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前段時間本人國安法案獲判無罪時,林同學便是負責運作的主要打手,無視法院判決新聞稿已說明我有正當商業收入,定調要以「原來他被判無罪,是拿了老共錢但沒做事」繼續修理我。
後來這波打我的「認知戰」打得有氣無力,大概是因疫情加劇,范雲成了千夫所指,做學生的不得不出手救援。於是作戰重點轉為「對抗中共認知戰」,繼續請出萬用的提款機「中共」來揹鍋,只要有中共可反,台灣人的氣質就能彰顯,自然就能對抗病毒,拯救范雲,挽救民進黨。
然而這波疫情實在是愈來愈嚴重,大陸又表示願意提供疫苗,必須有更多材料激起台灣社會的「仇中値」。於是,就像我們曾聽過的實際案例,有徵信社探員受人夫委託抓老婆「偷吃」,可結果那位人妻並沒有外遇,探員只好自己扮演「姦夫」誘惑人妻──如今這位林同學也乾脆自己下海來湊,自導自演網軍攻擊疾管署,再自己聲討起「中共網軍危害台灣」的芭樂爛戲。
很多人問我知不知道更多料?很可惜我才剛充值「台灣價值」沒多久,還躋身不了他們的「蟑螂窩」。我只知道他是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畢業,大學念的是台大社會系、師承范雲、對一切關於「性別」的事充滿興趣。至於高中則就讀台北市立建國中學,和我是同班同學。
性別研究所台大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流亡教室 ◎田煥均
「澎湖七一三事件」為白色恐怖時期牽連最廣的政治案件,亦被稱為「外省人版二二八」,許多山東流亡師生遭受刑求、栽贓而失去寶貴的生命
・朝會
威嚇的聲音自擴音器流了出來
越來越大,越來越急
(報告校長:我們還要逃亡嗎?)
逐漸浩大的水勢夾帶無數槍枝和刺刀
諸多冷酷而兇狠的瞪視
將我們驅趕至大操場上
高漲的鼓譟淹蓋至喉頭
一開口就被刺刀嗆到
比步槍高的同學一一被沖出行列
剃去頭髮,換上軍服
強迫被編入伍,匯流成泥濘不堪的土石流
乾淨溫厚的書本再見
平靜安穩的生活再見
・寫作課
你、你、還有你,全部出列
你們寫作的方法不對,内容也不正確
(相不相信沒有寫到我滿意,我會槍決你。)
你們為何要寫信抱怨?
誰教你們寫私函?是不是匪諜?
聽話。我教你們自白書正確的寫法
招供的格式和要點,無一缺漏才對
要認真學習羅織罪名
通通都給我學會栽贓,誣陷
指控敬愛的師長有罪(尤其是礙事的校長)
我就停止刑求,逼供你們的人生吐出污點
・實驗課
他們強制同學編入部隊做實驗
測試怎樣的軍事訓練可以使孩子忘記家鄉
如何持續灌輸步兵操點、戰鬥十三條
可以讓新的恐懼和疲累覆蓋往昔記憶
透過蹂躪改造學生的身心適合作戰
牢獄是他們的實驗室,將電線纏繞
反覆電擊不斷顫抖萎縮的年少身軀
直到眼睛都快著火,嘔出全新的謊言
(快說,你承不承認校長是匪諜?)
他們進行難以言喻的實驗
身體可以灌進多少水?靈魂可以被倒吊多久?
鞭打的數據停留在打斷三根扁擔
年輕的生命就會乖乖聽話
・游泳課
你們會游泳嗎?掙扎是游泳的一部份
(我再問一次,你知不知道誰是匪諜?)
跟我來,把衣服褪去,自尊也要,快!
躺到那邊怖滿藤壺的礁岩上
忍受陽光炙烈的咬齧
讓血味與痛覺教你忍不住哀嚎換氣
其餘嚥不下這口氣的人蒙住眼跟我上船
機槍是很好的教練,在它的注視下
你們一定可以很快掌握到訣竅
是的。套上麻布袋也是很好的訓練
一個個來,很快就把你們扔入大海
儘管掙扎,我要讓你們知道
想要自由吶喊,只會沉得更快
(2020菊島文學獎社會組現代詩首獎)
--
◎作者簡介
田煥均,1980年生。台大物理研究所畢。熱愛自助旅行、登山、創作,喜歡低調地活躍著,並時常感謝上天。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台中文學獎、桃園鍾肇政文學獎等,獲文化部資助前往蒙古國壯遊。
--
◎小編林宇軒賞析
對於地方文學獎,林益彰曾經在論文〈拆/猜大武山文學獎的表現度〉中,針對屏東大武山文學獎的歷屆新詩得獎作品進行分析,共計有遊記、個人詠懷、經典思想、歷史、原住民、動植物六大主題。由此出發,或許可以視為地方文學獎中所謂「得獎體」或「文學獎體」在書寫主題上的大致分類,從而進一步探究「獎金獵人」現象的成因與運作過程。
獲獎無數的現代詩寫作者田煥均所寫之詩作〈流亡教室〉獲2020年菊島文學獎現代詩首獎,詩中以朝會、寫作課、實驗課、游泳課四部分所組成。在吳音寧2008年出版之詩集《危崖有花》中收錄相似詩名為〈漂流教室〉之詩,其針對台灣遭受各個颱風侵害抒情地創造空間與故事進行描寫;而雖然都是以「教室」為名承載議題,但田煥均的〈流亡教室〉所書寫的主題為白色恐怖時期之歷史事件,並且以組詩方式呈現,具有更多的敘事性質。
在第一組「朝會」中,田煥均代言了澎湖七一三事件中的流亡師生,從他們的位置發聲,寫下可能的感受與行為;第二組「寫作課」則以執政者的視角,全以具權威性、諷刺的口吻書寫;第三組「實驗課」終於抽離,以旁觀者的全知視角描摹;在第四組「游泳課」又回到執政者的視角,同樣以倒反修辭承載歷史的悲哀。四組詩均各自包含一組括弧:第一、三組內的括弧為置換視角的對話口白,反觀第二、四組的括弧在此與其他部分融為一體,沒有達到足夠的效果。
全詩諷刺意味濃厚,以一種具主導權的姿態與聲腔書寫。從歷史的角度觀察,〈流浪教室〉提醒了我們國家機器在政權之下已經/可能產生的問題,而「轉型正義」正是我們不得不著手處理的重要任務。從詩作中所探討的外在現象,我們可以再更深層地探究階級、性別、語言乃至於國族認同上,警醒自己如同教室中學習的學徒,對歷史與未來保持謙遜的態度;反觀,當某些政治人物刻意淡化傷痕,抑或以「失言」作為藉口時,「歷史」是一個多麼諷刺的名詞。
當我們提及白色恐怖受難者時,其實是將他們化約成同一種面貌的「模糊群像」,其中即包含了身份政治的議題。將此群體作為一種符號認知,透過其所表現出來(包括文學作品在內)的一切事物,皆向我們「宣知」該對象的主觀意圖;而放在文學獎中,無非就是為了脫穎而出。如果沒有了文學獎,這些詩人還會書寫這些主題嗎?或許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從田煥均〈流浪教室〉的書寫主題來觀察,關於歷史事件的文化再現,可以從「詩學」與「政治」兩大層面去分析。這種透過文學獎「展覽」的行為,是中介我群與他者的關係,而非日常生活的直接經驗:若要作為一首優秀的現代詩作品,該如何提升其文學性?作為增進文化價值的媒介,該如何不以觀光的角度形塑出「文化他者」,亦不過分地僭越代言?
在地方文學獎中,時常可以見到這種書寫目標明確、爬梳史料細緻的得獎作品。在書寫歷史的過程中,太過消費他者的作品不甚適合,而處理粗糙的代言也會讓人質疑。由此延伸來進行思辨:究竟,文學的意義為何?只是重新整理已知的史實嗎?代言是否會強化刻板印象或錯誤訊息?對於文學獎,朱宥勳在《作家生存攻略》中提及文學獎只是文學殿堂的新手村,而「寫作者應該盡快通過這個階段」。以上賞析以及問題,提供給身在台灣的寫作者——如果要走得長久,時刻反省寫作對於自身的意義,絕對是必須思考的方向。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明明臺北不靠海,但是因為意象、敘事、譬喻,臺北文學獎大家都不約而同的用了「海」,像是2020首獎、2019評審獎、2019優等獎。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田煥均 #流亡教室 #菊島文學獎 #澎湖七一三事件 #白色恐怖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7.html
性別研究所台大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在 陽明大學 藝空間舉辦的 《走過台灣生產百年史》展覽,由台大社會系吳嘉苓教授導覽,現場還跟日本連線直播👍👍👍
嘉苓老師的研究,在我就讀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時,不但是研究論文的參考文獻,也是我現在做順勢生產的啟蒙。以下轉自嘉苓老師的臉書:
==============================
期待陽明的「走過台灣生產百年史」。今日來複習一下做過的研究:
1. 早年「叫人來斷臍」,那些村里接生的婦女,很受民眾敬重,並不見得是日治時期政府說的昏庸害人的不合格接生婆。
Wu, Chia-Ling. 2010. ”Have Someone Cut the Umbilical Cord: Women’s Birthing Networks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Colonial Taiwan.” Pp. 160-181 in Health and Hygiene in Chinese East Asia, edited by Ke Chi Angela Leung. Durham: Duke University Press.
2. 日治時期建立的新式產婆教育,國民政府持續,但是於1970年代開始衰退。不見得是技術不好,而與專業權力與國家制度改變的結果。
吳嘉苓,2000,「醫療專業、性別與國家:台灣助產士興衰的社會學分析」,《台灣社會學研究》4:191-268。
3. 產婦逐漸移到大醫院接生,這可能是結合產科知識而組成的規訓空間。
吳嘉苓,2001,「空間、規訓與生產政治」,《台大社會學刊》29:1-58。
4. 台灣剖腹產節節升高,政府、醫界以及一些研究者,常宣稱是婦女迷信與怕痛,需要破解這樣的說詞:
吳嘉苓,2000,「產科醫生遇上迷信婦女?台灣高剖腹產率論述的性別、知識與權力」,頁1-38於《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何春蕤主編),台北:麥田。
5. 到底剖腹產是如何被研究的?醫師從研究主體退位,臨床因素也因此消失。
吳嘉苓,2010,「臨床因素的消失:台灣剖腹產研究的知識生產政治」,《台灣社會學刊》45:1-62。
6. 即使醫院醫師生產已成主流,1990年代開始,已出現一批居家分娩的婦女,我們稱之為「發聲型出走」。
吳嘉苓,黃于玲,2002,「順從、偷渡、發聲與出走,台灣『病患』的行動分析」, 《台灣社會學》3:73-117。
7. 生產改革如何可能,這攸關挑戰權威知識。請大家支持生動盟!
謝新誼、吳嘉苓,2018,「挑戰權威知識:台灣的生產改革運動」,頁163-186於《台灣社會福利運動與政策效應:2000-2018年》(蕭新煌、官有垣、王舒芸主編)。台北:巨流。
同行還有很多精彩作品,請原諒我先整理自己的作品。期待明天的導覽,有優秀的助產師與醫師會在現場,大家沒生過也被生過,期待共同導覽。
=======================
展期至下週,大家把握時間呦!
💓導覽直播影片
直播連結一
https://www.facebook.com/kuan.yang.50364/videos/198767398608535/?d=n
直播連結二
https://www.facebook.com/kuan.yang.50364/videos/198786975273244/?d=n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 2020/12/03(四) - 2020/12/25(五)
➤開放時間: 平日週一至週五 10:30 - 17:30
➤地點: 國立陽明大學藝空間
Photo credit 林郁晴助產師
性別研究所台大 在 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台大 「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是國內最重要且唯一從事人口與性別研究之學術單位. ... 特邀請高醫大性別所余貞誼助理教授分享她在教學過程對性別統計資料庫的探索、運用 ... ... <看更多>
性別研究所台大 在 【SDG 5】成大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研討會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SDGs 性別 平等目標做到,就等於達成全人類社會永續經營的發展目標。」成大教育 研究所 講座教授陸偉明這樣說道,現場分享和與談者包含: 台大 外文系教授 ... ... <看更多>
性別研究所台大 在 [疑問] 請問各校性別所的差異? - 看板lesbi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大大好
小的這幾年驚覺性別議題的重要性(護甲盟有激到我==凸)
我目前的人生規劃是,打算畢業後、國考之餘,可以吸收關於性別理論相關的知識
我現在平常有先看相關書籍,也希望有空後可以多參加相關的研討會
小的雖然想報考性別所,不過在現實經濟壓力下,目前應該只能先去旁聽
目前台灣已有許多性別所的成立,高雄有高師大、高醫、樹德
清大有性別所嘛?網路查是「性別與社會研究室」
台北好像只有世新有性別所
台大則有女性主義學程的樣子
我想請問
各大學的性別所之間,有什麼差別嘛?
例如流派差異?或我猜可能某間特別注重酷兒理論?某間著重性解放??(清大?)
那台大又主打什麼?
唉!我人在台北,或許可以先到世新或台大旁聽
但還是想問問版上是否有性別所的學生或比較了解學界生態的人
可以介紹一下....否則外行人是霧裡看花呢!
最後可以交代為何我在拉版發問,
這是因為我總覺得 台灣同運起初是靠婦運滋養,1990年代以後才獨立分出去
想說在生理女圈問,可能會比較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199.9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sbian/M.1426950246.A.DB9.html
但還是想問版上大大們,台大女性主義跟其他性別所的差異XD
畢竟旁聽也是很花時間的,想先了解狀況在看如何分配時間讓自己進修>.<
我只知道這位老師,其他就不知摟~
※ 編輯: loveikea (60.251.68.87), 03/23/2015 12:56: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