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慈善家雜誌 2018年12月號
修身之綱領
上一篇講到修身的基本原理,人之所以修身,中庸 雲「修身以道」,原則就是「道」,而應用自然不能離乎 「德」,亦不能離乎「知、仁、勇」。我們無時不在進步,如不好學,則無新知補充,必然導致落伍。如果見旁人進步,相形見絀,仍不以為恥,則一旦有覺悟時,不及趕上, 則無從補救。倘若空言而不力行,或見義而不勇為,於己於人皆屬損失。因此從好學、力行、知恥開始,則能近乎知、仁、勇三達德,而知仁勇實為修身之綱要。《中庸》有雲: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修身為成己之末,為成物之本,修身 為內聖外王之基礎,為治國平天下之根本,知仁勇則為修身之綱要。
好學:我們要好學以趕上時代新知,知識之日漸增廣, 隨時進益,並要能合乎時宜。好學近乎知,因此君子不能不好學。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為學須日積月累, 不可鬆懈,須時恐不及,溫故知新,用力至勤,必要時甚至廢寢忘食,此謂好學。子貢曰:「學不厭,智也。」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因此好學為終身之事,成為嗜好,因此能不厭不煩,從「知之」以至「好之」,進而至 「樂之」。
力行:力行以助人進步,亦幫助環境進步。曾子曰: 「君子己善,亦樂人之善也。己能,亦樂人之能也。」我們做人如果一味只求自己進步,而不顧社會他人,則整體社會環境不進步,即便我們增進,社會不增進也無用。因此君子既能進益,亦宜使他人、環境乃至社會國家能同時進益,以求達於仁道之極境,除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外,還能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我們成己為的是成物, 修身為的是齊家治國平天下,因此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而新民,己德既立,亦宜幫助他人進步。
知恥:知恥即有羞惡之心,能勇於改過,而日進聖賢君子之道,遠離小人鄙倍之域,故知恥近乎勇。人類與禽獸之區別,在人類知恥能改進,而禽獸則無。人類一切之文明推進皆由知恥而得,因此「恥」為人類進化的一種推動力量。 因為知恥而力圖改進,有所奮勉,進而有所作為。若喪失羞惡之心,則陷入墮落、麻木、萎靡、苟且、卑污、不倫,與 禽獸無異。因此聖人立教,必使人知恥,然後才有道德文化可言。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政事刑律,極其成效,不過使人免於罪惡而已,唯有教育才能使人常存羞惡之心,自覺自悟而日趨為善。恥在負的方面能讓人知其非,在正的方面能求其是,必須在負的方面能知其劣,又在正的方面求其優, 若不能發奮圖強,自立自強,仍無濟於事。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 人有。」又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好學、力行、知恥為修身之綱領,亦為人生進步之基礎,三者無先後順序,實為並進。好學而不力行,則未在實踐中知自己不足;於實踐中知恥而力圖改進,進而更加好學, 最終在知識和德行上均能增進,乃為君子修身之根本。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在 [問卦] 有“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的例子嗎? 的推薦與評價
... 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行己有恥。」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 無恥之恥,無恥矣。」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 ... <看更多>
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在 張亞中【孫文學校】 - 中華文化語錄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 ... 的推薦與評價
中華文化語錄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白話】孟子說:「羞恥心對於人太重要了!那些玩弄機心,以取巧變詐的巧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