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又變了!留言讚!#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970551359625136&id=184899118190398
陳又新:昨天我發了一篇針對單親媽媽勒斃兩子案件的文章,今天看見許多網友瘋傳一篇,看起來像是單親媽媽生活圈的人所寫的文章。
從這篇文章來看,被告的確有她個人上的問題,但文章中夾雜不少作者私人情緒的批判,如果沒有警覺的話很容易被導引到特定方向去。
【看似澄清文,但作者厭惡被告的情緒溢於言表、直接顯露在字裡行間】
作者説被告從事美髮助理工作六、七年,再加上低收入補助,「最難帶的時期總算熬過去了」;然後被告因為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又跟同事不合,所以就離職了。
等等!一個助理工作可以熬六、七年的人,會在上完進修課程後,突然因為跟同事一時不合,就離職?其中難道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既然「最難帶的時期總算熬過去了」,被告試著找更好的工作改善生活,這個想法似乎也算合理。
但作者什麼也沒説,把被告的選擇寫得沒頭沒腦、突如其來,呈現出一個愚蠢被告的形象。
作者說被告相信自己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並在求職中要求能配合接送小孩上下課時間的工作。
想要接送小孩,哪裡不對?
想要找到更好的工作,這樣的動機也需要被檢討?
作者說友人介紹一份可以在家工作,時間上自由,可以接送孩子上下課,不必風吹雨淋,手機在手就能工作,偶爾用電腦更新網站商品,底薪低卻有無上限的業績獎金。
這工作聽了我都想去兼職了,天下真有這麼輕鬆好賺的「合法」工作嗎?
作者說現實生活中被告經常只讓孩子吃泡麵。
不然依照美髮業助理的薪水加上低收入戶的補助,是能吃到什麼?
不想吃泡麵,那就得找更好的工作,賺多一點;但被告想找更好的工作又被批評是好高鶩遠?到底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呢?
作者好像知道所有的事情,但寫出來的卻不清不楚,對被告有利的地方都沒有解釋清楚,看起來像是想説出事實,但都偷偷夾雜著作者自己對被告的厭惡及批評。
【因為被告沒有單親媽媽該有的樣子,所以她該死?】
我們的社會常常要求每個人要扮演好自己該有的樣子,單親媽媽該有的樣子、社工辦公場所該有的樣子、精神病患該有的樣子。
不符合這些樣子的人,可能就會受到很嚴厲的苛責,因為這樣看起來一點也不可憐、不是值得同情的樣子。
社福單位付租金就好,怎麼可以置產?被趕就換個地方租嘛。
精神病患待在家裡就好,怎麼可以出門嚇人?
被害人家屬哭就好,怎麼可以冷靜説話,還當立委?
單親媽媽顧小孩時間都不夠了,妳怎麼可以談戀愛?怎麼可以賺那麼少?賺那麼少還敢生?還敢離婚?怎麼不乖乖領低收入戶餓不死就好?怎麼敢冒風險追求更好的收入?
被告殺了小孩很兇殘,這是沒有疑問的。
她做錯事了,該承擔刑責,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她身為單親媽媽所遭遇的困難,也是真的。
我們的政府,目前對於單親的家長提供的協助,就是有限。
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都是困難,吃的不夠營養,穿的不夠暖,住得不夠好,行要違規三貼、四貼,育沒有辦法上補習班、買參考書,樂更想都別想。
被告一個人既要承擔經濟來源,也要陪伴孩子,倘若把所有的事情歸因到她個人,因為她討人厭,所以薪水活該低,因為她討人厭,所以求職碰壁很正常,因為她討人厭,所以判死刑剛剛好。
不是這樣的。
在懲罰她的時候,除了考量她這個人本質怎麼樣,難道不需要考量她遇到了什麼困難嗎?
依照法院公布的新聞稿判決書內容,我看到的是單親媽媽育嬰的疲憊,我看到的是單親媽媽求職的困境,但這些怎麼在法官眼裡就成了滔天大罪、「自大自我自私無知」,要判死刑?
怎麼可以因為被告不能忍受這些對單親媽媽不友善的職場、不友善的環境,而其他單親媽媽可以忍受,就變成是她忍的不夠用心,所以判死刑。
你可以說她做錯事,但請不要說要判她死是因為她忍的不夠。
#奶爸律師
#陳又新
一
謝孟穎:一個人會走到自我放棄、變成所有人都討厭的樣子、終至「罪大惡極」,又是為什麼?吳姓單親媽媽勒死兩個小孩的案件,有友人與家屬說法出來了,他們認識的那位吳姓單親媽媽,會給小孩吃泡麵、介紹她工作卻不願做、跟兄嫂同住後成天在家睡覺、交男友分手後又開始自暴自棄,最後才帶著小孩一起走,被關押以後寫信內容也都是述說對前男友的思念,沒有對死去孩子的懺悔。
.
一個看似不負責的母親最終勒死孩子、還看似毫無悔意,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會憤怒,包括我個人一開始聽到吳女求法官判死刑這事也憤怒──她憑什麼求死解脫?憑什麼要求死刑處理妳已經無法處理的人生?只是,另方面,為什麼她會變成今天的模樣、眾人眼中的「討厭鬼」?
.
我還是想很悲哀地說,這案件不只是「貧困殺人」,也是「母職殺人」,當我們一天沒能正視母職的困境,悲劇就隨時可能再發生。
.
我曾經也是個孩子,被阿嬤照顧。說真的,現在想起那個人都還是非常憎恨,我不聽話、不符合她期待的時候,她好幾次拿菜刀指著我說「一起去死」,阿嬤明明在當房東、有房租收入、甚至我媽不得已一個月拿5萬元出來養我跟妹妹,卻整天哭窮哭著說想死,一邊掏錢負責軟爛的兒子的生活,一邊哭窮,一邊拿菜刀恐嚇孫女「一起死」。
.
被菜刀指,這是我童年的日常。我到現在還是恨,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多希望多希望,在我阿嬤崩潰的時候、想對我施暴的時候,有人能理解她、真正幫到她,這樣我很可能就不會受苦了──我怎麼可能不討厭那個殺了孩子的吳姓單親媽媽?她在我眼中就跟拿菜刀威脅要殺我的阿嬤一樣,我能活著在這裡,是多少運氣?但,這跟我試著去理解,又有何衝突?
.
我上小學前是給媽媽帶的,媽媽即使每天工作到凌晨、回家還是要顧小孩、隔天又要去上班,她是會被責備「怎麼沒顧好」,阿嬤雖然是在我上小學之後才接管的,她也會崩潰。關於照顧孩子的壓力我未曾有過,但我也知道,自孩子出生起24小時的哭鬧、夜裡的突發狀況、可能隨時生病,一點一滴都會壓垮家長。正常工作都還有休假、工作一段時間可以下班,但有了孩子以後,誰准你休息?不要說單親家庭了,就算雙親家庭也一樣,全年無休、24小時、不可以累不能想睡覺不可以喊「自由」,什麼都不可以,你不再是你自己,只能為孩子而存在,而這些包袱,往往落到母親的身上。
.
吳女過去7年裡,曾有領取低收補助、案發前3天有社工訪視,這7年獨自在外租屋照顧兩個孩子。這看起來好像政府有幫到忙,但,一個月差不多1萬多的錢,就可以緩解地獄般的養育孩子生活嗎?政府發錢給你,好像剩下的就是你自己要負責的事了,你要自己努力,繼續全年無休、24小時、不可以累不能想睡覺不可以喊「自由」。
.
她曾經努力撐過前面的7年,靠低收補助租屋養兩個孩子撐過去,在跟兄嫂同住以後她決定開始擺爛,成天睡覺、開始擺爛、介紹她工作還嫌「太輕鬆」不想做,成了眾人眼中一個失格的母親。當她碰上新的戀愛對象、天真地以為可以擺脫既有人生,這條線卻斷了,她再也不曉得人生可以怎樣「明天會更好」──她開始怪罪一切都是孩子的錯,而無辜的孩子成為犧牲者,在恐懼、抵抗下被他們信任的媽媽殺死。
.
她看起來是個很爛的媽媽,但我也會自問:如果是我,我又會怎麼做?在她變成「惡人」之前,真的都沒有機會改變嗎?
.
稍早聽一位社工分享,他也遇過有小爸爸、小媽媽拋下孩子不管就跑去唱卡拉OK,或是顧唱歌就把小嬰兒扔在一旁。這對家長,在人們眼中或許也是軟爛不負責任的爸媽吧,但社工作法是不去責怪他們,社工選擇是在他們唱歌的同時幫忙顧孩子、聊聊天、問問最近如何,唱完了,小爸爸與小媽媽帶著孩子回到自己的家庭,繼續過著戰鬥般的育兒生活。
.
吳女已經犯下殺人重罪,她的人生沒有「如果」、也無法臆測她與兄嫂如何相處,只是,其他還在拚了命照顧孩子的家長,能不能有「如果」?如果有誰能體諒家長偶爾疲憊的時刻,不見得要像社工那樣幫忙顧孩子、但至少不要責罵,是不是就可以少一點孩子被家長遷怒、怨恨、最終受了傷?
.
人不會因為成為家長就不再是「人」,身為人就是有軟弱的一面、會疲憊會想擺爛,痛苦的時候不想被責備、希望被理解。這些理解不只是社工的工作,也是你我面對各種家長時必須有的,一起想辦法處理問題,或至少不要責備。
.
吳女已經來不及了,她犯了非常恐怖的罪行、硬生生剝奪兩個孩子的生命,她該一輩子活在罪惡感裡懺悔。但在吳女之外,還有多少疲憊的家長隨時可能失控、可能再犯一樣的事,我希望,再也不要有孩子因此失去生命、不要有孩子像我一樣過著被菜刀威脅的生活,我們還來得及救那些孩子。
.
「要多努力上進、多正向樂觀、多全面無助,才能成為這社會上『值得被幫助』的人?」稍早看到朋友這樣問,也覺得很悲傷。
.
每一個困境中的人都該被幫助,哪怕那困境對你來說再微小、再怎麼「只是一時」,你眼中的小事情,就是他們的生活。這不只是社工的事,是你我的事,我們共同的心願,都是希望人人可以安心活著。
一
慣愚林:唉,我就是腦袋停不下來還是要mur一下。
要如何能夠不理解這位母親的脈絡,然後替孩子發聲?這有可能嗎?
因為這母親過去七年她撐過來了呀!如果按照爆料文講的,這今天突然放棄了,那是為什麼呢?喪心病狂嗎?有這個可能,那是為何使她喪心病狂呢?
我看到有人說「竹內結子就是最佳的示範,沒有帶孩子走!」我真的請你們行行好,被婆婆殺死的那位,留下兩名幼子難道也是社會良好示範嗎?還是說直接把小孩包著放在育幼院前再去自殺才是優秀父母??悲劇發生之後還能說出這種話的,真的我說你不配當人。
還有我看到很多人喜歡說「小孩上小學就輕鬆很多了」,見鬼了,小學面對的挑戰更是完全不一樣好嗎?少子化的關係媽媽的背景會被全班家長、老師起底然後一覽無遺,而且是換了一批對你指指點點的人了好嗎。有簽不完的聯絡簿,學業的挑戰,有人或許可以因為孩子固定上學輕鬆了,但有人就是社交障礙要大量接觸校園覺得很痛苦好嗎。
我沒有在合理化殺人的藉口,只是拜託你們用用大腦,就是這種話才會讓我這個媽媽對自己的前景感到無比擔憂要一直發文。
我要來落實羅蘭的建議遠離社群軟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56777461128991&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單親媽媽下藥勒斃年幼兒女 法院:不判死刑有違天理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單親媽勒斃子女後輕生獲救 新北地院判死】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55792637894140&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創意油管 IDEAS TUB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已截止)抽獎問題 ♡ 拯救大飛約會時口氣不好的產品是什麼品牌? ▫︎ 抽出五位得獎者,獲得「牙周適-草本修護牙膏」乙條。 (抽獎活動時間至2021/05/18止) (得獎者會在留言下方通知,並將收件人資訊mail至指定信箱後,由創意油管統一寄出) 約會的時候不敢直接說:「欸,你嘴巴好臭!」 但絕...
慣愚林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謝孟穎:一個人會走到自我放棄、變成所有人都討厭的樣子、終至「罪大惡極」,又是為什麼?吳姓單親媽媽勒死兩個小孩的案件,有友人與家屬說法出來了,他們認識的那位吳姓單親媽媽,會給小孩吃泡麵、介紹她工作卻不願做、跟兄嫂同住後成天在家睡覺、交男友分手後又開始自暴自棄,最後才帶著小孩一起走,被關押以後寫信內容也都是述說對前男友的思念,沒有對死去孩子的懺悔。
.
一個看似不負責的母親最終勒死孩子、還看似毫無悔意,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大家會憤怒,包括我個人一開始聽到吳女求法官判死刑這事也憤怒──她憑什麼求死解脫?憑什麼要求死刑處理妳已經無法處理的人生?只是,另方面,為什麼她會變成今天的模樣、眾人眼中的「討厭鬼」?
.
我還是想很悲哀地說,這案件不只是「貧困殺人」,也是「母職殺人」,當我們一天沒能正視母職的困境,悲劇就隨時可能再發生。
.
我曾經也是個孩子,被阿嬤照顧。說真的,現在想起那個人都還是非常憎恨,我不聽話、不符合她期待的時候,她好幾次拿菜刀指著我說「一起去死」,阿嬤明明在當房東、有房租收入、甚至我媽不得已一個月拿5萬元出來養我跟妹妹,卻整天哭窮哭著說想死,一邊掏錢負責軟爛的兒子的生活,一邊哭窮,一邊拿菜刀恐嚇孫女「一起死」。
.
被菜刀指,這是我童年的日常。我到現在還是恨,但現在回想起來,我多希望多希望,在我阿嬤崩潰的時候、想對我施暴的時候,有人能理解她、真正幫到她,這樣我很可能就不會受苦了──我怎麼可能不討厭那個殺了孩子的吳姓單親媽媽?她在我眼中就跟拿菜刀威脅要殺我的阿嬤一樣,我能活著在這裡,是多少運氣?但,這跟我試著去理解,又有何衝突?
.
我上小學前是給媽媽帶的,媽媽即使每天工作到凌晨、回家還是要顧小孩、隔天又要去上班,她是會被責備「怎麼沒顧好」,阿嬤雖然是在我上小學之後才接管的,她也會崩潰。關於照顧孩子的壓力我未曾有過,但我也知道,自孩子出生起24小時的哭鬧、夜裡的突發狀況、可能隨時生病,一點一滴都會壓垮家長。正常工作都還有休假、工作一段時間可以下班,但有了孩子以後,誰准你休息?不要說單親家庭了,就算雙親家庭也一樣,全年無休、24小時、不可以累不能想睡覺不可以喊「自由」,什麼都不可以,你不再是你自己,只能為孩子而存在,而這些包袱,往往落到母親的身上。
.
吳女過去7年裡,曾有領取低收補助、案發前3天有社工訪視,這7年獨自在外租屋照顧兩個孩子。這看起來好像政府有幫到忙,但,一個月差不多1萬多的錢,就可以緩解地獄般的養育孩子生活嗎?政府發錢給你,好像剩下的就是你自己要負責的事了,你要自己努力,繼續全年無休、24小時、不可以累不能想睡覺不可以喊「自由」。
.
她曾經努力撐過前面的7年,靠低收補助租屋養兩個孩子撐過去,在跟兄嫂同住以後她決定開始擺爛,成天睡覺、開始擺爛、介紹她工作還嫌「太輕鬆」不想做,成了眾人眼中一個失格的母親。當她碰上新的戀愛對象、天真地以為可以擺脫既有人生,這條線卻斷了,她再也不曉得人生可以怎樣「明天會更好」──她開始怪罪一切都是孩子的錯,而無辜的孩子成為犧牲者,在恐懼、抵抗下被他們信任的媽媽殺死。
.
她看起來是個很爛的媽媽,但我也會自問:如果是我,我又會怎麼做?在她變成「惡人」之前,真的都沒有機會改變嗎?
.
稍早聽一位社工分享,他也遇過有小爸爸、小媽媽拋下孩子不管就跑去唱卡拉OK,或是顧唱歌就把小嬰兒扔在一旁。這對家長,在人們眼中或許也是軟爛不負責任的爸媽吧,但社工作法是不去責怪他們,社工選擇是在他們唱歌的同時幫忙顧孩子、聊聊天、問問最近如何,唱完了,小爸爸與小媽媽帶著孩子回到自己的家庭,繼續過著戰鬥般的育兒生活。
.
吳女已經犯下殺人重罪,她的人生沒有「如果」、也無法臆測她與兄嫂如何相處,只是,其他還在拚了命照顧孩子的家長,能不能有「如果」?如果有誰能體諒家長偶爾疲憊的時刻,不見得要像社工那樣幫忙顧孩子、但至少不要責罵,是不是就可以少一點孩子被家長遷怒、怨恨、最終受了傷?
.
人不會因為成為家長就不再是「人」,身為人就是有軟弱的一面、會疲憊會想擺爛,痛苦的時候不想被責備、希望被理解。這些理解不只是社工的工作,也是你我面對各種家長時必須有的,一起想辦法處理問題,或至少不要責備。
.
吳女已經來不及了,她犯了非常恐怖的罪行、硬生生剝奪兩個孩子的生命,她該一輩子活在罪惡感裡懺悔。但在吳女之外,還有多少疲憊的家長隨時可能失控、可能再犯一樣的事,我希望,再也不要有孩子因此失去生命、不要有孩子像我一樣過著被菜刀威脅的生活,我們還來得及救那些孩子。
.
「要多努力上進、多正向樂觀、多全面無助,才能成為這社會上『值得被幫助』的人?」稍早看到朋友這樣問,也覺得很悲傷。
.
每一個困境中的人都該被幫助,哪怕那困境對你來說再微小、再怎麼「只是一時」,你眼中的小事情,就是他們的生活。這不只是社工的事,是你我的事,我們共同的心願,都是希望人人可以安心活著。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3752585878114626&id=100000897533145
慣愚林:唉,我就是腦袋停不下來還是要mur一下。
要如何能夠不理解這位母親的脈絡,然後替孩子發聲?這有可能嗎?
因為這母親過去七年她撐過來了呀!如果按照爆料文講的,這今天突然放棄了,那是為什麼呢?喪心病狂嗎?有這個可能,那是為何使她喪心病狂呢?
我看到有人說「竹內結子就是最佳的示範,沒有帶孩子走!」我真的請你們行行好,被婆婆殺死的那位,留下兩名幼子難道也是社會良好示範嗎?還是說直接把小孩包著放在育幼院前再去自殺才是優秀父母??悲劇發生之後還能說出這種話的,真的我說你不配當人。
還有我看到很多人喜歡說「小孩上小學就輕鬆很多了」,見鬼了,小學面對的挑戰更是完全不一樣好嗎?少子化的關係媽媽的背景會被全班家長、老師起底然後一覽無遺,而且是換了一批對你指指點點的人了好嗎。有簽不完的聯絡簿,學業的挑戰,有人或許可以因為孩子固定上學輕鬆了,但有人就是社交障礙要大量接觸校園覺得很痛苦好嗎。
我沒有在合理化殺人的藉口,只是拜託你們用用大腦,就是這種話才會讓我這個媽媽對自己的前景感到無比擔憂要一直發文。
我要來落實羅蘭的建議遠離社群軟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218065806460988&id=1361742377
【回顧】
一「單親媽下藥勒斃6歲、8歲兒女 法院依殺人罪判處死刑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854866381320099&id=584986081641475
慣愚林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鎖定!
等一下要和廣播界林志玲 慣愚林一起主持直播,就來練肖話啦,歡迎朋友們一起來和我們聊天~
慣愚林 在 創意油管 IDEAS TUB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已截止)抽獎問題 ♡ 拯救大飛約會時口氣不好的產品是什麼品牌?
▫︎ 抽出五位得獎者,獲得「牙周適-草本修護牙膏」乙條。
(抽獎活動時間至2021/05/18止)
(得獎者會在留言下方通知,並將收件人資訊mail至指定信箱後,由創意油管統一寄出)
約會的時候不敢直接說:「欸,你嘴巴好臭!」
但絕對是看在眼裡,扣分在心裡...
【千萬別讓你萬全的準備變成做白工 !! (;´༎ຶД༎ຶ`) 】
當燈光好、氣氛佳,正是脫單好時機,
但口腔異味一過來,就先跟你說掰掰....ฅ(๑*д*๑)ฅ!!
以前都覺得刷牙流血是正常的,而且牙膏就是基礎清潔而已,
有用就好,根本沒有特別挑選品牌或功效,
尤其是從2020年疫情肆虐後口罩不離身,
這時候開始隨身都會準備一些薄荷糖,
以防長時間戴著口罩被自己熏死。
到這時候都還以為是正常的!!!
直到這次跟牙周適合作,才知道口腔異味是牙菌斑作祟...
試用一週之後,驚覺過去的自己是多麼愚昧
小編再也不敢亂買牙膏了ヽ(✿゚▽゚)ノ
「牙周適,能四倍更有效幫助去除牙菌斑,對抗牙齦問題根源*。」
「牙周適是牙醫第一推薦牙齦護理牙膏品牌**。」
https://bit.ly/32nzg3c
⋄⋄⋄⋄⋄⋄⋄⋄⋄⋄⋄⋄⋄⋄⋄⋄⋄⋄⋄⋄⋄⋄⋄⋄⋄⋄⋄⋄⋄⋄⋄⋄⋄⋄⋄⋄⋄⋄⋄⋄⋄⋄⋄⋄⋄⋄⋄⋄⋄⋄⋄⋄⋄⋄⋄⋄⋄⋄⋄⋄
♡ 訂閱追蹤
▪️ 創意油管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deastubemedia
▫️ 創意油管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ideastubetv/
▪️ 胡小禎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mkarenhu/
▫️ 胡小禎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karenhu1984/
♡ 定期更新
▫️ 小禎一個人系列 ⇢ 每週二 p.m 21:00
▪️ 愛紗愛亂玩 ⇢ 每週四 p.m 21:00
▫️ 靈偵探 ⇢ 每週五 p.m 22:00
▪️ 上帝的黑名單 ⇢ 每週六 p.m 22:00
⋄⋄⋄⋄⋄⋄⋄⋄⋄⋄⋄⋄⋄⋄⋄⋄⋄⋄⋄⋄⋄⋄⋄⋄⋄⋄⋄⋄⋄⋄⋄⋄⋄⋄⋄⋄⋄⋄⋄⋄⋄⋄⋄⋄⋄⋄⋄⋄⋄⋄⋄⋄⋄⋄⋄⋄⋄⋄⋄⋄
♡ 場地
▪️ No.35Studio参拾伍號攝影棚
https://www.35studio.net/
⋄⋄⋄⋄⋄⋄⋄⋄⋄⋄⋄⋄⋄⋄⋄⋄⋄⋄⋄⋄⋄⋄⋄⋄⋄⋄⋄⋄⋄⋄⋄⋄⋄⋄⋄⋄⋄⋄⋄⋄⋄⋄⋄⋄⋄⋄⋄⋄⋄⋄⋄⋄⋄⋄⋄⋄⋄⋄⋄⋄
♡ 合作邀約歡迎聯繫
▫️ frank@ideastube.co
⋄⋄⋄⋄⋄⋄⋄⋄⋄⋄⋄⋄⋄⋄⋄⋄⋄⋄⋄⋄⋄⋄⋄⋄⋄⋄⋄⋄⋄⋄⋄⋄⋄⋄⋄⋄⋄⋄⋄⋄⋄⋄⋄⋄⋄⋄⋄⋄⋄⋄⋄⋄⋄⋄⋄⋄⋄⋄⋄⋄
#牙周適
#牙醫第一推薦
#牙醫推薦牙齦護理品牌
#約會地雷
#衛生習慣
*GSK Study RH02434,相較一般單純含氟牙膏可幫助清除4倍更多牙菌斑,須配合專業洗牙及正確刷牙習慣,每天使用兩次。
**根據2017 年12月~2018年1月GfK 市場調查報告(牙齦護理牙膏)
此篇文章由牙周適品牌贊助,有任何牙齒相關問題請諮詢牙醫師,對於牙周適產品有任何問題,請撥打消費者免費專線 0800-212-259
英商葛蘭素史克消費保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台北市忠孝西路1段66號24樓 商標為葛蘭素史克集團擁有或經授權使用。© [2021] 葛蘭素史克集團或其授權人。 (PM-TW-PAD-21-00053)
慣愚林 在 SKRpresents 陶山音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九九 Sophie Chen: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BJh1Mu7PPedUb6Jl6S2oL1UAtljMKou
九九 Sophie Che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99sophiechen/
SKRpresent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krpresents/
Listen: https://www.soundscape.net/a/1399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詞:九九 Sophie Chen
曲:九九 Sophie Chen
編制:陶山 Skot Suyama
導演:顏士育 Bruno Yen
假如我是你
我的忽冷忽熱我早會放棄
假如我是你
我完全受不了我這種脾氣
難道你愚蠢 還是我殘忍
你依然還那麼信任
怕過度認真 割太多傷痕
習慣後就不怕疼
If I were you
Honestly I'd lose my mind too
沒有必要說清楚
你受的委屈我全部領悟
怪我自私太過頑固
想說的話
不願誰知埋在深處
So if I were you
Honestly I'd lose my mind too
I'd lose my mind too
假如我是你
我無法接受一直回心轉意
假如我是你
不可能控制情緒保持冷靜
這感覺不陌生 要幻想成真
難道習慣後就學會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詞曲|九九 Sophie Chen
編制|陶山Skot Suyama
導演、剪輯|顏士育 Bruno Yen
攝影|李可揚 Michael Li
燈光|劉家豪 Jia-Hao Liu
燈光助理|林柏傑 Po Chief Lin
妝髮|平平 Naomi PP
妝髮助理|小玉
劇照側拍 |施郡欽 Lewis Shih
場務|謝佳霖 Lynn Hsieh
現場協力|鄭晴兒 Phoebe Cheng
經紀|魏麟懿 Alex Wei
演員|謝孟庭 Martin Hsieh
特別感謝:林庭竹、林小沐
慣愚林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感謝維基的中文翻譯,能夠看到各種面向的評價很不錯
"《核爆家園》獲得影評人的讚賞,雖然熟悉輻射的醫生表示此片散布危險的錯誤訊息 。爛番茄評論數45條,新鮮度96%,平均分8.87/10。網站共識寫道:「《核爆家園》鉚接一種永不消失、發展緩慢的恐懼,以英國工藝戲劇化表現一場國家級悲劇,全面架構機構性腐敗。」Metacritic評論25條,平均分83/100,即「普遍好評」。
《大西洋》、《華盛頓郵報》和英國廣播公司的評論都指出影片著重展現了情報的力量,以及謊話連篇的領導者是如何無意中犯下超出他們理解範圍的錯誤的,成功吸引觀眾關注跟他們同時代的社會主義社會。《大西洋》蘇菲·吉爾伯特(Sophie Gilbert)認為影片「嚴肅考究了貶低真相會造成的損害」。《華盛頓郵報》漢克·斯圖艾佛(Hank Stuever)稱讚影片展現出「謊言成為標準,權力遭到濫用時會發生什麼」。而紐約客的評論則肯定了該片對其對蘇聯生活環境的準確復刻,但批評稱其「逾越了構建虛幻作品和編造謊言之間的界限」,「未能準確刻畫蘇維埃的權力關係」。
但是富比士的James Conca指出這部片裡的輻射傷害的描述充滿幻想,沒有任何科學根據。這部片的編劇沒有諮詢專家或是參考任何相關的研究報告。此片主要根據諾貝爾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的車諾比的悲鳴。此書記錄經歷過車諾比事故的人的對此事故的印象或是聽來的故事。很多描述和事實相距甚遠。事實上只要沒有放射源,一位受到嚴重輻射傷害的人就像嚴重燒傷病人,需要悉心照顧但不會散發著輻射污染。沒有研究指出胎兒比較會吸收輻射。事實上,很多報告指出沒有胎兒因車諾比事故的輻射而受傷,但有很多孕婦因為恐懼選擇墮胎。所有得急性輻射綜合症的都是工作人員,沒有一位居民得急性放射線綜合症,更沒有一位兒童得急性放射線綜合症 。
核物理學家Kelvin Kemm表示此片是受到歷史啟發的科幻小說,其誇張不實的輻射傷害和現實相差甚遠。像是影片中的急性輻射綜合症是明顯說謊。短時間暴露於大劑量的游離放射線下不會造成突然流血或是皮膚龜裂 。
俄羅斯文化部長弗拉基米爾·梅德辛斯基讚賞電視劇是「大師之作」,「拍攝時非常尊重普通人」。俄羅斯電視台NTV宣布開發自己版本的車諾比故事,讓美國中央情報局在這次災難中擔任關鍵角色。然而這部劇在HBO的迷你劇之前就在製作,並不是對HBO劇集的回應。這部電視劇的預告片曾被上傳到YouTube,但後來因惡評如潮被刪除。《新報》的安娜·納林斯卡雅指出,儘管蘇維埃政府受到猛烈抨擊,但是《車諾比》是同情老百姓的,展現他們的恐懼,乃至團結到給那些被稱為「蘇聯高官」的人潑髒水。
俄羅斯共產黨呼籲對《車諾比》的編劇、導演和製片人發起誹謗訴訟,認為這部片子「噁心至極」。黨員謝爾蓋·馬林科維奇發表聲明,表示黨打算遊說負責監管電視的俄羅斯聯邦電信、信息技術和大眾傳媒監督局阻止當地媒體播出該劇。《共青團真理報》的迪米特里·斯特辛認為這部電視劇講了「狂野、愚蠢、粗心的俄國人用他們的核電站在歐洲製造了一場始料未及的環境災難」,直接給在全球核能市場占主要份額的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的競爭對手們帶來好處。"
其他出沒地區
►【半瓶醋】LBRY頻道
https://odysee.com/$/invite/@bpf1980:5
►【半瓶醋】臉書粉專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QDDQT
這邊其實是每天都在出沒的區域
►【半瓶醋】IG
https://www.instagram.com/baofuzhang/
其實一直沒有很習慣用IG...
►YouTube頻道【半瓶醋】
https://pros.is/RDVPU
每週五晚上九點半固定會有【半瓶醋夜未眠】的實況節目,然後會不固定的發佈一些影片,以前很多電影影評與少許的遊戲介紹,不過最近比較少了。
►Twitch【半瓶醋】
https://www.twitch.tv/bpf1980
會聯播每週五晚上九點半的【半瓶醋夜未眠】,之前都會用這個台玩遊戲,可是因為老是被Ban,所以最近轉戰YouTube了
Podcast
基本上就是把【半瓶醋夜未眠】當中的精選討論片段放上去,不想看畫面只想聽聲音的朋友可取用。
►iTunes Podcast【半瓶醋】
https://pros.is/SRYWZ
►Spotify Podcast【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SN9AN
部落格:之前有很多個部落格,不過目前縮減到只有兩個還在更新
►GQ【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THT4V
►巴哈姆特【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SPSUU
專欄:媒體合作的供稿,不定期出影評
►派特88【半瓶醋】
https://vinegarfilmcafe.pros.is/T3HRD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