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
分享原文,稍作補充:
一直覺得東海工業大廈讓街道轉角變得不可思議,以前不知怎樣形容它的美,現在再看會有另一種角度。
展覽於 openground 進行中,有趣在於許多的陌生,即使有時眼熟,但從來沒有細細去看的一些香港建築。
場內會有策展團隊複製的建築物料,可以觸摸,幻想當時人的需要及心境,怎樣是剛剛好,甚麼是知足,由一幢建築物無聲去說。
Kevin Mak的照片不用多說了,靚到令人覺得不用客氣。
原文刊Andthen.hk
————————————
誇而不浮
被冷待的香港粗獷
想像一個中年人,五十歲上下,沒有足夠年資去接受敬禮,擠不進殿堂,卡在時間線上的某點,遭冷落一旁,尷尬地一臉蒼白——而他曾經踏實和誠實地,為社會交出貢獻,可是始終沒有換來掌聲。
以人喻物,城內也有好些這樣的建築。
建於戰後六、七十年代,屬於現代主義建築的分支,龐大至近乎霸道,常被形容為怪獸(近年民間比喻更有趣,Marvel宇宙裡的變形俠醫Hulk),敢於不加粉飾,客觀事實裸露人前,統稱為「粗獷主義」(Brutalism):1950年代由瑞典建築師Hans Asplund首先提出,及後經英國建築師夫婦Alison 與 Peter Smithson,以及建築評論權威Reyner Banham大力推廣,影響力在七十年代尤其重大,香港也沒有例外。
粗獷主義有幾個特點,強調不經修飾的外觀,幾何結構直截了當,鋼筋混凝土外露,樑柱和核心筒等一目了然,外觀上著重表達力量,並且刻意不施油漆粉刷或批盪,看上去灰頭土臉地粗糙。
這些建築常用於建設學校、政府大樓,圖書館和體育館等公共樓宇,本身帶有強烈的實際功能性——甚至可以這樣說,它本來就不要求華麗,不為點綴市容而來,是實實在在應付民生的工具,不矯情,不說多餘廢話。
粗獷主義的實驗味道,讓它素來不為主流美學擁抱,然而有建築師不表認同。
深水埗openground的最新展覽《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罕有地給這類建築一支射燈,以照片,研究資料及建築圖則,展示15組粗獷建築,站在香港某角落,在看見與不被看見之間。
譬如每次經過葵涌都嘆為觀止,「點解工廠可以咁靚」的東海工業大廈,1975年落成,大部分牆壁用上麻石飾面,樸拙,卻有沉實的帥氣。每個建築組件都設有凹槽,可以像積木似的曡起砌成,極具快靚正的香港精神。
策展團隊甚至認為,大廈結構的精密程度,可以跟1970年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膠囊相提並論。
展覽中亦有鮮被提及,異常科幻的香港神託會培敦中學,建於1972年,位處山上,當時為避過大規模挖掘工程,禮堂一方坐落山坡,另一方由懸臂式支柱支撐,結果構成飛碟狀,懸浮半空,極具前瞻,超越學校建築的想像。
而粗獷至世界聞名的代表,要說到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大膽地設計成梯形,外牆傾斜,能夠反射陽光,避免體育館受日照長期曝曬,非常聰明。
兩個大型懸臂樑的邊陲,刻有類似葉紋的V字紋道,下雨時出水管的水沿樑柱流到地面,硬漢內藏浪漫巧思。
值得留意的是,展覽名字在建築前加上「未知」:一來粗獷主義不算廣為人知,同時因為英殖香港華洋共處的背景,增加建築的複雜性,讓某些疑似粗獷主義建築的定義,還需繼續討論。
另一個未知,涉及建築的生死存亡——粗獷主義向來備受爭議,不獲廣泛重視及欣賞,加上漸因失修而破落,本來就已碩果僅存的粗獷建築,近年面臨消失,比如荒廢好些年的清水灣邵氏片場,現正開始拆卸重建。
留下來的倖存者,亦不代表可以安全。部分業主因了解不多,以保養的名義,替建築抹上油漆或批盪,外表亮麗了,但跟粗獷主義的原有精神背道而馳。
例如展覽中的幾幢中大建築,除了牟路思怡圖書館,其餘巳被翻新,不復最初落成的模樣。
這現象非香港獨有。2017年,德國建築博物館(Deutsches Architekturmuseum)策展人及建築評論家Oliver Elser啟動SOS Brutalism計劃,建立網上數據庫,列出世界各地相關建築,以作監察和保育,至今載有超過二千座建築,其中約二百座標為瀕危紅色,代表面臨清拆或錯誤改建。
赤柱聖士提反書院的科藝樓建築群,一直是SOS Brutalism檔案中唯一的香港建築;今日再檢索,裡面已加進新的項目:中大科學館、眾志堂學生活動中心,並包括已通過撥款,將會拆卸的中環郵政總局(註:策展團隊認為郵政總局更接近典型現代主義,有待商榷)。
撇開主觀的美醜定斷,粗獷主義建築,記錄了戰後的社會面貌,捱過了最窮苦,未正式邁向富裕,平凡實用便是最大安樂,那是樂得簡單的年代。
曾經在當時,人們需要快捷,低成本,坦蕩蕩地真實的建築物;然後許多年後的今天,誠實直白的建築,或事,或人,會不會得到嘉許?
—————————
丨認真做無聊事 x knowhere 丨
日期:8月21日-9月12日
時間:星期二至日1-7pm
地點:中環PMQ B座 H205 knowhere
—————————
丨knowhere丨
▪️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元創方B座H205
▪️Tuesday to Sunday 1-7pm
▪️https://instagram.com/youknowhere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長亨邨(英文:Cheung Ha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青衣島西面,現時由宜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長亨邨建於寮肚路的山坡上,相比當時青衣其它的公共屋邨來說,地勢較高,而本邨部分樓宇於1989年才開始興建,正是和諧式的樓宇設計正式被使用,有鑑於此,所以本邨的亨怡樓及...
怡和大廈拆卸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銀膠囊塔】日本代謝派(Metabolism)建築師黑川紀章的代表作——東京中銀膠囊塔命運多舛,早前宣佈拆卸,但近日有新消息。報導全文:https://bit.ly/3xGZefP
中銀膠囊塔在多年來的保育與拆卸的爭持之下,今年三月傳出確定拆卸的消息,震驚國內外的建築愛好者。幸好日前傳出喜訊,一直致力保育膠囊塔的團體「中銀膠囊塔建築保存和再生計畫」發起眾籌,至今已募集到近280萬日圓,將買下多個膠囊,並與黑川紀章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合作翻新及遷移膠囊,部分捐贈予日本和外國的博物館,令膠囊遍地開花,又會推出膠囊住宿實驗,並出版專書《中銀膠囊塔記錄》,紀錄膠囊塔的前世今生。
延伸閱讀:
【Masterclass】(上集) 建築師木下一 的香港建築印記
https://youtu.be/Rs_PRy1t5h
【Masterclass】(下集) 建築師木下一 解構怡和大廈及穗禾苑設計
https://youtu.be/UY_fIEvfnYA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中銀膠囊塔 #黑川紀章 #代謝派 #建築 #日本建築 #建築保育 #我就是我
怡和大廈拆卸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asterclass】日裔建築師木下一(James Kinoshita)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為了向妻子求婚來港,自此一直留在香港生活和工作。他在老字號建築事務所P&T Groups執業期間,曾負責香港多個重要商業及公其建築項目,包括他來港後首個項目香港希爾頓酒店(已於1995年拆卸)、怡和大廈、理工大學校園規劃、居屋穗禾苑等等。去年,他獲香港建築師學會金獎。對他而言,好建築必要是為人服務,呼應自己環境,令人的生活變得更好、更快樂。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Rs_PRy1t5hE
(下集他將解構怡和大廈和穗禾苑的設計,敬請期待。)
- - -
《明周文化》推介:
【Masterclass】影片系列: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jcaikhnoRbNAVe1CkCpVYVUM-NYrJsOO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木下一 #JamesKinoshita #香港建築 #香港 #怡和大廈 #康樂大廈 #穗禾苑 #理工大學 #建築設計 #現代主義建築
怡和大廈拆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長亨邨(英文:Cheung Ha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青衣島西面,現時由宜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長亨邨建於寮肚路的山坡上,相比當時青衣其它的公共屋邨來說,地勢較高,而本邨部分樓宇於1989年才開始興建,正是和諧式的樓宇設計正式被使用,有鑑於此,所以本邨的亨怡樓及亨俊樓便改用了和諧式樓宇設計,有鑑於這些樓宇是原本屬於Y4型,而地基工程開始興建,所以這些樓宇採用了與Y型相似的和諧二型,以節省興建時間。長亨邨本身位置遠離青衣市中心,於本邨落成初期的對外交通頗為不便,但隨著機場的搬遷,青衣本身的對外交通得到改善。除了長亨巴士總站有多條巴士及小巴外,青衣西路還有多條巴士小巴線途經,前往香港各區。本邨共有六座樓宇,房委員曾經提議把長亨商場拆卸重建及增建多四座大廈以提供更多的公屋單位,但最後因本邨居民極力反對,怕會増加邨內設施和交通的負荷及影響居住環境而取消此項計劃。長宏邨Cheung Wang Estate位於新界青衣島西面,由高耀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於2001年開始入伙。前身為青欣臨時房屋區,於2001年清拆。長宏邨屬青衣島內第五個大型的公共屋邨。在整個青衣島的住宅中,地勢為最高。有鑑於長宏邨於青衣西面的半山上,本邨除鄰近長亨商場外,基本設施十分缺乏,房委會於2003年把邨內的貨車停車場改建成設用六間零售商舖的商場,為邨內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長宏邨其他設施包括三個兒童遊樂場、一個籃球場及羽毛球場。屋邨設有有蓋行人通道及天橋連接各座樓宇及長亨邨。
42A
長亨
⇄ 佐敦(渡華路)
42C
長亨
⇄ 藍田站
42M
長宏
⇄ 荃灣(愉景新城)
43A
長宏
⇄ 石籬(大隴街)
怡和大廈拆卸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石籬邨Shek Lei Estate舊稱石梨邨,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石梨貝一個公共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怡峰苑Yi Fung Court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峰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原為籃球場,近石籬擴展區,有兩座樓宇,在1999年落成。石籬邨是葵青區內第3條公共屋邨,於1966年落成第1期,本為香港政府徙置事務署的徙置區,原名石籬徙置區,俗稱「石籬新區」,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改名為石籬邨。至1972年初期全部落成時,原有15座居住樓宇;至1989年擴建完成,共有20座樓宇;截止2013年7月,重建尚未完成,連同中轉房屋共有住宅大廈23座,按座數計,是葵青區最大的公共屋邨。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而在2017年8月,此項重建再被提上議程,並擬於2020年展開,但仍需進一步共識)。但基於勘察過後,證實結構安全,故政府決定以維修來取代拆卸重建,並於1996年11月6日將第10及11座改為中轉房屋,並在樓宇內設置「石籬收容中心」,即是用來安置受清拆、火災或其他天災影響急需安置但又未能即時符合入住公共屋邨人士的臨時居所,例如2010年1月29日,紅磡馬頭圍道發生唐樓倒塌事故及2011年11月30日的旺角花園街排檔火災之災民便被安排入住。及後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將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怡和大廈拆卸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現在銅鑼灣租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加入競賽的品牌是世界性的,不限於如LV,GUCCI等國際名牌,連美國服裝店forever21,近年亦以1100萬月租極高價錢租下由菲律賓福建華僑持有的京華中心。近年銅鑼灣東部,因為較西部寧靜,而有一系列社區設施,往返銅鑼灣西面步行只須5分鐘,發展商建了不少酒店,都是以銅鑼灣命名,如香港銅鑼灣海景酒店,銅鑼灣皇悅酒店,銅鑼灣維景酒店等.此區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由於建住宅的地理位置優越,早在20年前已經過度開發了,拆卸樓宇有了高度限制,而成本過高,近20年建成的高樓大廈住宅只有海景軒,其餘都是酒店和辦公大樓.而在銅鑼灣東邊盡頭近十年建了不少辦公大樓如友邦廣場。銅鑼灣住宅區的居民自東角大丸開業後普遍用大丸來指銅鑼灣東角一帶,大丸結業後普遍使用商場來代替,近年少量在港鐵站建成後才來港定居的新移民家庭使用銅鑼灣來代替銅鑼灣西面商場一帶,而在其餘的銅鑼灣地區則加上主觀的通俗分區或歸入錯誤的法定地區.而其他地區的人普遍使用銅鑼灣來稱呼全區,去大丸一帶或會用大丸代替。1960年代,銅鑼灣西快速發展,東角的稱呼是在早期正式文件上,因為大丸是香港數一數二的百貨公司。,所以銅鑼灣西由1960年開始被稱為大丸,小巴將開往銅鑼灣西地方的目的地寫為大丸,而大丸成功由百貨公司名變為公共運輸工具的地名,除了政府分區外,大丸的叫法很普遍,直到現在大丸結業了20年,小巴的目的地仍然為大丸。在大丸結業後出生的人很少再以大丸來稱呼銅鑼灣西,但有一定數量25歲以上市民仍用此名。位於銅鑼灣西的東角,位於現時在崇光百貨附近的東角道,以及東角Laforet商場(原為東角Nu Face Sogo)。另一方面,因為銅鑼灣東角的稱呼,銅鑼灣東角周邊也有「東區」的別稱,現時仍保留的痕跡包括禮頓道的電訊盈科電訊大廈及怡和街的華人銀行東區大廈等。而現時銅鑼灣站的位置,地鐵站建成前則經常被稱為東角,指銅鑼灣東角,意思為維多利亞城之東的一個海角。東角的位置大約是現時維多利亞公園與波斯富街之間的地區,即東角道附近。
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是香港最矚目的大型商場之一,匯聚多個一級國際品牌,還有世界級的四季酒店。商場有超過200間商店,從中高檔至一級的國際品牌都有。商場設計以白色為主、樓頂天花板達三層高,加上室外採光的設計,在其中購物尤其令人覺得閒適自在。逛街之餘,您也可以到商場內的咖啡廳、特色餐廳,一邊看著維多利亞港,一邊悠閒用餐。如果想吹一下海風,您也可以到商場的頂層露天花園去,買一杯咖啡、一份三明治,靜靜的享受維港的日與夜。如果您是美食家,那更不能錯過毗連商場的四季酒店,因為這裡的中餐廳龍景軒和法國餐廳Caprice都是米其林三星級餐廳,能一次過給您世界頂級的「六星」佳餚。交通方面,商場與機場快綫香港站及港島綫地下鐵中環站相連,非常便捷,可以作為離開香港前最後的血拼基地;這樣您可以拿著大包小包的戰利品,乘坐機場快綫直接到機場。另外,商場又有人行天橋接通到附近的高級商場、港澳碼頭,以及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不怕日曬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