義成語]砥柱中流、擎天柱石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諫下》﹕“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子]毛澤東《論聯合政府》﹕“沒有中國共產黨人做中國人民的~﹐中國的獨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窮兵黷武】qiong bing du wu
隨意使用武力﹐不斷發動侵略戰爭。形容極端好戰。
[同義成語]興師動眾
[反義成語]和平共處、解甲歸田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抗傳》﹕“而聽諸將徇名﹐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見我已大病矣。”
[例子]三國‧曹丕《車駕臨江還詔三公》﹕“三世為將﹐道家所忌﹔~﹐古有所戒。”
【出爾反爾】chu er fan er
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同義成語]反復無常、翻雲覆雨
[反義成語]說一不二、言行一致、一言為定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樑惠王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倘若不肯﹐也隻好由他﹐我們不能做~的事。”
【流言蜚語】liu yan fei yu
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英語解釋]Tongue wag.
[同義成語]蜚短流長、風言風語
[反義成語]金玉良言、藥石之言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儒行》﹕“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
[例子]《明史‧馬孟楨傳》﹕“入主出奴﹐愛憎由心﹐雌黃信口﹐~﹐騰入禁庭﹐此士習可慮也。”
【發憤圖強】fa fen tu qiang
決心奮鬥﹐努力謀求強盛。
[同義成語]奮發圖強、發奮圖強
[反義成語]胸無大志、無所作為、妄自菲薄
[例子]老舍《鼓書藝人》十七﹕“你越是~﹐遇到的困難就越多。你得下決心克服一切困難﹐否則就一事無成。”
【破釜沉舟】po fu chen zhou
釜﹕鍋﹔舟﹕船。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戰鬥到底。
[同義成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反義成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例子]明‧陳孝逸《與羅杓庵書》﹕“秋間姑且~﹐持三日糧﹐為射賊擒王計﹔必不敗﹐而後杜門卻軌。”
【肺腑之言】fei fu zhi yan
出於內心的真誠的話。
[同義成語]由衷之言
[反義成語]違心而論
[出處]唐‧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例子]元‧鄭德輝《謅梅香騙翰林風月》﹕“小生別無所告﹐隻索將之~﹐實訴與小娘子。”
【名列前茅】ming lie qian mao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同義成語]首屈一指
[反義成語]名落孫山
[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去年弟在京師﹐聽說二公子中了秀才﹐且~﹐頗為學台賞識﹐實在可賀可賀。”
【重蹈覆轍】chong dao fu zhe
重新走上翻過車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訓﹐再走失敗的老路。
[反義成語]前車可鑒、前車之鑒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竇武傳》﹕“今不想前事之失﹐復循覆車之軌。”
[例子]要從失敗中吸取蔥敺寣戮朔屆밿
【言簡意賅】yan jian yi gai
簡﹕簡練﹔賅﹕完備。話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
[同義成語]要言不煩、言近旨遠、簡明扼要
[反義成語]長篇大論、連篇累牘、空洞無物
[出處]宋‧張端義《貴耳集》卷上﹕“言簡理盡﹐遂成王言。”
[例子]我們作文應該~﹐不要拖泥帶水
【亙古未有】gen gu wei you
從古到今都不曾有過。
[同義成語]前所未有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太青晚作《嘉蓮》詩﹐七言今體至四百余首﹐亙古未有。”
[例子]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在我國建橋史上是~的。
【如鯁在喉】ru geng zai hou
魚骨頭卡在喉嚨裡。比喻心裡有話沒有說出來﹐非常難受。
[出處]漢‧許慎《說文解字》﹕“鯁﹐食骨留嚥中也。”段玉裁注﹕“韋曰﹕‘骨所以鯁﹐刺人也。’忠言逆耳﹐如食骨在喉﹐故雲骨鯁之臣。《漢書》以下皆作骨鯁﹐字從魚﹐謂留嚥者魚骨較多也。
【沽名釣譽】gu ming diao yu
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
[同義成語]盜名竊譽、好大喜功
[反義成語]實至名歸、名不虛傳
[出處]管仲《管子‧法法》﹕“釣名之人﹐無賢士焉。”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逸民傳序》﹕“彼雖□□有類沽名者。”
[例子]元‧宮大用《范張雞黍》﹕“自恨我奔喪來後﹐又不是~沒來由。”
【事必躬親】shi bi gong qin
不論什麼事一定要親自去做﹐親自過問。
[同義成語]身體力行、一本正經
[反義成語]遊手好閒、好吃懶做
[出處]《詩經‧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
[例子]唐‧張九齡《謝賜大麥面狀》﹕“伏以周人之禮﹐唯有籍田﹐漢氏之薦﹐但聞時果﹐則未有如陛下嚴祗於宗廟﹐勤儉於生人﹐~。”
【蠱惑人心】gu huo ren xin
指用欺騙引誘等手段迷遘c耍□懵胰說乃枷搿?
[同義成語]造謠惑眾、造謠中傷、蜚短流長
[出處]《元史‧刑法志》﹕“諸陰陽家者流﹐輒為人燃燈祭星﹐蠱惑人心者﹐禁之。”
[例子]《晚清文學叢鈔‧東歐女豪傑》第三回﹕“卻膽敢把這個反天逆地、阻礙進化、~的邪說謬論說將出來。”
【顧影自憐】gu ying zi lian
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
[同義成語]孤苦伶仃、孤芳自賞、形單影隻
[反義成語]自高自大、妄自尊大
[出處]晉‧陸機《赴洛道中作》﹕“佇立望故鄉﹐顧影凄自憐。”
[例子]在成績和榮譽面前﹐我們應當戒驕戒躁﹐要不可自我陶醉﹐~。
【陰謀詭計】yin mou gui ji
指暗地裡策劃壞的害人的壞主意。
[同義成語]詭計多端
[反義成語]光明正大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大家如能個個像我﹐坦白地公開了自己的壞處﹐政治上用不著陰謀詭計。”
[例子]他的~很容易被人們所識破。
【短小精悍】duan xiao jing han
形容人身軀短小﹐精明強悍。也形容文章或發言簡短而有力。
[同義成語]言簡意賅、簡明扼要、要言不煩
[反義成語]五大三粗、人高馬大、長篇大論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遊俠列傳》﹕“解為人短小精悍。”
[例子]郭沫若《塗家埠》﹕“一位~的人來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廣東人﹐哨兵向他敬禮﹐稱呼他是排長。”
【引吭高歌】yin hang gao ge
引﹕拉伸﹔吭﹕嗓子。放開嗓子﹐大聲歌唱。
[反義成語]默不做聲、淺酌低吟
[出處]晉‧張華注《離經》﹕“搏則利嘴﹐嗚則引吭。”
【一丘之貉】yi qiu zhi he
一個土山裡的貉。比喻彼此同是醜類﹐沒有什麼差別。
[英語解釋]birds of a feather
[同義成語]一路貨色、涇渭不分
[反義成語]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楊惲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老姦巨滑】lao jian ju hua
形容閱歷深而手段極其姦詐狡猾的人。
[同義成語]詭計多端、老謀深算
[反義成語]誠心誠意、忠誠老實、肝膽相照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玄宗開元二十五年》﹕“雖老姦巨滑﹐無能逃於其術者。”
[例子]《宋史‧食貨志上六》﹕“~﹐匿身州縣﹐舞法擾民﹐蓋甚至前日。”
【煥然一新】huan ran yi xin
改變舊面貌﹐出現嶄新的氣象。
[同義成語]耳目一新
[反義成語]依然如故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鑒識收藏購求閱玩》﹕“其有晉宋名跡﹐煥然如新﹐已歷數百年﹐紙素彩色未甚敗。”
[例子]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一回﹕“依中國法度﹐造作旗幟大纛﹐~。”
【病入膏肓】bing ru gao huang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同義成語]人命危淺、行將就木
[反義成語]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出處]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年》﹕“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例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二回﹕“吾觀劉琦過於酒色﹐~﹐今見面黃羸瘦﹐氣喘嘔血﹐不過半年﹐其人必死。”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tian wang hui hui﹐shu er bu lou
恢恢﹕寬廣的樣子。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
[同義成語]天理昭昭、法網難逃
[反義成語]逍遙法外
[出處]《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融會貫通】rong hui guan tong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透徹理解。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同義成語]舉一反三、豁然貫通
[反義成語]望文生義、生吞活剝
[出處]宋‧朱熹《朱子全書》﹕“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例子]我們應該學會舉一反三﹐~
【拾人牙慧】shi ren ya hui
牙慧﹕咀嚼後吐出來的飯菜殘渣。比喻襲取別人的語言和文字。
[同義成語]拾人涕唾、人雲亦雲
[反義成語]標新立異、獨辟蹊徑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雲﹕‘康伯未得我牙後慧。’”
[例子]清‧夏敬渠《野叟曝言》﹕“明用故事﹐卻暗翻前局﹐方不是~。”
【無稽之談】wu ji zhi tan
稽﹕查考。沒有根據的說法。
[英語解釋]a cock and bull story
[同義成語]流言蜚語、不經之談
[反義成語]言之鑿鑿、言之有理
[出處]《尚書‧大禹漠》﹕“無稽之言勿聽。”
[例子]宋‧鄭樵《通志‧總序》﹕“且謂漢紹堯運﹐自當繼堯﹐非遷作《史記》﹐廁於秦、項﹐此則~也。”
【憤世嫉俗】fen shi ji su
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憎惡。
[同義成語]憤時嫉俗、避世絕俗
[反義成語]安貧樂道
[出處]唐‧韓癒《雜說》﹕“然吾觀於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於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例子]歐陽山《苦鬥》四八﹕“不見面就罷﹐一見面就是~地破口大罵﹐要不就是針針見血地諷刺不休。”
【若即若離】ruo ji ruo li
好象接近﹐又好象不接近。形容對人保持一定距離。
[同義成語]敬而遠之、貌合神離
[反義成語]親密無間、親如骨肉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這邊兩個新人在新房裡乍來乍去﹐如蛺蝶穿花﹔若即若離﹐似蜻蜓點水。”
[例子]他倆的關系不再像以前那樣~了
【聲名狼藉】sheng ming lang ji
名望聲譽敗壞到了極點﹐不可收拾。
[同義成語]名譽掃地、臭名昭著
[反義成語]流芳百世、名聞遐邇
[出處]《史記‧蒙恬列傳》﹕“言其惡聲狼藉﹐布於諸國。”
[例子]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因汪太史平日~﹐最不見重於官場。”
【迫不及待】po bu ji dai
迫﹕急迫﹔待﹕等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非常著急。
[同義成語]刻不容緩、急不可待
[反義成語]待機而動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回﹕“且系酒後遊戲﹐該仙子何以迫不及待。”
[例子]他~地坐在電腦旁開機上網。
【故技重演】gu ji chong yan
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
【汗流浹背】han liu jia bei
汗流得江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懼或非常害怕。現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濕透了。
[同義成語]揮汗如雨、汗如雨下
[反義成語]冰天雪地、滴水成冰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伏皇後紀》﹕“操出﹐顧左右﹐汗流浹背。”
[例子]在勞動競賽中﹐大家幹得~。
【草菅人命】cao jian ren ming
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動統治者隨意謔殺人民。
[同義成語]濫殺無辜、生殺予奪、殺人如麻
[反義成語]為民請命、為民除害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賈誼傳》﹕“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七回﹕“象某人這樣的官﹐真正是~了。”
【艱苦奮鬥】jian ku fen dou
不怕艱難困苦﹐堅持英勇鬥爭。
[同義成語]艱苦創業、奮發圖強、自力更生
[反義成語]花天酒地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二章﹕“沒有中國共產黨在過去五十年間的艱苦奮鬥﹐挽救新的亡國危險是不可能的。”
[例子]我們要提倡~﹐反對舖張浪費。
【戒驕戒躁】jie jiao jie zao
警惕並防止產生驕傲和急躁情緒。
[同義成語]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功成不居
[反義成語]驕傲自大、不膨擛郚X10┤葉雷?
[例子]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矯揉造作】jiao rou zao zuo
比喻故意做作﹐表現極不自然。
[同義成語]裝模作樣、裝腔作勢
[反義成語]天真爛漫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黛玉攔道﹕‘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柔造作了。”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二回﹕“他們原是好好婦人﹐卻要裝作男人﹐可謂~了。”
【弱不禁風】ruo bu jin feng
形容身體嬌弱﹐連風吹都經受不起。
[同義成語]瘦骨嶙峋、弱不勝衣
[反義成語]虎背熊腰、心寬體胖
[出處]唐‧杜甫《江雨有懷鄭典設詩》﹕“亂波紛披已打岸﹐弱雲狼藉不禁風。”
[例子]宋‧陸遊《六月二十四日夜分夢范致能、李知己、尤延之同集江亭》﹕“白菡萏香初過雨﹐紅蜻蜓~。”
【噤若寒蟬】jin ruo han chan
噤﹕不作聲。象深秋的蟬那樣一聲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顧慮而不敢說話。
[同義成語]緘口結舌、守口如瓶
[反義成語]口若懸河、侃侃而談
[出處]《後漢書‧杜密傳》﹕“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例子]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他的話完了﹐台下有幾個人拚命地高聲鼓掌﹐而更多的人卻~、面面相覷。”
【兢兢業業】jing jing ye ye
形容小心謹慎﹐認真踏實。
[同義成語]腳踏實地
[反義成語]敷衍了事、敷衍塞責
[出處]《詩經‧大雅‧雲漢》﹕“早既大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於是寧府中人才知鳳姐厲害﹐自此俱~﹐不敢偷安。”
【不脛而走】bu jing er zou
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同義成語]不翼而飛
[反義成語]秘而不宣
[出處]漢‧孔融《論盛孝章書》﹕“珠玉無脛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況賢者之有足乎﹖”
[例子]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袁伯珍慌忙把家裡所有的東西﹐檢點一番﹔別的一樣不缺﹐隻有金銀首飾和鈔票洋錢﹐卻一概~。”
【涇渭分明】jing wei fen ming
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同義成語]一清二楚、黑白分明
[反義成語]不分皂白、涇渭不分、黑白不分
[出處]《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例子]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滕大妖尹鬼斷家私》﹕“守得一十四歲時﹐他胸中漸漸~﹐瞞他不得了。”
【迥然不同】jiong ran bu tong
形容相差得遠﹐很明顯不一樣。
[同義成語]截然不同、大相徑庭
[反義成語]毫無二致、不相上下
[出處]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鐘嶸《詩品》以古詩第一﹐子建次之﹐此論誠然。”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那公子朔雖與壽一母所生﹐賢愚~。”
【笑容可掬】xiao rong ke ju
掬﹕用雙手捧起來。形容笑容滿面。
[同義成語]眉開眼笑、喜形於色
[反義成語]愁眉苦臉、咬牙切齒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果見孔明坐於城樓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例子]張老師~地走進教室。
【絕無僅有】jue wu jin you
隻有一個﹐再沒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同義成語]絕世超倫、舉世無雙、空前絕後
[反義成語]舉不勝舉、多如牛毛
[出處]宋‧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
[例子]秦牧《兩代人》﹕“新的一輩繼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之後成為作家的﹐可以說~。”
【同仇敵愾】tong chou di kai
指全體一致痛恨敵人。
[出處]《詩經‧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例子]抗戰期間﹐全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的侵略。
【刻不容緩】ke bu rong huan
緩﹕擔擱。指形勢緊迫﹐一刻也不允許拖延。
[同義成語]迫不及待、火燒眉毛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回﹕“胎前產後以及難產各癥﹐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
[例子]汛期來臨﹐防汛工作~。
【膾炙人口】kuai zhi ren kou
膾﹕細切的肉﹔炙﹕烤熟的肉。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讚和傳訟。
[同義成語]喜聞樂見、愛不釋手、交口稱譽
[反義成語]平淡無味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敘不遇》﹕“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例子]聞一多《歌與詩》﹕“一部~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
【功虧一簣】gong kui yi kui
堆九仞高的山﹐隻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隻差最後一點沒能完成。
[同義成語]功敗垂成、前功盡棄
[反義成語]大功告成、善始善終
[出處]《尚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味同嚼蠟】wei tong jiao la
象吃蠟一樣﹐沒有一點兒味。形容語言或文章枯燥無味。
[同義成語]平淡無味、興味索然
[反義成語]饒有風趣、妙語連珠
[出處]《楞嚴經》卷八﹕“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同嚼蠟。”
[例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
【百無聊賴】bai wu liao lai
精神上無所寄托﹐萵騊接籅分晹トD肌?
[同義成語]興味索然、心灰意冷、萬念俱灰
[反義成語]興高采烈、怡然自得
[出處]清‧樑啟超《讀陸放翁集》詩﹕“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例子]魯迅《彷徨‧傷逝》﹕“在~中﹐隨手抓過一本書來﹐科學也好﹐文學也好﹐橫豎什麼都一樣。”
【萬籟俱寂】wan lai ju ji
萬籟﹕自然界的各種聲音。形容周圍環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同義成語]萬籟無聲、鴉雀無聲、鴉默雀靜
[反義成語]人聲鼎沸、沸沸揚揚
[出處]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例子]清‧沈復《浮生六記‧浪遊記快》﹕“但見木犀香裡﹐一路霜林﹐月下長空﹐~。”
【不寒而栗】bu han er li
不冷而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英語解釋]one\'s blood runs cold
[同義成語]毛骨悚然、提心吊膽、膽戰心驚
[反義成語]無所畏懼、臨危不懼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酷吏列傳》﹕“是日皆報殺四百余人﹐其後郡中不寒而栗。”
[例子]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種種危險﹐真教人~。
【火中取栗】huo zhong qu li
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同義成語]代人受過、為人作嫁
[反義成語]坐享其成
[出處]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
[例子]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我們目前自顧不暇﹐鄭成功不來就是天主保佑了﹐我們還好去惹他麼。我們不能為別人~。”
【厲行節約】li xing jie yue
嚴格認真地實行節約。
[反義成語]舖張浪費、解甲歸田、偃旗息鼓
[例子]我們在工作中必須~﹐反對舖張浪費。
【雷厲風行】lei li feng xing
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矷暴s捎□大張旗鼓、聞風而動
[反義成語]積重難返、拖泥帶水、和風細雨
[出處]唐‧韓癒《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今天調卷﹐明天提人﹐頗覺~。”
【再接再厲】zai jie zai li
再﹕繼續﹔接﹔接觸﹔厲﹕磨快。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反義成語]得過且過
[出處]唐‧韓癒《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例子]取得好成績也不能自滿﹐要~﹐不斷進取
【變本加厲】bian ben jia li
指比原來更加發展。現指情況變得比本來更加嚴重。
[同義成語]肆無忌憚、有加無己
[反義成語]微不足道、大題小作
[出處]南朝‧樑‧蕭統《文選‧序》﹕“蓋踵其事而增華﹐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例子]朱自清《經典常談‧詩經第四》﹕“斷句取義是在一句兩句裡拉出一個兩個字來發揮﹐比起斷章取義﹐真是~了。”
【勵精圖治】li jing tu zhi
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同義成語]雄才大略
[反義成語]喪權辱國、禍國殃民
[出處]《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宋史‧神宗紀讚》﹕“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例子]元‧馬致遠《青衫淚》楔子﹕“~在勤民﹐宿弊都將一洗新。”
【浮想聯翩】fu xiang lian pian
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湧現出來。
[出處]晉‧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例子]這幅畫飽含詩情﹐使人~﹐神遊畫外﹐得到美的享受。
【流連忘返】liu lian wang fan
玩樂時留戀不願離開。留戀得忘記了回去。
[同義成語]依依不舍、戀戀不舍、悠悠忘返
[反義成語]迷途知返
[出處]《孟子‧樑惠王下》﹕“從流下而忘返謂之流﹐從流上而忘返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茺﹐樂酒無厭謂之亡。”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一回﹕“四時隨意出遊﹐弦管相逐﹐~。”
【余音繞樑】yu yin rao liang
形容歌聲優美悅耳﹐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同義成語]繞樑三日、鶯舌百囀、如聞天籟
[反義成語]不堪入耳
[出處]《列子‧湯問》﹕“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黃樑一夢】huang liang yi meng
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後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同義成語]黃粱美夢
[出處]唐‧沈既濟《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於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樑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例子]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得遇正陽子師父點化﹐~遂成仙道。”
【寥寥無幾】liao liao wu ji
非常稀少﹐沒有幾個。
[英語解釋]be able to count on the fingers/on the fingers of one hand
[同義成語]屈指可數、九牛一毛、鳳毛麟角
[反義成語]數不勝數、無窮無盡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內篇》﹕“建安以後﹐五言日盛﹐晉宋齊間﹐七言歌行寥寥無幾。”
[例子]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一回﹕“連做詩賦的也~。”
【琳琅滿目】lin lang man mu
琳琅﹕美玉。滿眼都是珍貴的東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同義成語]金碧輝煌、美不勝收
[反義成語]瘡痍滿目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琅珠玉。”
[例子]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這些壽禮陳列在坤寧宮的東西廡中﹐~。”
【流芳百世】liu fang bai shi
芳﹕花草的香味﹐比喻好的名聲。好的名聲永遠流傳下去。
[同義成語]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反義成語]臭名遠揚、遺臭萬年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寞﹐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例子]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將軍若扶漢室﹐乃忠臣也﹐青史傳名﹐~。”
【光怪陸離】guang guai lu li
光怪﹕光彩奇異﹔陸離﹕開卷參差。形容奇形怪狀﹐五顏六色。
[同義成語]斑駁陸離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孫堅傳》裴鬆之注引《吳書》﹕“塚上有光怪﹐雲氣五色﹐上屬於天﹐曼延數裡。”西漢‧劉安《淮南子‧本經訓》﹕“五采爭勝﹐流漫陸離。”
[例子]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那柴燒的一塊一塊的﹐結成就和太湖石一般﹐~。”
【語無倫次】yu wu lun ci
倫次﹕條理。話講得亂七八糟﹐毫無次序。
[同義成語]顛三倒四、亂七八糟、胡說八道
[反義成語]井井有條、有條有理、有條不紊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七引《詩眼》﹕“古人律詩﹐亦是一片文章﹐語或似無論次﹐而意若貫珠。”
[例子]他~地向周圍的人訴說自己的遭遇。
【滿腹經綸】man fu jing lun
經綸﹕才學。比喻政治見識和主張。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同義成語]才高八鬥
[反義成語]胸無點墨、才疏學淺
[出處]《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例子]明‧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商調集賢賓‧題春園‧浪裡束煞》﹕“論英雄何必老林泉﹖~須大展﹐休負了蒼生之願。”
【蒙昧無知】meng mei wu zhi
蒙昧﹕知識未開。沒有知識﹐不明事理。指糊塗不懂事理。
[同義成語]冥頑不靈
[反義成語]學富五車
[出處]《晉書‧阮種傳》﹕“臣誠蒙昧﹐所以為罪。”
[例子]毛澤東《捸憤Z車淖鞣紜罰骸澳切╛□□慫劑心□饕宓弊誚探燙蹩創□娜耍□褪欽庵幀□娜恕﹗?
【所向披靡】suo xiang pi mi
披靡﹕草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達到的地方﹐一切障礙全被掃除。
[同義成語]所向無敵、一往無前
[反義成語]強弩之末、畏縮不前
[出處]《樑書‧蕭確傳》﹕“鐘山之役﹐確苦戰﹐所向披靡﹐群虜憚之。”
[例子]掌握了真理﹐就會~。
【靡靡之音】mi mi zhi yin
靡靡﹕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萎靡的樂曲。
[同義成語]亡國之音
[反義成語]鈞天廣樂
[出處]《韓非子‧十過》﹕“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史記‧殷本紀》﹕“北裡之舞﹐靡靡之樂。”
[例子]聞一多《時代的歌手》﹕“從此以後﹐以管弦的情緒代替了鼓的情緒﹐結果都是‘~’。”
【彌天大謊】mi tian da huang
彌天﹕滿天。形容天大的謊話。
[英語解釋]lie in one\'s throat
[同義成語]欺人之談
[反義成語]肺腑之言
[出處]元‧王伯成《李太白貶夜郎》﹕“那廝主置定亂宮心﹐醞釀著漫天謊。”
[例子]馮德英《迎春花》第十四章﹕“‘誰撒這個~啊﹐’胖老婆道﹕‘那可喪盡天良啊﹗’”
【秘而不宣】mi er bu xuan
宣﹕公開說出。保守秘密﹐不肯公開宣布。
[英語解釋]hold one\'s cards close to one\'s chest
[同義成語]守口如瓶
[反義成語]直言不諱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呂蒙傳》﹕“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三回﹕“泛音既有如此妙論﹐如何譜上都無此說﹖他卻~﹐是個甚麼意思。”
【綿裡藏針】mian li cang zhen
綿﹕絲棉。棉絮裡面藏著針。比喻外貌和善﹐內心刻毒﹔也比喻柔中有剛。
[同義成語]笑裡藏刀
[反義成語]劍拔弩張
[出處]元‧石君寶《曲江柳》第二折﹕“笑裡刀剮皮割肉﹐綿裡針剔髓挑筋。”
[例子]明‧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當日說知心﹐~。”
【明珠暗投】ming zhu an tou
原意是明亮的珍珠﹐暗裡投在路上﹐使人看了都很驚奇。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視。也比喻好東西落入不識貨人的手裡。
[出處]《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臣聞明月之珠﹐夜光的璧﹐以暗投於道路﹐人無不按劍相眄者。何則﹖無因而至前也。”
[例子]清‧沈復《浮生六記‧閒情記趣》﹕“又在揚州商家見有虞山客攜送黃楊翠柏各一盆﹐惜乎~。”
【死不瞑目】si bu ming mu
瞑﹕閉上。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同義成語]抱恨終天
[反義成語]心甘情願、何樂不為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卓逆天無道﹐盪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苦思冥想】ku si ming xiang
絞盡腦汁﹐深沉地思索。
[同義成語]冥思苦想
【漠不關心】mo bu guan xin
對人對事態度冷淡﹐毫不關心。
[英語解釋]not bat an eyelid
[同義成語]漠然置之
[反義成語]關懷備至
[出處]明‧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於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例子]他對人老是~
【墨守成規】mo shou cheng gui
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肯改變﹐不思改革進取。
[同義成語]因循守舊、故步自封、抱殘守缺
[反義成語]標新立異
[出處]明‧黃宗羲《錢退山詩文序》﹕“如鐘嶸之《詩品》﹐辨體明宗﹐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
[例子]~是不能幹好事情的。
【劍拔弩張】jian ba nu zhang
劍拔出來了﹐弓張開了。形容氣勢逼人﹐或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同義成語]一觸即發、千鈞一發、箭在弦上
[反義成語]銷兵洗甲
[出處]南朝‧樑‧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法如龍威虎振﹐劍拔駑張。”
[例子]高陽《清宮外史》下冊﹕“法國兵艦在閩汪口出入頻繁﹐而交涉方面~﹐看樣子福州船局必難幸免法國兵艦的炮火。”
【如法炮制】ru fa pao zhi
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藥。現比喻照著現成的樣子做。
[同義成語]依樣葫蘆
[反義成語]獨樹一幟、別出心裁
[出處]宋‧釋曉瑩《羅湖野錄》卷四﹕“若克依此書﹐明藥之體性﹐又須解如法炮制。”
【浮想聯翩】fu xiang lian pian
比喻連續不斷。指許許多多的想象不斷湧現出來。
[出處]晉‧陸機《文賦》﹕“浮藻聯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雲之峻。”
[例子]這幅畫飽含詩情﹐使人~﹐神遊畫外﹐得到美的享受。
【餓殍滿道】e piao man dao
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屍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於饑寒的慘狀。
[出處]漢‧仲長統《昌言‧損益篇》﹕“坐視戰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居心叵測】ju xin po ce
居心﹕存心﹔叵﹕不可﹔測﹕推測。指存心險惡﹐不可推測。
[同義成語]人面獸心、佛口蛇心、別有用心
[反義成語]襟懷坦白、光明磊落
[出處]清‧林則徐《使粵奏稿》﹕“且其居心叵測﹐反覆靡常。”
[例子]他是個~的家伙﹐要多加提防。
【提綱挈領】ti gang qie ling
綱﹕魚網的總繩。挈﹕提起。抓住網的總繩﹐提住衣的領子。比喻抓住要領﹐簡明扼要。
[同義成語]綱舉目張、一針見血
[反義成語]不得要領、言不及義
[出處]《宋史‧職官志八》﹕“提綱而眾目張﹐振領而群毛理。”
【怙惡不悛】hu e bu quan
堅持作惡﹐不肯悔改。
[同義成語]死不改悔、罪大惡極
[反義成語]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例子]對這個~的慣犯﹐必須嚴加懲處。
【委曲求全】wei qu qiu quan
勉強遷就﹐以求保全。也指為了顧全大局而讓步。
[同義成語]低聲下氣、逆來順受
[反義成語]不卑不亢、針鋒相對
[出處]宋‧歐陽修《滁州謝上表》﹕“知臣幸逢主聖而敢危言﹐憫臣不顧身微而當眾怨﹐始終愛惜﹐委曲求全。”
[例子]在原則問題上一定要據理力爭﹐決不能~
【庸人自擾】yong ren zi rao
指本來沒事﹐自己找麻煩。
[同義成語]杞人憂天、替古人擔憂
[反義成語]聊以自慰
[出處]《新唐書‧陸象先傳》﹕“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而煩耳。”
【當仁不讓】dang ren bu rang
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同義成語]義不容辭、理所當然
[反義成語]推三阻四、臨陣脫逃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例子]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人家罵小弟魚肉鄉愚﹐這句話仔細想來﹐在小弟卻是~。”
【麻木不仁】ma mu bu ren
不仁﹕沒有感覺。肢體麻痹﹐失去知覺。比喻對外界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
[同義成語]無動於衷
[反義成語]耳聰目明、見微知著、眼疾手快
[出處]明‧薛己《醫案‧總論》﹕“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針刺不痛。”
[例子]聞一多《偉大的事實﹐不朽的意義》﹕“沒有同情﹐沒有熱﹐是~﹖還是忘恩負義。”
【任勞任怨】ren lao ren yuan
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
[同義成語]勤勤懇懇
[反義成語]怨天尤人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刺權》﹕“蒙其憂﹐任其怨勞。”《漢書‧石顯傳》﹕“誠不能以一軀稱快萬眾﹐任天下之怨。”
[例子]清‧顏光敏《顏岏齯]爻嘮埂罰骸拔┐嬉皇腹□幹髦□模□蘩10萋□□□侵小□□種址潛仕□芫 ﹗?
【耳濡目染】er ru mu ran
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
[同義成語]耳聞目睹、耳熟能詳
[出處]唐‧韓癒《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銘》﹕“目濡耳染﹐不學以能。”
[例子]郭沫若《少年時代‧我的童年》﹕“她完全沒有讀過書﹐但她單憑~﹐也認得一些字﹐而且能夠暗誦得好些唐詩。”
【莘莘學子】shen shen xue zi
莘莘﹕眾多的樣子。眾多學生。
“莘”不讀xin
【海市蜃樓】hai shi shen lou
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同義成語]空中樓閣、子虛烏有、虛無飄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隋唐遺事》﹕“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五回﹕“第五出是達摩帶著徒弟過江回去﹐正扮出~﹐好不熱鬧。”
【有恃無恐】you shi wu kong
恃﹕倚仗﹔恐﹕害怕。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
[同義成語]仗勢欺人、狗仗人勢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六年》﹕“齊候曰﹕‘室如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對曰﹕‘恃先王之命。’”
[例子]他仗著有人撐腰﹐所以才敢~。
【各行其是】ge xing qi shi
[中文解釋]按照各自認為對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
[同義成語]各謀其是、各自為政
[反義成語]同心同德、同心協力、戮力同心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九卷﹕“兩者俱賢﹐各行其是。”
[例子]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我之求死﹐你之求生﹐是~。”
【無事生非】wu shi sheng fei
無緣無故找岔子﹐存心制造麻煩。
[同義成語]無中生有
[反義成語]安分守己、息事寧人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八回﹕“有不安本分的強盜﹐有無事生非的強盜。”
【拭目以待】shi mu yi dai
擦亮眼睛等著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確信某件事情一定會出現。
[同義成語]靜觀其變
[反義成語]置若罔聞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朝廷舊臣﹐山林隱士﹐無不拭目以待。”
[例子]我國家隊能否沖出亞洲﹐我們~。
【各抒己見】ge shu ji jian
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同義成語]各持己見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例子]討論會上﹐大家~﹐氣氛熱烈。
【眾口鑠金】zhong kou shuo jin
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同義成語]積毀銷骨、人言可畏
[出處]《國語‧周語下》﹕“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毛骨悚然】mao gu song ran
悚然﹕害怕的樣子。汗毛豎起﹐脊樑骨發冷。形容十分恐懼。
[英語解釋]One\'s blood runs cold
[同義成語]不寒而栗、膽戰心驚
[反義成語]鎮定自若、面無懼色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七回﹕“秦王聞之﹐不覺毛骨悚然。”
[例子]這種聲音讓人~。
【鬼鬼祟祟】gui gui sui sui
指行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同義成語]鬼頭鬼腦
[反義成語]正大光明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幹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紛至沓來】fen zhi ta lai
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同義成語]接踵而至、絡繹不絕、車水馬龍
[出處]明‧張岱《魯雲谷傳》﹕“相知者日集試茶﹐紛至沓來﹐應接不瑕。”
[例子]高陽《清宮外史》下冊﹕“貼出布告以後﹐自己在招募公所坐鎮﹐隻見應募的小伙子﹐~﹐應接不暇。”
【恬不知恥】tian bu zhi chi
做了壞事滿不再乎﹐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
[同義成語]厚顏無恥、滿不在乎
[反義成語]天地自容
[出處]宋‧呂祖謙《左氏博議‧衛禮至為銘》﹕“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
[例子]宋‧錢時《兩漢筆記》﹕“諫不行﹐言不聽﹐膏澤不下於民﹐而但緘默固位﹐~﹐又可謂賢乎﹖”
【暴殄天物】bao tian tian wu
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
[同義成語]揮霍無度、揮金如土
[反義成語]克勤克儉、精打細算、節衣縮食
[出處]《尚書‧武成》﹕“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例子]對那些玩忽職守、~﹐浪費國家財的人必須繩之以法。
【鋌而走險】ting er zou xian
鋌﹕快跑。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采取冒險行動。
[英語解釋]neck or/of nothing
[同義成語]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反義成語]畏縮不前
[出處]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例子]我們要注意他~、孤注一擲。
【走投無路】zou tou wu lu
投﹕投奔。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同義成語]山窮水盡、窮途末路、日暮途窮
[反義成語]左右逢源、如願以償、天從人願
[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例子]魯迅《彷徨‧祝福》﹕“她真是~了﹐隻好來求老主人。”
【如火如荼】ru huo ru tu
荼﹕象火一樣紅。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同義成語]方興未艾、轟轟烈烈
[反義成語]無聲無息
[出處]《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旂﹐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ꄿ
[例子]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正是﹕~﹐軍容何盛﹐疑神疑鬼﹐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an tu suo ji
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同義成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成語]不落窠臼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於市﹐而不可得﹐變已明矣。”
[例子]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從子瑛》詩﹕“隔竹引龜心有想﹐~術難靈。”
【老馬識途】lao ma shi tu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同義成語]識途老馬、駕輕就熟、輕車熟路
[反義成語]不知所以
[出處]《韓非子‧說林上》﹕“管仲、隰朋從於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馬而隨之。遂得道。”
[例子]宋‧毛謗《寄曹使君》﹕“請同韶矍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
【蛻化變質】tui hua bian zhi
比喻人墮落變壞。
[例子]我們要堅決同那些~分子展開鬥爭﹐決不留情。
【惘然若失】wang ran ruo shi
惘然﹕失意的樣子。心情不舒暢﹐好象丟掉了什麼東西似的。
[同義成語]悵然若失、若有所失
[反義成語]胸有成竹
[出處]《後漢書‧黃憲傳》﹕“是時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見憲未嘗不正容﹐及歸﹐惘然若有失也。”
[例子]宋‧洪邁《夷堅志》﹕“次日﹐仿徨於案間﹐惘然如失。”
【痴心妄想】chi xin wang xiang
一心想著不可能實現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
[同義成語]胡思亂想、痴人說夢、想入非非
[反義成語]切中事理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時刻難過。”
[例子]他~的一席話﹐驚得大家瞠目結舌。
【恣意妄為】zi yi wang wei
恣意﹕任意﹐隨意﹔妄為﹕胡作非為。隨心所欲﹐胡作非為。
[同義成語]為所欲為、無法無天、肆無忌憚
[反義成語]謹小慎微、謹言慎行、循規蹈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20回﹕“吳主皓自改元建制﹐至鳳凰元年﹐恣意妄為﹐窮兵屯戍﹐上下無不嗟怨。”
[例子]毛澤東《陝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後方留守處布告》﹕“察其原因﹐不外有少數頑固分子﹐不顧民族國家利益﹐~。”
【蔚然成風】wei ran cheng feng
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成一種良好風氣。
[同義成語]蔚成風氣
[例子]“五講四美”在我們周圍~。
【好高騖遠】hao gao wu yuan
好﹕喜歡﹔騖﹕追求。比喻不切實際地追求過高過遠的目標。
[同義成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
[反義成語]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出處]《宋史‧道學傳一‧程灝傳》﹕“病學者厭卑近而騖高遠﹐卒無成焉。”
[例子]秦牧《畫蛋‧練功》﹕“但是~﹐貪抄捷徑的心理﹐卻常常妨礙人們去認識這最普通的道理。”
【應接不暇】ying jie bu xia
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英語解釋]have one\'s hand full
[同義成語]目不暇接
[反義成語]應付裕如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發﹐使人應接不暇。”
【大顯身手】da xian shen shou
充分顯示出本領和才能。
[同義成語]大顯神通、大展經綸、大展宏圖
[反義成語]無能為力、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出處]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頃世亂離﹐衣冠之士﹐雖無身手﹐或聚徒眾﹐違棄素業﹐徼幸戰功。”
[例子]茹志娟《高高的白楊樹》﹕“愛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愛種棉花的﹐就在連成片的土地上~吧﹗”
【銷聲匿跡】xiao sheng ni ji
銷﹕消失。指隱藏進來或不公開露面。
[同義成語]隱姓埋名、無影無蹤
[反義成語]死灰復燃、東山再起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遊資中郡﹐銷聲匿跡﹐惟恐人知。”
【響徹雲霄】xiang che yun xiao
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
[同義成語]響徹雲際、響遏行雲
[反義成語]悶聲不響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鳳舞﹐樓下千千萬萬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
[例子]教室裡學生們的情緒高漲﹐歌聲~。
【惟妙惟肖】wei miao wei xiao
惟﹕語氣助詞。描寫或模仿的非常逼真、傳神。
[同義成語]栩栩如生
[反義成語]畫虎類犬
[出處]宋‧岳珂《英光堂帖讚》﹕“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體﹐峭以健。馬牛其風﹐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子]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親﹐言談舉止﹐無不~。
【不肖子孫】bu xiao zi sun
指品德差﹐沒出息﹐不能繼承先輩事業的子孫或晚輩。
[同義成語]紈□子弟、後繼無人
[反義成語]孝子賢孫、後繼有人、繼往開來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萬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例子]魯迅《彷徨‧長明燈》﹕“造廟的時候﹐他的祖宗就捐過錢﹐現在他卻要來吹熄長明燈﹐這不是~﹖”
【喧賓奪主】xuan bin duo zhu
客人的聲音壓倒了主人的聲音。比喻外來的或次要的事物佔據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
[同義成語]反客為主、本末倒置
[反義成語]客隨主便
[出處]清‧楊宜治《俄程日記》﹕“近有喧賓奪主之勢。”
[例子]清‧阮葵生《茶余客話》﹕“余仿為之﹐香則噴鼻而酒味變矣。不論酒而論香﹐是為~。”
【烜赫一時】xuan he yi shi
□赫﹕氣勢很盛。在一個時期內名聲威勢很盛。
[同義成語]盛極一時、名噪一時、曇花一現
[反義成語]彪炳千古
[出處]宋‧王安石《上杜學士書》﹕“雖將相大臣﹐氣勢□赫﹐上所尊憲。”
【循規蹈矩】xun gui dao ju
循﹕遵守﹔蹈﹕踩﹔規、矩是定方圓的標準工具﹐借指行為的準則。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準則﹐不敢稍做變動。
[同義成語]安分守己、規行矩步
[反義成語]胡作非為、隨心所欲
[出處]宋‧朱熹《答方賓王書》﹕“循途守轍﹐猶言循規蹈矩雲爾。”
[例子]他辦事一向都是~的。
【尋章摘句】xun zhang zhai ju
摘﹕摘抄。舊時讀書人從書本中搜尋摘抄片斷語句﹐在寫作時套用。指寫作時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
[同義成語]尋行數墨、尋枝摘葉
[反義成語]精挑細選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注引《吳書》﹕“雖有余閒﹐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例子]這個庸才﹐隻會做些~的事。
【搜章摘句】sou zhang zhai ju
搜﹕尋求﹔摘﹕選取。指抄襲他人文章的詞句。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權傳》﹕“遣都尉趙咨使魏。”裴鬆之注引《吳書》﹕“雖有余閒﹐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
[例子]舉明經﹐其友易之﹐秀實曰﹕“~﹐不足以立功。”乃棄去。(《新唐書‧段秀實傳》)
【桀驁不馴】jie ao bu xun
性情強暴不馴順。
[同義成語]橫沖直撞、無法無天
[反義成語]安分守己、俯首帖耳
[出處]《漢書‧匈奴傳》﹕“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例子]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識字讀書﹐聰明出眾。隻是生成一個~的性子﹐頑劣異常。”
【奄奄一息】yan yan yi xi
隻剩下一口氣。形容臨近死亡。
[英語解釋]on the last legs
[同義成語]氣息奄奄、岌岌可危、命在旦夕
[反義成語]生龍活虎、生氣勃勃、朝氣勃勃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七回﹕“惠王親往問疾﹐見痤病勢已重﹐奄奄一息。”
[例子]他已被打得體無完膚﹐~了。
【湮沒無聞】yan mo wu wen
湮沒﹕埋沒。名聲被埋沒﹐沒人知道。
[同義成語]碌碌無聞、不見經傳、默默無聞
[反義成語]赫赫有名、舉世聞名、鼎鼎大名
[出處]《晉書‧羊祜傳》﹕“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望遠﹐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沒無聞﹐使人悲傷。”
[例子]元‧鐘嗣成《錄鬼簿序》﹕“高才博識﹐俱有可錄﹐歲月彌久﹐~﹐遂傳其本末﹐吊以樂章。”
【察言觀色】cha yan guan se
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同義成語]察顏觀色、鑒貌辨色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顏淵》﹕“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例子]我沒有~的能力。
【禍國殃民】huo guo yang min
使國家受害﹐百姓遭殃。
[同義成語]蠹國害民
[反義成語]安邦定國、富國安民、保國安民
[出處]章炳麟《正學報緣起‧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
【杳無音信】yao wu yin xin
杳﹕不見蹤影﹐沒有跡象。沒有一點消息。
[同義成語]杳無消息
[反義成語]指日可待
[出處]宋‧黃孝邁《詠水仙》詞﹕“驚鴻去後﹐輕拋素襪﹐杳無音信。”
【開門揖盜】kai men yi dao
揖﹕打拱﹐表示歡迎。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
[同義成語]自討苦吃、引狼入室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權傳》﹕“況今姦宄競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是猶開門而揖盜﹐未可以為仁也。”
[例子]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三回﹕“失守城池﹐要按軍法﹔況又有稟帖到楊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豈不是私通叛寇﹖”
【甘之如飴】gan zhi ru yi
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同義成語]甘心情願、何樂不為
[反義成語]欲罷不能
[出處]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例子]高陽《清宮外史》上冊﹕“背書背不出﹐‘老師’往往大發嬌嗔﹐自然罵得人下不了台﹐而張曜~。”
【貽笑大方】yi xiao da fang
貽﹕遺留﹔大方﹕內行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出處]《莊子‧秋水》﹕“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但愧知識短淺﹐誠恐~﹐所以不敢冒昧進謁。”
【苦心孤詣】ku xin gu yi
苦心﹕用心良苦﹔孤詣﹕獨到的成就。指苦心鑽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
[同義成語]費盡心機、苦心經營
[出處]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例子]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地運動著做了一次大總統﹐後來被人趕跑了﹐跑向天津。”
【萬馬齊喑】wan ma qi yin
喑﹕啞﹐失音。舊時形容人民沉默不語。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
[同義成語]萬籟俱寂、死氣沉沉
[反義成語]萬馬奔騰、龍騰虎躍
[出處]宋‧蘇軾《三馬圖讚》序﹕“時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皆瘖。”
[例子]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二五﹕“九州生氣恃風雷﹐~究可哀。”
【猶豫不決】you yu bu jue
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英語解釋]hang a leg
[同義成語]畏首畏尾、優柔寡斷、舉棋不定
[反義成語]當機立斷、斬釘截鐵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例子]在決定這件事如何處理時﹐他變得~起來。
【怨天尤人】yuan tian you ren
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
[同義成語]民怨沸騰、怨聲載道、天怒人怨
[反義成語]任勞任怨、自怨自艾
[出處]《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例子]要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不要~。
【良莠不齊】liang you bu qi
莠﹕狗尾草﹐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同義成語]混淆視聽、混淆是非
[反義成語]涇渭分明
[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至我輩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
[例子]太平天國‧洪秀全《整頓屬員詔》﹕“兼之人品~﹐誠恐因逸生事。”
【坐收漁利】zuo shou yu li
比喻利用別人的矛盾而從中獲利。
[同義成語]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無功受祿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
[例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他日可以在裡頭看景生情﹐得些漁人之利。”
【向隅而泣】xiang yu er qi
隅﹕牆角﹔泣﹕哭。一個人面對牆腳哭泣。形容沒有人理睬﹐非常孤立﹐隻能絕望地哭泣。
[同義成語]唉聲嘆氣、窮途末路
[反義成語]春風得意、得意忘形
[出處]漢‧劉向《說苑‧德貴》﹕“今有滿堂飯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緣木求魚】yuan mu qiu yu
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同義成語]水中撈月、緣山求魚、竹籃打水
[反義成語]探囊取物、甕中捉鱉
[出處]《孟子‧樑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例子]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劉玄傳》﹕“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萬分﹐興化致理﹐譬猶~﹐升山采珠。”
【戒驕戒躁】jie jiao jie zao
警惕並防止產生驕傲和急躁情緒。
[同義成語]不驕不躁、虛懷若谷、功成不居
[反義成語]驕傲自大、不可一世、惟我獨尊
[例子]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
【再接再厲】zai jie zai li
再﹕繼續﹔接﹔接觸﹔厲﹕磨快。指公雞相鬥﹐每次交鋒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繼續努力﹐再加一把勁。
[反義成語]得過且過
[出處]唐‧韓癒《鬥雞聯句》﹕“一噴一醒然﹐再接再厲乃。”
[例子]取得好成績也不能自滿﹐要~﹐不斷進取
【滿載而歸】man zai er gui
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同義成語]滿載而回
[反義成語]一無所獲、空手而歸
[出處]明‧李贄《焚書‧又焦弱侯》﹕“然林汝寧向者三任﹐彼無一任不往﹐往必滿載而歸。”
[例子]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三回﹕“將衛國府庫﹐及民間存留金粟之類﹐劫掠一空﹐墮其城郭﹐~。”
【以身作則】yi shen zuo ze
身﹕自身﹔則﹕準則。以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同義成語]言傳身教、身先士卒、身體力行
[反義成語]以身試法
[出處]《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例子]艱苦樸素﹐~﹐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作風。
【沾沾自喜】zhan zhan zi xi
沾沾﹕輕浮的﹐自鳴得意的樣子。形容自以為不錯而得意的樣子。
[英語解釋]play the peacock
[同義成語]自鳴得意
[反義成語]垂頭喪氣、灰心喪氣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例子]我們要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即便取得一些成績也不要~﹐得意忘形
【明火執仗】ming huo zhi zhang
明﹕點明﹔執﹕拿著﹔杖﹕兵器。點著火把﹐拿著武器。形容公開搶劫。後比喻公開地、毫不隱藏地幹壞事。
[同義成語]明目張膽
[反義成語]鬼鬼祟祟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我在這瓦窯居住﹐做些本份生涯﹐何曾明火執仗 ﹐無非赤手求財。”
[例子]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回﹕“並非~﹐怎麼便算是強盜呢﹖”
【烏煙瘴氣】wu yang zhang qi
烏﹕黑﹔瘴氣﹕濕熱的空氣。比喻環境嘈雜、秩序混亂或社會黑暗。
[同義成語]亂七八糟、污七八糟
[反義成語]明月清風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如今鬧是鬧了個烏煙瘴氣﹐罵是罵了個破米糟糠。”
【昭然若揭】zhao ran ruo jie
揭﹕暴露。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同義成語]彰明較著、眾目昭彰
[反義成語]真偽莫辨
[出處]《莊子‧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例子]他的險惡用心﹐在他剛才的長篇講話中﹐已經~了。
【動輒得咎】dong zhe de jiu
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同義成語]跋前躓後
[出處]唐‧韓癒《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例子]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八回﹕“小廝因~﹐隻得說道﹕‘請問主人﹕前引也不好﹐後隨也不好﹐並行也不好﹐究竟怎樣才好呢﹖’”
【飲鴆止渴】yin zhen zhi ke
鴆﹕毒酒。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
[同義成語]饑不擇食、急功近利
[反義成語]從長計議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霍須傳》﹕“譬猶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嚥喉。”
[例子]晉‧葛洪《抱樸子》﹕“咀漏脯以充饑﹐酣鴆酒以止渴。”
【旁征博引】pang zhing bo yin
旁﹕廣泛﹔征﹕征求﹔博﹕廣博﹔引﹕引証。指說話、寫文章引用材料作為依據或例証。
[同義成語]引經據典
[反義成語]理屈詞窮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生數典已窮﹐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計女多於生凡十四則。”
[例子]會上他~﹐滔滔不絕﹐把對方駁得體無完膚。
【支離破碎】zhi li po sui
支離﹕分散。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
[同義成語]七零八落、四分五裂、一鱗半爪
[反義成語]渾然一體、完美無缺
[出處]元‧許謙《白雲集》﹕“近代以文辭取士﹐而不考其實﹐惟務雕鐫鏤刻﹐破碎支離﹐波淫邪遁之辭﹐靡所不至。”
[例子]我們不要把文章分析得~。
【仗義執言】zhang yi zhi yan
仗義﹕主持正義﹔執言﹕說公道話。為了正義說公道話。指能伸張正義。
[同義成語]理直氣壯、直言不諱
[反義成語]違天悖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四回﹕“若以文、武、宣、平之靈﹐仗義執言﹐國悔罪﹐王室之福。”
[例子]他性格耿直﹐總愛~
【趾高氣揚】zhi gao qi yang
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英語解釋]go to one\'s head
[同義成語]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目空一切
[反義成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妄自菲薄
[出處]左丘明《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例子]即使學習進步很大﹐也不該~﹐而應再接再厲。
【炙手可熱】zhi shou ke re
炙﹕烤。比喻權勢大﹐氣燄盛﹐使人不敢接近。
[同義成語]烜赫一時、望而生畏、敬而遠之
[反義成語]平易近人、和藹可親
[出處]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例子]樑啟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奧匈各國民黨﹐所在蜂起﹐於是四十年控縱全歐氣燄赫赫﹐~﹐飛鳥不落之梅特涅。”
【鱗次櫛比】lin ci zhi bi
櫛﹕梳篦的總稱。象魚鱗和梳子齒那樣有次序地排列著。多用來形容房屋或船隻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齊。
[同義成語]密密麻麻、密密層層
[反義成語]參差不齊、雜亂無章
[出處]明‧陳貞慧《秋園雜佩‧蘭》﹕“自長橋以至大街﹐鱗次櫛比﹐春光皆馥也。”
[例子]清‧王韜《瀛壖雜志》﹕“東關外羊毛衖左右﹐閩粵遊民群聚於此﹐賭館煙舍﹐~。”
【閒情逸致】xian qing yi zhi
逸﹕安閒﹔致﹕興致。指悠閒的心情和安逸的興致。
[同義成語]悠哉遊哉、悠然自得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當此內憂外患﹐接踵而來……倒可惜他有此一段閒情逸致﹗”
[例子]清‧文康《兒女英雄傳》﹕“老爺這趟出來﹐更是~﹐正要問問沿途的景物。”
【莫衷一是】mo zhong yi shi
莫﹕不﹔衷﹕折衷。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同義成語]無所適從
[反義成語]一針見血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三回﹕“諸將或言固守待援﹐或言決一死戰﹐或言到臨安求救。議論紛紛﹐莫衷一是。”
[例子]人們議論紛紛﹐~。
【一見鐘情】yi jian zhong qing
鐘﹕專注。男女之間一見面就產生愛情。
[英語解釋]fall head over in love
[同義成語]一見傾心、一見如故、一拍即合
[反義成語]無動於衷、行同陌路、視同路人
[出處]清‧墨浪子《西湖佳話》﹕“乃蒙郎君一見鐘情﹐故賤妾有感於心。”
[例子]他們兩個~。
【老態龍鐘】lao tai long zhong
龍鐘﹕行動不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同義成語]老氣橫秋
[反義成語]返老還童、老當益壯、生氣勃勃
[出處]唐‧李端《贈謝戴》﹕“交結慚時輩﹐龍鐘似老翁。”
[例子]宋‧陸遊《聽雨》﹕“~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
【摩肩接踵】mo jian jie zhong
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或事物接連不斷地出現。
[同義成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成語]地廣人稀
[出處]《戰國策‧齊策一》﹕“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宋史‧李顯忠傳》﹕“入城﹐宣布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例子]節日的公園遊人~﹐熱鬧非凡。
【惴惴不安】zhui zhui bu an
惴惴﹕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同義成語]忐忑不安、惶恐不安、心慌意亂
[反義成語]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出處]《詩經‧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於谷。”
【搖搖欲墜】yao yao yu zhui
欲﹕將要﹔墜﹕掉下來。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台。
[英語解釋]hang on by one\'s eyelids
[同義成語]搖搖欲倒、風雨飄搖、危如累卵
[反義成語]穩如泰山、安如磐石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04回﹕“眾視之﹐見其色昏暗﹐搖搖欲墜。”
【越俎代庖】yue zu dai pao
越﹕越過﹔俎﹕盛放祭品的器皿﹔庖﹕廚師。比喻超出自己取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英語解釋]put words into somebody\'s mouth
[同義成語]包辦代替
[反義成語]自力更生
[出處]莊周《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尺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例子]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不要~。
【虛左以待】xu zuo yi dai
虛﹕空著﹔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著尊位恭候別人。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夷門侯生。”
[例子]諸貴客見公子親往迎客﹐~﹐正不知甚處有名的處士﹐何方大國的使臣﹐俱辦下一片敬心侍候。(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四回)
--
如此多的島嶼﹐相隔又千萬裡﹐不被淹死就不錯了。
※ 來源:‧水木社區 https://newsmth.net‧[FROM: 59.66.82.2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