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吳軍的《硅谷來信》第3季。這封信和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名叫《成長的邊界》,作者是大衛·愛潑斯坦。這本書的英文名非常簡潔,就是一個單詞「Range」,我把它翻譯成「廣度」,後面我們也用《廣度》來稱呼這本書。
你可能知道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異類》,分析成功者為什麼能夠成功。我們之前的來信里也提到過這本書。而這封信要和你介紹的《廣度》,恰恰提出了和《異類》針鋒相對的觀點。
簡單來說,《異類》提出了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強調「刻意練習」、成為專才的重要性;而《廣度》這本書就如它的標題所言,更強調「廣度」在成長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這兩本書的觀點,談一談廣度和深度的問題。
愛潑斯坦為什麼反對「深度」?
先簡單介紹一下《異類》和《廣度》兩本書各自的主要觀點。《異類》一書中有三個非常鮮明的觀點,《廣度》主要針對前兩個,我們就重點談兩本書有交集的地方。
先來看《異類》的第一個觀點,就是大環境和起步的時間很重要。你生對了時代,就有更大的概率成功;甚至你生對了月份,一開始比同年級同學大了幾個月,容易成為孩子王,後來就更有可能成為領袖。《異類》的第二個觀點,就是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講什麼事情要做好,需要有一萬小時的練習。
針對這兩個觀點,《廣度》這本書又是怎麼說的呢?
《廣度》的第一個觀點,就是認為早期優勢或者說早期的刻苦練習對於長期發展來講幫助不大。《廣度》的第二個觀點,就是它的副標題,講在這個專業化的世界中,通才更能夠取勝。
簡而言之,《異類》強調起跑線上的優勢,一開始佔優,後面就越發展越好;而且強調人要投入大量練習,成為專業化的人才。《廣度》則認為,早期優勢沒有那麼大的作用,比起專業化,現在的世界更需要的是通才。
《異類》的觀點你應該很熟悉了,也是現在社會的一種主流觀點。這封信我們介紹《廣度》,就稍微展開看一下《廣度》的作者愛潑斯坦是怎麼論述他的意見的。愛潑斯坦從四個角度論述了自己的觀點。
首先,愛潑斯坦把世界上的事情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規則明確的事情,比如學鋼琴、打高爾夫球、做銷售、編程序,成功的標準非常清晰。在這些事情上,一萬小時定律是成立的。
但是還有第二類事,就是大量規則不明確的事情,比如創業。我在之前的信中講過,成為億萬富翁比登上珠峰更難,因為後者目標清晰,訓練方式固定,而前者沒有可以遵循的通用標準。愛潑斯坦認為,對於這樣的事,就算投入大量時間練會了一個單一技能,意義也不大。愛潑斯坦還特別提醒,要警惕那種「因為自己手裡有了一個錘子,因此看什麼都是釘子」的思維方式。
其次,愛潑斯坦講專業人士的判斷未必就更可靠。有的專業人士過於相信自己的訓練和固有的方法,結果有時候表現甚至不如普通人。這樣的例子我們見過很多,比如對股票的預測,對選舉結果的預測等等。
愛潑斯坦還舉了一個很特殊的例子。他說一項研究發現,每年心臟病專家聚集起來開年會的時間段內,心臟病患者死亡率反而會降低。這項研究推測,可能是因為心臟病專家忙於開會,沒時間做手術,而手術本身有風險,因此手術總量減少帶來了患者死亡數量的減少。換句話說,有些患者不做手術可能還能活過這段時間,結果因為做手術反而喪命了。這個統計結果提示,專家的判斷也有可能是不準確的。
第三,愛潑斯坦認為,方向比毅力更重要。愛潑斯坦也承認毅力是個好東西,但一味堅持、永不言退,甚至一條道走到黑,卻未必是美德。
愛潑斯坦講,世界上成功的道路千千萬,你怎麼知道自己選的路就是對的呢?如果走在錯誤的道路上,那越有毅力可能越糟糕。
《廣度》這本書講了許多改變人生道路而成功的名人故事。其中我印象比較深的是梵高。梵高年輕時做過牧師、傳教士、店員、藝術品交易員,對每份工作梵高都做得很認真,但就是做不出成績。直到接近三十歲,梵高才開始學習繪畫,並且迷上繪畫藝術。我們知道,最終他是作為畫家而流芳百世的。
最後,愛潑斯坦還舉出了很多實際案例,說明很多成功人士不是只懂某個領域的專才,而是廣泛涉獵的通才。這樣的例子你肯定也能想到不少,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愛潑斯坦提出結論:面對複雜問題、特別是沒有明確衡量標準的問題時,廣度比深度更有用。人要懂得放棄和退讓,不要一根筋只知道往前走。後退一步看似多花了時間,但可能因為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反而省了時間。每一次拓寬人生道路的嘗試,只要處理得好,都會成為人生的閱歷,並不白走。愛潑斯坦舉了喬布斯的例子,講喬布斯當年旁聽的一門書法課,後來對他設計麥金托什電腦和其他產品發揮了作用,因為喬布斯對藝術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這門課。
要廣度還是要深度?
介紹完愛潑斯坦的觀點,問題來了:我們該信誰的呢?是《異類》作者格拉德威爾說的刻意練習、成為專才,還是愛潑斯坦說的多加嘗試、追求廣度?兩位作者都舉出了很多現實案例支持自己的觀點。當然可能你也會覺得,兩人的觀點並不完全矛盾,也可以並行不悖。
但我們在生活中要面對的問題往往更加實際。比如你剛下班,接下來有一個小時的自由時間,你到底應該做什麼?對此我們必須有一個選擇,因為做了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如何選擇呢?其實還是要回到理性的分析上來,而不是聽信任何現成的答案。
我常常講如果你不知道做什麼,就想一想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不妨按廣度和深度兩個維度,把人分為四類。
第一類人,既沒有廣度,也沒有深度,這自然不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類人,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這種人通常是天才,比如達芬奇、牛頓、愛迪生、喬布斯,還有用數學建模來進行投資的文藝復興公司創始人詹姆斯·西蒙斯等等。不過,這類人的數量在世界上可能連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都不到。我們雖然能講出不少這樣的名字,但這是因為他們站在聚光燈下,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如果你在現實生活中看看身邊,這樣的人可能一個也找不到。當然,如果把要求放低一點,只說有一定深度和廣度的人,可能還是能找到一些的。
再看第三類人,有深度,沒有廣度。這種人我們身邊應該有不少,或許我們自己就屬於這一類。
第四類和第三類反過來,有廣度,沒有深度,這樣的人也比較多。
簡單分析一下:第一類人我們不用考慮;第二類人雖然你我都很嚮往,但很難成為這樣的人;那麼我們主要考慮的,就是在第三類和第四類中選擇。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結合你自己的情況,要成為第三類或第四類,哪一種對你比較容易?此外,第三類和第四類人,在生活中哪一種相對更受歡迎、更容易成功?根據我自己的觀察,答案是第三類,也就是比起有廣度沒深度的人,還是有深度、但廣度有所欠缺的人更容易成功一些。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完全不贊成愛潑斯坦的看法呢?並非如此。我專門和你分享這本書,正是因為雖然愛潑斯坦和我的觀點不完全一致,但仍然給了我很有益的啓發和提醒。他提醒我們,做事不要死鑽牛角尖,要注意看方向,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事情,要嘗試各種新東西。實際上,愛潑斯坦講的「廣度」也不是蜻蜓點水、多而不精,他也談到了在保持一顆開放心靈的同時,我們也要選擇某個領域往深里走。
怎麼讀書才能為我所用?
最後,借著《廣度》這本書,再和你談一下讀書這件事。我們在閱讀他人想法和接受他人經驗的時候,有一個很容易進入的誤區,就是當那些想法和經驗特別符合我們的胃口,我們就會非常順暢、甚至不假思索地接受它們。
有的人讀了《異類》這本書,聽到了一萬小時定律,覺得很有道理,然後就為自己簡單低水平的重復工作找到了理由;被其他人問起來,就抬出一萬小時定律當藉口。同樣的道理,有的人讀了《廣度》這本書,就為自己不能在一條路上深入找到了藉口,說自己是要成為通才。很多人說是讀書,只是不斷為自己找藉口而已。
實際上我們讀書的時候,對於作者的觀點,既不應該輕易接受,也不應當直接拒絕。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書,往往能給我們有益的啓發。
比如有人覺得一萬小時定律很有道理,但自己試了好像不靈,就不知所措了。這時你讀到《廣度》這本書,就會發現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立,還需要其他條件,比如只有對於可以清楚衡量、可以明確追蹤進步的目標,一萬小時定律才有效。這樣一來,兩本書中看似不同的觀點就起到了相互補充的作用。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而且要讀不同的書。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觀點都符合你的心意,而在於它能夠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視角,啓發你的思考。因此,即使我不完全贊同《廣度》的觀點,這本書仍然值得一讀。
小結
如果你自己讀這本書,也要記住我們讀它的目的是接受它的啓發,而不是聽了那些遙遠的故事就放棄努力。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比起廣度,更欠缺的還是毅力。成為通才並沒有錯,但更多人只是把「成為通才」當成了半途而廢的藉口。
當然,對於格拉德威爾和愛潑斯坦的觀點是如此,對於我的觀點,也是如此。我的結論應當是啓發你思考的材料,而不應該直接成為你的結論。瞭解了這兩本書,你更應當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和審視,找到適合你自己的進步道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購買連結: https://bit.ly/3bvDHwC 全館不限商品折價券: https://bit.ly/2DJ3zZu 五分鐘精華版: https://bit.ly/37QkV16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書(英文書名: The Intelligence Trap: Why Smart Peop...
愛迪生英文介紹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 股癌 Gooaye 大大幫我分享,結果粉絲團人數直接突破五萬大關~也感謝舊雨新知的支持與鼓勵,希望未來的每一天,這個粉絲團可以持續的為大家帶來知識與正能量搂
為了不辜負大家的期望,今天還是分享一本好書好了🤣🤣
話說有看過《灰階思考》的讀者就知道跳脫黑白思維,才能看見無限大的價值!所以如果你想成為思考達人,《斜槓思考》這本書最好也不要錯過。
《斜槓思考》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Loserthink,也就是說書中利用各種「角色」去討論思考這件事情,如果你可以了解並接受作者史考特·亞當斯的說法,在面對任何事物時都可以用更多元的視角去理解、評估與做出判斷,那你就可成為一個斜槓思考人,反過來說,如果你還是排斥這樣的思考模式,那有可能就落入Loserthink的陷阱。
史考特·亞當斯是美國呆伯特漫畫的作者,以諷刺時事為名。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曾說:「一般而言,運用常識做為你的指南。如果在特定情況下,遵守公司規定讓你被畫進呆伯特漫畫,那這個規定必須改變!」(其實也不只一家公司這樣認為)可見史考特的影響力。
他之前的那本《超越邏輯的情緒說服》我也超愛的,如果你是容易被情緒說服的群眾,就是幫自己套上了Loserthink標籤。情緒的強大力量可以戰勝事實與邏輯,你必須先動之以情,才有辦法曉之以理。領導者之所以具有影響力,重點不絕對在於專業,而在傳達與溝通。
有趣的是在面對同樣的情境下,你有可能是需要超越邏輯情緒說服能力的一方,但也會是需要辨識情緒說服的一方。想要斜槓槓上加槓推薦大家可以一起看這兩本,絕對會有相當大的收穫。
回到《斜槓思考》這本書,到底何謂輸家思維?輸家思維與智商無關,而是你的思維模式-無效益的思維模式!包括思考偏誤、基礎知識不足、相關經驗不夠、沒有學習渴望等都有可能是推你一把的元凶。
簡單舉幾個書中的例子,來讓大家檢定一下,是否已經有一些「症頭」需要處理
替別人貼上邪惡標籤
我們通常相當有自信,認為自己有能力透過觀察其他人的行為,判斷他們是相對的善或相對的惡(好人還是壞人一線切)。事實上在我們觀察外部事件得出結論時,往往會受到投射心理影響,把自己的喜好當作標準,其實也同時在表達自我,這時候是不是該對對方更寬容、體諒一些呢。
重視自尊
重視自尊雖然代表著你重視自己給予外界的形象,但是往往也會阻礙你的前進。史考特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尊視為一種可以視需求放大、縮小的工具,當你恐懼出糗而不敢跨出那步時,想想過去是否也有類似的案例,還不是就這樣走到現在,事實上其他人對於你自己認為的出糗往往毫無察覺(都是自己的擔心)。
簡單來說,人類需要樂觀主義和希望去推動進步,不要時刻擁有負面的思維,而我們需要樂觀主義和希望帶來更幸福的人生,不要用負面想法來懲罰自己。
向前看
當你身處的當下有足夠道路可以通向成功,就不要執著於過去。史考特認為歷史雖然會重演,但也有很多事物無法重來,甚至很多未來是無法預測的。專注於成功,逃出精神監獄吧!
解決問題
接續上段,既然事實已經發生,即便不盡人意也不需要過於悲觀。輸家思維總是希望可以把失敗歸咎於某人事物上,找到一個宣洩的出口,但真正對你有幫助的事去想解決的方法。之前看過一句話「當你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就會得到經驗」,這樣也沒什麼不好,促使你理解更多複雜的變數來更與目標更進一步。
愛迪生在歷經了幾千次的失敗後,終於發明電燈,而他並不認為過去的失敗有什麼問題,反而說「那不叫做失敗,我只是發現哪些方法做不出電燈來。」持續往正確的方向走。
改變你的行為以改變你的思考模式
史考特表示:「完全正確跟大錯特錯,兩者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一樣的。」書中的豐富內容都是以這句話為出發點,先讓你的大腦可以去接納不同的意見,才有可能讓你的整個思維模式變得更靈活。
假新聞就是很好的例子,你是否可以辨識出真正與被捏造出的事實,對於所謂的新聞有更客觀的態度與理解。在現在這個社會獲取消息的來源太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平台上發表自己的言論,但卻不一定是經過考證。
之前介紹過《注意力商人》這本書也曾提到,當今的共享生態雖然有很多非常優質的內容提供者,但在吸引大量的注意力之後,不可避免的還是會變成注意力商人手中的籌碼。原本開放的網路空間應該是呈現更「真實」,但事實上,它只創造出另一種「非現實」的領域,而且為了看起來真實,反而更容易誤導人。
所以,想要持續對這個世界有更清晰與全面的認知,從這本書一起開啟斜槓思考的大門,努力練習打造斜槓人森吧~
愛迪生英文介紹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V媽碎碎唸 】體制外小孩有競爭力嗎?
#簽起來注意文末有彩蛋
每年過年回娘家或出外拜年,隨著孩子越來越大,他們被阿公阿嬤家裡長輩問『啊你考試攏考第幾名?』的頻率就越高,因為正男妮妮的學校從小到大幾乎沒考試也沒排名,學校也不太舉辦比賽(連才藝比賽也沒有),每次只要長輩一問,兩小孩就傻笑的說:『溫馬母災影,溫無咧考試啊』...今年我正式成為一個國中生的阿母,過年回娘家時就被認真努力疼孫的阿嬤碎唸了:『(台語)你當一個老師卻不知道要帶小孩去補習,英文國文數學社會自然那麼多科,連題目都沒寫過、學校還不考試!這樣要怎麼跟別的小孩比、怎麼競爭?!』』今天疼孫力道強大很多,阿嬤應該是想要一棒打醒我吧!
其實,比起學業競爭力、分數高低,我們家比較在乎孩子的對生命的熱忱、合作力、遇到挫折無聊低潮時的自處、自由、健康、創造、善、美、真、生命本質.....等等好多好多。每次看到孩子們展現熱情、克服低潮又再現明亮眼神的時候,都會很認真的想:到底大人們念茲在茲的競爭力是什麼?我們總是在擔心孩子們的的未來、擔心他沒有競爭力、擔心他以後不能養活自己、擔心他比不上別人......其實孩子的未來將會處於怎樣的環境,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也無法干預的啊!現在那麼大人都在斜槓了,為什麼競爭力還只專注在單一的分數上、還卡在唯一的價值框架裡呢?
但,我還是有責任安阿嬤的心,於是我開始跟阿嬤說一個去年年底的“比賽故事”。
正男跟他的同學,兩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七年級生(國一),在2020年10月跑去報名參加了親子天下的「科學玩具自造王」比賽,一開始,我不太看好這兩個”中一”屁孩,在這麼不競爭(可以說幾乎沒有)的環境中長大的兩個孩子,要如何設計出具有競爭性的自製玩具? 加上學校六年級才開始上科學相關課程,這兩枚屁孩的科學知識幾乎是從生活經驗中拆家裏電器、東玩西玩所拼拼湊湊玩出來的,什麼定理定律的名詞也是從生活中沒系統的“好像“聽過....這比賽除了做出玩具以外,還需要錄成影片介紹、還需要面試般地在評審面前說出自己的設計理念?!
設計玩具過程中,兩個孩子東翻西找出小時候曾經很愛、但現在已經不玩的玩具,拆拆拼拼、敲敲打打、咚咚咚的組裝,竟然也在報名截止日期前被他們用廢棄零件再生出『雷射戰車』作品參賽!沒上過電腦課練習打字的他們,屁顛屁顛的用Siri語音輸入也把一份文件做出來了,交出作品的文件介紹與影片後,兩個孩子又恢復打打球、打打屁的國中生日子,兩台戰車甚至還被拿來追狗、玩障礙賽等做不是戰車該做的事.......就在幾乎忘記這比賽後某天,被通知入圍了,需要在2020年底要做出人生第一份簡報,並且在多位大人評審前面,執行了生平的第一次簡報!
那天,我們猶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進到會場,會場瀰漫著緊張氣氛,其他組的孩子和指導老師拼命在模擬評審可能的提問、還有練習在時間內如演說般的介紹作品,整個空氣凍結在這空間裡....時間大轉輪終於轉到他們上台,或許這玩具從頭到尾都是自己發想並製作的關係,小子們說起話來有條不紊(對七年級孩子來說),提問的部分也胸有成竹地回答,我自己還蠻感動正男在最後的分享,他細細地描述過程中遇到的挫折,包括想放棄的心情、找不到失敗原因的挫敗無助、時間的壓力(因為每晚8:30,任職睡覺糾察隊的我就會出現)....過程裡太多的負面正面情緒交雜、翻轉又翻轉的心情,當下,我完全懂得正男在投影片的最後,引用一張愛迪生名言的用意:『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看著他們用極大的熱忱、明亮的眼神向評審教授老師們分享自製玩具,教授們試玩、提問、再試玩、再提問....這些一來一往的對話,在教授們翻開內裝後,給的一句中肯之語而畫下這次簡報的句點:「哇!超級土炮!厲害!“」 是呀,真的超級土炮!這玩具沒有炫麗的外觀、也沒有飛炫的內裝,這兩個小子用最沒競爭力的方式展現自己對於手作的熱情!用國小生勞作的功力想辦法將這個高級玩具拼湊起來(用訂書針固定剪斷的履帶、用泡棉雙面膠黏好主機板);離開比賽會場,正男緩緩地吐了一口好長好長的氣~開心的說呼終於沒事了!
日子一天天又這樣過去了,正男有天跟我說:『馬麻,我最近想要用履帶做另外一種玩具,我可以拆了戰車嗎?』當下欣喜他房間雜物又可以少一件之餘,又不太放心地寫信問一下主辦單位,沒想到親子天下告知過幾天會公布得獎名單,請小孩千萬不要拆掉戰車啊!就這樣....讓我們知道,這兩個小子用他們極大有熱情做出的土炮雷射戰車榜上有名了,並且即將要在花開四月初在圓山花博爭豔館參展創客party。這幾天看著他們趕著在下禮拜全班單車騎花東前,好好“修理”即將上場的雷射戰車,很有能量的互相支持討論著,雖然大家都說這是一所沒有競爭力的學校,但孩子一步一步扎實累積豐富的生命禮物,晶亮的眼神有意志力的寫出了超越競爭力的生命力篇章!
我用評審教授們寫的一段話佐證給阿嬤定心:
『決選那天,看著孩子們略帶緊張的進場,談起作品卻充滿自信的發光著,評審們無一不被孩子們的熱情打動!遇到問題絕不放棄的精神、即使與夥伴們爭執也要共同完成作品的堅持,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問題解決了,孩子們也成長了!在熱切的眼神中,我們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希望這比賽故事能讓擔心憨孫沒競爭力的阿公阿嬤晚上好好睡一覺。
今年,4/9-4/11 上午09:30~晚上18:00
在臺北圓山花博爭艷館,
親子天下創客天團嘉年華Maker Party,有創客始祖、有未來創客大集合
一起來玩吧:
https://activity.parenting.com.tw/main/mp2021_about-46
如果這則Po文的留言數超過200則,處長我就來公佈全程簡報影片喔!
#簽起來~
親子天下官方甄選影片集錦,看看大家有沒有看到正男喔:
https://youtu.be/XwnxrRBiz_s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
----------------------
如果您想每天看到V媽的新Po文,請在我們的專頁右上角按下 "讚"
---------------------
◆微笑彎板超低特價火熱預購中,今天最後一天:https://vmapreorder.cashier.ecpay.com.tw/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只在這裡: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V媽教室line群組,講座團購不漏接:https://line.me/R/ti/p/%40uwr7373l
◆V媽福利社(會有隱藏好物開團或是廠商速報):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68499006858209/
◆V媽教室Podcast:https://reurl.cc/Y1jkVx
◆V媽教室在IG: https://www.instagram.com/vmaclassroom/
愛迪生英文介紹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購買連結: https://bit.ly/3bvDHwC
全館不限商品折價券: https://bit.ly/2DJ3zZu
五分鐘精華版: https://bit.ly/37QkV16
這是一本引人入勝的好書(英文書名: The Intelligence Trap: Why Smart People Make Dumb Mistakes)
前一二章在敘述社會對於智力測驗的過度重視
並放入許多名人的犯錯故事來鋪陳
當中包含愛因斯坦、賈伯斯、愛迪生
講述為何這些聰明過人的專家
在面對某些問題依然會有不理性的行為
第三章之後開始對於心裡偏誤、群體智力下降等問題深入探討
更談到如何從教育面來進行改變
組織內如何改善
有短期能馬上使用的方法
也有長期能更遵循的原則
很少能看到這種
既包含了「故事」又兼顧「工具」的好書
我的Instagram(vincent_reading):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文森說書」: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愛迪生英文介紹 在 愛迪生工業- 英文介紹好猛喔!!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Microphone', the desk lamp pictured here, won a Golden Pin Design Mark in 2014. Think your product is worthy of a Design Mark, too? The 2015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