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林之王第二季 圓滿落幕
這次帶來的感覺 比起上一季 更為強烈
大家拼戰全力以赴的精神 在最後一集裡
毫無保留的奮戰 全力拼搏
不只是參賽選手
其實我們樂手老師們也都是呀!
為了這次的直播 我們總彩排了2次!
過程多辛苦我就不多說了 你們也知道的
而我自己 在今晚 全力炸開 投入在音樂的世界裡
這個年紀了 對音樂的熱愛 有增無減!
我自己相當開心!
在演奏到子杰的 One Ok Rock "Cry out "歌曲時
吉他的轟炸聲音 又再一次通過我的身體
演奏到艾薇的"龍捲風" "你敢我就敢"時 我全然拿出生命與靈魂
演奏到艾文的"鄉下來了" 我嘴巴大唱我是彰化來的
演奏到陳央的"Somebody told me" 那Fuzz聲音的撕裂感 一顆一顆8分音符的撞擊內心
其實我想說的是 聲林之王每一次的辛苦
總是化為甜美的果實
幾百個人成就一個節目 一個歌唱選秀比賽
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很高興 我們又做到了!
所有參與聲林之王的朋友們
很榮幸與你們共事
大家真的超棒的👍👍
#聲林之王
想了不只幾百次吉他 在 Josa喬莎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聲林之王第二季 圓滿落幕
這次帶來的感覺 比起上一季 更為強烈
大家拼戰全力以赴的精神 在最後一集裡
毫無保留的奮戰 全力拼搏
不只是參賽選手
其實我們樂手老師們也都是呀!
為了這次的直播 我們總彩排了2次!
過程多辛苦我就不多說了 你們也知道的
而我自己 在今晚 全力炸開 投入在音樂的世界裡
這個年紀了 對音樂的熱愛 有增無減!
我自己相當開心!
在演奏到子杰的 One Ok Rock "Cry out "歌曲時
吉他的轟炸聲音 又再一次通過我的身體
演奏到艾薇的"龍捲風" "你敢我就敢"時 我全然拿出生命與靈魂
演奏到艾文的"鄉下來了" 我嘴巴大唱我是彰化來的
演奏到陳央的"Somebody told me" 那Fuzz聲音的撕裂感 一顆一顆8分音符的撞擊內心
其實我想說的是 聲林之王每一次的辛苦
總是化為甜美的果實
幾百個人成就一個節目 一個歌唱選秀比賽
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很高興 我們又做到了!
所有參與聲林之王的朋友們
很榮幸與你們共事
大家真的超棒的👍👍
#聲林之王
想了不只幾百次吉他 在 笑林豪傑-相聲、喜劇、說唱藝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三十天聊相聲十三:我的「巧活兒」不上台〉
「金山竹影幾千秋
雲鎖高飛水自流
萬里長江飄玉帶
一輪銀月滾金球
遠自湖北三千里
進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時觀不透
天緣有分畫中游」
停筆將近一周,之前因為某一天放鬆的遊戲了一晚上,結果後來常常半夜翻來覆去睡不著,但晚上也是癡癡望著螢幕,也寫出什麼東西來。為了調整回生活作息,花了幾天的時間,直到今天才回到以往的時間起床,來到螢幕前,才有動筆的想法。
最近在認識一位莎士比亞時代的喜劇演員Robter Armin不在書本想他的時候我都叫他「小明」,這樣比較親切一點,畢竟他大我幾百歲,而且語言不通,有著時與地的鴻溝(那這樣叫應該算沒禮貌),還在了解他當中,對他的掌握自覺不夠,就不深入談談他,但是他以及在他之前的William Kempe我一個靈感。
Robter Armin除了是優秀的喜劇演員之外,據說也是個歌手;William Kempe也不只是知名的小丑,同時也擅長舞蹈,兩人風格上有甚麼差距呢?我正在努力研究,希望這學期有個苗頭,之後再跟各位小聊,但是個特徵讓我注意到了,作為演員幾乎都身兼的數種「技能」,那些「技能」是相當熟練的。
當然有人稱之為「才藝」,我個人比較喜歡稱為「技能」,因為在這些演員身上,其程度幾乎都能在舞台上展現。我不稱為才藝,只是因為這些「技能」不是為了某某場合用來「加分」,而是他真正嫻熟此技,可能相比於從業人員還差著距離(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是很值得一看的。
在相聲裡對於本門技能之外,添加進表演中的額外技能,稱為「巧活兒」,比如變戲法(現在應該可以叫變魔術,但某些地方還是有差別),或者演奏樂器,都不是相聲本門功夫裡的一環,所以引借其他表演進來段子中這些「巧活兒」,使得表演更鮮活、多變,因而讓整個以「說」為主的相聲,有了不同的面貌。
我認識的相聲演員裡,當算陳杰吧?他原本是魔術師,也同時說相聲,所以有時候需要魔術的部分他可以幫上很大的忙,但自從開始專注於相聲之後,後來打板打上癮,唉,我就沒甚麼值得一看的「巧活兒」。
從一開始喜歡相聲,到想說相聲,再到真正開始學相聲,認知都不一樣,但是每次想要學新東西的時候,就會想到想要說相聲的那段時間,當真把這一個表演想得太簡單了。
那時覺得,只要「說」相聲就好了,用「說」來「逗」笑觀眾只是「唯一」目的,但是很快就遇上障礙,因為各方面技巧都未受過鍛鍊,既非天才,祖師爺又連一粒米都沒賞,結果第一次說相聲想當然爾場面一個尬聊尬死,所以一開始對相聲的簡單想像就被全場無聲的尷尬給擊碎。(現在回想起來都毛骨悚然)
後來開始學相聲後,又只想把本門內的技巧學一學就好,結果還是學了一開始根本沒預計要學的快板等等其他曲種,好不好其次,我個人是自覺不夠精熟,平常當練功項目,但上台表演的話心裡是很沒底的。(所以我每次上台唱快板的時候都是莫大的緊張)
之前有考慮台上彈彈電吉他,但想起來自己荒廢了五六年了,且不說上台彈什麼,光是六七年前學過的技巧能不能記得起來都是問題,思來想去恐怕還是不行。看來搖滾夢只能留在想像與六七年前的音樂教室回憶裡了。
記得有一次演後Open Mic,我因為下台就狂喝啤酒,就在微醺之際上去分享了我原本不是要說相聲,我其實想當黑死金主唱,然後台下就看著一個穿長袍的人這麼說,都發出了驚呼,是真的,其實我青澀少年時想當金屬樂手,還為此去學吼腔,然後……
我就說了相聲。
應該是音樂天分還遠比相聲的天分不足,後來就慢慢的從當樂手,變成純粹聽眾,雖然這些學習過程,對日後我學的新的東西依然有相當程度的幫助,但是始終連嫻熟都談不上,更不敢搬上台了。
不過對於學習異質的東西,始終都有一種興奮感,他遠遠超乎你目前所認知,但你還是能在不經意時看見你生命中的軌跡與它疊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