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魚上課記
繼上次之後,就開始把媽媽甩在腦後,自己瀟灑走進教室了!!
(😆早知道媽媽就早點訓話)
我一到校門口就很開心說:上課了喔~
媽媽傻眼,阿不然你之前都是在耍我嗎~
一下車頭也不回的自己快步走進校門口,酒精消毒、自己進教室!!
有一次我在跟老師聊天,小金魚也是自己走自己的,我又把他拉回來,我說我還在跟老師講話,你要在旁邊等我說完話,小金魚回我:好!!
之後我又開始跟老師講正事,小金魚就在我旁邊玩,老師就說他是一個可以溝通的小孩!!
是的!! 在我家我會先溝通,從小小孩就會開始溝通,我完全不會設想他聽懂不懂,我還是會說,說完以後會問孩子:你懂不懂?
很多人都會說:你跟他說他又聽不懂!!
但在我的想法是你不說怎麼知道他懂不懂,妳一直覺得他不懂,他就是真的不懂~
我生大哥開始,從幾個月的嬰兒時期我就會開始跟他溝通,跟他講道理,我發現真的有用,雖然孩子都會鬧情緒,但是如果等他們情緒恢復的時候,跟他們好好溝通,都是聽得懂的~
範例:
最近小金魚都會玩得太過火,我其實不太能接受我兒子這樣,因為通常玩得太過火,到最後都很容易起爭執,所以我們家是禁止玩得太過火、或是玩打架的遊戲 這些都是媽媽不允許的 ✖️
解決方式:
我會雙手放在他的肩膀上,然後叫他的名字,確定他眼睛是看著我的時候,表示他是有在聽我說話的狀態!!
我說:媽媽發現你最近玩的都很過火喔,我們大家都不喜歡這樣,因為這樣你很容易受傷,別人也很容易受傷!可以玩但是不能這樣玩,知道嗎~
小金魚每次都會說:好!!
⚠️看似沒有在聽,但是從行為上看來他確實會有改善
⚠️ 所以真的不要再說小孩聽不懂、小孩還小拉!!
(真的很靠腰,到了20~30歲了還在那邊說他還小拉,他不懂拉)
#任性四寶媽
#男四寶的生活日記
「情緒日記範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任性四寶媽的三隻魚與小金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五分鐘寫日記日記語詞表(用情緒翻翻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範例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範例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 ... 的評價
- 關於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範例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 ... 的評價
情緒日記範例 在 梁茜雯 Jenny Chien-Wen Li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馬勒到希特勒】
馬勒是一位工作狂。眾所週知,在他接任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總監的十年,不僅是馬勒的黃金十年,更是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偉大十年。在這十年間,歌劇院因馬勒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準,各式歌劇節目的演出品質也到達絕無僅有的高度;但也就是在這十年間,劇院裡無時無刻皆充斥著劍拔弩張、人聲沸嚷,甚至人心惶惶的緊張氣氛。事實上,正是馬勒的這十年,讓維也納歌劇院深深獲益至今,而那種非人、高標的要求,更讓這塊金字招牌屹立不搖,最終成為全世界歌劇院的翹楚。
對馬勒來說,歌劇院是他上班的地方。馬勒每日的工作就是在歌劇院的辦公室裡處理各類歌劇節目的流程安排,有時還得在女高音歇斯底里的尖叫聲中斡旋、排解藝術家之間的各種嫉妒與糾紛,除此之外每天上午固定進行的團練與彩排更是重要且永遠無法完成的「待辦事項」,因為促動整個樂團演奏水準提昇的基本功必須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熬磨。中午十二點,馬勒總會準時回家午餐,小憩片刻後,便在下午三四點左右疾步前往歌劇院去指揮晚上準備上演的節目。以上,就是馬勒十年如一日的作息表。
小馬勒20歲的嬌妻艾瑪在初識馬勒時曾脫口而出:「天啊,這人簡直是純氧的化身!」,別以為純氧是多麼高潔的形容,其實艾瑪所指的是馬勒的工作態度與不斷燃燒精力的精神形象就好像在他的生命裡只有工作與音樂而已。而這種幾近自虐式的緊繃張力,馬勒不僅拿來「律己」,他也同樣地「施予他人」。馬勒為歌劇院的經營立下嚴格的典範,例如:聽歌劇或音樂會時不能說話、不能吃東西,團員每次的排練必須準時,音樂會嚴禁觀眾遲到,否則只能鎖在門外等節目中止時才能進場等這些在現代社會大家習以為常的音樂會禮儀,事實上就是馬勒當年所立下的。試想:對那些把聽歌劇當成是社交活動、音樂只是陪襯,來者是要看人、同時也是要給人看的,或者醉翁之意不在酒、醉酒之意也不在歌劇的上流社會來說,馬勒的鐵腕得罪了多少票友?他又承受了多少壓力?
但他不管!在馬勒的眼裡,這些不當的行為都是褻瀆,也是對音樂不虔誠,這和他一輩子戰戰兢兢奮鬥向上、視音樂與藝術為神祇的哲學有違。因此他改革的手法不只是在節目內容上大刀闊斧、指揮到一半從樂池裡爬上來要求觀眾噤聲,他甚至樹立了在節目開演前便將音樂廳所有燈光調熄的慣例。在他的音樂裡,觀眾只能乖乖坐在椅子上;在一片漆黑下,你只能專注於舞台上的一切,除了聽與看,什麼都不能做。
當嘴巴閉上後,靈魂之口才會開啟。這樣的轉變,不僅讓團員的日子不好過,甚至連管理戲服道具的工友都倍感壓力。曾有位歌劇院的樂手在日記上留下這段記錄:「馬勒給歌劇院帶來一種根本性的災難!整棟歌劇院從地基到樑柱,都被這空前且持續性的強烈地震給震的天搖地動。凡是不夠強韌、抗壓性不夠的,都只得灰飛煙滅...。所以在這段日子裡,歌劇院裡絕大多數的歌手都收拾包袱走人了。」
沒錯,不夠強韌、抗壓性不夠的,都活不下來,而這才是維也納深藏不露的真面目。馬勒以一人之力力抗歐洲樂壇數百年之積習,竟還能強撐十年之久,實在讓人驚嘆折服。這段期間,報社惡意杜撰的低俗樂評打不倒他、團員漫天飛舞的黑函攻擊整不垮他。但就在1907年,馬勒還是在維也納金廳指揮了他告別維也納的最後一場演出,那是他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最後一個樂章演畢,全場觀眾掌聲之熱烈、拋上台的鮮花之多難以想像、叫好的歡呼聲伴隨著淚水淹沒了整個大廳。然而馬勒必須走,因為他是猶太人。當然,他對歌手、樂手的那種嚴厲求好以及與劇院經營高層間的意見相左都是促成他必須走人的原因之一,然而面對維也納一波波來勢洶洶的反猶勢力,馬勒明白這裡已非他長久之地。最後,馬勒出走紐約,在異鄉捱了四年,容忍自己降低演出水準,甚至到最後,他在紐約放棄了所有的歌劇演出,僅指揮單純的音樂會。
馬勒的故事說到這兒,接下來我要說的是猶太人的故事。
馬勒死於1911年,那時候納粹還沒來。他,只是維也納在廿世紀反猶情緒高漲下的首波受害者罷了,廿年後,歌劇院被趕出去的人還多著呢。而且,也「幸好」馬勒只活了51歲,如果再讓他多活30年,他將會看到自己的外甥女艾瑪.羅瑟死在集中營裡,甚至連他自己可能也無法壽終正寢。
當年,馬勒的妹妹嫁給了維也納歌劇院的樂團首席羅瑟。在二戰爆發時,年屆七十五歲高齡的羅瑟流亡倫敦,他的女兒卻未能逃出來。之後不久,羅瑟得知自己的女兒命喪波蘭集中營後,哀痛欲絕的他承受不了打擊也隨之而去。然而老父不知道的是他們的女兒在臨死前,還在集中營裡組織女子樂團,娛樂德軍。原以為自己有活命希望的艾瑪.羅瑟卻在希特勒即將自戕之際,慘遭納粹黨最後一次的「大清洗」,逃不過這慘絕人寰的浩劫。
明明是講馬勒,為什麼會講到納粹?音樂跟政治又有什麼關係?
讓我們把時光往後推移到1936年吧!那年維也納歌劇院的指揮是馬勒的弟子布魯諾.華爾特,他在指揮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依索德》時,一顆包裹著字條的臭雞蛋往指揮台上丟了過去,字條裡寫著:「下次丟來的不只是雞蛋了!」;而1938年希特勒尚未接管奧地利之前,維也納歌劇院裡便早早對歌手與團員作了一次「背景清查」,甚至連本身不具有猶太血統、只是與猶太人有姻親關係的歌手都被辭退。在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裡,共有75位歌手、樂手以及20位的行政人員先後被解雇逼退。因為國家歌劇院裡的藝術家算是公務員,種族要淨化當然要從公家單位優先作起。
事實上,在一次世界大戰後到三零年代初期,馬勒的作品還時常被演出,受歡迎的程度甚至不下於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而且當時也有指揮家在完整的樂季裡指揮了馬勒的全套作品,可說是馬勒音樂確實被傳承的例證。只不過當理查.史特勞斯成為了希特勒的文化部長後,馬勒的交響曲便消失在音樂廳、同時也消失在樂壇了,一直到六零年代才因伯恩斯坦與華爾特的努力才讓馬勒的音樂逐漸復興。
1939年六月十日,希特勒現身在維也納歌劇院的國王包廂。那天是理查.史特勞斯新作歌劇《和平之日》的首演。「和平之日」?這真是個天大的玩笑,因為歷史告訴我們,再過不到三個月的九月一日,德軍便入侵波蘭,揭開了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而這齣歌劇演的究竟是理查.史特勞斯不黯政治的愚昧,還是希特勒狼子野心的低劣偽裝?世事之反諷,莫此為甚。然而值得讓人玩味的是,在當年《和平之日》的指揮總譜上,不知哪位歌手、或樂手竟在封面上留下了一個字:「戰爭」,真是了不起的洞燭機先。人類的良心並不會因為藝術的偽裝而被蒙蔽,在舞台上演出的人員心裡清楚得很,知道自己的雙眼將會看到什麼樣的未來。而那隨著歲月逐漸淡去的筆跡,就好似隆隆砲聲,在七十餘年後的今天仍讓人怵目驚心。
當時這些在歌劇院裡的當紅歌手、音樂家,在1938年維也納變色後紛紛流亡。腳步夠快的,在大西洋的彼岸找到了新機會,有些成了好萊塢裡電影音樂的奠基者、也有些人留在百老匯,為美國的娛樂事業投注新活力。而腳步慢一點的、或者政治嗅覺不夠靈敏的,註定要葬身在集中營裡。但更多的是那些人走得了、但「心」卻走不了的人,馬勒便是個例子,當年馬勒在紐約呼風喚雨,擁有他在維也納渴求不到的絕對權力,但在熬了四年後,他仍希望即將不久人世的自己能回到維也納落葉歸根。1907年,馬勒出走時,維也納街頭有人敲鑼打鼓送走了一位猶太魔王;但1911年,當他坐著火車一路從巴黎躺在病榻上回到維也納時,維也納城萬人空巷全都聚集到火車站,爭相目睹這位偉大指揮的最後一面、想要送他最後一程。這,就是維也納人的矛盾;也是人類的矛盾。
回首百年,馬勒的交響曲早已響遍世界,然而他瘦小的身影、焦慮的眼神與深沈的面容,將是維也納人最熟悉、也最陌生的記憶。
情緒日記範例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信教養,從相信自己開始──只有你最清楚怎麼做對孩子最好。
與孩子溝通未來志願,總是以鬧翻收場?
尊重孩子想走與你預期不同的路,同時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找到熱情之前,一定有混亂、繞遠路的時期,重點是孩子「有在做事」。
孩子的作業,後來都變成家長之間的較勁?
練習把手放開,讓孩子引路。幫孩子做太多,孩子長大反而會害怕自己做決定。
訓練獨立,也是在培養耐挫力,寧可孩子趁早體驗失敗、也趁早把膽子練大。
孩子不會處理情緒、不知道如何跟人相處,怎麼辦?
把親子關係變成合作關係,讓孩子參與更多決定,在家就在學習合力解決問題。
鬧情緒、黏手機、難改壞習慣,都不能只有改孩子,爸媽一起改變才有效。
孩子除了功課以外的事物都不關心,也不太願意分享、表達感謝?
成績很重要,但同理心才真正能幫助孩子在求學與工作上成功。
在最自戀卻也最不快樂的時代,教孩子從付出中找到意義與成就感。
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我們無法確保孩子做足萬全準備,
父母可以做的,是為孩子建立核心價值觀,
無論遇到什麼挑戰,孩子都能相信自己有辦法克服。
取自《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
……………………………………………………………..
各位朋友,晚安:
身教最難,所以不少家長著重在「說教」。因為說教對家長比較輕鬆,要求孩子改變就可以。
可惜,說教的效果不好!
其實,很多人都會說,自己是第一次當父母,想要為自己的作為合理化。可是,也就停在這邊了,只有合理化,只剩合理化。
因為自覺很難,一個沒甚麼自覺的人,本來就不好說要調整甚麼。這也不是他們願意的,只是孩子便有苦頭吃了。
覺察是有深度的,我到今天還一直感覺,覺察似乎沒有底部。
作者提到她之前有一個習慣,是「生病時不洗澡」,後來被女兒挑戰之後,才開始改變。而這個習慣,從作者的爸爸就開始,但不知不覺地執行了好多年之後,才在孩子的眼中看到這個慣性的荒謬。
「我希望早上對你更有耐心。你能不能幫我想一想,我應該先注意什麼?」
在直播的時候,我特別提到了這一句。這不只是一種謙虛的表現,這樣的父母懂得尊重孩子,也重視自己的成長。
一個願意面對自己困難的人,進步是飛快的!如此,父母對自己能更有信心,也能帶動孩子的自信。
祝願您,善用孩子為鏡,找到未來成長的方向!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1052620218474544/
……………………………………………………………..
我不是完美榜樣怎麼辦? 沒關係,沒有人是
【文/ 艾絲特•沃西基】
每個人都有缺點。你可能已經辨認出需要改變的行為了。也許你容易被小事惹惱, 常常發不必要的脾氣。與其感到愧疚或挫敗,不如這樣想:其實你也是孩子最好的模範。因為「改變的過程」是影響極大的一課,孩子在完美的父母身上學不到(當然沒有父母是完美的),從一再重複壞習慣的父母親身上也學不到。我們的運氣很好,擁有這個黃金機會,可以拿自己當範例,教孩子成為更好的人。這很不容易,改變恐怕不會一夕成功,可能要花上好幾個月。但假以時間和耐心,凡事都有可能。孩子看到你努力嘗試平息怒火,會學習處理自己的情緒。抱持行為可以改變的觀念,然後讓孩子看見你正在為改變努力,並且尋求他們的協助,就能向孩子證明改變真的是可行的。
坊間有各種理論和方法,但父母尋求改變大致上有三個原則:
#有發現,而且願意改變。
尋求任何改變,第一步都是自我覺察。我們必須先檢討問題出在哪裡,才有辦法解決問題。靜下來,仔細分析出問題的行為。你為什麼會做這件事? 是不是多半出自於無意識? 是不是承襲自父母? 還是因為碰到教養這件事,你心中感到焦慮或不安? 不論原因為何,盡量從中學習。認出長期以來僵化的習慣,然後放手別再懊惱。寬恕自己。你會省去很多時間和痛苦。
我還記得當初向自己承認養育女兒犯過的錯(我犯了很多錯)有多困難。我並非一直是心目中理想的母親。我不只一次大發雷霆,用錯誤方式處罰女兒。我也曾經徹底失去耐心。但每個人都難免如此。我後來意識到,這種行為是代代相承的。一旦察覺想改變的行為,我就發誓要改。我相信自己。我從承認錯誤、尋求孩子的原諒做起(就像那次偷看珍妮的日記)。我們身為父母也得不斷學習,只要還活著一天,誰都不曾停止學習。只要下定決心,我們就能改變。我們永遠能變得更好。想想你的孩子對你來說多重要,他們值得你努力。
#認清目標,與孩子分享目標。
一次只改變一件事就好。建議可以先從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行為做起。可能是每天早上兒子穿衣服準備上學時,需要多點耐心。可能是你必須開始運動,讓女兒看見養成健康習慣的效果。或者你希望修補與自己母親的關係,藉此教導孩子原諒。不論目標是什麼,決定以後就與孩子分享。你可以說:「我希望早上對你更有耐心。你能不能幫我想一想,我應該先注意什麼?」這麼做會讓你表現出脆弱的一面,以及你真的在乎,也會引起孩子的重視。
孩子藉此機會可以看見,爸媽也是人,有希望與夢想,也有失敗和不完美。大多數孩子都會希望幫助父母。安妮的女兒蘇菲才七歲,但總會提出很好的見解。她會說:「媽咪,你可以放心把多點事情交給我跟朋友自己做。」或是「小孩子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你只要讓他們去做就好了。」向孩子解釋,每個人都會努力想做得更好,爸媽也一樣。也向孩子說明,你為什麼想改變。你想讓孩子看到什麼,你想給予孩子哪些啟發? 為什麼這對你很重要? 為什麼從這個目標做起? 為什麼決定現在開始?
#尋找解決之道時,保有彈性。
你已經下定決心改變,但這次又控制不住對兒子發火了。你工作忙,下班晚了,沒能遵守承諾跟女兒去慢跑。與母親的關係比你預期中更棘手。沒關係,改變行為和很多事一樣,很可能不會第一次就成功。這並不代表就要放棄目標。成年人想改變行為和寫作很像。我們得先寫出第一份草稿,大概知道想說些什麼以後,再一遍一遍修改,找到通順的句子,揪出邏輯謬誤。不要期待一出手就完美,你會感覺思緒清晰得多。堅守目標,但做法保有彈性。起初的策略可能行不通。為什麼行不通? 受到哪些原因阻礙? 可以如何修正、繼續前進? 有沒有沒想到的新辦法? 孩子能協助你分析問題嗎? 孩子能不能參與這個過程? 也許上學前一晚,你可以請兒子先決定明天想穿的衣服,或是當他耽誤了幾分鐘時,請他提醒你深呼吸。別怕徵求孩子的協助與支持。這麼做反而能讓孩子知道,改變需要多大的決心。也別忘了把自己的進步記錄下來,之後才能回顧你實現了多大的改變。文字紀錄有助於保持動力和決心,書寫也能激發創意,為計畫提供更多聰明的方法。
.
以上文字取自
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博客來獨家版):全球都在學的矽谷教養法,幫孩子配備未來最重要的人生實力
https://lihi1.com/pjatE/fb0801
天下讀者俱樂部
🌿艾絲特•沃西基接受《親子天下》獨家專訪紀要就濃縮在這篇
>> https://lihi1.com/jAfcp/fb0801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情緒日記範例 在 五分鐘寫日記日記語詞表(用情緒翻翻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寫 日記 和寫作文不一樣, 日記 要寫的是自己今天發生的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情,也就是說 日記 =事件+ 情緒 。 ❓:老師!我作文不好! ... <看更多>
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範例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晨讀10分鐘:用成語,學寫作-一週一篇,變身小日記、週記與作文達人(2書+1手冊); 為了解決 情緒日記範例 的問題,作者蔡昭偉,李翠卿,蔡傑這樣論述; 為了解決 情緒日記 ... ... <看更多>
情緒日記範例 在 情緒日記-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一款在全球非常受歡迎的軟件「Moodnotes(心情卡片)」,是一個單純記錄心情的app,其中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幫助你發現「情緒陷阱」。透過情緒當下的記錄與回顧,我們可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